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6章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856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6章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6章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6章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6章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6章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6章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6章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6章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6章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6章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6章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6章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6章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6章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6章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6章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6章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6章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2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考纲展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考情分析核心素养思维导图以区域图、景观图为载体考查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以垂直自然带图、统计图为载体考查自然带的形成、雪线及坡向的判断等。1.综合思维:运用自然带分异规律的原理,分析地域分异规律及原因。2.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差异。3.地理实践力:观察学校所在地的自然景观特征。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28页基础自查知识清单特别提醒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自然带的形成和特点(1)成因。(2)特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典型地区图示

2、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太阳辐射低纬和高纬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变化海陆分布中纬度地区【辨析】地带性规律与非地带性现象(1)地带性规律是指受水热条件影响,具有或沿纬线方向、或沿经线方向、或沿垂直方向更替的规律,包括从沿海向内陆、由赤道到两极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非地带性现象是指某些地区出现了与地带性规律相违背的现象,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海陆分布、洋流、地形等。【点拨】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1)由赤道到两极分异规律的判断。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南北美洲西海岸南北延伸)。看自然带变化: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

3、。看主导因素:热量。(2)从沿海向内陆分异规律的判断。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看自然带变化: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看主导因素:水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形成:高大山脉随海拔变化,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差异很大,形成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相应地呈现垂直分布规律。2.分异规律: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的水平地带带谱相似。3.影响因素: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辨析】雪线与林线(1)雪线是永久积雪带的下限(雪线以上气温在0 以下),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有气温、降水、地形坡度等。(2)林线是森林带的上限海拔高度,林线高度受热量和水分的共同

4、影响。气温高、降水多,则林线高;气温低、降水少,则林线低。续表知识清单特别提醒非地带性现象(地方性分异)1.影响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洋流等。2.意义:在地理环境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说明了地理环境的复杂性。【点拨】非地带性现象的判断方法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高度,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深化探究1说出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名称。提示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2“气候带与自然带是一一对应关系”,这种认识对吗?

5、提示不对。因为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也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3在迎风坡是不是海拔越高降水越多?提示不是。通常情况下,在迎风坡降水量先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到达一定高度之后,又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少。4山体的相对高度大,自然带数量一定多吗?提示不一定。山体自然带的数量多少与所处的纬度和相对高度等有关,在纬度相同的条件下,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数量越多。纬度不同的地区相对高度大的山体,自然带数量并不一定多,如在高纬度地区相对高度大的山体,其自然带的数量较少。热点快递热点扫

6、描以热点生态事件为切入,结合最新图文材料,从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角度考查自然带的分布及形成、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关注现实,落实到人地协调观的发展理念上。热点题型1伊勒呼里山以北林区(如图)的群落结构可分为乔木、灌木(根深)、草本(根浅)和苔藓(无根)四个层次,土壤呈酸性。该林区曾多次发生火灾。据此完成(1)(3)题。(1)伊勒呼里山以北的典型自然带属于()A常绿硬叶林带B常绿阔叶林带C落叶阔叶林带 D针叶林带(2)伊勒呼里山以北林区发生火灾后,短期内林下植被生长条件受到的影响包括()A光照条件改善 B养分短时骤减C土壤酸性增强 D地表夏温降低(3)推测高强度火灾后能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

7、种的是()A乔木 B灌木C草本 D苔藓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小兴安岭以北,属于寒温带,典型自然带属于亚寒带针叶林带。选D。第(2)题,伊勒呼里山以北林区发生火灾后,森林郁闭度降低,使得林下植被的光照条件得到提高。选A。第(3)题,高强度大面积的火灾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针叶林区纬度高,树木大面积焚毁后,短时间内难以复原,加之气温较低,热量不足,大树难以生长;草本植物根系欠发达,受伤害大;灌木的根较深,不易受到火的烧伤,且生长的养分需求量小,火后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选B。答案:(1)D (2)A (3)B2黄山短尾猴栖息地依赖于植物的物候期,其海拔范围随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差异。下

