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下列对杂种优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动物杂种优势的“保持”靠频繁配种配制成新的后代B种子繁殖的植物,杂种优势的保持靠每年配制新的后代C对于不是种子繁殖的植物,一旦获得具有优势品种的F1,就可用营养繁殖D植物杂种优势的保持只能年年用纯合子配种解析:选D。采用种子繁殖的植物,如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大豆等,杂种优势的“保持”靠每年配制新的F1,而且配种的亲本必须非常“纯”,与前一年用的一致。当然,也可以利用前一年配制好的F1。2(2011年高考江苏卷)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愈伤组织是一团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薄壁细胞B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植株C用人工
2、薄膜将胚状体、愈伤组织等分别包装可制成人工种子D植物耐盐突变体可通过添加适量NaCl的培养基培养筛选而获得解析:选D。愈伤组织是一团排列疏松而无规则、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不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A项错误;二倍体植株的花粉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培养得到的个体为单倍体,高度不育,只有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植株才能稳定遗传,B项错误;人工种子中包裹的是再分化形成的胚状体或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但不能是愈伤组织,C项错误;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可筛选出所需的突变体类型,如植物耐盐突变体的筛选可利用加适量NaCl的培养基进行,D项正确。3(2011年高考广东卷)华南虎是国
3、家一级保护动物,可采用试管动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殖,该技术包括的环节有()转基因核移植体外受精体细胞克隆胚胎移植A BC D解析:选D。试管动物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再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经过移植产生后代的技术,所以该技术包括的环节有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4(2011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外受精是指获能的精子和成熟的卵子在相应溶液中受精B受精卵发育到原肠胚阶段才能进行胚胎移植C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通常都需加入血清D试管婴儿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解析:选B。体外受精是指获能的精子与成熟的卵子
4、在获能溶液或专用的受精溶液中完成受精的过程,A项正确;胚胎移植应在早期胚胎培养至桑椹胚或囊胚期进行,B项错误;早期胚胎培养液中含有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类,含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以及激素、血清等物质,动物细胞培养液的成分为糖类、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还有血清等成分,故C项正确;试管婴儿技术与试管动物技术类似,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等,D项正确。5紫草素是紫草细胞的代谢产物,可作为生产治疗烫伤药物的原料,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在生物反应器中通过培养紫草细胞生产紫草素。下图记录了生物反应器中紫草细胞产量、紫草素产量随培养时间发生的变化。(1)在生产前,需先加入
5、紫草细胞作为反应器中的“种子”。这些“种子”是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将紫草叶肉细胞经过_而获得的。这项技术的理论基础是_。(2)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器中紫草细胞的生长呈现_规律:影响紫草素产量的因素是_和_。(3)在培养过程中,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并进行搅拌的目的是_和_。解析:本题结合图及植物组织培养的知识,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因为紫草素是从大量培养的紫草愈伤组织细胞中提取的,所以生产以前必须要加入离体的紫草细胞进行脱分化培养,以获得大量的紫草愈伤组织细胞,这一过程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反应器中紫草细胞的数量呈“S”型增长,原因是开始生长较慢,要经过适应期,然后
6、进入生长较快的对数期,随着细胞数目的增多,食物、空间等生活条件成为限制因素,此时进入稳定期,细胞的数目相对稳定。在这个时期紫草细胞会产生大量的次级代谢产物紫草素,所以说紫草素产量的高低与紫草愈伤组织细胞的数目和生长期有关。答案:(1)脱分化(或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植物细胞的全能性(2)“S”型增长细胞数量细胞所处的生长期(3)保证氧气供应充足使细胞与培养液充分接触1与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较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这是因为()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物质减数分裂联会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减数分裂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产生重组型配子受精过程中会丢失父方细胞质中的绝大部分基因杂种往往比纯种具有更
