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成都新津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8分)1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的要旨在“分”,通过分封子弟、功臣,以分治领土,屏卫王室;宗法制的要旨在“合”,通过血缘纽带达到合族目标。通过这一“分”“合”,西周A政府行政管理逐渐垂直化B中央集权得以加强C国家疆域得到了一定拓展D宗族权威日渐突出2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
2、封制度受到挑战3“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西周确立的这种制度能在其后约3000年间被尊为正统定制,其主要原因是A保证了王权的稳定和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B有利于统治阶级选拔优秀人才C保证了周天子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D有利于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4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A财产 B血缘 C信仰 D地域5“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中央的丞相与地方的郡守掌民事,中央的太尉与地方的郡尉掌军事,中央的御史大夫与地方的郡监则掌纠察。材料反映了A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B官僚政治完全取代贵族政治C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的体制 D官
3、僚机构出现重叠臃肿现象6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名称主要职能名称主要职能郎中令宫中警卫宗正皇室宗族卫尉宫门警卫廷尉司法和首都警卫少府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典客少数民族事务太仆宫廷车马治粟内史国家财政和税收奉常宗教、礼仪和教化A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 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7秦始皇设御史大夫,由左右亲信出任,负责起草诰命文书,下达各官也多由御史大夫承转。有些政事皇帝不愿差使丞相,而是直接交与御史大夫办理。可见,秦始皇设立御史大夫的目的是A牵制承相,加强君权B辅佐丞相,处理军政事务C掌控军权,统领全国D控制地方,
4、便于中央集权8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动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秦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去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其直接原因在于秦朝与西周相比A生产工具的进步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C社会观念的变化D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确立9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B防止出现地方割据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D实行民族分化政策10据统计,唐高祖时,宰相中有科举功名者占7%,唐太
5、宗时为23%,至高宗、武后时上升至35%,武周时则达到40%。这说明A庶族地主地位显著上升B科举制推动了文化发展C科举成为进身高官重要途径D选官制度日益完善11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12元世祖忽必烈设立了某一机构,因蒙古人信奉藏传佛教,因此该机构的地位相当高。刚开始以国师八思巴为其长官,后来该职一般由朝廷大臣担任,官员为僧俗并用。这一机构是A枢密院 B中书省 C宣
6、政院 D政事堂13明朝规定入内阁大学士者既有“格心之学”,又有“济世之才”,通过经筵日讲“格君心之非”,引导皇帝的行为合乎“正道”。据此可知,明代内阁A地位高于其他中央机构 B有助于规范君主执政C受到了陆王心学操控 D确保中央的决策正确14“皇帝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这说明军机处的特点是A简,机构精简,成员精简B密,保密性强,有利于政令执行C速,提高了行政效率D尊,权力巨大,凌驾于六部之上15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
7、别是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A秦、唐、明B秦、唐、元C汉、宋、明D秦、元、清16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由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皇权专制不断加强C制度日益腐败D丞相权力被日益分割17近代一有识
8、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此材料体现了列强拥有的特权是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通商口岸租赁土地、建造房屋D通商口岸开设工厂18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后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9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
9、”,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反映出晚清政府A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B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C已最终沦为“洋人的朝廷” D逐步抛弃“天朝上国”的观念201843年8月,清政府审定五口通商章程,对某些条款表示不同意见,但对领事裁判权却认为“通商之务,贵在息争”。如此可以“免致小事酿成大案”。这反映了清政府A竭力塑造通商大国形象 B对近代国际关系茫然无知C力图改变小农经济状态 D试图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211900年6月,在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后不久,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议定东南互保章程,其中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
