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052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抚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 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20世纪上半叶,现代中国革命文学(以下简称“革命文学”)在中国社会革命的历史语境中应运而生,对当时中国社会与文学的变革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历史影响。研究“革命文学”的谱系和结构,是对其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生成发展以及本体精神的考察。这一研究既是一个体现文学与思想互动张力的学术命题,又是一个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继承传统和创新发展的现实问题。 对“革命文学”谱系与结构的研究,基于“社群”视域,完整展现和合理解释了“革命文学”的存在之

2、由、变迁之故。如在20世纪20年代的新青年社、新潮社等文学群落中,作家的革命意识和革命文学追求,都集中反映了社群场域中新旧文化的冲突、思想的激变,并推动了现代中国文学与革命的发展。而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等作家群体,追随时代的革命步履,以统一的组织形态完成了现代文学的运行机制。20世纪上半叶“革命”的阶级意识、抗战精神与“文学”的民族想象等话语之间的内在互动结构关系,凝聚出了社会革命思潮的核心价值、“革命文学”的精神内涵,成为“革命文学”演变发展的内驱力。 梳理“革命文学”作家谱系,可以在现代中国革命史与文学史相互交叉的场域,发现“革命文学”历史叙述的特质和革命文艺核心理论的形成。20世

3、纪,大批热血青年借助文学自觉认同革命,又直面现实,于是就有了贴近现实的“革命文学”,也有了“革命文学”多元的样态。考察不同作家的革命经历、个性创作取向、特殊文化背景等,可以勾勒出他们进入“革命文学”时代书写的不同图示,捕捉到“革命文学”历史的全息投影和革命文艺核心理论丰富的构造纹理。那一时代的作家往往处于文学与革命的两难之境中,作家谱系研究特别重视这一点,从作家身上的这种矛盾去深度描摹现代中国革命文艺发展过程的斑斓色彩,揭示文学与革命通过作家主体同构的复杂精神因素。我们既要找到“革命文学”核心的思想理论,还要为“革命文学”诸多现象的发生演变找到契合时代主流的、合理存在的答案。 对“革命文学”谱

4、系与结构的研究,是要发现“革命文学”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使命的积极影响。早期,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身上呈现了“革命文学”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同基调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关怀。20年代末30年代初,一些革命女作家在创作中表现出女性自我意识对现代中国“文学与革命”历史价值的积极重构。40年代,关乎知识分子话语与工农兵话语时空对接、交叉、重构的“延安文学”聚结了一支“革命文学”队伍,其核心正是中国革命现实“如何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文学为什么人”等问题。特殊空间的“延安”使五四以来的“革命文学”真正落地,“延安文学”已超越一般意义的地域命名的文学。 将“谱系和结构”作为研究视点和目标,就是要深度揭示

5、“革命文学”的特殊文化意义通过什么样的相互关系被表现出来。社群结构、作家谱系、文学史阶段形态之革命实践文学和文学表现的革命内容,重构的不仅仅是“革命文学”丰富复杂的样态,更是发现现代中国文学独立叙述框架的依据和文学史典型意义之所在。任何历史研究最终指向的都是当下和未来,今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文学,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密切关联,现代国家意识、人民意识等进一步升华,本质上正是对现代中国革命核心宗旨的坚守与弘扬,也体现了“革命文学”的内在精神传统。(摘编自杨洪承现代中国“革命文学”的精神传统)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对中国文学本体精神的考察,是关乎社会主义

6、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展的重要问题。B.凝聚出社会思潮核心价值的“革命文学”,对当时社会与文学变革影响极为深远。C.解决作家置身于文学与革命的两难之境的问题,就要梳理谱系,探寻复杂的精神因素。D.要深度探寻“革命文学”的特殊文化意义,研究“谱系和结构”是一个有效的途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基于时代需求,提出了“革命文学”谐系和结构研究这一学术命题。B.文章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阐述了“革命文学”的演变发展。C.文章第四段对一些革命女作家创作的论述,证明了女性自我意识的积极作用。D.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提出观点,再分角度论述,最后阐明研究的现实意义。3.根据

7、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革命文学”贴近现实、样态多元,与青年自觉认同革命又直面现实不无关系。B.梳理“革命文学”作家谱系,可以发现革命文艺核心理论的形成及其构造纹理。C.“延安文学”超越了一般意义的地域命名的文学,使“革命文学”真正落地。D.研究“革命文学”的内在精神传统,对当代文化建设的新使命具有积极影响。(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材料一: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这是首次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教育评价改革文件,凸显了教育评价在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新中国教

8、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教育评价是教育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影响学校的办学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时,评价还深刻影响全社会的教育观念,进而影响家庭的教育选择,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塑造了一个时代的教育生态。正是基于评价的极端重要性,教育评价被誉为教育的“指挥棒”。“指挥棒”作用发挥好了,教育事业发展就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行,否则将可能导致教育资源的错配,甚至将教育引向歧途。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方面作了许多探索,取得积极进展。但在教育评价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学校片面地以

9、考试成绩评价学生、以升学率评价学校、以发表论文数量和帽子评价老师、以学历评价人才,评价方法不够科学,对评价结果重视不够等。总的看,教育评价还没有很好地体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导向,评价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加快构建与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目标任务相适应的教育评价制度,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势在必行。 党中央对深化教育评价改革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改革完善人才评价、科技评价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特别是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总书记着眼教育事业发展全局,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教育评价存在的“五唯

