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 模块3 第11单元 课后限时集训24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784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 模块3 第11单元 课后限时集训24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 模块3 第11单元 课后限时集训24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 模块3 第11单元 课后限时集训24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 模块3 第11单元 课后限时集训24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 模块3 第11单元 课后限时集训24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 模块3 第11单元 课后限时集训24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 模块3 第11单元 课后限时集训24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 模块3 第11单元 课后限时集训24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四)“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2019菏泽一模)春秋战国时期,士不但大量增多,而且大规模的自由流动,并形成自由结社、讲学的盛况,他们不再投奔王室或诸侯的采邑。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教育和文化逐渐下移B“百家争鸣”局面正式形成C知识分子超脱于现实D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A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和文化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故选A项;题干反映的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而不是正式形成,排除B项;当时的知识分子并没有超脱现实,排除C项;题干信息与封建土地私有制无关,排除D项。2(2019卓越名校联盟联考)中

2、华元典“六经”诞生后,先秦诸子皆从中获取养料,特别是儒家学者强调“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旨在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这一现象反映出先秦时期()A价值观念日益趋同B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C统一成为时代潮流 D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B“六经”是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先秦诸子皆从中获取养料”,由此看出先秦时期著作所蕴含的价值观仍然得到诸子的重视,所以这一现象反映了文明的发展具有延续性,故选B项;先秦诸子皆从“六经”中获取养料,但不能反映先秦时期价值观念日益趋同,排除A项;诸子从先秦典籍中获取养分,不能体现这一时期统一的趋势,排除C项;材料反映先秦典籍“六经”对诸子思想的影响,而非儒

3、学影响力的扩大,排除D项。3在春秋战国时期多数思想家看来,人类在宇宙中有卓越的地位,“天地之性人为贵”;人有道德,是“天地之德”;人有知觉,是“天地之心”。这说明该时期()A道德认同意识增强B富有人文精神C现实功利思想浓厚D摆脱宗教束缚B“人类在宇宙中有卓越的地位”“人为贵”“人有道德”“人有知觉”等信息突出了人性,体现了人文精神,故选B项;材料不仅强调人的道德,还强调人的知觉,排除A项;“现实功利思想”与材料“人有道德人有知觉”不符,排除C项;“摆脱宗教束缚”与历史现实不符,排除D项。4(2019新疆一模)与墨子提出的“兼爱、事鬼、非乐、非命、节葬”等主张最有可能形成互相诘难、批驳局面的思想

4、学派是()A道家B儒家C法家D阴阳家B由“非命”可知墨子否认天命对人事的支配和影响,而孔子强调天命论;儒家强调尊卑等级,与墨家“兼爱”思想不相容,因此墨家与儒家相互诘难可能性最大,故选B项,排除A、C两项;阴阳家重在解说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其变化法则,排除D项。5(2019乐山一模)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即“道”遵循客观规律,不任意妄为,所以无所不为。它有别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观。这表明道家思想()A蕴含了科学和人文精神B反对征服和利用规律C不利于天人关系的和谐D符合当时的政治现实A道家主张“道法自然”,遵循客观规律,蕴含了科学精神,“无所不为”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故选A项;道家

5、主张“道法自然”,遵循客观规律,排除B项;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有利于天人关系和谐,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法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张才符合当时政治现实,排除D项。6(2019安徽“皖南八校”联考)韩非子在五蠹中把以往的历史时期划分为上古、中世、当今三个阶段,说“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这实际上表明韩非子()A认识到历史的变化B要求继承历史传统C要求国策与时俱进D抨击社会礼崩乐坏C“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表明不同的时期应有不同的政策,故选C项;历史分期是为了强调不同的时代应有不同的政策,排除A项;三个阶段重点都不相同,不能体现对传统的继承,排

6、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对社会的描述,不能判断社会情况,排除D项。7(2019揭阳一模25)汉景帝时,儒道两家就“武王伐纣”进行了一场大讨论。儒家认为“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以此来维护“汤武革命”的合法性。道家则认为“汤武非受命,乃弑(以臣伐君)也”,否定“汤武革命”的合法性,弄得汉景帝很尴尬。这场大讨论()A反映出西汉初年社会矛盾的尖锐B确立了儒学在汉朝的独尊地位C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继续发展D推动了西汉统治思想走向成熟D题干中儒家肯定“汤武革命”,道家否定“汤武革命”,由此推知统治阶级在反思统治合法性问题,故选D项;题干反映的是学术大讨论,不是阶级矛盾问题,排除A项;B项发生在汉武帝

