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高考历史(北师大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5讲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075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历史(北师大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5讲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8年高考历史(北师大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5讲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8年高考历史(北师大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5讲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8年高考历史(北师大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5讲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8年高考历史(北师大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5讲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018年高考历史(北师大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5讲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2018年高考历史(北师大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5讲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2018年高考历史(北师大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5讲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2018年高考历史(北师大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5讲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2018年高考历史(北师大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5讲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2018年高考历史(北师大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5讲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2018年高考历史(北师大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5讲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2018年高考历史(北师大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5讲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2018年高考历史(北师大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5讲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2018年高考历史(北师大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5讲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2018年高考历史(北师大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5讲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2018年高考历史(北师大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5讲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2018年高考历史(北师大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5讲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5讲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考纲要求1.文艺复兴。2.宗教改革。课标提示1.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2.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考点一文艺复兴1.背景(1)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在意大利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逐渐形成。(2)基督教神学垄断束缚人们的思想。(3)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在意识形态领域打破封建神学的束缚,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反对世俗封建制度和基督教神学的权威。2.兴起:反映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3.矛头:反对世俗封建制度和基督教神学。4.代表人物及作品(1)彼特拉克(2)薄伽丘:十日谈以爱情

2、和机智为主题,刻画出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败,嘲笑教士及封建贵族的不学无术和虚伪,称道商人、手工业者的聪明勇敢,赞美青年男女之间的真挚爱情。5.意义(1)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学的高峰。(2)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对基督教神学的批判,传播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考点二宗教改革1.背景(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推动。(2)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2.兴起:1517年,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口张贴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这场运动最初出现在德国,接着波及瑞士、英国和法国等西欧国家。3.代表(1)马丁路德著作:九十五条论纲主张(2)加尔文著作:基督教原理主张3.评价(1)积极性(2

3、)局限性:没有突破对神的信仰的牢笼。巧学妙用图解历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条件概念阐释“人文主义”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易错易误文艺复兴并不反对宗教信仰文艺复兴的斗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反对教会扼杀人性,主张将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但并不反对宗教信仰。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也是信仰宗教的。易错提醒“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1)“因行称义”本质上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为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服务。(2)“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放了人的个性。(3

4、)“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图示解史从“因行称义”到“因信称义”考法1文艺复兴对人性的探索和发现【考题1】 (2016河北名校模拟)伊拉斯谟在愚人颂中说:“如果生活中没有那种傻得可爱的感官快乐来调剂和平衡,那么人生就是一个充满忧郁、单调乏味、令人讨厌、无法忍受和十分艰难的过程。”这表明伊拉斯谟()A.反对社会不平等现象B.宣扬新兴资产阶级的人生观C.批判世俗的享乐主义D.开启了追求理性人生的先河答案B 伊拉斯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根据“傻得可爱的感官快乐”可以看出:人文主义者追求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世的快乐和幸

5、福,反对基督教的神学束缚,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征(1)人文主义首先是一场文化运动,集中于人文学科,人文主义者推崇古典文化并将其作为仿效的典范。(2)主要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3)人文主义的实质是强调人、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突出人的优越性。(4)人文主义肯定人的现世生活,要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昭示了一种全新的个人主义的伦理观。(5)对教会和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从侧面揭露禁欲主义与人性的冲突和对人性的扭曲。考法2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体现【考题2】 (2016湖北武汉模拟)有学者指出:“宗教改革克服了罗马天主教在灵魂与肉体、天国与

6、人间、理想与现实之间造成的二元对立以及由这种对立而导致的信仰虚假和道德堕落,把基督教的宗教理想与平凡的现实生活和谐地统一起来。”这说明宗教改革()A.消除了宗教与世俗间的矛盾B.打破了天主教会对世俗的精神垄断C.建立了西欧各国的民族宗教D.实现了现实生活与宗教世界的和谐答案B 由“克服了罗马天主教以及由这种对立而导致的信仰虚假和道德堕落”及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破除了罗马天主教会在上帝和信徒之间的中介作用,故B项正确。 “因信称义”体现的人文主义色彩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学说强调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不需要教会作为中介。它一方面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7、另一方面尊重个人对信仰的理解,表达了对人的尊重。这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考法3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的比较史料一神曲的形式及许多内容无法摆脱宗教的影响。甚至于书中充满了宗教神学说教,仍然披上宗教的外衣。在中世纪的沼泽中跋涉过来的但丁,脚上仍然带着旧时代的污泥,但是他已经踏上了新时代的彼岸,文艺复兴的第一缕曙光在他的眼中,在他的笔下铺陈了一片绚烂的朝霞,这正是神曲的不朽与伟大。宗教的外衣下文艺复兴的第一缕曙光神曲史料二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

