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效作业16 两次鸦片战争(见学生用书P143)A级新教材落实与巩固一、选择题11740年,中国1两银换800文铜钱,而到1828年时,1两银在直隶值2 500文铜钱,在山东值2 600文铜钱。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是(C)A正常贸易持续入超B对外贸易长期出超C鸦片走私无法禁绝D商品市场普遍萎缩【解析】1740年至1828年,中国对外正常的贸易处于出超地位,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1828年时银贵钱贱,说明此时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故B项错误;根据史实可知19世纪时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以扭转贸易逆差,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故C项正确;清朝时商品经济继续发展,D项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2英国
2、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条款是(B)A协定关税B割让香港岛C片面最惠国待遇 D领事裁判权【解析】领土主权是指国家对其领土本身以及领土范围内的人和物所具有的最高权力,其内容包括所有权和管辖权两个方面,割让香港岛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故B项正确。3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匪夷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B)A鸦片战争 B中英战争C通商战争 D匪夷犯境【解析】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是指认识主体对历史事件的判断带有主观价值色彩,鸦片战争强调战争是因鸦片而起,带有一定的价值判断观念,故A项错误;中英战争仅是对交战双方的表述,
3、淡化了价值判断,故B项正确;通商战争对战争原因的价值判断,是为通商而起,故C项错误;匪夷犯境是把英国的侵略视为匪夷侵略的价值判断,故D项错误。4曾任江苏巡抚的梁章钜在看到某条约的内容后曾给朋友写了信:“江南(指江苏)、浙江、广东每省只准设一码头,而福建一省独必添一码头以媚之,此又何说以处之。”信中内容是在评价(A)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瑷珲条约 D北京条约【解析】“江南(指江苏)、浙江、广东每省只准设一码头,而福建一省独必添一码头以媚之,此又何说以处之”应指南京条约的五口通商,故A项正确。 5咸丰皇帝亲自批准的天津条约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但不久,他就借上海关税谈判之机,以全免关税和
4、开放鸦片自由贸易为条件,将取消公使驻京等条款作为“第一要事”。这主要说明(C)A清政府极力维护国家主权B清政府不认真履行条约C统治者天朝上国思想严重D清政府接受了自由贸易的主张【解析】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自由贸易不能保障经济主权,故A项错误;清政府一定程度上是在履行条约,并且以其认为最合理的方式,故B项错误;清政府不愿公使进京,实际上还是否定一种平等的外交,体现了天朝上国的思想,故C项正确;清政府开放鸦片自由贸易不等同于接受自由贸易,故D项错误。6以下示意图中“?”处应填入(B)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根据交战双方、不平等条约等信息,可知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5、B项正确。71842年,“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清)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B)A对外政策灵活务实B国家主权观念较淡薄C受西学东渐的影响D认识到闭关已无必要【解析】根据材料“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可知,这等于接受了由外国人协商关税税率的原则,是对国家关税主权的出让,所以B符合题意;A不符合史实,C、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A、C、D。8有人说,鸦片战争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这种冲击进一步带到了中国的统治中枢。其历史依据是(B
6、)A英国军舰到达天津B英法联军占领了北京C开放通商口岸增多D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解析】英国军舰到达天津在鸦片战争期间已发生,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而北京是清政府的统治中枢,B项正确;C、D两项与题干中冲击统治中枢不符,故排除。9鸦片战争后的“开眼看世界”是一种寻求“制夷”之策与挽救中国于危亡的开放思想,它的着眼点是(D)A新思想新文化 B经济制度方面C社会制度方面 D军事技术方面【解析】鸦片战争之后,先进知识分子看到西方的坚船利炮,认识到军事技术先进的重要性。因此,他们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故选D项。10某一思想家在评论近代中国一部文献时说:“中国士大夫稍有世界
7、地理智识(知识),实自此始。”该文献最有可能是(A)A海国图志 B南京条约C四洲志 D瀛寰志略【解析】在中国近代史上,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著作是海国图志。由题干中“世界地理智识(知识),实自此始”可知该文献为海国图志。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国以祝贺乾隆帝八十寿辰为名,派以马戛尔尼为首的使团到北京,提出开放宁波、舟山、天津等地为商埠,割让舟山附近的岛屿与广州附近的地方,减轻税率等侵略要求,遭到清廷的拒绝。道光十七年到十八年(18371838年),英国发生经济危机外交大臣巴麦尊表示:“对付中国的唯一办法,就是先揍它一顿,然后再作解释。”摘
