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579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40页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40页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40页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40页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40页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40页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40页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40页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40页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40页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40页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40页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40页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40页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40页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40页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40页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40页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40页
政治复习必看: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2011高三政治复习一、2010年高考政治试题的特点特点一:注重基础主干知识基础性综合性特点二:依托热点生活性现实性特点三:自然、科技、传统文化科学性人文性特点四:设问明确,切入点小针对性层次性不可忽视:“冷点”与“小字”有用性 二、复习备考应把握的几个关系及关注的“热词”热词一:通胀压力热词二:分配改革热词三:制度优势热词四:企业主体热词五产业升级热词六:区域规划热词七:尊严论与体面观热词八:“真实中国论”热词九:“包容性增长”热词十:自然灾害热词十一:“嫦娥二号”热词十二:十二五规划从高考命题的素材看高三政治复习一、2010年高考(全国卷)试题的特点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

2、识题号材料考点题号材料考点题号材料考点全国卷I24计算题商品价值量、货币流通规律28大陆漂移说认识的特点31英国议会选举选举制度与政体25、26金融危机宏观调控、企业经营29太空引力波认识的根本任务、实践与认识的关系32政府工作报告(尊严论)国家职能与政府施政理念27海外并购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对外贸易30秋叶与陶罐价值的内涵33十七届四中全会党的制度建设38(2)十一五规划、节能减排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企业经营38(3)十一五规划、节能减排社会意识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34和谐宗教理念宗教的作用与宗教政策39(5)三农问题、粮食安全发展农业的途径39(6)三农问题、粮食安全联系的观点、人与自然的关

3、系35和平、开放、合作、和谐理论我国的外交政策38(1)十一五规划、节能减排国家职能与国家机构的活动原则全国卷II24计算题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27小行星撞击地球真理的属性、实践与认识31全国人代会、总理典型语句人大代表的权利25新能源汽车、加油站企业经营、消费与生产28巴西龟入侵联系与规律32某市政府决策程序规定依法行政26就业问题就业的措施29庄周梦蝶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实践标准33全国人大修改选举法公民权利38(1)金融危机、尊重劳动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30二氧化碳回收发展、人与自然34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宗教信仰自由政策39(4)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开通对外贸易38(2)金融危机、尊重劳动内

4、外因辩证关系35某市政协专题调研政协的性质与职能38(3)金融危机、尊重劳动历史唯物主义39(4)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开通国际关系的影响因素特点一:注重基础主干知识基础性综合性基础知识、主干知识计算题经济理论+生活实际+数学思维经济理论+时政热点+数学思维主要考查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货币流通规律新课标文综:12题,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议为背景,考查商品的价值量与汇率计算,其中还引入了关税的变化。涉及计算的知识点主要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股票价格、经济效益与利润、国民收入、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银行利息、恩格尔系数、汇率等。应关注:物价上涨

5、(通胀与货币流通)、人民币升值(汇率换算)、分配方式、股票的计算等。特点二:依托热点生活性现实性(凸显党和政府的施政理念)国家意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发展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世界、实现包容性增长。复习时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热点问题:一是人类共同关注的生存、发展和生活质量问题。如经济增长问题、贫困问题、战争问题、国际反恐活动、资源环境能源问题、人口老龄化等。二是党和国家着力解决的,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消费、投资与出口,发展低

6、碳经济,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灾后重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区域协调发展、扩大开放、发展和改善民生(缩小收入差距、扩大就业、普及社会保障、推进教育公平、确保公民安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三是与社会成员尤其是与青少年学生密切相关的,引领价值导向的问题。如繁荣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事迹、志愿者服务、倡导社会责任感、网络文明、低碳消费等。四是反映时代特征和国家意志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成果、新信息。如尊严论与体面观、“真实中国论”、“包容性增长”、“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十二五规划等。五是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言论和做法。如温家宝:中国穷时铮铮铁骨 发达时

7、永不称霸;主权领土问题绝不退让妥协;商务部:人民币升值由中国自主选择等。六是政史地三科结合的知识。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能源与资源问题、“城市化”与“城市病”(北京的交通恶堵,上海的人口爆炸)、农业问题、工业化和信息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自主创新、人口流动、重点工程建设、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十一五规划成就等。特点三:自然、科技、传统文化人文性(知识的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体现新科技成果,倡导创新精神,培养科学素养渗透新课程理念内容:来自新课标教材例1:(2010全国卷I,28)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

8、为“荒诞的怪论”。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A. B. C. D.例2:(2010全国卷II,27)2008年10月6日,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宣布,格林尼治时间10月7日2时46分,一颗编号为2008TC3的小行星将由苏丹北部上空进入地球大气层并发生燃烧

