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高考近5年全国卷选择题13个高频考点四、宋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推荐理由】2016-2020五年高考15套全国卷,本知识点共出现选择题9道,考查频率60%。【知识点复习】阶段特征总体宋代是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政治政权并立,民族融合;中央集权加强,宋代在中央和地方全面实行分化事权的改革。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济活跃,商业活动突破坊市限制。交子的使用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空前水平。海外贸易有重大发展。思想理学产生,儒学完成转型;科技世界领先;文艺平民化、市俗化。主干知识梳理一、政治:1.君主专制的加强(1)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2)中央增设参知政事、
2、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2.中央集权的发展(1)措施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2)影响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消极: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二、经济1.农业的发展(1)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2)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3)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为动力的高转筒车。(4)重心南移:宋朝以后,我国经济重心逐
3、渐转移到江浙地区。2.手工业的进步(1)制瓷业: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2)纺织业: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写画中的写实风格。(3)冶金业:北宋时已经有了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3.商业的繁荣(1)表现: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2)“市”发展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3)对外贸易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
4、要财源。三、思想1程朱理学(1)背景:北宋时期,儒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2)主张主张代表哲学观认识论“二程”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把天理和封建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提出“三纲五常”朱熹天理就是“格物致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3)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2陆九渊的心学(1)宇宙观“心”是宇宙万物
5、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2)认识论:只需内心反省就可得到天理。四、科技文化1科技成就(1)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彩色套印技术。北宋平民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2)火药:宋朝为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3)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2文学成就(1)宋词出现:唐代。繁荣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的增加;词更便于抒发感情。代表作家:婉约派有柳永、李清照,豪放派有苏轼、辛弃疾等。3书法:北宋苏轼的行书,备受世人喜爱。4绘画(1)两宋:宫廷画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2)风俗画是北宋画坛的最大亮点。代表作
6、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题例证】1.(2020全国卷2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答案】A【解析】材料占城稻的引入和推广种植,大、小麦在南方的推广种植都增加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故选A项;曹魏时已经改进翻车,且材料与灌溉工具的改进无关,排除B项;粮食作物的推广种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没有体现出均衡发展,排除C项;粮食作物的推广种植影响民众饮食结构,但没有根
7、本改变,排除D项。2.(2020全国卷26)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 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 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答案】C【解析】由材料“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可知宋太祖明确了殿试的程序,强化了殿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科举考试录取程序,故选C项;隋唐开科取士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否定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最高一级,由皇帝亲自负责的殿试,而非省试考试,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科举考试的程序而非具体的内容,不能