10、”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突出强调了教育评价的极端重要性,同时也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关键在于压实责任,敢于碰硬。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在干部选任考核、学校评价、重大项目安排等各项工作中,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各级各类学校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将立德树人摆在学校工作的中心位置。资源配置、教师评价等工作都要突出人才培养这一中心,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构建学生评价体系。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教育评价研究,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的测量手段,探索简单可靠的教育评价方法。(摘编

11、自朱之文用科学的教育评价引领推动教育现代化)材料二:总体方案从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改革学校评价、改革教师评价、改革学生评价和改革用人评价等5个方面,提出了22项改革任务。其基本定位和考虑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以五类主体为抓手,着力做到政策系统集成、举措破立结合、改革协同推进。“其中有四句话最为关键。”参与该方案制定讨论的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表示,那就是“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目前来看,我国教育评价看重结果评价,强调定量评价。说白了,就是“数数”。“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问题的本质,也是“数

12、数”。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实施“四个评价”正是破“五唯”的治本之策。从根本上说,存在“五唯”评价问题,主要原因是实行结果评价。 强化过程评价,则意味着将受教育的过程以及学生在过程中的表现也纳入评价体系。总体方案强调要完善德育评价、体育评价、美育评价和劳动教育评价,强调要严格学业标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而增值评价,通俗来说,就是看评价对象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变化。毕竟,不同水平的学生会分流向不同的学校,对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价,不能单纯看优秀学生的占比,将学生进步作为核心评价指标,也体现了教育公平的诉求。 总体方案中的一大亮点,是提出了改革社会用人评价。陈志文强调,教育的问题,其

13、实是社会的问题,教育评价是社会评价的一部分。社会选人用人对于引导学生多样化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牵引作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树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观念,给全社会带个好头,担起育人的社会责任。(摘编自张盖伦破除“五唯”顽疾教育评价不看数字看什么)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评价如果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教育资源的分配出现问题,甚至会让教育事业发展偏离正确方向。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但一些地方和学校仍存在“五唯”顽疾。C.坚持立德树人,是提出了22项改革任务的总体方案的主线,该方案力求做到政策系统集成、改革协同推进。

14、D.重视结果评价,强调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五唯”评价问题。5.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材料二观点的做法是 A.清华大学对在校生的体育测试项目和测试标准有科学而严格的要求,如不能达到规定标准,则不允许毕业。B.某用人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明确规定985、211以上重点高校应届毕业生(不限专业)方可报名、投简历。C.将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三类成绩按一定比例合成综合成绩,作为高校招生录取依据。D.某些地区实行增值评价,将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所取得的进步作为核心评价指标,关注每一所学校的发展。6.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15、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立 正许行 “你说说,为什么一提起蒋介石你就立正?是不是 我的话还未说完,那个国民党军队的被俘连长,早就又“叭”一下子来了个立正,因为他听到我提“蒋介石”了。这可把我气坏了,若不是解放军的纪律管着,早就给他一巴掌了。“你算反动到底啦!”“长官,我也想改,可不知为啥,一说到那个人就禁不住这样做了”“我看你要陪他殉葬啦。”我狠狠地说。“不,长官,我要改造思想,我要重新做人。”那个俘虏连长很诚恳地说。“就凭你对蒋介石的这个迷信态度,你还能” 谁知我的话里一提蒋介石,他又“叭”一下子来了个立正。 这回我终于忍不住了,一杵子把他打了个趔趄,并且厉声说:“再立正,

16、我就打断你的腿!” “长官,你打吧!过去我这也是被打出来的。那时我还是个排副,就因为说到那个人没有立正,被团政调处长知道了,把我弄去好一顿揍,揍完了对我进行单兵训练,他说一句那个人的名字,我马上就来个立正,稍慢一点就挨打,有时他趁我不注意冷不防一提到那个人的名字,我没反应过来,便又是一顿毒打从那以后落下这个毛病,不管在什么时间地点,一说到那个人的名字就立正。弄得像个神经病似的,可却受到嘉奖,说这是对领袖的忠诚长官,你打吧!你狠狠地打一顿也许能打好呢。长官,你就打吧打吧!”停虏连长说着就痛苦地哭了,而且恳切求我打他。 这可怪了。可听得出来,他连“蒋介石”三个字都回避提,生怕引起自己的条件反射,不

17、能怀疑他的这些话的真诚。 他闹得我有些傻眼了,不知该怎么办啦。 1948年我在管理国民党军队的俘虏时,遇到了这么一件事。当时那个俘虏大队里都是国民党连以下的军官,是想把他们改造改造好使用,未曾想到竟遇到这么一个家伙。 “政委,咱们揍他一顿吧,也许能揍过来呢。”我向大队政委请求说。 “不得胡来!咱们还能用国民党军队的方法吗?你以为你揍他,就是揍他一个人吗?” 啊!好家伙,政委把问题提得这么高。 “那么”我心生忐忑。 “你去让军医给他看看。” 当时医护水平有限,自然看不出个究竟来,也没有医疗办法。以后集训完了,其他俘虏作了安排,他因这个问题未解决,使打发回了家。 事隔30年,“文化大革命”后,我到

