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274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4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6页
第46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7页
第47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8页
第48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9页
第49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0页
第50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1页
第51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2页
第52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3页
第53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4页
第54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5页
第55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6页
第56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7页
第57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8页
第58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9页
第59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0页
第60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1页
第61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2页
第62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3页
第63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4页
第64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5页
第65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6页
第66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7页
第67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8页
第68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9页
第69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0页
第70页 / 共78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知识清单十三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1页
第71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知识清单十三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58篇)一、必修(8篇)1.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助记揭示中心论点: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明而行无过矣。助记以生动的比喻论述学习的意义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助记写学习的

2、作用,强调学习可以使人超越自身局限。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非蛇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也。助记写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依次围绕积累、坚持、专心三个方面展开。【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在劝学中,“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2.劝学中“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3.荀子在劝学中说,

3、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4.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的君子,就要“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5.劝学中的“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2.屈原列传(司马迁)屈平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明也,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本,故劳苦倦,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

4、竭忠尽智,以事其君,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极大,举类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污泥之中,蝉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然泥而不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助记通过对离骚的高度评价,赞美了他志洁行廉、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气节。【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_,_”。2.在屈

5、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_,_”,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3.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屈原“_,_。”4.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中有形象的描述:“_,_。”5.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_,_。”3.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其泉源;思国之

6、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源而欲流长也。助记以固木之根、浚流之源,来比喻治国需要从积德这个根本做起,君主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否则,那将危及治国之本,动摇王朝的根基。凡百元首,承天命,莫不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之以严刑,之以威怒,终苟

7、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其可忽乎?助记告诫唐太宗不可以帝王之尊傲视群臣,与人结怨。因为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与众人结怨,如同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众人能保护君主,也能推翻君主。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而自牧;惧满,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以为度;忧懈,则思慎始而敬终;虑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则思正身以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信者效其忠;文武争,君臣无事,可以尽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

8、,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助记提醒唐太宗从多侧面进行观照“积德义”,从多方面开拓了唐太宗“居安思危”的境界,从多方面开拓治理李唐王朝的途径。【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_,_”。2.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_,_;_,_”。3.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句子是“_,_”。4.谏太宗十思疏中言要谦恭自卑,不要志骄意满的句子是“_,_;_,_”。5.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言要始终谨慎,不要盘游懈怠”。6.谏太宗十思疏中言要虚心纳谏,不为谗邪壅蔽的句子是“_,

9、_;_,_”。7.谏太宗十思疏中言要赏罚公正,不凭个人喜怒的句子是“_,_;_,_”。8.谏太宗十思疏中君王按“十思”去做,“智者”“勇者”“仁者”“信者”都会:“_,_,_,_”。4.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记提出论点:从师的必要性和从师的原则。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

10、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助记批判反面现象,论证论点。圣人无师。孔子师郯子、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

11、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助记举正面事例论证论点。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之。助记写为文之由,批判时弊,强调自己的观点。【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的观点是相同的。2.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4.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_,_”。5.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

12、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5.阿房宫赋(杜牧)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何虹?高低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助记铺叙阿房宫建筑的宏伟、豪华。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不知其所之也

13、。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助记铺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助记指出秦必亡之命运。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

14、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助记讽谏唐王李湛勿蹈秦皇覆辙。【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不吸取经验教训就会重蹈覆辙。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_,_”。2.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揭露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3.阿房宫赋中,“_,_”两句运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4.阿房宫

15、赋中,写秦王朝迅即垮台的句子是“_,_,_,_!”5.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做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_,_。_,_”。6.六国论(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助记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个中心论点。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先祖父,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

16、之不甚惜,举以人,如弃草。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奉之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之。助记韩、魏、楚三国因赂秦而力亏,导致其灭亡。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灭,何哉?与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牧以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

17、各爱其地,齐人勿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助记言齐、燕、赵灭亡的原因。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助记承上启下,提出“为国者”不要被敌国的“积威之所劫”的劝告。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助记借时讽世,借古喻今,总结历史教训,讽谏统治者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情景默写】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_,

18、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2.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_,_,_,_”。3.六国论中借古讽今的诗句是“_,_,_”。4.古人写文章爱引用前人话语作为论据,如苏洵六国论中“古人云:以地事秦,_,_,_”。5.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7.游褒禅山记(王安石)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始舍于其址,而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

19、也。助记记山、记碑,为下文议论作伏笔;辨别读“华”乃“花”之音谬为后文议论学者于古书流传文字当“深思而慎取”作伏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其出,则或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助记本段记游,为下文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议论作伏笔。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20、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至于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助记发表议论,与上文记游相照应。提出:做事当“尽吾志”以赴之。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取之也。助记与上文记碑相照应,提出治学应“深思而慎取”的论点。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21、,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助记补记同游人及为文时间。【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2.游褒禅山记中“_,_”,照应上文“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3.游褒禅山记中“_,_”,照应上文“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4.游褒禅山记中“_,_,_,_” ,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5.游褒禅山记中“_,_,_,_”,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

22、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6.游褒禅山记中表达“峰险景无限,有志方可达”之意的语句是“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_,_”。8.赤壁赋(苏轼)壬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之茫然。浩浩乎如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助记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于是饮酒乐甚,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23、,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妇。助记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苏子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飞仙以遨游,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助记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