9、。后来的观测表明,2008TC3如期而至,时间误差只有15秒,对小行星撞击地球进行如此精确的预测,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表明预测所依据的理论和数据的正确性得到观测实践的检验预测被证实佐证了世界的可知性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无限性预测所依据的理论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预测被证实证明了有用性在真理属性中的基础地位A B C D附新课标内容:认识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原因:认识的主体受各种条件制约,认识的客体是复杂变化的2、认识具有无限性原因:A认识的对象是变化的 B人是时代延续的 C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必须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真理

10、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形式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3)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每个人的知识构成、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但其中只有一种认识是正确的,即只有一个真理。2、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离开了这一特定的过程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3、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任何真理如果超出了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4、真理和谬误、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1)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

11、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使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变成谬误。(2)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形式:体现探究性特点例1:2010年全国卷I第38题(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家庭购买和使用节能灯的主要因素。如果企业要生产节能灯,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例2:2010年全国卷II第39题(4)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开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指出中国和与中亚国家进行能源合作时应采取的主要策略。渗透文化生活民族精神

12、、传统哲学、先进文化、文化产业例:材料一:前一个时期,文化界庸俗、低俗、媚俗之风渐盛,“伪娘”、“拜金女”等被热炒,“恶搞”、“戏说”等文化产品受追捧。现今,大部分公众对“三俗”之风已深恶痛绝、口诛笔伐,有关部门也开始加大整治“三俗”的力度。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问题集体学习时特别强调:要“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材料二: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期,社会

13、价值的多样化难以避免;文化产品良莠不齐,大众文化需求在多样化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也难以避免。出现了庸俗、低俗、媚俗的现象,其原因一是为经济利益的驱动,二是法制不够健全,三是管理不到位,四是外来不良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三俗”之风流行,提醒我们如何更好地用先进文化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值得深思,反“三俗”已刻不容缓。(1)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说明党和政府为什么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2)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所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3)从经济常识角度,指出哪些因素导致了“三俗”现象的存在和蔓延?如何才能抵制和减少“三俗”?分析:第(1)问有两个行为主体,从党的角度看,要用党的性质、宗旨、执

14、政理论知识分析;从政府的角度看,要用政府的宗旨、职能、活动原则分析。第(2)问,结合材料分层说明,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知识分析。第(3)问,要结合材料,从材料中概括中具体的因素,并指出相应措施,要从政府、企业和个人角度说明。特点四:设问明确,切入点小,要求原理的针对性和层次性更强。(10年全国卷I,38)(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体现的政府活动原则,以及履行管理经济职能的具体内容。(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家庭购买和使用节能灯的主要因素。如果企业要生产节能灯,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3)实施节能工程是建

15、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每个人牢固树立节能理念。请运用社会意识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节能理念。(10年全国卷II,38)(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最佳实践者”活动能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原因。(2)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宝钢为什么能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逆势而上。(3)“最佳实践者”活动凸显了“尊重劳动”的理念。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说明为什么药“尊重劳动”。启示:考点问题化、热点角度化(切入点要小,而不是多角度面面俱到)例: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学科角度问题切入时政术语经济常识1从经济常识角度,说明“优先发展教育、强国必先强教”的

16、意义2结合材料,说明财政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的作用1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2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在激烈国际竞争环境中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开发优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我国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后的必然选择3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地区、边远

17、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哲学常识1简述教育规划纲要制定的唯物论依据2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推进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要性政治常识1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说明我国政府重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原因2从政治常识角度,谈谈你对“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的认识3请你为政府实现教育公平提出合理化建议其他应关注的特点不可忽视:“冷点”与“小字”体现有用性(用生活实际和时政热点盘活教材知识) 如(10年全国I,30)(工艺品秋叶与陶罐价值的内涵)例:(08全国II, 35)自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如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

18、度,扩大党的基层民主,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建立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等。作为一个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如此重视党内民主建设,是因为发展党内民主己经成为党的中心工作 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可以带动人民民主 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 A B C D变式:(10年全国I,33)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推进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的重要保证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 带动人民民主发展的重要举措 拓宽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途径A B C DP83 推进党的制度建设。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

19、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要改革和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强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二、复习备考应把握的几个关系及关注的“热词”(一)重点把握的几个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P30经济生活: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拓展哲学:哲学上P11 世界物质性原理。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

20、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哲学下P4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哲学下P12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新课标中的“历史唯物主义”考点中: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分析、解决问题。这一原理的理解和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超前或滞后于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坚

21、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这一原理的具体体现和应用。新课标: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结合胡锦涛深圳讲话:深化改革的政治动员分析:材料:9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个重要关头,总结了深圳经济特区30年发展的宝贵经验,强调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和任务,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

22、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胡锦涛强调经济特区不仅要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并高度褒扬深圳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全国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为中国未来的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开辟道路。胡锦涛强调,经济特区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源泉。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胡锦涛的讲话,不仅为深圳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更是今后一段时期指引中国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克服阻力、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动员。问题:运

23、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结合材料,说明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源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只能通过社会主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只有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

