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549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成都市蓉城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形码粘贴处”。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2、目要求的。1.2001年成都金沙遗址出土形制规格最高的一件十节玉琮,非古蜀本地材料制作,其形制和纹饰具有典型的良渚晚期玉琮特征。据此可推知,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是A.多元一体 B.分散孤立 C.相异相斥 D.领先世界2.儒家经典之一的尚书中,有“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等记载。这反映了当时已出现A.皇权至上的专制思想 B.敬天保民的民本思想C.为政以德的儒家思想 D.兼爱尚贤的墨家思想3.图1是某同学学习春秋战国时期思想而收集的一幅漫画。与其观点一致的思想家是 A.儒家的孔子 B.道家的老子 C.法家的韩非子 D.墨家的墨子4.秦代开创的国家治理模式对中

3、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基本模式是A.大一统中央集权 B.皇帝制度C.郡县制度 D.厉行法治5.西汉时期,面临“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的局面,汉武帝采取的应对措施是A.设立中朝 B.任用酷吏 C.推行察举 D.行推恩令6.魏晋时期,来自北方的小麦、胡麻、大豆、小豆等农作物的品种在南方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产量增加。这说明A.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B.南方城市得到发展C.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D.南方已是经济重心7.王徽之是魏晋时期“书圣”王羲之第五子,曾在车骑将军桓冲军中任职。一次桓冲问他,“你部门有多少匹马?”答曰:“我未曾过问,怎么知道呢

4、?”他行事任性随意,后却官至黄门侍郎(门下省副长官)。这是由于当时推行A.世卿世禄制 B.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 D.科举制8.图2为敦煌莫高窟第23窟壁画雨中耕作图,反映了唐代敦煌地区的农业生产的生动画面。这一作品可以用于研究当时A.经济重心的南移 B.丝绸之路的开辟C.民族交融的开始 D.农业生产的发展9.西游记中孙悟空是道教出身,七十二变就是向菩提祖师学的。“孙悟空本领再大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既体现了佛法无边又存在着一定的等级观念。这从侧面折射出魏晋隋唐时期A.佛教开始传入 B.佛道教广泛传播C.儒学正统丧失 D.“三教合一”趋势10.宋朝知府虽然总理郡政,但受通判牵制,重要公文必须与通

5、判联署才有效。通判虽是知府的副手,但是可以监督知府,并且可以独立行使自己的权力。这一现象体现宋朝政治的特征是A.削弱专制皇权 B.强化中央集权C.防止武将专权 D.推行守内虚外11.宋代以前,存在长期受到歧视、人身不完全自由的贱民阶层,如家丁、奴婢等。到了宋代,由于雇佣奴婢被合法化,致使贱民数量显著减少,南宋初年逐渐被废止。这一变化反映了宋代A.奴婢阶层社会地位提高 B.国家放弃对社会的控制C.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12.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这些措施A.实现了农耕经济取代原来的游牧经济 B.加剧了汉族与蒙古

6、族的民族对立C.推动了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深度交融 D.推动了专制主义制度达到了顶峰13.“三从四德”是宋明理学对妇女在道德、行为、修养进行的规范,要求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这一思想A.注重气节和道德 B.强调人的社会责任C.彰显人性的尊严 D.扼杀人的自然欲求14.万历初年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前后当国10年。“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这一现象说明了内阁A.获得了宰辅的地位 B.取得了中央的权力C.形成了皇权的威胁 D.实质仍是皇帝专制15.明兵律规定“凡将马、牛、军需、铁器、铜钱、缎匹、绸绢、丝绵,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货物

