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讲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032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讲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讲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讲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讲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讲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讲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讲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讲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讲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讲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讲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讲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江苏考试说明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朝的统一;(2)皇帝制度;(3)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4)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知识点一秦朝统一1条件(1)各诸侯国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2)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3)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2经过: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结果: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知识点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内容(1)皇帝制度(3)郡县制2影响(1)军政大事先朝议再由皇帝最后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2)实现了对地方

2、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考向一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史料研读史料一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古代政治制度研究史料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史料三秦朝的三公九卿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为有才能的文武官员,皆受命于皇帝,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与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备摘自中华文明史第二卷1史料一中“东方小农”是指中国的农民;“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表明

3、农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根源应从小农经济的局限性角度进行思考。2史料二图示中“三公”权力三分,各司其职又互相牵制,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手中,不至旁落。“郡监”“郡尉”直属御史大夫和太尉,体现了中央直接管辖地方的特点。3史料三信息“三公九卿为官僚政治”“各有职分、等级、俸禄”说明官员不再是世卿世禄,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所取代。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代表东方小农的主宰、权威”是什么?导致东方小农“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的根源是什么?提示:代表:皇帝。根源: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保守性和脆弱性。2根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点。提示:(1)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

4、制,中央主要官职分工明确,各司其职。(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诸卿为皇室专设,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3)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4)中央直接管辖地方,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史论归纳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原因、特点和影响1原因(1)经济: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2)政治:封建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度,镇压农民的反抗。(3)思想:法家“集权”理论的影响。2特点(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2)地方绝对服从中央。(3)以严格的选官制度和严苛的法律为保障。(4)官员职责明确,互相牵制。3影响(

5、1)积极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中国成为当时世界大国。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2)消极: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激化,给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破坏。命题分析考法1从制度创新角度命题。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是个善于创新的民族,古代中国人民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许多先进的政治制度。如皇帝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等。解题时可以从文明史观角度分析。考法2从历史反思角度命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有利于

6、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稳定,但同样也容易导致外戚干政、宦官专权、地方割据、皇帝暴政等弊端。解题时注意从历史教训方面分析。考法3从古代中西方政治文明的比较方面命题。文明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古代中国文明和古希腊罗马文明都是世界文明的主要代表。文明由各自的国情决定,没有优劣之分。解答时需综合链接相关知识,注意角度的多元化。1(2016江苏南通一模)“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解析

7、材料“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体现了秦朝从中央到地方行政体制,故A项错误;秦朝地方郡守、郡尉、郡监分别隶属于中央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从而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B项正确。答案B2(2016江苏南通、扬州、泰州调研)“至于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固若王室益尊,异乎前轨,然亦事势推迁所必至,非秦君臣处心积虑欲为此以便专制也。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材料认为秦朝政治制度()A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B顺应了时代的趋势要求C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D削弱了三公九卿的权力解析“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与材料中“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

8、象”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亦事势推迁所必至”表明顺应了时代,故B项正确;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分封制度与材料中“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不符,故C项错误;“削弱”与材料中“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考向二郡县制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史料研读史料一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属)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柳宗元封建论史料二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

9、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史料三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1史料一中“革之”指废除分封制,“臣畜”指臣服如畜。史料主要说明秦始皇以郡县取代分封,虽出自“一己之威”,却成就了“公天下之端”。2史料二中“封建之失,其专在下”指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过大;“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指容易形成皇权专制。顾炎武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角度评论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弊。3史料三中“必然结果”说明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由此指出了官僚政治的特点。1根据史料一,郡县制下郡守

10、和县令是如何产生的?郡县制为“公天下之端”应如何理解?提示:产生:由皇帝直接任免。理解:郡县制打破了官员依靠血缘关系世袭的传统,官员选拔由皇帝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实现了“公天下”。2史料二是顾炎武对分封制和郡县制利弊的评价。你是否同意史料二的观点?说明你的理由。提示:同意。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拥有较大独立性,易导致地方割据,如春秋战国的长期战乱。郡县制下皇帝任命官员,中央直接管辖地方,但君主高度集权和专制,易造成决策失误,地方完全失去独立性也不利于调动地方管理国家的积极性。史论归纳贵族政治(分封制)向官僚政治(郡县制)的转变及其历史作用1转变(1)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

11、世禄”制基础之上的由贵族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贵族世袭官职,世卿世禄。(2)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3)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地缘政治组织取代了血缘政治组织,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2历史作用(1)政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抵御游牧民族的掠夺,维护中原地区的农耕经济免遭游牧民族的侵扰。(2)经济: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同时,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国家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兴修大型工程。命题分析考

