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目标与素养:1.知道塑料纤维的组成和分类,了解常见塑料的化学成分、性质和用途。(重点)2.认识橡胶的分类,理解橡胶材料的发展过程以及人们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改造和优化。(重点)3.认识合成材料特别是复合材料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一、合成材料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1塑料(1)成分(2)制备:小分子塑料 (单体)(聚合物)如:CH2=CH2是聚乙烯的单体。(3)结构特点及性能热塑性塑料:长链状的线型结构,链与链之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受热时会熔化可重新塑制成形热固性塑料:链与链之间以共价键交联,形成体型网状结构。受热时不会熔化
2、,一次成型后,不能反复重塑。(4)常见塑料的化学成分、性能和用途名称化学式主要性能用途聚乙烯(PE)CH2CH2具有热塑性无毒制生活用品及塑料薄膜聚氯乙烯(PVC)耐腐蚀、耐磨、耐有机溶剂、易加工应用于轻工、化工、电器等方面酚醛树脂加热不熔化,不溶于水及有机溶剂,绝缘性好,耐腐蚀应用于电器、涂料、日常用品等有机玻璃(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透光性好,质轻,耐水、耐酸碱,抗霉,易加工应用于光学仪器、医疗器械等2.纤维(1)天然纤维:如棉花、羊毛、蚕丝、麻等。(2)人造纤维:由天然纤维加工而成。(3)合成纤维性能: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化学腐蚀,不怕虫蛀,但吸水性和透气性差。3橡胶(1)种类
3、和性质 (2)结构特点微点拨:由于天然橡胶中有,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质,即橡胶老化。二、复合材料1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能的材料组合起来,在性能上取长补短,就可以得到比单一材料性能优越的复合材料。2组成由基体和增强剂组成。3性能由于复合材料是由多种材料组合起来的,它的设计自由度很大:(1)可以选择不同的组分材料。(2)可以通过改变各组分材料的含量来满足不同的需求。因此,复合材料具有比单一材料更优越的性能,根据其组成材料的不同,有的强度大、密度小;有的耐高温、耐腐蚀、绝缘性好;有的易导电、易导热等。4典型代表物玻璃钢(1)原料:玻璃纤维和合成树脂。(2)优点:材料的强度大大提高、密度小、
4、有较高的耐化学腐蚀性、电绝缘性和易加工性能,有较好的韧性。(3)主要用途:制造汽车车身、火车车箱和船体,以及印制电路板等。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 ()(2)聚合物是高分子化合物,但属于混合物()(3)聚乙烯和乙烯均能使溴水褪色 ()(4)当加热到很高温度时,热固性塑料中链与链之间的共价键会断裂,塑料制品会损坏,无法继续使用()答案(1)(2)(3)(4)2下列原料或制成的产品中,若出现破损不可以进行热修补的是()A聚氯乙烯凉鞋B电木插座C聚丙烯材料 D聚乙烯塑料膜B线型结构的高分子具有热塑性,即加热时可以变软成为黏稠状、流动的液体,该液体冷却后又
5、变为固体,该固体再被加热后又熔为黏稠、流动的液体,所以线型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能制成薄膜、拉成丝或压制成各种形状。可用热修补法来修补破损的是线型高分子材料。常见的线型高分子材料有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而体型高分子材料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因而具有热固性,如酚醛塑料(俗称电木),不可以进行热修补。3区分羊毛织品和尼龙布最简单的方法是()A灼烧并闻气味B观察外观C放在水中比较柔软性D手摸,凭手感区分A羊毛织品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尼龙布的成分为纤维,灼烧现象不同,可鉴别;而外观、柔软性、手感等相似,不能区分。塑料与树脂1塑料与树脂的区别与联系 (1)区
6、别塑料:由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主要成分是树脂。树脂:指没有与各种添加剂混合的高聚物。(2)联系塑料的基本性能主要决定于树脂的性能。2塑料的分类分类的原则类型特征和举例按树脂受热时的特征分类热塑性塑料以热塑性树脂为基本成分。受热软化,可以反复塑制,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热固性塑料以热固性树脂为基本成分。加工成型以后变为不溶、不熔状态,如酚醛、氨基塑料等按应用范围及性能特点分类通用塑料通用性强、用途广泛、产量大、价格低。主要有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等工程塑料机械性能较好,高强度,可以代替金属用作工程结构材料,如聚酯、聚酰胺、聚碳酸酯、氟塑料等其