7、船车并入官。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因而走泄事情者斩”。此规定表明明朝实行A.工商食官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C.海禁政策 D.盐铁专卖政策16.图3反映了明、清的政治运行程序的变化,这一变化A.提高了中央决策效率 B.冲击了君主专制C.弱化了对官僚的控制 D.强化了中央集权17.清帝所主“大一统”,将“中国”的政治与疆域版图扩展到长城以外的“三北”及各边疆地区:乾隆帝也认为“天朝疆界严明,从不许外藩人等稍有越境搀杂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这反映出清朝的疆界观A.体现了专制皇权已达到顶峰 B.有利于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C.体现对“华夷之辨”的继承 D.导致了地方叛乱的风起云涌18.鸦片战争

8、后,对于英国“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的无理要求,当时中国钦差大臣耆英则认为,“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这是由于A.中国近代主权意识淡薄 B.天朝上国观念的放弃C.清代因俗而治政策影响 D.近代外交知识的丰富19.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对西方国家的礼赞,无疑极大地冲击了传统士大夫“夷夏大防”的心理防线。通过这本书,徐继畲向清朝统治者和士大夫们传递了世界的新图景和改革的呼声。“这本书”是指A.四洲志 B.海国图志C.瀛寰志略 D.资政新篇20.1845年4月23日,敬穆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折中说:自洋布洋棉入口后,“其质既美,其价复廉,由是江浙之棉不

9、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这表明当时A.近代工业发展迅速 B.重农抑商政策彻底废除C.自然经济受到冲击 D.对外开放政策逐步实施21.乾隆十三年(1748年)共设11个总督(包括漕运总督、河道总督),其中满9汉2。但从18611890年的30年间,清廷任命了44个总督,其中34人为汉人。这一变化说明太平天国运动A.促使清王朝放弃民族歧视政策 B.完成了反封反侵略的历史使命C.推动了人人平等的社会的到来 D.导致了清政府中央权力的下移22.中国招商银行的前身是创办于1872年的轮船招商局(图4)。这一企业A.是在“自强”的口号下创办的 B.是为满足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而创办的C.是洋务运动时创办的民用

10、企业 D.资金来源于政府,商品也不流入市场23.以下四幅漫画反映的现象共同发生在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24.民国初年,在孙中山的推动下,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这一成果A.体现了当时参政主体的多样化 B.基于封建制度被推翻的结果C.实践了孙中山民生主义的观点 D.表明辛亥革命得到民众支持25.有历史学家评价近代某场运动,“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据此推测,这场运动A.引发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B.意在提倡民主与科学C.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D.冲击了旧

11、式官僚体制26.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学生崇拜人物调查统计的结果为,崇拜孔子、孟子和孙中山的人数分别是153、61、17。1923年,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学生崇拜人物民意测验结果(国内)为孙中山473票、陈独秀173票、孔子1票。这可以用来说明新文化运动A.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 B.动摇了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历史进程27.习近平总书记将“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一精神的形成始于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五大28.毛泽东曾说:“我们

12、过去就是由先生抓着手学写字。从一九二一年党成立到一九三五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这是因为中共通过该会议A.结束了党内存在的“右”倾主义 B.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C.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D.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29.图5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重大战役。据地图信息判断,该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30.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将原来没收地主的土地政策,改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同时在财政政策上将各种税种合并征收且减少征收次数。这一做法意在A.打击地主阶级利益 B.继续推行土地革命C.建立社会

13、主义制度 D.巩固扩大统一战线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隋唐时期民族关系错综复杂。隋唐时期,唐政府与许多民族政权进行了和亲,在周边民族的内附部落设置羁縻都护府,由各部落的首领担任都护、都督、刺史等管辖原来的领地,并赋予其较大的自治权力,处理内部矛盾斗争;利用民族政权并立的复杂关系,通过“以夷制夷、以夷攻夷”等特殊手段处理民族问题,以达到分化削弱,消除边患的目的。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材料二元朝在实现全国统一后,抛弃了过去大一统王朝的“羁縻府州”,实行“皆赋役之,比与内地”。对于边远地区,元朝采取了有效的管理方式。在中央设置宣政