8、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史料一肯定了神曲在宣扬人性方面的历史地位。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脚上仍然带着新时代的污泥,但是他已经踏上新时代的彼岸”的含义。提示含义:披着宗教的外衣,没有跳出宗教神学的影响,但实质上强调了人性,宣扬人文主义;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2)史料二阐述了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内在关系。据史料二,从人文主义角度分析宗教改革怎样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提示体现:宗教改革继承了人文主义的提倡人性,主张个性自由,但更进一步强调因信称义、俗权至上、民族自由,全面挑战罗马教皇的权威,体现了宗教改革对人文

9、主义的宣传从个人扩大到整个社会层面。 根据史料一信息“仍然披上宗教的外衣但是他已经踏上了新时代的彼岸”可知文艺复兴披着宗教的外衣,没有跳出宗教神学的影响,实质上强调了人文主义。根据史料二信息更进一步强调因信称义、俗权至上、民族自由,说明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的宣传从个人扩大到整个社会层面。 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的比较(1)相同点背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兴起目标都将矛头指向封建教会性质都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运动,体现了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结果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文化的繁荣范围都波及西欧(2)不同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形式借复兴古典文化之名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披着宗教外衣反封建范围从意大利开始,主要在思想

10、文化领域开展从德意志开始,是一场宗教思想改革运动作用把人们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天主教会的思想禁锢,新教思想还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3)联系: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做了理论准备,没有文艺复兴对封建神学世界观的冲击,就不会有资产阶级反封建的实际行动。宗教改革是对文艺复兴的深化,它极力反对罗马天主教会,摧毁了天主教会精神独裁,使宗教自由逐渐盛行,为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近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一个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考法4多元视角解读文艺复兴运动史料科西莫(1389年9月27日1464年8月1日)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个银行家,美第奇家族的第二代传人

11、。他是一个靠货币赚钱的人,依靠放贷收息使整个家族富甲一方。但同时,科西莫还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放贷收息违背了基督教义。家族的财富越来越多,这让他怀疑自己与上帝的距离越来越远。于是,科西莫开始想办法弥补自己的罪孽,寻找灵魂解脱的方式。与此同时,对宗教神权的批判与对人权的重新发现迅速扩展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文化和艺术领域。这场运动被后人称为“文艺复兴”。从艺术作品中,科西莫的灵魂开始得到解脱,他认识到用钱赚钱并不是一种罪恶。这种认识的转变也给货币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科西莫决定用最大的财力资助文艺复兴,在美第奇家族资助的名单中,有达芬奇、但丁、拉斐尔、薄伽丘、马基雅维利、伽利略文艺复兴也让

12、一个银行家族走上了权力的顶峰。美第奇家族不仅控制着佛罗伦萨的政治权力,而且在美第奇家族的历史上,产生了3位教皇、2位皇后、3位大公。摘编自货币 请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关系为视角,结合所学,对史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分析逻辑清晰)提示14、15世纪,意大利的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起来,以银行家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拥有大量财富;但基督教的教义严重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人们认为靠货币赚钱是一种罪孽。文艺复兴的兴起改变了资产阶级对金钱的认识,他们(银行家)通过资助文艺复兴摆脱了宗教对心灵的束缚,人的自主意识逐渐觉醒,赚钱成为正当的、光荣的事情。银行家的资助推

13、动了文艺复兴的进一步发展,也使意大利的权力中心不再由宗教和王权垄断,富裕商人(银行家)成为制约权力的重要力量。上述史料表明,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改变;思想的解放可以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巩固富裕者的经济地位;经济地位的提高则可改变人们的政治地位。 据“科西莫依靠放贷收息使整个家族富甲一方”可知14、15世纪意大利的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起来;据“科西莫还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放贷收息违背了基督教义。家族的财富越来越多,这让他怀疑自己与上帝的距离越来越远”可知基督教思想依然束缚着人们的思想;据“与此同时,对宗教神权的批判与对人权的重新发现迅速扩展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他认识到用钱

14、赚钱并不是一种罪恶”可知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人们传统思想的转变;据“科西莫决定用最大的财力资助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也让一个银行家族走上了权力的顶峰”可知银行家也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开始控制政治权力。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1)文艺复兴运动是1417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2)从形式上看,文艺复兴是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复兴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实际上它不是对古典文化的简单模仿,而是一种创新,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文学、艺术、哲学、自然科学以及政治、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等领域内开展的一场新思想新文化的革命运动。(3)文艺复兴运动是以资本主义

