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147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选择题)1至8页,第II卷(非选择题)9至14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商朝的神,始终不脱宗族神、部落神的性格,而西周却出现了一个超越部族性质的至高天神权威,甚至周王室自己的王权也必须在道德性的天命之前俯首。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天命观树立了君主权威B. 分封制扩大了统治疆域C. 宗法制维系了等级秩序D. 礼乐制加强了中央权力【答案】B

2、【解析】【详解】考查分封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殷商时代还未能开创一个超越政治力量的共同文化,殷商的神,始终不脱宗族神、部落神的性格。随着分封制的推行,新创之周逐渐成为一个诸部族的大联盟,西周的统治范围逐渐扩大,必须建立一个超越部族性质的至高天神的权威,以此来维护统治,故B项正确;“天命观树立了君主权威”与材料“甚至周王室自己的王权也必须在道德性的天命之前俯首”不符,材料内容没有强调君主树立权威,故A项错误;宗法制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统治,但与材料内容无关,故C项错误;礼乐制有利于维护分封制下等级秩序,与加强中央权力没有直接关系,并且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2.如图为汉武帝

3、初年和汉宣帝末年法家或法吏与儒家或儒者出身的公卿所占可考公卿总数比重的情况示意图。这种变化反映了汉代A. 法、儒以外学派的消灭B. 察举制度的日益完善C. 外儒内法统治方式D. 社会主流文化的转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可知,汉武帝初年法家或法吏出身公卿的比重较大,而到汉宣帝时期儒家或者儒者出身的公卿比重显著上升。这主要和汉武帝采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有关,体现的是社会主流文化的转型,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察举制的标准是孝廉,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材料与外儒内法的统治方式无关,强调的是儒家思想官吏选拔的影响,C选项排除。

4、3.宋代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使分理行政、军政、财政,原则上各自行使独立职权。中书门下是正副宰相集体处理政事的最高行政机构。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宋太祖设立参知政事作为副相,是宰相之辅佐。这反映出宋代中央官制 A. 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B. 抑制了宰相行政办事权C. 分化了中央的军政财权D. 加强了专制主义皇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宋太祖设立参知政事作为副相,是宰相之辅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举措削弱了相权,有助于皇权的强化,选项D正确;参知政事的设置是分化事权,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选项A排除;选项B表述不符合史实,参知政事并未抑制宰相的行政办事权,排除;参知政事分割的是宰

5、相的行政权而非军事和财权,排除C。4.隋唐时期,重视家庭背景的门第观念十分流行,到宋期,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人们的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时人将这些变化概况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科举制度的完善B. 宋朝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C. 政权基础发生变化D. 宋朝抑商政策的松动【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宋朝时期婚姻择偶对政治和经济地位的重视,这主要和宋朝科举制的完善及商品经济发展有关,而门第观念的淡化,也说明当时的统治基础在扩大,C选项符合题意;科举制的完善说法片面,不能体现的是对经济地位的重视,A选项排除;商品经济

6、发展的说法片面,不能体现对政治地位的重视,B选项排除;材料与抑商政策的松动无必然关系,D选项排除。5.明代中期太仓州所属嘉定县外冈镇,“土瘠则秋收必薄,故躬耕之家,无论丰稔,必资纺织以供衣食 每夜静,机抒之声,达于户外”如此,城中居民亦然。这反映出A. 江南商业发展小农经济的衰退B. 城乡商业发展农村市镇的兴起C. 商业发展家庭区域性分工明显D. 家庭手工业品顺应市场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故躬耕之家,无论丰稔,必资 纺织以供衣食每夜静,机抒之声,达于户外”可知,当时家庭手工业发达,其主要是“供衣食”,说明当时的家庭手工业顺应市场需要,选项D正确;材料反映了家庭手工业发达,并

7、不能得出小农经济衰退的结论,排除A;材料主旨是家庭手工业而非商业,选项B与题无关,排除;材料未反映出区域分工的特征,排除C。6.扇子是中国戏曲的重要道具,昆曲表演中有这么一个说法,叫做:“文扇胸,武扇腰,丑扇肚,媒扇肩,僧扇手心,道扇袖。”这种舞台表现形式体现了戏曲表演艺术的A. 虚拟化B. 综合性C. 程式化D. 写实性【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文扇胸,武扇腰,丑扇肚,媒扇肩,僧扇手心,道扇袖”体现的是昆曲表演有着严格的程序规定,强调的是程式化,C选项符合题意;虚拟化、综合性和写实性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未涉及,ABD选项排除。7.鸦片战争后,日本著名学者盐谷世弘曾大为感叹:“呜呼!忠智之