18、河北一个县里去参观,意外地在街上遇到他,他坐在一个轮椅里,隔老远他认出我来。 “教导员,教导员!”他挺有感情地扯着嗓子喊我。 他头发花白,面容憔悴,显得非常苍老,而且两条腿已经坏了。我问他腿怎么坏的,他说因为那个毛病没有改,叫“红卫兵”给打的,若不是有位关在“牛棚”的医生给说句话,差一点就要没命啦! 我听了毛骨悚然,生活竟是这样的一部史书。打断了他两条腿,当然就没法立正了,这倒是一种彻底的改造方法。于是我情不自禁地说: “你这一辈子叫蒋介石给坑啦!” 天啊!我非常难过地注意到:在我说“蒋介石”三个字时,他那坐在轮将中的上身,仍然向前一提,做了个立正的姿势。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19、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给读者真实可信的感觉,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我”既是事件的参与者,更成为主人公命运的见证人和思考者。B面对主人公“文革”中的遭遇,“我”的“生活竟是这样的一部史书”的感慨,升华了小说的主题,引导读者开掘小说更深层次的内涵。C结尾的细节描写,仿佛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凸显了人物形象,增强了人物的悲剧性,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D小说情节的脉络为:不惯立正一被迫立正一习惯立正一一因立正断腿一一轮椅立正,这些情节塑造了一个顽固不化的战俘形象。8.小说写的是一个改造战俘的故事,有人认为以“改造”为题会更好。你更喜欢哪个标题,请从不同的角度说出你的理由。(6分)9.

20、有评论家评论孔乙己说:“孔乙己断的不只是腿。”这话也适用于本文主人公。请结合此文本和孔乙己分析,两人除了腿,还“断”了什么?(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氏,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鲁乱,孔子适齐。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其后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涂不拾遗。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

21、离于正道,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遂行。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孔子在陈蔡之间,陈蔡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孔子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子曰:“吾道不行矣,

22、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B.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C.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D

23、.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摄同义复合,摄即“摄政王”之“摄”,有代理政事、暂任官职的意思。B.三代,尧、舜、禹三代的统称,礼乐制度比较完备,故孔子据以考订礼乐。C.六艺,古代贵族教育的六种技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也指儒家教育的六经。D.孔里,即孔林,为孔子及其后代子孙之墓地,与孔庙、孔府统称曲阜三孔。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喜礼好学,深受爱戴。他从小爱玩模仿祭祀的游戏,成年后学一曲古乐沉迷多月,生前众弟子随他颠沛流离,死后有弟子为他结

24、庐守丧。B.孔子善于治理,政绩突出。他做小吏管理仓库则准确公平、管理牲畜则牲畜繁殖,他主政地方很快就成各地榜样,治理国家很快就民风改善。C.孔子到处碰壁仍从容乐观。他在鲁国政治失意,周游列国亦不受待见,他被困断粮仍弦歌不辍,身心俱疲仍开怀自嘲,险遭不测仍自信有度。D.孔子传承文化,贡献巨大。他仕途失意后整理诗书,写作春秋,虽自称是为了显名后世,但众多经典因其完善整秩,自其流传后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涂不拾遗。(2)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

25、列各题。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张孝祥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注】三塔寺,在溧阳县西七十里,傍三塔湖而建,寒光亭也在湖边。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孝祥自健康还宣城途径溧阳时所作。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汪彻所劾罢。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湖边春色”为后面写“杨柳”“东风”“乘船游湖”做铺垫。B.三四句写“东风”“杨柳”,注情于物,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C.五六句表达了词人看惯世事,彻底解脱,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D.“又”字既有对时光

26、流逝、对历经坎坷的感慨,又能体现再次来此的欣喜。15.本词结尾两句意境旷远,请从写景和抒情两方面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 , ”,写一轮孤月,江天无尘,宇宙澄澈,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3)大学中,提出人人都要修养品性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历史小说是网络文学中最为成熟也最受欢迎的类型之一,这与我国绵延久远的重史精神和说史传统是分不开的。中华民族漫长的发

27、展史是网络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卷帙浩繁的史学著作更为网络作家提供了_的“宝典”,()除了在历史背景中创造读者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之外,借助文学想象返回_的历史现场,通过审美化、形象化和充满网络特性的书写为民族精神画像,体悟影响历史前进的多重动力,并从激荡人心的历史事件中探寻人物的精神世界和理想情怀,_激发读者的身份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这是网络文学在新时代的新使命。在历史类型创作中,应当处理好历史的现实性与文学的可能性之间的关系。作家应当尊重已经发生过的历史现实,不歪曲和篡改历史,不向读者_错误的历史知识,不丑化、污化和戏说曾经为历史发展作出贡献、建构民族心灵史和精神史有着重大作用的