8、图示意黄山短尾猴各季节栖息地的海拔范围与林带的关系(图中、代表四个季节黄山短尾猴活动的海拔范围)。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所代表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2)短尾猴食物供给最丰富的林带是()A常绿阔叶林 B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 D山地矮林解析:第(1)题,由材料分析可知,黄山短尾猴栖息地依赖于植物的物候期,其海拔范围随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差异。图中所示黄山短尾猴栖息地活动范围小且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地区(1 0001 600米),主要位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和落叶阔叶林带。这种植被只有在夏季枝叶才比较茂密,因此该季节是夏季,短尾猴选择在海拔较高、植被茂密、食物更

9、丰富、气温更适宜地区活动。故选B。第(2)题,由材料分析可知,短尾猴的食物主要来自林区,马尾松林海拔较低,主要分布在500米以下,这些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植被不丰富,短尾猴食物较少;另外落叶阔叶林和山地矮林具有季节性,在冬季提供的食物较少,而常绿阔叶林位于5001 000米的海拔高度范围内,人类活动较少,而且植被常年茂密,短尾猴的食物较多,故选A。答案:(1)B(2)A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30页考点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真题体验把握命题来源1(2019高考浙江选考)“理想大陆”是不考虑山地、高原等地形要素干扰的假想大陆。图1为“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2为非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

10、(1)(2)题。(1)北回归线沿线自然带的分布,图2与图1明显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距海远近B沿岸洋流C海陆分布 D海拔高度(2)图2中甲自然带为图1中()A BC D解析:第(1)题,图2与图1北回归线沿线大陆东岸自然带的分布明显不同,主要原因是图1北回归线沿线大陆东岸濒临海洋,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较大,气候湿润,图2北回归线沿线大陆东岸与亚欧大陆仅相隔狭窄的红海,由于受亚欧大陆强大的干燥气流影响,降水稀少,沙漠一直分布到大陆东岸,A错误、C正确;图2北回归线沿线大陆东岸濒临红海,没有受到沿岸洋流的影响,B错误;图1为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不考虑山地、高原等地形要素干扰,图2所示的非洲北部地

11、形起伏小,因此地形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小,D错误。第(2)题,图2中甲自然带位于30S40S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为地中海气候,其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对应图1中的。答案:(1)C(2)B2(高考经典题)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2)题。(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12、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 B降水C光照 D土壤 命题点睛核心素养落地常见命题材料常用解题方法综合思维:从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的角度考查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区域图、示意图文字材料据图归纳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影响因素解法指导第(1)题,思路分析如下:第(2)题,思路分析如下:答案:(1)B(2)A核心突破强化核心素养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重要因素水分热量成因总结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沿经度

13、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分布特征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景观变化例证沿海内陆沿海 , 方法技巧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考法体验提升解题能力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据此完成12题。1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X方向热量增加B沿X方向降水增加C沿Y方向热量增加D沿Y方向降水增加2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

14、()A热带草原温带落叶林B热带草原亚热带硬叶林C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D热带雨林亚热带硬叶林解析:第1题,读图,沿X方向植被带从热带荒漠过渡到温带荒漠,主要是热量因素造成的,且热量在减少。沿Y方向植被带从温带荒漠过渡到温带草原,是水分因素造成的,且降水量在增加。故选D。第2题,读图推断,Y方向为经度地带性,植被从热带荒漠带过渡到甲,应为热带草原。X方向为纬度地带性,植被从温带草原过渡到水分更多的乙,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选A。答案:1.D2.A考点二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真题体验把握命题来源(2019高考全国卷)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 0

15、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下题。1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A针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C高寒草甸带 D灌丛荒漠带解析:根据材料分析该公路符合新疆的有关特征。新疆深居内陆,降水较少,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最可能是灌丛荒漠带。D对。该公路北端海拔相对较低,降水少,不可能出现针叶林带、山地草原带和高寒草甸带。A、B、C错。答案:D2(高考经典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