8、得出人才选拔标准提高的结论,排除D项。3.(2019全国II卷,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答案】B【解析】由材料“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可知要以平静的心情欣赏万物,享受自然的乐趣,人们对四季中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相同的,所以人应随着四季的变化享受自然的乐趣,保持内心的快乐,荣衰宠辱、春夏秋冬,与普通人一样高兴而来、怡然而去,体现了人和万物的相通之处,故选B项;道家
9、主张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且材料强调的是人和自然的相通之处而非和谐共处,排除A项;材料强调静观其变,悠闲自得而非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排除C项;无为而治是道家老子的思想主张,程颢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排除D项。4.(2019全国III卷,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答案】A【解析】“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可见养活这么庞大的军队需要巨额的财政支出,故选A项;“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与军队
10、战斗力无关,排除B项;“北宋实行募兵制”是中央集权之下的军事制度,形成“守内虚外”的格局,加强对地方控制,排除C项;“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与社会的“贫富分化”无关联,宋代贫富分化的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政府不抑兼并,土地高度集中造成的,排除D项。5.(2018全国卷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答案】A【解析】根据“
11、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可知井研县制盐业规模较大,并且井主所雇工匠具有选择权,可看出井研县制盐业不是官营手工业,而是民营手工业,故A项正确;材料所反映的工匠仅是少部分手工业者,而且材料只是提及工匠对工作有自主权,无法体现社会地位高,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以“佣身赁力”为生的仅是少数井研县制盐业工匠,不能说明雇佣劳动普及,并且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井研县制盐业的发展不能说明盐业专卖制度解体,解体太过于绝对化了,故D项错误。6.(2018全国卷25) 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
12、录2436 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B【解析】材料中从北宋到南宋,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的宰相人数在减少,世家大族影响削弱,故A项错误;随着宋代科举制的发展,材料中无官职记录的平民子弟担任宰相的人数增加,从而跻身于社会上层,加强社会阶层流动,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宰相的来源,与其权力变化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宋代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浪潮,功能加强,而不是弱化,故D项错误。7.(2017全国卷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
13、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答案】B【解析】历史事实除了通过历史叙述,还可以通过实物呈现,故A项错误;对于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的活动,两则文献有不同记载,说明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故B项正确;北宋时期的文献虽然对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的活动有不同记载,但这并不代表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故C项错误;历史叙述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因此综合多种历史叙述不一定能够确认历史事实,故D项错误。8.(2016全国卷26)
14、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君主专制的相关内容。由“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可知,宋太祖不开心的原因是因为史官对帝王的日常行为秉笔直书,他害怕自己偶尔的行为失误也会被史官如实记录,所以说修史会影响到君主个人的行为选择,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项。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部真实可信明显过于绝对,所以B项说法错误;宋太祖主要是担心史官如实记录自己不好的言行,并没
15、有反映出史官与君主之间的尖锐矛盾,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可知宋太祖确实对史官如实记录的做法不开心,不愿意其记录,但这是表面现象的描述,不是对此事本质问题的反映,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9.(2016全国卷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答案】B【解析】宋代经济较唐代有进一步发展,没有出现严重衰退,故A项错误;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高度集中,租佃制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
