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单项选择题1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发生地震,造成了人员伤亡,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地震的关注。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发现,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各地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如果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特别密切。这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本质规律是主观的,确定不移的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A BC D解析:选A。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是错误的。 2丹麦谚语: “天亮不是雄鸡叫出来的”;苏丹谚语“杀了公鸡,阻止不了天亮”;坦桑尼亚:“不管雄鸡啼不啼,天总会亮”。以上谚语共同表明()A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B事
2、物的联系是偶然的、不稳定的 C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D人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解析:选C。本题易误选A。鸡鸣与天亮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B说法错误,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选C。3到2011年2月,山东省没有有效降雨(雪),遭遇全省60年一遇的重大旱情,气候的变化“出人意料”。这体现出()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具有独立性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中意识对物质的存在和变化不会产生影响A BC D解析:选A。的说法过于绝对,错。正确,选A。4现代桥梁专家茅以升谈到自己的治学经验时,强调“博闻强记、多思多问;取法乎上、持之以恒”。其中“法”指()
3、A物质的具体性 B意识的能动性C事物的规律性 D意识的反作用解析:选C。“取法乎上”中的“法”就是说要遵守规律,按规律办事,故选C。5下列属于规律的是()暑去寒来,四季更替地球围绕太阳转能量守恒转化定律生物有机体的遗传和变异A BC D解析:选B。的内容属于现象间的联系,都不是本质联系,不是规律。6受一些地区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的影响,目前,全国土地沙漠化的面积已接近国土总面积的40%,且造成沙尘暴天气经常肆虐。沙尘暴的形成给人类带来了严重后果表明()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受惩罚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是绝对运动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A BC D解析:选A。因破坏自然而遭受惩罚
4、充分说明了规律的客观性和联系的普遍性,正确;不符合题意;否认了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性,错误。二、非选择题 7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次会议上,一些专家指出:在未来100年里,地球表面的温度将有可能上升1.45.8度,全球气候变暖将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致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干旱、半干旱地区更加缺水,耕地退化和沙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化国家大量排放CO2等废气。为此,专家呼吁,必须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严重危害,注重生态保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回答:(1)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原因说明了什么哲理? (2)专家呼吁采取措施阻止气候变暖给
5、我们带来的哲学启示是什么? 解析:第(1)问要根据材料分析说明道理,包括了普遍联系的观点,规律的客观性,自然界的客观性,事物的变化发展。第(2)问专家的措施包括了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提高活动的预见性等知识,据此回答即可。答案:(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全球气候变暖体现了事物的变化发展。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先因后果、彼此制约的,都处在因果联系的链条中。大量排放CO2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又带来生态的破坏,体现了事物的因果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规律会受到惩罚。人们无视客观规律,大量排放废气,使全球气候变暖,生态遭到破坏,从而受到规律的惩罚。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尊重、顺应、保护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长期以来,人们违背了自然界客观性原理,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2)专家呼吁采取措施阻止气候变暖,说明人类能够正确把握事物因果联系,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阻止气候变暖说明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目的。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