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0-2021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导学案: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 .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335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0-2021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导学案: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导学案: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导学案: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导学案: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 .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导学案: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 .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导学案: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 .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导学案: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 .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导学案: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 .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特征】一、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民族交融1政治:国家分裂、民族交融;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相对削弱;门阀士族政治特色鲜明。2经济: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北方推行均田制;田庄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3思想文化:儒学受到佛、道冲击;玄学流行。二、隋唐时期(581年至公元907年)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1政治:国家统一,政治清明,制度创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民族交融加强;后期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削弱。2经济:封建经济全面繁荣;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政府对外政策开明,对外贸易发达,陆上和海上

2、丝绸之路畅通。3思想文化:政策宽松,出现三教合一趋势;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形成“中华文化圈”,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学习目标: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2.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3.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4.学习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重难点:1.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南方经济的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2.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交融的原因及表现历史时空课前预习:一、 阅读下面知识结构,在课本中划出相应关键词语。(一)、三国与西晋1三国鼎立(1)魏:220年,曹丕建立,定都洛阳。266年,被权臣司马炎建立的西晋取代

3、。(2)蜀:刘备建立,国号汉,定都成都,史称蜀汉,简称蜀;263年,被曹魏所灭。(3)吴:孙权建立,定都建业(今南京);280年,被西晋所灭。2西晋(1)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 280 年,完成统一。(2)五胡内迁: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主要有匈奴、鲜卑、羯、羌、氐;在西晋发生内战时,这些少数民族卷入其中并逐渐主导局势;316年,内迁匈奴贵族灭西晋。(二)、东晋与南朝1东晋: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南逃的几家高门士族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2南朝: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篡夺皇位,建国宋,此后南方先后经历了宋、

4、齐、梁、陈4个王朝,合称“南朝”。3“六朝”:三国时期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均定都今天的南京,统称为六朝。4江南的开发5南方统一的趋势:东晋的军事实力逐渐削弱;陈朝时在南北对峙中处于明显劣势,覆亡大局已定。(三)、十六国与北朝1十六国(1)含义:东晋时期,北方先后出现的15个割据政权,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 十六国”。(2)特点: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大都采用 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民族差异逐渐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3)淝水之战背景: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随后进攻东晋。后果:前秦军队被击败,前秦政权崩溃,民族矛盾重新加剧。2北朝(1)含

5、义:4世纪末到7世纪初,北方先后存在的北魏、东魏和西魏、北齐和北周5个王朝合称北朝。(2)政权更迭:4世纪末建立北魏,439年统一北方;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北周内政修明,灭掉北齐;隋朝取代北周,灭掉陈朝,完成统一。(3)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间:5世纪后期。措施:迁都洛阳;改穿汉族服饰;朝中统一说汉语;改姓汉姓;仿士族划分门第,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意义: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课堂探究一材料: 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扃氓庶

6、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扁(jiong),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en) ,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今浙江绍兴)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胰上地,亩直一金,鄠(h)、杜(古代关中地区县名)之间,不能比也。荆城(即荆州,指今湖北、湖南地区)跨南楚之富,扬部(今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材料二:北方南下的个体流民或农户,不可能有现成的良田耕种,所以深入还未被图占的山地,开垦小块土地以维生,便成为一种可能的选择。长江流城有不少的丘陵、山地,这为早作农业的发展留下了很大空间。东晋南朝政权在发生大早、稻作因缺水难以进行时,敦促种麦。东

7、晋南朝面食流行,甚至成为朝廷规定的贡品。一摘编自何德章六朝江南农业技术两题(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物产丰盈;粮食充足;南方土地大量开星,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造纸等行业进步明显;商业活跃;先进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朝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原因: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南方独有的丘陵山地为农业提供发展空间。南朝政权重视农业。(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江南经济开发对中国经济整体发展有何影响。中国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有利于民族融合。课堂探究二孝文帝改革是北魏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阅读

8、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南朝梁武帝派大臣陈庆之出使北魏,陈庆之在宴会上振振有词:“魏朝甚盛,犹曰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他在言词中充满对北魏的蔑视,自以为长江以南才是“正朔”所在。但是当他亲眼目睹洛阳旧貌换新颜,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后,回到梁朝对人说:“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孝文帝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也为北魏后期的统治埋下了无穷的隐患,特别是孝文帝大定姓族,移植门阀士族制度,在经济利益上一味向鲜卑贵族让步,这对尚无文化积淀可言的鲜卑贵族来说,无疑是给了他们滋生腐化的肥沃土壤。凡此种种,销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

9、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 ,归于灭亡。 摘编自郝松枝全盘汉化与北魏王朝的速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验与教训(1)根据材料一指出陈庆之对北魏的看法有何变化?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北魏社会变化的主要原因。变化:从蔑视北魏野蛮落后到承认北魏礼仪兴盛。原因:孝文帝改革后,北魏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民族交融。(2)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一有什么差异?你是否同意材料二的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差异:材料一肯定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社会的发展进步,材料二认为全面汉化的改革导致北魏的速亡。同意:全面的汉化消磨了北魏政权的活力,滋生腐败,加速了北魏政权的灭亡。不同意:经过孝文帝改革,北方经济

10、逐渐恢复,促进了民族交融,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课堂总结:魏晋时期阶段特征政治:秦汉以来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其间虽有西晋的短期统一,但分裂是这一时期政治的主要特点。经济: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民族: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大交融。课堂练习:1.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D)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2.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A)A.局部统一,为西晋的统一创

11、造了条件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破坏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3. 据晋书王敦传记载:东晋谚称“王与(司)马,共天下”。这反映了()A.东晋统治者爱惜人才,尊重大司马的治国意见(B)B.东晋时期士族门阀势力强大,威胁皇权C.东晋时期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的强大D.两晋时期的政治民主化倾向4.唐代羊士谔在忆江南旧游二首中写道“山阴路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感叹王谢家族因文采风流、功业显著、权倾朝野,而彪炳史册。材料说明(C)。A.王谢为西晋统治江南打下了基础B.晋书专为当时世家大族歌功颂德C.高门士族是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D.魏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全面繁荣5.

12、据南朝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主要原因是(B)A.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B.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6.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B)A、女性地位低下 B、婚姻讲究门第C、择婿方式独特 D、大臣拉帮结派重要知识总结民族交融:指各民族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

13、语言、风俗习惯等相互影响、趋向一致。关于古代民族融合的几点认识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从习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从政治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的过程性质: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的一场封建化的过程知识拓展:一、 五胡内迁的背景及影响:A、背景:统治阶级为补充兵源及劳动力,强迫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内迁中原;少数民族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B、 影响:促进江南开发;有利于少数民族逐渐封建化;促进民族融合;一定程度上激化民族矛盾。二、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的形成与发展1、含义: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

14、权的集团,士族享有特权,把持政权,世代为官,等级森严,标榜门第,构成了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 。门阀政治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特征。门阀之外的地主阶层通称庶族,他们政治社会地位低下,只能任低级小官,被排挤在士族上层社会之外。2、原因: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魏晋政权的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3、评价:积极:一定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消极:门阀士族长期把持朝廷要职,缩小了选官范围,降低了统治集团的素质;门阀士族争高官、抢要职,以致出现“因人设官”的现象,造成大量冗员。4、唐宋时期走向衰落的原因:经济上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松弛了宗族的血缘纽带;文化上文化的发展与普及使士族失去了以往的文化优势;政治上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剥夺了门阀士族垄断官吏选拔的政治特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