7、时期,汉景帝在武帝之前,排除;百家争鸣是分裂时期各流派争论改造社会的方案,而“汤武革命”合法性的争论实际上是统一后,汉朝统治者在为汉朝推翻暴秦寻找合法性,排除C项。8(2019惠州调研)下表是西汉列侯分封情况一览表。西汉中后期,士人出身的列侯所占比例发生变化,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高帝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 各朝所分封的功臣侯与外戚恩泽侯1391312132284143115101322 士人出身的列侯80001341024615 所占比例6%0005%4%29%32%13%40%46%68% A独尊儒术推行B宦官外戚专权C中央集权加强D重文轻武实施A材料表明西汉中

8、后期士人出身的列侯所占比例增多。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家确立正统地位,以及察举制度的实施为士人登上政治舞台提供条件,故选A项;“宦官外戚专权”与材料中强调的重点“士人出身的列侯所占比例增多”无关,排除B项;西汉中后期,中央集权削弱,且与“士人出身的列侯所占比例增多”无关,排除C项;宋代实施重文轻武,排除D项。9(2019衡阳一模)学者李泽厚认为,中国传统思想一般表现为重“求同”。它通过“求同”来保持和壮大自己,具体方式则经常是以自己原有的一套来解释、贯通、会合外来的异己东西,就在这种会通解释中吸取了对方,模糊了对方的本来面目而将之“同化”。以下符合这一说法的是()A孟子主张“民贵

9、君轻”B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C二程倡导“格物致知”D顾炎武宣扬经世致用B由材料“在这种会通解释中吸取了对方,模糊了对方的本来面目而将之同化”可知,该思想融合且同化了其他思想,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融合了道家、阴阳五行家思想,故选B项;孟子“民贵君轻”并未融合其他思想,排除A项;北宋二程倡导“格物致知”、顾炎武宣扬经世致用是对传统儒学的发展,没有融合其他思想,排除C、D两项。10(2019泸州二模25)汉代,尽管帝王在“罪己诏”中罗列了诸多罪责,并反复强调“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但他们永远不会引咎辞职或将皇位禅让给别人。帝王的“罪己诏”实质是()A天人感应思想的反映B加强君主专制的工具C体现

10、民本的治国原则D加强中央集权的工具B汉代帝王的“罪己诏”是受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但并非实质,故A项错误;题目中“但他们永远不会引咎辞职或将皇位禅让给别人”说明帝王的“罪己诏”意在感化臣民,加强自己的权威,故B项正确,排除D项;题目中并未体现民本,故C项错误。11(2019永州一模)汉代经学的政治化是儒学话语在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转向,即作为先秦诸子之学的孔子“私言”向汉帝国“官学”的转换。这一次转向()A适应了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B否定了孔子“德治”和“仁政”的人文主义理想C体现了恢复重建西周分封制及其人伦关系的要求D展开了对天命心性等形而上问题广泛深入的研讨A“作为先秦诸子之

11、学的孔子私言向汉帝国官学的转换”说明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统治思想,儒学独尊适应了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故选A项;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排除B项;汉武帝时通过“推恩令”打击王国势力,因而汉代儒学不会要求恢复西周分封制,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汉代儒学的具体内容,因而无法得出D项结论。12(2019乌鲁木齐一模)为了强调和倡导忠君,汉代经学提出了“家国同构”理论,也就是把君臣关系等同于父子关系。所谓“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这说明()A“大一统”局面的形成B宗法血缘观念的强化C小农经济模式的巩固D儒家主流地位的确立D由材料可知孝道向忠君观念转变,儒家思想强调孝道,说明汉

