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青桐鸣10月大联考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周天子是天下共主,亦是天下最大的宗子。在周人的观念里,君统与宗统合而为一,再加上天子头上的
2、天命光环,周天子便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王”之权威。这一权威A.构建了中央集权体制 B.依托于宗法分封秩序C.适应了阶级分化需要 D.催生了官僚政治雏形2.“中国”与“夏”两个概念约在西周初同时出现,一个指若干王族先后控制过的天下之“中”的中央王国区,一个指获得此中央王国区控制权的王族身份。这两个概念并存表明西周时期A.诸侯纷争局面日趋严重 B.血缘宗法观念得以确立C.华夏民族认同逐渐形成 D.君主专制体制初显端倪3.论语学而篇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以“孝”为立人之本,最终形成以孝悌为本的具有普遍性的仁道原则。这反映出孔子主张A.国家秩序需要明确尊卑等级 B.仁
3、爱思想观念以孝悌为基础C.社会结构应该保留血缘纽带 D.儒家要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4.某学者认为,周爵与秦爵在宏观上“确实存在着密切关系”,秦爵“承袭了爵的形式,用作个人品位,其上辐辏着优厚权益,具有确定社会身份的功能”。这表明先秦时期“秦爵”A.维护了周天子崇高地位 B.构建起统一的国家观念C.有利于血缘关系的强化 D.显示出浓厚的贵族气息5.在秦王朝,皇帝是绝对的主宰,最高皇权与三代以内的家庭结合,父家长与皇帝直接合一,排除了旧的宗法制度对皇权的约束,从宗族的家天下走向家庭的家天下,从重王室宗族转到重皇帝、皇帝家庭。这表明秦朝A.君主至上的地位逐渐形成 B.父系家长制开始处于统治地位C.中央
4、对地方实现垂直管理 D.实现了最高权力向君主的集中6.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铸币专营政策,同时,国家又建立了以均输平准为代表的官营商业体系,并辅之以“算缗”“告缗”等掠夺性政策,这加速了民间资本向农业转移。这一现象客观上促进了A.农民的个体劳作 B.精耕细作农业日渐成熟C.农业商品化进程 D.田庄经营模式不断发展7.某学者指出:“关于秦汉两朝帝国传统的记忆.延续贯穿了整个分裂时期。不仅那些渴求重现帝国雄伟气象的帝王心存此念,那将一己之势位富贵依托于帝国政治传统与意识形态之上的士族阶层亦复如此。”该学者意在强调魏晋南北朝时期A.统一观念有利于国家走向一体 B.传统社会观念已被颠覆C.士族门阀的势力
5、制约社会进步 D.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强化8.董仲舒提出:“天子号天之子也。奈何受为天子之号,而无天子之礼?天子不可不祭天也,无异人之不可以不食父”“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也”。这表明汉代儒学A.将人伦关系延展到天人关系中 B.完成了儒家信仰理论的重建C.利用儒家仁政思想来限制君权 D.背离了先秦儒学的伦常关系9.魏晋时期,首次出现了有别于原来“里”的“村”,村成为乡里组织重要的单位。乡里组织的官员数量依照户口编定。“按千户为准,千户以上置史、佐、正三人,依户口数另设里吏一人”,乡官主要由官府派出,辅以民间推选,并享有俸禄品秩。这些做法A.形成完善的基层治理体系 B.维护了大一统的政
6、治局面C.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治理 D.加强了地方道德教化职能10.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移的规模之大、历时之久、影响之深,超过以前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从4世纪初期到5世纪中叶,南迁人口不少于90万,即北方平均每8人中有1人南迁,南方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来自北方。据此推知,人口南迁A.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B.推动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D.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11.唐代“中书门下”不仅继续拥有原来政事堂的决策的功能和权力,而且由于五房等办事机构的设立,“中书门下”还拥有了行政权力。因此,政事堂改中书门下后,中书门下掌握了从决策到执行的全部权力。这表明唐代A.君主专制政体逐渐强化 B
7、.决策权与行政权趋于分离C.中枢机构运作方式异化 D.政府行政效率得到了提升12.下图是唐代的吹排箫乐伎壁画和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这反映出当时A.中外交流较为频繁 B.商业活动十分活跃C.佛教思想影响深远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13.武则天时,设立“知匦使”,“匦(铜柜)凡四面,东曰延恩.西日申冤,南曰招谏,北曰通玄”,“以受理冤滞诉状”,常由谏议大夫、补阙、拾遗负责。武则天创立的投匦制度,类似于今天的信访和举报制度。武则天此举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推动了人才选拔改革.C.完善了国家监察管理制度 D.削弱了中枢机关权力14.唐朝含嘉仓粮食储量约占全国一半,在唐高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时期,
