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007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7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7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7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7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7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7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梭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抽签选举绝大多数国家官职,就是先由各大行政单位(当时称部落)投票预选出各官职的候选人,然后再进行二级选举,在候选人之间差额抽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以执政官为例,当选人数与候选人数比例为1:3。这一选举法()A. 维护了贵族统治地位B. 完善了权力运行机制C. 未采用财产资格限制D. 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答案】D【解析】材料着重论述的并不是雅典实行抽签选举,而是在抽签选举之前实行差额选举,这一举措明显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故D项正确。材

2、料中所述选举措施,体现不出对贵族统治地位的维护,排除A项;权力的运行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不是着重讲选举中的财产资格限制,C与题意不符。【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梭伦改革点睛:本单元复习要旨:(1)形成一个观点: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古罗马的法律制度,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但也有其不足,都具有阶级性和时代性,是一定历史条件和具体国情的产物。(2)理清两条线索:一是古希腊、古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二是罗马法的制定与演变。(3)抓住三个重点:一是希腊城邦制度,二是雅典的民主制度,三是罗马法的主要内容。2. “以前的地位显赫的国家官员现在变成了轮流坐庄的贵族,因而

3、就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了。另外,国家公务由这么多公民承担,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段十分有益的人生经历。因此,同其他古代国家相比,雅典拥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这意在说明雅典A. 国家官员不再履行管理职责B. 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素质C. 国家事务应由贵族最终决定D 公民教育有利于处理公务【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强调是公民承担国家公务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质,B选项符合题意。国家官员不履行管理职责的说法明显错误,A选项排除。梭伦改革时期通过财产等级制度就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国家事务最终由公民大会决定,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公民教育与处理公务之间的关系,D选项排除。3. 时人记载:“在雅典,奴隶和

4、定居外邦人放肆无比,在那里,你不能打他们,奴隶也不会为你让道我们已经建立起奴隶与自由人之间的平等、定居外邦人和公民之间的平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的雅典A. 民主政治推动社会开放B. 民主制度突破阶级局限C. 出现了万民法体系的萌芽D. 基本废除了债务奴隶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雅典规定奴隶、自由人、定居外邦人和公民之间的平等,体现了在民主政治下雅典对奴隶和定居外邦人有一定的人文关怀,使城邦社会更具开放性,故A项正确;雅典民主制度是奴隶主民主,并未改变阶级本质,排除B项;万民法体系属于罗马帝国,排除C项;是否废除债务奴隶制度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A。4. 李艳辉扼

5、杀精英的雅典民主中指出:“(惩罚)不施于穷人,只施于名门望族,往往由于家庭的威望惹人妒忌才受到这样的惩处;这种表面上是对威望和权势过高的人一种凌辱和贬抑的办法,但实际上这只是散发嫉妒仇恨情绪的一种温和的手段,要是那种卑鄙下流的人碰上这种惩罚就丝毫起不了什么作用。”这“办法”是A. 废除债务奴隶制度B. 建立公民陪审法庭C. 设立五百人议事会D. 实行“陶片放逐法”【答案】D【解析】【详解】“实际上这只是散发嫉妒仇恨情绪的一种温和的手段,要是那种卑鄙下流的人碰上这种惩罚就丝毫起不了什么作用”反映的是陶片放逐法的弊端,故D正确;ABC都与陶片放逐法无关,排除。5.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雅典思想家著

6、有鼓吹法律和法治的大量作品,但西塞罗认为大时多数希腊人“永远不理解或在意法庭上所作证词的神圣约束效力”,就连伯里克利的老师在被判刑后也选择了逃跑。这表明A. 希腊文明对罗马法的影响有限B. 雅典公民缺乏法律知识的指导C. 雅典的民主政治已经走向衰落D. 雅典法学理论与实践存断裂【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这反映的是雅典法学理论与实践存不符合,即存在断裂的现象,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希腊文明对罗马法的影响非常大;B选项错误,雅典公民并不缺乏法律知识的指导;C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到雅典的民主政治走向衰落的信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6. 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

7、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A. 贵族的特权被取消B. 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C. 平民与贵族在法律上平等D. 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并结合所学罗马法的发展史可知,平民经过长期的斗争,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最起码在法律层面上获得了与贵族平等的地位,故选C;贵族的特权只是得到了抑制,但并未被完全取消,A项说法错误,排除;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是在罗马帝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罗马法在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时期,还未将所有自由人

8、都纳入到罗马法体系当中去,排除D。7. 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分贵族和平民,所有受害人依法受到同样的保护,所有加害人按法律受相同的制裁,并禁止无限制的自由报复,在很多情形中用罚金和赔偿替换同态复仇。这说明A. 十二铜表法体现了理性精神B. 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C. 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D. 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所有受害人依法受到同样的保护”“ 禁止无限制的自由报复,在很多情形中用罚金和赔偿替换同态复仇”可知,所有受害人受到法律的保护,禁止报复行为,说明十二铜表法对侵权行为制裁的规定越来越完善,体现了理性精神,故A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

