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政治二轮热点专题: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618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二轮热点专题: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政治二轮热点专题: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政治二轮热点专题: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政治二轮热点专题: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政治二轮热点专题: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政治二轮热点专题: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政治二轮热点专题: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政治二轮热点专题: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政治二轮热点专题: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政治二轮热点专题: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政治二轮热点专题: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政治二轮热点专题: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政治二轮热点专题: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清热点,建网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必须始终不逾地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2007年2月,下发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号文件。2008年下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全国各地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潮,并把他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件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事项抓紧抓好。今年本专题以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主要内容。综合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发展现

2、代农业、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等多个热点。分别从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发展、农民收入增长、加强党的领导四个角度进行阐述。金融财税改革、处置乡村债务坚持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农民工权益支农富农政策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合法权益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培养新型农民、提高技能健全农业市场体系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格局探索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发展农村科教文卫事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3、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时政点击,创情景】2008中央一号文件:200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七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

4、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提高扶贫开发水平。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5、。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第一课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稳步发展【教材回归,固基础】经济学:1为什么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 2为什么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 (1)必要性:是全面提高我国农业生

6、产力水平的需要,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需要,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需要。 (2)重要性:有利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3怎样发展现代农业?(政策、科技、投入、产业化、乡镇企业)(1)稳定党的农村基本政策和支农惠农政策。 (2)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培养新型农民,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3)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4)发展产业化经营,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

7、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 (5)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4.发展现代农业,如何多渠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财政、金融、引导民营资本、土地转让)(1)要发挥财政的作用,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增加对农业生产的财政补贴,减免农民的税费负担。 (2)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增加对农业和农民的贷款,政府为农民贷款提供担保。国家农业发展银行增加对农业专项资金扶持。 (3)国家通过优惠政策鼓励民营资本投入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鼓励

8、外商投资农业。通过提高农民的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从而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4)国家可以通过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增加农民生产资金。也可通过发行债券、建立股份制农业企业筹集资金。5国家应该如何促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和市场体系的建立?(1)促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首先要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发展健康养殖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其次要以发展龙头企业为重点促进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运输业、商业和建筑业,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强宏观调控,加强监管,促进农产品质量提高,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措施支持农业发展,为农产品产、供、销提供信息指导,鼓励农产品出口。 (2)发展

9、农村市场体系,要建立各类农产品专业市场;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要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加大对大宗农产品进口的调控和管理,保护农民利益和国内市场稳定;要加强宏观调控,维护农村市场秩序。6为什么重视和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农业现状、国情)(1)从粮食生产的重要性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2)从我国农业的现状看,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比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 (3)从我国国情看。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

10、上属于低水平,是我国农业发展也是粮食生产的最大制约因素7简述重视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的理由?(1)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是价值规律的要求,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 (2)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农产品和农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3)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可以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粮食安全。 (4)科技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推广农业科技能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8我国农业如何应对入世的挑战?(1)加快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产品优质化。(2)积极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尽快建立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

11、变化的农村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3)广泛运用先进技术,努力降低生产流通成本,提高国内农产品的竞争力。 (4)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允许的政策,强化和完善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体系,使农业的整体效益在竞争中得到提高。哲学:9中央发展农业的总的思路和目标体现那些哲学道理?(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发展现代农业是基于我国农业现状提出的正确决策,也必将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创造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和发挥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4)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国家的财政支持和农

12、民生产积极性的发挥,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5)排列、结构的优化可以促进事物发展和整体功能最大发挥。发挥现代农业要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政治学:10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性。(1)发展现代农业是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2)发展现代农业是政府行使经济职能、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具体体现。(3)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和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稳定和社会

13、和谐,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考情回放,测08】(全国卷)我国北方某地,虽然林地、农地、水面资源丰富,但由于生产方式和农业科技落后,资源优势无法转化成产业优势。为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经过调研,制定发展规划,实施优惠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和农民加大投入,重点抓好优质经济林开发、冷水鱼养殖及深加工、大豆稳产这“一树、一鱼、一豆“三大农业科技项目,开发高产、优质、高效特色产品,并推进产业化经营,形成优势产业链,发展现代农业。(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当地政府所履行的国家职能。(8分)答:当地政府履行了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4分)主要表现在制定发展规划,实施优惠政策,通

14、过市场机制推动“树、鱼、豆”三大项目的科技和开发,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4分)(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应如何发展现代农业。(12分)答: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3分)要依靠科学技术;(3分)要增加农业投入;(3分)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3分)(若考生答“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把农村生产改造成与市场经济相衔的社会化大生产;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之路”等与设问相关内容,可酌情给分)(3)结合这个事例,说明发展现代农业要从实际出发的哲学道理。(12分答:从实际出发,就是使主观愿望

