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学案: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755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学案: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学案: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学案: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学案: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学案: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学案: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学案: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学案: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学案: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学案: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学案: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一、农业的起源1形成:原始农业经历了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的发展。2区域: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3格局:中国古代农业形成了北粟南稻的格局。4特点:中国古代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存在着地域差别。二、从耒耜到曲辕犁 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之一。人们主要使用骨制、木制、石制农具。2文明时代:耒、耜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3春秋战国:农业生产中开始使用铁农具,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农业耕作方式进入铁犁牛耕阶段。4

2、唐代:在长江下游一带出现了曲辕犁,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我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5灌溉工具:中国古代重要的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6特点:借助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春秋战国:修建了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著名的水利工程。2西汉:兴建了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3治理黄河:历代政府重视对黄河的治理,典型的如东汉王景治理黄河。4西域地区还出现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坎儿井。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1商周时期: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2春秋时期:自耕农经济产生(1)条件:生产

3、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2)经营方式:自耕农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同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又一个特点。(3)进步性: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自耕农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4)局限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使它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其破产的原因之一。讨论交流1古代农具发展的特点有哪些?提示:从材质方面看,由最初的石铲、骨耜、木耒等到后来的青铜、铁器等金属工具。从制造方

4、面看,从打制到磨制再到冶炼、铸造。从牵引力(动力)看,从人力操作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牵引。讨论交流2小农经济与封建国家的关系是怎样的?提示: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封建经济发展。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和兵役的主要承担者,自耕农经济的稳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历代封建统治者一方面大肆剥削压榨自耕农,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采取措施防止自耕农破产。1夏商周时期,中国农业的重要生产工具是青铜制品。()2商周时期,中国农业生产与世界其他地区建立了较多的联系,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3伴随着耕犁技术的成熟完善,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4小农经济

5、下,尽管其规模较小、十分脆弱,但农民仍具有生产的积极性。()主题一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牛耕的出现材料:今使乌获、藉蕃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淮南子主术训注:乌获、藉蕃都是大力士。假如用桑条穿着它的鼻子。请分析:材料反映了农业技术怎样的进步?有什么意义?提示:进步:使用牛耕。意义: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2生产工具的进步材料:请分析:从材料中的两幅图片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它们体现了农业生产上的什么特点?提示:信息: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精细的土地耕作;耕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特点: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3水利设施的兴修材料:必须社

6、会地控制自然力,善于利用它,并依人手的劳作,大规模地占有它或驯服它。这种必要在产业史上,有最决定的作用。资本论第1卷请分析:战国、西汉时期的中国统治者在“控制自然力”方面,是非常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并说明其历史作用。提示:战国:修筑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西汉:修建了漕渠、白渠,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什么是“刀耕火种”?提示:指原始的耕种方法。先砍伐树木,焚烧树桩与荒草用作肥料,然后就地挖坑种植农作物。这是利用积聚在森林中的矿物质营养发展生产的方式,也是用火去消灭杂草与除去病虫害的方法。在古代地广人稀、森林连片的生态环境下,“刀耕火种”对各种生物的生存并无

7、太大影响,是一种“森林与农田”轮作的好方法。 精耕细作的含义是什么?形成的条件有哪些?提示:(1)含义:所谓“精耕细作”,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条件: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提高耕作技术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充分发挥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改变农业环境,提高土地生产率。 中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特点的主要表现。提示:(1)农具不断改进:春秋战国的铁犁,没有犁壁,不能翻土作垄;西汉发明耦犁,后又出现犁壁;隋唐时期的曲辕犁既简便又轻巧,已相当完善

8、。(2)耕作技术不断提高:从垄作法到代田法再到耕耙耱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3)耕作制度日趋合理有效:从一年一熟制到一年两熟制再到一年三熟制,提高复种指数,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4)重视农业灌溉:各种灌溉工具和水利工程,历代层出不穷。主题二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小农经济的出现材料:下图是世界首套夏绣特种邮票民间传说牛郎织女,作品首次将邮票与江西新余市特有的手工夏布刺绣艺术完美结合,填补了世界邮票收藏史上的空白,属中国首创。请分析:上述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经济形态?它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经济形态:小农经济。时间:春秋战国时期。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9、。2小农经济的特点材料: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董煟救荒活民书请分析:材料体现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提示: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一旦发生天灾人祸,就会导致小农经济的破产。3小农经济的影响材料: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请分析:依据材料,分析自耕农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提示:地位:自耕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作用:大批自耕农的存在是社会

