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发布》2019-2020学年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二阶段检测卷八(第5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889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布》2019-2020学年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二阶段检测卷八(第5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发布》2019-2020学年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二阶段检测卷八(第5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发布》2019-2020学年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二阶段检测卷八(第5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发布》2019-2020学年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二阶段检测卷八(第5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发布》2019-2020学年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二阶段检测卷八(第5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发布》2019-2020学年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二阶段检测卷八(第5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发布》2019-2020学年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二阶段检测卷八(第5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发布》2019-2020学年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二阶段检测卷八(第5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发布》2019-2020学年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二阶段检测卷八(第5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发布》2019-2020学年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二阶段检测卷八(第5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发布》2019-2020学年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二阶段检测卷八(第5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阶段检测卷八(第5单元)(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竹枝词京华咏俗写道:“衣裳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这种情况表明()A西方服饰开始传入中国B民间服饰受到西方影响C新式服饰体现等级观念D洋装普遍取代传统服饰【答案】B【解析】由题干关键信息“渐仿洋装”可看出,中国服饰的变化受到了西方的影响,故选B项。2自19世纪中叶以来,啤酒、汽水、奶茶、蛋糕以及各类西式快餐,渐渐受到了中国人的青睐,同时也加快了中国人的生活节奏。这实际上反映了()A西餐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B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外部原因D中西合璧是近代饮食的突出特点【答案】C

2、【解析】随着近代中国的被迫开放,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材料实际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发生变化的外部原因,故C项正确。3下图为1872年申报刊登的一则图文广告(成衣机器出售)。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新式广告促进社会价值观更新B西方文明助推社会生活变化C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近代中国服装业已经西方化【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不出社会价值观的更新,故A项错误;成衣机器出售反映出西方的缝纫机在中国市场上开始流通,这说明西方文明开始改变中国的社会生活,故B项正确;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且材料体现不出耕织分离,故C项错误;此时中国服装业还未实现西方化,故D项错

3、误。4歌曲文明结婚歌唱道:“吾祖国,改良婚礼,社会进文明;莫再说,男尊女卑,同是新国民。”歌词描绘的社会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A鸦片战争时期B中华民国初期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改良婚礼”“男女同是新国民”等信息,抓住题干中的时间限定“最早”分析,可知是民国时期倡导文明婚礼,男女平等思想的体现,故B项正确。5中国古代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说,1912年1月11日的民立报却传出了发自女界的另一种声音“天下兴亡,匹妇有责”。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民主科学观念深入人心B近代女权意识逐渐增强C社会生活日趋现代时尚D封建正统思想已经瓦解【答案】B【解析】由材

4、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天下兴亡,匹妇有责”,说明在中国近代革命及思想解放过程中同样注重女性力量,反映了近代女权意识逐渐增强,故B项正确;1915年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科学”,才推动民主科学观念深入人心,故A项排除;材料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天下兴亡,匹妇有责”,只能说明对女性的重视,不能体现社会生活的现代时尚,故C项排除;1915年新文化运动冲击封建儒家思想,之后,逐渐地才使封建正统思想瓦解,这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排除。61919年6月,曾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女子沈佩贞致函国会,陈述了她与议员魏肇文的婚姻情况,对魏肇文登报毁婚表示不满,希望通过法庭解决家庭纠纷。这件事在当时社

5、会引起了轩然大波。对材料理解比较全面的是()A封建思想,根深蒂固B民主法治,深入人心C妇女解放,潮流涌动D社会观念,碰撞转型 【答案】D【解析】材料既反映了女子思想的解放,也可以看出旧的婚姻观习俗依然存在,故D项正确。720世纪20年代前后,北京、上海、广州的一些戏楼、茶馆出现男女杂处合坐。僻居四川的成都也大致相同:“社交男女要公开,才把平权博得来;若问社交何处所,维新茶社大家挨(维新茶社男女可以杂坐)。”这反映出当时()A女性地位有所提高B各地风俗趋向一致C民主思想广泛传播D娱乐场所繁荣兴盛【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北京、上海、广州的一些戏楼、茶馆出现男女杂处合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女