24、措施的协调性,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才能使改革举措更加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才能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体制保障和强大动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持勃勃生机。变式: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的原理。经济学角度: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对外开放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科学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惠民生消费、投资、出口的关系例:运用经济常识知识,分析分配制度改革对扩大消费需求和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1)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社会

25、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分配是连接生产、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社会再生产的四环节生产决定作用分配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消费有着重要影响交换消费物质资料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2)收入分配制度的调整对刺激消费有重要作用,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可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有利于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3)分配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它能促进或延缓生产的发展。合理的收入分配能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复习要素:考点依据;教材对象

26、;三基目标;素材桥梁考点素材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教材(二)目前应关注的热词热词一:通胀压力两难:防通胀与保增长保增长需要适度宽松;防止通胀又需要政策从紧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5个百分点。收缩流动性,缓解通胀压力。例:(2010高考四川卷)为克服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发行量,向金融机构注资,引发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是否发生了通货膨胀,必须看是否出现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超过纸币的发行量商品价格总额超过价值总额,货币持续贬值国家发行的货币数量超过上一年发行的

27、数量物价总水平不断上涨使居民购买力普遍下降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了通货膨胀知识点,以及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是指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不符合定义错误。商品价格总额超过价值总额,货币持续贬值,意味着通货膨胀的出现,所以正确。不符合定义错误。是通货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购买力降低,故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通货膨胀的相关知识。答案是B。价格问题近些天,各种涨价的新闻不少。电价的阶梯式改革几乎成了涨价的代名词,棉花价格大涨导致服装价格上扬,食用油也开始调价,煤炭价格上涨。至于一些投资性产品,房价暂且不论,黄金价格频创历史新高,股市在十一长假后基本

28、也是天天上涨。材料1:今年以来,大蒜、绿豆、玉米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催生了一系列网络热词:从“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军”,用调侃的方式表达了消费者的不满与无奈。许多主妇开始选择以“克”购菜,现买现吃,以降低食品开支。材料2:近期我国蔬菜、粮食等农产品上涨是自然灾害造成减产、流通环节过多、货币流动性过剩、投资者炒作、政府监管缺失等联合推动的结果。蔬菜价格的上涨加剧了国内通胀的压力。据统计局测算,7月份CPI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8%,食品价格上涨对新涨价因素的“贡献”超过75%。材料3:中央举措: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仍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我国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密切关注经济金融形

29、势的发展,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部分菜价飞涨,引起了高层的关注。8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六项措施,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并提出要制定完善蔬菜市场供应应急预案,建立蔬菜储备制度。国务院9月2日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要求加大政府调控力度,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表明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1建立蔬菜储备制度是国家运用行政手段调控蔬菜市场 有利于平抑菜价波动对CPI的影响 能从根本上消除通货膨胀 有利于促进蔬菜生产,保障价格基本稳定A B C D2缓解通胀压力,抑

30、制通货膨胀,就必须实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 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控制货币供应和信贷规模 积极扩大内需A B C D3(1)结合材料1、2说明近期我国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加大的原因。(2)分析当前我为国什么要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答案:(1)供求影响价格,受自然灾害和季节影响,夏粮减产,猪肉、鲜菜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市场炒作导致绿豆、大蒜等价格明显波动;国际农产品价格的传导;流通中货币量的增大等。(2)市场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规律支配的,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如果货币和信贷增长过快,将导致流通中的货币过多,从而引起通货膨胀,导致纸

31、币贬值,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如果货币和信贷增长不能满足市场流通的需要,将导致通货紧缩,从而引起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失业增加、收入下降,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汇率问题人民币升值现状:稳步升值人民币自6月21日二次汇改以来,3个多月已经升值2.32中美关于人民币汇率的纠纷由来已久,而近期却尤为密集,美国高官和议员正在加大对人民币汇率政策的施压力度。9月29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旨在对所谓低估本币汇率的国家征收特别关税的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这一做法被认为是近期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的体现。奥巴马所在的民主党赶着通过这项法案,主要

32、是想在11月2日中期选举之前确保工会支持。美国政府为什么向人民币发难?直接原因是中国对美贸易大幅出超中国产品价格低廉中国操控人民币汇率保证经济增长与国内就业中方态度: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9月14日表示,人民币升值解决不了美国贸易逆差问题,解决不了世界经济失衡问题。200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50%。“如果由于强迫人民币升值给中国经济带来危机,对世界是福还是祸?”10月15日商务部表示:人民币升值由中国自主选择等。升值利弊:本国汇率上升本国汇率下降利弊利弊贸易利于该国进口不利于该国出口利于该国出口不利于该国进口投资利于该国对外投资不利于该国吸引外资利于该国吸引外资不利于该国对外投资消费