10、稳定的重要条件。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提示:(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基本生产模式;生产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3)脆弱性: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经营和难以抵御天灾人祸的脆弱性。(4)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但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容易催生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 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是什么?提示:(1)有利因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农民自身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封建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

11、经济。(2)不利因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有限;小农经济始终维持着简单的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小农经济、自然经济、自耕农经济的区别有哪些?提示:以上三种经济是三个不相同的概念,但三者又有交集,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自耕农经济又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耕农往往拥有部分土地。三者关系如图所示:自然经济题组一农业的起源和生产工具及技术的改进1中国古代农业发展迅速,在

12、古代世界居于领先地位。下列属于中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品种有(B)A水稻、玉米 B水稻、粟C小麦、葡萄 D玉米、粟解析: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种植水稻可追溯到河姆渡人时期;我国也是最早种粟的国家,种粟可追溯到半坡人时期。故答案为B项。21976年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了大量铜锄、铜刀、铜斧、铜镰、铜锤等工具,其年代鉴定为公元前16世纪前后,这一考古发现表明(D)A夏朝对甘肃地区的有效统治B商朝农业生产普遍使用铜器C西周手工业生产已分工细密D先秦时期已经使用铜制农具解析:据材料“公元前16世纪前后”“出土了大量铜锄、铜刀、铜斧、铜镰、铜锤等工具”可知,先秦时期已经使用铜制农具,故D项正确。3下图

13、是关于汉代牛耕技术演进的部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犁耕技术发生革命性变革B一牛挽犁取代耦犁C有利于农耕生产效率提高D耦犁不适合小农经济解析:题干反映了汉代牛耕技术的演进,从“二牛三人”到“二牛一人”,人的数量在减少,农业耕作效率提高,故C项正确。4“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低不做荒。”这首竹枝词描述的灌溉工具是(B)解析:耧车属于西汉时期出现的播种工具,故A项错误;“脚痛腰酸”“高田车进低田出”说明是依靠人力的翻车,故B项正确;筒车是依靠水力,与题干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风力水车依靠风力,不是人力,故D项错误。5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写道:战国初期,粮食产

14、量每亩只有一石半左右(合今1.051 7石);而西汉时,在某些地方中田亩十三石(合今3.76石),薄田亩十石(合今2.89石)。材料说明(C)A集体耕作方式得到推广B国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D农耕经济已普及至全国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从战国到西汉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显著增加,这体现了耕作效率的提高和精耕细作的发展,故答案为C项。伴随小农经济的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成为主流,A项错误;重农抑商和农耕经济的普及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D两项。6.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右图所示人物主持的水利工程闻名于世,历苍黄风雨,惠泽中华民族两千余载,堪称世界水利工程的典范。这一水利工程是(

15、B)A灵渠 B都江堰C郑国渠 D白渠解析: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故B项正确。题组二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7春秋战国时期,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D)A自然经济的形成B商业经济的发展C井田制的确立D铁犁牛耕的逐渐推广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个体小农经济产生。依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可知,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即铁犁牛耕的逐渐推广。8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这反映了(B)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解析:材料信息“妇织”“儿锄”体现了小农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活特点,故答案为B项。9谚语“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反映了中国传统农民的生活图景。这句谚语反映的是(A)A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B耕织结合的商品经济C以铁犁牛耕为主的耕作方式D自给自足的市场经济解析:“老婆孩子”代指家庭,土地和耕牛是小农的主要生产资料,故A项正确。10汉代淮南子说山一书中写道:“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者诛。”该规定反映了(D)A封建王朝法律的系统性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C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D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解析:材料中规定保护耕牛,体现了保护农业生产,反映出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