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临朐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1月阶段性测试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589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朐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1月阶段性测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临朐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1月阶段性测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临朐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1月阶段性测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临朐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1月阶段性测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临朐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1月阶段性测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山东省临朐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1月阶段性测试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山东省临朐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1月阶段性测试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山东省临朐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1月阶段性测试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山东省临朐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1月阶段性测试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山东省临朐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1月阶段性测试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山东省临朐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1月阶段性测试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山东省临朐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1月阶段性测试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临朐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1月阶段性测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不是美而是意境,这一点已经成为中外学者的共识。那么,什么是意境?从中国美学史来看,意境与意象、象等概念相关。在易传中,象是与形对照起来界定的:“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象与形相比,有虚与实、动与静的区别。象比形更虚灵,更生动。象还有另外一个用法,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想象”。韩非子解老中对象做了这样的解释:“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

2、”比较起来说,眼见的形为实,意想的象为虚。正因为想象的介入,象变得更加虚灵、生动和非现实。顺着这个思路,可以说意象比形象更虚灵、更生动。正因为如此,意象专指诗歌和绘画等艺术形式所创造的审美对象,它可以是虚构的、想象的,总之,是非现实的。形象多指现实中的事物的形状。形象可以是审美欣赏的对象,从而转化为意象。比如,在文学形象这种说法中,形象就是审美对象,可以包含虚构和想象的成分。不过,形象也可以是非审美活动的对象。比如,在测量活动中,形象就表现为客观的形状。意象是审美对象,也是艺术创造的目标。通过意象,我们可以将审美与非审美、艺术与非艺术区别开来。既然意象已经将审美和艺术从其他人类活动中区别开来,

3、为什么还需要意境?究竟什么是意境?尽管境与象关系紧密,但它与象不同。中国传统美学中,有“境生于象外”“象外之象”等说法。由此可见,境不是个别的象,而是个别的象的放大或延伸,是不能对象化的境域或者世界。世界不是对象,不能与自我相对,因为自我始终是在世界之中存在,不能越出世界而存在。从这种意义上说,意境比意象要大。意境不仅大于意象,而且高于意象。与具体的意象相比,非对象化的意境更加抽象和虚灵。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意境也有境界的意思。有意境就意味着境界更高,更有形而上的意味。对意境的欣赏,能够使人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

4、领悟。意境不仅是虚灵的、动态的,而且是超越的、神圣的。它不仅往广大的方面蔓延,而且往高深的方面伸展,由此意境类似于古人心目中的宇宙,即“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意境是宇宙,但它不是物理学上的宇宙,而是心灵的宇宙,是精神生活的宇宙。中国艺术家创造出有意境的艺术作品,目的是安顿我们的心灵,安顿我们的精神生活。意境理论让我们从个别事物中超越出来,进入更加广大的周遭世界,进而与历史和宇宙发生关联,这对于将今天的艺术实践从对物体和个体的狭隘专注中解放出来尤其重要。现在已经有不少西方美学家开始用气氛、氛围、灵韵等具有中国美学色彩的词汇来描述艺术圈,我想它们都不如中国美学中的意境那么准确。在意境范

5、畴启发下建构起来的艺术圈,将如同时下生态圈和经济圈一样,成为当代艺术中的一种新现象,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摘编自彭锋意境论的重生)材料二:说到意境,我以为,意境是现实生活重压下可以让人们的心灵暂时得到抚慰的一剂良药。人们旅游,或寄情于山水,或暂驻风雪,或赏花问月,为的就是远离人际关系如葛藤一般纠缠在一起的现实生活。董其昌的山水特别高远清澹,一笔一笔安详宁静。这种意境,是他心上笔下的追求,更是他对于动荡不安动辄便可罹祸的官场生涯紧张心情的互补。以董其昌那样的身份,以他那样的身份派生出的那样的心情,不难理解他为什么追求这样宁静的意境,是有意要与现实生活拉开距离,既是一种休息又是一种抚慰!这就是艺

