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优化方案》2015高考历史二轮配套资料:第3部分 第1讲 高考命题特点及趋向.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080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2015高考历史二轮配套资料:第3部分 第1讲 高考命题特点及趋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历史二轮配套资料:第3部分 第1讲 高考命题特点及趋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历史二轮配套资料:第3部分 第1讲 高考命题特点及趋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历史二轮配套资料:第3部分 第1讲 高考命题特点及趋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历史二轮配套资料:第3部分 第1讲 高考命题特点及趋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历史二轮配套资料:第3部分 第1讲 高考命题特点及趋向.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历史二轮配套资料:第3部分 第1讲 高考命题特点及趋向.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优化方案》2015高考历史二轮配套资料:第3部分 第1讲 高考命题特点及趋向.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部分学科素养常考题型特色串讲第1讲高考命题特点及趋向一、高考命题究竟考什么过程方法能力1突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干知识所谓主干知识就是决定历史前进方向,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思想文化、社会制度、历史人物的基本史实。包括中国和世界各阶段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主线及时代特征。一般说来包含以下几部分:(1)中国古代各阶段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的时代特征及其相互联系。(2)中国近现代各时期经济、社会现代化的主要表现和影响;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3)世界主要国家民主制度确立、发展的背景及各自特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对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影响。(4)中外政

2、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似或相近的史实比较。举例:(2013高考北京卷)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B秦C汉 D唐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有效信息。由材料中“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可知反映的是秦统一六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的历史,故B项正确。答案B2重视历史课程知识的方法考查历史课程知识与历史主干知识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针对高中阶段尚未涉及,但将来会是大学教学内容的部分历史现象,或是学术界争论比较热和史学科研中的最新成果,或者是超越教材的

3、观点,或者作为历史学科研究所应具备的史学素养,包括史学研究观、史学思想、史学研究方法及重要的文史知识等。(1)关注与大学课程重点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举例:(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900年6月21 日, 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 , 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 这表明()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解析据题干可知,东南保护约款强化而非遏制了列强在华势力,A项错误;中

4、央政府宣战,而地方政府勾结列强充分表明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D两项均不符合史实,也无法从材料中得以体现。故选B项。答案B(2)中学教科书中阐释片面、观点陈旧的内容,高考命题也会有意去颠覆。举例:(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一般认为巴黎公社没有联合农民建立

5、起工农联盟,故本题利用新材料考查对这一观点的纠正。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工人建立的政权,A项不符合材料本意;巴黎公社没有实行工农联盟,B项错误;“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说明C项与材料明显不符;巴黎公社发布文告是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以摆脱政治上孤立被动的局面。答案D (3)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注重对史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包括文史常识和史观、史学思想、研究方法、历史分期、史料鉴别等)。举例:(2013高考四川卷)法国史学家谢和耐说,中国“是一个面积可与整个欧洲相匹,具备近3 000年有记载历史的国度”,“任何对它的有效论述都必须涉及确切的时间与地点,再不

6、许奢谈什么永恒不变的中国了”。他强调的是()A中国历史比欧洲历史更加复杂B中国有确切记载的历史长达3 000年C中国历史中不存在任何不变的成分D研究中国历史要注意时空的复杂性解析材料强调研究中国历史的问题,未涉及中国历史与欧洲历史的比较问题,故A项错误;B项不是谢和耐所强调的;C项说法错误;谢和耐强调研究中国历史要注意时空的复杂性,故D项正确。答案D(4)学术热点问题和科研前沿成果(注意:政治上敏感的问题不会直接命题考查)。举例:(2011高考安徽卷)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7、)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解析据题干可知,认为辛亥革命只是表面上实现国家统一和推翻清政府,但儒家文化思想体系却丝毫没有动摇。这种观点基本上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故A项正确,D项错误;作者认识到了中国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故排除B项;题干主要阐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排除C项。答案A3历史学科素养四项能力的考查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获取和解读

8、信息”的能力历史学科的一项基本能力。它包括三个层次:理解试题提供的历史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历史审题);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提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运用历史信息和知识作答)。“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是完成审题的第一步,也是准确作答的基础。举例:(2013高考福建卷)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频繁更换工种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职业是世袭的是临时工人A BC 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有效信息。“不得别入诸色”体现了

9、限制工种调整,故排除含的A、C两项。“工巧业作之子弟”“传家技”体现了官营、世袭的特点,正确。“教以四年三年二年”,说明错误,故排除含的D项。答案B(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试题、测试考生学科能力的关键。它包括: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三个层次。在考试过程中,“调动和运用知识”就是在已有的知识储备中甄选合适的知识,并将其组织、运用到解答问题中的过程。它通常表现为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要求结合起来,对所学知识重新组织,是迁移知识、史论结合能力的培养。“调动和运用知识”是高考命题考查的核心能力。举例:(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理学家王阳

