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4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030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4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4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4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4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4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4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4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4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4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4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4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4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4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4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4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4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4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江苏考试说明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新政协的召开;(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2.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3.“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1)“一国两制”的构想;(2)香港、澳门的回归;(3)“九二共识”与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知识点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初步建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2、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正式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3)初步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条件(2)标志: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国家权力机关。(3)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背景: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

3、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3)依据:共同纲领规定和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4)实施(5)意义知识点二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文化大革命”(1)原因(2)危害2新时期民主法制的健全与完善(1)法制走向健全措施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2)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完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1982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健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加强基层民主建设:1998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知识

4、点三祖国统一大业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背景:内战后,台湾与大陆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2)过程(3)内涵(4)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2香港、澳门的回归(1)香港回归条件过程意义(2)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原因(2)表现考向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及实质 史料研读史料一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料二在人民代

5、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史料三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写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1史料一信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反映出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2史料二反映了政协会议的职能由代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6、变为统一战线组织,成为政治协商机构。3史料三新中国实行“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如“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什么?提示:体现原则: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本质: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做主。2结合史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区的原因及实施前提。提示:原因:近代各民族为民族独立和解放团结斗争;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新中国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政策。前提:坚持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的领导。史论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

7、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及实质1特点(1)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人民代表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2)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3)实行新型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实行新型的民族制度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实施“依法治国”。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和程序化。2实质:社会主义民主(人民当家做主)。命题分析考法1从制度创新角度命题。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题时结合三大制度的基本内涵分析。考法2从职能演变角度命题。伴随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中

8、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宣告结束。解题时注意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考法3从国家统一与民族政策角度命题。民族区域自治以国家统一、领土完整为前提和基础,体现了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当家作主,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解题时需结合民族区域自治的内涵和意义分析。1(2014江苏单科,8)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民主政治

9、建设法制化解析据题干“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信息,说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妇女有了选举权,故选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确立的,B项错误;政治协商制度是处理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党派关系的制度,李长凤老大娘并不代表某个党派,C项错误;题中材料并未出现相关民主政治建设的各项法律,故D项错误。答案A2(2013江苏单科,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

10、。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解析解答本题一是注意时间,二是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新政协核心议题就是商讨新中国的成立。B、C、D项在时间上与题干反映的事件不符。故正确答案选A。答案A考向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及实践 史料研读史料一中国政府对台湾的基本政策包括:祖国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邓小平史料二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史料三1982年9月24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会见了来华访问的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并同她就香港问题进行了谈话。他说,“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史料一主要阐述了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2史料二信息“一个国家”是前提,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是指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港澳台的资本主义制度。3史料三主要体现了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

12、决心和信心。1根据史料一、二,说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构想是什么?中国政府对台湾和香港基本政策的不同点是什么?提示:(1)“一国两制”,和平统一。(2)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收回香港的理由和条件是什么?中英在谈判中可谈与不可谈的问题是什么?提示:(1)理由: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英国通过侵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分步强行割占或租借;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2)问题:香港的主权问题不可以谈判,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可以谈判。史论归纳1“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13、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3)高度自治: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港、澳、台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4)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5)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具有稳定性。2关于台湾问题的认识(1)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代表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台湾当局的

14、关系问题,应该由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自己来解决。(2)台湾问题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尊严、反对外来干涉的问题。(3)台湾问题的本质是分裂与反分裂、“台独”和反“台独”的斗争,焦点是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的斗争。(4)阻碍统一台湾的因素:岛内“台独”势力的阻碍;国际反华势力对“台独”势力的帮助和对解决台湾问题的阻挠。命题分析考法1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策略角度命题。“一国两制”构想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指导思想,其成功实践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解题时需结合港澳历史与现实的状况进行思考。考法2从制度创新角度命题。“一国两制”构想立足世界和平与发展,它丰富

15、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实现了一个国家内部两种制度的和平共处。解题时需结合“一国两制”的内涵及历史意义分析。考法3从历史发展潮流角度命题。海峡两岸打破长期隔绝状态,实现政治对话、经济合作、文化交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解题时要结合有关两岸的时政热点进行分析。1(2012江苏单科,10)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C海峡两岸业已

16、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解析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反映了他们期盼回大陆探亲的愿望强烈,故B项正确。台湾同胞期盼返乡探亲与普遍认同“一国两制”构想并无必然联系,故A项不符合题意。返乡运动并不能说明海峡两岸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故C项错误。1987年港澳尚未回归,故D项本身表述错误。答案B2(2013江苏单科,22)(节选)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三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