9、现制定法律主体的变化,无法得出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主导地位的结论,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也没有体现平民和贵族的政治诉求,并且并非日趋一致,故C项错误;D项中“决定作用”表述绝对,故D项错误。8. 某学者评价古罗马某法律时指出,“几乎所有残存的文本看起来都具有土生土长的特点,这同流传下来的传统说法相一致;平民们所寻求的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据此推断这部法律应为十二铜表法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是罗马习惯法的汇编有利于保护平民利益A. B. C. D. 【答案】C【解析】“土生土长的特点”、“平民们所寻求的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这些词语表明这部法律主要是由习惯法发展而来,这部法律是十二铜表

10、法,十二铜表法限制了奴隶主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权利,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平民利益,故正确;十二铜表法只适用于罗马的公民,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不正确,故错误,排除;故选C。9. 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 宗教信仰意识淡薄B. 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C. 理性占据主导地位D. 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反映的是人文主义。古代希腊人文主义精神通过神话传说传播,这反映了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故B项正确;材料和

11、宗教信仰意识淡薄无关,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占据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神话影响的削弱,故D项错误。10. “罗马人认识到自然法是最高的法,永恒不变、具有普遍适用性,但他们并没有由此明确地引申出自然法可以否定人们所制定的实在法这一革命性的结论。”据此分析罗马人认识的“自然法”是A. 罗马法学高度成熟的标志B. 罗马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C. 近现代法学的渊源和法律的先驱D. 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的法律观念【答案】D【解析】据材料“自然法是最高的法,永恒不变、具有普遍适用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然法是高于实在法并具有普遍性的法律观念,故D选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罗马法学高度成

12、熟,故A选项错误;材料的主旨是说明自然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而不是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故B选项错误;近现代法学的渊源是罗马法而不是自然法,故C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自然法”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自然法被罗马法学家界定为:自然法是自然界教给一切动物的法律。罗马法学家把古希腊的自然法哲学注入法律,且被后人冠以“不言而喻的真理”人是生面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自然权利法律的一切规定都必须以此为最高原则。11. 在罗马帝国早期.政府大兴土木,修建神庙、广场、凯旋门等帝国英雄的纪念场,还为罗马历代英雄修建纪念碑、纪念像和纪念并铭刻一些英雄人物的个人功绩。其根本目的在于

13、A. 确立神权的统治地位B. 树立统治者的个人权威C. 表彰英雄人物的功绩D. 培育公民的国家荣誉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罗马重视本国历史上英雄人物的纪念,有助于培养罗马公民国家观念,故D项正确;神权统治是欧洲进入中世纪后确立的,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英雄,而不是现实中的统治者,排除B项;表彰英雄人物的功绩,属于直接目的,排除C项。故选D。12.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形象的描述陶片放逐法自有其政治上的合理成分,“肖像画师总不能把一只脚画得太大而使画面失去和谐;合唱队也无法容忍其中某人唱得特别嘹亮优美”。可见,陶片放逐法A. 保障了公民轮流坐庄B. 防止了权力集中于英雄C. 维

14、护了城邦政局稳定D. 提升了所有公民的素质【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通过对绘画及合唱的描述来凸显公民团体的利益,主要是为了论证陶片放逐法对城邦“和谐”的作用,这对于维护城邦政局的稳定具有积极意义,C正确;材料与公民轮流坐庄无关,A排除;B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未涉及公民素质的提升,D排除。13. 14世纪中叶,欧洲爆发了俗称“黑死病”的大瘟疫,整个欧洲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贵族、教士,连一些国王和大主教都未能幸免。面对死亡,很多人祈求上帝庇佑,但无济于事。后来民众尝试采取改善卫生条件等措施,使得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这场浩劫A. 促使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普及B. 推动了人文主义发展C. 直接促

15、成了近代自然科学兴起D. 引发了欧洲宗教改革【答案】B【解析】【详解】民众面对疫情,从求助上帝无效,到改善卫生条件措施控制疫情,加之国王和大主教都未能幸免,这必然引发民众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宗教信仰的怀疑,有助于推动人文主义的发展,B正确;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正处于萌芽时期,不足以建立代议制,排除A;黑死病和自然科学兴起不存在直接的因果联系,排除C;宗教改革不是由黑死病引发的,排除D。14. 中世纪法国多数基督教神学家认为游戏是“魔鬼的礼物”,除个别技巧类游戏外,原则上反对游戏。但从15世纪开始,儿童玩具或游戏场面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宗教肖像画之中,游戏也成为纯真乃至圣洁的象征。这一变化A. 受到了文

16、艺复兴的影响B. 得益于宗教改革的推动C. 推动了儿童教育的普及D. 表明俗世与宗教的分离【答案】A【解析】【详解】15世纪以后基督教神学从反对游戏变为认可游戏,并赋予游戏纯真、圣洁的寓意,体现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A项正确;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B项错误;宗教画中出现玩具和游戏场面,与儿童教育“普及”无关,C项错误;神学认可游戏不能说明俗世与宗教的分离,D项错误。15. 有学者指出:“1517-1525年间的福音运动之后,新教与天主教便开始了争夺主动权的斗争,通过教育、宣传以及书籍审查制度建立了更加严格的教义体系及服从制度。由于任何一方都无法独立实现自己的目标,因此,便与诸侯、官吏