6、术的妙谛所在。有唐一代,安史之乱那一段,草木厌兵民不聊生,倒出现了许多意境优美的田园诗,为什么会这样?那几乎是民众们的集体向往,是诗人对民众的一种大抚慰!而在盛唐时期,歌舞升平,“小邑犹藏万斛金”,却产生了以建功立业思想为基础的边塞诗,边塞诗的苦寒意境是人们不乐意经历的,但因为它与人们当时的现实生活拉开了距离,所以既变成了一种审美,又被人们称道!艺术的妙谛就是要与生活拉开距离,如果生活是什么样艺术便是什么样,那我们还要艺术做什么?意境是理想化了的,是人类精神的休息场所,让人们于现实生活中看到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美。意境之美,是画面给人们提供更多联想的可能,是由此及彼,于似与不似之间给看官尽量留

7、有广大的想象余地。艺术必须要由此及彼,如果艺术不能完成这一个飞越便不是艺术,只不过是说明文,或是看图说字。文学中的意境之美也如此,文字要在读者的脑海里变成海市蜃楼般的画面,如简爱,你似乎都能感觉到主人公生活的环境,感觉到那种阴冷和潮气。说到营造国画的意境,不是画家自己在那里营造,画家只不过提供了某种可能,只是通过笔墨对看官们的生活经验做了指点和引导,然后由看官去营造。意境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意境的标准不会随时代产生多大的变化,尤其是中国画。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这只是某些人的事,就国画而言,你也可以笔墨不必随时代,你可以死死固守传统,固守本身便是一种美,是一种精神!中国画技法形成于农耕

8、时代,你要它随时代发展,现在是什么时代?工业时代好像都已经是过去的事,你来画宇宙飞船或手机电脑不是不可以,但也同样需有意境。关于国画意境,没有什么评判标准;说到笔墨,却有标准,那就是笔墨一定要变化丰富而状物精微。(摘编自王祥夫意境之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象是虚的,形是实的;象是动的,形是静的;象必须和形对比起来才能让人理解。B. 意象专指艺术形式创造的审美对象,是非现实的,因为意象比形象更加虚灵生动。C. 高远清澹的意境,并不是董其昌心上笔下的追求,而是对其官场紧张心情的互补。D. 除变化丰富而状物精微外,国画的笔墨和意境并没有太大区别,不应有

9、评判标准。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意境不是对象,不能与意象相对,因为意象始终是在意境之中存在的,不能越出意境而存在。B. 对物体和个体的狭隘专注是当今艺术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重建意境论可能会解决这一问题。C. 只有于似与不似之间提供给人们更多联想的可能,形成由此及彼的飞越,艺术才能成为艺术。D. 与材料二谈到国画不同,材料一追溯中国美学史谈对意境的认识,但都分析了文学的意境美。3.下面诗句不属于材料二中所述“与生活拉开距离”的一项是( )(3分)A.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B.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C.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D. 谈

10、笑间,樯橹灰飞烟灭。4.依据材料内容,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意境?请简要概括。(4分)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杭江之秋(有删改) 傅东华从前谢灵运游山,“伐木取径,从者数百人”,以致被人疑为山贼。现在人在火车上看风景,虽不至像康乐公那样杀风景,但在那种主张策杖独步而将自己也装进去做山水人物的诗人们,总觉得这样的事情是有伤风雅的。不过,我们如果暂时不谈风雅,那么觉得火车上看风景也有一种特别的风味。风景本是静物,坐在火车上看就变动的了。那风景会

11、移步换形,供给你一套连续不断的不同景象, 使你在数小时之内就能获得数百里风景的轮廓。这样的风景就是一部以自然美做题材的小说,它是有情节的,有布局的有开场,有Climax也有大团圆的。新辟的杭江铁路从去年春天通车到兰溪,我们的自然文坛就又新出版了一部这样的小说。批评家的赞美声早已传到我耳朵里,但我直到秋天才有工夫去读它。然而秋天是多么幸运的一个日子啊!我竟于无意之中得见杭江风景最美的表现。秋是老的了,天又下着濛濛雨,正是读好书的时节。从江边开行以后,我就壹志凝神的准备着一一准备着尽情赏鉴一番,准备着一幅幅的画图连续映照在两边玻璃窗上。萧山站过去了,临浦站过去了。这样差不多一个多钟头,只偶然瞥见一