33、能提高该国企业或居民的国际购买力不利于该国扩大外需利于扩大外需降低该国企业或居民的国际购买力债务利于该国偿还外债不利于该国收回外债利于收回该国外债不利于该国偿还外债地位能提高该国国际地位会加大该国的国际金融风险降低该国的国际金融风险降低该国国际形象结论要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热词二:分配改革10月15日,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十二五”规划是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之一,收入分配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攸关中国下一步持续发展。现状: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图表1图表2收入差距无限扩大的危害: 一方面,会阻碍经济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不利于社会稳定与进步。正

34、确看待收入差距扩大:首先应该看到,当前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在绝大多数人收入都有了很大提高的基础上的扩大。 其次也应看到,一定的收入差距有其合理性和积极作用。要一分为二看。既要看到收入差距的存在有利于提高效率,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因此有利于社会主义目标的实现;又要看到收入差距的过分悬殊,容易导致两极分化,不利于社会主义目标的实现,因为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因此,必须推进分配制度改革,采取有效措施调节收入差距,防止贫富悬殊,构建和谐社会。角度:运用矛盾的观点,谈谈对收入分配的不公、收入差距拉大问题的认识。(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求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35、。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社会财富“蛋糕”明显做大,但收入分配的不公、收入差距的拉大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必须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2)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包括劳动收入比重的下降、行业间收入差距扩大、区域间收入差距拉大、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体制改革不到位等,因此要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3)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收入分配的不公、收入差距的拉大虽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但它不仅直接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将给社会的稳定带来隐患。因此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

36、措施积极应对,只有这样促进社会更加公平、公正、和谐。2010年9月13日,温家宝出席第四届夏季达沃斯年会开幕式和企业家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温家宝指出,我们不仅要把“蛋糕”做大,还要把“蛋糕”分好。提高全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我们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又是我们政府的良心。运用政治常识的相关知识,说明把“蛋糕”做大,还要把“蛋糕”分好是政府的职责和良心。政府组织经济建设,做大“蛋糕”,增加社会财富。政府有协调人民内部各方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是我国政府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措施: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

37、平“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初次分配中企业盈余占GDP比重1995年2008年1995年2008年中国51.4%39.7%21.23%31.3%发达国家50% 57%20% -25%例1:(08全国卷II,38)(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材料二 注: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上下班交通补

38、贴、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营业盈余指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领。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资料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三 据统计,1998年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资总额是企业利润的2.4倍,到2005年降到了0.43倍;1998年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是4.3%,到2006年提高到了21.36。 (1)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10分) (2)指出材料二、三反映的经济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14分) (3)结合材

39、料一、二,运用所学政治常识,分析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基本道理。(8分) 【参考答案】(32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一关于分配的原则要求源于实践的需要,顺应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这一要求体现党在实践基础上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的深化;这一要求将继续得到实践的检验。(6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这一要求,对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4分) (2)劳动者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下降,利润占初次分配的比重上升。这表明在我国初

40、次分配中存在利润比重过大的问题(4分)。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3分)。如,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工资随劳动生产率增长而增长。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保证企业为劳动者缴纳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金。在政府引导下,建立健全工会组织,提高劳动者在与企业谈判中的地位。落实企业的社会责任。(7分。答出3项及3项以上者可得7分;答出2项者得5分;答出1项者得3分。有其他合理答案者亦可酌情给分) (3)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4分)。党和政府有责任妥善解决分配领域中的不合理现象,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

41、民,进一步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和改革的积极性(4分)。例2:(10年四川卷,38)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表现。当然,我国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2009年末,我国财政收入增速超过GDP增长率的局面已经持续了17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由“九五”末期的10.3%上升到“十一五”初期的18.4%。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出现了下降,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从“九五”末期的13.3%下降到“十一五”初期的11%。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各行业间收入水平最高是最低的1.8倍,2008年我国20个行业门类中这一差距为4.77倍

42、。目前,电力、电信、石油等垄断企业职工平均收入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510倍左右。上市国企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是一线职工的18倍左右。 材料二 我国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2010年,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如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如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上年增加930亿元,用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实施各种惠农补贴等;中央财政拟安排社会保障投入3185亿元,用于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舍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比上年增长50%;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农民工

43、和城乡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能力。(1)材料一(含图15)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如何利用财政税收来解决材料一中出现的问题。(8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国家职能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对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的作用。(10分)(3)结合材料,运用因果联系的观点,说明我国当前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必要性。(10分)答案:(1)(12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逐年稳步增长,在收入分配中还存在不合理现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财政收入增速长期高于GDP增长率,居民收入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降低,行业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4分)。在国

44、民收入分配中,要合理确定财政收入的比重和增速(2分);财政可以在社会保障支出和补贴支出方面,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特别是农民的扶持力度(3分)。政府通过对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加强对高收入人群的个人所得税征收,调整对垄断行业的税收政策,从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3分)。(2)(10分)国家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1分)。国家履行经济职能,增加“三农”投入,有利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2分);国家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减轻城乡居民负担(2分);国家履行文化职能,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有利于促进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2分)。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