15、萌芽为经济基础,以反封建反教会为内容,并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为目的的一场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4)它打破了欧洲思想文化界被封建文化和宗教神学所笼罩的局面,摧毁了教会的精神独裁统治,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其人文主义思想推动欧洲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1.(2015天津文综,3)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D.文艺复兴尚未

16、影响教育领域解析“1415世纪”“意大利”“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研读古罗马作品”等信息说明,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理念是人文主义,故选A。学生研读基督教作品不能等同于宗教制约教育的发展,排除B;题干材料看不出教育摆脱了宗教的束缚,排除C;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文艺复兴对教育领域的影响,排除D。答案A2.(2015北京文综,20)1521年,德国维登堡的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图意在()A.抨击罗马教廷 B.推销“赎罪券”C.反对宗教改革 D.倡导宗教宽容解析通过题干时间“1521年”和地点“维登堡大学”,

17、联系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相关内容可知,该图画以基督为门徒洗脚的善良行为,反衬教皇让门徒跪着吻脚的骄狂行为,从而达到抨击罗马教廷、宣扬宗教改革的目的,选项A符合题意,C项错误。B、D项材料未体现。答案A3.(2015安徽文综,20)历史示意图通常以简单的线条和符号等反映人类某一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解析图中箭头方向是从德意志开始向外发出,说明这场运动起源于德意志,然后向欧洲其他地区扩展,结合教材知识,1517年,德意志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故选B项;文艺复兴起源地是意大利,

18、排除A项;启蒙运动起源于英国,法国是中心,排除C项;工业革命起源地在英国,D项也不符合题意。答案B4.(2012福建文综,19)15世纪学者费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原本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传播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艺复兴运动性质的理解认识,主要考查论证历史结论的能力。解答此题需抓住时间:15世纪;地点:佛罗伦萨;关键信息:“诗歌、雄辩术”“复活”,说明了古希腊人的人文精神得以复活与传承,反映了人文精神的发展,B项符合题

19、意。A项说法错误;C、D两项与题干材料信息无关。答案B(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湖北武汉高三模拟)下面是两幅欧洲不同历史时期的三女神画像。这种变化()A.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B.肯定了人的现实价值C.标志着理性时代的到来D.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解析第一幅画人物极其相似,表情呆滞,是中世纪的作品;第二幅人物形态各异,表情生动,充满活力,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宗教改革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即强调人的作用,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故B项正确;启蒙运动标志着理性时代的到来,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冲击了封建

20、专制统治,故D项错误。答案B2.(2017广东深圳调研)15世纪西方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的数量比500至1400年之间近千年写就的自传总和还要多。这主要因为()A.印刷术的传播促进了文化发展B.人文主义的价值观渐入人心C.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人们的观念D.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被打破解析15世纪是文艺复兴在欧洲深入开展的时期,欧洲人流行写自传体现了人对自我价值和个人人生经历的重视,体现了人文主义深入人心,故B项正确。答案B3.(2016哈师大附中月考)如果判断一幅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是否表现出人文主义精神,依据的主要原则应该是()A.画“所见”的而非“所想的”B.画“

21、活人画”C.用色彩对比表现画面的庄严感D.以宗教为题材解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体现在鼓励人们追求“现实”。A项体现了求实的风格,符合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A项正确。答案A4.(2017广东韶关调研)现代学者称达芬奇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在绘画、人体解剖、机械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伟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达芬奇()A.创立了以实验为依据的近代科学B.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C.反教会特权和君主专权D.成为时代艺术和科学领域的巨人解析伽利略创立了以实验为依据的近代科学,故A项错误;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而且根据材料“他在绘画、人体解剖、机械研

22、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伟大成就”,人体解剖、机械研究等又都偏重科学领域,故B项正确;启蒙运动时期以反教会特权和君主专权为特征,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达芬奇在科学领域尚不能称之为巨人,故D项错误。答案B5.(2016湖南衡阳三模)但丁在神曲中让他的情人把他带进“天堂”;彼特拉克用诗句描述了理想情人的妩媚和他的感情;十日谈多半故事都以爱情、男女关系为主题。文艺复兴的这一共同点()A.充分反映出人文主义者放纵欲望B.是基督教宣扬禁欲主义的直接结果C.根源于当时的社会风气世风日下D.深受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直接影响解析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天主教会禁欲主义,提倡人性,追求个性解放,所以“情人把他带进