15、和认识符合客观的实际情况,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主观符合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4分)从实际出发,就是从本地区具体的特殊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出发考虑和制定发展规划,把普遍原则与特殊情况结合起来。(4分)当地政府在调查本地资源优势和特点的前提下,研究制动了“树、鱼、豆”为重点的发展规划,这一规划较好地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地正确原则。(4分)(如考生在其中某一要点上有深入分析或另有答案,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重庆卷)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国家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将安排103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农村税费改革;鼓励、支持金融组织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继续对农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进行调控;继续坚

16、持土地承包经营权30年不变,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7)运用经济常识归纳材料四中国家采取的宏观经济措施,并说明这些措施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10分)答:1财政措施。通过税费减免和增加财政支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科技和农村教育的发展。2金融措施。通过增加信贷投放,为增加农业投入和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3价格措施。通过提高部分农产品的收购价格、降低部分农用生产资料的销售价格,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4土地经营管理措施。长期稳定,并不断充实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促进农民增加对土地等方面的投入。

17、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规模经营,走农业产业化道路。 (四川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加强三农工作。28个省(区、市)全部免征了农业税,全国取消了牧业税。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和对产粮大县及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2975亿元,比上年增加349亿元。粮食总产量在上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又增产1454万吨,达到48401万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加强,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2006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材料二据业内人士分析,按照当前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价格平均上涨幅度粗

18、略计算,农资涨价至少使全国农民增加生产性物质投入390多亿元,粮食平均每亩物质投入比2003年增加20多元。半月谈2005年第1期回答:运用认识论原理,说明我国现阶段加大中央财政支农这一决策的合理性。(10分)答: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认识随着实践不断深化和发展。这一决策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我国农业实践形成的正确认识。这一决策已经对当前农业问题的解决和农业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这一决策在农业实践中逐渐形成,将随农业发展的实践不断完善。运用经济常识,就如何保证中央财政支农功能的实现,提出措施及建议。(10分)答:鉴于农业的基础地位和财政的功能,中央财政应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

19、力度。鉴于目前农资价格上涨等现象,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 必须加强对中央财政支农资金的合理安排和监管,(如有其它建议,言之成理,酌情给分)(3分)。(3)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政府为什么要承担财政支农的职责,(6分)以及怎样才能更好履行该职责。(6分)答:政府承担财政支农职责是因为: 是履行国家经济、社会管理职能的要求。 是坚持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要求。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为了更好履行该职责,政府: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该采用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执政方式。应该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行政能力。【典题尝试,提能力】材料一:“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未来

20、五年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标: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亿亩的水平;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45提到0.5;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左右;五年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4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材料二: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仍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实现农业集约经营存在矛盾;农村劳动力大量富余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存在矛盾;农业和农村投入不足与农村要素外流存在矛盾;资源短缺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存在矛盾。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农

21、业的发展?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应怎样实现上述目标、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答案】(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的重大问题。重视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2)要实现以上目标、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关键是依靠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营造良好环境,吸引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节约农业资源,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农

22、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胸有成竹,进考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图1:近几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单位:元)注:2001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89:1,2005年为3221,2006年为3.28:1。图2:近几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比例曲线(%)材料二 2006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搞好规划;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防止一哄而起;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2007年1月底,中央发布的1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要立足当地自然和

23、人文优势,培育主导产品,优化区域布局。适应人们日益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的各种物质、非物质产品和产业,特别要重视发展园艺业、特种养殖业和乡村旅游业。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图1、图2分别说明什么经济现象?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3)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经济有关知识,对我国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建议。参考答案:(1)从材料一图1(含注)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更加明显。图2表明,城乡居民收入都有一定的增长,但城镇增长幅度高于农村,从“V”型和“倒V”型两条

24、曲线可见,在2004年曾一度缩小的城乡增长差距,又出现了反弹。两个图示共同说明,城乡收入都较大增长,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农民大幅、稳定增收比较艰难。(2)材料三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有:“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防止一哄而起”,“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要立足当地自然和人文优势,培育主导产品,优化区域布局”。主要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与实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等哲学道理。“搞好规划”,“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及按客观规律办事的道理。“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一方面,体

25、现了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又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原理,要使理想变成现实,必须经过艰苦奋斗。(3)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措施: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快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国家更好地履行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

26、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职能,确保现代农业建设取得实效。第二课时、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教材回归,固基础】哲学:1. 从哲学上认识新农村建设必须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2. 结合一年来的新农村实践,谈谈应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加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哲学依据是什么?1答:联系、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群众观点。2答:从实际出发、坚持群众观点、实践观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3答: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思想和理论通过人们的实践,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

27、要特征,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农民的思想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精神风貌,从而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还可以从认识论、价值观、辩证法等角度关系)政治学:4、政府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5政府是如何行使经济职能以促进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4答: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应该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认真履行国家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政府应该把保证农民接受教育和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等权利的落实5答:国家制定了城乡协调发展的规