45、家性质(1分)。国家履行职能,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以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有利于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人民能够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2分)。(3)(10)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3分)。我国存在收入差距过大、分配不和合理现象是必须改革的原因,只有寻因究果,才能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2分)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2分)。增强收入分配中的预见性,通过改革,调整收入分配结构,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才能把社会财富分好(3分)。热词三:制度优势宏观调

46、控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十一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面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重大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地实施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国民经济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10月21日国家统计局表示,中国今年以来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且房地产投资需求得到明显遏制。真金白银打造国际盛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届“无可伦比”的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为世博会事业树立了新标杆”,创造了参展方数量最多、参观者人数最多等诸多纪录。广州亚运会“史上最花钱”的运动会

47、。这些规模宏大、用真金白银打造出来的国际盛会是综合国力的支撑,举国上下的努力。体制优势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十一五期间,中国遭遇突如其来的南方冰雪灾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和国际金融危机。但是,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险隘,国民经济实现新的跨越。政治制度的体制优势:大灾大难面前,中国共产党发挥着主心骨和民族脊梁的作用;社会主义的一大优势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团结、大协作的互助友爱。材料:8月7日23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出重

48、要批示,要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救人,组织群众避险,确保生命安全,妥善安排灾区群众的生活,全力以赴,抢险救灾。各级干部、广大党员和社会各界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向灾区人民以自己的方式奉献爱心。舟曲县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后,从全军和武警部队的紧急集结,到相关部委的快速反应;从全国大范围的物资调配,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全民参与,这一切来自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支撑。问题:(1)“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在材料中是怎样体现出来的?(2)运用国家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认识。答案:(1)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党中央、国务院在救灾中作出重要批示,要

49、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体现了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集体主义价值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各级干部、广大党员和社会各界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向灾区人民以自己的方式奉献爱心,体现了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妥善安排灾区群众的生活,全力以赴,抢险救灾,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国家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能统一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国家通过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在全国大范围

50、内进行物资调配,体现了 财政具有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热词四:企业主体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7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企业的生命在于创新。9月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的大会上讲话中总结深圳30年来的主要经验时,其中有一条就是“坚持锐意改革,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创造了深圳速度”。上世纪80年代初,深圳有一个口号在全国叫响:“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如今深圳人又喊出了一个新的口号:“创意就是金钱,创新就是生命”。企业应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1)现状:目前我国企业研发、消

51、化吸收和自主创新能力差,我国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都很低,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差。(2)途径: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以企业为主体,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把技术引进与消化、创新相结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向集约型转变。练习:1在世界金融危机期间,一批依托科研机构进行技术研发的企业呈现逆市上扬的态势,新产品不断问世,企业的销售收入与利润也随之上升。这是因为产品创新增强了企业竞争优势 产研联合实现了双方优势互补新产品的新功能增大了其价值 科技产品的需求弹性小利润大A B C D2“低碳经济”是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特

52、征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政府各种政策的推动下,长三角地区企业的“低碳”意识大大增强,“低碳经济”正在一些企业中被真正践行,越来越多的企业尝到“低碳经济”带来的实惠。这表明企业是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 在我国,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是一致的 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企业经营的最主要目的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A B C D32010年9月13日,温家宝在第四届夏季达沃斯年会开幕式上指出,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中国制造”的阶段,这是发展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科技创新的转变,是人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是国家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一转

53、变,企业应该降低劳动力成本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A B C D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感的主体企业社会责任(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和谐社会呼唤责任企业,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企业不仅要对赢利负责,更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只有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履

54、行好社会责任,塑造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形象,才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营造和谐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问题:运用经济常识的知识,谈谈你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认识。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企业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与国家的经济实力的增长、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热词五:产业升级现状:A目前我国的三大产业关系还不协调,农业的基础地位比较薄弱,第二产业的素质还不高,第三产业的发展还比较落后。B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通过投资与外

55、贸出口来实现的,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内需的贡献度一直比较小。C去的发展是建立在对环境、资源、能源和劳动力的透支性消耗基础上的。中国能源资源消耗大且利用效率低。措施:A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B变式:要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必须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第二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我国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能源结构,抑制二氧化碳排放,促进低碳经

56、济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目标: “十二五”规划定调未来发展:一是改变增长模式,提高消费在GDP中的比重;二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服务业的比重,推动产业升级,加快西部和内陆区域的发展;三是提高能效,减少污染;四是促进农村发展,继续推动城镇化;五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角度:1在新形势下“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的经济学依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独立自主。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才

57、能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统筹城乡发展必将拓展我国巨大的农村消费市场,从而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注入强大的动力。2如何促进粮食稳定增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生产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道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发展农业科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国家要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引导农民面向市场调整粮食产品结构。引导农民对粮食进行深加工,实行产业化经营。3我国怎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要