23、天堂”“用诗句描述了理想情人的妩媚和他的感情”“多半故事都以爱情、男女关系为主题”都是对基督教禁欲主义的有力回击,带有人文主义色彩,故B项正确。答案B6.(2016四川绵阳三模)“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他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一主张最有可能出现于()A.文艺复兴时期 B.宗教改革时期C.启蒙运动时期 D.法国革命时期解析题干中“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他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符合宗教改革中“王权高于教权”的思想,故B项正确。答案B7.(2017山东临沂模拟)陈独秀说:“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

24、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求女权之解放也。”其中“宗教之解放”体现在()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生而平等”C.“与上帝直接对话” D.“主权在民”解析欧洲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提出“与上帝直接对话”,推翻了欧洲封建精神权威,解放了人们思想,故C项正确。答案C8.(2017安徽合肥调研)下列示意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西欧()A.世俗王权的演变 B.资产阶级力量的变化C.教会势力的演变 D.市民阶层力量的变化解析西欧王权在中世纪受到天主教会的压制,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与新兴资产阶级结成联盟,通过宗教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接着又因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遭到各种革命的打

25、击,故A项正确;西欧资产阶级兴起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14、15世纪,故B项错误;教会势力在中世纪应该是鼎盛时期,故C项错误;市民阶层是资产阶级的前身,主要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之后发展的,故D项错误。答案A9.(2017河北唐山调研)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写到:“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马丁路德的这一观点()A.使人们摆脱了宗教信仰的束缚B.确立了世俗政权高于教会的原则C.否定了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D.倡导人们要节制私欲、安贫乐道解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要是打击教皇的地位,不是摆脱宗教信仰,故A项错误;世俗权力

26、和教会的关系在材料中未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得出否定了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故C项正确;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C10.(2016全国高考预测)“所有的节日都应该废除,唯有礼拜日应该保留。假若有意要保留圣母和较大圣徒的节日,就应当把他们并入礼拜日,或在节日仅举行一个早晨弥撒,把那日的其余时间仍用为工作时间。”该材料实质反映了()A.简化信教仪式的举措B.否定宗教的思想C.新经济因素的时代诉求D.启蒙时代的到来解析简化宗教仪式的举措是材料内容直接表现,不是材料实质,故A项错误;材料“唯有礼拜日应该保留”,可

27、知没有否定宗教,故B项错误;从“把那日的其余时间仍用为工作时间”,可知简化宗教节日实质是为经济发展服务,故C项正确;启蒙时代强调理性,否定封建特权,与“把那日的其余时间仍用为工作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11.(2017北京东城模拟)以下是16世纪东西方两位思想家的言论,其共同之处是()马丁路德:“教皇和自己的会议,只有当其行动和法令与圣经相一致时,人们才有必要服从。”李贽:“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A.挑战权威 B.否定神性C.崇尚理性 D.倡导民主解析马丁路德对以教皇为权威的教会进行判,李贽对孔子权威进行批判,故A项正确;马丁

28、路德虽然对天主教教义不满,但是并不否定基督教的信仰,故B项错误;马丁路德不否定基督教的信仰,并非崇尚理性,故C项错误;无论是马丁路德还是李贽都没有提出民主的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答案A12.(2015湖北八校联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A.文艺复兴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B.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C.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D.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解析文艺复兴投

29、身世俗的怀抱说明利用世俗力量反对封建神权,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说明利用宗教手段反对封建神权,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不属于“追求的手段”,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是追求内容不同,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反对封建神权,但没有反对宗教信仰,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7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实验中学调研)(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但丁提出,神学家们以太阳和月亮比拟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力,认为月亮本身没有光,而只是太阳光的反射。

30、同样,世俗权力本身没有权威,而只是仰赖教会权力的权威,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但丁反驳说,第一,上帝先创造日月,然后才创造人类。政权是为医治人类的罪孽恶疾而设,是上帝在创造人类之后设立的。上帝并没有在创造日月的时候便创造政权,把政权与教权比拟为日月是不恰当的。第二,即使这一比喻暂时可以成立,但月亮必须吸收太阳的光辉是一回事,月亮本身的存在和功能是另一回事,月亮本身的存在不依赖太阳,它的功能及其功能的行使也不依赖太阳。第三,从逻辑上说,月亮从太阳吸取光辉不能等同于世俗权力必须从教会权力吸取权威,光辉不等于权威。但丁强调:教皇并非上帝在人世的全权代表,由上帝执掌天国和尘世的大权是不能授予教皇和教会的,体