16、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的现象,故B项正确;坊市制度崩溃主要与商品经济关系密切,但与农民租种土地并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谈到的宋代土地高度集中的问题与宋代实行的“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有关,不能表明政府管理失控,而是政府对土地政策的调整,故D项错误。【强化练习】1(2021湖南A佳大联考高三拓展卷5)朱熹(11301200)在学力七行中说:“居今之世,虽孔子复生,也不免应举。”这反映了南宋()A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思想 B理学适应统治阶级需要C科举制完备程度和重要地位 D贵族政治开始走向衰落【答案】C【解析】据材料“孔子复生,也不免应举”可知即使孔子复生,也要参加考
17、试,体现宋朝科举制的完善及其对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故选C项;据材料“也不免应举”可知材料侧重选官制度,并非理学的地位,排除A项;材料突出朱熹对科举制的重要性的看法,排除B项;贵族政治开始走向衰落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2(2021湖北十一校高三第二次联考4)据表1中信息推断合理的是()表1史料一宋人叶梦得石林燕语载:“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蜀与福建多以柔木刻之,取其易成而速售。”史料二蜀地楮纸耐磨又绵软,是制作交子的原料。方回忆我诗云:“朝廷易楮币,百姓骈叹吁”。史料三蜀刻本开版弘朗,字体遒劲,纸张洁白,校勘精当,有“宋时蜀刻甲于天下”之美誉。A宋代杭州雕版印刷品精美
18、程度最高B北宋交子制作原料为 “柔木 ”和楮纸C福建是宋代活字印刷三大中心之一D成都印刷业发展得益于造纸业的发达【答案】D【解析】由“蜀与福建多以柔木刻之,取其易成而速售”、“蜀地楮纸耐磨又绵软,是制作交子的原料”、“蜀刻本开版弘朗,字体遒劲,纸张洁白,校勘精当”可知,三则材料都提到了蜀地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展,不同史料可以相互印证,故选D项;题干中只有史料一提到了杭州印刷品是上品,其他两个史料都没有提及,孤证不立,排除A项;题干只有史料二提到了北宋交子的制作原料问题,所以也有孤证不立的不足,排除B项;提干只有史料一提到了福建的印刷术,但并不是说其是三大印刷中心之一,而是说其印刷品的质量相对不高
19、,排除C项。3(2021江苏南通二模3)宋太祖朝进士,无一人在当朝官至执政以上。太祖朝的状元仅有2人官至执政,而且是在真宗时。宋太宗朝进士,在当朝至少已有16人官至执政,2人位至宰相。太宗即位后的第一位状元吕蒙正还当朝两度入相。这一变化反映出宋太宗朝()A宰相增多削弱相权 B进士科地位得到提高C科举取士突出才能 D状元入仕的比例增加【答案】B【解析】进士科地位提高,与材料中从“宋太祖朝进士,无一人”到“宋太宗朝进士,在当朝至少已有16人官至执政,2人位至宰相”的变化相符,故选B项;为削弱相权,宋朝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与材料中“进士”能有“2人位至宰相”的
20、主旨不符,排除A项;科举制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宋太祖朝”“宋太宗朝”都突出才能,排除C项;材料主旨在于是否“官至执政以上”即任高官,而状元肯定会入仕,排除D项。4(2021山东济南高三3月模拟考试4)北宋初年,统治者在开封府、应天府、河南府和大名府都设立了都商税院,专门负责征收工商业税。南宋时,又在各州、府、县、镇增设征收商税的分支机构“都税务”。这反映出宋代()A政府抑商政策趋于强化 B政府治理体系因时而变C冗官问题进一步加剧 D工商税负的比重日渐上升【答案】B【解析】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地方相继设置税务部门征收商税,体现政府治理体系随着时代变化而变,故选B项;宋朝时期的政府
21、抑商政策趋于弱化,排除A项;冗官指无专职而备执行临时使命的官吏或闲散无事的官员,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没有信息的对比,无法得出工商税负的比重日渐上升的结论,排除D项。5(2021山东潍坊高三3月高考模拟3)宋代广泛流行买扑制,由私人通过类似现代流行的招标竞标方式,向官府交纳一定数额的钱物后,承包或承买官府的酒坊、矿山、田地、商税场、盐井、河渡等在特定时空内的经营权。由此可推断,当时()A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B重农抑商政策趋向瓦解C官民共利成为社会共识 D政府放松对经济的管制【答案】D【解析】材料中“承包或承买官府的酒坊、等在特定时空内的经营权”表明官营经济有所放松,故选D项;“田地、商税场”
22、不是手工业,材料中也未涉及哪种手工业占主导,排除A项;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但并未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广泛流行买扑制”,买扑者从官府手中买断某个经营权,把原先官府的垄断经营变成私人的垄断经营,政府利用买扑者之间的竞争加价而获取最大的承包收益,是商品经济下的经营管理的具体应用,但在以农业为主的社会“成为社会共识”的说法明显夸大,排除C项。6(2021河北衡水中学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5)1071年,宋神宗在讨论是否变法时提出,变法虽会触及士大夫利益,但却对百姓有益处。大臣文彦博却回答他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文彦博的回答意在强调()A统治者与被统治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B士
23、大夫应为改革时弊效力C变法应以摒弃民本传统为政治前提 D士大夫是统治的基础力量【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宋神宗提出“变法虽然会触及士大夫利益,但却对百姓有益”时,文彦博提出“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所以文彦博强调的是士大夫是统治的基础力量,应该维护士大夫的利益,故选D项;文彦博提出“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可以看出文彦博强调的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非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排除A项;文彦博主张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所以不需要推行危害士大夫利益的变革,而反对变法,并非士大夫为改革效力,排除B项;文彦博的回答是要维护士大夫的利益,不主张变法,并非如何变法,排除C项。7(