6、人的行为从受到限制到可以男女杂处合坐,体现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女性地位的提高,故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部分地区,各地风俗趋向一致的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排除;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与材料无关,故C项排除;娱乐场所繁荣兴盛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女性地位的提高,故D项排除。82008年底,由国内15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了改革开放流行语征集活动,最终选出全国十大流行语: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黑猫白猫、上网、改革开放、北京奥运、炒股、中国特色、雄起。这些流行语()A反映了部分公务员思想观念转变B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发展C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变D表明中国互联网普及率高【答案】C【解析】这些流

7、行语所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变化,所涵盖内容很多,包括政治、经济、思想、体育等多个方面,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方位的变化,故C项正确。91868年11月24日上海新报报道:“兹见上海有车几辆,乃一人坐于车上,一轮在前,一轮在后,人用两脚尖点地,引轮而走。”材料中的交通工具是()A黄包车B自行车C汽车 D电车【答案】B【解析】黄包车是两轮在后,不是一轮在前,一轮在后,故A项错误;自行车是一轮在前,一轮在后,故B项正确;汽车是四个轮子,故C项错误;电车是以电力作为动力,不符合材料意思,故D项错误。10下图是吴淞铁路公司于1876年发行的“铁路火轮车”招贴画。据记载,当“火轮车”通过时,人们

8、纷纷涌来,争相乘坐。图文材料说明()A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B国人观念发生彻底改变C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D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材料信息“当火轮车通过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可知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故C项正确;A、B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11下面是1881年到1911年中国新建铁路里程表。这反映了()清政府借款修建外国资本直接投资清政府独立筹资官商合办里程(千米)4 171.22 746.11 042.41 042.4占总里程的比重46.3%30.5%11.5%11.5%A辛亥革命推动了铁路大力修建B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C列强控制了近代铁路

9、的修筑权D清政府将路权收归国有【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外国资本直接投资经营和清政府向外国借款修建的铁路比例大,可见中国铁路修筑权和经营权被西方列强控制,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列强控制了近代中国铁路的修筑权,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不符,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清政府将铁路收归国有,故排除D项。12近代有大量竹枝词对西方新事物进行了赞叹,如“最是称奇一线长,跨山越海度(渡)重洋。顷刻音书东海来,机关错讶有神仙。”该材料反映的是()A电报传输B无线电传输C电话传输 D互联网传输【答案】A【解析】由竹枝词的内容推测该文明成果是通讯工具有线电报,故A项正确

10、。1320世纪30年代,某报刊评论道:“上海近日以乘汽车为豪。每至礼拜日,必有许多少年男女同乘一车,疾驰于南京路、静安寺路、福州路。”这说明()A汽车已成为人们的主要出行工具B近代上海的交通日益便利发达C近代上海的奢侈风气最为盛行D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以乘汽车为豪”“少年男女同乘一车”可以看出汽车的出现引发了社会习俗的变化,冲击了传统观念,故选D项;A项中的“主要出行工具”,C项中“奢侈风气”材料没有体现,B项没有体现材料中心思想,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4近代中国的交通变化呈现出地域分布不均衡的特点,这一特点是由近代中国()A政治发展不平衡决定的B经济发展不

11、平衡决定的C列强侵略不平衡决定的D自然条件不平衡决定的【答案】B【解析】长期以来,中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要高于内地,因此近代中国铁路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这种分布不平衡取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B项正确。151934年陇海铁路修至潼关后,渝关“由荒凉之地,一变而成繁荣的商埠,一时之间,商号栉比”。由此可知,当时()A交通发展带动了区域的开发B国民党开始加强内地的建设C近代工业发展布局日趋合理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答案】A【解析】材料中潼关因铁路的开通而使经济走向繁荣,这是交通发展促进当地开发的体现,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国民党对内地的建设,但并不能说明是“开始”,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

12、说明工业布局的问题,故C项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始于1935年,故D项错误。16某记者回忆从业生涯时说,20世纪80年代他曾以“书信电报”的方式发送文稿。他先把整篇稿子逐字填写在电报纸上,邮局再逐字译成电报码,利用电流把“点点杠杠”符号传输,对方通过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信号还原文稿。这种通信方式在中国最早出现于()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期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答案】C【解析】19世纪中期还没有出现无线电报技术,故A项错误;无线电报技术是19世纪末发明的,但当时没有传到中国,故B项错误;无线电报通讯方式在中国出现于1906年,故C项正确,D项错误。17下表是美国教士林乐知创办的教会

