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10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1课时 客观题满分固本 WORD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744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6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10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1课时 客观题满分固本 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10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1课时 客观题满分固本 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10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1课时 客观题满分固本 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10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1课时 客观题满分固本 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10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1课时 客观题满分固本 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10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1课时 客观题满分固本 WORD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10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1课时 客观题满分固本 WORD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10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1课时 客观题满分固本 WORD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10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1课时 客观题满分固本 WORD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10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1课时 客观题满分固本 WORD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10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1课时 客观题满分固本 WORD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10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1课时 客观题满分固本 WORD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10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1课时 客观题满分固本 WORD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10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1课时 客观题满分固本 WORD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10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1课时 客观题满分固本 WORD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10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1课时 客观题满分固本 WORD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10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1课时 客观题满分固本 WORD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10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1课时 客观题满分固本 WORD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10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1课时 客观题满分固本 WORD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10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1课时 客观题满分固本 WORD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10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1课时 客观题满分固本 WORD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7页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10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1课时 客观题满分固本 WORD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7页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10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1课时 客观题满分固本 WORD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7页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10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1课时 客观题满分固本 WORD版.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7页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10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1课时 客观题满分固本 WORD版.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7页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10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1课时 客观题满分固本 WORD版.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7页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10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1课时 客观题满分固本 WORD版.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最新考纲(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

2、谬误。(10)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考情分析核心考点5年全国卷真题印证5年全国卷考频物质和意识2019全国卷,T40(2);2016全国卷,T23;2016全国卷,T23;2015全国卷,T21;2015全国卷,T39(1)5年5考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2018全国卷,T22;2017全国卷,T23;2016全国卷,T22;2016全国卷,T235年4考实践观与真理观2019全国卷,T21;2019全国卷,T23;2018全国卷,T22;2018全国卷,T40(1);2018全国卷,T22;2017全国卷,T21;2017全国卷,T21;2017全国卷,T23;2016全

3、国卷,T20;2016全国卷,T39(1);2015全国卷,T235年11考备考攻略时政热点关注自然领域科学探究最新成果,关注我国在新时代征程中的重要决策措施、重要思想指导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运用世界客观物质性、意识概念、意识能动作用、实践与认识关系、认识反复性和无限性等知识加以分析。关注我国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方面的国家政策和突出成果,运用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加以分析。上述时政热点的研究,要突出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生活焦点关注各个领域公民普遍关注的事件、公民看法不同的热点话题,如各项改革决策中的不同民意、各种网红现象的不同评论等,运用意识活动特点、真理特性、认识反复性等知识进

4、行分析。关注近期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或现象,如人生规划目标、道德素养观念、积极行动等,运用意识、实践等知识进行分析。提高理论联系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公共参与和科学精神。题目训练客观题的训练,要注意诗词引言类、漫画寓意类等题型的训练和方法总结,注意对意识、实践、规律等概念的内涵、特点、作用的准确理论表述,注意对物质决定作用与意识作用、实践决定认识和认识指导实践、认识反复性与无限性等在方向区别上的判断,注意意识活动的各个特点、实践是认识基础的各个表现等在方向区别上的分析。主观题的训练,要结合意义作用类、观点分析类、措施启示类等题型,从微观知识切入、中观知识切入等角度进行对应训练和方法总结。第一

5、课时客观题满分固本物质和意识物质决定意识1(2016全国卷,23)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ABC DC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符

6、合题意。“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和“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属于唯心主义观点,错误,排除。注意意识概念中的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所以先有反映对象而后有意识内容;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物质先于意识而存在,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所以先有被反映者而后有意识的内容。意识的能动作用2(2016全国卷,23)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正确认识

7、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A BC DC本题考查老马识途体现的哲学道理。正是由于管仲正确认识了马有“识途”的功能,并利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才解决了迷路问题,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当选。物质决定意识,而非意识决定物质,颠倒了二者的关系,排除。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动物的活动不是实践,故错误。解答考查意识能动作用的选择题要注意的问题一是明确材料信息指向,如是反映和反作用的哪一个、是影响实践活动和影响生理活动的哪一个、是意识活动特点中的哪一个等。二是注意观点表述的严谨性,如不同性质意识的不