12、两点遥远的山影,大部分还是沪杭路上那种紧接地平线的平畴,我便开始有点觉得失望。于是到了尖山站,你瞧,来了山来了。山来了,平畴突然被山吞下去了。我们夹进了山的行列,山做我们前面的仪仗了。有时你伸出手去差不多就可摸着山壁,但是大部分地方山的倾斜都极大。你虽在两面山脚的缝里走,离开山的本峰仍旧还很远,因而使你有相当的角度可以窥见山的全形。但是哪一块山肯把它的全形给你看呢?哪一块山都和它的同伴们或者并肩,或者交臂,或者搂抱,或者叠股。有的从她伙伴们的肩膊缝里露出半个罩着面幕的容颜,有的从她姊妹行的云鬓边透出一弯轻扫淡妆的眉黛。浓妆的居于前列,随着你行程的弯曲献媚呈妍;淡妆的躲在后边,目送你忍心奔驶而前

13、,有若依依不舍的态度。于是过了湄池,便又换了一幕。突然间,我们车上的光线失掉均衡了。突然间,有一道黑影闯入我们的右侧。急忙抬头看时,原来是一列重叠的山嶂从烟雾迷漫中慢慢地遮上前来。这时最奇的景象,就是左右两侧山容明暗之不一。你向左看时,山的轮廓很暧昧;向右看时,却如几何图画一般的分明。你以为这当然是“秋雨隔田勝”的现象所致,但是走过几分钟之后,暧昧和分明的方向忽然互换了,而我们却是明明按直线走的。谁能解释这种神秘呢?到直埠了。从此神秘剧就告结束,而浓艳的中古浪漫剧开幕了。幕开之后,就见两旁竖着不断的围屏,地上铺着一条广漠的厚毯。围屏是一律浓绿色的,地毯则由黄、红、绿三种彩色构成。黄的是未割的缓

14、稻,红的是养麦,绿的是菜蔬。可是谁管它什么是什么呢?我们目不暇接了,这三种彩色构成了平面几何的一切图形,织成了波斯毯、荷兰毯、纬成绸、云霞缎上一切人类所能想象的花样。且因我们自己如飞的奔驶,那三种基本色素就起了三色板的作用,在向后飞驰的过程中化成一切可能的彩色。浓艳极了,富丽极了!我们领略着文艺复兴期的荷兰的画图,我们身入了天方夜谭的苏丹的宫殿。而且水也出来了。一路来我们也曾见过许多水,但都不是构成风景的因素。过了郑家坞之后,才见有曲折澄莹的山涧山溪,随山势的纾回共同构成了旋律。杭江路的风景到郑家坞而后山水备。于是我们转了一个弯,就要和杭江秋景最精彩的部分对面就要达到我们的Climax了。苏溪

15、!一一就是这个名字也像具有几分的魅惑,但已不属出产西施的诸暨境了。既有定形,就有尽处,有尽处就单调了。你站在这个地方,你是要对几何家的本身也发生怀疑的。你如果尝试说:在某一瞬间,我前面有一条路;左手有一座山,右手有一条水。不,不对;决没有这样整齐。事实上,你前面是没有路的,最多也不过几码的路,就又被山挡住,然而你的火车仍可开过去,路自然出来了。你说山在左手,也许它实在在你的背后;你说水在右手,也许它实在在你的面前。因为一切几何学的图形都被打破了寻常,风景是由山水两种要素构成的,平畴不是风景的因素。所以山水画者大都由水畔起山,山脚带水,断没有把一片平畴画入山水之间的。在这一带,有山,有水,有溪滩

16、,却也有平畴,但都布置得那么错落,支配得那么调和,并不因有平畴而破坏了山水自然的结构,这就又是这最精彩部分的风景的一个特色。此后将近义乌县城一带,自然的美就不得不让步给人类更平凡的需要了,山水退为田畴了,红叶也渐稀疏了。不过,我们这部小说现在尚未完成,其余三分之一的回目不知究竟怎样,将来的大团圆只好听下回分解了。(注)Climax:英语,高潮。其余三分之一的回目不知究竞怎样:杭江铁路全长三百多公里,其 中兰溪至江山一百多公里当时尚未完成。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谢灵运式的“伐木取径”“策杖独步”漫游山川,固然有野趣、有韵味,然而,现代人坐在火车 上看风景,却也独