58、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与资源、经济与人口、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材料:2010年9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政策措施。这表明中国将进一步发展家庭服务业。目前,全国已有家庭服务企业和网点50多万家,从业人员1500多万人,大致有20多个门类200多种服务项目,涉及家务劳动、家庭护理、维修服务、物业管理等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

59、家庭服务业年营业额已达1600亿元,成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主力军”。 4结合材料,分析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义。热词六:区域规划多个区域规划获批我国经济发展的版图在细化,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由南向北、从东到西,一个个被圈定,一步步在展开。2009年以来,12个区域规划先后上升到国家层面;中西部和东北的经济增速一举超过东部,与全国经济增长的差距在缩小。多个区域政策密集出台,标志着区域板块正在国家加快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主体功能,并据此明确开发方向

60、和政策,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材料体现的唯物论观点有主观与客观要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意识能够正确反映物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A B C D行政区划调整6月18日,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后,重庆两江新区挂牌成立,成为中国内陆唯一的国家级新区。6月20日,国务院批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厦门经济特区面积增加10倍多,实现行政区划、经济特区、台商投资区“三区合一”。7月1日,北京市撤销原来的东城、崇文、西城、宣武四区,成立两个新的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区和西城区,向南扩

61、充版图。7月2日,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扩容,范围从原来的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四区扩大到全市,将宝安、龙岗纳入特区范围。7月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市调整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的请示,同意撤销东城区、崇文区,设立新的东城区;撤销西城区、宣武区,设立新的西城区。即“四合二”。回答13题。1随着首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行行政区划对首都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行政区划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能动作用。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促进相互依赖A B C D2这次行政区

62、划调整,是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南城加快发展,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不仅能够推进首都功能核心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增强首都“四个服务”功能,而且能够推动公共资源的均等化配置,更好地改善南城群众的生活条件。材料说明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基本要求是统筹兼顾 根本方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A B C D3行政区划调整,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加速区域均衡。这蕴涵的哲理是当部分以优化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会得到最大发挥总体数量不变,内部结构调整也会引起质变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变A B

63、 C D西部已成“政策高地”2010年 7 月,中央召开了高规格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会议上指出,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具有优先地位,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在西部大开发迎来10周年的时刻,中共中央召开了西部开发工作会议,为西部的下一个10年描绘了宏伟蓝图。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2010年9月6日,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正式印发。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加速中

64、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产业分工格局。热词七:尊严论与体面观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提出: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五一”前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从温总理的“尊严论”到总书记”的“体面观”,让我们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对劳动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劳动创造价值的高度肯定。这是主人翁地位的尊重。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这是国家主人的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政府的活动原则是对人民负责。这是情为民所系的写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

65、为民”。 这是劳动最光荣的彰显。劳动创造文明,创造财富,促进人的发展,推动历史前进。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五一”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要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回答1-2题。1总书记的“体面观”这一价值取向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反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 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A BC D2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 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是劳动者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A BC D3材料:新

66、生代农民工主要指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农村劳动力,他们和以往的劳动力有这样几个差别,一是受教育文化程度比较高。二是这部分人的职业期望值比较高,这部分人大多数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三是他们对于精神和物质的享受要求比较高。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大约有1个亿,结合材料,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国家应如何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答案:严格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签订劳动合同,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改革劳动就业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户籍一体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在住房、教育上,让新生代农民工享受到跟城市居民一样的福利,文化设施要向新生代农民工开放。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拓宽他

67、们就业的渠道和范围,进而提高其工资水平,使他们能支付起在城市生活的成本。热词八:“真实中国论”冷静看待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材料1: 今年二季度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目前,中国的人均GDP只有3800美元,在全球排在第105位左右。按照1300元的贫困标准线,全国还有4000多万人没有脱贫。我们仍然要清醒地看到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实现人民富裕、民族振兴的任务还很重。制造大国制造强国 贸易大国贸易强国 教育资源大国教育强国 人口大国人力资源强国 文化资源大国文化产业强国材料2:近期西方舆论“捧杀”中国的势头甚嚣尘上,片面夸大中国的实力和影

68、响,频频抛出“中国责任论” “顺差责任”“债权责任”“汇率责任”“储蓄责任”“能源消费责任”“碳排放责任”旨在促使中国按照西方意图进行政策调整,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从而遏制中国的发展。问题1:在强国的同时,如何才能实现“富民”的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完善收入分配改革,促进收入分配公平。问题2:从哲学的角度,如何定位中国的经济地位与国际责任?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材料:2010 年 9 月 23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联合国总部

69、联大会议上,发表了题为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的讲话。温家宝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对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同时,我们也对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有着清醒的认识。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这就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这就是一个真实的中国。论点1“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现代化走到今天,先进落后并存,新旧矛盾交织,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这就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这就是一个真实的中国。”温家宝在讲话中这样定位中国的基本国情。温总理对我国