24、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助记写作者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相与枕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助记写客人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2.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

25、“_,_”演化而来。3.苏轼赤壁赋中,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_,_”。4.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5.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_,_”。二、选择性必修(10篇)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子路、曾、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助记孔子问志。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

26、因之以饥;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助记弟子述志。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

27、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助记孔子评志。【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先从自己谈起,把师生摆在同等的地位。“_,_”的说法,又充分表现了他平易近人、谦逊和蔼地对待学生的态度。2.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3.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生动地描绘出了曾皙从容、洒脱的情态,同时又表现了他回答老师问题时的恭敬态度。4.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

28、子路是因为子路“_,_”。5.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 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10.报任安书(司马迁)古者富贵而名灭,不可胜记,唯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有国语;孙子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助记列举古代被人称颂的“倜傥非常之人”受辱后“论书策以舒其愤”的例子。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

29、,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助记介绍史记的体例和宗旨,说明自己“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为了完成史记。【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司马迁谈到史记成书的目的是“_,_,_”。2.报任安书中描写古代“圣贤”历尽磨难、强志不屈、献身著述的句子是“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_。盖文王拘而演周易;_;屈原

30、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_”。3.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对古代圣贤历经磨难著述丰富总体评价的句子是“_,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_,_,_”。11.过秦论(上)(贾谊)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助记写秦王朝势力的崛起,突出秦国地利、人和、政通等的优势。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之地,北

31、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因利乘便,宰割

32、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助记写秦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的功业。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首;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

33、帝王万世之业也。助记写秦始皇的功业,即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的各种措施。秦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助记写陈胜起义的情况和秦亡的结果。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非铦于钩长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

34、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助记分析秦灭亡的原因,得出结论。【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过秦论中最能表现秦始皇统一天下势不可挡的一句是“_,_,_”。2.过秦论中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到秦始皇为了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_,_,_,_”。3.过秦论中贾谊用“_,_,_,_”短短的四个句子就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并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4.过秦论中极言陈涉的出身贫寒和地位低贱的句子是“_,_,_”。5.过秦论中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于“

35、_”。12.马援诫兄子严敦书(后汉书)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论议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结,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高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不成尚类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

36、,是以不愿子孙效也。”助记马援的侄子马严、马敦平时喜讥评时政、结交侠客,很令他担忧,虽远在交趾军中,还是写了这封情真意切的信。文章出语恳切,言词之中饱含长辈对晚辈的深情关怀和殷殷期待。【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中马援希望侄子学习龙伯高,因为龙伯高为人“_,_,_,_”。2.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中比喻模仿的虽然不逼真,但还相似的一句是“_”。3.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中比喻不切实际地攀求过高的目标,好高骛远,终无成就,反成笑柄的一句是“_”。13.陈情表(李密)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

37、,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薄,晚有儿息。外无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婴疾病,常在床,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助记陈述家庭的特殊不幸和作者与祖母更相为命,以使武帝化严为慈,化对立态度的逞威为同一立场的体恤。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助记历叙朝廷多次征召,优礼有加,都由于“刘病日笃”而有着

38、“报国恩”和“徇私情”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作者旨在消除晋武帝的疑虑,为下文请求“终养”埋下伏线。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宠命优,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助记提出晋朝“以孝治天下”这个治国纲领,陈述作者特别孤苦的处境和作者的从政历史、人生态度以及政治思想,以便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

39、,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助记明确提出“愿乞终养”,表示要先尽孝后尽忠,以期感动武帝达到陈情目的。【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陈情表文笔简洁流畅,语言生动,用“_,_”形容祖母垂危之状。2.陈情表中用“_,_”两句表明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3.陈情表中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的两句是“_,_”。4.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在世间的时间很少,已在弥留之际的四句是“_,_,_,_”。5.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为国出力和报答

40、皇帝大恩德的两句是“_,_”。14.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当敛裳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岁十一月也。助记写陶渊明做官的原因和经过,辞官归田的原因。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

41、形役,惆怅而独悲?悟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微。助记写轻舟摇荡,和风吹衣,表现出冲出牢笼后的前所未有的欢快和迫切之情,本段表达出归心似箭的心情。乃瞻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引壶以自酌,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时矫首而观。云无心以出,鸟倦飞而知还。景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助记写出了作者想象归家及抵家时的欢快喜悦之情,表现了归家之乐。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

42、余以春,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助记作者想象归家后的生活,和亲戚们谈家常,弹琴读书,准备劳作,驾车出游,充分表现出了农村生活的乐趣。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记写乐天知命、乘化任运思想下的无忧无虑。【情景默写】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表现作

43、者归心似箭。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4.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跟乡里故人和农民的交往的句子是“_,_”。5.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自己问自己为什么心神不定,不知道要到哪儿去,表现诗人不奢求富贵与仙境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_?_,_”。15.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郭驼,不知始何名。病,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助记第一部分介绍人物姓名、形貌、技能。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他植者虽窥效慕,莫能

44、如也。助记写郭橐驼是一个种树的行家。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也,能顺木之天,以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助记橐驼谈种树经验。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