17、创一格,别有风味。B.“过了湄池,便又换了一幕。”在细雨蒙蒙中,在光影的作用下,山体倏忽交替着“暖昧和分明”, 刚劲俊朗,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C.“到直埠了。从此神秘剧就告结束,而浓艳的中古浪漫剧开幕了”,构成“中古浪漫剧”的是浓艳的色彩和由它们涂抹而成的浪漫情调。D.作者情感随着列车的行进而起伏激荡,由欣喜、惊诧,到振奋、折服令未曾目睹这一带秋景的读者心驰神往,如临其境,如见其貌。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写“在火车上看风景”,确定了全文的描写角度,本文描述的正是乘坐在疾驶的列车上所见的杭江铁路沿线自然风光。B.风景是静的,火车是动的,作者所描写

18、的动静结合所构成的连绵风景画,提供了一般游记作者所 不曾提供的观感和审美体验。C.文章写山、水、平畴等,作者以其博学多才和深厚文学底蕴,恰当运用抑扬手法,以艺术家眼光, 欣赏和描摹眼前掠过的景物。D.杭江路沿线多山,而作者也特别钟情于山。因此,本文几乎花了二分之一的篇幅描写这里的山峦风光,而且角度多变,手法不同。8.请简要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9.文章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甲)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安石

19、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架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闯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悦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俄直集贤院,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熙宁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

20、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分下。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宋史玉安石传有删改)(乙)论曰: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已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中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

21、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好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右何如?”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鸣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明 张溥宋史论节选)(丙)若乃于三代留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悠悠千年,间生伟人,此国史之光,而国民所当买丝以绣,铸金以祀也。距公之后,垂千年矣,此千年中,国民之视公何如,吾每读宋史,未尝不废书而恸也。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易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则有克林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清梁启超王荆公节选)注二帝三王:唐尧、虞舜及夏禹、商汤、周文

22、(武),王。三代:夏商周。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器然丧其乐生之心B.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C.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器然丧其乐生之心D.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熙宁”,宋神宗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每位皇帝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

23、年号,如唐玄宗年号有天宝、开元等。B.“三司”,古代官职名。宋代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专掌国家的财赋,都由朝廷重要的大臣掌管。C.“领”,兼任,指以本官兼较低职,同样意思的还有“判”“权”等,而“摄”指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D.“荆公”是对王安石的尊称,因他曾被封为荆国公。古代对平辈或长辈也可称“字”表尊敬,如“王介甫”。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王安石思维敏捷,志向远大。他写文章下笔如飞,文章精妙让人叹服;立有改变世事、风俗的志向,坚持变法。B.王安石刚愎自用,固执已见。遇事不管对与错,他都坚持自己的意见。当宰相时,因为旱灾,被罢免官职

24、。C.乙文中韩琦曾明确指出王安石不可担任宰相,神宗没有听取他的建议,明代张溥认为这是宋氏也是王安石的不幸。D.甲文主要通过叙述人物言行来突出王安石的特点,乙文主要引用朱熹之言来褒贬他,而丙文用克林威尔做类比来评价他。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俄直集贤院,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4分)(2)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4分)14. 朱熹和梁启超是如何评价王安石的?你认同谁的观点?请结合文本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有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

25、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张孝祥: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张孝祥于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次年因谗落职,由桂林北归,途经岳阳,故有过洞庭之作。青草:湖名,是和洞庭相连的另一个湖。明河:银河。岭表:指从五岭至海南之间的广东、广西地域,即岭南地区。岭表经年,指词人在广南西路任经略安抚使的时期。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画面的空灵使中天的一轮皓月

26、、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B“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的景与“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的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C诗人独以一颗心面对浩瀚水天,欣然领受大自然的慰藉,自信胸怀坦荡,无惧两鬓已斑、前途坎坷。D这首词,景中见情,笔势雄奇,境界空阔,风格柔美细腻,有婉约之词风。16苏轼赤壁赋中有这样的句子:“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本词和这一段苏文都描写了月下水上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不完全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中思想感情的异同。(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

27、分。(每空1分,共6分)(1)在赤壁赋中“客”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2)韩愈师说中认为,圣人之所以愈益圣明,是因为他们“_”,而普通人则相反,是因为他们“_”。(3)荀子劝学中,“ _ , _ ”两句通过对比论证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与孔子“思而不学则殆”的观点相近。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20题。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甲】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 。济南到春