17、和国王结盟,结果在实际上把教会变为政权的一部分。”材料与下列观点相吻合的是A. “教随国定”B. “破除教会迷信”C. “反对赎罪券”D. “信仰即得救”【答案】A【解析】【详解】“把教会变为政权的一部分”强调的是宗教服从于政权,形成了“教随国定”的局面,故A正确;新教与天主教都信教,并没有破除教会迷信,排除B项;C项是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信仰即得救”只涉及到信仰的自主权问题,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16. 洛克说,某些贵族优于普通人,不是因为他们天生有某些特殊知识或品质,而仅仅是因为他们受到更好的训练。据此可知,洛克A. 主张美德即知识B. 认为权利天赋C. 推崇民

18、主共和D. 强调人民主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是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所以排除这一项。洛克的分权并不是要实行民主共和制度,他主张两权分立,主张保留君主,所以C项错误。D项是卢梭的主张。故答案选择B项,材料内容反映了洛克主张人人平等的观点,他认为贵族优于他人不是因为他的出身,而是因为他们的“更好的训练”。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希腊先哲的思想苏格拉底;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洛克思想17. 有人说意大利是“近代欧洲的儿子中的长子”,能为其提供依据的是意大利是近代人文主义的发源地是地理大发现的开拓者是代议制民主的诞生地是近代经济因素的出现地。A. B. C. D. 【答案】B【解析】【分

19、析】从题干中“近代欧洲的儿子中的长子”的信息说明意大利在欧洲国家中是走在最前列的,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也是最早开始文艺复兴,故正确;地理大发现的开拓者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故错误;代议制民主的诞生地是英国,故错误故选B。【详解】18. 钱乘旦认为:1415年起历次重大探险活动,绝大部分是在国王或在政府有关部门委派、支持下进行的。15世纪开始的探险队领导人大多数是贵族,到达印度的达伽马,发现太平洋的巴尔沃亚,首次环球航行的麦哲伦都是贵族,形成了商人出钱,国王牵线组织,贵族冲锋陷阵的扩张格局。据此,新航路开辟A. 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B. 是新旧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C. 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D. 促

20、进了统一世界市场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形成了商人出钱,国王牵线组织,贵族冲锋陷阵的扩张格局”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的推动者中存在新旧势力,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故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而不是影响,ACD都属于影响,排除。19. 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远洋航行,甩开了横亘东西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辟了欧洲与亚洲贸易交通的新孔道,终结了欧洲与东方陆路隔绝的状态。其所产生的影响是A. 重新联结传统商路B. 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C. 世界市场快速形成D. 推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答案】D【解析】材料是强调新航路开辟终结了欧洲与东方陆路“隔绝”的状态,推动了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21、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新航路连接的不是传统商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国际劳动分工格局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世界市场形成的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20. 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然科学的论文,康德在46岁之前的著述也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可见,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A. 是近代自然科学的衍生品B. 偏离了启蒙运动的轨道C. 完成了近代思想解放运动D. 彰显了理性主义的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了众多的启蒙思想家对自然科学

22、的研究,这说明启蒙运动的发展彰显了理性主义的精神,D正确;材料反映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对启蒙运动的影响,但也体现了启蒙运动中“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A片面;材料体现对自然科学的研究,进一步说明了启蒙运动的“理性”精神,B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思想解放运动的完成,C错误。21. 在美国,众议员和国家主要官员由民选产生,任期有明确限制,还赋予议会弹劾包括总统在内的一切行政官员的权力;州政府和地方官员,绝大多数也是由民选代表或代理人组成。这体现了A. 联邦制原则B. 分权制衡原则C. 共和制原则D. 中央集权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共和制通常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

23、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是资产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理想形式之一。C项与题意相符;联邦制原则涉及的是国家的结构问题,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分权制衡原则,排除B项;中央集权原则是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22. 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A. 西班牙的殖民扩张B. 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C. 拿破仑帝国的兴盛D. 英国殖民地版图广阔【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的殖民扩张范围是美洲,与材料爱尔

24、兰、普鲁士等地区无关,A项错误;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殖民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地,B项正确;拿破仑帝国企图军事征服英国计划失败,因此在其兴盛时期也没有控制爱尔兰,C项错误;爱尔兰是英国领土的一部分,不是其殖民地,D项错误。23. 如表是17世纪末至18世纪英国从欧陆的商品进口统计数据(除爱尔兰),由此可知英国A. 工业革命导致原料进口增加B. 对欧洲大陆的经济依赖增强C. 重商主义推动了制造业发展D. 对欧陆贸易赚取了巨额利润【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反映了在重商主义政策影响下,1718世纪英国对欧洲大陆进口的制成品减少,原材料增加,进面促进英国制造业的发展,说明重商主义推动了制造业

25、发展,故C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这一时期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因此英国对欧洲大陆的贸易依赖在减弱,故B项错误;材料数据体现了18世纪英国从欧陆的商品进口统计,无法得出对欧陆贸易赚取了巨额利润的结论,故D项错误。24. 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A. 源自于劳动实践B. 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C. 取决于资金保障D. 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

26、反映瓦特参与过修理唧筒这一劳动实践,从而为其发明改进蒸汽机提供了宝贵经验,故选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主要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排除B;C夸大资金对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的作用,排除C;材料并没有揭示社会各阶级广泛参与发明创造,排除D。25. 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的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A. 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B. 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C. 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