7、他分类分为通用、工程、耐高温和特种塑料四大类;或分为通用、工程和其他塑料三大类有关塑料需注意的几点问题(1)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虽然很大,但组成并不复杂,结构也很有规律性。 (2)聚合物与单体的化学性质有区别,如乙烯能使溴水褪色,但聚乙烯不能。(3)当加热温度很高时,热固性塑料中链与链之间的共价键会断裂,塑料制品就会损坏,无法继续使用。(4)“白色污染”是大量使用塑料制品造成的环境污染,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人们开始利用废弃塑料,使它成为有用的资源:回收用作材料。热解成单体。制成燃油和燃气。1现有两种高聚物A、B,A能溶于氯仿等有机溶剂,B不溶于任何溶剂,加热不会变软或熔融,则下列叙述不正确
8、的是()A高聚物A可能具有弹性,而高聚物B一定没有弹性B高聚物A一定是线型高分子材料C高聚物A一定是体型高分子材料D高聚物B一定是体型高分子材料CA能溶于氯仿等有机溶剂说明一定不是体型高分子材料,而是线型高分子材料;B不溶于任何溶剂,加热不会变软或熔融,则一定是体型高分子材料。纤维的分类与鉴别方法1常见纤维的化学组成和性质常见纤维化学组成主要性能天然纤维棉纤维纤维素、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吸水性好,易干,穿着舒适,不起静电,不耐磨蚕丝蛋白质,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吸水性好,手感柔和,有光泽,不起静电,不起球羊毛蛋白质,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弹性好,隔热性、保暖性好,水洗后收缩,易起球化学纤维人造纤维
9、纤维素(黏胶纤维)吸水性好,穿着舒适,不起静电,不耐洗,不耐穿合成纤维各种线型有机高分子(聚酰胺、聚酯、聚丙烯等)强度高,耐磨,不易染色,吸湿性、透气性差2.常见纤维的简单鉴别方法识别纤维最简便的方法是燃烧法。根据燃烧时的现象不同,燃烧后产物形态,烟、烟灰、气味和燃烧后灰烬的不同,进行区分。棉纤维:易燃,燃烧速度快,有烧纸的气味,烧出的灰保持原形,手触灰即散碎。 麻:燃烧快,产生黄色或蓝色火焰。燃烧后仍保持原形,有烧枯草的气味,灰烬少,呈浅灰色。羊毛:近火即卷缩,灼烧时臭味与烧毛发相同,灰烬缩成黑色易碎的颗粒。丝:现象与毛相似。但烧前丝线长而细,有光泽,与毛不同。 人造纤维(黏胶纤维):易燃,
10、燃烧速度快,有烧纸的气味,但灰烬很少。2国际上通行的环保产品概念,至少应满足下列四个条件:原料能再生,加工无污染,对消费者无危害,废弃后可降解。现不少厂家广告中称其保暖内衣是“绿色”“环保”“生态”产品,有的还称为纳米技术制造。其实保暖内衣面料一般由3层组成,上下两层为普通高支全棉或涤棉材料,中间层是保暖内衣的保暖精华部分,其生产方法不同,材料不同,性能不同,保暖效果也不同。其中间层通常用3种材料:聚乙烯薄膜,涤纶和丙纶复合绒,羊毛等其他保暖材料,根本不是纳米技术制造。保暖内衣应该具有的散热与储热,透气与抗风,导湿与保温的功能也许真的要用纳米技术才能解决。(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全棉是指天
11、然棉花产品B涤纶是合成纤维,不能降解C保暖内衣有三层,所以保温效果好D保暖内衣不能透气,否则保暖效果不好(2)若某种品牌保暖内衣标志牌上标明中间层是羊毛,如何鉴别是否是真羊毛?_。(3)聚乙烯薄膜、涤纶和丙纶复合绒的制造都是以石油作为原料,写出以石油产品乙烯为原料合成聚乙烯的化学方程式:_。(4)上述保暖内衣能否称为环保内衣?为什么?_。解析保暖内衣由于含有涤纶、丙纶复合绒和羊毛等保暖材料,故保暖效果好。鉴别羊毛可以用灼烧实验。乙烯聚合可得聚乙烯。此保暖内衣的原料不可再生,废弃后不能降解,不符合环保内衣标准。答案(1)AB(2)可抽几根纤维点燃,如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或灰烬用手指一压即碎就是纯羊毛
12、(其他答案合理也可)(3)nCH2=CH2CH2CH2(4)不能,因为原料不能再生,废弃后不可降解加聚型高聚物单体的判断切割法(1)凡链节的主链只有两个碳原子(无其他原子)的高聚物其合成单体必为一种,将两个半键闭合即可。1下列物质一定不是天然高分子的是()A橡胶B蛋白质C尼龙 D纤维素C橡胶有天然橡胶,尼龙只能人工合成。2复合材料中往往有一种材料作为基体,另一种材料作为()A增塑剂B发泡剂C防老化剂 D增强剂D复合材料中一种材料作为基体,另一种材料作为增强剂。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石油作原料制得的纤维是人造纤维 B天然纤维是不能再被加工处理的 C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和天然纤维统称化学纤维
13、 D煤和农副产品也可经过处理制得合成纤维 D利用煤、石油和农副产品经过处理可以制得合成纤维,天然纤维经过一定的人工处理可得到人造纤维,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统称为化学纤维。4天然橡胶的名称叫“聚异戊二烯”,它的单体为()ACH2=CHCH2CH2CH3BCH3CH=CHCH=CH2 CB为戊二烯,C为异戊二烯。5为下列物质的性质选择相应的用途:A结构型高分子材料有强的磁性B聚氨酯树脂弹性好、耐老化、柔软、透气C丁腈橡胶耐油性好D热塑性丁苯橡胶坚固耐用而且富有弹性E乙丙橡胶柔韧性好F聚四氟乙烯的绝缘性好(1)_用作电线、电缆的绝缘层;(2)_用作鞋底;(3)_用作密封胶条;(4)_用作油管,飞机的防弹油箱;(5)_用来制造人造皮革;(6)_用来制录音带。解析根据聚四氟乙烯绝缘性好可用作电线、电缆的绝缘层,聚氨酯树脂和丁苯橡胶坚固耐老化且弹性好可用作鞋底,乙丙橡胶柔韧性好可用作密封胶条,丁腈橡胶耐油性好可用作油管,结构型高分子材料有磁性可用来制录音带。答案(1)F(2)BD(3)E(4)C(5)B(6)A- 10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