8、士,忧国著书,不为其君之用,而反被琛于他国,吾不独为默深(魏源字)悲焉,而并为清主悲之!”。这反映当时A. 华夷思想被学习西方思想所取代B. 洋务派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C. 传统观念阻碍正确看待外来事物D. 国人对外部世界感到惊慌和恐惧【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呼!忠智之士,忧国著书,不为其君之用,而反被琛于他国”体现是清政府对魏源的海国图志并不重视,强调的是传统观念阻碍正确看待外来事物,C选项符合题意;华夷思想被学习西方思想所取代的说法在晚清时期是不符合史实的,当时仍然存在着天朝上国观念,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洋务运动,B选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日本学者对清政府不重视外来学习的批判,国

9、人对外部世界感到惊慌和恐惧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8.公园是近代城市化兴起中具有公益性质的活动场所。(上海)外滩公园建成以后,禁止华 人入内。经华人绅商出面交涉、抗争,工部局不得已于 1890 年新建一新公园,专供中 国人使用,亦称华人公园。材料表明近代上海A. 反侵略斗争取得了初步成果B. 政府支持与洋人斗争C. 城市建设开始接受西方文明D. 社会生活半殖民地化【答案】D【解析】【详解】上海外滩公园禁止华人入内,之后“经华人绅商出面交涉、抗争,工部局不得已于 1890 年新建一新公园,专供中 国人使用,亦称华人公园”,这体现了近代上海社会生活半殖民地化的特征,选项D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

10、到列强侵略,排除A;工部局是在华人绅商交涉下被动建立新公园,可见政府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支持态度,选项B排除;选项C错在“开始”,排除。9.在大革命失败后至 1928 年间,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除上述几次起义 外,还有一些以夺取城市为目标或主客观条件不具备而贸然发动起义,先后遭到失 败;有一些在起义以后,适时地将起义武装转向农村,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实 行公开割据或秘密割据。这说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基于A. 科学理论的指导B. 实践经验的积累C. 社会现实的分析D. 游击战争的需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还有一些以夺取城市为目标或主客观条件不具备而贸然发动的起义,先后遭

11、到失败;有一些在起义以后,适时地将起义武装转向农村,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实行公开割据或秘密割据”可知,城市起义失败后,逐渐转向农村,开展游击战,实行割据,由此可知,工农武装割据是实践经验的积累,选项B正确;材料未体现出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排除A;材料中的割据现象是起义失败后的被动选择,而非对社会现实的分析结果,排除C;游击战争是进入农村,选择割据后的战略战术,而非原因,选项D排除。10.1940年日本华北方面军曾指出:“从作战成果看,重庆军比较容易击败,但要捕捉、消灭采取分散战术的共军则极为困难。”他们还感叹:“共军的机动游击战法极为巧妙、顽强,成为我治安的最大祸患。”材料说明了A. 恰当

12、的战略战术成为抗日的关键B. 国民党军队战斗力下降C. 日军已放弃正面战场的军事进攻D. 国共双方军事合作破裂【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共军的机动游击战法极为巧妙、顽强,成为我治安的最大祸患。”可知,材料反映中共的游击战术造成日本应对困难,说明恰当的战略战术成为抗日的关键,故A正确;材料反映国民党军队容易击破,无法体现国民党军队战斗力下降,排除B;C表述太绝对,错误;1946年国共合作破裂,D错误。11.1961年3月,中共中央在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中规定取消分配上的供给制部分,停办公共食堂。1962年2月,中共中央又发文件强调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即小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这

13、些做法A. 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B. 纠正了工作中的右倾错误C. 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D. 促进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队”可知,材料反映是确保生产基本单位的稳定,结合所学可知,针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严重问题,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调整的重点在农业,题干中确保生产基本单位的稳定,是生产关系的调整,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故C符合题意;1961年仍然实行人民公社体制,排除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左”倾错误,排除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