13、新报于18681871年刊载的内容明细表,表格主要反映了()年份宗教世俗消息科技建议1868年48%26%22%4%1869年36%36%9%19%1870年18%68%5%9%1871年16%46%23%15%A传教士传教热情逐渐减退B传教士日益重视传播世俗信息C国民的科技意识淡薄D国民对西方社会了解需求增多【答案】D【解析】A项只体现宗教一栏的变化,不全面,故A项错误;B项只体现世俗消息一栏的变化,不全面,故B项错误;C项只体现科技一栏的变化,不全面,故C项错误;D项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表格内容,故D项正确。1818951911年中国创办报刊1 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占88%,就连素为商业

14、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这折射了当时中国()A列强入侵阻碍经济发展B政治变革备受关注C放弃了实业救国思想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B【解析】选项中“政治变革备受关注”,与材料“其中政论性报刊占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相符,故B项正确。19故都杂咏中写道:“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材料表明近代报纸()A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B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C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D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答案】C【解析】题干中体现了秀才不出门也能知道世界大事,说明近代报纸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20有学者统计,1

15、933年12月1日的申报广告,当日该报的30版(10版为增刊)中,29版登有广告,总数多达540条,许多广告占了版面1/4以上,甚至占了半版或全版。这说明当时()A报刊的时政新闻性功能减弱B广告成为报刊竞争主要方式C民众的社会心态日益开放D商品信息的流通更加及时化【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报刊中的广告信息而非报刊的时政新闻功能,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申报广告而非报刊业的竞争方式,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报刊的发展而非民众的心态,故C项错误;由材料“29版登有广告,总数多达540条,许多广告占了版面1/4以上,甚至占了半版或全版”可知广告使得商品信息的流通更加便捷、及时化,故D项正确。21

16、1896年8月10日申报刊登广告:徐园初三夜仍设文虎(灯谜)候教,西洋影戏,客串戏法。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西洋影戏”已遍布中国各地B中国人的娱乐活动更加丰富C“西洋影戏”伴随着优美的旋律D中国大众娱乐发生彻底改变【答案】B【解析】A、D两项表述太绝对化,排除;当时电影属于无声电影,C项不符合史实;故答案选B项。22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身临其境,亲眼得见一样”。当时这种使人们“开眼界”的大众传媒是()A电视B广播C电影 D互联网【答案】C【解析】电视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故A项错误;广播虽然产生比较早,但是其并

17、不能“真如身临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故B项错误;19世纪末期电影产生,20世纪初电影在中国诞生,故C项正确;互联网出现于1969年,故D项错误。231937年8月12日,国民政府制定的战时电影事业统制办法规定:“中央电影摄影场会同军委会政训处电影股,联合上海各影业公司合组一总机关,由中央电影事业处负责总其成,指挥及分配全部工作。”这一规定旨在()A强化对思想的引导B促进电影产业发展C加强对经济的控制D巩固抗日统一战线【答案】A【解析】1937 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材料中国民政府的规定旨在强化对思想的引导,使电影为抗战服务,故A项正确;促进电影产业发展不是材料的主旨,故B项错误;加强对经济的控制

18、与材料中的规定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是国民党的措施,同巩固抗日统一战线无关,故D项错误。241984年,伴随着香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热播,内地掀起了第一轮“金庸热”。金庸小说一夜之间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仅仅一年时间,全国约有14家出版社,出版了将近20种金庸小说单行本。这最能说明()A文学发展受制于电视艺术的普及B电视艺术影响文学的走向C文学和电视艺术都是现实的反映D电视和文学相伴而生【答案】B【解析】“文学发展受制于电视艺术的普及”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热播促进了金庸小说的大量出版,这说明电视艺术影响文学的走向,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文学和电视艺术都是现实

