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届高三一轮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宋词情思与意境教材篇目柳永词二首(望海潮雨霖铃)、苏轼词二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辛弃疾词二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李清照词二首(醉花阴声声慢)单元目标1运用联想和想像,把握诗人那幽远的情思2领悟情与景那浑然交融的意境重点难点1体会豪放与婉约两种词的风格。2通过情与景的关系把握诗歌的意境。课时安排2课时一、字音A组:罗绮珠玑天堑萧瑟 豪奢千骑樯橹 嬉嬉钓叟凝噎暮霭堤沙料峭骤雨故垒吟啸巷陌堆积了得憔悴 一蓑烟雨金戈铁马舞榭歌台乍暖还寒尚能饭否鲈鱼堪脍羽扇纶巾B组:(1)参差差劲差遣差强人意来源: (2)参商参错参拜参禅悟道(3)薄
2、雾薄脆薄荷日薄西山(4)想当年当真妥当锐不可当(5)把酒把柄刀把儿鬼把戏(6)将息将士将进酒将信将疑二、字形A组:(1)风帘翠幕暮霭蓦然回首募捐仰慕坟墓描摹(2)竞豪奢毕竟竞争未竟之业 兢兢业业(3)菱歌棱角盛气凌人陵墓绫罗绸缎(4)烟霭和蔼葛藤拜谒(5)今宵霄汉消遣俏皮硝烟逍遥削面悄声料峭销声匿迹讥诮(6)遥想公瑾当年谨小慎微木槿饥馑觐见(7)何妨仿照防微杜渐牌坊芳菲纺织访谈放浪形骸彷徨B组:(8)脍炙人口荟萃描绘大杂烩刽子手市侩(9)赢得羸弱嬴政瀛海蜾蠃(10)仓皇惶恐辉煌遑论城隍蝗虫幽篁(11)损人利己殒身不恤陨落功勋(12)揾泪愠色蕴涵温文尔雅瘟疫(13)催促摧眉折腰崔嵬(14)羽扇纶
3、巾论证车轮天伦之乐沉沦抡拳囫囵吞枣三、名句默写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1)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望海潮)(2)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4)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5)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7)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
4、赤壁怀古)(8)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9)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10)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1)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3)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4)
5、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5)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16)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17)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四、素材集成1定风波素材:“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适用话题:生活态度阐释:他在风雨中吟咏长啸徐徐前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这点风雨又有何惧?一蓑烟雨任平生啊!很快雨停了,再回首听那风
6、吹雨落的声音,其实又与晴天有什么不同呢?他让人懂得了用开朗、宽容的心去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我们的人生。2水龙吟(1)素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适用话题:执著、信念来源: HTTP:/WX.JTYJY.COM/阐释:辛弃疾一生被弃用多达38次,但他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执著未变,仅剩一支毛笔,他也要书写爱国之心。即使把栏杆拍遍,也痴心不改。来源: HTTP:/WX.JTYJY.COM/(2)素材: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适用话题:时光流逝、珍惜时间阐释: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段故事:“桓公北征,经金城,前为琅玡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于是攀枝执条,
7、泫然流泪。”来源: 它说的是公元三百六十九年,大司马桓温统帅五万人马第三次北伐,途经数十年前的旧地金城,见自己当年种的柳树均已达十围,忍不住攀执着柳树的枝条,感慨落泪,并感叹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尚且禁不住时间的磨损和风霜,何况是人?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素材: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适用话题:准备、筹划阐释:机遇总是垂青有贮备的头脑,用兵也要有准备。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霍去病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却落得个望敌军而仓皇失措的境地。(2)素材: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适用话题:抱负、理想阐释:辛弃疾年轻时就立下“抗击北虏,收复失地”的愿望,虽然屡次被朝廷弃用,但他矢
8、志不移,年老时仍是壮心不已。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解读】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指能概括诗歌的主旨,能评价诗歌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现实意义,能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本考点中的“评价”,是对诗歌中“已有的东西”通过理性思考和审美判断获得的深层次的感受和认识,这种感受和认识不是诗歌原有的,而是阅读者加上去的主观性较强的东西。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首先要把握诗歌的主旨。准确把握主旨涉及到的文意理解、题材辨别等各个方面。其中,文意理解是基础,需要对诗歌内容进行全面的概括和分析。题材是经过作者
9、提炼加工了的写作素材,辨识文章的题材有助于迅速找到文章的主旨。古典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亲友情等。其主要基调为: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边关思乡、建功报国、羁旅愁思、闺中怀人等。古典诗歌常常表达的主题有:寄情山水,归隐园田;厌恶战争,思乡念亲;怀才不遇,愤世嫉俗;怀古伤今,忧国忧民;相知相思,离愁别恨;登高揽胜,惜春悲秋;蔑视权贵,借事言志;昔盛今衰,黍离之悲等。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作者在文中对人对事的看法和感情倾向,具体表现为是赞成还是反对,是褒扬还是贬斥,是喜欢还是厌恶等。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10、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结合作品实际,透过表象深入实质。不要脱离实际,不要望文生义,更不要单凭主观好恶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考题例析】1【2011年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来源: 关河令 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来源: 注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答: 答案:(1)(3分)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