14、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队”,联系所学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分析解答。12.下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央高层出国考察的形势图,此图反映了我国 A. 外交原则逐步发生变化B. 与东欧国家的交流逐年增多C. 为政策转型做了充分的准备D. 已开始与西方国家建交【答案】C【解析】【详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会后中央高层频繁出国考察,意在为政策转型做准备,选项C正确;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排除A;材料并未反映出考察国家所在地区,因此选项B排除;选项D错在“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就已经与西方国家建交,排除。第II卷(非选择题,

15、共160分)二、非选择题(第36-42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3-46 题为选考题,考 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 135 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融,互相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材料一:清入关后,密切关注边疆事务,励精图治,苦心经营,完成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建立起一个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巩固的“大一统”帝国。为了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崇“大一统”政权为核

16、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并将其贯彻于历史评断中,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材料二:民国时期,封建帝制被废除,民族平等被写入约法和宪法,推动了边疆民族观的进步。治边思想由古代的“守中治边”到对边疆地区的重视。在边疆地区的施政方针上,由“因俗而治”转变为促进边疆内地化。措施上,提出了三民主义的边疆政策,在边疆推行省县制,改土归流、改革盟旗制度等,将边疆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下,制定并实施了开发和建设边疆的经济政策,同时开展边疆教育,提高边疆各民族的文化水平。摘编自马玉华治边政策:从清代到民国的梳理等材料三:

17、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中第十七条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1947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时期在边疆治理上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政府探索民族区域自治的背景和意义。【答案】(1)完成

18、对边疆地区的统一;确立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设置机构、派遣官员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2)变化:治边思想由“守中治边”到对边疆地区的重视;治边方针由“因俗而治”到促进边疆的内地化;治边措施由政治为主到多方面综合治理。评价: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清朝以来的边疆政策,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社会发展;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这种民族平等难以实现。(3)背景:抗击日本侵略的需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中共对民族民主问题的重视。意义:有利于团结各民族人民积极抗战;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经验;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不同时期对边疆的治理和民族政策,主要

19、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清朝前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完成对边疆地区的统一”“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崇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等信息,并结合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2)民国时期在边疆治理上的变化,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治边思想由古代的守中治边到对边疆地区的重视”“在边疆地区的施政方针上,由因俗而治转变为促进边疆内地化”“同时开展边疆教育,提高边疆各民族的文化水平”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对其进行简要评价,可以联系所学从这些措施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存在的局限性等方面来

20、回答。(3)陕甘宁边区政府探索民族区域自治的背景,应当联系所学从抗战时期的有关内容来回答。其意义应当联系所学,从对抗战的影响、对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和民主政治的影响来回答。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现代作家陈杰创作的小说大染坊出版于2003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清朝末年,乞丐陈六子混入通和染坊,改名陈寿亭。寿亭天资聪穎,偷学会了染布的手艺,并出任染坊主槽兼经理。民国初年,由于寿亭经营得法,通和染坊成了周村最大的染坊。而寿亭并未满足,他同张店大户在青岛釗办了大华染厂,走上工业印染之路。“九一八”事变后,寿亭断然拒绝了与日本商人的合作,借着抵制日货

21、运动,以及与上海林氏印染厂的合作,进一步发展为印染界的大亨怀着一顆强烈的爱国心,并在民族印染同行的大力协助下,一举逼迫汉奸印染厂倒闭。可当战火燃起,面对国家的孱弱,寿亭只能付诸绝望的微笑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答案】示例:民国初年,由于寿亭经营得法,通和染坊成了周村最大的染坊。而寿亭并未满足,他同张店大户在青岛釗办了大华染厂,走上工业印染之路。工业短暂春天的特征。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列强放松了对我国的侵略,同时辛亥革命起到巨大的推

22、动作用,还有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以及民主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我的轻功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有很多产品还打开了国际市场。为我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创造了条件,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示例”仅作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解析】【详解】论述:根据材料可知此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题干要求 “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可以从材料中选“出民国初年,由于寿亭经营得法,通和染坊成了周村最大的染坊。而寿亭并未满足,他同张店大户在青岛釗办了大华染厂,走上工业印染之路”一段情节,根据所学可知这一阶段正是民族