70、国情的认识的理论依据是论点2“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温家宝在讲话中指出:“中国的发展,不会损害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绝不走“国强必霸”的路子。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平发展的精髓是什么?就是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温总理对和平发展的精髓的阐述反映了论点3“中国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温家宝在讲话中强调,“中国讲友好,也讲原则,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在涉及主权、统一及领土完整的问题上,中国决不退让,决不妥协”。之所以不退让,决不妥协,是因为热词九:“包容性增长”9月 16日,国家

71、主席胡锦涛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交流合作 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他指出,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包容性增长,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人群,就必须坚持发展经济,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加社会财富;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般认为,“包容性增长”就

72、其内涵而言,须强调两个方面,即“参与”和“共享”。换句话说,只有在所有社会成员能够“参与”和“共享”时,经济增长才具有积极意义,才能促进社会发展。 “包容性增长,从国际角度看,就是国与国之间互相关照,携手发展。从国内角度来讲,就是机会平等,公平合理的共同致富。中国有句古话叫“有容乃大”,说的就是要统筹兼顾才能发展壮大。包容性增长”跟“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一脉相承,关注的重点转向财富公平分配。.胡锦涛主席提倡的包容性增长,十分准确地反映了中国政府所倡导的对外构建和谐世界、对内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以贯之的发展道路和执政理念。当前,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包容性发展”,需要着力把握和突出以下几个重点:一

73、是始终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是不断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三是加快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努力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五是科学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六是着力完善基层民主管理。七是始终追求社会公平正义。问题1:运用国际社会和我国对外政策的知识,分析中国政府为什么要倡导实现包容性增长?两大主题、国际新秩序、外交政策问题2:结合材料,说明“包容性增长”的理念体现了哪些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热词十:“国家核心利益”温总理说,对于国家核心利益,涉及主权、统一及领土完整的问题上,中国决不妥协。界定中国的核心利益,必须明确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国家自主性不容外来干涉

74、。这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其他一切权益的前提。如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西方国家领导人接见达赖以及容许甚至支助“藏独”、“疆独”势力活动,就是违背中国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权益的,因此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再如,钓鱼岛撞船事件,美韩黄海军演,南海主权问题领土争端,这些也都涉及国家的核心利益。分析: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1)维护的原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义性和正当性。(2)主要内容:安全利益,如国家的统一、

75、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政治利益,如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巩固;经济利益,如我国资源利用的效益、经济活动的利益和国家物质基础的增强等(3)措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增强国家的实力,增强综合国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任何国家以任何借口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新秩序;坚持和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等。问题:结合应对全球气候问题,分析我国政府是如何坚持维护国家利益与承担国际责任相统一的。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

76、落脚点。我国的对外活动都是为了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国家利益。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勇于承担国际责任,凸显负责任大国地位,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主权国家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面对全球气候问题,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作出巨大的努力,积极承担相应的责任。中国主张在联合国的框架范围内,在遵守联合国宗旨和原则的基础上,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气候问题,做到了维护国家利益与承担国际责任的统一。热词十一:自然灾害今年以来我国连续发生了玉树大地震、舟曲泥石流,以及多次大的洪灾和旱灾。在自然灾害面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党

77、全民动员,成功应对各次重大自然灾害,把灾区人民的损失减至最低。问题1:自然灾害频发给我们的哪些启示?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联系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问题2:抗震救灾英雄人物的事迹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价值启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正确的价值观、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问题3:党中央、国务院为什么要把灾区人民的损失减至最低?党的知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政府的知识: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切实履行经济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贯彻了对人民负责的组织活动原则。问题4: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依法行政(建立健全减灾

78、工作的法规及预警机制)、国家职能(履行经济、文化、公共服务、对外交往职能)热词十二:“嫦娥二号”西昌卫星发射中心10月1日宣布,“嫦娥二号”卫星准确入轨,发射圆满成功。“嫦娥二号”卫星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2颗月球探测卫星,继2007年“嫦娥一号”一举实现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想之后,“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又向前迈出重要一步。热词十三:十二五规划十一五规划成就辉煌过去的5年,极不平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克服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困难,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79、社会事业显著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二五规划定调“民富五年”编制过程:规划编制工作大体包括前期调研、编制起草、论证衔接、审批发布四个阶段。制定程序:在制定程序上,各部委省市区在2009年下半年初步完成本领域、本地区的规划统一汇总到国务院,编制全国的“十二五”规划, 2010年10月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1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审议通过付诸实施。纲领性文件: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80、的建议,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描绘了我国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五中全会的召开,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规划亮点:“十二五”路线图敲定 促转变成发展主线“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将是决定中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和民主

81、民生等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全景图。“四个更加”“五个坚持”为未来五年定方向全会提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四个更加”“五个坚持”。“四个更加”即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五个坚持”即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从“国富”到“民富”提高居民收入比重全会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合理