31、现世俗权力和神圣权力的“两把刀”并不掌握在教会手中。政权先于教权而存在,罗马政权先前并不受教会的约束,故教会不是帝国力量的起源。教会不可能被上帝授予向尘世国家授权的权力。而世俗帝王,如康斯坦丁大帝,把王权赠与教会,实属无效行为。摘编自张小平评但丁论世界帝国中的法律思想材料二李贽对当时程朱理学所极力推崇的孔孟之学大加鞭挞,他认为孔子并非圣人,“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人人都是圣人。李贽否认儒家的正统地位,否定孔孟学说是“道冠古今”的“万世至论”,认为不能将其当做教条而随便套用。六经、论语、孟子“乃道学之口实,假

32、人之渊薮”。李贽对孔子及孔孟之道的批判确已达到了“非圣无法”的地步,当时很多卫道士对他是恨之入骨了。摘编自陈欣雨李贽经学批判及反理学思想研究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但丁关于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力的观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但丁和李贽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的相似之处及其各自的历史价值。(17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但丁提出同样,世俗权力本身没有权威,而只是仰赖教会权力的权威,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可知但丁关于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力的观点是反对教权至上;从“第三,从逻辑上说,月亮从太阳吸取光辉不能等同于世俗权力必须从教会权力吸取权威,光辉不等于权威”,可知但丁观点是世俗权力不是仰赖

33、教会权力的权威而存在;从“但丁强调:教皇并非上帝在人世的全权代表,体现世俗权力和神圣权力的两把刀并不掌握在教会手中。政权先于教权而存在,罗马政权先前并不受教会的约束,故教会不是帝国力量的起源。教会不可能被上帝授予向尘世国家授权的权力”,可知但丁观点是政权先于教权而存在;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力要相互分离(政教分离)。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但丁所处的中世纪后期和李贽所处的明清时期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总结二者背景上的相似之处;第二小问,结合但丁、李贽思想主张的进步意义归纳二者的历史价值。答案(1)观点:反对教权至上;世俗权力不是仰赖教会权力的权威而存在;政权先于教权而存在;教会权

34、力和世俗权力要相互分离(政教分离)。(2)相似:专制政权(或教权);文化压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价值:但丁思想:打击了教会势力,推动近代人文思想的发展;对后来的宗教改革有深远影响;提出政教分离原则,有利于近代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李贽思想: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具有时代特色和解放思想的进步意义。14.(2017山东临沂模拟)(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南安人郑允桓的未婚妻郭氏,名宜娘,自幼贤淑。郑允桓前往安南(越南),无法回来,写信回来请郭氏改嫁。郭氏曰:“夫纵不返,氏终为郑家妇。”遂入门,躬绩养老姑。郑允桓最后病殁于安南。“允(桓)子归,宜娘抚之。郭氏

35、现年六十四,盖生平不识夫而终妇道焉”。据(清)泉州府志材料二从前有一条严酷的法律,妇女犯通奸罪,一律活焚。美貌多情的菲莉芭在法庭上受审时,却神色从容,侃侃而谈,以满足生理需求为理由进行申诉。本来是个犯妇,反而成了控诉者,指责法律对于妇女的不公平。她不但逃过了惩罚,而且那条残酷的法律,经过她的指责,从此作了修改。据十日谈从两则材料中提炼出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对其进行解读。(12分)(要求:任选两个角度进行解读;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解析找准立论研究角度,做到观点鲜明,阐述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答案可以从背景、原因、立场和影响等方面,任选两个角度进行解读。角度一:材料一发生于封建专制和礼教

36、盛行的明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以礼杀人,压制人性。材料二发生于文艺复兴时期,以商品经济为基础,提倡思想自由,为资产阶级服务。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角度二:古代中国和西方的女性地位较低,共同原因是法律的规定,如中国王朝的提倡和法律规定,西方对不贞女子惩罚的规定。但中国儒家的三纲五常纳入了法律,程朱理学用纲常名教几条绳索把人民束缚得更紧,郭氏主动为未婚夫守节,即为例证。角度三:泉州府志认同并赞赏女子为男子守贞,这种赞美容易形成对妇女的道德压力,违背了人性;而对男子的贞洁不做要求,如郑允桓可以在外生子。十日谈同情受压迫的妇女,主张尊重人性和生理需求,并从国家立法的角度抨击男女不平等的现象,是很有见地的,后者的立场比前者更具人性化。角度四:泉州府志以官方史书,国家政策的形式,表彰妇女的贞洁观,剥夺了女性的爱情婚姻权利,巩固了封建纲常秩序。十日谈赞扬妇女的机智斗争,有利于思想解放和女性地位的提高。后者较前者更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