24、2021广东肇庆二模3)北宋程颐、程颢指出:“礼一失则为夷狄,再失则为禽兽。中国而用夷狄礼,则便夷狄之。”宋初学者石介将佛、道视为“中国”坏乱之源:“释、老之为怪也,千有余年矣。”这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A力图复兴儒学,稳定社会秩序 B思想僵化落后,固守华夷观念C传承礼仪文明,促进文化交流 D主张三教并行,提倡儒术主导【答案】A【解析】“礼”是儒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再失则为禽兽”说明希望复兴儒学,佛、道被视为“中国”坏乱之源,所以主张复兴儒学以稳定被佛道破坏了的社会秩序,故选A项;题干有两个信息,石介的观点里面没有体现华夷观念,排除B项;题干中的两个信息里面只有二程的主张有传承礼仪文明的内容,
25、排除C项;题干中的主张一个主张复兴儒学,一个主张佛道对中国秩序造成了冲击,都未主张三教并行,排除D项。8(2021广东深圳一模4)南宋元符二年,朝廷下达诏令:“番舳为风飘著海州界,若损败,及舶主不在,官为拯救,录其货,许其亲属召保认还。”由此可见南宋()A官营工商业的兴盛 B政府鼓励朝贡贸易C沿海贸易环境恶化 D对海外贸易的重视【答案】D【解析】据材料“番舳为风飘著海州界,若损败,及舶主不在,官为拯救,录其货,许其亲属召保认还”可知对因意外导致舶主不在而船只上仍有货品的情形,官府会保管,且会告知和还给舶主亲属,可见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重视,故选D项;舶主不一定是官府代表,排除A项;朝贡贸易是官方的
26、对外贸易,材料中的舶主身份很难确定,排除B项;据材料“番舳为风飘著海州界”可知船舶是因自然原因导致损败,非人为造成,排除C项。9(2021山东济宁高三3月高考模拟4)宋代,理学家程颐、张载、朱熹都主张恢复古代的宗法家庭制度,编纂族谱,建立宗祠。朱熹认为儒者应该努力从事个人修身,并进而扩展到家族。他们的这些主张反映出()A商品经济发展侵蚀传统思想 B宗族成为重要社会基层力量C文人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意识 D传统家庭生活发生重大改变【答案】C【解析】宋代理学家们主张恢复古代的宗法制度,提高个人修养,从而提高整个宗族和社会的素质和发展水平,体现文人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意识,故选C项;材料的内容体现的是理学家
27、的责任意识,商品经济发展对传统思想有影响,材料没有体现商品经济发展侵蚀传统思想,排除A项;材料的内容是宋代理学家的思想,体现的是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没有涉及宗族成为重要社会基层力量,排除B项;宋代的家庭生活依然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生活,没有发生改变,材料的内容体现的是理学家的责任意识宋代的家庭生活依然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生活,没有发生改变,材料的内容体现的是理学家的责任意识,排除D项。10(2021福建福州高中毕业班3月质量检测4)史书记载:两宋时期,日商曾一次性高价收购10万贯宋钱带回日本;高丽国颁令“小平钱(宋铜钱)许入而不许出”;苏辙记录“(北界)公私交易并使本朝铜钱”。两宋朝廷亦屡下禁令阻止铜
28、钱外流。这反映了宋朝()A对外贸易出现了严重入超 B货币呈现出国际化趋势C商品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 D政府经济调控能力弱化【答案】B【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宋代经济的史实可知,宋代经济强盛,随着文化交流和海外贸易的繁荣,宋代的主要货币铜钱也流向许多国家和地区,在一些国家中充当了主币或辅币的角色,体现出宋朝货币呈现出国际化趋势,故选B项;入超指对外贸易中进口大于出口,材料强调的是宋朝货币流入各国,与对外贸易严重入超无关,排除A项;两宋时期,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项;两宋政府下令阻止货币外流,但未体现出结果如何,无法得出政府经济调控能力弱化的结论,排除D项。11(2021辽宁沈阳一模5)北宋都
29、城汴梁房价高、房租贵,朝廷多次下令限制官员购置房产,要求租户降低租金。并颁布法令规范房产交易,收取一定比例契税。这一现象反映北宋()A冗官现象导致了财政危机 B重农抑商阻碍了经济发展C交易税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D政府用多种手段管控经济【答案】D【解析】“朝廷多次下令限制官员购置房产”属于行政命令手段,“颁布法令规范房产交易”属于法律手段,“收取一定比例契税”属于税收条件手段,可知当时政府运用多种手段来管控经济,故选D项;限制官员购置房产并不等同于政府财政出现危机,排除A项;“并颁布法令规范房产交易”反映的是政府对房产交易的规制,与重农抑商无关,排除B项;没有其他税种作对比,仅据“收取一定比例契税
30、”,不足以得出该税种成为主要的税收来源的结论,排除C项。12(2021河北衡水中学全国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26)宋朝劝学诗歌的数量庞大,其创作者有身居要职的高官,也有寒门学子,有理学大家,也有僧人道士,创作主体十分广泛。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程朱理学的兴起C科举取士的实行 D崇文意识的流行【答案】D【解析】据材料“创作主体十分广泛”可知,宋朝文学创作风气浓厚,其主要得益于宋朝重文轻武风气所形成的崇文意识的流行,故选D项;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相关联的是市民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且“理学大家”“僧人道士”等也与商品经济无关,排除A项;“僧人道士”创作劝学歌与程朱理学的兴起无关,B项
31、不能全面概况材料信息,排除B项;“僧人道士”创作劝学歌的目的并非为了科举取士,排除C项。13(2021江苏常州高三下学期期初调研考试4)宋开宝六年,宋太祖亲自对录取的省试进士进行覆试,从此确立了科举考试三级制。所有登科人,由此都成了“天子门生”。宋代改革科举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A防范考试出现徇私舞弊 B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C广泛吸引人才参加政权 D使中央收回取士大权【答案】B【解析】从材料“所有登科人,由此都成了天子门生”,以及中国古代师生关系如父子非常亲密,可知宋代科举制度会形成官员如对师父一样更加服从效忠天子的更紧密的君臣关系,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故选B项;君主亲自进行考试可以防止考试出现