14、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并统辖吐蕃地区;在漠北地区,改设宣慰司都元帅府,后升为岭北行省;在民族关系复杂的东北地区,设置辽阳行省;在云南地区,设置行省,多用土官制度进行管辖。元朝的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相终,巩固了大一统成果。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边疆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6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国朝(指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至则劳以牛酒,令牙行主之,沿明之习,命曰 “十三行”。舶长曰 “大班”,次曰 “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

15、舶乾隆初年,洋行有二十家至(乾隆)二十五年,洋商立“公行”,专办夷船货税,谓之“外洋行”梁廷枏粤海关志卷25行商材料二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清廷采纳薛福成的建议,为照顾旅外侨商归国居住方便,废除了海禁旧例,颁布新章程,允许 “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暂,婚娶生息,一概准由出使大臣或领事馆给予护照,任其回国谋生,置业与内地人民一律看待,并听其随时经商出洋”。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的对外政策及其影响。(8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对外政策变化的表现及其原因。(8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部分

16、)学术观点历史学家学术观点刘世华辛亥革命推翻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造成了传统社会的总体危机。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大力倡导实业救国,这有利于促进民族资本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黄兢如果没有辛亥革命志士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尤其是孙中山追求社会主义理想,就不会有五四运动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迅速传播,中共也就难以找到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李文海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家和领导人,或者直接参与过辛亥革命运动,或者受到辛亥革命的重要影响。这些老一代共产党人和许多后来同共产党合作的民主人士正是从辛亥革命出发再继续向前迈进的。(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6分)(2

1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这个主题,提出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史论结合,行文逻辑清晰。) (6分)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5:ABBAD 610:CBDDB 1115:DCDDC1620:ABACC 2125:DCCAB 2630:BACD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31.(12分)(1)(6分)主要方式:与少数民族政权和亲;对部分少数民族首领采取册封;战争(军事征服),设军政机构,任用民族首领管理;采取制衡方式等特殊手段。(每点2分,任意3点共6分)(2)(6分)特点:因地制

18、宜;措施多样;边疆政策较前代更为有效;借鉴了前朝的管理制度。(每点1分,任意2点共2分)影响: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促进边疆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每点2分,任意2点共4分)32.(16分)(1)(8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2分)影响: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维护了国家的安全。(2分)消极影响:是一种消极防御政策,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侵略;使中国长期与世隔绝,限制了中外正常交流,妨碍了先进科技技术和思想文化的输入;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和新的经营方式的发展;使中国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每点2分,任

19、意2点共4分)(2)(8分)变化的表现:废除海禁旧例,允许国人自由外出经商;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以保护华侨利益。(每点2分,任意2点共4分)原因: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与外界的联系逐渐加深;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西方文明的影响;有识之士的建议;清政府的改革。(每点2分,任意2点共4分)33.(12分)(1)(6分)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的新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每点

20、2分,任答3点共6分)(2)(6分)示例:观点: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历史条件(2分)论述: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等大力倡导实业救国,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为政党的产生创造了宽松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辛亥革命推动了思想文化的新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其后新文化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共诞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正是由受到辛亥革命影响的革命分子和青年知识分子组成的,他们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干部条件。(4分)【其他示例】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辛亥革命影响了中国共产党

21、的创立;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反思辛亥革命的影响等。(评分标准:观点2分,任意一个论述2分,2个给4分。只要学生能够按照题目要求,围绕“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这个主题,提出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述,史实正确,能够说明均可以给分。)解析:1.A 此题考查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依据材料“非古蜀本地材料制作,其形制和纹饰具有典型的良渚晚期玉琮特征”推出多元一体,A正确。2.B 此题考查西周的民本思想。依据材料,共同反映的是民本思想,选B。3.B 此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依据图片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与道家思想一致,B正确。4.A 此题考查秦朝开创的国家治理模式。ABCD都是秦朝采取