45、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尔植,督尔获,早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以劳吏者,且不得,又何以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助记在问答中将话题“移植”到政事上来。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助记写问者的意外收获及作传目的。【情景默写】1.种树郭橐驼传中描写郭橐驼外貌的三句是“_,_,_”。2.郭橐驼是一个种树的行家,他所种之树,不但都能成活,“_,_”。3.种树郭橐驼传中,“其本欲舒,_,_,其筑欲密”,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揭示了种

46、树的要领。4.种树郭橐驼传中,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_”,因此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5.种树郭橐驼传最后一句“_”直接点出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16.五代史 伶官传序(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助记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提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这一立论的根据。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之

47、。助记承上叙事,详述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事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助记转而议论,评论庄宗的盛衰,阐明中心论点。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微,而智勇多困于所,岂独伶人也哉!助记进一步议论,引出教训,总结全文。【情景默写】1.孟子

48、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是“_,_”。2.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_,_,_!”3.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_,_,_?”17.石钟山记(苏轼)水经云:“彭之口有石钟山焉。”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助记写作者对有关石钟山命名由来的两种说法质疑,突出实地考察的必要性,是作者考察的缘起和展开下文的

49、依据。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之,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人,而山上栖,闻人声亦惊起,磔云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之声,与向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

50、也。古之人不余欺也!”助记写作者实地考察石钟山的情景,终于弄明白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为下文转入议论、阐发主题铺垫。事不目见耳闻,而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助记点明全文主旨,说明凡事须重“目见耳闻”,不可轻信传说或臆断。这是作者考察后的感想。【情景默写】1.石钟山记中苏轼借“_,_,可乎?”明示自己在实践中穷究事理、驳斥旧说的决心。2.石钟山记中苏轼实地考察,深夜乘小舟至绝壁下,看到大石侧立千尺,用比喻手法写

51、出石头形态的句子是“_,_”。3.石钟山记中苏轼刚要回去,听到有大声从水上发出,“_”一句写出了声音的特点。4.石钟山记中用“_,_”两句点出郦道元不能知道石钟山命名真相的原因。18.登泰山记(姚鼐)泰山之阳,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助记介绍了泰山的地理位置和形势,用粗笔写出了山、水、古长城、日观峰等几样景色,勾画了泰山有层次、有色彩、动静交织的总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其级七千有余。助记写作者来

52、泰山的时间和路线。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助记写登临泰山的路线,作者交代了自己登山和古人登山路线有异;写到了泰山之巅看到的景色,描绘了一幅雪山晚晴图,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美的特殊风韵。戊申,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稍见云中白若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成五。

53、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驳色,而皆若。助记写在日观亭所见的日出前后的景象,描绘了太阳未出、将出、正出、出后的一系列连续画面,再现了日出前后瞬息万变的奇幻景色。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失。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助记写泰山的名胜古迹,作者选了日观亭附近的一些古迹,加以简要记叙。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少杂树,多松,生石,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记。助记从作者游踪所及,综合叙述泰山景色的特点;交代作者。【情景默写】

54、1.登泰山记中写诸人登泰山途中经历的艰险的两句是“_,_”。2.登泰山记中作者在泰山之巅看到一幅雪山晚晴图,其中“_,_”两句写出了雪和山的美景。3.登泰山记中写诸人在日观亭中等待日出,“_”描写出大风的猛烈。4.登泰山记中描写日将出的两句是“_,_”。描写日已出的三句是“_,_,_”。三、诗词曲(40首)19.静女(诗经)静女其,我于城隅。爱而不,搔首。助记男子和女子约会,到达地点后却找不到女子,只能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徘徊原地,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静女其,我彤管。彤管有,说女美。助记男子回想起静女赠送彤管。他接受彤管,想到的是恋人红润的面容。自牧荑,美且异。

55、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助记男子回想起静女赠送荑草。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是最美的礼物。【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静女中写男子找不到女子时的焦急神态的句子是“_,_”。2.静女中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_”,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_”,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3.静女中“_,_”两句是对恋人赠物的“爱屋及乌”式的反应,别具真率纯朴之美。20.无衣(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王于兴师,修我矛。与子作!岂曰无衣?与子同。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助记这首诗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

56、士气和乐观精神,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秦风无衣表现了战士们同仇敌忾、步调一致、奋起作战的爱国情怀。诗中写道:我同你一样仇恨敌人“_”;我同你一起行动起来“_”;我同你一起上战场“_”。21. 氓(诗经)氓之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助记男子求婚,女子许婚。乘彼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助记表现了女主人公的热情、温柔。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也。女之耽兮,不可说

57、也!助记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桑之落矣,其黄而。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极,二三其德。助记用比兴手法,概说女子婚后辛苦和氓的无情。三岁为妇,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助记追述婚后生活的悲苦和女子的勤劳善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助记表现女子的清醒和坚强。【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氓中,描写女主人公静下心来反思这段无望的婚姻,发出无限感慨的句子是“_,_”。2.氓一诗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

58、贴的句子是“_,_”。3.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并体现出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_,_!”4.氓中,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反衬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_,_”。5.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氓一文中,集中体现在“_,_”两句中。22.离骚(屈原)帝高阳之苗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余初度兮,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助记自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来历。说明自己生来就是干大事的人。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芷兮,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之木兰兮,夕洲之宿莽。日