27、必要D. 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不得不依据规定的标准时间,可见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因此B选项正确,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不是重点强调对象,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26. 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 城市环境极其恶化B. 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 人口膨胀食物短缺D. 医疗技术水平下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18311841年伯明翰因为是工

28、厂集中而出现人口死亡率上升的现象,结合这一时间考虑是因为工业革命导致的城市生存环境恶劣所导致的,故选A;B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现象,不符合题干所述时间,故排除;C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27. 在俄(共)布十一大会议上,列宁作报告说:“同农民群众,同普通劳动农民汇合起来,开始一道前进,虽然比我们所期望的慢得多,慢得不知多少,但全体群众却真正会同我们一道前进。到了一定时候,前进的步子会加快到我们现在梦想不到的速度。”这一认识A. 成为革命中巩固工农联盟的理论基础B. 背离了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原理C. 旨在巩固苏

29、俄新经济政策理论和实践D. 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列宁主张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形势,实质上反映了新经济政策中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来减轻农民的负担,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缓解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进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路,故C项正确;材料主张巩固工农联盟,但并非理论基础,排除A项;材料主张以加强工农联盟的方式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排除B项;社会主义工业化尚未开始,排除D项。故选C。28. 1924年,英国保守党和自由党对工党政府提出了谴责动议,工党政府将它视为不信任案。按照英国政治体制,政府接下来可以A. 否决谴责动议,继续执政B. 要求解散议会

30、,重新大选C. 将谴责动议提交国王裁决D. 向最高法院提起违宪诉讼【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执政党内阁一旦受到不信任案,或者提请辞职,或者要求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结合选项内容可知选B项;执政党政府否决谴责动议不符合英国政治传统,故排除A项;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无权进行裁决,故排除C项;不信任案是针对执政党政府,并没有违宪一说,所以向最高法院提起诉讼不符合英国政治传统,故排除D项。29. “光荣革命”后直到1832年议会改革前,在英国的一些选区,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这说明英国A. 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B. 普选权的推行弊端众多C.

31、专制独裁有了新的土壤D. 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可知,英国的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故选D。光荣革命后,通过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法律的颁布,英国的最高权力归属于议会,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普选权是选举权的延伸,就是对一个成年人来说,无论他的性别、年龄、种族、信仰、社会状况,都有参政选举的权利,结合所学可知此时的英国并未推行普选权,排除B;议会是民主政治的立法机构,尽管是国家的权力中心,但不能将其等同于专制独裁,排除C。30. 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

32、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当时在英国A. 议会无权制裁国王B.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 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内容。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王权受到限制,并通过一系列法令的颁布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安妮女王直接解除辉格党人行政职务的做法违背了法律规定,说明君主立宪制尚未发展完善。故选B。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31. 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

33、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A. 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B. 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C. 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D. 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答案】C【解析】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作为政府首脑有权任免内阁成员,因此材料中的事件是总统行使职权的表现,故C项正确;亚当斯此举并不是加强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故A项错误;美国总统任命内阁,并不是权限不明,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美国政党的斗争信息,故D项错误。32. 1841年,英国保守党党魁皮尔在未获得维多利亚女王支持的情况下参加竞选,最终获胜并迫使女王命其组阁。记者克罗克评论此举为英国“历史上第一次

34、由人民为国王挑选首相的做法”。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 议会政治进一步完善B. 首相必须对国王负责C. 人民可直接选举首相D. 执政党与国王的对立【答案】A【解析】【详解】19世纪中期,竞选人在未得到英王支持的的情况下,成功当选英国首相,体现了国王对政治的影响力削弱,议会政治进一步完善,A项正确;英国首相对议会负责,排除B项;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首领出任,并非人民直接选举产生,排除C项;执政党与国王的对立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33. 西方文明史写道:“首先是对个人创造力,以及对自然的毫不含糊的、全面的颂扬,无论是一朵花,还是一座山脉,大自然因其直接深刻地留在人的感觉之中而受到珍视。除了对生命

35、之外,人们还可以根椐自己对自然的反应自由地作出各种解释,而不是仅仅反映一套一般的理性法则。”与这一特征相符的文学作品是A. 神曲B. 巴黎圣母院C. 老人与海D. 人间喜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所学可知但丁神曲是梦幻与现实的交融,体现了现实主义倾向和浪漫主义精神相结合的特点,与题意所反映主旨不和,故A项排除;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风格的文学,与题干“大自然因其直接深刻地留在人的感觉之中而受到珍视”“不是仅仅反映一套一般的理性法则”,即侧重于抒发个人感情,歌颂大自然,故B项正确;老人与海人间喜剧均属于现实主义作品,与题旨不合,故C、D项排除。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繁荣浪漫主

36、义34. 1871年德国统一后,俾斯麦政府以立法的形式建立了医疗、养老、意外事故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但同时规定没有犯罪记录、没有酗酒闹事等不良记录,行为端正的人才能享受社会福利。俾斯麦政府实施这种政策主要是为了A. 增强德国容克资产阶级力量B. 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C. 运用法律手段防止暴力革命D. 提高公民素质刺激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俾斯麦政府一方面为缓和社会矛盾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另一方面又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执行做了相关规定加以完善以维护社会稳定,B正确;材料中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是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与容克资产阶级的力量无关,A排除;材料中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及规定