22、的制度和措施。依据“开创”二字,排除CD。A才是影响至今的国家治理模式,A正确。5.D 此题考查西汉武帝时采取的政治措施。依据材料对诸侯势力的担忧,因此汉武帝采取了推恩令,D 正确。6.C 此题考查魏晋时期江南的开发。依据材料北方的农作物大量传入南方,C正确。A、B无法从材料中反映。D现象应发生在南宋,排除。7.B 此题考查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依据材料信息王徽之行事任性随意,却还能身居高位,说明选官不看才能,九品中正制度看门第身份,因此选B,其他选官制度都不是魏晋时期,排除。8.D 此题考查唐朝民族交融的历史现象。依据材料信息反映敦煌地区受到汉族农业经济的影响而得到发展,D正确,选D。材料无法

23、反映经济重心的南移,排除A;丝绸之路开辟于汉朝,排除B:C错在“开始”,排除C。9.D 此题考查魏晋隋唐时期思想文化的变化。西游记记载的是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依据信息看出儒佛道逐渐“三教合一”,选D。A错在“开始”;B项中只有佛道思想,从题干材料“等级观念”还反映出儒学,排除;C错在“丧失”。10.B 此题考查宋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从材料信息可看出地方设立知州与通判,使二者相互牵制,从而强化中央集权,选B。材料体现的是中央集权而非专制皇权,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武将专权,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边境问题,排除D。11.D 此题考查宋元时期社会的变化。依据材料反映出宋朝时期社会关系的变化,契约关系的

24、发展体现出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选D。A错在“社会地位提高”,虽然社会关系变了,但不能反映地位提高,排除;B错在“放弃”,宋朝政府只是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并未放弃,排除;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朝中后期,排除C。12.C 此题考查元朝时期民族交融。依据材料元统治者发展农业等措施,推动了民族交融,选C。A错在“取代”,排除:B错在“对立”,排除;D项的无法从材料反映,排除。13.D 此题考查理学的影响。依据材料“三从四德”对女子的要求,可以反映出宋明理学扼杀人的自然欲求,因此选D。ABC都是理学的积极作用,与材料无关。14.D 此题考查明朝的内阁制。依据材料看出内阁首辅权力的增大,实质则是专制皇权的

25、加强,因此选D。A错在“获得”,内阁没有取得法定地位,排除;B错在“中央”,内阁反映的是皇权强化,排除;C 错在“威胁”,内阁仍是皇帝的咨询机构,排除。15.C 此题考查明朝的外交政策。依据材料“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因而走泄事情者斩”,反映的是明朝的海禁政策,选C。16.A 此题考查清朝的政治变化的影响。依据图片信息,明朝是内阁制度,清朝是奏折制度,这一变化使皇帝能够更加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因此选择A。B项错在“冲击”,应该是强化,排除;C项错在“弱化”,奏折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官吏的管理,排除;奏折制度强化的是君权而非中央权力,排除D。17.

26、B 此题考查清朝的疆界观。依据材料,反映了清朝时期领土主权意识浓厚,有利于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因此选B。材料无法反映专制皇权,排除A;材料不是“华夷之辩”的继承,排除C;材料是反映的疆界观有利于削弱地方叛乱,排除。18.A 此题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思想。从材料中英双方对领事裁判权的态度,反映出中国仍然保留天朝上国的思想与心态,近代主权意识和国家法律意识非常淡薄,因此选A。B错在“放弃”排除;C项的民族政策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反映当时清政府仍然不谙近代外交事务,排除D。19.C 此题考查近代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努力。通过材料“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以及作者徐继畬,结合所学知识,选C

27、。20.C 此题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的变化。依据材料“由是江浙之棉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反映出在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下中国自然经济受到冲击,选C。材料无法反映近代工业,排除A;B错在“彻底废除”,排除;D错在“对外开放政策”,D排除。21.D 此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变化。依据材料数据的变化,汉族地主所占比例上升,反映出清政府中央权力的下移,因此选D。ABC都与材料无关,排除。22.C 此题考查洋务时期创办的企业轮船招商局。根据所学知识,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民用企业,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排除。23.C 此题考查甲午战后的历史现象。根据漫画“屠龙大会”“相互协商”“瓜分中国”反映