59、月忽其不兮,春与秋其代序。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助记自述一生不断地并急切地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不抚壮而弃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夫先路!助记急切希望君王能快点重用自己,自己愿意为君王分忧解难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出身高贵的句子是“_,_”;表明自己降生祥瑞的句子是“_,_”。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具有美好内在品质和才能的句子是“_,_”,这也强调自己才能修养不同于一般人。3.我们可以从离骚中“_,_”这两个句子看出,屈原特别注重提高自己的修养,可以说只要是美好的品格,他都学习。4.屈原在离骚中,运用互文、比喻

60、、象征等手法,借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的句子是“_,_”。5.屈原在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写时间更替很快的句子是“_,_”。这些句子都表明了诗人自己非常焦虑,担心时光如流水逝去,却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23.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迢牵牛星,皎河汉女。 助记写织女隔银河怅望对岸的牛郎。纤纤素手,札弄机杼。助记描写织女手的特征、劳动的情景及其勤劳的形象。终日不成,泣涕如雨。助记写织女织布的结果和织布时的情态。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助记用写景突出了织女的情绪,更有力地强调了织女的哀怨。盈盈一水间,脉不得语。助记织女与牛郎虽

61、只隔一水间,却只能用默默地眼神含情地相望来表达心中的渴念和爱慕情意。【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迢迢牵牛星中从形态和声音写织女勤劳的诗句是“_,_”。2.迢迢牵牛星中照应开头,抒发织女心中咫尺天涯的哀怨的句子是“_,_”。 3.迢迢牵牛星中“_”是写景也是写人,不仅写出了银河的清亮,同时也写出了织女整体形象的娇美姿态。4.迢迢牵牛星中“_,_”写织女织布无果,更意在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5.迢迢牵牛星中表达了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痛苦的句子是“_,_”。24.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有杜康。助记主要抒写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

62、叹。青青子,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助记写作者“求才”的用心十分周到。明明如月,何时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阔谈,心念旧恩。助记写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月明星,乌南飞。绕树三,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天下归心。助记写自己会像周公一样礼待天下奇才。【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汉乐府民歌长歌行诗中“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_,_。_,_”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2.曹操短歌行中“_,_。_,_”几句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

63、瞬即逝。3.曹操短歌行中“_,_。_?_”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4.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_,_。_,_”,这几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作者所引用的诗经原是写恋人之间的思念,那种悠长,那种亦喜亦忧,可见诗人对人才的一片深情。5.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_,_。_,_”,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6.曹操短歌行中“_,_?_,_”几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7.曹操短歌行中“_

64、,_。_,_”几句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亲密交往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8.曹操在短歌行中“_,_”,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然后写“_,_”,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25.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助记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场后,执意离开,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绝望。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归园田。助记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后檐,桃李罗堂前。远人村,依依里烟。狗吠深

65、巷中,鸡鸣桑树。助记写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笼里,复得返自然。助记写新生活的愉快和如释重负的心情。【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2.归园田居中透过“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3.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_,_”。4.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有:“_,_。”5.归园田居中“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

66、的根本原因。26.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助记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流宛转绕芳,月照花林皆似;空里流霜不觉飞,上白沙看不见。助记写初月的朦胧。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助记写高月的皎洁。人生代代无穷,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助记由月而起,发思古之幽情。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助记总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助记写思妇对离人的怀

67、念。鸿雁长飞光不,鱼龙潜跃水成。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助记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壮丽画面,对应句子是“_,_”。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_,_”。3.春江花月夜中写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的句子是“_?_?”4.春江花月夜中“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写出游子像一

68、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忧愁的句子是“_,_”。5.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月有恨,流水无情的句子是“_,_”。 6.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时光不断消逝,自己的青春、憧憬也跟着消逝,然而碣石、潇湘,水远山遥,怎能乘月归家的句子是“_,_。_,_”。27.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助记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竹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助记描写了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山居秋暝中表现诗人决心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诗句是“_,_”

69、。 2.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点明时间、地点和天气的诗句是“_,_”。 3.王维在山居秋暝中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来突出山的幽静环境的句子是“_,_”。 4.山居秋暝中由写景转为写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的诗句是“_,_”。 5.山居秋暝中“_,_”写出了皓月当空、山泉清冽的景象,生动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28.蜀道难(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

70、历井仰胁息,以手膺坐长叹。助记第一层介绍蜀道的起源,极写山势的高危、道路的难行。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助记第二层感叹蜀道之险、可畏,本层以“何时还”起句,描写景物的凄清,并突出山水之险恶。剑阁峥嵘而崔,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助记第三层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化用前人语句

71、,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发生。【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_,_”,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峻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_,_”。3.蜀道难中,表明蜀道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_,_”。4.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_,_”。29.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助记写传说中天姥山峻峭雄奇的非凡气势

72、和自己对它的向往之心。这是引起梦游的动因。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熊咆龙吟岩泉,栗深林兮惊层。云青青兮欲雨,水澹兮生烟。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然中开。青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助记写登山览胜,梦中游天姥的全过程。忽魂以魄动,惊起而长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行即骑访名山。安能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助记写梦醒

73、后,回到现实当中。【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蔑视权贵的性格的句子是“_,_!”2.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和“_”令人叹为观止。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4.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_,_。”5.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李白继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品格,敢于向权贵挑战,蔑视权贵而追求个性自由的句子是“_,_!”30.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