28、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乙】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丙】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的草色在黄绿之间,松是绿的,别的树叶差不多都是红与黄的。就是那没树木的山上,也增多了颜色日影、草色、石层,三者能配合出种种的条纹,种种的影色。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可是被清凉的蓝空给开拓出老远,平日看不见的小岛清楚地点在帆外。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一种无目的的思虑,要思虑而心中反倒空虚了些。 ,青岛的秋引起我

29、甜美的悲哀。我不知应当爱哪个?【丁】18. 文段中甲、乙、丙、丁四处的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 B.乙 C.丙 D.丁 19.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另外选择对象,写一组句子。(4分)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建成。据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内已取消7 000种产品关税,大约90%以上商品实现零关税。这不仅惠及广大民众,许多东南亚企业还被吸引来中国开拓市场,给区域经济注入强大活力。

30、10年来,双边货物、服务贸易高速增长,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给世界经济注入新的强大推动力,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典范。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12月10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开幕。国务院批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从2020年起举办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首届大赛以“新时代、新技能、新梦想”为主题,设86个比赛项目,共有2 500多名选手、2 300多名裁判人员参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项目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本届大赛将有望诞生一批新技术,并推动一批新成果实现转化,进一步

31、促进相关行业发展。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何为舒适圈?惯常的定义,是指在一个无形的圈子里有熟悉的环境,与认识的人相处,做自己想做的事,在惯常运作下,过轻松自在的生活。不少人认为,年轻人长久待在舒服的环境中,会因为生活安逸而不思进取;而经历挑战和痛苦,反而会让其变得成熟。也有人认为,每个人的舒适圈是不一样的,闲散者觉得喝茶发呆很舒适,拼搏者则觉得工作加班很过瘾,孤僻的人觉得独处是天堂,擅交际者则觉得狂欢是乐园还有人认为,年轻人选择舒适圈并无过错,身处舒适圈有安全感,能更好发挥自身潜能,不断成长;而贸然跳出舒适圈,则有一定风险。更有人觉得,对于舒适圈的判定,自我认知和

32、他人认知、表面现象与背后本质也许大相径庭。如果你所在的班级组织以“如何看待舒适圈”为主题班会讨论活动,邀请你发言,请针对以上观点,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发言稿。要求:自拟标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语文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1B(A“象必须和形对比起来才能让人理解”错误,文中只是说易传中象是与形对照起来界定的,后边韩非子中就没有与形对比起来理解;C“并不是”错误,原文说“是他心上笔下的追求,更是他对于动荡不安动辄便可罹祸的官场生涯紧张心情的互补”;D“不应有评判标准”错误)2D(“都分

33、析了文学的意境美”错误,材料一并没有分析文学的意境美,只提到了文学形象)3A(A 是对生活的如实描写,BCD 都有想象和联想)4意境是虚灵的、动态的,也是超越的、神圣的;(2 分)让人们于现实生活中看到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美,于似与不似之间给看官尽量留有广大的想象余地。(2 分)5开头提出问题意境是什么;(2 分)然后分析问题,通过意境与象、意象等概念的辨析分析意境的内涵;(2 分)最后建议应该用意境论重建当代的艺术圈。(2 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得分)6.B(错在“刚劲俊朗,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应为“变幻莫测,给人以神秘感和朦胧美”。)(3分)7.C(“运用抑扬

34、手法”,无中生有。)(3分)8.运用了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肩”“交臂”“目送”等赋予山以人的动作神态,化群山为俏丽的少女,四个“或者”领起的短句构成排比。(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群山的连绵簇拥,姿态万千,表达了作者对在奔驰的火车上看到的动态的山的喜爱之情。(2分)9.观点一:不可删去。照应开头部分的“以自然美做题材的小说”,收束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自然美的“让步”、“山水退”、红叶渐稀等,突出铁路沿线秋景的壮美,凸显了作者对杭江之秋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突出文章主题;“将来的大团圆”留给读者无穷的遐思和热切的期盼。(6分)观点二:可以删去。与前文的“平畴”“山”“水”等相照应,总结全文,