32、徇私舞弊的现象,但不能体现“所有登科人,由此都成了天子门生”的意义,排除A项;宋代科举制的改革使考中的官员成为了天子的门生,有利于吸引人才,但不是科举改革的根本目的,排除C项;隋唐设立科举制,由中央命题考试选拔人才,就已把地方取士大权收归中央,排除D项。14(2021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3月联考4)宋代流行“榜下捉婿”,即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苏东坡有诗云:“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王安石也说,“却忆金明池上路,红裙争看绿衣郎。”材料意在强调宋代()A理学思想成熟 B商品经济繁荣 C社会阶层流动 D女性地位提高【答案】C【解析】“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争相挑
33、选登第士子做女婿”,说明富绅们非常渴求才子做自己的女婿,通过科举考试,平民百姓也可以走上仕途,导致社会阶层发生流动,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宋代的科举考试,理学思想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性人物是朱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宋代的科举考试,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可以从“市”突破时空限制得出,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宋代受到理学的影响,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排除D项。15(2021广东广州一模4)销金是指将黄金磨成粉末后撒在器物表明以形成纹饰的工艺。北宋前期,政府颁布销金禁令,规定销金工艺只能用于朝廷礼器或供上层妇女使用,并采用行政手段来保证禁令的执行,但“禁令屡下,民间无视”。这反映出宋代()
34、A严格执行重农抑商政策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商品经济发展亟需货币 D理学影响日常消费观念【答案】B【解析】销金禁令的颁布是为了维护等级,而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民间的销金现象屡禁不止,说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故选B项;重农抑商指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销金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不是货币,排除C项;理学强调伦理等级,而材料却冲击了等级,排除D项。16(2021河北衡水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26)宋仁宗时蔡襄曾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甚至有人认为“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35、这表明当时()A文武官员皆通过科举入仕 B政府无意收复北方边土C统治者推行重文抑武政策 D中央集权制度遭到破坏【答案】C【解析】题干提到“大臣”、“边防大帅”都是文人,有“将兵数十万,恢复幽”的军功都不如“状元登第”,说明统治者重文轻武,故选C项;题干说到文武官员多是文士担任,并没有提到入仕途径,排除A项;宋代君臣一心期待收复幽云十六州,排除B项;题干提到的是官员任用多是文士,且当时中央集权制度是得到加强了的,排除D项。17(2021湖南长郡十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5)在参观博物馆的活动中,四位同学对右面这件宋代瓷器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展开讨论,它最可能是()A定窑代表作秘色瓷 B汝窑青瓷作品风格C钧
36、窑青花瓷代表作 D景德镇哥窑的青瓷【答案】B【解析】宋朝有五大名窑,汝窑胎质细洁,釉色多呈天青,青中带蓝,晶莹发亮,堪称宋瓷之精品,与图片颜色相符,故选B项;唐朝越窑的秘色瓷极为名贵,而定窑以烧制白瓷为主,与图片颜色不符,排除A项;成熟的青花瓷在元朝出现,钧窑生产的产品被称为“钧红”和“钧紫”,排除C项;哥窑相传在浙江龙泉,不在景德镇,排除D项。18(2021山东临沂学业水平等级模拟考试4)表1是由宋人文集中抽样出的206例士人阶层女性阅读者的墓志资料统计而成的。这反映出宋代士人阶层女性()表1阅读内容阅读人数百分比排序佛道经典10551%1儒家经典6933%2史书33161%3诗词文3014
37、6%4女教典籍2192%5音乐1932%6家训839%7天文医药等839%7诸子百家等524%9A阅读目的具有较强功利性 B社会地位得到极大提高C蔑视传统的纲常礼教观念 D深受崇文抑武风气影响【答案】D【解析】儒佛道书目占到80%以上,没有兵书,说明宋代崇文抑武的用人政策直接影响到士人阶层阅读书目的类别,故选D项;宋代女性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其读书的目的并非为了求取功名,故不具有较强的功利性,排除A项;仅据女性读书的类别无法推知其社会地位如何,排除B项;阅读儒家经典明显是受纲常伦教观念的影响,而非对传统纲常伦教的蔑视,排除C项。19(2021广东汕头一模3)某大臣在边疆战事紧急之际向皇帝上书指出
38、:“(本朝制度)分军、民为二体,别文、武为两途,宣敕并行,议论难一,事无责任,更相顾望”。该大臣批判的是()A丞相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二府三司制 D行省制度【答案】C【解析】北宋初期为加强君主专制,实行二府三司制,“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分别奏事,过度分权导致了官僚的职责割裂和军队战斗力低下,故选C项;丞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与“分军、民为二体”不符,排除A项;“议论难一,事无责任”与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官员职责明确不符,排除B项;元代在全国推行管理地方的行省制度与“分军、民为二体”不符,排除D项。20(2021山东济南高三十一校开学联考5)定额租始于唐宋时期,清代时在江南地区已
