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扬州市蒋王中学高三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命题:赵茂生 校对:王春玉 审核:王正昌2005年10月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一部电视剧中有这样的镜头:奴隶主用尊饮酒,奴隶使用木器及少量的青铜农具劳动,士兵用青铜兵器作战。这部电视剧所反映的历史最可能发生在下列什么时期 A、商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汉2、“禹铸九鼎”的古代传说,实际上反映了 A、禅让制的结束 B、夏朝的建立 C、商朝的发展 D、西周的强盛
2、3、春秋战国时期,在岷江流域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A、芍陂 B、郑国渠 C、都江堰 D、西门豹渠4、战国时期实行“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的主张,打击了 A、新兴地主 B、奴隶主贵族 C、商人 D、农民5、古代中国人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记录,它记载在 A、春秋一书中 B、墨经一书中C、诗经一书中 D、尚书一书中6、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其主要目的在于 A、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 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 D、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7、下列关于秦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史记中有关于秦律的记载 B、先彻底废止六国律令
3、,再自行制订颁布C、影响后世封建律令的制订 D、集中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8、班超出任西域都护的主要作用在于 A、使西域和中原地区开始有了交往B、使欧洲与中国开始有了直接贸易往来C、使丝织品和铁器传到西域地区 D、使东汉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管理9、两汉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 A、孟加拉湾沿岸 B、红海沿岸C、印度半岛南端 D、波斯湾地区10、秦朝统治者打击儒家,西汉统治者推崇儒学,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现实需要的变化 B、农民战争的推动C、儒学自身的发展 D、统治者个人的好恶11、后人尊称张仲景为“医圣”,主要因为他 A、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B、发明了麻醉药“麻沸散”C、写
4、出了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D、写出了后世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经典12、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带来的危害不包括 A、社会动荡不安,浪费人民财富B、修建了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C、寺院经济过度发展D、佛教对人民的麻醉作用,使人民甘心忍受剥削、安于现状13、隋炀帝杨广的活动包括 589年,率军攻入建康灭陈,统一南北;命宇文恺主持营建大兴城;明宇文恺主持营建洛阳城;605610年间开通大运河;在中央确立三省六部制;废除九品中正制A、 B、C、 D、14、“大革奸滥,十去其九”,这应是反映唐朝前期的哪位皇帝的政绩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15、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三省的
5、长官都是宰相,但品级较底B、门下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C、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D、有利于加强中央的统治力量16、隋唐经济发展的表现有 放火烧山、开垦山地、围湖造田的现象很普遍;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唐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百炼钢技术相当成熟,发明了灌钢法;中国能造世界上最大的海船;从国外引进了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 A、 B、 C、 D、17、隋唐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下列哪项不能说明上述观点 A、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B、火药的发明C、造纸术的发明 D、唐本草的颁布18、唐太宗时,蒙古高原一带最强大的少数民族是 A、六诏 B、回纥 C、突厥 D、吐蕃19
6、、北宋为了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而采取的措施是 A、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B、在各路设转运使C、设通判监督知州 D、派文臣担任知州20、王安石变法中不是解决北宋中期“积贫”问题的措施是 A、青苗法和募役法 B、农田水利法和方田均税法C、市易法 D、保甲法和将兵法21、耶律阿保机是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其活动不包括 A、提倡农业 B、建立契丹国C、创制契丹文字 D、夺得幽云十六州22、元朝中书省直接管辖的地区不包括 A、河北 B、河南 C、山东 D、山西23、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的是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
7、的理论24、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的现象,这主要反映了 A、江南经济的繁荣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C、江南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手工业社会分工精细25、明末清初提出“亡国”与“亡天下”有别的思想家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第卷(非选择题 共75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36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凡赋役之制有四:一曰租,二曰调,三曰役,四曰杂徭。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丝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凡丁岁役二旬(20天),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有事而加役者,旬
8、有五日免其调,三旬则租调俱免。旧唐书食货志材料二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盖均徭,里甲与两税为一,小民得无忧,而事亦易集,立法颇为简便。明史食货志材料三 “雍正初,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徵解,统谓之地丁。先是康熙季年,四川、广东诸省已有行之者。至是准直隶巡抚李维钧请,将丁银随地起徵,每地赋一两摊入丁银二钱二厘。自后丁徭与地赋合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矣。”清史稿食货志请回答:(1)材料二、三与材料一比较有哪
9、些不同?(3分)(2)按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时期,结合所学业知识分别指出其政治、经济的特点。(6分)(3)根据材料二、三,简析其积极作用。(3分)27(2005年广东高考卷第26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朝)长安中,(苏懁)累迁扬片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前长史长潜、于辩要皆致之数万,唯懁挺身而出。 旧唐书卷88材料二:(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文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 唐会要卷86材料三: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