10、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需解读信息迁移知识:(1)据题干中“理学家王阳明”可知考查的是宋明理学(心学)的知识点;从题干中关键信息“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民异业而同道”,可知王阳明这里强调的是正心诚意。(2)关联迁移王阳明心学的主张:心即理也,致良知。结合题干材料信息分析,四民等级秩序从题干

11、材料中看不出来,排除A;重新整合社会阶层与题干中“各就其资之所近”意思矛盾,排除B;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排除C;从关键信息“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可知王阳明强调正心诚意,故选D。答案D(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包括三个层次,即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又分为“描述事物”和“阐释事物”两个方面。其过程首先是描述历史事物,准确解释其特征;其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历史问题的实质;最后运用学科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并使用简明、准确的历史学科语言完整地描述和

12、阐释历史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可以通过学生对问题理解、分析和说明的思维过程体现出来,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审题、解题能力的关键。举例:(2012高考广东卷)1962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持有的大量美元这张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美国政府对此颇为重视,认为“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这反映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法国抵制马歇尔计划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和描述历史事物的能力。解答需要解读判断:(1)理解题干材料信息,关键信息是“19

13、62年、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据题干信息可以判断考查的知识点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战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以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特征。(2)据题干及选项,迁移布雷顿森林体系、马歇尔计划、不结盟运动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相关知识。结合题干材料信息,通过对上述主要历史概念的描述和阐释,进行分析判断。(3)“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从政治角度上分析,说明美国受到挑战,分析正确;从经济角度上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保持固定的汇率,所以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分析正确,故B项符合题意。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法国是发达国家,错误,排除;马歇尔计

14、划是对西欧的经济援助计划,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答案B(4)“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是历史学科考查中的最高能力层次。主要包括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等三个层次。“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可以说是前面三个学科能力的综合运用,在非选择题中大量呈现,是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为论证问题的前提,以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为平台的综合论证和探究能力的运用。举例:(2012高考安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

15、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材料二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材料三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

16、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阐述的观点。解析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运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原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解读信息、综合比较和论证分析能力,同时考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科能力,是一道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层次性的试题。第(1)问理解材料一“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的关键信息,可以判断出考查的知识点是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

17、启蒙运动,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角度分析历史条件;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财富的日益增长”“经济生活的需要”“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分析概括基本观点;三次运动的共同精神实际上是分析比较三次运动的本质共同点。第(2)问根据材料二的信息,运用物质与精神关系的原理,迁移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有关背景、主张、影响等进行论证。特别要注意运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分析论证。答案具有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历史条件: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文化遗存丰厚;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法国资本

18、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典型的君主专制激发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抗。 基本观点:鼓励追求财富;主张适应现世生活,提倡个人奋斗;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共同精神:人文主义。 (2)略(能结合材料和史实,言之成理即可)。二、高考命题到底怎么考角度题型思想“高考命题怎么考”主要涉及考查角度、题型及命题思想体现的主流价值观。1主要考查角度从试题考查角度看,主要是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突出考查对学科主干知识、历史概念、史学素养的理解、归纳、评价及认识,突出考查学生学习过程的探究能力,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开放性的特点。(1)熟悉中考熟悉这类试题主要是依托教材,运用材料,创设情境而命制的题目。其知识背景熟悉,设问导向熟

19、悉,解题途径熟悉,答案也来自所学知识和结论,目的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举例:(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解析解答本题时应关注“公车上书”与五四运动分别发生的时代背景、领导力量以及斗争方式等。“公车上书”是1895年康有为等联名上书皇帝,反对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标志资产阶级改良派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项是次要原因;C项不是原因;D项是

20、外因,不是主要原因。故选A项。答案A(2)熟悉中考陌生这类试题题干背景一定是熟悉的,但设问导向不一定熟悉, 解题途径也不一定熟悉,其答案或许是修正、补充所学知识,也可能是颠覆了所学知识。其目的是打破思维定式,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举例:(2011高考海南卷)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时间“南京解放前夕”,可知题干反映

21、的主要信息是法币的贬值,通货膨胀严重,所以要将法币换成币值比较稳定的银元,答案是D项。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的话,应该先去买粮食和食品,而不是先去换成银元,故排除B项;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答案D (3)陌生中考熟悉该类试题知识背景是全新的材料和情境,设问导向是熟悉的,解题途径熟悉,答案一定是来自所学知识的。这与上类试题正好相反,但是都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例:(2012高考福建卷)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宫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

22、限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解析从材料有效的历史信息“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宫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可以看出隋朝统治者从管理的角度来设计都城,故C项正确,D项错误;A项是在宋代;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答案C(4)陌生中考陌生这类题目题干知识背景陌生,设问导向陌生,解题途径陌生,答案来自对材料的推理,目的是考查学生独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度等级较大。举例:(2011高考海南卷)日本自民党从1955年开始长期执政,在六七十年代出现下表所反映的变化。日本众议院席位变化表年份19581963196719721976自民党议席287283277271249在