35、文章结构已经谨严完整;“有山”“有水”“有平畴”“错落”“调和”等,流露出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更为直接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一般“不是风景的因素”竟成就了最精彩部分的风景的一个特色,造成反差,耐人寻味。(6分)10. D 11. C(C项,“同样意思的还有判权等”错误,“权”是指暂时代职。)12. B(B项,“因为旱灾,被罢免官职”错误,原文“久之,以旱引去”,可知旱灾时,王安石是自己引退。) 13. (1)不久王安石担任直集贤院,因母亲去世离任,一直到英宗朝结束,朝廷多次征召他,他都不肯就职。(“俄”,不久;“以”,因为;“母忧”,母亲去世; “起”,就职。)(2)最终导致众多奸邪小人相

36、继为虐(继续做暴虐的事情),贻害社会(灾害流传天下),到了崇宁,宣和年间,祸乱达到了极点。(“卒”,最终;“嗣”,相继,继续;“流毒”,贻害,灾害。) 14. 朱熹肯定王安石的文章、品行,才干,而否定他在变法中迫不及待地将财物货利,征战作为国家首要事务以及用人不当造成恶果的做法。梁启超高度赞美王安石,认为他是盖世英杰,我赞同朱熹的观点,客观公正,因为王安石变法多用自己门生,用人不当,导致变法失败。或:我赞同梁启超的观点,王安石心存经国济世之志,不畏人言。勇于变法,是著名的改革家。参考译文:(甲)王安石宇介甫,抚州临川人。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无

37、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王安石议论高深新奇,善于雄辩和旁征博引,自圆其说,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认为:“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是由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而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祸患该怎么办吗?希望陛下能够明察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革除这些弊端以适应当前的世事变化。我的这些议论,是那些沉溺在颓靡习俗中的人不会说的,而且那些议论的人还会认为这是迂腐而不切实

38、际的老生常谈。”后来王安石掌管国家,他所安排的,大体上都是以这份万言书为依据的。不久王安石担任直集贤院,因母亲去世离任,一直到英宗朝结束,朝廷多次征召他,他都不肯就职。北宋神宗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对他说:“人们都不了解爱卿你的才能,都以为你只懂得经理学术,不懂得政治事务。”王安石回答说:“经术学问正是用来处理政务世事的,只是后来很多所谓“大儒”,大部分都是才能庸俗之人,因此.世上俗人才都以为经学不能辅佐治世罢了。”皇上问:“既然这样那么你最先开始的施政措施是什么?”王安石答道:“改变劣习风俗,树立法规,是现在最亟需的了。”皇上认为是对的。于是开设增置三司条例司机构,任命他

39、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并负责。而后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等变法相继开始实施,号称新法,派遣提携推举各类官员四十余人,分派颁布执行新法。王安石性格倔强刚愎,遇事不管对与错,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执意不肯改变。他甚至说“天灾不足以畏惧,租宗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不足以忧虑”。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人几乎都被王安石解除官职了,他大量起用自己门下轻薄而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王安石当了很长时间的宰相,因为旱灾而引退,等到再担任宰相,只过了一年多就被罢免了,直到神宗朝结束,也没有被再召回朝廷,前后其八年。(乙)史作者评论:朱熹曾评论王安石“以文章、节操品行享誉一世,更突出的是以崇尚道德、

40、经世济民为已任。承蒙宋神宗恩遇,官至宰相位,世人才有机会得以景仰他的才干作为,本来,社会或许可以重新见到唐尧、虞舜及夏禹、商汤、周文(武)王时期的那种强盛。而王安石竟迫不及待地将财物货利、征战作为国家首要的事务,任用凶邪小人,排挤忠良正直之士,狂躁冒进,致使天下的人,忧愁不安,丧失了安居乐业的平和心态。最终导致众多奸邪小人相继为虐,贻害社会(毒害流传天下),到了崇宁,宣和年间,祸乱达到了极点。”这种观点是社会共识。当时宋神宗打算任命宰相时,问过韩琦:“王安石怎么样?”韩琦回答说:“安石当翰林学士则才学有余,而担任宰相身处辅弼的地位则不可。”神宗没有听取这个意见,还是用王安石为相。悲哀啊!这虽然