74、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有鹧鸪飞。助记当年越王勾践破吴归来的时候,义士因破吴有功,回来时都得到官爵赏赐;宫殿里如花般的美女到处都是,如今只剩下鹧鸪鸟儿在那儿飞来飞去。将昔盛今衰的景象作了鲜明对比。【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越中览古中表现越军气势强大、耀武扬威的两句是“_,_”。2.越中览古表达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及抒发盛衰无常感慨的诗句是“_,_”。3.越中览古全诗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昔日盛况,而以“_”一句写今日之荒凉。31.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助记写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人

75、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空对月。天生我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一饮三百杯。助记由“悲”而翻作“欢”“乐”,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助记由狂放转而为愤激,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万古愁。助记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写狂放之情。【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

76、2.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诗句是“_,_”。3.将进酒中,“_,_”两句是诗人的豪情,也是他的愤慨之语,充分肯定“饮者”的地位。4.将进酒中藐视富贵利禄又怀才不遇的诗句是“_,_”。5.将进酒中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感慨的诗句是“_,_”。32.蜀相(杜甫)丞相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黄鹂空好音。助记写丞相祠堂的景色,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三顾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身先死,使英雄泪满襟。助记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蕴含着诗人对国家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

77、功业的句子是“_,_”。 2.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 3.“_,_”两句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4.“_,_”两句,表达对诸葛亮无限的哀思,对于他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统一中原的天下大计,深表痛惜。5.姜夔扬州慢词序中“寒水自碧”一句与杜甫蜀相中的“_”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33.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见群鸥日日来。助记描写居处的景色,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的心境。花径不曾缘客扫,门今始为君开。助记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盘飧市远无兼味,酒家贫只旧。助记实写待客,写出了主

78、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气氛融洽。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杯。助记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客至中表现寂寞之中嘉客临门而喜出望外的句子是 “_,_”。2.诗中写招待寒酸简单但却满蕴真情的句子是“_,_”。3.“_”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_”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4.诗人以“_,_”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5.“_”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34.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清沙白鸟飞回。助记首联先全景描写,写出了三峡急风猎猎、秋高气爽

79、等特点。后转写眼前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爽的峡江秋景图。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助记颔联通过写落叶和江水无边无尽,写出三峡秋日的宏大气势。万里悲秋常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助记颈联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艰难苦恨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助记尾联在自我反思、自我劝勉中,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留恋。【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2.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_,_”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

80、神。4.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于心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5.杜甫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35.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助记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今日登上岳阳楼。吴楚东南,乾坤日夜浮。助记写诗人登楼所见,境界广阔、气魄宏大。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助记写诗人自己的处境,写自己的孤苦无依。马关山北,凭轩涕流。助记写出了诗人在登岳阳楼时心中想的是国家的不安宁。【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2.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浩瀚无边的诗句是“_,_”。3

81、.登岳阳楼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的诗句是“_,_”。4.登岳阳楼描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的诗句是“_,_”。5.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句子是“_,_”。36.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在,潮打空城寂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墙来。助记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石头城中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_”一句写山,“_”一句写水。2.石头城中诗人触物伤怀,慨叹胜迹不再、繁华已逝的历史沧桑的句子是“_,_”。3.石头城中总写江山如旧,而石头城已荒芜,情调悲凉,感慨极深的句子:“_,

82、_。”4.石头城中作者怀古抒情,用今昔对比的手法借月写繁华世事不复再、国家萧条的句子:“_,_。”37.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助记交代地点、时间、事由,并点明季节特征,渲染出

83、一种悲凉气氛,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助记写乐声动人,由琵琶声引出琵琶女。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见江心秋月白。助记写琵琶女的演奏过程,突出琵

84、琶女的高超技艺。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不知数。钿头银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干。助记写琵琶女自述身世,突出其不幸遭遇。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同是天涯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

85、?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助记写诗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琵琶行中的“_,_”两句,作者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_,_”。3.“_,_”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4.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

86、“_,_”的感慨。5.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38.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助记交代弹奏箜篌的人物、时间、地点以及音乐效果。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助记写乐曲发展的第二个段落,直接描写音乐的音色、表情和空间效果。女娲石补天处,石破天惊秋雨。梦入神山教神,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助记写神话里的人物对美妙乐曲的如痴如醉的反应,音乐把人带到梦幻、神奇的天地。【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运

87、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用自由的想象和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世界的美妙,与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形同之妙的诗句是“_,_”。2.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_,_”。3.李凭箜篌引中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美妙的诗句是“_,_。_,_”。4.李贺李凭箜篌引描写音乐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_,_”。5.成语“石破天惊”出自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 _,_”。39.菩萨蛮(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香腮雪。懒起画眉,弄妆梳洗迟。助记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绣罗,双双金鹧鸪。助记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

88、境。【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词中写女子早晨醒来的状态的句子是“_,_”。2.词中写女子因没有丈夫在身边而懒散状态的句子是“_,_”。3.词中化用唐代诗人崔护的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来写女子容颜的句子是“_,_”。4.词中成功运用反衬手法表现人物寂寞空虚和孤独的诗句是“_,_”。5.菩萨蛮写出一幅花面相映图的诗句是“_,_”。40.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助记首联两句,诗人由锦瑟起兴,象征着自己悲凉的一生,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助记颔、颈二联共用了四个典故,写华年之思的具体内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