82、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十二五规划,将“国富”转型到“民富”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进步,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具体体现。关键词解读内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收入

83、分配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改革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附:新旧课程知识的衔接情况依据教材的变动情况和当前热点的需要,将新旧课程知识的衔接归纳如下:(一)经济生活部分1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说明:在复习中,要结合我国当前汇率的形成机制以及我国人民币

84、对美元不断升值的这个背景,加深对外汇和汇率的理解;联系跨境人民币结算、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等热点,认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2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对人们生活的影响:a.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来讲:价格降低需求量变大,价格升高需求量变小。b.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大。c.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d.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对生产经营的影响:a.调节生产。b.提高劳动生产率。c.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说明:在复

85、习时,要注意联系生活中的素材,如:粮食、猪肉、汽油、天然气等价格上涨或下降对消费者的影响;提高或降低成品油价格、汽车降价及手机、电脑降价等价格的变动对生产者的影响等。3关于消费(1)消费类型:按照产品类型不同,可以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按照消费的目的,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2)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减少,表明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3)消费行为与消费观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

86、比心理、求实心理。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4)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说明:在复习时,要结合建国60年来我国经济和人生活的变化,正确认识我国的消费状况和消费结构;结合社会生活中的消费现象说明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结合扩大内需政策,认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4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和意义原因: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能摆脱经

87、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乃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a.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b.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c.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d.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说明:要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一五成就,我国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增强的事实,说明大力

88、发展生产力的意义及如何发展。要结合十二五规划的主题、主线、动力等来认识发展、改革的意义。5关于就业(1)就业的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生产出社会需要的财富。就业使得社会劳动力不断再生产。就业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消费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如何解决就业问题:从根本上说,要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总量。从政府角度看,要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出台一系列解决就业的措施和优惠扶持政策;加快政府就业指导和服务,抓好就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发展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来扩大就业,这是做好再就业工作的主

89、要途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政府责任体系,为扩大再就业提供保障。从企业角度看,在提高产业科技含量的同时,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的同时,加快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在组建、培育大集团公司的同时,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从失业人员自身看,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即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素质。说明:解决就业问题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复习时,要结合具体实例掌握我国就业状况、解决就业问题的意义和有效措施等内容。6我国财政的作用集中力量办大事。a.国家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的建设,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90、。b.保持经济平稳运行。c.财政具有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作用。人民生活有保障。a.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b.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c.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说明: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复习时,要能准确区分财政的不同作用,还要能够结合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国债、降低印花税率调控股市等热点问题,加深对财政作用的理解。7促进小康社会的发展(1)科学发展观含义: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

91、发展。(2)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质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提示:在复习时,要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全面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明确如何促进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途径。8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有利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

92、间。(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不利影响:a.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b.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影响其他国家,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挑战)(2)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不能置身事外,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迎接挑战。提示:在复习时,要全面掌握:经济全球化及

93、其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还要结合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尤其是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包容性增长等热点材料,说明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如何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如何实现世界经济全面持续平衡发展。 (二)政治生活部分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第一,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第二,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第三,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

94、政治责任感。提示:在复习时,要结合网上公示、网上评议等具体案例,认识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2公民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区别: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意义: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可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不断改善公共管理,创建文明祥和的新社区;有力地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等。提示:在复习时,要结合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联系具体案例,理解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3政府权力的行使和监督(1

95、)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2)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权力是把双刃剑,为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

96、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提示:在复习时,要结合当前政府建设法制性政府要求,说明如何提高政府效能以及政府接受监督和制约的意义。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实践证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

97、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它保证了国家协调高效运转;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提示:在复习时,要全面掌握:全国人大的职权、全国人大与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人大代表权利和义务等基础知识,还要重点理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的理由。要结合人代会的相关知识,分析两会审议通过十二五规划建议等。5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

98、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容: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优越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提示:在复习时,要结合

99、民族地区发展的成就、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要结合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举措,理解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等。(三)哲学生活部分1真理与认识(1)真理的含义和属性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即真理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对于同一个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惟一的)、真理是有条件的(即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具体的(即任何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具有

100、无限性,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的认识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1)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树立创新意识要求我们: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符的成规陈说,敢于突破落后的思想

101、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实现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 (3)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唯物论依据:创新意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辩证法依据:创新意识体现了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创新意识体现了包括人的认识在内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发展之中。 认识论依据:创新意识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 (4)创新的社会作用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1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3社会发展的规律与基本矛盾(1)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

103、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我国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基本相适应,但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某些部分和环节上还不能完全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状况。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一种非对抗性的矛盾。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即改革实现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4、;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4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人只有在劳动和奉献社会中才能创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客观条件):社会所提供的生存条件、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等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个人的主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提示:在复习哲学时,要结合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十一五成就、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说明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为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w.w.w.k.s.5.u.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