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导学案 学科:历史 编号:B352 编写人:刘正华 审核人: 使用时间:班级 姓名: 小组序号: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学习目标】 1、建国初期扫盲教育的目的、主要内容和结果;义务教育的实行。 2、高等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学习重点与难点】 1、“科教兴国”提出的意义; 2、“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本课教材内容,对概念、关键词、图表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
2、法收获。3、熟记、理解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预习案 知识梳理问题导学一、扫盲教育1、措施: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政府开办了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宪法和教育法规均提到要扫除文盲,并要求在20世纪末把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2、成就:2001年元旦,政府宣布20世纪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二、义务教育1、地位:义务教育是国家普及 、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 、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2、实践:1986年, 通过。90年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 ”战略。3、成就:2001年元旦,政府宣布20世纪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教育的目标。 三、高等教育的发
3、展1、初步发展:建国初,我国基本参照苏联模式,对高等院校进行改造、调整。2、曲折发展:1958年,实施“ ”,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核心。19611963年教育部对高等教育进行全面调整,高等教育进入稳定发展轨道。“ ”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3、迅速发展: 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大学数量增加,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招生分配制度等都发生了合理的变化。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都得到长足发展。【疑难解析】“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含义及实施原因1、含义:通过教育培养大量人才,来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知识含量;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掘劳动者的巨大智力资
4、源;培养民族的创新意识,增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国力;教育的大力投入,增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国力。2、原因:是由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决定的。国际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哪一方面的增强来说,教育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国内: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而劳动者的素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而这一切都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教育来完成,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 请简述义务教育的重要性。2.“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有何意义?【预习
5、自测】1、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2、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D.为大规模经济
6、建设培养专门人才3、 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A“载人航天工程” B“双百”方针C“科教兴国”战略 D“三个面向”方针4、“希望工程”宣传画中的一双“大眼睛”曾经触动中国很多人的心灵,由此我们判断“希望工程”的目的是() A开展识字教育,减少文盲 B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C解决高校发展的资金问题 D大力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5、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
7、出现的是()A. 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我的疑惑: 我的收获: 探究案一、合作探究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材料二 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 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的几点意见材料三 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
8、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请回答:(1)材料一对我国的教育作出了怎样的错误估计?这种“教育革命”造成了怎样的后果?(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邓小平是如何看待教育、科技与现代化三者之间的关系的?(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指导方针。 思路小结: 二、总结整理 1、核心知识: 2、典型方法:3、重点问题解决: 训练案一、课中检测与训练(能在5分钟之内完成)1“1978年春天,27万多青年学子白日放歌、青春作伴,跨人大学校门,尽情拥抱 科学的春天”。能够与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 B
9、邓小平复出,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C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实施“211工程”计划,发展高等教育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有教无类” 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 “三个面向”思想 发展希望工程 A B C D3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l977年后的中国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材料中的“传统制度”具体指是( )A专红
10、结合的人才推荐制度B恢复高校招生高考制度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41977年,停止多年的高考制度开始恢复,一代人的命运从此改变。高考制度恢复的背景是( )A改革开放急需新型人才 B邓小平复出后主持教育工作C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基本完成 D思想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5“第十一条:父母或者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这是我国哪部法律的规定?(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6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
11、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由此可见,“两弹一星”的研制( )体现了中国科技进步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A B C D二、课后巩固促提升 1、反思提升:熟记重点知识,反思学习思路和方法,整理典型题本。2、完成作业:课本自我测评和课时作业。3、温故知新:阅读本课课本内容,并完成新发的预习案;探讨随堂优化训练。参考答案一、 预习自测: 15 BDCBA 二、 探究案 (1) 错误估计:认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经统治了学校,必须在“文化大革命”中彻底改变这种现象。后果:“左”倾错误统治了教育阵地,教育事业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2) 关系:发展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3)提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思想;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指导方针。三、 训练案: 17 BCBBBB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