8、同作用;意识作用是间接性,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特有的,是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3(2015全国卷,21)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A BC DC本题的题眼是“安全意识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的原因”。题眼突出了安全意识的重要性,符合题意。中“决定”夸大了意识的作用,说法错误。说法绝对化,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可能会有差异,但实践结

9、果的性质不一定不同。关于意识的作用的几个细节(1)并非所有意识对实践都起促进作用,要结合意识的性质而具体分析,只有正确意识才起促进作用。(2)意识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再重要也不可能是决定性的。(3)意识的作用有反映物质与反作用于物质之分,要注意指向性的区别。教师备选题1(2018北京卷,27)“窗含西岭千秋雪”“玉窗五见樱桃花”。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引进阳光、空气,为居室主人呈现大自然的馈赠,借助窗外的空间美,人的心灵之窗也会被打开,“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下列选项正确的有()“窗”“景”“情”之间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借窗生景的设计体现了征服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窗与

10、景、景与诗、诗与情的交融体现了人的创造性窗的设计体现了内与外、近与远、有限与无限的和谐统一ABC DD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呈现大自然的馈赠,也打开了人的心灵之窗,产生灵感“诗”。窗、景、诗、情的交融体现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借助窗外的空间美“纳千顷”“收四时”体现了内与外、远与近、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正确。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说法错误。人类要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征服”说法错误。2(2016海南卷,22)为了摆脱贫困,核桃坝村炼过铁、办过化肥厂,但经济状况并没有好转,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该村汲取教训,改变思路,在茶叶专家的帮助下,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带领村民种茶,形成茶叶

11、种植、加工、销售整体发展格局,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该村的转型发展表明()成功的实践基于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失败与成功相互渗透和转化,没有明确的界限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是实践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通过实践总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A BC DB该村汲取教训,改变思路,遵循客观规律,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发展经济,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由此可见,成功的实践基于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是实践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符合题意。失败与成功有明确的界限,遵循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说法错误。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物质决定意识原理首

12、先,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体现在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两个方面。其次,物质决定意识体现在: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首先,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其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方法论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

13、的意识 2.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尊重物质运动的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研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作为行动的依据。(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4)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5)其他: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提炼或总结,如一分为二的分析现状等。3意识的能动作用 注意区分意识活动的三个特点意识活动的目的性主要强调人类带

14、着一定的目的、目标等去认识世界;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主要强调人类认识事物角度的不同、选择的对象不同等;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主要强调人类活动可以由现象去认识本质或规律、可以追溯过去或推测未来、可以形成以往没有的认识成果等。易错诊断明原委1(2018北京卷,25 C)建设者的创新意识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 P37)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在高铁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作为主观性因素,它不能成为首要前提。2(2016全国卷,23)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 P37)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有什么样

15、的反映对象就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3(2016全国卷,22)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 P41)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出发点只能是客观实际,而不能是认识等主观性因素。4(2015全国卷,21)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 P40)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实践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这一影响不是决定性的。5(2020高考预测)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 P36)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反映不一定都是正确的。考向预测定高考依托典型素材,结合意识的概念,考查物质决

16、定意识的知识1“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欣始觉有人来”。王昌龄的这首采莲曲虽然只有28个字,但我们从有限的描写中,似乎可以嗅到荷花的清香,窥见采莲女的娇媚、采莲小舟轻盈的剪影,听见舟行击水的轻响,品出采莲女歌声的悠扬,让人沉浸在清新、生动的采莲意境中。该诗所营造的意境()是诗人所生活的世界长期发展的物化场景是诗人凭借自己的主观想象所构思的产物是诗人对采莲女劳动场面的艺术加工再现是诗人对采莲女及其采莲过程的生动反映ABC DD采莲曲所营造的意境是诗人对采莲女及其采莲过程的生动反映,是诗人对采莲女劳动场面的艺术加工再现,体现了意识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符合题意。意境是

17、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是物质的产物,并非诗人所生活的世界长期发展的物化场景,也不是诗人凭借自己的主观想象所构思的产物,说法错误。结合时政热点或生活典型,考查对意识能动作用的理解,凸显科学精神的要求2(2019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考)148年前,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写了一部科幻名著海底两万里。“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在全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下潜到4 811米海底时发现,海底世界的许多细节都与海底两万里中的描写不谋而合。这表明()意识活动的创造性能将幻想变成现实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认识活动具有无限性和直接现实性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预测未知事物A BC DC错误,意识活动本身不能将幻想