28、历史。网络小说应该在历史的空白处施展想象力,以此探索历史发展更多的可能性,而不能通过反道德反伦理、反人性反理性和反情感反逻辑的荒谬故事去验证历史的“不可能性”。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厚重风流云散因而传递B厚重风起云涌从而传递C沉重风起云涌因而传达D沉重风流云散从而传达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网络作家们也从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遗产中寻找到了充足的素材。B网络作家们也从留传至今的传统文化遗产中寻找到了充足的素材。C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遗产也为网络写作准备了充足的素材。D留传至今的传统文化遗产也为网络写作准备了充足的素材。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9、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戏说、丑化和污化曾经为历史发展作出贡献、对建构民族心灵史和精神史有着重大作用的历史人物。B不丑化、污化和戏说曾经为历史发展作出贡献、建构民族心灵史和精冲史有着重大作用的历史。C不戏说、污化和丑化曾经为历史发展作出贡献、建构民族心灵史和精神史有着重大作用的历史人物。D不污化、戏说和丑化曾经为历史发展作出贡献、对建构民族心灵史和精神史有着重大作用的历史。20.(5分)下面是振华中学的一则邀请函的初稿,其中有五处在用语、标点上不合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邀请函敬爱的涂伯毅爷爷: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我校拟于10月23日上午10点在学校风雨操

30、场举行传承英雄精神,建设强大祖国纪念活动。特邀您参加活动,并做主题发言。全校师生热切期盼能倾听您的英雄事迹。如蒙您的应允,我们将敬谢不敏。重阳节也要来了,在此祝您节日快乐,身体安康! 振华中学 2020年10月16日21.(快班做)(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近日,香港唯一一个国家级抗战遗址乌蛟腾抗日烈士纪念碑遭暴徒破坏和涂污。在“九一八事变”88周年前夕,抗日烈士纪念碑却遭受破坏和侮辱,这让香港市民难以接受,他们强烈谴责暴徒的卑劣行为,并自发的将被涂污的烈士纪念碑擦洗干净。作为中学生,针对上面材料中暴徒的行为和香港市民的行为,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注意用词得体,每项不少于20字)(

31、1)面对破坏抗日烈士纪念碑的暴徒,你会对他们说:“ 。”(2)面对维护抗日烈士纪念碑的市民,你会对他们说:“ 。”21.(平行班做)(6分)请理解论语里的语句,写出与之相关的成语。示例: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祸起萧墙(1)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论语阳货) (2)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3)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子张) (4)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论语子罕) (5)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6)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

32、,根据要求作文。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红色电影热播,红色旅游兴起,红色歌谣传唱,红色经典进入教材,唤醒了人们心底美好的记忆,红色文化热满足了大众对红色文化的情感期盼和精神寄托,使不同年龄的人有了不同的感悟和收获,这就是红色文化超越时空的魅力所在。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光明中学为此开展了“学红色文化,做时代新人”的演讲比赛。 假如你是光明中学的一名学生,请根据要求写一篇演讲稿,展现你的思考与认识,要求综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字数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A.“对中国文学本体精神的考察”有误,非“中国文学”,

33、应是“革命文学”,原文第一段的表述是“研究革命文学”的谱系和结构,是对其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生成发展以及本体精神的考察。这一研究既是一个体现文学与思想互动张力的学术命题,又是一个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继承传统和创新发展的现实问题”。B.“凝聚出社会思潮核心价值的革命文学”有误,第二段为“凝聚出”的应是“20世纪上半叶革命的阶级意识、抗战精神与文学的民族想象等话语之间的内在互动结构关系,凝聚出了社会革命思潮的核心价值、革命文学的精神内涵,成为革命文学演变发展的内驱力”。C.“解决作家置身于文学与革命的两难之境的问题”有误,非解决两难问题,应是从作家的两难出发去研究,原文第三段的表述是“那一

34、时代的作家往往处于文学与革命的两难之境中,作家谱系研究特别重视这一点,从作家身上的这种矛盾去深度描摹现代中国革命文艺发展过程的斑斓色彩,揭示文学与革命通过作家主体同构的复杂精神因素”。故选D。2B.“对比论证”有误,文章第二段运用的是举例论证,分别举了20世纪20年代和三四十年代的两个例子,并没有进行对比。故选B。3C.“延安文学使革命文学真正落地”有误,使“革命文学”真正落地的是“特殊空间的延安”,原文第四段表述是“特殊空间的延安使五四以来的革命文学真正落地”。故选C。 答案:1.D 2.B 3.C【点评】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

35、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4.D.“重视结果评价”错。材料二原文说“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原文为“改进结果评价”。5.B.“明确规定985、211以上重点高校应届毕业生(不限专业)方可报名、投简历”错。选项强调评价人才唯文凭、唯学历。与材料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树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观念,给全社会带个好头,担起育人的社会责任”的观点不符。6.第一段写“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这是首次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出

36、台教育评价改革文件,凸显了教育评价在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新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指出总体方案出台的意义。第二段写“教育评价是教育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影响学校的办学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时,评价还深刻影响全社会的教育观念,进而影响家庭的教育选择,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塑造了一个时代的教育生态”,阐释了教育评价的重要作用。第三段写“在教育评价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主要是加快构建与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目标任务相适应的教育评价制度,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势在必行”,指出当前教育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革

37、的紧迫性。第四段写“党中央对深化教育评价改革高度重视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各级各类学校要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教育评价研究,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的测量手段,探索简单可靠的教育评价方法”,指出党中央对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视并提出改革的措施。答案:4.D 5.B6.首先指出总体方案出台的意义。接着阐释了教育评价的重要作用。然后指出当前教育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紧迫性。最后指出党中央对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视并提出改革的措施。7. D“塑造了一个顽固不化的战俘形象”表述不当。由原文“要改造思想,我要重新做人”,而且哭着请求“我”打他一顿,帮他改正一听到蒋介石就“立正”的习惯,可知主人公并不是