28、划,坚持以城促乡、以工带农的方针,制定发展现代农业的具体政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国家增加对农村的投入,减免农业税费负担以促进农村发展。国家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信息指导、公共服务,发展农村市场体系,加强市场监管,依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国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以发展农业为重点、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经济学:6、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什么重要意义?7.国家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资金、农村支教、扶贫的资金、大型农机具补贴资金、建设新农村中学体育馆的资金分别属于国民收入分配的哪一部分,分别体现财政的那些作用? 8

29、.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各是什么组织,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各自发挥什么作用? 9为什么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10“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体现了经济学的哪些道理? 11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经济意义是什么?12、在农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是什么?6答: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农业基础地位薄弱,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村发展严重滞后。农业的发展要建立在增加投入的基础上,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农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有利于农产品的增加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规

30、避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的地位;还可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的繁荣与稳定。7答: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资金、大型农机具补贴资金是积累基金的扩大再生产;用于农村支教、扶贫的资金是消费基金的公共消费的社会保障基金;用于、建设新农村中学体育馆的资金属于积累部分的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8答:(见教材)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银行起着为农业发展筹集资金,提供贷款,对农村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为国家经济决策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9 答: (1)必要性: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主要依靠农业提供的积累,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农民为国家工业化作出了重大

31、贡献。多年来国家公共资源的分配向城市倾斜过多,向农村投入比例过低。这种状况如果不尽快扭转,不仅会延缓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且会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 (2)可能性: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具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条件。(3)重要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要求,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要求,更是正确处理新时期工农关系,注重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10答: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农业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为农业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保证农业在先进技术

32、基础上不断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农业稳定发展,才能保证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足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推进城镇化建设,对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推进城乡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3)以工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来推动农业、农民、农村的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之意,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11答:(1)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能够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以形成内需拉动型的经济。建

33、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加大财政对我国农村公共品的投入,址农村也逐渐享受到“公共财政阳光普照”的温暖,这对于缓解“三农”困境中农民最迫切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困难具有关键作用。(2)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3)有利于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稳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12答:在农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牵动着千家万户,涉及到每一个农民的切身利益,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农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需要。它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调动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34、促进社会公平,维护农村社会的安定与繁荣,实现整个社会均衡发展。 【考情回放,测08】上海卷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等对乡村进行结对帮扶,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请运用有关政治常识论述:为什么党和政府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参考答案:(1)主要围绕以下观点进行论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的艰巨历史任务,需要全

35、社会高度关注,举全国之力、集全民之智才能完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根据人民的根本利益确定的战略任务,党和国家统一全国人民的意志和行动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也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加强了国家政权基础。 全面改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需要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同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的成果,为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2)围绕论点,运用相关知识较为深入地论述。 (3)根据论题要求,恰当地运用相关材料论证。 (4)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典题尝试,提能力】

36、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某镇党委和政府根据本地实际,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积极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此,该镇党委在全镇干部群众中认真组织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进行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并结合实际,针对事例,化解矛盾纠纷;融入红色旅游,注重人文建设。镇政府投资100多万元修建了晋豫边革命根据地始创地纪念坊,八路军晋豫边游击支队纪念亭;投资80多万元修建了集村民娱乐、体育锻练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场。与此同时还在全镇建平安新居,且百分之百的村民实现了新型合作医疗。目前,一个综合实力逐步提升的和谐乡镇已经初露端倪。 该镇党委和政府

37、是怎样加强农村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6分)(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6分)答:该镇政府履行经济职能,促进经济发展,为该镇和谐文化建设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该镇党委在全镇组织学习纲要和进行荣辱观教育,充分发挥党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的思想领导作用。该镇政府通过投资建立革命纪念地和娱乐、体育综合活动场所,履行文化建设的职能,推动了该镇的和谐文化建设。该镇政府通过建平安新居,实现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推动了该镇的和谐文化建设。答:能有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为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提供

38、强大精神动力、思想道德支撑和文化条件。可以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胸有成竹,进考场】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 某中学高三学生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在某县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取如下数据:农业生产经营状态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农村社会事业村民对村委会的满意率农业科技贡献率农产品加工率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懂技术的农民所占的比例参加各类社会保险比例患病就医率30%20%6年10%5%60%55% (1)上述图表反映的现象?(2分)(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试分

39、析培养新型农民的经济学依据。(6分)材料二:建国以来,我国产业政策一直向城市和工业倾斜。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实力。“工业反哺农业”是对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一种概括,是对“农业支持工业”的升华转化。 (3)运用哲学观点说明“工业反哺农业”是对“农业支持工业”的升华转化。(4分)材料三:中共中央政治局2006年9月日召开会议,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