18、变成现实,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将幻想变成现实;符合题意,“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在全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下潜到4 811米海底时发现,海底世界的许多细节都与海底两万里中的描写不谋而合。这表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预测未知事物;错误,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区分意识活动与实践活动意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对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都具有重要影响。但二者的影响是不同的,意识活动的影响是间接的,要通过实践来实现;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能直接将人们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3党的十九大把脱贫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有基层干部说,扶贫工作重在扶心,要

19、把担当与尽责写进每位贫困户的心里,助力他们燃旺脱贫奔富路的信心。扶贫工作重在扶心,这是因为()扶心能直接转化成脱贫攻坚的物质力量信心能够突破客观条件制约助力脱贫扶心是脱贫奔富成功的关键因素信心促进贫困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A. B.C. D.D意识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而是通过指导人的实践活动转化为物质力量,错误。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错误。扶贫工作重在扶心,扶心作为脱贫的内因,是脱贫奔富成功的关键因素,其形成的信心可促进贫困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符合题意。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2016全国卷,22)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

20、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ABC DB本题的题眼是“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说明他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当选。军事行动的出发点是客观存在的实际,

21、而并非真理性认识,故错误。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不起决定性作用,故错误。关于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分析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时,既要看到其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的重要性,又不能将这一作用扩大化,如对规律的认识不能成为做事情的出发点,再厉害的主观能动性也不能起决定性作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2(2018全国卷,22)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哲学依据是()社会的发展受人的意志和意愿的支配

22、社会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社会的发展是新事物和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社会的发展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A BC DC“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的过程,体现了社会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符合题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是我们党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符合题意。关于哲学中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作用社会发展是主观与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作用的界定,要明确一点,主观因素不能起决定性、支配性作用。主观因素支配社会发展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23、教师备选题1(2014全国卷,21)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试验进一步证明()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ABC DB本题考查物质、规律的知识。回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信息。研究人员的新发现为解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

24、新的可能性,题干中的实验进一步证明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人类能够认识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符合题意;中“无条件的、必然的”、中“同样的表现形式”表述错误。2(2017全国卷,23)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A BC DB“因事而化、因时而

25、进、因势而新”体现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正确。“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需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则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这就需要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正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创新意识的获得必须以实践为基础,错误。我们认识事物的过程需要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材料没有体现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错误。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静止区别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两种情形: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性质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联系

26、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原理规律是普遍的,任何事物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主观能动性是人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条件。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有机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2)方法论必须

27、遵循客观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要按规律办事;同时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走出规律认识的误区(1)规律不等于现象,后者是前者的表现。(2)规则、规定、守则、定律、定理、公式、公理、法律等都不是规律,它们是主观的,是规律的反映,但不是规律。(3)规律是客观的,说明规律无好坏之分。(4)规律是普遍的,但并非是永恒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易错诊断明原委1(2017全国卷,2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

28、制约。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 P41)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条件,但不能消除条件的制约。2(2016北京卷,27)“量化评估”创造了新的规律,督促我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 P33)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是创造规律。3(2020高考预测)人类要把握多变的规律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 P33)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事物的规律是变化的,但不是多变的,而是相对稳定的联系。4(

29、2020高考预测)人在自然规律面前要学会绕道而行。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 P34)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类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但也不能绕道而行,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5. (2020高考预测)“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体现出规律的客观性。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 P33)规律是普遍的,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引言体现出的是规律的普遍性,而不是客观性。考向预测定高考结合引言、漫画、事例等材料,考查对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理解,贯彻科学精神的素养要求1“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下列选项中与此诗句蕴含的哲学寓意相近的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

30、成荫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A. B.C. D.B句诗“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喻指事物有其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都强调事物发展有客观规律,故入选。体现了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都没有体现规律性,故排除。分析规律知识的三个方向(1)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有自身的规律规律的普遍性。(2)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违背规律要受到惩罚规律的客观性。(3)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从而为人类造福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人类活动中的成功或失败的典例,考查对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理解与运用2任泽平,恒大的

31、首席经济学家,被评为“最贵经济学家”,他最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房地产市场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和长期看人口”。这句话的哲学依据是()房地产市场变幻莫测,人们无从把握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是相互制约的规律是客观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A. B.C. D.C本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金融、土地、人口都是客观存在,房地产市场变化规律的认识需要依据客观存在,说明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入选。房地产市场的变化是有客观规律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入选。规律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有其规律,房地产市场同样存在其规律,排除。规律具有客观性,主观能动性