28、出列强瓜分狂潮这一历史现象,“龙的挑战”反映出甲午战后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选C。24.A 此题考查民国初年社会政治的变化。依据材料信息,反映出女子获得了参与政治的权力,参政主体扩大,选A。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而非封建制度,排除B:材料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无关,排除C:辛亥革命并未发动广大人民,这是阶级局限性,排除D。25.B 此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依据材料信息“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选B。排除ACD。26.B 此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依据材料内容和数据的变化,反映出B选项。新文化运动前的辛亥革命就已经结束了君主专制,排除A:从材料无法反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9、排除C:从材料也无法反映出五四运动的到来,排除D。27.A 此题考查红船精神。依据材料“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立党为公、忠诚为民”及所学知识,A正确,排除BCD。28.C 此题考查遵义会议。ABCD都是遵义会议的内容意义,依据材料“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因此选C,排除ABD。29.D 此题考查抗战时期的重大战役。由地图信息,该战役发生在华北平原,八路军以破袭铁路为主,符合1940年下半年的百团大战,D符合题意;平型关大捷属于太原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伏击地点在平型关;淞沪会战以上海为中心;台儿庄战役发生在徐州会战中,以徐州为中心,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30.D 此题考查抗战

30、时期中共政策的调整。依据材料,中共调整了土地政策和税收政策,是为了更好地团结地主一起抗日,目的是为了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因此选D。A错在“打击”,排除;土地革命是废除封建剥削制度,打击地主阶级,与材料中共政策变化不一致,排除B;这一时期是抗日战争时期,主要目的是争取民族独立,根据时代特征排除C。31.本题通过情境设置考查隋唐时期以及元代的边疆政策。(1)从材料“隋唐时期与许多民族政权进行和亲”“唐政府在周边民族的内附部落设置羁縻都护府”,通过“以夷制夷、以夷攻夷”等特殊手段处理民族问题”可以总结出唐朝的民族政策:和亲、推行羁縻府州、通过制衡等方式处理民族关系;结合所学,唐朝对一些少数民族采取册

31、封的方式,例如对靺羁族;对于突厥,通过战争灭掉东突厥,并在西域地区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理。(2)本题主要考查元朝边疆政策的特点和影响。根据材料“很多过去大一统王朝的羁縻府州到元代皆赋役之,比与内地”“元朝的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相终”可知,元朝的边疆政策相比于其他大一统王朝更为有效;元朝在边疆的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措施,体现出了因地制宜、措施多样的特点。结合所学得出影响。32.本题考查清朝的对外政策及其变化。(1)考查学生能辨别材料,熟悉必备知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积极、消极)。(2)考查晚清对外政策的变化表现及其原因,考查学生从材料提取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32、解释历史现象的历史解释能力,需要学生结合晚清长时期的中国社会的变化进行作答,试题难度中等。33.(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辛亥革命的意义从政治、经济、思想及社会风俗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2)本题与时政相关,角度比较新颖独特,设问呈现开放性,有一定难度。本题通过选取典型的史料主要考查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创立之间的联系,同时加深对辛亥革命的影响的学习。本题考查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所准备的条件:首先,根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大力倡导实业救国,在法律意义上为政党的产生创造了宽松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其次,根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涤荡了封建文化残余,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为新文化运动时期各种思潮的广泛涌入和传播创造了社会条件,从而打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渠道。辛亥革命为五四运动的发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直到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重要条件。最后,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正是由受到辛亥革命影响的革命分子和青年知识分子组成的,在辛亥革命的思想洗礼中民族意识、革命观念和理论信仰广泛觉醒,从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了共产主义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