23、野党议席180184209220262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自民党()A以农村为主的社会基础受到削弱B未能提出保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政策C长期执政违背议会民主制原则D与美国结盟的政策遭到强烈反对解析二战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崛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第二强国,自民党代表垄断资本的利益,却忽视了农村人民的利益与诉求,农村民众在政治上就表现出对执政党的不满,转向对在野党的支持,才出现了上述表格的变化,故选A项。答案A2命题主要题型:从试题设置来看,主要分为选择题与材料解析题两种,主要体现了考查学生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及探究学习的思维能力;选择题与材料解析题又根据题干载体、求答方向及解答方式

24、的限定等分为若干类型。3. 命题体现的主流价值观:从命题思想体现的主流价值观看主要是考查历史课程规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了把历史学科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历史的借鉴功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1)命题蕴含着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自身所属国家的一种积极、认同的态度和行为。爱国主义包含了这样的态度: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强烈希望保留祖国的特色和文化基础;对祖国其他同胞的认同感。“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并通常被作为同义词使用。从历史角度看,中国五千年文明和世界史上蕴含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历史主干知识,是高考命题

25、的重点。这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操;反对分裂,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利益和统一的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独立与富强的精神;继承发扬传统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等。举例:(2012高考海南卷)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解析据题干可知,教会因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而享有许多特权,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时,教会成为西方列强的帮凶,以及持特权欺压中国百姓,因此,教案频发的历史现

26、象说明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中的“主要原因”不符,排除。答案B(2)追求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平等、公民意识社会公平正义,是人类的孜孜追求,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准。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民主自由平等,是人类自产生之日起,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企盼美好生活得以实现。步入近代,自由、平等、民主,成为人类追求的美好理想。反对专制统治、要求民主政治和平等权利成为时代的最强音;现代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方略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

27、泛调动。公民意识是指公民对自己在社会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在历史主干知识中主要体现在建立起公正的社会制度机制,如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中国科举制等;多种多样的民主体制,如中外民主政治体制等;公民政治参与的权利和义务,如中外民主思想等。举例:(2012高考四川卷)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A世袭制 B分封制C科举制 D行省制解析本题通过考查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来理解公平与正义的内涵。世袭制的标准是血缘

28、关系,排除A项;B、D两项是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关系,排除;科举制是用考试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仕途的局面,促进了社会公平,C项正确。答案C(3)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主要体现在重视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的西方人文精神;中外关注人生的真谛和人类命运的理性态度;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保障人权等思想主张

29、。举例:(2011高考广东卷)“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孟子这句话的意思,即“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田界划分正确了,那么分配井田,制定俸禄标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从材料意思上看,孟子主张解决“田界”即土地问题,并没有涉及“轻徭薄赋”、“均贫富”、“贵民轻君”等问题,故排除A、B、D三项,选C项。答案C (4)尊重文明的多元性,追求和谐民族是多种的,文明是多元的。每一种文明之所以能够存在

30、和发展,都有其理由和根据,都有其价值和作用。各种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对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上,不同文明之间尽管有过摩擦、碰撞和冲突,但交流、借鉴和融合始终是发展的主流。复习备考时,应注意东西文明的差异及特点、不同国家的外交策略等。举例:(2011高考山东卷)“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古雅典的这一制度()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解析据材料的信息,陪审团了解整个案

31、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这样很难保证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排除C项;这个司法程序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很难保证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所以还有改进的空间,不能为后世提供完备的司法程序,排除D项;“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说明雅典尊重公民的权利,“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避免事先有人说情、贿赂等,所以公民的平等不仅仅是形式的,排除B项;这种运作方式虽然有不足之处,但确实是体现了当时雅典民主的运作方式,这是符合史实的,故选A项。答案A (5)团结协作、合作共赢精神团结,是由多种情感聚集在一起而产生的一种精神。团结,是集体主义精神的表现,是建设一个美好

32、集体的必要条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在中外历史中表现为清代商帮、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国共关系、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外交关系、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等。举例:(2011高考上海卷)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A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B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C超国家的联合体已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个性D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

33、体”的核心解析欧盟成员国并不包括俄罗斯这一欧洲大国,排除B、D两项; C项与雨果“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的观点矛盾;故选A项。答案A(6)科学创新精神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其中的基本的思维方式,是体现在其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开拓进取是科学精神的活力,科学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这体现在历史主干知识中要注意关注中外重大科技成就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注意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人格魅力与精神。举例:(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解析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冲击了神学世界观,但太阳中心说并非是完全科学的,对技术发展影响甚微;牛顿学说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飞跃,对人类认识、科技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爱因斯坦相对论极大扩展了物理学应用领域,为人们提供了辩证看待世界的途径。A、C、D三项不符合哥白尼。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