38、顽固不化,他想改造成一个新人。小说中“不惯立正一被迫立正一习惯立正一一因立正断腿一一轮椅立正”这些情节深刻揭示了历史和社会对人性的扭曲和摧残。故选D项。8.答案不唯一,考生可答更喜欢“立正”,也可答更喜欢“改造”。如答更喜欢“立正”,可答出“立正”贯穿了全文,串起了全文的情节,又使情节发展曲折有波澜;主人公的命运与“立正”紧密相关,他由不习惯立正,到被迫立正,到习惯立正,再到因立正而被打断腿,最后在轮椅上还在立正,人物形象不断发展,悲剧性不断加深;揭示了历史与社会对人性的扭曲与摧残的主题;具有反讽意味等。如答“改造”更好,则可从人物战俘的身份,需要改造;小说主要内容写的是对一个战俘的改造过程;

39、改造失败凸显了社会扭曲人性的主题等角度进行阐述。注意,无论选择哪一种观点,都要先明确观点,然后分析,言之成理,自圆其说。9.这里的“断”指的是精神和能力的缺失,也就是要求考生分别结合孔乙己和本文分析出孔乙己和本文主人公在精神和能力方向丧失了哪些正常人应该具备的东西。孔乙己中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可见他丧失了谋生和能力和做人的尊严。本文主人公听到“蒋介石”三个字就会条件反射地立正,无法控制自己,最终因“立正”而被打断了腿,再也站不起来了,可见他的人性被摧残,思想和尊严都被践踏了。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概括

40、出本题答案。答案:7.D8.案一:更喜欢原题,理由如下:结构上,“立正”这一动作贯穿全文,小说紧紧围绕这个点,以连环式情节链贯串全篇,一波三折,曲折有致。人物塑上,通过一次次“立正”,人物形象不断丰富,人物命运的悲剧性不断加深。主旨上,主人公的命运因“立正”而起伏跌宕,凸显了历史与社会的洪流对人性的扭曲与摧残。表达技巧上,因“立正”而被彻底剥夺“站立”的资格,形成了反讽、荒诞与黑色幽默的效果。答案二:更喜欢“改造”,理由如下:内容上,小说的主体是一个改造战俘的故事,围绕“改造”是否成功来展开情节。主旨上,主人公被打断双腿,上身仍在轮椅上立正,宣告“改造”彻底失败,凸显了历史与社会的洪流对人性的

41、扭曲与摧残。人物塑造上,在一次次“改造”中,逐步丰富了主人公的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命运的悲剧性。9.孔乙己除了断腿,还“断”了(丧失了)谋生能力与做人的尊严。他百无一用,穷困潦倒,最终因“窃书”被打断双腿,被人践踏、嘲笑。本文主人公除了断腿,还被扭曲、摧残了人性,“断”了(丧失了)思考的能力和完整的人格。主人公历经数次“改造”先被打成条件反射式地“立正”,积习难改,最终因“立正”被彻底剥夺了“站立”的资格。人性、思想和尊严被“立正”、被扭曲、被摧残。【点评】做小说探究题的注意事项:1明确任务。即审明探究任务,把握探究的指向。探究题题干表述有区别,注意审清题干。有的题干直接说“请你探究一下问题”

42、;有的不明说,诸如“谈谈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解”等等。2明确观点。即要做到观点明确,具有探究意味。“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求考生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根据题目要求,能够提出有探究意味的观点。在答题的开始就要亮出自己的观点,开门见山,直接入题。3明确结构。即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做合理分析,一般采用“述”和“评”相结合的形式。4明确文本意识。即贴近文本,尊重文本。强调个性阅读,并不是能够脱离文本而随意地天马行空,一味地陈述自己独特的见解。而应该是紧扣文本,从文本中引述论据,结合引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做分析论述,阐明自己的见解。10.“鲁大夫孟釐子病

43、且死”,“鲁大夫孟釐子”是主语,“病且死”是谓语,意思是“鲁国的孟釐子病重将死”。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诫其嗣懿子曰”,主语承前省略,指鲁大夫孟釐子,“诫”是谓语,“其嗣懿子曰”鲁大夫孟釐子告诫的内容,是宾语部分,其中“其嗣”是“懿子”的定语,“曰”的主语是鲁大夫孟釐子,不是“懿子”,“诫其嗣懿子曰”意思是“孟釐子告诫他的儿子孟懿子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故选:C。译文:孔子十七岁的时候,鲁国的孟釐子病重将死,告诫他的儿子孟懿子说:“现在孔丘从小就喜好礼仪,说不定他就是那个该出现的名人吧?我就要死了,你一定要拜他为师。”11.B.“三代,尧、舜、禹三代的统称”说法错误。三代是夏、商、周

44、,三代也叫三朝。故选:B。12.D.“自称是为了显名后世”说法属于无中生有,于文无据。原文是“子曰: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意思是“孔子说:我的理想是不能实现了,那我还能靠着什么让后人认识、了解自己呢?于是他就依据鲁国的历史资料写了一部春秋”,没有“为了显名后世”的说法,而是希望后人能了解自己的思想学说。故选:D。答案:10.C 11.B 12.D13.看译文。参考译文: 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当孔子还是一个孩子与小伙伴们做游戏的时候,就爱把玩具当做祭器摆设起来,模仿大人祭祀的样子。孔子十七岁的时候,鲁国的孟釐子病重将死,告诫他