23、资本主义短暂春天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短暂春天原因,主要是由于列强放松了对我国的侵略,同时辛亥革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还有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以及民主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根据题干要求进行评价,结合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可知这一时期我国轻工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有很多产品还打开了国际市场。从政治角度评价,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我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创造了条件,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始终处于从属地位。(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在2道地理题,2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的方框涂黑。如果多做,则每科按照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材料:

24、从春秋战国到唐代,封建国家依照人口征收的赋税额度远远超过依照财产(主要是土地)征收赋税的额度。所以国家通过户藉制度来控制人丁和土地,把农民牢固地控制在土地上以实现对农民的赋役剥削。而地主阶级的发展正是要从国家的编制农民中不断地分制人丁,以满足自己对农民的剥削。由于国家不承认租佃关系,佃农亦须承担国家赋税徭役,佃农用逃避户藉登记、违法迁徙等做法来逃避国家的赋役剥削。加之佃农的政治社会地位一直没有得到确立,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恶性发展,豪强地主拥有大量私属和奴婢,瓦解了封建统一国家存在的社会基础。北宋建立之后,统治者对户藉制度做出了重大的改革: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

25、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居民户口;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在户籍上明确了佃农的法律地位,以客户的独立身份登入国家户籍,取得了合法的政治身份和社会地位,认可了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的合法性。摘编自姜婷婷宋代户籍制度探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户籍制度改革的作用。【答案】(1)两税法的实施;土地兼并严重;封建国家与地主阶级人丁的矛盾;户籍人口的流失,不利于国家管理,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商品经济的发展。(2)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了无地和少地农民的负担;缓和了封建国家与地主阶

26、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了豪强地主的分裂趋势;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租佃关系的普及化。【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北宋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和作用,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北宋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而地主阶级的发展正是要从国家的编户齐民中不断地分割人丁,以满足自己对农民的剥削”“佃农用逃避户籍登记、违法迁徙等做法来逃避国家的赋役剥削”等信息,并联系所学封建社会状况如两税法、土地兼并和商品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来回答。(2)北宋户籍制度改革的作用,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在户籍上明确了佃农的法律地位,以客户的独立身

27、份登入国家户籍,取得了合法的政治身份和社会地位,认可了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的合法性”等信息,并联系所学从对政府财政收入、农民负担、社会稳定和租佃关系等方面的影响来回答。1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从一个跑腿的小伙计,到中国首富,胡雪岩用了30年。从中国首富到一盆如洗,只用了一天。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而为左宗棠赏识,后来又帮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西征平叛新疆阿古柏叛乱时,胡雪岩为他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在上海代借外款5次,高达1195万两,采供军饷、订购军火。清廷赏赐胡雪岩一件黄马掛及二品红色顶戴,其就此成为著名的“

28、红顶商人”。胡雪岩凭借其卓越的商业才能,利用过手的官银在上海筹办私人钱庄,后在全国各地设立了“阜康”钱庄分号,被称为“活财神”。在杭州创立了“胡庆余堂”中药店,赢得“江南药王”之美誉。胡雪岩在亲笔跋文的“戒欺”一匾,被奉为店训。清光绪九年(1883年),其产业受各地官僚竞相提款、敲诈勒索而引发资金周转失灵,受外商排挤,而被迫贱卖资产。最终被革职查抄家产,郁郁而终。二月河、薛家柱胡雪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雪岩发家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胡雪岩结局惨淡因素。【答案】(1)原因:帮助清政府平定太平天国;协助洋务运动;支持了左宗棠平叛新疆,受到左宗棠及清政府的赏识

29、;卓越的商业才能;注重商业信誉。(2)因素: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封建政府和官僚的压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太平军攻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而为左宗棠赏识”可知体现的是帮助清政府平定太平天国;根据材料“后来又帮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可知体现的是协助洋务运动;根据材料“清廷赏赐胡雪岩一件黄马褂及二品红色顶戴”可知体现的是政府的赏识;根据材料“胡雪岩凭借其卓越的商业才能”可知体现的是商业才能;根据材料“胡雪岩在亲笔跋文的“戒欺”一匾,被奉为店训”可知体现的是注重商业信誉。(2)根据材料“其产业受各地官僚竞相提款、敲诈勒索而引发资金周转失灵”可知体现的是封建政府和官僚的压制;根据材料“受外商排挤,而被迫贱卖资产”可知体现的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胡雪岩商业失败的原因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商业发展举步维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