37、,目的就是保障弱势群体,没有体现防止暴力革命,C错误;材料未涉及“经济发展”的内容,D错误。35. 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A. 有利于政局稳定B. 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C. 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 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答案】A【解析】“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重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说明当时政局不够稳定,“戴高乐就任总统后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就等于不再让议会作为国家的重心,这就有利于国内政局的稳定,故选A;总

38、统的元首地位在民主共和政体确立时就已经确立了,故B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B;题干并没有提到剥夺议会的权力,故C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C;法国没有实行两党制,是多党制,故D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36. 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各国效仿的理由是A. 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B. 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C. 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D. 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

39、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基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可知,材料指的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由“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可得出,材料说明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对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故A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殖民主义”,故B项排除;材料阐释的是英国政治制度的建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故C项排除;题干中没有体现“启蒙思想”,故D项排除。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影响【名师点晴】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学生阅读

40、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基本历史理论。本题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逻辑分析与归纳能力,体现了新课标高考高于教材、脱离教材的命题思路。本题反映的逻辑现象是先进的制度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障,找出两者的准确关系即可获取正确答案。这告诉我们,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要加强能力型试题的解题训练,加大理论分析与归纳。37. 1937年初,罗斯福政府主动削减政府开支,缩减公共工程,并平衡政府预算,致使失业率人数骤然回升,从1937年8月到1939年6月,美国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工业产值下降33%,失去了1932年以来所取得的成果。该材料反映罗斯福政府A. 已放弃

41、既定的经济策略B. 干预经济政策逐渐失灵C. 并未成功实践新政思想D. 将干预视为应急的措施【答案】D【解析】【详解】罗斯福主动削减政府开支,缩减公共工程,并平衡政府预算,说明他并没有把国家干预当成长期的政策来推行,而是视为应急的措施,故D正确;A项放弃说法错误,排除;干预是有效了,并没有失灵,排除B;C项与史实不符合,新政已经实践,排除C项。38. 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出现了不发达的议会制和发达的政党制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出德国A. 民主政治建设出现严重倒退B. 威权政治接纳了新兴社会力量C. 专制统治催生政党体制形成D. 君主制与议会制矛盾得到化解【答案】B【解析】发达的政党制

42、说明当时的德国政府已经接受了新兴社会力量,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发达的政党制足以证明民主政治建设并未出现严重倒退,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专制统治不利于政党体制形成,选项C自身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君主制与议会制矛盾并未得到化解,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39. 1921年开始,苏俄大部分文化艺术企业被取消并收归国有,但是允许私人或集体电影企业的存在。为了逐利,一些私人电影企业以少量的资金到外国购买现成的影片,结果导致了庸俗化的外国电影广泛上映,助长了资产阶级思潮的泛滥。“电影实际上已成为受资产阶级影响的传教士或是劳动群众的腐蚀剂”。1923年俄共(布)十二大后,

43、苏联开始生产自己的电影。这一历程表明此时的苏俄(联)A. 新经济政策已基本被废止B. 政府关注意识形态影响C 文化市场被西方思想占领D. 积极应对美国冷战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引入外国电影导致“电影实际上已成为受资产阶级影响的传教士或是劳动群众的腐蚀剂”,由此苏联生产自己的电影,说明当时政府关注意识形态影响,B正确;斯大林执政后逐渐废除新经济政策,排除A;C过分夸大了当时引入电影的影响,排除;冷战不是二战后出现的政治格局,排除D。40. 一五计划完成后,苏联基本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参与集体农庄的农户已占65%,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播种面积约占全国播种面积的83%,社会主义工业已占全国工业

44、的99%,成了工业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领导力量。由此可知,一五计划期间苏联A. 工农业获得了均衡发展B. 无产阶级政权得到巩固C.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D. 计划体制制约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社会主义工业已占全国工业的99%,成了工业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领导力量”可知,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对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有利于巩固无产阶级政权,故B项正确;一五计划期间,苏联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工农业没有均衡发展,故A项错误;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材料无从体现且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计划体制制约经济发展不是材料主旨内容,并且不符合一五

45、计划时期史实,故D项错误。41. 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人和农民大都未受过正规教育,生活水平也相对低下,但是工业建设和国防科技却取得了辉煌成就。20世纪70年代,大多数平民成为教育良好、生活达到中等水平的城市居民,但经济建设却趋于停滞,技术更新的速度也慢了下来。这一变化说明苏联A. 未能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B. 与美国争霸严重消耗了自身实力C. 集权体制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D. 改变了高积累低分配的经济方针【答案】C【解析】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经济建设趋于停滞是由于集权体制而造成的,即这一变化说明苏联集权体制是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苏联也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

46、机遇,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来,不符合题意,排除;高积累低分配的经济方针并未改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42. 据下表可知,“二战”后初期,西欧年份西欧各国工业指数(1938年=100,目标130)西欧各国农业指数(“二战”前=100,目标115)西欧各国批发价指数1949112951081950124104124195135111143备注:表中“目标”为马歇尔计划提出的目标,1951年该计划宣告结束。A. 工农业生产迅猛发展B. 物价基本保持稳定C. 经济复兴隐含着危机D. 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答案】C【解析】表格显示西欧经济经过马歇尔计划援助有一定

