1、吕梁市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西至渭河上游、东至渤海湾的不同国族的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都具有相似的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这表明西周晚期A.中央集权的趋势增强 B.青铜铸造技术已成熟C.文化同质化现象明显 D.形成家国一体的格局2.西周时期,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中心,表示“尊祖”和“敬宗”。这A.有助于形成家国一体的统治秩序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保障了周天子天下共主
2、的地位 D.强化了对家族的认同3.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学者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史家的研究论文 B.民间的传说 C.过秦论的记载 D.秦简的记载4.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完全否定了世袭政治这一传统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开始实行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5.下列表格是东汉章帝、顺帝时期选官方面的
3、某些举措。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统治者A.形成了严格的选拔程序 B.以家世作为选官依据C.放弃了以德取人的选官原则 D.重视官员的行政能力6.汉书记载:“公孙弘自海濒而登宰相,于是宠以列侯之爵是之后,宰相毕侯矣。”此事从表面上看,宰相有侯爵在武帝前后都是一样的,但形式却发生了变化。武帝以前是爵位决定官秩,武帝以后是官秩决定爵位。官爵分离体现出A.中央集权统治受到了威胁 B.贵族政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C.君主专制集权加强 D.君权和相权矛盾得以缓和7.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A.政府官员的素养不断提高 B.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流动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观念 D.科举制
4、录取标准逐渐放宽8.唐朝时任命官职须经中书、门下两省。唐中宗曾多次不经两省而直接任命官职,但装置诏敕(任命状)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不用朱笔,而用墨笔,当时人称为“斜封墨敕”,讥称这些官职为“斜封官”。从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A.唐中宗时三省的权力被皇帝剥夺 B.三省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C.三省分权使宰相难以擅权 D.三省六部制度名存实亡9.“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对此理解最为准确完整的是A.北宋财政入不敷出,出现积贫局面
5、 B.北宋政府机构重叠形成冗官局面C.北宋分散削弱相权,产生严重弊端 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10.宋监司是监察州县之权的地方长官。在朱子文集第11卷中记载,南宋朝廷明确下令,“监司(监察官)明谕州郡,州郡明谕属邑,不必留心民事,惟务催督财赋”,南宋朝廷该诏令A.调整了地方的行政秩序 B.导致阶级矛盾空前激化C.体现监司职权发生嬗变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1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若张居正在汉唐宋三代,那是一好宰相。依明代制度论,张居正是一内阁学士,不是政府中最高领袖,不得以内阁学士而擅自做宰相,这是明代政制上最大的法理。钱穆意在说明明代A.废除丞相违背潮流 B.政治体制
6、运行特点C.吏治败坏权臣弄权 D.君主专制的强化12.有学者认为:(北宋)金兵内侵,只中央汴京一失,全国瓦解,更难抵抗。唐代安史之乱,其军力并不比金人弱;唐两京俱失,州郡到处可以各自为战,还是有办法。作者意在论证A.宋朝强干弱枝的消极影响 B.都城的区位选择意义重大C.唐宋的地方治理互有得失 D.唐代藩镇制度的进步作用13.明代之前,皇帝临时派出办理重大事务的官员,称谓繁多,缺乏统一的标准,而且官员的权限相对较小。明代,这类官员越来越受到重视,职衔前皆冠以“钦差”二字。到清代,钦差大臣承办的多是涉及国家安危的大事。这一变化反映了A.官僚机制运转更加灵活 B.专制皇权管辖范围扩大C.封建统治危机
7、日益增多 D.地方自主权力得到加强14.表1所示为不同史籍对明清时期内阁的记载。据此可以推定的历史事实是A.内阁职权逐步削弱 B.中枢机构互相牵制C.丞相制度名存实亡 D.中央集权遭到侵蚀15.“元代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元朝的这一做法旨在A.提高行政效率 B.创新政治体制 C.加强中央集权 D.促进民族融合16.在清世宗实录内,雍正十年以前谕旨的发布途径,多为“谕内阁”及“谕议政王大臣、谕大学
8、士等”,雍正十年以后则常“谕办理军机大臣等”,不少于“谕内阁”的次数。这一变化表明A.清廷内部矛盾尖锐 B.皇帝决策更好执行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军机处地位的上升17.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表格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C.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D.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18.“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分野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这表明A.中西制度的
9、差异完全不受主观因素影响 B.中西制度的差异根源于地理环境的不同C.政治制度的演进是人们自主选择的结果 D.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影响政治制度演进19.“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 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D.君主制存在的合理性20.雅典公民大会的组织程序和决策过程是,先由公民个人向五百人议事会提出
10、议案和草案,议事会经过讨论后投票决定将哪些议案和草案提交公民大会,在公民大会上进行辩论,之后投票决定。其中提案人多来自富有家庭。这反映了雅典A.贵族与平民的分歧得以弥合 B.精英政治和平民政治的有机结合C.民主政治受到社会精英阶层操纵 D.民主程序有效地避免了决策失误21.欧贝尔曾说:“雅典政治精英的每一项建议,都必须经过公民群体的讨论和投票决策,因此要保持政治领导的地位,就必须不断提出符合公民群体利益的、能被其接受的政策建议。这就意味着,雅典的政治精英是受制于公民大会的,而不是相反。”这表明当时雅典的直接民主A.能有效杜绝官员滥用权力 B.始终推崇公民利益高于一切C.隐藏着集体不理性的风险
11、D.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22.雅典城邦的公民大会只能在五百人议事会事先提出的议题范围内讨论,任何提议讨论新议题的公民都会因“违制罪”而被诉之陪审法庭,这反映出当时雅典城邦A.强调个体的自我感受 B.注重维护公民的权利C.存在着权力制约机制 D.限制公民的个人自由23.“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雅典出现这一现象A.深受财产等级制度的影响 B.体现了公民社会地位平等C.得益于克里斯提尼的改革 D.促进了民主政治的繁荣24.12-16世纪,欧洲各国先后出现对罗马法进