41、是宋朝的不幸,也是王安石本人的不幸呀。(丙)如果是在夏商周三代之后寻求完美的人,差不多只有王安石能够担当这个盛名。悠悠千年,偶尔产生一个伟人,这是国家历史上的荣光,国内百姓应该买丝线为他绣像或者给他铸像来祭祀他。距离王安石死到现在,将近千年了,在这千年之中,国民怎样看待你,我每次读宋史,都要放下书悲痛万分。凭借世间少有的杰出才能,却蒙受世人的诉骂,时代变迁,罪名却没有洗雪,在西方有克林威尔,而在我国有王荆公。15、D(“风格柔美细腻,有婉约之词风”赏析错误,应该是风格壮美,有豪放词风。)16、相同:二人均驾一叶扁舟在阔大的水面上畅游,都有自由飘逸之感,均沉醉于自然美景之中。不同点:虽同处于贬谪

42、后,但张词用“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表达了对表里如一的品格的自信(或光明磊落,坦荡澄澈);而苏文用“冯虚御风”“羽化登仙”,更多地表达了遗世独立、超然物外(或旷达超脱)的思想。(相同点2分,不同点4分)17、(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犹且从师而问焉 而耻学于师(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每空1分)三、(20分)18.C(【甲】应该为“,”。【乙】应该用“;”。【丁】应该用“。”。) 19. 示例1:北京与上海是多么不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粗犷豪迈的壮志伟男子,那一个便是细腻精致的情调小女人。 示例2:山东的女孩和杭州的女孩是多么不同的啊!一个设若比作红艳得灼目的

43、木棉,那一个便是柔婉得可人的细柳。(句式1分,两个比喻恰当各1分,对比明显1分) 20.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 (“春秋”1分,“相同”1分) 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济南的秋”1分,“安全”1分;如答“舒适”亦可) 21.(1)语句修改为:“商务部数据显示”或者“据商务部数据”;(2)语句修改为:“90%以上商品实现零关税”或“大约90%的商品实现零关税”;(3)语句修改为:“还吸引许多东南亚企业来中国开拓市场”;(4)语句修改为:“(中国东盟)自贸区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典范”。22.以“新时代、新技能、新梦想”为主题的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12月10日在广州开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格最高的(或

44、“等级最高的” “最高级别的”)综合性职业技能赛事。(答出主题、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各1分;时间、地点齐全给1分;后一句1分)23.【详解】本材料为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写作时注意:1、扎实而评(事实性),新闻事实是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2、应时而作(时效性),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对新

45、闻事件的敏锐反应能力。3、凭理而断(评析性),凭理而断,指的是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断。形式可采取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审题】这是一道社会热点+应用文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先解释“舒适圈”的定义,然后列举几种对待“舒适圈”的不同态度。作文题目围绕“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倡导“奋斗是青春的底色”“青春在磨练中成长”等基本理念,也并不妨碍多维思考与辨证思考。角度1.一就“不少人”的观点思考, 从分析“舒适圈”的消极意义入手,着眼“跳出舒适圈”这一角度立意。角度2.就“也有人”的观点思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舒适圈,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这一角度也可以是一个多向发散的角度。角度3.就“还有人”的

46、观点思考,从分析“舒适圈的积极意义入手,能更好地发挥自身潜能,不妨在稳定而安全的地方扎根生长。角度4.就“更有人”的观点思考,针对自我和他人对“舒适圈”的不同认知,从自我与他人(或“表象与实质”)的角度谈关于“舒适圈的多维思考。【立意】角度一:勇于跳出舒适圈,做更好的自己;不做“温水之蛙”;青春在打磨中成长,人生在磨练中成熟。角度二:性格与爱好决定一个人的舒适感受;性格与爱好决定一个人的舒适感受。角度三:身处舒适圈,是遵从内心做出的选择,能更好地发挥自身潜能;选择“跳出舒适圈”要谨慎,不妨在稳定而安全的地方扎根生长,让自己活成一棵树。角度四:表象“舒适”的背后也许有不一样的人生体验,青春的底色