8、含嘉仓的粮食基本来自大运河沿线城市,如苏州、徐州、楚州(江苏淮安)、润州(江苏镇江)、冀州(河北衡水市冀州区)、魏州(河北大名)等,有糙米、粟、小豆等品种。这表明唐朝前期A.大运河经济功能凸显 B.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C.南方农业生产较先进 D.国家开始兴建含嘉仓15.下表是北宋不同年间相关记述。这反映出当时A.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影响深远 B.儒家“与民同乐”的思想得到践行C.传统社会门第观念被彻底打破 D.理学伦理道德秩序逐步得到强化16.生活在以科举-官僚制为核心的政治世界的士大夫,为了获得晋升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荐举”,一方面在自己所处的地缘、血缘学缘、业缘等各种关系的主体中进行选择,另一
9、方面又被卷人到各种关系当中。这反映出这一做法A.易于滋生朋党集团 B.赋予民众广泛参政权利C.便于充实官僚队伍 D.促使社会等级观念弱化17.两宋市舶条法规定,市舶司要对所有货物(外国贡物除外)先进行抽解,即从舶商货物中抽取一部分作为国家的税收。未经抽解,舶商不能私取货物。经过抽解后,政府还会强制购买部分或全部的货物,此举称为“博买”。这一制度A.规范了贸易市场秩序 B.打破了抑商政策C.促进了海外贸易发展 D.增加了财政收入18.宋朝将集验方四时摄生论等方书公之于众。宋太祖下诏改编唐本草,增加155种新药。宋太宗时期校订前代医书,编纂太平圣惠方。宋仁宗时期设校正医书局,推动医学知识的普及。可
10、见,宋朝医学的发展得益于A.中医学理论基础的奠定 B.商品经济的推动C.印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D.文官政治的形成19.某学者认为:“由于元朝君臣关系中长期保持着来自草原游牧社会的私人隶属色彩和身份差异,大臣不过是君主的家臣或奴婢,其权力在大多数时候都被看作皇权的外化和延伸,不被视为威胁。”该学者意在说明元朝A.中央集权制度产生异化 B.君主专制呈现新现象C.行政运作方式趋于规范 D.行省制存在割据风险20.王阳明指出:“学问思辨行,皆所以为学,未有学而不行者也。如言学孝,则必服劳奉养,躬行孝道,然后谓之学。岂徒悬空口耳讲说,而遂可以谓之学孝乎?学射,则必张弓挟矢,引满中的。”由此可见,王阳明强
11、调A.“心外无物” B.“先知而后行” C.“知行合一” D.“道德的自觉”21.清朝初年,为防范与清朝抗衡的郑成功,曾下令禁海,停止一切海上贸易,实行“海禁”。清朝收复台湾后,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恢复海上贸易,分设闽、粤、江、浙四个海关,与外国通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只留广州一关,强制推行“公行制度”。这表明清朝前期A.实行与明朝相同外贸政策 B.对外贸易实行限制政策C.实行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 D.一口通商取代朝贡贸易22.18世纪,商业发展并不意味着一个普通百姓可以致富或生活会变得更加安全,反而意味着他的生存空间更小了。从历史的眼光来看,当时经济的生气勃勃给我们以深刻印象
12、。但对于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来说,活生生的现实则是这种在难以预料的环境中为生存所做的挣扎奋斗。这反映出当时A.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B.社会发展潜藏严重危机C.社会阶级矛盾激化 D.封建专制统治日趋强化23.本草纲目中反映出来的成就,即使现在也是站得住脚的。但从总体.上讲,从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传统科技终究会被近代科技取代。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明清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已落后于西方。由此推知,明清时期A.文化呈现承古萌新的特点 B.传统科技缺乏理论创新C.崇尚文化的社会氛围浓厚 D.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有限24.清朝皇帝常挂在嘴上的“乾纲独断”,既指朝政一般经过众议,最后由皇帝裁断的常规程序,也有如康熙
13、帝的平三藩、禁南洋和乾隆帝平定准噶尔那样无须众议或摒弃众议的“圣衷宸断”。这反映了康雍乾时期A.形成了古代最后的盛世 B.皇权决策具有灵活性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完善了国家决策制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汉书董仲舒传载其举贤良对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刘跃进“大一统”观与秦汉时期的思想及创作材料二 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维系
14、了数千年的大一统,而把大一统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联结起来的关键因素是中国有一个西方社会所没有的独特的阶层,以及适合这个阶层生活的制度及信念,这就是相对开放流动的士人阶层、“开科取士”的科举制度和“修齐治平”的意识形态。摘编自陈明明中国政府原理的集权之维:历史与现代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春秋“大一统”观提出的背景,并简析其影响。(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大一统文化的内涵并简要评价。(6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选拔制的实行,最初还是德才、学识、家世三个标准并重。由于九品中正选拔制在选拔程序、选拔对象、