19、的反映,而是说明电视艺术影响文学,故C项错误;文学产生时间远远早于电视,故D项错误。252018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于2018年4月26日至28日举行,主题为“AI生万物”。下列关于互联网的说法正确的是()A互联网大大增加了全球空间距离B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C互联网与报纸、电影、电视被称为“四大媒介”D互联网能迅速传播信息,高度互动,双向传受【答案】D【解析】互联网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极大地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故A项错误;互联网诞生于1969年,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成为全球信息网,故B项错误;互联网与报纸、广播、电视被称为“四大媒介”,故C项错误;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媒介能够迅速传

20、播信息,高度互动,双向传受,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26题18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2分,共50分)26服饰的变迁是以非文本的方式记载着社会与生活的变迁,并成为时代发展的一个永恒的烙印和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后)在各个通商口岸城市,衣冠华丽、不遵规制者大有人在,暴富起来的商人穿上锦袍,是再平常不过的事。苏生文、赵爽素裙革履学欧风材料二:民国后的社会舆论强调:“民国新建,亟应规定服制,以期整齐划一。今世界各国,趋用西式,自以从同为宜。”但由于当时西式服装的主要原料是进口的,为了保护民族工业,民国政府在制定新的礼服样式时,保留了一款传统的中国服饰作为礼服,但传

21、统帝国时期通过服装便可辨认身份的特征已经彻底消失了。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材料三:据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有些学校规定毕业生参加毕业典礼时必须穿西装,颇让那些穷学生为难,不得不赊账三四百元(数月的薪水)置备一套西装,以解燃眉之急。有的人则到旧货市场上去买旧西装,时称“淘西装”。邹韬奋经历(1)据材料一指出服饰象征意义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2)据材料二、三分析西装在民国后流行的主要原因,同时还存在着哪些制约其流行的因素?(8分)(3)结合上述材料,归纳出中国近代服饰变迁的主要趋势。(4分)【答案】(1)变化:服饰逐渐从身份的象征变成了财富的象征。原因:西方文明的冲击;社会

22、经济的发展。(2)原因:民国政府的推动;相对开放的社会风气或舆论。因素:保护民族工业的愿望;经济条件的制约。(3)趋势:从等级化到平民化;明显“西化”。【解析】第(1)问,“变化”主要根据材料中“不遵规制”“暴富起来的商人穿上锦袍”等信息分析概括;“原因”主要结合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史实分析。第(2)问,由材料中“民国后的社会舆论”等信息分析西装在民国后流行的主要原因;由材料中“保护民族工业”“颇让那些穷学生为难”“有的人则到旧货市场上去买旧西装”等信息概括制约流行的因素。第(3)问,材料中“不遵规制”“传统帝国时期通过服装便可辨认身份的特征已经彻底消失了”等信息主

23、要反映出等级化到平民化,西装的流行反映出“西化”的趋势。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驰道和栈道的修建,是秦汉时期规模宏大的筑路工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筑驰道,以咸阳为中心修了多条大道。隋唐两代水陆交通都很发达。尤其是中唐之前,内河航运和海上交通更为繁忙,当时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以及全国各主要河道和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等沿海一带。辽宋夏金时期的主要陆上运输工具是名目繁多的各种车辆,造车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宋朝将指南针应用到海船上,航海技术大大提高。元朝继续开挖运河。京杭运河全线通航。大都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交通中心。明清时期,我国古代交通由盛而衰。明代出现造船高峰,郑和七下西洋,

24、把我国古代航海活动推向顶峰。不久后明朝实行了海禁,清朝延续,航海事业衰落。据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等材料二: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逐渐发展,以内河航运最为突出。截止到1893年,中国籍轮船133艘;到1911年时,中外内河轮船共有168艘,中方船只占总数的91%,形成遍及上海、长江干支流及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的航运网络。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外商轮船先后返回中国沿海内河复航,加之内战频繁屡有征调军用、碰坏船只等事,自营航运业受到很大打击。抗日战争爆发后,外轮陆续撤离,自营航运业均努力抢运上海数百家工厂的内迁器材及军用物资,其后又投入后方水陆交通。战时中国船舶直接间接损失总计