47、的复苏,但西欧各国批发价指数居高,说明通货膨胀现象的存在,经济复兴隐含经济危机,C正确;A只是材料部分信息;B不符合材料通货膨胀信息;物价上涨,生活水平不是提高,D错误。43. 苏联科学家李森科发展了一种称为“春化处理一的育种法,并借助于浮夸和弄虚作假来推广。1935年,他在一次演说中声称反对春化法的科学家:“不管他是在学术界,还是不在学术界,一个阶级敌人总是一个阶级敌人,之后他被任命为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院长。直到1964年,李森科主义才彻底丧失了在苏联生物学界的垄断地位。据此可知A. 李森科的科研成果有重要科学价值B. 苏联科学家缺乏学术争论的勇气C. 李森科主义是苏联农业落后的根源D. 意

48、识形态一度干扰苏联科学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斯大林体制的弊端。1935年正是苏联斯大林进行“大清洗”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阶级斗争十分的激烈,对于异己分子,苏联当时的领导人是实行残酷的“清洗”政策的,材料反映的是这种手段不仅用在政治领域的斗争上,同时也运用在了学术领域,故答案选择D项。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斯大林体制的局限性44. 1947年美国提出的“欧洲复兴计划”为西欧14个国家所接受。双方约定,美国提供的美元必须用来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所有受援国应对美国在关税、贸易限制和国内市场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从材料看,美国这样规定的出发点是A. 恢复西欧

49、经济B. 稳固资本主义C. 打开西欧市场D. 遏制共产主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对美国在关税、贸易限制和国内市场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可知马歇尔计划强调的是美国在西欧的商业利益,材料没有涉及恢复西欧经济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美国从稳固资本主义出发,故B项错误;根据“对美国在关税、贸易限制和国内市场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看出美国是为了打开西欧市场,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意图,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欧洲复兴计划【易错警示】所谓“极”,指的是

50、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所谓“化”,是指一种发展趋势,并非指现实,表明在多极格局形成之前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或叫转换期)。多极化是一个渐进的、曲折的过程,多极世界的最终建立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45. 1985年9月,为解决美国贸易赤字问题,美日等国签订广场协议,宣称各国政府将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促使美元贬值,在此后3个月时间里,美元兑日元迅速下跌20%,此事表明A. 美无彻底丧失了主导地位B. 美国实施了利益优先原则C. 日本消除了对美国的依赖D. 世界贸易正式走向规范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美国为扩大出口,扭转贸易赤字,要求他国作出牺牲和让步,突出了美

51、国利益优先的原则,B项正确;“彻底丧失”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美国此举,恰恰证明美日之间经济联系密切,排除C项;世界贸易走向规范化的标志是1995年是世贸组织的成立,排除D项。故选B。46. 特朗普总统上台后,即退出(前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宣称将重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谋划征收具有惩罚性的“边境税”,主张对中国、墨西哥等与美国有贸易逆差的国家征收高额关税.2017年5月25日表态要禁止进口德国汽车。这些行为A. 阻碍了南北经济合作与发展B. 严重威胁了经济全球化进程C. 加剧了东西方国家间的矛盾D. 导致了世界各国之间的对立【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美国政府主张对中国、墨西哥

52、等与美国有贸易逆差的国家征收高额关税,以及要禁止进口德国汽车,这一举措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B正确;美德之间不属于南北合作,A排除;美、德、墨西哥都属于西方国家,C排除;D说法夸大了其作用,排除。47. 2019年12月4日,庆祝北约成立70周年的峰会在伦敦闭幕。峰会虽达成一份申明,再次强调团结与力量,但难掩成员国尤其跨大西洋国家之间的分歧。为此,美国智库外交学会的斯图尔特帕特里克评价道:“在跨大西洋关系受损和大国竞争加剧之际,战略自治对欧洲人具有明显的吸引力。”这说明A. 西方国家已经陷入分裂B. 北约组织的土崩瓦解C. 美国已成欧盟战略对手D. 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

53、】北约成员国之间的分岐反映出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不断加强,各方面的势力不断在角逐,故D正确;北约并不能代表所有的西方国家,排除A;有分岐并不代表瓦解,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欧盟,排除C。48. 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阶层分化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引起经济议题在政治上意识形态化,并在客观上阻滞经济全球化进程。这一观点反映出A. 全球化导致世界动荡不安B. 逆全球化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 政治因素主导全球化进程D. 利益分配不均导致全球化进程受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势必引起经济议题在政治上意识形态化,并在客观上阻滞经济全球化进程”可知,经济全球化中的利益阶层分化

54、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在客观上阻碍了全球化进程,故D项正确;世界动荡并非由全球化导致,故A项错误;全球化虽然出现挫折,但仍然是发展必然趋势,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经济议题在政治上意识形态化,但不能说政治因素主导全球化进程,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4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据统计,自霍乱于1817年由印度传入中国,清代中国共发生了4次霍乱大流行。尽管清代国家对霍乱等疫病的制度性救疗基本阙如,但越来越多的地方官府把日常性的疫病救疗纳入自身的职责范围。这一趋势到清末最终演变成国家在新政中,将自身的卫生和医疗职能明确和制度化。与官方相比,清代社会力量对霍乱的救疗更加积极主动。除了施医