12、行注释、评论和解释,并将其基本原则和理念适用于法律实践的热潮,史称“罗马法复兴”。下列对此正确的理解应是罗马法A.奠定了西方近现代法治理念的基础 B.某些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价值C.所倡导的原则与近代欧洲社会一致 D.说明罗马法的司法原则具有斗争性25.12世纪初,欧洲开始了罗马法的复兴时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当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了私有制(起初在意大利,随后在其他国家)的时候,详细拟定的罗马私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这可以反映A.罗马法注重实际,体系宏大而缜密 B.罗马法促进意大利经济发展C.罗马法体现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 D.罗马法为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二、非选择题(
13、共50分。第26-2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8-3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3分)材料一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这些驰道宽22米,路基高厚,以铁锤夯筑得坚实平稳,还在道旁栽种了树木。公元前212年,命令蒙恬主持修建了一条由咸阳向北的“直道”,经云阳、上郡直达九原,全长900余公里。后在云贵地区修“五尺道”,在湖南、广东等地修筑了攀越五岭的“新道”。这样,一个以咸阳为中心的交通网把全国各地联系在一起。西汉时,汉武帝继续了秦朝的政策,修建公路以
14、方便各地间的商业和交通。为了发展同中亚、西亚、南亚各国的交往,修筑了令居(今甘肃永登)以西的道路,设置亭驿,便利商旅。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等材料二 早在共和国时期,罗马人就开始了大规模的筑路工程。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后,交通建设更受重视。经过长期努力,罗马各省普遍建成了坚固的帝国大道,大量支路也先后建成,形成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格局。政府还在道路沿线设立了众多驿站,一些“为市民提供食宿”的私人客栈也大量涌现。同时,不少港口得到兴修,许多海上航线被开辟出来,海盗也渐次被肃清,罗马元首的使团可以“穿越风平浪静的海面前往四面八方”。时至今日,意大利、法国南部和西班牙的一些地
15、区仍在使用罗马修筑的道路。摘编自牛秋实、葛臻明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交通及社会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汉和古罗马交通体系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汉王朝和古罗马能够在广大区域修建道路的相似因素和积极作用。(13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中国两千年社会的集权与分权摘编自鞠佳变革之路:中国历朝改革得失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3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
16、革回眸(15分)28.材料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医疗保障制度的立法也迅速开展起来,如1982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矿山安全条例,1986年又颁布了国营企业职工转业保险暂行规定。进入1987年,立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推出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由国务院发布)、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由国务院发布)和尘肺病防治条例等。1988年至1989年相继出台了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和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同时传染病防治法已于1989年2月21日颁布,经过各地试点,初步建立了医疗保险统账结合(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模式,与此同时,关于医疗保障制度的立法有了进一步推进,
17、尤其是在分级诊疗制度方面。摘编自何嘉馨新中国医疗保障立法70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医疗保障改革实施的背景及其特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后医疗保障改革的影响。(6分)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29.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全球霸权的破坏,而这一破坏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总的说来,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具有相似的影响。不过,它们在细节上存在着种种差别,这些差别对当今的国际舞台有着重要意义。两次大战战后的一个差别是1945年以后殖民地臣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革命,这与1918年以后帝国主义权力的加强形成鲜明对照。二战
18、后的20年内,欧洲诸幅员广大的帝国几乎全已消失。从这一意义上说,这20年是欧洲在政治和军事上衰落的20年。但与此同时,由于全球日益统一,西方的思想、制度和技术正以不断加快的速度传遍全球。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后时期既是欧洲衰落的时期,又是欧洲胜利的时期,这一点似乎是有悖常理的。摘编自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大战对世界历史具有的相似影响。(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后20年间欧洲发生变化的认识。(6分)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30.材料 李大钊,河北省乐亭县人。1913年冬,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二十一条”签订时,
19、他起草的警告全国父老书的通电迅速传遍全国。1916年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革命后,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又发表了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极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但对中国革命早期存在的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苏联经验神圣化,存在着妥协观望现象。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1927年4月,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备受酷刑、坚贞不屈、从容就义,时年38岁。摘编自朱志敏著李大钊传、刘国强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早期实践(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大钊先生一生的贡献,并指出其体现的时代精神。(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李大钊先生。(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