12、法1从史学研究角度命题。文献材料和实物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凭证。命题人往往以文献记载或考古材料为载体,考查郡县制的出现。如四川博物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陕西章台出土的秦代封泥等。解题时需注意捕捉有关郡县制的基本信息。考法2从制度创新角度命题。郡县制的创立,是秦朝地方管理体制的创新,实现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是官僚政治向贵族政治转变的标志。解题时注意结合郡县制的特点进行作答。考法3从对比联系角度命题。分封制和郡县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如分析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化可以从分封制下的“世卿世禄制”到郡县制下的“依据才干政绩”进行思考。解题时需结合郡县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1(2015

13、海南单科,2)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郡县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解析“罢侯置守”指的罢去分封的“诸侯”,改行郡县制的“郡守”,因此材料指秦朝实行郡县制,A项正确。答案A2(2015江苏单科,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解析淮南子是汉初黄老之学的代表作,主张无为而治,刘安

14、作淮南子的目的是为了反对汉武帝推行削弱诸侯、加强中央的政治改革,材料未涉及“贬抑秦始皇”,故A项错误;年代相近也可能导致历史记述不同,与“最能说明”不符,故B项错误;颛顼是上古传说中的“五帝”之一,淮南子保存了部分神话材料,而“秦琅邪石刻”是考古资料,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故C项正确;石刻与文献两者相互矛盾,未能“形成证据链印证”,故D项错误。答案C考向一秦朝的统一和皇帝制度1据中国史纲,春秋时人主的最高尊号是王,天神的最高尊号是帝。战国中期后,诸侯称王,人主的尊号只好为帝,原为光大之义的“皇”字称天神。到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他自称为“始皇帝”。人主尊号的这些变化反映了()A借助于天加强

15、统治B人主权力不断加强C地方势力左右人主尊号D人主尊号的变化与社会转型相适应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处于春秋战国乃至秦朝时期的统治者用对神的称呼的词语来作为自己的称呼,这是借助于天来加强统治的一种体现,故A项正确。答案A考向二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2(2016江苏海安期中)钱穆曾说“王家与士庶人家在政治制度上是不相悬异的”,也就是说“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这是对下列哪项制度的评价()A分封制 B宗法制C三公九卿制 D王位世袭制解析解题的关键信息:“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也就是说当时已经不再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排除A、B;王位世袭制不符合“王家与士庶人家在政治制度上是不相悬异的”,排除D;故D

16、项符合题意。答案C3史载:“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由此可见,御史大夫行使()A立法权 B财政权 C军事权 D监察权解析从材料“典正法度,以职相参上下相监临”,可知御史大夫行使的是监察权,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4(2016江苏苏州期中)李斯说:“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其“安宁之术”的直接目的是()A推行郡县制实现国家统一B重赏诸子功臣缓解内部矛盾C协调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D平衡诸子之间的权力之争解析从“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可见其直接目的在于使“天下无异意”,并非实现国家统一,

17、故A项错误;从“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之,甚足易制”,可知其目的是为了缓和内部矛盾,故B项正确;对功臣诸子采用重赏的方式本身就属于协调内部关系,从而达到缓和矛盾的目的,故C项错误;从材料来看,并不仅仅涉及“诸子之间”,其重赏的对象还包括功臣,故D项错误。答案B5(2016江苏扬州期中)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A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解析材料信息“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永为

18、一统一国”,说明郡县制在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中的作用,故C项正确;其余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答案C考向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6(2016江苏金陵中学质检)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制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帝国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C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性D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题干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君主专制的刚性,即君主的私天下地位至高无上;另一个是官僚制度流动的柔性,即官僚都以天下为己任,志在治天下,所谓的“公天下”,B项

19、符合题意。答案B7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丞相王绾及群臣的建议纯粹出于守旧情绪B“地远”论实际上是一种现实困境C朝议能避免君主专制下的决策失误D丞相权力大,左右着皇帝决策解析丞相王绾依据“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的现实,提出了分封制的建议,“纯粹出于守旧情绪”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秦朝统一后,疆域广阔,“燕、齐、荆地远”,不宜管理,这是一种现实困境,故B项正确;朝议能减少君主专制下的决策失误,不能避免,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丞相权力大,左右着皇帝决策

20、”,故D项错误。答案B8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的是()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 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解析“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信息,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古代历朝历代都是实行人治,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长官由皇帝亲自任免,不得世袭,是中国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故C项正确;西周时代并不是君主专制,秦代也不是君民共治,故D项错误。答案C9(2017江苏新沂质检)地方行政

21、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材料二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材料三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故秦、汉以降,天子孤立无辅,祚不永于商、周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王夫之读通鉴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郡县之制”建立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的根本原因。答案(1)内容: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命;郡县官员分工负责;郡县官吏须服从中央统一调动;定期实行分级考核。(2)历史意义:有利于社会安定;任用有才能者管理百姓,不以血缘分封,体现了天下之公;官僚政治确立的重要标志。根本原因:适应了封建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