47、还是努力奋斗。【范文】跳出舒适圈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跳出舒适圈。游客温暖善意的喂食,会让动物们最终丧失觅食能力;父母的万般宠爱,最终也会让孩子走向毁灭。说白了,爱他就不能让他太舒适。人们总是喜欢用自己固有的方式表达爱,认为让对方开心快乐是爱,让对方舒适安稳是爱,就不知太舒适的后果是伤害,是毁灭。当今社会上,不少父母已将这一错误行为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有关研究概括的“家庭教育四大误区”中,“温室误区”醒目地排在首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能离开家庭这个舒适的避风港,到社会上去接受锻炼,学会求生的本领。但不少家长却错误地让他们的孩子躺在舒适安详的摇篮里,导致孩子不懂

48、展翅飞翔。一时的宠爱并不是实质的爱,倘若真的爱他,就应该为他的将来考虑。有研究表明,中国小孩子的衣着远远厚于爷爷奶奶的,而日本幼儿园的孩子们,寒冬腊月也只穿一条短裤在园中跑步。这是因为中国的家长总为孩子的现在考虑,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日本的家长则为孩子的未来考虑得更多,他们注重孩子从小吃苦耐劳的能力,以便应对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事实证明,舒适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最终会丧失社会竞争能力,习惯于躺在舒适的摇篮里,一旦失去摇篮,便会狠狠地摔下一个大跟头。苏格拉底曾说:“对子女供应多量财富而不注意增进他们品德的人,恰像那些把自己的马喂养得很好而从不训练它们成为有用之材的人一样。”真正的爱,是让他学

49、会摆脱舒适的环境,学习谋生的手段,锤炼良好的品格,成为有用之材。福尔斯杂志封面上,穿戴考究、事业有成的父亲正将装满铁锯、扳手、锤子的工具箱交给他的小女儿,孩子尚未成年,还得举起双手接过箱子。福布斯杂志在对全美大企业总裁们调查后得出的印象是:现在的有钱人似乎更愿意给孩子们工具箱,而不是万贯家产,就像钢铁大王卡耐基把相当于现在35亿的财产捐给了教育事业,却只留给心爱的女儿十分之一的家产。他断言:把巨额金钱留给孩子们的父母最终将使孩子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枯萎。与其给予他万贯家产,不如将工具箱交到他手中;与其让他沉浸在摇篮的醉梦里自我毁灭,不如让他尝点苦头,早日品到人生的滋味。总之,爱他,就不能让他太舒适

50、。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高三某班某某某2020年7月20日【素材】1.待在“舒适圈”中,一定要自律,一定不能故步自封。“忧患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一个人即使待在“舒适圈”中,也不能把“舒适圈”当成自己的“安乐乡”,依然要从专业、品质的角度严格要求自己。郭德纲待在自己的“舒适圈”,更要钻研相声艺术规律,更要想尽一切办法给观众带来更多欢乐,而不是故步自封,重复自己。一个熟悉了讲台的教师,也必须时时刻刻钻研教学规律,适应新的变化和需求。2.待在“舒适圈”,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温水煮青蛙”的实验,大家都是熟知的。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句台词:“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

51、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在其中生活;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待在“舒适圈”,如果不能保持危及意识,不居安思危,“舒适圈”就不是人生的“第一桶金”“第一块根据地”,而是“坟墓”。曾经高光无限,惊艳无比的诺基亚、摩托罗拉,如今一蹶不振、无人问津,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3.待在“舒适圈”,要时刻保持创新意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或集体的,即使待在“舒适圈”,也要时刻关注外界变化和发展大势,提前准备布局,这样,当时机来临时,就可以抓住机会,跳出“舒适圈”,实现跨越提升,进入更高层次的“舒适圈”。当今时代,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我国现在正在大力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就是顺应时代发展大势,跳出“舒适圈”的重大举措。4.勇于跳出舒适圈舒适圈的概念颇值得探讨。现代人往往安于固定的生活轨迹之中,苟安眼前的舒适,而日趋缺乏自我挑战,突破窠臼的勇气,从而滋生当下一些普遍的社会心理问题。打破舒适圈,重拾生活热情是现代人的重要课题。经典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永远能够带来疗愈与心灵的启迪。回顾经典,活用传统文化素材,用典型人物的人格魅力正面构建观点,与材料核心建立勾连。构建自身精神圈对材料核心词语的解读不必局限于客观外部世界,可以回归自我精神世界。自我精神空间的打破与建立也可以用“圈”的概念来完成。可以从自我擅长的写作素材领域之中,挖掘与“圈”神似的内容,拓深内容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