10、,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9请回答:(1)概述上述材料中表明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信息。(6分)(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6分)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利用)天地官(管)而万物役(服务)制天命而用之。荀子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春秋繁露材料三:天道,自然也,无为;如谴告人,是有为,非自然也。六经之文,圣人之语。语言天者,欲化无道,惧愚者
11、之方。论衡材料四:“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神灭论请回答:(1)材料一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什么观点?反映了当时社会什么现象?(4分)(2)材料二提出了什么观点?你怎样看待材料二的观点?(4分)(3)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体现了哪两位思想家的观点?(2分)(4)材料一、三、四与材料二的本质区别是什么?(2分)三、问答题:本大题3共小题,第29题12分,第30题15分,第31题12分,共计39分。29在中国古代史上,选拔人才的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有很多的经验教训值得吸取。请回答下列问题:(1)西汉时期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是什么? 这是一种怎样的选官制度? (2分
12、) (2)到了东汉,这种选官制度的主要依据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 (3)隋朝时,科举制取代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唐朝则对科举制予以继承和完善,并形成定制。你对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有何评价? (4分) (4)明朝的科举制有何严重局限性?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局限性说明了什么? (4分)30、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南北方经济各有什么特点?原因有哪些?这些特点对中国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15分)31、清朝前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和发展时期。(1)概括指出清初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重大举措。(4分)(2)与以往相比,清初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有什么突出特点?(4分)(3)你如
13、何评价清初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结果?(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ABCBACBDCADBB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DBBCCBDDBCDC二、材料解析题:26、(1)不同:不以人丁为征税标准;征收银两;简化了征税项目。(3分) (2)政治、经济特点:材料一反映唐朝前期制度完善,封建经济空前繁荣。材料二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材料三反映了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农业商品化程度较前朝有所提高,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6分) (3)积极作用:国家放松了
14、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缓和了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简化了征税项目。(3分)27、(1)经济繁荣表现:商人聚集;店铺林立;货物丰富;城市繁华;扬一益二。(6分,每小点1.5分,答出其中任意4点即可给6分。) (2)经济繁荣原因:地理位置优越;设置盐铁转运使;有保护商贸的政策。(6分,每小点2分。)28、(1)制天命而用之。(或答“提出了人力能征服自然自然,应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的观点”同样得分。)(2分)它反映了战国时期人们对自然斗争力量的加强。(2分) (2)材料二提出了天人感应的观点。(或答“天是万物主宰,皇帝代表天统治人民,顺违天意决定着治乱”也可得分。)(2分)材料二的观点适应了当时加强君主专
15、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对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作用:但从长远看,神化专制皇权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不断进步。(2分) (3)分别是王充和范缜。(2分) (4)材料一、三、四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而材料二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2分)三、问答题:29、(1)察举(或选举),即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2分) (2)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2分) (3)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或特权阶层世代相袭为官)的局面,抑制了门阀地主;扩大了官吏来源,使庶族地主知识分子也能通过科举参与政权;把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为一体,提高了各级官员的文化素质;把选人、用人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
16、利于政局的稳定。总之,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对其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应予以肯定。(4分) (4)实行八股取士,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这说明:当时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衰落时期,封建专制极端加强。(4分)30、(1)南方特点:江南经济开发迅速,自江东扩展至整个长江流域,进而波及岭南、闽江流域。(1分)但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三吴最发达,此外洞庭湖、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也是重要产粮区。(1分) 原因:南方战乱少,比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的民族融合的发展,加速了江南经济的发展;统治者采取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
17、农业发展的政策。(3分,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给3分。)(2)北方特点:中原农耕规模缩小,畜牧业扩展,两汉时因过度开垦导致的环境破坏状况有所缓解;北方农业虽屡遭破坏,但总体上还是在恢复和发展。(4分)原因:北方战乱较多;少数民族内迁;统治者采取发展农业的政策。(3分)(3)影响:江南经济的开发,北方经济的恢复,使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为以后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基础;也为隋统一提供了条件。(3分)31、(1)重大举措:统一台湾,设置台湾府;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击败沙俄的侵略;平定噶尔丹和大小和卓的叛乱,分别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此后清朝制定了中央政府册封历世达赖和班禅的制度,雍正帝设驻藏大臣;清朝设置理藩院。(4分,答出其中任意4点即可给4分。) (2)特点:一方面,通过反击外来侵略的战争,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2分)另一方面,把平定少数民族叛乱的斗争同加强民族联系和军事行政管理相结合。(2分) (3)评价: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基本奠定了我国辽阔疆域的基础;(2分)在清朝统一政权下,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了,边疆地区得到开发。(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