39、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租佃形式。在定额租下,地主阶级的经营权甚至部分所有权向佃农转移,这成为宋以后封建租佃制最重要和最本质的进步。宋以后定额租的发展()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抑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导致土地兼并不断加剧 D促使新的生产关系出现【答案】A【解析】定额租的发展,放松了封建土地对农民的束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定额租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B项;导致土地兼并的主要原因是土地私有制,与定额租的发展无关,排除C项;定额租的发展与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出现没有必然因果联系,排除D项。21(2021山东济南高三十一校开学联考4)图2为古代某时期南北方人口统计变化表。据此
40、可以推知当时()图2 南北方人口变化趋势(单位:万人)A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 B国家政治中心逐渐北移C南方社会的影响力上升 D北方战乱经济发展迟滞【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742年1080年,北方人口锐减,南方人口增多,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正值唐末至北宋,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吸引了大量北方人口南迁,说明了南方社会的影响力上升,故选C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转移至南方,排除A项;此时期国家政治重心逐渐南移,排除B项;北方战乱较多,经济遭到一定破坏,但并非迟滞,排除D项。22(2021福建漳州一模4)下表是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南方与北方经济数据的对比。(注:贯石匹两是宋朝的一种综
41、合计量单位)表1项目北方八路南方七路人口1280722014260436耕地面积266521034172008937农民拥有的土地人均8亩人均12亩两税税赋负担人均269贯石匹两人均105贯石匹两依据上表推断,当时南方()A比北方更有利于发展经济 B土地兼并现象比北方严重C人多地少不利于经济发展 D已经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答案】A【解析】据表格数据可知,南方人均土地比北方少,同时税赋负担要低于北方,这有利于南方商品经济发展,故选A项;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则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材料不涉及土地兼并,排除B项;南方人多地少,不得不发展商品经济,排
42、除C项;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是在南宋时期,排除D项。23(2021湖北九师联盟高三2月新高考联考3)下表为我国古代部分时期的经济发展概况。材料主要反映了古代()时期概况魏晋建康、姑苏一带“姑熟饶旷良畴美拓,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淮水流域著名水利工程有安徽寿县的芍陂,可灌溉良田万余顷。荆州和扬州是江南丝织品重要产地唐朝江东地区出现了新型耕犁,深耕浅耕,操作自如。水转筒车在南方各地得到使用。扬州是唐代造船业中心,所造船只不仅数量多,而且技术水平高。南方兴起许多都会,商贾如织宋朝东南各地均大规模兴修水利。“秧马”是新型插秧工具,省体力,速度快。占城稻引种于江南各地,增加了粮食产量。明州、福
43、州一带,很多“糖霜户”种甘蔗制糖,甚至远销海外。南方上供的纺织品,在全国所占比例已超过北方A商品贸易发展活跃 B土地兼并日益严重C经济重心南移进程 D农产品商品化提高【答案】C【解析】据材料“魏晋、唐朝、宋朝”时间信息,“建康、姑苏一带”“淮水流域”“荆州和扬州”“江东地区”“扬州”“南方”“东南各地”“明州、福州一带”等地域信息,以及对这些地区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描述可知,反映的是从魏晋到宋朝南方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即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故选C项;材料中不仅仅反映了商品贸易活跃,也涉及农业和手工业,选项表述片面化,排除A项;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则越来越多地
44、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材料中并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南方各方面经济不断发展,并未反映农产品商品化提高,排除D项。24(2021广东韶关高三综合测试3)程朱理学的“理”被强化为外在的、客体性的权威,但陆九渊、王阳明相信自己的内在价值更胜于外在权威,使人的道德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此说明()A理学适应了统治者理论要求 B理学是封建社会道德规范基础C理学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学 D理学中 “人 ”的发展受到关注【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陆九渊、王阳明相信自己的内在价值更胜于外在权威,使人的道德主体性进一步发展”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的是陆王心学更加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更强调人的内在发展,故选D项;材料重在强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对“理”的内容理解与发展,没有涉及适应统治者的要求,排除A项;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理学注重人的内在发展,没有涉及到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排除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