45、的儿子孟懿子说:“现在孔丘从小就喜好礼仪,说不定他就是那个该出现的名人吧?我就要死了,你一定要拜他为师。”等到长大后,孔子先是给季孙氏家当管理仓库的小官,在掌握钱粮的出入方面准确公平;后来又做过管牲口的小官,牲畜也繁殖得很好。鲁国发生内乱,孔子就离开鲁国到齐国去了。他和齐国的太师谈论乐理,听到了虞舜时的韶乐时,就入迷地学起来,一连三个月连肉味都吃不出来了,齐国人因此赞赏他。后来鲁定公叫孔子做了中都宰,一年之后,周围各地的官员都来效法他。他从大司寇被任命为代理宰相,参与鲁国政事仅仅三个月,全国上下形成了路不拾遗的良善风气。然而鲁国从大夫以下都僭职越权,不守正道,鲁国终究还是没有任用孔子。于是孔子

46、只好离开鲁国了。孔子到宋国去,和弟子们在一棵大树下演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魋想杀孔子,就派人把那棵大树砍了。孔子就离开了宋国。有弟子说:“我们应该走快点啊!”孔子说:“上天已经把品格赋予了我,桓魋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孔子到郑国去,和他的弟子们失散了,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郑国的东门口。有个郑国人对子贡说:“东门外有个人,憔悴颓丧像一只丧家狗。”子贡把那个人的话如实地对孔子说了。孔子一听反而开心地笑起来,说:“对啊!对啊!”孔子在陈蔡两国之间,陈蔡两国串通起来发兵把孔子一行包围在陈、蔡之间的一片荒郊野地里。孔子他们想走走不了,带的干粮也都吃完了。那些随从弟子们一个个都饿得精疲力尽,站不起来了。孔子却还

47、在那里讲诗书,读文章,弹琴唱歌不停。孔子从离开鲁国去各国游历,到最后返回,前后共经历了十四个年头。在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周王朝已经非常衰弱了,当时礼崩乐坏,诗书也都残缺不全,于是孔子就一方面考查夏商周三代的礼乐制度,一方面整理尚书,所以尚书礼记都是通过孔子传授下来的。古代流传下来的诗大约有三千多篇,孔子删掉了那些重复的,选出了那些可以用来对人们进行礼义教育的,给选出来的三百零五篇古诗都一一地配上了乐曲来歌唱。孔子到了晚年特别喜欢周易,他给周易编写了彖辞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注释书。孔子说:“我的理想是不能实现了,那我还能靠着什么让后人认识、了解自己呢?”于是他就依据鲁国的历史资料写了一部春秋。孔子

48、用诗书礼乐教学生,弟子大概有三千人,精通六艺的就有七十二人。孔子活了七十三岁,死于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葬于鲁国都城北面的泗水旁边,弟子们都在那里为他守了三年孝。自愿搬到孔子的坟墓旁边去住的孔子的弟子和其他鲁国人有一百多家,于是人们就称这片地方为孔里。鲁国世代相传,每年按时到孔子的墓前去进行祭祀,到了汉朝已经有二百多年了还没断绝。【点评】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

49、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14【解答】(14)C“彻底解脱”错误,“此心到处悠然”,不仅是在说自己的心境无论到哪儿总是悠闲安适,更包含着自己这颗备受折磨、无力回天的心,只能随遇而安,自寻解脱的意思。故选C。(15)题目已经给出了赏析的角度“写景和抒情两方面”,结合题干“意境旷远”以及最后两句“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可知,这

50、两句是描绘画面,描写景象,从写景的角度;这两句主要写了寒光亭下的“水”和“沙鸥”,“水”“如天”,寒光亭下的湖水一碧万顷,犹如辽阔无际的蓝天,这是静态的画面,而“飞起沙鸥一片”写的是“沙鸥”,在这明丽如画的水天之间,一群沙鸥展翅飞起,自由翱翔,这是动态的画面。一静一动,充满了蓬勃的生气。从抒情角度:诗歌结尾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卒章显志、直抒胸臆,一种是以景结情、借景抒情。经过前面对最后两句内容的分析可知,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写景,这自然是以景结情,在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之中陶醉着词人的心胸,尤其是沙鸥飞起的镜头,不仅使整个画面灵动起来,更寄寓着“鸥鸟忘机”与鸥同盟的深意,流露出唾弃世路和同盟鸥鸟表

51、露出投身自然的悠然心境,这末尾两句,纯粹写景,以景结情,语淡意远,余味不尽,表现词人对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返归自然感到恬适愉快。答案:(14)C15.动静结合,水天一色为静景,沙鸥自由翱翔为动景。一静一动,描绘出一幅充满了蓬勃生气的画面。以景结情,结尾两句用水天一色、沙鸥飞起的和谐之景,表达词人对于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于返归自然恬适愉快的喜爱之情。译文: 问候这湖中的春水,岸上的春花,林间的春鸟,你们太美了,这次的到来距前次已是三年了。东风顺吹,我驾船驶过湖面,杨柳丝丝拂面,似对我的到来表示欢迎。 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沉浮我已习惯,无论到哪里,我的心一片悠然。寒光亭下,湖水映照天空,真是天水