10、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清政府统治根基有所动摇B南方各省督抚维护列强利益C列强在华侵略毫无阻碍D南方各省地方政府对抗中央,希图独立221900年,天津义和团运动进入了高潮。当时“(天津)官勿论大小,民勿论男妇,大概信之者十之八不信者十之二”。人们便此“喜相告曰:扫平洋人,扶持中国,在此一举,今而后,海内肃清,升平有日”,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B具有反帝爱国主义性质C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D得到全国民众的广泛支持23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反抗外来侵略B推翻清朝统治C掀起民主革命D寻求救国之路24甲午战争前,李鸿章认为如果中国不先与日本开仗,日本应该也不会
11、动手,“此万国公例”,谁先开战,就是谁理亏,因此没有进行军事准备与战前部署,而是向英、俄、德、法、美等国进行控诉。这表明A西方列强的干扰使清政府延误了战机B舆论在国际冲突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C战前动员的不足是清政府战败的主因D清政府对近代外交的认识和运用不足二、材料分析题(25题20分,26题16分,27题16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教廉(能尽孝道,做事正直),有的叫茂材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品性贤良,行为端正),有的叫教悌为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等。摘编自林白、朱梅苏中国科
12、举史话材料二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制。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学生和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唐玄宗时改由礼部考试)其中明经、进士两科尤为重要进士科主要考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身。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三科举是“中国文明的最好方面”,“它的突出特征令人钦佩,这一制度在成千年中缓慢演进;但它需要移植一些西方的理念以使之适应变化了的现代生存环境。当今在英国、法国和美国正在取得进展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从中国的经验中借鉴而来的。”摘编自(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中国环行记(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到唐代选官方法、选官标
13、准的变化及其进步意义。(10分)(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官考试制度”可借鉴“科举制”的哪些经验?(4分)(3)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明清时期科举制的特征,谈谈你对“它需要移植一些西方的理念以使之适应变化了的现代生存环境”的理解。(6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应允将
14、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辛丑条约(1901年9月7日)(1) 比较材料一、二所反映条约内容的异同。(6分)(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列强侵华的进程(6分),并分析其呈现了怎样的趋势?(4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原来这块克林德碑,是庚子年议和时设立,向德国赔罪的。为何要设立这块碑向德国赔罪呢?因为义和团无故杀了德国公使克林德氏,各国联军打破了北京城,为(此)须要中国在克林德被害
15、的地方设立一块石碑,方肯罢休。你说中国何等可耻!义和团何等可恶!1918年陈独秀克林德碑材料二 义和团,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一重要事件,其重要不减于辛亥革命,然而一般人不但忽略了他的重要,并且对他怀着两个错误的观念:第一个错误的观念:憎恶义和团是野蛮的排外。他们只看见义和团排外,他们不看见义和团排外所以发生之原因鸦片战争以来全中国所受外国军队、外交官、教士之欺压的血腥与怨气第二个错误观念:以为义和团事件是少数人之罪恶,列强不应因少数人之故惩罚全中国人民以巨额负担。他们不曾统观列强侵略中国,是对于全民族的,不是对于少数人的;剧烈的列强侵略,激起了剧烈的义和团反抗,这种反抗也是代表全民族的意识与利益,
16、决不是出于少数人之偶然的举动。1924年陈独秀我们对于义和团两个错误的观念(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对义和团评价有何变化及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2)历史学家有时也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学家往往修正自己的史学观点的原因。(4分)(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8分)成都新津为明学校高2020级(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CDABADABBCDC131415161718192021222324BBABBDABABAD25.(1)变化:方法由以官举士(察举)到以考试选官;标准由品行才学兼顾、以品行为主
17、到德才兼备、以才学为主。(4分)进步意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体现了一定的公平与公正。(任答3点即可,6分)(2)经验:公平公正的考试方式;德才兼备的选官标准。(4分)(3)理解: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局限于“四书五经”;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所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被选出的儒生、士人往往成为执政者维护专制体制的奴仆;科考内容不利于科学技术发展;科考内容不符合时代需求。所以,作者提出“它需要移植一些西方的理念以使之适应变化了的现代生存环境”。(任答3点即可,6分)26(1)同: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都有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
18、异:体现的主要经济侵略方式不同,前者以商品输出为主,后者以资本输出为主。(6分)(2)进程: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6分)趋势:列强在华享有的特权逐步扩大;从以经济侵略为主逐步转向控制中国政府,实行“以华治华”。(4分)27(1)变化:从认为义和团可耻到认为义和团的重要性不亚于辛亥革命。原因:民族主义的高涨。(4分)(2)时代的变化;原始史料的进一步获得和研究;新的史学研究方法的采用;新的史学观点或观念的出现。(任答两点即可,4分)(3)评价: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战士不畏强暴,英勇斗争,阴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的实现;加速了腐朽的清政府的垮台;蒙昧神秘主义色彩;盲目排外。(任答4点即可,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