16、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 0002 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4)说明从2 300米至2 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

17、小的原因。 命题点睛核心素养落地常见命题材料常用解题方法综合思维:说明光、水、热条件对垂直地域分异的影响及垂直地域分异的成因示意图文字材料根据影响因素综合分析;抓住差异进行比较分析解法指导第(1)、(2)题,根据题意转换为下图:第(3)题,思路分析如下:第(4)题,思路分析如下:答案:(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 0002 300米左右)。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 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

18、低(水分条件差)。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核心突破强化核心素养1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原因高大山脉的水热状况随海拔升高而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相应地呈现垂直变化热量: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因此垂直自然带谱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分异规律山地垂直自然带基本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垂直方向更替。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自然景观相似。垂直自然带谱基带(山麓自然带

19、)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山体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类似。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同一山体阳坡比阴坡上限(山地自然带所达到的高度)高;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如下图所示:2.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夏季气温小于0 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 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温度(热量或纬度)因素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l高,阴坡雪线低降水因素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而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地貌因素

20、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季节因素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3.影响林线高低的因素林线纬度坡向海陆位置、大气环流中的位置风、土壤状况等纬度越低(高),获得太阳辐射能量越多(少),热量越充足(缺乏),山地林线分布越高(低)。一般同一座山体的向阳坡热量充足,山地林

21、线分布较高;背阴坡,山地林线分布较低。受信风带或副高控制的中低纬度地区,降水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一般同一座山体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风坡降水较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同纬度相比,沿海(内陆)地区降水丰富(不足),山地林线分布较高(低)考法体验提升解题能力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东缘的过渡地带,山体呈南北方向延伸状,山麓海拔为551 m,山顶海拔为3 099 m。下图示意乔木、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物种在峨眉山5个垂直植被带内的数量。读图,完成12题。1海拔小于600 m地带内的乔木多为()A针叶林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 D落叶阔叶林2影响峨眉山各垂直植被带物种多样性的主导因

22、素是()A小于600 m热量B6001099 m土地面积C1 1001 899 m降水D1 9002 799 m人类活动解析:第1题,海拔小于600米地带,接近山麓地区,热量相对比较充足。乔木多是当地气候类型相对应的植被,四川盆地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选B。第2题,图中大于2 800米和小于600米地带内的物种数偏少,大于2 800米的高海拔地区水热条件较差,物种少;小于600米的低海拔地带内,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物种数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破坏了原有的自然带。图中1 1001 899米地带内的物种数最多,此范围内的迎风坡降水量多,水分条件较好。选C。答案:1.B2.C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

23、高界线。下图是将广东省甲( 24.5N,113.1E)、乙(24.6N,112.9E)、丙(24.9N,113.2E)三地林线高度与坡向分级图叠加,得到的林线随坡向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由图可以推测出()A南坡林线甲地高于乙地B北坡林线丙地高于广东均值C纬度高的阳坡林线较高D经度数值小的阴坡林线最高4乙地处在南岭山脉的南麓,冬季其阴坡为迎风坡而阳坡为背风坡。与其他山地相比,乙地阳坡林线较高的原因可能是()A纬度低,气温较高B风力弱、局部多雾C暖湿的西北风带来丰富降水D光照强对植被生长不利解析:第3题,三地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三地阳坡都为南坡,北坡都为阴坡。据图可知,丙地阴坡林线要高

24、于广东省平均值;甲地南坡林线应低于乙地南坡林线;纬度最高的山地是丙地,其阳坡林线较低;经度数值最小的是乙地,其阴坡林线较丙地低。第4题,乙地纬度不是最低的,气温并不比其他山地高;乙地位于背风坡,风力较弱,局部多雾,蒸发小,土壤湿度大,适于植被生长;西北季风属于干冷气流;光照强,利于植被生长。答案:3.B4.B考点三非地带性现象(地方性分异)真题体验把握命题来源(高考经典题)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 424 m,距海约180 km。据此完成(1)(2)题。(1)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B地形