7、强的生活力A BC D解析:选A。有性生殖细胞是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在形成的过程中,由于交叉互换和自由组合会产生不同类型的配子,雌雄配子结合形成的合子发育成的后代继承了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较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2下列生产实例与杂种优势无关的是()A我国利用“三系配套”技术培育出的水稻大幅度地提高了水稻产量B我国进行杂交玉米制种推广后平均产量达到每公顷4200 kg左右C在一些畜牧业发达的国家,肉用鸡的生产几乎全部是利用杂交种,极大地提高了肉用鸡的品质D将甲地高产优质枣树的芽或枝条嫁接到乙地枣树上,以改善乙地枣树的品质解析:选D。杂种优势是利用遗传物质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有性生殖)产生的杂种所体现
8、出的性状比双亲优越的现象,故能体现杂种优势的前提是亲本进行杂交。而D项中的嫁接为无性生殖,不涉及杂交,与杂种优势无关。3甘薯种植多年后易积累病毒而导致品种退化。目前生产上采用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脱毒的种苗,以保证该品种的品质和产量水平。这种通过分生组织离体培养获得种苗的过程不涉及细胞的()A有丝分裂 B分化C减数分裂 D全能性解析:选C。甘薯感染病毒后要进行脱毒处理才能恢复其优良特点,获得高产。脱毒的技术是微型繁殖技术,即利用无毒的茎尖等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组织培养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细胞要通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4下列关于营养繁殖的叙述错误的是()A营养繁殖
9、是利用植物营养器官繁殖新个体B接穗应选择生长健壮带芽的短枝C营养生殖能保持亲本的遗传特性D将马铃薯切成带芽小块种植不属营养繁殖解析:选D。本题考查营养生殖的概念、特点及嫁接的基本过程。马铃薯的块茎是其营养器官,利用其营养器官繁殖后代,应该属于营养繁殖。故D项错误,A、B、C项均正确。5囊胚细胞包括滋养层细胞和内细胞团细胞,对囊胚期胚胎分割要()A特制显微刀片取滋养层细胞B分割时同时含滋养层和内细胞团2种细胞C分割时只取内细胞团细胞D任意分割都能发育成一个完整个体解析:选B。囊胚分割要同时包含滋养层和内细胞团2种细胞,要均等分割内细胞团细胞。6下列关于动物的人工授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工授精
10、需要利用器械采集动物的精液B人工授精技术可以提高优良公畜的配种效率C在人工授精过程中,统统采用超数排卵技术D人工授精可以在任何时期给母牛输精解析:选D。本题考查动物人工授精的概念、技术流程及应用。A、B、C项均正确,D项错误。人工授精是将雄性动物的精液输入到雌性生殖道内,但只有雌性动物此时能排出卵细胞,才能完成受精过程。雌性动物只在发情期才排卵,为了提高受精的成功率,此时还应注射相应的激素。7采用动物人工授精技术可以使动物的繁殖速度大大提高,这是因为()A可以提高优良公畜的配种效率B可以使动物的配种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C可以选择活力较高的精子D可以大大提高产生孪生子代的概率解析:选B。动物的人
11、工授精技术可在试管中进行,不受时间及地域的限制,大大提高了动物的繁殖速度。8胚胎分割移植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胚胎分割在任何时期都能成功B胚胎分割就是将受精卵分割C胚胎分割在桑椹期或囊胚期最好D分割份数会影响胚胎发育解析:选CD。胚胎分割在早期胚胎不同时期都可以获得成功,但以囊胚期为最好。对囊胚分割时,每一份必须带有一定数量的内细胞团细胞才能产生正常的后代,由于内细胞团细胞数量是有限的,因此,胚胎分割的份数也是有限的。分割份数一般不会影响个体的存活能力,但有时会影响个体的出生体重。囊胚是初步分化的胚胎,其外围的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盘,内细胞团细胞发育成个体,因此,从理论上讲,只要
12、含有这两种细胞的分割胚胎就能产生后代。胚胎分割类似植物中的扦枝,枝条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影响植物生长。胚胎分割份数越多,每份细胞数越小,所以,分割份数会影响到胚胎的发育。9.右图为某哺乳动物生殖过程示意图(b为卵细胞)。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动物个体的产生分别属于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B动物个体的产生表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也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C按照动物个体的产生方式,后代的性别比例仍为11,但这对于动物的进化则是不利的D图中a、b、c三种细胞的产生方式,仅c为有丝分裂解析:选C。动物个体是由精卵细胞结合而形成的个体,属有性生殖过程,动物个体的产生是由卵细胞与另一细胞的细胞核重组成一
13、个新的细胞,进而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故此方式属于克隆过程(无性繁殖体系)。动物的性别由核中的染色体决定,故此个体的性别与提供细胞核的个体相同。10英国科学家维尔特首次用羊的体细胞(乳腺细胞)成功地培育出一只小母羊,取名为“多利”,这一方法被称之为“克隆”,以下四项与此方法本质最相近的是()A将兔的早期胚胎分割后,分别植入两只母兔子宫内,并最终发育成两只一样的兔B将人的抗病毒基因嫁接到烟草的DNA分子上,培育成具有抗病能力的烟草新品种C将鼠骨髓瘤细胞与经过免疫的脾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D将人的精子与卵细胞在体外受精,待受精卵发育到囊胚期,再植入女性子宫内发育成“试管婴儿”解析:选A。早期胚胎分割后