55、送药、祈神驱疫等传统活动,上海等地的乡贤和慈善机构还在外国势力的刺激下,成立了实行强制查验和隔离的防疫医院。国内医学人士也初步完成了中医学对霍乱医理和疗法的探索,甚至有的医家已经认识到环境污染与霍乱的关系,对居所环境和用水卫生提出了要求。摘编自余新忠瘟疫下的社会拯救:中国近世重大疫情与社会反应研究等材料二 霍乱于1831年由印度传入英国后,英国政府成立了专门机构实行隔离措施,社会各界也提出了五花八门的治疗方案,但效果甚微。18311832年霍乱以后,把霍乱与社会状况联系起来的观点逐渐被大多数英国人接受。18481849年霍乱期间,英国政府颁布了公共卫生法,成立了卫生总会负责改造城市卫生。然而,

56、该措施并没有阻止18531854年霍乱的再次降临,反而因把城市污水肆意排入河流,加剧了霍乱的传播。1866年霍乱证明了斯诺医生关于霍乱病菌通过饮用水传播的理论。据此,英国议会出台了1875年大公共卫生法和1876年河流污染防治法,切断了霍乱传播的途径。到19世纪末,英国霍乱防治的方法被接纳为国际预防措施的基础。摘编自毛利霞从隔离病人到治理环境:19世纪英国霍乱防治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国与英国霍乱防治方式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国与英国霍乱防治的共同意义。(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霍乱等疫病与工业文明的关系的认识。【答案】(

57、1)不同之处:中国社会力量是霍乱防治的主体,英国政府在霍乱防治中发挥主导作用;中国的霍乱防治带有“救急”色彩,英国把霍乱防治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中国未形成系统的防治规范,英国形成了系统的防治规范标准且影响深远);中国的霍乱防治以治为主,英国注重防治并重;中国将传统中医作为主要疗法,英国以西医科学研究为理论支撑。(2)意义:救治生命,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生命安全;增强了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有利于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促进了医学研究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增强了人们的公共卫生观念,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了国际合作和文明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3)认识:工业文

58、明的发展既造成了环境污染又加强了世界联系,加速了霍乱等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工业文明的发展推动了医学和科技的进步,为霍乱等疫病的防治提供了条件。(须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言之成理即可)【解析】【详解】(1)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与官方相比,清代社会力量对霍乱的救疗更加积极主动。”可知,中国社会力量是霍乱防治的主体。根据材料“霍乱于1831年由印度传入英国后,英国政府成立了专门机构实行隔离措施可”可知,英国政府在霍乱防治中发挥主导作用;根据材料一主旨可以看出,中国的霍乱防治带有“救急”色彩,根据材料二“18481849年霍乱期间,英国政府颁布了公共卫生法,成立了卫生总会负责改造城市卫生”可知,英国把霍乱

59、防治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根据材料“与上海等地的乡贤和慈善机构还在外国势力的刺激下,成立了实行强制查验和隔离的防疫医院”可知,中国的霍乱防治以治为主,根据材料“英国议会出台了1875年大公共卫生法和1876年河流污染防治法,切断了霍乱传播的途径”可知,英国注重防治并重;根据材料“国内医学人士也初步完成了中医学对霍乱医理和疗法的探索”可知,中国将传统中医作为主要疗法,根据材料“1866年霍乱证明了斯诺医生关于霍乱病菌通过饮用水传播的理论”可知,英国以西医科学研究为理论支撑。(2)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防治霍乱救治生命,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生命安全;根据材料“这一趋势到清末最终演变成国家在新政中,

60、将自身的卫生和医疗职能明确和制度化”和“英国政府颁布了公共卫生法,成立了卫生总会负责改造城市卫生”可知,防治霍乱增强了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有利于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的建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防治霍乱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根据材料“国内医学人士也初步完成了中医学对霍乱医理和疗法的探索,甚至有的医家已经认识到环境污染与霍乱的关系,对居所环境和用水卫生提出了要求。”和“英国议会出台了1875年大公共卫生法和1876年河流污染防治法,切断了霍乱传播的途径”可以得出,防治霍乱促进了医学研究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增强了人们的公共卫生观念,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根据材料“上海等地的乡贤和慈善机构还在外

61、国势力的刺激下,成立了实行强制查验和隔离的防疫医院”和“到19世纪末,英国霍乱防治的方法被接纳为国际预防措施的基础”可知,防治霍乱促进了国际合作和文明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3)认识:根据材料“18531854年霍乱的再次降临,反而因把城市污水肆意排入河流,加剧了霍乱的传播”和“自霍乱于1817年由印度传入中国,清代中国共发生了4次霍乱大流行”可知,工业文明的发展既造成了环境污染又加强了世界联系,加速了霍乱等疫病的发生和传播;根据材料可知,英国防治霍乱是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发展基础之上的,即工业文明发展推动了医学和科技的进步,为霍乱等疫病的防治提供了条件。5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

62、中国学术界,部分学者对2/3情有独钟,他们倾向于认为,如果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按市场汇率计算的GDP之比达到了3:2, 那么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往往随之发生深刻且朝向冲突对抗的变化。在二战以来的七十多年间,中国不是第一个达到世界超强国美国GDP的2/3的国家。在中国之前, 日本和苏联的GDP都曾经达到过美国的2/3。然而,不管是日本还是苏联,当其经济规模达到美国的2/3的时候,美国对其政策都迅速做出了重大调整。摘编自张宇燕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国家实力变化推动国际格局演进1