32、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二者并不是相互制约的,排除。慎用“相互制约”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应该结合起来,两者相互联系,但不能说相互制约;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不能将两者颠倒过来。32019年1月14日,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他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首次实现了地球与月球背面的测控通信,首次揭开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从嫦娥4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实验载荷发布的最新实验照片可以看到,实验搭载的棉花种子已经长出了嫩芽,这也标志着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月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这表明()实践最终以服从和服务于认识的发展为目的科技创新可以

33、推动人类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决定着认识的深度、广度A BC DC探月工程首次揭开了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使人们对月球背面有了新的认识,这表明科技创新推动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正确。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说法错误,排除。实践决定认识,实践的发展决定着人们认识的广度和深度,说法错误,排除。实践观与真理观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2017全国卷,21)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工社区”。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

34、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ABC DB“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者创业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二是创业者通过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从而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入选。直接经验不能用来检验间接经验,材料没有体现专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排除。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上的两个“唯一”一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别的因素都不能是认识的来源;二是实践是检验

35、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别的因素都不能是检验的标准。2(2017全国卷,21)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A BC DB攻关品种的测产因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未能通过验收,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也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入选。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受

36、认识主体的影响,错误。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同样具有价值,错误。本题解答需要抓住的两个信息作为体现类选择题,一是注意知识范围的要求,即认识论角度;二是注意题干信息的指向,即抓住“验收”“失败”两个关键词。真理及其特性3(2015全国卷,23)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 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着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D尽管高速相机连拍照片

37、已经证明了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移动的,但有人认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画得不像,这表明人们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的认识,D项符合题意。A项抹杀了认识工具对推动认识发展的作用,观点错误。正确的认识和经验会推动认识的发展,B项错误。C项认为艺术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说法错误。认识发展的过程4(2018全国卷,22)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认识论看,提出上述创新性重大论断表明()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改革发展的实践

38、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A BC DA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认识,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正确。党的十九大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意味着党和国家需要着力解决这一主要矛盾,体现了实践的自觉性和创造性,正确。故选A。具体分析已有的知识认识发展过程中,对已有的认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既可能因错误被代替,又可能因正确而继续存在和发展;新认识和旧认识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5(2019全国卷,23)国家主席习

39、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一论述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是真理性认识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A BC DD知识更新加快、社会分工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些都为青年认识的变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正确。青年要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时

40、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素质,符合题意。认识都来源于实践,且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才是真理性认识,说法错误。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而不是认识,说法错误。和实践相关的两个“直接”(1)从获得认识的途径看,有两个途径:一个是直接途径(亲身实践),一个是间接途径(读书学习等)。(2)从实践与认识的区别上看,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认识没有直接现实性(需要通过实践变成现实)。教师备选题1(2016全国卷,20)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

41、认识论依据是()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ABC DC本题的题眼是“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任何具体个体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需要集中众人的智慧,这样可以促进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故符合题意。认识活动本身不具有直接现实性,说法错误。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如果不同客观实际相符合,也不是真理,说法错误。2(2017全国卷,23)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

42、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ABC DB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同时,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符合题意。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是可以正确认识客观事物,达到真理性认识的,错误。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

43、上升的过程,而不是封闭式循环运动,错误。1实践及其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它有三个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方法论: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方法论: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区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表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的产生,即由无到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44、强调的是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拓展等;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认识正误如何来检验;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是为了实践而进行的。2真理的特性解读方法论客观性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内容客观,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这要求要正确对待谬误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

45、一注意两个理论上的界定(1)坚持客观真理,必须反对主观真理。(2)虽然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成谬误,但每一真理相对于它存在的条件来讲是确定的、客观的,并不包含谬误的成分3细化把握认识发展的过程理解原因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

46、发展的上升性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易错诊断明原委1(2018全国卷,22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 P48)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认识可以指导实践去分析、利用各种条件,但不能超越条件的限制。2(2017全国卷,21)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 P45)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正误都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彼此之间不能相互检验。3(2017全国卷,2