14、移植发育成的两个个体是克隆出的后代。11(2010年高考全国卷)请回答:(1)植物微型繁殖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范畴。该技术可以保持品种的_,繁殖种苗的速度_。离体的叶肉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最终能够形成完整的植株,说明该叶肉细胞具有该植物的全部_。(2)把试管苗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上时,需要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其原因是避免_的污染。(3)微型繁殖过程中,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单独使用可诱导试管苗_,而与_配比适宜时可促进芽的增殖。若要抑制试管苗的生长,促使愈伤组织产生和生长,需要使用的生长调节剂是_(脱落酸、2,4D)。(4)将某植物试管苗培养在含不同浓度蔗糖的培养基上一段时间后,单株鲜重和光合作用
15、强度的变化如图。据图分析,随着培养基中蔗糖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趋势是_,单株鲜重的变化趋势是_。据图判断,培养基中不含蔗糖时,试管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_(能、不能)满足自身最佳生长的需要。(5)据图推测,若要在诱导试管苗生根的过程中提高其光合作用能力,应_(降低、增加)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以便提高试管苗的自养能力。解析:(1)植物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繁殖,后代能够保持亲本的遗传特性。植物微型繁殖技术能够实现快速繁殖。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即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2)植物组织培养接种和试管苗转接过程中都需要无菌操作,以避免微生物(杂菌)污染。
16、(3)微型繁殖培养基中使用的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不同,可以分别诱导根、芽的形成。使用高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如2,4D)可以抑制试管苗的生长。(4)(5)分析图中曲线可知: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培养基中蔗糖浓度的增大而下降,但单株鲜重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下降。培养基中不含蔗糖时,光合作用强度最大,但由于该时期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积累量较少,不能满足自身最佳生长的需要。在蔗糖浓度为1%左右时,单株鲜重达到最大,此时有机物的量满足自身最佳生长需要。答案:(1)遗传特性快遗传信息(2)微生物(3)生根细胞分裂素2,4-D(4)逐渐减小先增加后下降不能(5)降低12(2010年高考山东卷)胚胎工程是一项
17、综合性的动物繁育技术,可在畜牧业和制药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下图是通过胚胎工程培育试管牛的过程。受精卵试管牛(1)从良种母牛采集的卵母细胞,都需要进行体外培养,其目的是_;从良种公牛采集的精子需_后才能进行受精作用。(2)在体外培养受精卵时,除了给予一定量的O2以维持细胞呼吸外,还需要提供_气体以维持_。(3)图中过程A称为_,它在胚胎工程中的意义在于_。(4)研制能够产生人类白细胞介素的牛乳腺生物反应器,需将目的基因导入牛受精卵,最常用的导入方法是_;获得转基因母牛后,如果_即说明目的基因已经表达。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胚胎工程和基因工程的知识。(1)人工采集的卵母细胞要在体外培养成熟后才能与获
18、能的精子完成受精,同理,在体外受精前,要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2)体外培养受精卵所需气体主要有O2和CO2,O2是细胞代谢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pH稳定。(3)把早期胚胎移入受体母牛子宫的过程称为胚胎移植,意义在于可以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4)基因工程中把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获得基因表达产物即母牛的乳汁中含有人类白细胞介素说明目的基因已经表达。答案:(1)使卵母细胞成熟(或:使卵母细胞获得受精能力)获能(2)CO2培养液(基)的pH(3)胚胎移植提高优良母畜的繁殖率(4)显微注射法牛奶中含有人类白细胞介素(或:牛乳腺细胞已合成人类白细胞介素)13现
19、有A和B两个肉牛品种,A品种牛的细胞组成可表示为A细胞核、A细胞质;B品种牛则为B细胞核、B细胞质。(1)如果要获得一头克隆牛,使其细胞由A细胞核和B细胞质组成,基本步骤是,从A品种牛体内取出体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然后再从培养细胞中取出_注入B品种牛的_卵母细胞,经过某种刺激和培养后,可形成胚胎,该胚胎被称为_,将该胚胎移入代孕母牛的_中,通过培育可达到目的。(2)一般来说,要想大量获得这种克隆牛比较难,原因之一是卵细胞的数量_,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用_激素处理B品种母牛。(3)克隆牛的产生说明_具有全能性。克隆牛的性状主要表现_品种牛的特征。由A、B两品种杂交得到的牛与克隆牛相比,杂交牛细胞
20、核的遗传物质来自_个亲本,细胞质来自_性亲本,克隆牛和杂交牛的遗传物质组成_(相同、不同)。解析:依据题意可知要获得由A细胞核和B细胞质组成的重组细胞,当然就是要提取A细胞核然后与去掉细胞核的B卵母细胞质进行重组,得到重组细胞,进一步培养得到重组胚胎,进行胚胎移植,移植到代孕母牛的子宫里进行培育就可以了。但是由于每次卵母细胞成熟的数量是一定的,所以采用注射促性腺激素的方法促进母牛排出更多的卵母细胞。克隆动物利用的是动物体细胞核的全能性,得到的新个体的性状主要由细胞核决定,与供核母牛的性状基本一致,杂交牛是精子和卵细胞融合受精得到受精卵,细胞核来自两个亲本,不过由于精子含有很少的细胞质,受精卵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所以杂交牛和克隆牛的遗传物质是不同的。答案:(1)细胞核去核重组胚胎子宫(2)不足促性腺(3)动物体细胞核A两雌不同高考资源网w w 高 考 资源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