25、三千艘,四十九万五千三百二十吨。抗战胜利后,各航业公司努力恢复水运交通。据1947年6月交通部统计,当时轮船共一千五百零一艘,计十七万九千八百九十三吨。内河航运终未恢复到战前水平。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近代史前编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交通运输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近代中国与古代中国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近代中国交通变革的因素。(10分)【答案】(1)基本特征:以陆路为主,陆路、河道、海路并举但发展不平衡;交通运输工具较发达;交通技术一度领先世界;航海事业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明中期以后走向衰落。影响:巩固了封建

26、统治;推动了经济贸易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出行等。(2)同:都注重内河航运;交通运输工具都备受关注。异:古代中国在道路交通和运输工具方面以传统方式为主,近代中国充分运用科技革命的成果,大力发展轮船等近代交通运输工具。因素: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有识之士倡导引进西方近代科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驰道和栈道的修建,是秦汉时期规模宏大的筑路工程。隋唐两代水陆交通都很发达”“辽宋夏金时期的主要陆上运输工具是名目繁多的各种车辆,宋朝将指南针应用到海船上,航海技术大大提高”“元朝继续开挖运河。京杭运河全线通航。大都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交通中心。明清时

27、期,我国古代交通由盛而衰”可知我国古代的交通运输以陆路为主,水路交通和海上航运也很发达,但发展并不平衡;各种车、船等交通工具比较发达;交通技术一度领先世界;航海事业在明朝中期以后走向衰落;第二小问,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从政治上来讲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从经济上来说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便利了人们的出行。第(2)问,根据“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逐渐发展,以内河航运最为突出”并结合材料一内容可知,近代中国与古代中国在交通运输方面都注重内河航运,交通运输工具备受关注;不同点在于古代中国的交通运输都是以传统方式为主,而近代交通在交通工具上大力发展了轮船等近代交通运输工具;

28、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导致近代中国交通变革的因素主要是随着中国近代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西方工业文明逐渐传入中国,中国的有识之士也极力倡导引进西方近代科技,加之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的解放等,都促进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的“电影”一词,原本是“电光影戏”的缩略。因为中国人早在电影进入中国以前便享有丰富的传统戏剧,很自然,在接受电影这个新生事物时人们把它看作京剧、粤剧等传统戏剧的延展。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人拍摄自己的首部电影时,非常自然地从京剧中借用题材。这部由同名京剧若干片断构成的电影于是就成为中国电影的滥觞。王众一“电光影戏”百年风云中国网材料二:20世纪30

29、年代是上海电影的黄金时代,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对中国东北的军事侵略后,一批表现抵抗侵略的救亡电影应运而生。如风云儿女抗战结束之后,一部8年抗战中发生的一个家庭悲剧一江春水向东流创造了连映80天不衰的票房纪录。这部电影描写了战争给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带来的创伤和变化,使观众发生了深深的共鸣。民族的厚重感和国家的历史感以及电影故事的感染力交织在一起,使一部家庭伦理片跃升为一首经典的民族电影史诗。以上均改编自王众一“电光影戏”百年风云中国网(1)请写出以京剧为题材的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名称以及拍摄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剧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4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20世

30、纪三四十年代抗战电影深受国民欢迎的原因。(4分)(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概述电影艺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4分)【答案】(1)定军山,1905年。地位: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古代戏曲的精华,是中华文化的国粹之一。(2)原因:民族危机,抗战升华了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电影艺术的感染力。(3)影响:展示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民族文化精华;丰富生活,满足大众的精神生活需求;寓教于乐,服务大众,引领潮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爱国主义精神。【解析】第(1)问,联系所学可知,以京剧为题材的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定军山,拍摄时间是1905年;联系所学可知,京剧艺术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古代戏曲的精华,是中华文化的国粹之一。第(2)问,根据材料中的“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对中国东北的军事侵略后,一批表现抵抗侵略的救亡电影应运而生”“民族的厚重感和国家的历史感以及电影故事的感染力交织在一起,使一部家庭伦理片跃升为一首经典的民族电影史诗”等信息,从民族危机、抗战升华了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电影艺术的感染力等方面来回答。第(3)问,从材料可以看出,电影有利于展示传统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爱国主义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