52、一色,水面上飞起一群沙鸥。赏析: 起首二句,直接描述自己时隔三年旧地重游的怀恋心境。“问讯”,表达出词人主动前来探望的殷切心情。“湖边”,点明远道而来,刚至湖岸,为下文乘船游湖作铺垫。“春色”,形容万紫千红的美好春景,乃下文“东风”、“杨柳”之引笔。“重来”,说明是再次来此,表明“问讯”实是有意重访。“又是三年”,不仅突出相别的确切时间,而且暗示其间经历了人生的多少波折变幻;一个“又”字,内涵复杂,既包含了对时光流逝的叹惜,对历经坎坷的感慨,也包含了对湖边春色的怀恋,对再次来此的欣喜。词人酷爱自然之情,潇洒出尘之姿,就在这质朴明快、语近情深的起句中脱颖而出,奠定了全词飘逸清朗的基调。 如果说起

53、首两句是从词人有意重访的角度而言,三四两句则从客观风物欢迎自己的角度下笔,描画出上船离岸乘风过湖的情景。“东风”、“杨柳”,都紧承“春色”发展而来。东风似乎有意,轻轻吹拂,送我渡过湖波;杨柳似乎含情,微微摆动,丝丝擦着我面。词人不说船乘风势,人触柳丝,而说风助船行,柳拂人面,正是注情于物的拟人写法,从而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通体和谐的艺术境界。词人那种超脱尘网、得其所哉的无限快意,就这样得到了淋漓酣畅的表现。 上片以作者自己与风物的互相映衬,表达了重访三塔湖离岸登船之际的快意感受;下片则以世路与湖亭的强烈对比,抒发了置身寒光亭时的悠然心情。“世路”二句,暗承上片“过湖”,由描述转入议论,看似语意

54、突兀,实是一脉相通。“世路”,是一条政治腐败、荆棘丛生的路,与眼前这东风怡人、杨柳含情的自然之路岂能相提并论。然而,词人说是“如今已惯”,这不仅表明他已历尽世俗道路的倾轧磨难,对权奸的打击、社会的黑暗业已司空见惯,更暗寓着他已看透世事、唾弃尘俗的莫名悲哀和无比忧愤。因此,“此心到处悠然”,也就不仅在说自己的心境无论到哪儿总是悠闲安适,更包含着自己这颗备受折磨、无力回天的心只能随遇而安、自寻解脱了。词人由爱国志士而成江湖处士,无奈去到和谐美好的大自然中寻求解脱,内心悲愤难言,却说“到处悠然”,可谓语近旨远,沉郁至极,与那“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辛弃疾先后同调,从而

55、铸成凝聚全词主旨的警句。 结尾两句,紧承“悠然”二字宕开一笔,着力描写来到湖中寒光亭时所见的自然美景。一静一动、点面交映的画面,充满了蓬勃的生气,陶醉着词人的心胸。特别是沙鸥飞起的镜头,不仅使整个画面灵动起来,更寄寓着“鸥鸟忘机”(典出列子黄帝)与鸥同盟的深意。如果说上片以问讯春色和风物含情写出了物我一体的美妙境界,那么,下片就以唾弃世路和同盟鸥鸟表露出投身自然的悠然心境。16(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3)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7【解答】(17)厚重:又厚又重;丰厚。沉重:分量重;程度深。用于“宝典”空一应选择“厚重”。风流云散:比

56、喻原来在一起的人四下离散。风起云涌: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用于“历史现场”空二应选择“风起云涌”。因而:连词,表示结果。从而:连词,上文指明原因、条件、方法等,下文用“从而”引出结果、目的等。“激发读者的身份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是“体悟影响历史前进的多重动力,并从激荡人心的历史事件中探寻人物的精神世界和理想情怀”的目的,所以空三应选择“从而”。传递:由一方交给另一方;辗转递送。传达:把一方的意思告诉给另一方。用于“作家”和“读者”之间,空四应选择“传递”。故选B。18.根据“卷帙浩繁的史学著作更为网络作家提供了”可知括号中的陈述对象不能是“网络作家们”,这就排除AB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

57、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用于“传统文化遗产”应选择“流传”,这就排除D。故选C。19.戏说:附会历史题材,虚构一些有趣或引人发笑的情节进行创作或讲述。丑化:把本来不丑的事物弄成丑的或形容成丑的。污化:对本来干净的人或事物泼脏水,有污蔑意味。所以“戏说”“丑化”“污化”中“戏说”词义最轻,“污化”最重。据此可知答案为A。故选A。答案为:17B 18C 19.A【点评】词语运用题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意义轻重不同。(2)意义侧重点不同。(3)范围大小不同。(4)适用对象不同。(5)感情色彩不同。(6)语体色彩不同。(7)语法搭配不同。20【解答】(1)因为邀请函是以学校的名义发出的,所以称