8、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中,有三项规定对中国的危害非常大。第一项规定确立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的税率。第二项规定使“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获得了管理自己的权利。第三项规定则保证了以后其他国家在中国得到任何权益,英国都可以同样享有。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践行巴麦尊“先揍它一顿”而采取的行动并分析原因。(11分)(2)指出材料二中三项规定的内容,概括这些规定的危害。(7分)【答案】(1)行动:发动鸦片战争。(2分)原因:英国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保护肮脏的鸦片走私;中国地大物博、资源
9、丰富;晚清政府腐败,国力衰弱。(9分)(2)内容: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3分)危害:国家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时间“18371838年”可知,英国采取的行动是发动鸦片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英国角度看,工业革命后,英国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从直接原因看,英国为了保护肮脏的鸦片走私;从中国角度看,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能为英国提供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原料;从当时的清政府统治角度看,晚清政府腐败,国力衰弱。(2)第一小问内容,结合材料二中三项规定的具体含义,总结其内容;第二小问危害,结合近代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后,逐渐沦为半
10、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响,总结这些规定的危害。B级素养养成与评价一、选择题1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中说:这场战争“是中西关系质变的临界点,整个中外关系至此逆转,旧格局随条约的缔结而俱逝,中国被不情愿地拉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以下对这场战争影响的论述正确的是(A)A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C开始早期现代化的尝试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解析】由材料中“旧格局随条约的缔结而俱逝,中国被不情愿地拉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可以看出,这是指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故选A。2曾国藩指出:“咸丰九年,洋人来换和约,僧忠亲王诱而击沉其船,天下称快;十年,夷人复至”,“京师不守,几丧天下”
11、。这次“换约”事件(A)A使列强侵华逐步深入中国内地B使中国开始“开眼看世界”C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使中国丧失了领事裁判权【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换约”可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后开放了汉口、九江等内地通商口岸及内河航运权,故A项正确。3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据此可知,该书(B)A是当时介绍西方最翔实的著作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引发了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D倡导在中国建立代议制民主【解析】据材料“西业”“里勃里先好司”“勃列西领”等词汇可知,体现出西方的代议制度,海国图志中涉及这些外来词汇,反映出它对
12、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故B项正确;瀛寰志略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翔实的专著,故A项说法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源的主张没有付诸实践,没有形成思想解放潮流,故C项错误;魏源只是介绍了政治制度,没有倡导建立代议制民主,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4道光元年(1821年)十一月,两广总督阮元就美国商船水手伤毙民妇案向道光帝上折奏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阮元奏审办伤毙民妇之夷船水手折今咪唎坚国夷人德兰诺瓦因民妇郭梁氏买果争闹,用瓦坛掷伤落水身死,已据供认明确,照例拟绞,情罪相符于本年十月初三日将该凶夷德兰诺瓦照例绞决,以彰国宪,并夷人买取食物向系官给买办,今民妇郭梁氏私将蕉、橙卖给夷人
13、,殊属不合,业已被伤身死,应毋庸议。臣复谕饬洋商(注:行商)伍敦元等传谕该大班,当知天朝法度尊严,该夷人既赴内地贸易,自应安静守法,该大班及船主等务须时时戒饬船内水艄人等,毋许滋事逞凶,设已酿成事端,该大班即应查明肇衅生事之人,立时指名交出,听候地方官查审究办,切勿袒庇诿延自取重咎,以仰副天朝恩溥怀柔之至意。摘自清代档案史料选编(四)(1)此案办理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对外交往的哪些特点?(9分)(2)此类案件若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处理结果会有何不同?说明理由。(8分)【答案】(1)有天朝上国心态;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遵循清朝律例(司法自主)。(9分)(2)不同:涉案外国人会由本国领事处理,清政府无权干涉。(4分)理由: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了领事裁判权。(4分)【解析】(1)据材料中“照例绞决,以彰国宪”的信息可知司法自主的特点。据“夷人买取食物向系官给买办,今民妇郭梁氏私将蕉、橙卖给夷人,殊属不合”,可判断出此时清政府严格限制外商在华活动。据“以仰副天朝恩溥怀柔之至意”,得出天朝上国的外交心态。(2)注意设问中时间的变化,是在“19世纪50年代”,此时中国已经步入近代史时期,结合所学,西方列强攫取了在华的领事裁判权,即依据西方国家法律来审理洋人在华的纠纷,由此分析得出答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