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优化方案》2013高考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用)专题六第13讲仿真预测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858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2013高考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用)专题六第13讲仿真预测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优化方案》2013高考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用)专题六第13讲仿真预测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优化方案》2013高考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用)专题六第13讲仿真预测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优化方案》2013高考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用)专题六第13讲仿真预测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优化方案》2013高考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用)专题六第13讲仿真预测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优化方案》2013高考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用)专题六第13讲仿真预测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011高考浙江卷)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货存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C会馆为旅居异地的同乡商人所组建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解析:选 B。会馆是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重要表现。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住宿、存放货物、交际的重要场所。故 B 项认为会馆是“地方商业中心”是不正确的。2(2011高考四川文综卷)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 32.

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 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 1.8%和 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解析:选 D。注意“1820 年”,当时的中国闭关自守、君主专制政治腐败、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已经逐步落伍于世界,由此排除 A、B、C 三项。抓住“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 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 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 1.8%和 3%”,这说明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故 D 项正确。3(2011高考天津文综卷)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

3、,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解析:选 A。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农户有的(“东家”)专心从事农业生产,也有的(“西家”)进行缫丝生产,然后把丝卖掉换取麦子,不管是从事农业生产,还是从事手工业生产,都能生活平稳。这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有了较大发展。4(2011高考江苏卷)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C农工比重适当D农工任其消长解析:选 C。从“善为国”“农末适均

4、”可以看出张瀚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就要保持合理的农业和商业比重,故选 C 项。5(2011高考北京文综卷)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 3876 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 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 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 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ABCD解析:选 A。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根据题干在北京的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发现了燕、韩、赵、魏等国的铸币这一信息,可以判断正确。根据在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发现燕国货币,可以判断正确。战国时期,随着商业的

5、繁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大都会,所以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的说法是错误的。6(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下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解析:选 D。解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根据图示可知,各地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使用的货币不相同,这实际上反映了南北朝时期南北方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A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南北朝时期南方开始开发和发展;B 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河西走廊地区因为丝绸之路商业较为

6、发达,岭南地区经济处于刚开发时期;南北朝时期,北方动荡影响手工业正常发展,C 项不符史实;D 项准确地反映了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和铜币使用情况。7(2010高考课标全国卷)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时间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宝钞 23、银 1、布 1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宝钞 4、银 27、布 42、稻谷 4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银 52、稻谷 1上表反映了()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解析:选 A。从表格信息看,宝钞使用数量逐步减少并最终消失,说明其信誉越来越低,并最终被白银所取代,

7、故 A 项的说法正确;从表格看,白银的使用量越来越大,但白银不是从开始就是主要货币,D 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社会经济的大幅度衰退,B 项错误;从表格看,作为支付手段职能的生活资料主要是布和稻谷,C 项错误。8(2010高考海南卷)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解析:选 C。本题考查宋朝区域经济的发展,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北方“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说明北方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商

8、品经济不发达,社会贫富分化不明显;“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说明南方商品经济发达,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加剧,C 正确;宋朝时经济重心南移,A 错误;B 说法有误;宋朝时“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不符合史实,D 错误。故选 C。9(2010高考全国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材料: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 71 个市镇,明代达 316 个,清代增至 479 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庄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

9、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江南市镇的特点及兴起的背景。解析:可以从材料中市镇兴起的起源、市镇的功能、市镇与农村的关系入手分析“特点”。联系明清时期我国江南经济发展概况回答“兴起的背景”。如,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发展情况,区域间的行业分工、长途贸易的发展等。答案:特点: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辐射范围广;分布密集;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背景:江南地区农副业迅速发展;手工业技术进步;区域性分工与商业活动加强。一、选择题1(2012南通模拟)一位前往洛阳经商的潞州商人,住在洛阳城中一处专供潞州人居住的建筑物里,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均极便利

10、。此人因生意有成,在这栋建筑物里唱戏酬神。这位商人最可能身处哪个时代()A汉代B唐代C宋元D明清解析:选 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洛阳城中出现专供潞州人居住的建筑物,而且是为潞州商人提供商务、汇兑、装卸货物的场所,这说明潞州商人已形成经商群体,称为“商帮”,这种现象出现在明清时期,故 D 正确。2走西口是继乔家大院后又一部登陆央视的晋商题材的作品,使晋商再次成为热点。下列对晋商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以白银广泛流通为条件B具有地域性C以长途贩运活动为主D政府大力支持解析:选 D。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出现了“商帮”即地域性的商人群体,主要从事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但是明清

11、时期,政府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的政策,因此 D 错误。3聊城市的山陕会馆坐落于京杭大运河西岸,于 1743 年由旅居山东的山西、陕西客商集资创建。此会馆有利于研究()瓦舍发展史 清代外贸史 运河文化史 清代商帮发展史ABCD解析:选 B。瓦舍是宋朝时期固定的娱乐场所。山陕会馆是中国古代商帮集资兴建的,侧重于国内贸易。排除。4下列诗句中,能够反映我国古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是()A海将盐作雪,山用火耕田B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C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D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解析:选 C。草市印证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5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

12、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B商品经济活跃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解析:选 B。本题考查明朝福建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了当时福建地区商品种类、数量众多,并销往国内外,B 说法正确。海陆交通的发达只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条件,从材料中无法看出福建成为全国经贸中心,材料中也并未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A、C、D 均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B。6(2012苏州模拟)(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