12、代儒家的正统地位确立,故选D项;“大一统”局面形成于秦朝,排除A项;材料中反映的是利用孝道加强忠君,并不是宗法血缘观念的强化,排除B项;小农经济模式的巩固与材料表达信息无关,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史载武帝好公羊,昭帝传孝经论语尚书,明帝通春秋尚书。 东汉不少皇帝还亲自讲经,参与诸儒的学术论辩。“议礼、制度、考文皆以经义为本”,这成为武帝以后汉代政治中较有特色的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儒学不断汲取其他学说的成分以充实和完善自己,为特别注重精神生活的知识阶层提供了一种安身立命之道。加之汉代通经致仕政策的刺激,于是“专事经学,其风甚笃”。儒学特别注重德治,讲求调适人伦,

13、纯化风俗,其义理易为“匹夫匹妇”所认知和认同,故而狱吏走卒、农夫牧人、幼童白首纷纷诵读儒经,研习章句。 当时流传这样的话:“遗子黄金满鬣,不如一经。”据孔毅汉晋之际儒学信仰的危机与演化材料二东汉末年至两晋,儒学信仰日渐失效。据汉书载,“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利禄之路然也。”同时,五经博士解释经文,谶纬附会,各家弟子只能严守家法。 而且,身处乱世,人的生命有如草芥,所谓“民富则安乡重家,敬上而从教;贫则危乡轻家,相聚而犯上”。随着东汉王朝的分崩离析,一些儒者开始逾越儒家礼度和经学家法,杂采老、庄之说,魏晋玄学兴起。其仍奉孔子为圣人,力图用道家语言解释儒家经典,并开始为儒学体系探求本

14、体论基础,即“名教出于自然”。经过玄学挣扎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洗礼,国人在两晋时期突然拥有了少见的思辨能力和兴趣,这为中国文化与佛教思想的对话奠定了基础。据胡绍军魏晋玄学研究三十年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之际儒学成为重要社会信仰的主要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晋之际儒学信仰危机出现的原因,并简析玄学兴起的意义。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东汉不少皇帝还亲自讲经,参与诸儒的学术论辩”“为特别注重精神生活的知识阶层提供了一种安身立命之道”“其义理易为匹夫匹妇所认知和认同”等信息进行归纳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中“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各家弟子只能严守

15、家法”“身处乱世,人的生命有如草芥”“逾越儒家礼度和经学家法,杂采老、庄之说”等信息归纳概括。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二中“一些儒者开始逾越儒家礼度和经学家法,杂采老、庄之说,魏晋玄学兴起”得出推动了儒学的发展,导致玄学产生,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答案:(1)表现:受统治集团推崇,成为国家正统思想;是知识阶层的安身立命之道;被普通民众认同,民间影响日益扩大。(2)原因:儒学的烦琐化、神秘化、封闭化导致自身活力丧失和影响力下降;社会动荡侵蚀了儒学信仰的政治、物质基础;佛道思想对知识阶层和普通民众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人的抽象思辨能力(推动了中国文化与佛教思想的交

16、流);解放和开阔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儒学的复兴(新儒学的产生)。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儒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被批判的。20世纪80年代,我们对儒学的态度开始有了一些改变,但基本上还是持一种批判、否定的态度。1988年,在儒学国际会议上,余英时先生说,儒学现在是一个游魂,东游西荡,没有一个附着的制度和实体。林毓生教授认为,儒学是一个封闭、一元的思想体系,现在已经陷入了“民主”“科学”的困境,很难摆脱出来。我们国内的学者也提出了对儒学的一个全面批判。这么多年过去了,应该说现在儒学的复兴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比如说很多地方都竖起了孔子像,有人说这是对儒学的一种认可。还有全球现在有400多所

17、孔子学院以及当前的“国学热”。吴光当代儒学发展的新方向评述材料中关于儒学思想发展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本题为典型的开放性试题,材料信息反映了不同时期对儒学思想的看法。解答时,首先要明确观点即批判或复兴或二者兼而有之,然后结合史实进行论证即可。答案:示例:(1)批判:秦朝:由于“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文化大革命”时期:批林批孔运动等。(2)复兴:战国时期:经过孟子和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儒学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宋元时期:儒学从佛、道之中吸取了有益的内容,构建了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晚清(19世纪末):借孔子的名义,推行维新变法。同时,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并对欧洲启蒙思想家有很大的启发。(3)批判与复兴:参考(1)和(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