89、然。助记尾联两句是说以上种种凄怆欲绝的情怀、痛苦执着的追求,终成泡影,面对现实,终不禁怅然若失。【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惘然,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李商隐在锦瑟中表达这种感受的句子是“_?_”。2.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追忆的句子是“_,_”。3.李商隐锦瑟中的“_,_”两句,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4.古典诗词善以杜鹃表达悲切之意,如李商隐锦瑟中的“_,_”。5.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无限怅惘的句子是“_?_”。41. 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春意珊。罗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贪欢。助记用

90、倒叙手法,写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独自莫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助记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故国一去难返,无由相见。【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雨中多情,雨中多愁。李煜在浪淘沙中就有“_,_”的句子。2.李煜浪淘沙中“_,_”两句,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3.不要凭栏,害怕见到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李煜浪淘沙中对应的句子是“_,_,_”。4.古诗文中不乏以“水”寄寓情思的佳句。如李煜浪淘沙中“_,天上人间 ”。42.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91、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助记上片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雕栏玉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助记下片回到现实,惆怅莫名,满腔幽愤再难控制,化成滔滔江水东流而去。【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虞美人中,表现李煜这位亡国之君的愁绪如春水奔流倾泻、无穷无尽的诗句是“_?_”。2.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不见人面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_,_”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3.“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虞美人一词中也用到了这两个意象的句

92、子是“_,_”。4.李煜虞美人一词中,词人感慨时光消逝,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_,_”。43.雨霖铃(柳永)寒蝉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念去去,千里烟波,暮沉沉楚天阔。助记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月。此去经年,应是良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助记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柳永雨霖铃中交代出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的时间、地点,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的三句:“_,_,_。”2.柳永雨霖铃中的“_,_”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

93、恋人泪眼朦胧,该有的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因为气结声阻,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3.柳永雨霖铃中“_,_”二句是感慨深秋季节的个人的离别之苦,进而推及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离别的伤感。4.柳永雨霖铃中“_?_”是情景交融、最为人称道,被称为“古今俊语”的名句,所描写的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5.柳永雨霖铃中的“_,_”是想象和心爱的人长期分离后,再好的时光,再美的景色,也没有心思去欣赏领受的情景,可见愈想愈远,愈远愈悲。6.柳永雨霖铃中“_,_?”这两句词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是词人感叹与心爱的人后会难期、风情无人诉说之慨。 4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

94、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归帆去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助记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澄江”“翠峰”“征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念往昔、繁华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助记写在金陵之所想。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对历史和现实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桂枝香金陵怀古词中,诗人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来借古讽今的句子:“

95、_,_,_。”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自然景物的句子:“_,_。”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_,_、_。”4.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把目光投射到江天一色的远景,描写景物动静结合,凸显“画图难足”的诗句:“_,_。”5.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关注到江上的征帆和江边的酒家等人文景观的诗句:“_,_、_。”4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助记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夜来幽梦忽还乡

96、,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助记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这三个长短句,把现实与梦幻混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_,_。”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既是诗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的悲情愁绪,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亦包括亡妻亦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词人诉说。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梦会

97、亡妻,妻临窗而作,对镜梳妆,“_,_”再现当年闺房生活情景。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词人从梦中醒来,仍然沉浸在深深的哀痛之中,“_,_,_”写清冷的明月之夜,长满小松林的坟冈,表达出对亡妻永不能忘怀的浓郁情思。4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尽,千古风流人物。故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助记上片即景抒怀,通过描写古战场,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巾,谈笑间,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还酹江月。助记下片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易

98、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_,_”。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诗句是“_,_,_”。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从视觉和听觉角度,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观的句子是“_,_,_”。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几句,刻画出了周瑜的儒将风度和运筹帷幄的形象。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三句是“_,_,_”。47.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助记写诗人“了却”公家事,世俗

99、繁杂之事一并放下,登阁远眺,描绘了一幅悠远而又空灵的画卷。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助记由眼前景物转到伯牙、子期和阮籍等历史人物,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很自然地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黄庭坚在登快阁中使用了钟子期、伯牙、阮籍的典故的诗句是“_,_”。2.表明作者想摆脱纷乱现实的束缚,追求洒脱自在、精神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句子是“_,_”。3.“_,_”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4.“_,_”两句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5.“_,_

100、”道出了作者的希望,解脱的出路何在?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48.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助记写牛郎织女聚会,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助记写牛郎织女离别,含有无限惜别之情,转而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情景默写】1.秦观在鹊桥仙中表明爱情天长地久,不在一朝一夕的依恋的句子是:“_,_。”2.鹊桥仙里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胜似人间长相厮守的美好,正是“_,_。”3.“_,_,_”描绘了一幅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一

101、方面暗喻织女编织云锦的精巧,另一方面给我们营造了人间正是乞巧节的特定意境。4.“_”,形象地写出了牛郎织女相会时温柔缠绵的情意,犹如天河中悠悠的流水;“_”,既点出了相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_”巧妙地表现了牛郎织女临别时的依恋和怅惘,表达了牛郎织女相会时的复杂心情。5.“_”写出了经过长途跋涉,两人终得一见的情景。49.苏幕遮(周邦彦)沉香,消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一一风荷举。助记上阕写景,先写室内燎香消暑,继写屋檐鸟雀呼晴,再写室外风荷摇摆,清新自然。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郎相忆否?小轻舟,梦入芙蓉。助记下