11、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到更深、人去、夜寂静时。【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学作品内容和分析结构布局的能力。【解析】在近几年全国卷的同一考点的题型中,这种设问是非常新颖的,但难度并不大。解答时,重在审清题干要点。抓住“渐向暝(慢慢变得昏暗,已是薄暮时分)”、“更深”,便不难发现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答: 答案:(2)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待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雁无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情更进一步。【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理解作品主
12、题、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析】全词最后一句是直抒胸臆,除此之外,都是情景相生,要注意抓住情与景连结、相融的词语,如:“阴、暝、凄冷、寂静”,这几个词语既描写了景物,渲染了氛围,也蕴含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另外,抓住意象,也是解题的关键点,如:“雁(影)”、“(孤)灯”,前者表现羁旅漂泊的境况,后者表现孤独凄苦的感情。2(2011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减字木兰花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布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1)词中所写的春天是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分)【参考答案】早春
13、时节。黄莺刚刚能啼叫,毛毛细雨,小草刚发芽。【命题分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解析】词的上片描绘的都是早春景色,而且有“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这样的提示。然后结合词中的描写来回答理由:黄莺刚学会啼叫,春雨如酥,小草刚露出头。(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来源: 【参考答案】对早春的喜爱;“休辞”、“人易老”、“莫待”,表达了作者一种珍惜光阴和时间,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时光的感慨!【命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中思想情感的能力。【解析】词的上片主要表达对早春的喜爱之情,下片的“休辞”、“人易老”、“莫待”等处表达珍惜时光,不能虚度年华的感慨。【全词鉴赏】全词上
14、片描写早春景色:小黄莺刚刚学会啼叫,牛毛细雨润如酥,小草开始发芽。“最是一年春好处”直接抒发对早春的喜爱之情,是上片的点睛之笔。“草色遥看近却无”直接借用自韩愈的诗句,嵌入词中天衣无缝。词的下片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抒发珍惜春光、不能虚度年华的感慨。即使“醉倒”也要趁花开时多看看,不要等春天过去了,等年华老去再去后悔。由珍惜春光联想到珍惜年华,主题得到进一步拓展。【定点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渔家傲寄仲高(南宋)陆游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寄词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注】陆升之,
15、字仲高,山阴人,与陆游同曾祖,比陆游大十二岁,有“词翰俱妙”的才名,和陆游感情很深。(1)这首词上片“书回已是明年事”被人评价为全词意境最为创新的一句,它有什么作用?(2)诗人在词的下片里抒发的情感有什么变化?试简析。2.(2011甘肃省兰州市皋兰一中第五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满庭芳蜗角虚名苏轼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1)结合词的上片内容,分析一下,词人在这片中
16、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2)这首词是一首抒情的人生哲理议论,在这首词中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2011江苏扬州中学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玉瀣:美酒。黄庭:道家经典。元:同“原”。(1)这首词上阕描写了哪些生活画面?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2)词的最后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有何深意?它在词中起什么作用?第二单元宋词情思与意境参考答案【定点训练】1(1)这一句可以说是上片的总结句,首句写距离之远,“空满纸
17、”写情难尽,“流清泪”写情难抑,“书回已是明年事”句,紧接写信的事,自叹徒劳;又呼应前二句,更加伤感。一封家信的回复,竟要等待到来年,极写思乡之切和无奈之苦,表达极新颖。(2)词的下片首句写与兄弟相见不得的思念之情,“行遍”这一句从归乡未得,转到万里飘泊、年华老大之慨。再接下去二句“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是向仲高告诉自己的生活现状,看似消沉,实际则不然。因为对消沉而有感慨,便是不安于消沉、不甘于消沉的一种表现。这首词从寄语亲人表达思乡、怀人之情自然转到独身作客飘零他乡的情状,也表现了作者对时光空逝、壮志未酬的无奈而又有所期待的感慨。2(1)在这一片中,通过对蝇营狗苟世俗观念的奚落,对政治派系
18、内部倾轧的厌倦和批判,大有洞悉人生之慨。东坡感到人世间名利场的角逐如同梦幻,所以他“百年里,浑教是醉”,试图在醉中不问世事,以全身远祸。在词中一个愤世嫉俗而又渴求摆脱尘世羁绊的文人形象呼之欲出。(2)这首词通过对世事和自我经历的婉曲述说,集中抒发了词人因政治失意而产生的强烈的愤世嫉俗之感和努力自我超越的旷达豪迈的情怀。3(1)描写了词人饮酒、竹林漫步、读书、卧榻看山等生活画面,表明词人的一种不问世事、超然物外的隐逸的生活态度。(2)深意:这两句词表面是说原来就已知道造物者心肠与常人不同(无情),他白白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实则是对统治者不重用人才,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作用:在语意上与上文相反,收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在感情上饱含讥讽和悲愤,动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