63、9世纪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间实力发生重大变化,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衰落,而美德实力迅速增强,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并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动摇了欧洲国家在世界的领先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霸权地位。美国操纵联合国,成为其称霸世界的工具。但随着日本、西欧经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冲击美国的霸权地位,推动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综上所述,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特别是国家间综合国力的发展,是影响国际格局演变的关键。(注意: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如考生答出其它论题亦可给分。如: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发展;二战后国家

64、实力的变化与美国对外政策)【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标准答案。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材料内容总结论点,再引用相关史实围绕该论点展开论述。根据“不管是日本还是苏联,当其经济规模达到美国的2/3的时候,美国对其政策都迅速做出了重大调整”可知国家实力的变化会影响国际格局的演进。结合两次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进行论述,引用史实准确,言之有理即可。5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511856年,巴黎的人口约从95万增加到113万,当时的巴黎环境非常恶劣,城中的古老建筑旁到处是破旧的木棚,道路仍然是曲折蔓延,房价和房租不断攀升,而工资水平却基本未变,市民的居住问题大大恶化

65、,穷人住房难更是成为头痛的大事。对此,市长奥斯曼实施了巴黎住房改革。奥斯曼借旧城改造折迁破旧街区,与此同时,与公司合作,在融资后将巴黎城郊的一些村镇收归国有,并用这些土地修建住房,一部分用于补偿给拆迁户,一部分租赁给无房的市民。为保障低收入租户的利益,立法规定,免除贫困房客的房屋税。奥斯曼在任的17年,共有19730座房屋、120000所住处被拆毁,但被34000座新房和215300处新住宅所取代。尽管被迫迁出的人对这种强制性迁移十分不满,但这个模式后来还被英、德等国采用,改革者们奋力斗争,争取地产国有化,争取国家对住房实行监督,等等。据朱明奥斯曼时期的巴黎城市改造和城市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

66、所学知识,概括奥斯曼巴黎住房改革的背景和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奥斯曼巴黎住房改革的积极影响。【答案】(1)背景:工业化进程使法国城市问题凸显;工业革命扩大了贫富悬殊,阶级矛盾加剧;巴黎城市破旧,需要改造。特点:拆建住房与福利建设相结合。利用企业融资,扩充国有地产。(2)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巴黎的住房问题和城市面貌;其成功经验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借鉴、采用。【解析】(1)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背景:由材料中的“18511856年,巴黎的人口约从95万增加到113万,当时的巴黎环境非常恶劣”可以得出工业化进程使法国城市问题凸显;由“房价和房租不断攀升,而工资

67、水平却基本未变”工业革命扩大了贫富悬殊,阶级矛盾加剧;由“城中的古老建筑旁到处是破旧的木棚,道路仍然是曲折蔓延”可以得出巴黎城市破旧,需要改造。特点:由材料中的“奥斯曼借旧城改造折迁破旧街区”“并用这些土地修建住房,一部分用于补偿给拆迁户,一部分租赁给无房的市民”拆建住房与福利建设相结合。由“与公司合作,在融资后将巴黎城郊的一些村镇收归国有”可以得出利用企业融资,扩充国有地产。(2)积极影响: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首先要注意是分析其“积极影响”,然后结合材料中的“奥斯曼在任的17年,共有19730座房屋、120000所住处被拆毁,但被34000座新房和215300处新住宅所取

68、代”可得出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巴黎的住房问题和城市面貌;由“这个模式后来还被英、德等国采用”可得出其成功经验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借鉴、采用。52.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其生活的时代正值工业革命前夜。斯密洞察了18世纪中叶英国高度发达的工场手工业,科学地预见了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必然到来的趋势。为适应这种需要,斯密于1776年发表国富论阐述其思想。特别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摧毁了作为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理论依据的重商主义学说。他提出放任政策以尽可能地促进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在客观上给工业革命以策略上的指导,为工业革命以至于工业化、政治现代化做了理

69、论上、政策上的准备。但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并不是绝对的、无限制的自由,他主张在国内政策中对自由竞争实行一些限制。在国富论中,他指明了政府的三种职能,即保护国家、维护公正与秩序、提供公共工程。可见,斯密在极力宣扬其经济自由思想的同时,并没有一概地否定在特定领城里政府所具有的特殊作用。摘编自谢宗林、李华夏译国富论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当.斯密的主要思想。(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亚当.斯密的思想。【答案】(1)思想:反对政府干预,否定重商主义;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肯定政府的基本职能,反对无限制的经济自由(2)简评: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推动了英国及欧美列强对外经济扩张;对后来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容易导致市场的无序与混乱,引发经济危机。【解析】【详解】(1)从材料“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摧毁了作为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理论依据的重商主义学说”“提出放任政策”“在国内政策中对自由竞争实行一些限制”“指定了政府的三种职能”中可以概括出答案。(2)根据材料“在客观上给工业革命以策略上的指导,为工业革命以致于工业化、政治现代化做了理论上、政策上的准备”“并没有一概地否定在特定领域里政府所具有的特殊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