25、C纬度位置 D洋流(2)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C针阔叶混交林 D草原 命题点睛核心素养落地常见命题材料常用解题方法综合思维:以某区域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分布考查其成因及其对生物、水文等地理要素的影响区域图、示意图文字材料从地形、海陆分布、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出发综合分析和推理解法指导第(1)题,思路分析如下:第(2)题,思路分析如下:答案:(1)B(2)C核心突破强化核心素养非地带性现象(地方性分异)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陆地环境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如下表:实际分布的自然带形成原因按理想状态分布的自然带南美

26、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输入;秘鲁寒流降温减湿热带雨林带(北);热带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南美大陆南端形成的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荒漠)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草原景观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信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暖流增温增湿热带草原带南半球缺少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半球相应纬度是海洋,缺少陆地分布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高山冰

27、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温带荒漠带规律总结非地带性的主要表现可以归纳总结为“缺失”“改变”“约束”“块状”四方面。(1)缺失: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例如,南半球大陆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2)改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了变化。例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厄加勒斯暖流和信风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而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3)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例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条状,就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作用。(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

28、的。例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是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冲积扇下埋藏或出露地表而形成的。考法体验提升解题能力读沿某半岛甲、乙两地所作的自然环境剖面图,完成12题。1图中植被带形成的原因是()A处于东北信风迎风坡,降水较多B位于山脉东侧,是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C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少D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多2图中植被带的分布反映了()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解析:第1题,植被带主要位于山脉(西高止山)东侧,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为热带草原带。第2题,植被带位于低纬地带

29、、距海近且位于山脉西侧,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比较多,形成热带雨林带,是非地带性现象的表现。答案:1.B2.D学霸加餐培优提能*再下一城我国某段盘山公路一边是暖黄色的水杉林,一边是墨绿色的柳杉林;一边是秋天的丰收之景,一边是夏季的希望之色,一路穿越两季的美景,让人目不暇接。下表示意水杉、柳杉生长习性对比情况。据此完成12题。水杉柳杉生长习性落叶乔木,喜温暖湿润和酸性山地土壤或冲积土,多生于山谷或山麓附近,地势平缓、湿润或稍有积水的地方常绿乔木,喜温暖湿润和深厚肥沃的沙质土壤,多生长于云雾弥漫、夏季较凉爽的山区,忌积水1.公路两侧分别是水杉林和柳杉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热量B降水C地势 D

30、土壤2观赏此美景的最佳季节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解析:第1题,通过审读表格所示两种树木的生长习性可知: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D正确。第2题,由材料可知,水杉为落叶乔木,春季萌发叶片,夏季绿色,秋季黄色,深秋落叶;柳杉为常绿乔木,四季“墨绿”。综上可知:只有秋季才可以在此欣赏到一路穿越两季的美景,C正确。答案:1.D2.C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读图,回答35题。3该地植被分异有别于一般垂直地

31、带性规律的原因主要是()A相对高度小,坡度陡B地形封闭,降水条件差C人类活动强度D纬度较高热量差异小4山顶植被类型发生变异的原因可能是()海拔较高,降水较多堡状山顶,保水条件好土层较薄,保水性差风力较大,阳光充足,蒸发量较大A BC D5形成“沟谷季雨林”的主要原因是()A全年降水量丰富 B土壤水分充足C太阳光照强烈 D海拔低,气温高解析:第3题,由“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可判断关键因素是相对高度小。第4题,理解“变异”的含义,是本题的关键。图示山顶植被多为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常绿硬叶矮林、常绿硬叶灌丛等,相对于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来说发生了变异,应该是水分条件变差所致,则错误、正确。第5题,图示沟谷季雨林位于山麓缓坡处,且土壤较深厚,与周边陡坡相比土壤中水分条件较好,故形成“沟谷季雨林”。答案:3.A4.D5.B- 1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