102、阕转入思乡的愁怀与回忆。眼前的荷塘,勾起了词人的乡愁:故乡遥遥,就在那莲叶田田的江南,羁旅京师已经很久,何时才能归去?【情景默写】1.周邦彦的苏幕遮采用对写法、以虚景作结表达思乡之意的诗句是“_?_,_”。2.周邦彦的苏幕遮表现闷热烦躁难耐的诗句是“_,_”。3.周邦彦的苏幕遮把荷叶修长挺拔、高低起伏的层次刻画得惟妙惟肖的诗句是“_,_,_”。4.周邦彦的苏幕遮采用拟人化手法,既表现了小鸟欢快的呼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也显示出作者的闲适心态与生活情趣的诗句是“_,_”。5.周邦彦在苏幕遮中写荷塘美景的句子是“_,_,_”。王国维称之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50. 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秋。轻

103、解罗裳,独上兰。云中谁寄锦书来,字回时,月满西楼。助记按时间顺序写词人在清秋时节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花自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助记写别后的思念,体现了词人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在一剪梅中,作者由己及彼体现两人心心相印的句子是“_,_”。2.一剪梅中词人惦念游子盼望锦书的遐想的诗句是“_?_,_”。3.李清照在一剪梅中引用范仲淹御街行中的“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句子是“_,_,_”。4.李清照一剪梅 中“_”从客观景物和主观感受来表现秋的到来;“_”写眼

104、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拍合。51.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惨惨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助记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满地黄花堆积,憔悴,如今有谁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助记下阕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并且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情景默写】1.声声慢中连用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的诗句是“_,_,_”。2.声声慢一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

105、,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诗句:“_,_。”3.声声慢中通过写词人满心都是愁,自觉酒力压不住心愁,酒味淡了,来衬托词人晚年凄苦的诗句:“_,_、_!”4.声声慢中,由景入情,情景交融,表达作者情感融入落花中的诗句:“_,_,_?”5.声声慢中词人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自己不能自抑凄苦的诗句:“_,_、_。”52.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中原北望气如山。助记首联写诗人未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开篇一自问,问出几多郁愤。楼船夜雪瓜,铁马秋风大散关。助记颔联写宋兵在瓜洲一带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之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助记颈联写诗人大志落空,奋斗落

106、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满是悲怆。出师一表真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助记尾联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情景默写】1.书愤中“_,_”一联,抒发了作者感叹岁月蹉跎、壮志难酬。2.书愤中“_,_”一联采用蒙太奇手法再现了北宋军队在瓜洲一带据守击溃金兵和浩浩荡荡进兵长安,强渡渭水,激战大散关,两种场景。3.“_,_”一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4.写诗人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的两句是“_,_”。53.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助记

107、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居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小楼一夜听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助记颔联写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淅沥的春雨;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矮纸斜行闲作草,窗细乳戏分茶。助记颈联写自己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真是无聊而可悲!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助记尾联声称清明不远,应早日回家,而不愿在所谓“人间天堂”的江南临安久留。其实是自我解嘲。【情景默写】1.临安春雨初霁中用独具易懂的巧譬,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像半透明的纱的一句是“_”。2.临

108、安春雨初霁中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骀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如此形象而又深致的两句是“_,_”。3.临安春雨初霁中诗末“_,_”这两句,写诗人拂袖而去,也是诗人对浮华帝都的不屑。4.临安春雨初霁中诗人用“_,_”两句写了自己的日常消遣练书法和品茶。这两项都是需花费精力慢慢去做的,表面上闲适悠然,实际上可以看到诗人无事可做、消磨时光的焦灼的心。5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助记上片借景抒情,由眼前所见之景联想到两位著名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对他们的英雄业

109、绩表示向往。元嘉草草,封狼居,赢得仓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祠下,一片神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助记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草率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件,忠告韩侂冑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草率行事;借廉颇自比,表达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选用人才的慨叹。【易错字写三遍】【情境默写】1.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收复洛阳、长安等地,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

110、,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的结局。4.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_,_,_”。5.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_,_,_”借刘义隆的典故,批判了南宋朝廷草率北伐的行为。5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助记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青山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山深闻鸪。助记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情景默写】1.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控诉金兵入侵的句子是“

111、_,_?”2.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_,_”既是眼前实景,又暗喻自己百折不回的意志,也增强了词人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_”写抬望眼,遥望长安,境界顿时无限高远。然而“_”,望不见长安,境界遂一变而为具有封闭式之意味。4.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_,_”这一暮色苍茫又具封闭式意味之境界,无异为词人沉郁苦闷之孤怀写照,而暗合上阕开头之郁孤台意象。5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助记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珊处。助记着意描写主人

112、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情景默写】1.青玉案元夕中“_,_,_”用比喻的手法写出十五之夜焰火乍放后缤纷如落雨的美丽景象。2.青玉案元夕中写出女子盛装观灯情态的句子是“_,_”。3.青玉案元夕中“_,_,_”生动地展现了元宵整夜百乐齐鸣、花灯炫目的热闹景象。4.青玉案元夕中用“_”一句写车水马龙、人潮拥挤的观灯盛况。5.李彦宏创立的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最大的中文网站百度之名源自青玉案元夕中“_,_,_,_”,象征着百度对中文信息检索技术的执着追求。57.扬州慢(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