15、选拔细则等方面缺乏规范化和制度化,加之选拔过程缺少监督,使得官员选拔过程中黑幕重重,腐败滋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实际上到了中后期,家世成了官员选拔唯一标准,实际上又回到了以世卿血缘关系为标准的时代。摘编自周新军我国古代官员选拔标准的历史变迁材料二 为了改进以往各朝的官员选拔方式,隋唐至明清时期,实行了科举考试选拔官吏制度。这一制度的优点是把官员选拔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科举考试成绩来体现德才的标准,具有某种量化的成分,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可以说,科举制度对官员选拔的方向起到了比较好的引导作用,形成了这样一种氛围:要想做官,就只能好好读书。在科举制度下,一些德
16、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得以脱颖而出,尤其是在文学领域。但是科举考试并不注重对人的实际执政能力的考核,因而不可能真正做到优选领导人才,但通过考试这种形式来考量候选者的素质和修养,却为后来的官员考任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摘编自周新军我国古代官员选拔标准的历史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主要的弊端。(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至明清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并简析这一选官制度。(8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宋朝的海外贸易十分繁荣,北宋中期以后,海外贸易收入一直占宋朝收入的很大比重。宋代对外贸易港口的分布
17、不再呈点状,而是形成了区城,对外贸易港口有20余处。从宋朝开始,东南沿海的港口成为新的贸易中心。唐朝时期全国仅广州一地设有市舶司,负责外贸事务。宋朝先后在今广州、杭州、宁波、泉州、嘉兴、松江、镇江、苏州、温州、江阴、海盐、上海等地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元丰三年(1080年),宋朝政府制定了广州市舶条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贸易法。宋代海外贸易分官府经营和私商经营两种方式,其中民营外贸又占大宗。摘编自袁南生从经济外交的视角看宋代对外贸易的得失材料二 朱元璋在他统治的前几年里禁止私人对外贸易。所有的对外贸易都必须通过外交渠道进行。唯一被允许进入明朝进行贸易的外国人是那些作为朝贡使团成员的人
18、,但其官方目的是向明朝皇帝进贡,并接受皇帝所赐礼物。史载,“(明代)有贡,即有赐”,“所贡之物不过数百金之值,而供亿浩繁,(赏赐)何啻数十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隆庆元年(1567年)开放海禁,私人海外贸易得到蓬勃发展,朝贡贸易体制趋于解体。据加卜正民等全球贸易冲突:16-20世纪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朝贡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解体的原因。(6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明代至清中叶,中国的经济、文化、科
19、技快速发展,超越过往朝代,堪称中国古代史上的“盛世”之一。在这400多年中,中国出现了多种新现象,在经济作物的区域化生产之下,吴江盛泽镇、震泽镇以丝织业闻名全国;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流入,随后成为流行的主要货币;大帆船贸易开启了中国与墨西哥、亚洲与美洲间的贸易之路,中国正不自觉地参与到早期全球化进程中。摘编自樊树志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材料二 传统中国的结构就像一个庞大的“潜水艇夹肉面包”,上面一块面包称为官僚阶级,下面一块面包称为农民,一个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主要的治理手段是以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意识形态代替法律的支撑。“间架性结构”之下,“几百万小自耕农,一经产生而固定化”,他们无法大规模地调整生产。明清时期,中国始终没有迈入近代社会主要是因为明清时中国没有同英国一样实现“数目字管理”,即“经济组织上的分工合作”“法律体系,上的权利义务分割”“道德观念上的私人财产不可侵犯”。摘编自黄仁宇万历十五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盛世局面呈现的典型经济特征,并分析这一局面出现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盛世之下的社会危机表现,并说明其原因。(6分)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