58、呼中的“爷爷”不得体,应该改为:“敬爱的涂伯毅先生”或“敬爱的涂伯毅英雄”;(2)“传承英雄精神,建设强大祖国”是活动的名称,不应该用书名号,应该将书名号改为引号;(3)“倾听您的英雄事迹”动宾搭配不当,将“倾听”改为“聆听”;(4)“敬谢不敏”意思是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语境是表达谢意,不得体,应该改为“感激不尽”;(5)“也要来了”是口语,邀请函应该用书面语,可以改为“即将来临”。答案:(1)“敬爱的涂伯毅爷爷”改为:“敬爱的涂伯毅先生”或“敬爱的涂伯毅英雄”;(2)传承英雄精神,建设强大祖国改为“传承英雄精神,建设强大祖国”;(3)“倾听”改为:

59、“聆听”;(4)“敬谢不敏”改为:“感激不尽”;(5)“也要来了”改为:“即将来临”。21.【解答】(1)考生要注意说话时,面对的是“破坏抗日烈士纪念碑的暴徒”,所以,说话的内容先要指出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然后严正谴责污损民族英雄墓碑的恶劣行径,义正辞严地指出他们的行为为人不齿。(2)考生要注意说话时,面对的是“维护抗日烈士纪念碑的市民”。针对材料中“他们强烈谴责暴徒的卑劣行为,并自发的将被涂污的烈士纪念碑擦洗干净”的行为,考生要表示自己的感动和赞扬,即感动市民对烈士的维护和对暴徒的谴责,赞扬他们用实际行动维护烈士的荣誉,赞扬他们守护国家的尊严。答案:(1)我们今天的

60、美好生活是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你们这样做实为忘恩负义,为人所不齿。(2)你们对烈士的维护和对暴徒的谴责让人感动,感谢你们默默守护着国家的尊严。21. (1)患得患失(2)众星拱月(3)文过饰非(4)待价而沽 (5)随心所欲 (6)手足无措四、写作(60分)22【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文能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所给材料关键词为“红色”,设置的情境为“改革开放40多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光明中学为此开展了学红色文化,做时代新人的演讲比赛”“假如你是光明中学的一名学生,请根据要求写一篇演讲稿,展现你的思考与认识”,可见文体为演讲稿,主题为“学红色文化,做时代新人”,再

61、结合材料中的关键句子“红色文化热满足了大众对红色文化的情感期盼和精神寄托,使不同年龄的人有了不同的感悟和收获”确定立意。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的信仰根基、精神之源,党的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必须传承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焕发出战斗的精神、拼搏的劲头,夺取事业新的胜利。忘得掉的是岁月,忘不了的是历史。盖得住的是皱纹,藏不住的是印迹。我们都处在岁月的长河中,记忆难免有时候会被奔腾的河流和飞卷的沙石所冲淡和埋藏,但我们的心却注定是与祖国相连,将所有有关祖国的历史和精神都封存在我们的心里。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也须不负肩之使命,传承和发扬好红色精神,为了祖国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而努力奋斗!参考立意

62、:(1)追寻红色路线,不忘初心使命。(2)传承红色精神,讲好中国故事。(3)红色文化,滋养时代精神。【解答】学红色文化,做时代新人光明中学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作为光明中学的学生代表站在这里发言,无比的荣耀,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红色文化,做时代新人”。 红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引领未来。从瑞金、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无一例外的都是因为“红色”而典藏了历史,穿越了时空,成为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心中永久的向往和神圣的殿堂。 对于共产党而言,红色是信仰,目光远大,追求高远;红色是忠诚,爱国爱党,矢志不渝;红色是追求,勇于拼搏,自强不息;红色是忘我,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红色让青春之树永驻,

63、让生命之花绽放,让人生的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要在社会中生存,都要获取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都要寻求慰藉心灵的精神家园。这一切首先得之于祖国,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国家是小家的寄托,国家是个人的寄托,国家是无知的寄托,国家是精神家园的寄托。所以履行爱国的义务是我们对祖国母亲报答的最佳方式。“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从小喊到大的口号,我们的身边就涌现出了许多为国家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他们是传承红色的时代先锋:从雷锋到郭明义,从焦裕禄到孔繁森,从钱学森到吴孟超,从吴运铎到丁晓兵,从蒋汉声到白洁其事迹令人叹服,其品格光彩照人,其精神感动天地,

64、他们用奋斗与牺牲书写了对真理和信仰的追求,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我们能够通过视觉,看到一种血脉相连的红色基因。 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么一些人,不再追求远大的理想,不再崇尚纯洁的灵魂,不再信仰高尚的品德,不再讲国家大义、诚实守信,一心盯着自身利益,不惜以身犯法、以权谋私。他们是阻碍红色基因继续传递的一小部分人。记得有位伟人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红色传统的退化,红色基因的变异,必将导致信仰的偏离,精神的颓废,人格的矮化。这些人为组织的信仰和纪律所不容,必将被历史和人民所唾弃。 传统不是守住炉灰,而是热情的火焰的传递。在这伟大的变革时代,那些血与火、与你我他相连的

65、红色基因,是我们情感的寄托,是我们精神的归宿,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这一代的手上,我们更应该珍惜这笔丰厚的财富,用红色的激情去拥抱时代,拥抱事业,拥抱人生,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永不变色。 同学们,让我握紧双拳,向着百年历史的党,向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庄严宣誓:学红色文化,做时代新人!【点评】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做法: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

66、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立意的突破口。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理清写作的线索。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