113、清吹寒。都在空城。助记写出了扬州城在“胡马窥江去后”令人痛心不已的凋残和败坏景象。杜郎俊赏,算今、重到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助记运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黍离之悲”的主题。【情景默写】1.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了扬州歌舞升平的景色;姜夔的扬州慢中说“_,_、_”,写出了一派冷清沉寂的景象。2.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_,_”。3.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残酷和破坏之深重并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战乱的痛心疾首的诗句是“_,_,_”。4.扬州慢中渲染凄凉气氛并暗示

114、敌骑威胁尚未消除的诗句是“_,_。_”。5.扬州慢中既写杜郎才智又写扬州荒凉的诗句是“_,_、_”。58.长亭送别(王实甫)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助记选取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蓝天的碧云、堆积的黄花、凄紧的西风、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既是富有特征的暮秋景物,又渗透着主人公的离愁别恨,水乳交融,情辞相称,创造了萧瑟悲凉的戏剧氛围,构成了寥廓黯然的境界。“染”“醉”二字极有分量。前者不仅把外在的感受化为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若见;后者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人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情态。【情景默写】1.范仲淹苏幕遮词中有“碧

115、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之语,王实甫在 西厢记 中将这一意境化而为:“_,_,_,_。 ”2.“_?_”两句,采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把泪水和霜林贯穿起来,使无情的树木带上了感情色彩。自主核对一、必修(8篇)1.劝学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知明而行无过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屈原列传1.离骚者犹离忧也2.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4.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5.其志洁故其称物芳3.谏太宗十思疏1.鸣琴垂拱不言而化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3.有善始者实繁能克

116、终者盖寡4.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5.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6.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7.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8.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4.师说1.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阿房宫赋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4.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5.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6.六国论1.而为秦

117、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3.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4.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5.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7.游褒禅山记1.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3.险以远则至者少4.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5.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6.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8.赤壁赋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二、选择性必修(10篇)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以吾

118、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端章甫愿为小相焉3.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4.为国以礼其言不让5.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10.报任安书1.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2.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仲尼厄而作春秋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3.此人皆意有所郁结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11.过秦论(上)1.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2.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4.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5.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12.马援诫兄子严敦书1.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2.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3.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13.陈情表

119、1.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3.茕茕孑立形影相吊4.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5.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14.归去来兮辞(并序)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3.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4.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5.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15.种树郭橐驼传1.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2.且硕茂早实以蕃3.其培欲平其土欲故4.若不过焉则不及5.传其事以为官戒16.五代史 伶官传序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17.石钟山记1.事不目见

120、耳闻而臆断其有无2.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3.噌吰如钟鼓不绝4.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18.登泰山记1.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2.苍山负雪明烛天南3.大风扬积雪击面4.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三、诗词曲(40首)19.静女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2.彤管有炜洵美且异3.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20.无衣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21. 氓1.静言思之躬自悼矣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3.反是不思亦已焉哉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5.女也不爽士贰其行22.离骚1.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3.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4.朝

121、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5.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23. 迢迢牵牛星1.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2.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3.皎皎河汉女4.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5.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24.短歌行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3.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5.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6.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7.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8.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25.归园田居(其一)1.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2.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3.狗吠深巷中鸡鸣桑

122、树颠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26.春江花月夜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2.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4.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5.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6.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27.山居秋暝1.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28.蜀道难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3.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4.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9.梦游天姥吟留别1.安能摧眉

123、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3.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4.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0. 越中览古 1.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2.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3.只今惟有鹧鸪飞31.将进酒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3.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4.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5.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32.蜀相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

124、满襟5.映阶碧草自春色33.客至1.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2.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3.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4.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5.但见群鸥日日来34.登高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5.登岳阳楼1.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3.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4.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5.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36. 石头城1.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2.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3.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4.淮水

125、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37.琵琶行(并序)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5.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38.李凭箜篌引1.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3.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4.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5.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39.菩萨蛮1.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2.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3.照花前后镜花面相交映4.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5.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40.锦瑟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2.锦瑟无

126、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5.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41. 浪淘沙1.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2.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3.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4.流水落花春去也42.虞美人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4.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43.雨霖铃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5.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6.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44.桂枝香金陵怀古1.至今商女

127、时时犹唱后庭遗曲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3.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4.彩舟云淡星河鹭起5.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4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1.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2.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3.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4.小轩窗正梳妆5.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46.念奴娇赤壁怀古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4.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47.登快阁1.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2.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3.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4.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5.万里归船

128、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48.鹊桥仙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2.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3.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4.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5.银汉迢迢暗渡49.苏幕遮1.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2.燎沉香消溽暑3.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4.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5.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50. 一剪梅1.一种相思两处闲愁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4.红藕香残玉簟秋花自飘零水自流51.声声慢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3.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129、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52.书愤1.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4.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53.临安春雨初霁1.世味年来薄似纱2.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3.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4.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5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3.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4.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5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1.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3.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4.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56.青玉案元夕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2.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3.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4.宝马雕车香满路5.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57.扬州慢1.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2.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3.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4.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5.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58.长亭送别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2.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71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