40、后将文件稿提请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会议认为,在这次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方面和党的十六大代表对文件稿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要充分吸收和反映这些意见和建议,集中全党和各方面的智慧,制定好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件,使之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4)材料三体现了一项什么重要制度,其意义是什么?(6分)答:(1)反映了该县的农业科技贡献率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农村社会保障基础差;村委会建设有待提高。(2分)答:农民是重要的市场主体,培养新型农民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41、的关键是发展农业科技技术,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规律;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的好坏和经济效益的高低,提高劳动技能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劳动者是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6分)(写出其中三点即可)答: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党和国家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的战略转变,是对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认识的深化和提高。(2分)矛盾着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根据我国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过去“农业支持工业”到今天“工业反哺农

42、业”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分)答:体现了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2分)有利于党内民主制度的建设,有利于党的决策科学化;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4分)第三课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教材回归,固基础】哲学:1.分析五个中央一号文件相继提出所体现的哲学道理。2.推动农村综合改革体现哪些哲学道理?1答:(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五个一号文件具有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都是指导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文件,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目标。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近五年来,三农的形势发生了变化,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出台不同侧重点的政

43、策,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 (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近年来三农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绩证明了党的政策的科学性,政策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2答:(1)体现了发展的观点。农村综合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2)体现了联系的观点,农村改革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涉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3)体现了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我国农村改革经受了实践的检验。积累了成功的经验。随着实践的发展,改革也将不断发展。经济学:3.发展现代农业,为何要十分注意培养新型农民,加强农民职能技能培训? 4.如何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3答:(1)

44、当前我国农业劳动力综合素质不高,只有培养新型农民才能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2)提高职业技能是劳动者的权利,也是劳动者的义务。培养新型农民是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体现。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也是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归根到底要靠提高劳动者的科技素质和文化素质。 (4)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学会经营才能更好参与市场竞争。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产品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国家的经济竞争力。 4答:(1)增加农民收入,国家的优惠政策须继续坚持,多予少取

45、放活的方针不变。(2)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3)必须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面向市场组织生产,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城镇化建设,增加农民收入。(4)必须大力继续改善农民务工环境,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必须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5)必须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谷贱伤农。(6)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解决农民读书难、看病难的问题。政治学:5如果你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人大代表,你应该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答:(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我国宪法赋予人大代表特殊的权利和义务。(2)作为

46、来自农村的人大代表,必须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接受群众的监督。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群众的疾苦,反映群众的愿望。 (3)作为来自农村的人大代表,必须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通过人大反映农村的情况。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考情回放,测08】(湖南)(32分)200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又称“一号文件”)正式公布,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3)试运用抓主要矛盾的原理,分析一号文件将着力点放在增加农民收入上的决策依据。答:唯物辩证法强调,在认识事物和解决矛盾时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许

47、多矛盾和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也可以有力促进农业和农村其他各方面工作的发展,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上海)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政府从国情出发,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确立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2003年中央财政新增47亿元专项补助资金,用于支持就业再就业;全年新增就业人员8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40万人。为引导农民按需有序流动就业,国家制定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对农村劳动力开展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 (2)目前我国

48、农民工已突破1亿人,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工伤事故多、超时加班、子女就学难等问题已引起社会关注,请你就“怎样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出三条建议。答:政府采取措施解决就业问题,表明国家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职能,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表明国家行使协调人民内部的关系和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职能。促进社会的安定和团结,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典题尝试,提能力】“二战”后,法国政府为解决农业问题采取了许多措施:逐步将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例由40减至2.1;严格要求专职农业生产者具有高中文化程度和农业技术员文凭;农民购买农机具

49、价格补贴和低息贷款,购买农用内燃机和燃料实行全部免税。1952年法国人均GDP达到982美圆后,进入“一工补农”阶段、以财政反哺农民,由城乡分割走向协调发展,逐步完成农业的机械化、电气化、化肥化和良种化,甩掉农业落后国的帽子。(1)上述材料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是什么?(2)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根据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加快农村教育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意义。【答案】(1)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减少农业人口;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农民素质);大力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实行信贷支持和减免税收的惠农政策;工

50、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2)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就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是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胸有成竹,进考场】 材料三: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

5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4分) (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6分) (3)结合材料三,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答:(1)材料一反映了“十五”期间A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01年至2003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2004年至2005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民收入显著提高。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该县农民生活水平低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相对落后。具体表现为:农业科技贡献率低农业产业化不足;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4分)(2)第一,积极统筹城乡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第二,加强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力度,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第

52、三,坚持科教兴农,普及农业科技,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第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6分)(3)第一,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以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的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第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社会公平,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防止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或收入悬殊,防止两极分化。要加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农民增收减负长效机制,提高社会保障标准等措施,确保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第三,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建立健全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第四,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