13、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毕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出现C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解析:选 D。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由“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可知 A、C 正确;由“四方村民毕集”可知 B 正确。7(2012东北三校模拟)中国古代城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最有可能不是宋朝的是()A“夜行山步鼓冬冬,小市优场炬火红”B“蚕市光阴非故国,马行灯火记当年”C“方轨十二,街衢相经”;“市坊整齐”D某富商夜闻“民间酒楼”有“丝竹声笑之声”解析:选 C。“夜行

14、山步鼓冬冬,小市优场炬火红”是南宋陆游所描述的小文化夜市;“蚕市光阴非故国,马行灯火记当年”是对马行街夜市的深深怀念;“方轨十二,街衢相经”出自东汉张衡西京赋,“市坊整齐”说明坊市制未被打破;某富商夜闻“民间酒楼”有“丝竹声笑之声”说明坊市制的时空限制被打破了。由此排除 A、B、D,答案为 C。8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反映了()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传统社会结构解体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D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解析:选 C。古代社会有严格的等级差异,春秋时期将社会各阶层

15、士、农、工、商进行严格的区分,商人的社会地位最为低下,受到歧视。从材料中了解到明清时期出现“士商相混”,许多官僚、贵族从事商业活动,这反映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和等级观念的淡化。9明代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写一商人在县城如厕时,“偶然官府在街上过”。吓得他“心慌起身”逃走,竟把装银子的袋子遗忘在厕所。为何官员隔墙路过就将一个本分的商人吓得魂飞魄散?拍案惊奇总结了这一社会通则,“那富的人,怕的是见官。”这说明()A农本思想根深蒂固B明代商业发展迅速C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D专制统治严重压制了商业的发展解析:选 D。材料反映了明代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业受到专制统治的压制,商人在社会上遭受歧视

16、。10明清时期,山西祁县一带流传着“有儿开商店,强如坐知县”“生子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的谚语。这表明()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当时已经形成地区性的商帮C经商可以迅速致富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解析:选 C。抓住关键信息“强如坐知县”、“不羡七品空堂皇”,可判断经商可以致富,没必要羡慕做官,故 C 项为正确答案。A、B 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D 项表述与史实不符。11(2012南京模拟)清文献通考卷 33 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镜澳,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盖已有年。后深入省会,至于激变,遂行禁止。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

17、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上从之”。这段记载充分说明()A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B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解析:选 A。本题考查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由“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可知 A 正确;B、C 显然是对材料信息的错误理解,可以排除;由“深入省会,至于激变,遂行禁止”可知 D 错误。12清政府曾经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反映的实质是()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18、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D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解析:选 D。材料所示清朝限制“机户”拥有织机不得超过百张,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萌芽的阻碍。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能事本而禁末者,富。僇力(努力)本业,耕织致(交纳)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懒惰)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家奴婢)。史记商君列传材料 2:雍正帝说:“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者,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

19、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光绪大清会典事例材料 3:有人说,山西人天生有经商才能,以“诚信”著称天下,崇信“管鲍遗风”。当地流传着“有儿开商店,强如坐知县”“生子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好好写字打算盘,将来住个茶票庄”的民谚。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连续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讲述了乔家荣辱兴衰的过程。请回答:(1)材料 1 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经济思想主张?(2)依据材料 2 回答,在对外贸易方面,清政府的哪些政策反映了雍正帝的上述思想?这些政策有什么重大危害?(3)结合材料 3,试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简要分析乔家大院当今闻名全国的原因。解析:本题属

20、于材料型分析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第(1)问由材料 1 信息可判断出是重农抑商政策;第(2)问要注意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性,回答要全面;第(3)问要结合材料和现实的知识多角度回答。答案:(1)重农抑商。(2)“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3)历史:乔家经济实力强,在清代就影响全国;乔家大院的建筑成就;乔氏“诚信”的商业道德。现实:市场经济发展热;文化旅游热;电视等媒体宣传等。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21、1:据天工开物的记载14、15 世纪前后的湖广地区已成为天下的谷仓,故有“湖广熟,天下足”这一谚语的出现。粮食生产以外,也有为满足衣着生产的棉、麻、芋等,还有染料蓝靛、红花等,以及其他手工业的生产原料。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材料 2: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明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明)范濂云间据目抄材料 3:清朝奉行“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多次颁令实行矿禁,并用“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限制商业活动。对“客商资本稍多者”又行“劝借”,稍有不从,“

22、轻则痛行笞责,重则连船拆毁,客商狼藉,号哭水次”,最终“多致卖船弃业”。(1)从材料 1 看,明清时期农业经济高度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发展直接引发了哪些变化。(2)材料 2 中“暑袜店”主与制袜“合郡男妇”之间是什么关系?表明该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3)材料 3 表明清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是什么?综合材料说明,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及政策。第(1)问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抓住材料中的“湖广熟、天下足”“生产原料”来组织答案;第(2)问从“从店中给筹取值”即可解答;第(3)问抓住“竭力耕耘”“海禁”“限制商业活动”及“连船拆毁”可知是重农抑商、海禁政策,影响则需从积极和消极方面来组织答案。答案:(1)经济重心持续南移;剩余劳动力增多;产业结构变化;手工业原料富足,工场手工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2)关系:雇佣与被雇佣。新现象:资本主义萌芽。(3)政策:重农抑商、“海禁”政策。影响:一方面促进了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另一方面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