17、,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请回答:(3)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答案(3)政治愿望:国共再度合作,实现民族的复兴。积极因素:两岸同胞的民族感情;国共合作的历史传统;海峡两岸交流日趋频繁(或“九二共识”等)。考向一中华人

18、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2017江苏扬州模拟)下图是某会刊第一期的首页。该会议()A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确立B制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C顺利完成筹建一个新国家的历史任务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解析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确立,故A项错误;1956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而材料反映历史事件的时间是1949年,故B项错误;1949年,新政协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故C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故D项错误。答案C2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

19、权属于人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说明()A新中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B人民政协和人民代表大会均为国家权力机关C人民政府积极探索人民当家作主的实施途径D新中国成立使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具备解析材料信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说明人民政府积极探索人民当家作主的实施途径,故选C项。当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故A、D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人民政协是国家权力机关,故B项错误。答案C3(2016江苏扬州期中)“国家要保证优先发展国营经济;鼓励、指导和帮助合作社经济的发展;要鼓励和指导资本主

20、义工商业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上述文件内容应出自()A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1949年共同纲领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解析据材料“优先发展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可知其描述的三大改造时期,即19531956年期间。答案C4(2017江苏宿迁质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该文献反映了新中国推行()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1、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实现我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针的体现,是我国的民族自治制度,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村民自治制度是1998年九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实行的,是我国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答案C5(2017江苏如皋模拟)有观点认为:随着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自治县相继达到了国务院设定的设市标准。国家应该通过设置“民族自治市”来鼓励少数民族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以此

22、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城镇化的发展速度。这一观点()A表明新中国民主政治已至臻完善B成为新中国民主制度的组成部分C对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启迪作用D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答案C考向二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6(2017江苏盐城模拟)“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反冤假错案成为中国司法领域一个时常被提起的话题,各种冤假错案相继得到平反,一位位含冤受屈者走出了监牢。这一切离不开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路线指引。”以下能体现依法治国的成就有()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方针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

23、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方略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A B C D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方针,这体现了依法治国的成就,故正确;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体现依法治国的成就,故正确;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方略,体现依法治国的成就,故正确;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能够体现依法治国的成就,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考向三“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7(2017江苏如东、丰县检测)1981年9月,全国人大

24、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该谈话的发表()A表明“一国两制”思想内涵开始形成B标志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C反映了祖国大陆放弃武力统一的方式D直接促成海峡两岸“三通”得以实现解析1981年叶剑英的讲话标志着“一国两制”思想内涵开始形成,故A项正确;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非叶剑英,故B项错误;题意主张和平统一台湾,但并不承诺放弃武力,故C项错误;2008年“三通”终于实现,与题目中的时

25、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8(2017江苏宿迁模拟)1992年6月,蒋纬国的初中老师谈家桢参加祖国大陆第一批科学家代表访问台湾。蒋纬国向其赠送了钟控收音机及其题字的收音机盒。收音机盒侧面镌刻:“我们的基本立场出发点:海峡两边都自认为是中国人,我们的愿望国家战略目标: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过好日子的机会!中国要受到全世界的尊敬!蒋纬国敬赠”。他赠钟意在表达()A坚决拥护大陆的“一国两制”方针B台湾的电子工业水平远远领先大陆C铭记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D中华民族团结富强是两岸共同心声答案D9(2017江苏盐城模拟)专制与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史的重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政治制度完善的必然要

26、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以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吴晗历史的镜子材料二古希腊时期希腊人把专制政体看成是带有非希腊特征的一套体制,亚洲人习惯的王权形式。18世纪欧洲政治思想讨论中的一个核心主题就是专制政体,孟德斯鸠是西方思想家中第一个将中国划入“专制政体”的。20世纪50年代,视中华帝国为“专制政体”成为西方学界的流行观点。摘编自侯旭东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材料

27、三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千四百年来“君权有限制”的具体原因,指出近四十年来“攻击君主政体”的历史事件。(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8世纪和20世纪的西方人把中国(亚洲)描绘成“专制政体”的主要原因。(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对“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的理解。(4)综合以上探究,你认为当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关键有哪些?答案(1)原因:相权的牵制;群臣的劝谏;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民本思想的影响;儒家伦理道德规制;法律条文约束等等。事件:辛亥革命结束君主政体;颁布临时约法;反对袁世凯称帝;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2)原因:18世纪启蒙运动反对专制,追求民主政治的需要;20世纪西方冷战国家丑化社会主义中国的需要。(3)理解: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加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立法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立法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建设。(4)关键: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