47、1)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提示:不成功的实践可以让人们认识到原来指导实践的认识是错误的,从而去改正认识、完善认识和发展认识。4. (2017全国卷,23)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 P49)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认识不会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5(2019全国卷,23)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 P40)人们通过实践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将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才是直接现实性的体现,实践具有

48、这一特性,认识或意识都不具有这一特性。6(2019全国卷,23)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是真理性认识。教材理论:(教材必修4 P47)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就是源于实践的认识,正确和错误的认识都源于实践,所以源于实践的认识不一定是真理性认识。考向预测定高考结合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成功软着陆并巡视勘察,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人类探月的第一行足迹,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新篇章。对此认识正确的是()月背影像是探测器对月背面貌

49、作出的能动反映探测器的发展促进了人类对月球面貌的认识探月科学实验可以突破客观条件对人类的制约探月活动是人们获得对月球认识的重要途径ABC D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探测器不是人脑,不能作出能动反映,错误,排除。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正确。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错误。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学习获得间接知识,正确。人类特有意识、认识是人类特有的,实践是人类特有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人类之外的动物、认识工具等都不具有上述的能力或特性。2

50、首届“海水稻插秧暨中华拓荒人计划”启动仪式在青岛举行,海水稻是我国育种专家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方法选育出来的新型耐盐碱性水稻。该计划的实施将在原来荒废的土地上种水稻,建起青岛“十里桃源、万亩稻香”的田园综合体。这表明()技术创新能够改变自然界的客观性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实践是认识活动的最终目的认识过程随着实践的成功走向终结A BC DC说法错误,技术创新并不能改变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符合题意,海水稻是我国育种专家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方法选育出来的新型耐盐碱性水稻。该计划的实施将在原来荒废的土地上种水稻,建起青岛“十里桃源、万亩稻香”的田园综合体。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

51、主动创造性,同时也表明实践是认识活动的最终目的。说法错误,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过程随着实践的成功不断发展,而不是走向终结。依托真理方面的名人名言或认识领域的典型实例,考查对真理特点的理解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之所以要追求真理,是因为()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与谬误是截然对立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A. B.C. D.D之所以要追求真理,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正确且符合题意。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说法错误。不是题干的原因,应排除。结合科

52、研创新、作出决策等人类认识世界的具体案例,考查认识发展的过程,贯彻科学精神的要求4无人驾驶汽车的概念一直吸引着很多人,其人工智能技术在某些指标上甚至超过人类水平。车上的感知系统能替代人的眼睛,精确识别路面上的交通线、车辆及行人,其定位精度达厘米级。但目前这种技术还存在很多难题,达到成熟应用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这表明()认识的局限性决定人们无法解决自动驾驶的难题人工智能是人类肢体的延伸,能推动认识的发展智能汽车精确识别路况体现了意识的自觉选择性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充满挑战A BC DC车上的感知系统能精确识别路面上的交通线、车辆及行人,其定位精度达厘米级,这表明人工智能是人类肢体的延

53、伸,能推动认识的发展,正确。但目前这种技术还存在很多难题,达到成熟应用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这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充满挑战,正确。物质具有可知性,而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说法错误。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人工智能只是机械物理装置,不能产生意识,说法错误,排除。5为解决WiFi技术存在无线信号不稳定、上网速度慢的问题,LiFi(可见光无线通信技术)受到科学界的重视。LiFi是光传播,LiFi信号可以到达光线达到的任何地方。我国目前的LiFi技术国际领先,通信速率为每秒50G,不仅可以用于室内无线接入,还可以为城市车辆提供移动导航及定位。对

54、无线通信技术的探索表明()实践给人们提出新的需要,推动有关无线通信技术认识的发展认识具有反复性,对无线通信技术的真理性认识都是相对正确的被实践所认可的无线通信技术,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具有无限性,对无线通信技术的探索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 BC DB符合题意,材料中,解决WiFi技术存在无线信号不稳定、上网速度慢的问题,说明实践给人们提出新的需要,推动有关无线通信技术认识的发展,也表明认识具有无限性,对无线通信技术的探索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表述错误,世界是可知的,真理是客观的,而不能说对无线通信技术的真理性认识都是相对正确的。表述错误,被实践认可的认识是正确的,正确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注意“顺序”在分析实践与认识、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时,要注意二者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如,只能说实现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能将认识与实践换位;只能说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也不能将主观与客观换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