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唐诗五首 学案2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515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9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唐诗五首 学案2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创新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唐诗五首 学案2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创新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唐诗五首 学案2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创新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唐诗五首 学案2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创新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唐诗五首 学案2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创新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唐诗五首 学案2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创新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唐诗五首 学案2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创新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唐诗五首 学案2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创新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唐诗五首 学案2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创新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唐诗五首 学案2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创新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唐诗五首 学案2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创新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唐诗五首 学案2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创新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唐诗五首 学案2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唐诗一个王朝的韵律,一种文明的节拍,一缕永照后世永不褪色的光芒。它把先秦、汉晋的深奥和浮华沉淀为一种流行的音阶,清澈而明快,让所有读书人不忍抛离,不忍割舍。这是一种魅力,也是一种生长。唐诗之美,意境先行。意境,是人类情感通达的境界,是传输诗人情怀的幽婉曲径。或借景抒情,或以情寄景,实现情由景出、景因情化,让人与自然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天堂何在一个人历尽艰险去寻找天堂,终于找到了。当他欣喜若狂地站在天堂门口欢呼“我来到天堂了”时,看守天堂大门的人诧然问之:“这里就是天堂?”欢呼者顿时傻了:“你难道不知道这儿就是天堂?”守门人茫然摇头:“你从哪里来?”“地狱。”守门人仍是茫然。欢呼者慨然嗟叹:“怪

2、不得你不知天堂何在,原来你没去过地狱!”你若渴了,水便是天堂;你若累了,床便是天堂;你若失败了,成功便是天堂;你若痛苦了,幸福便是天堂。总之,若没有其中一样,你断然是不会拥有另一样的。天堂是地狱的终极,地狱是天堂的走廊。当你手中捧着一把沙子时,不要丢弃它们,因为金子就在其间蕴藏。微感言: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3.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一、作者视窗辋川如画入诗来:王维白云回望,山见

3、证过你的仙风道骨、长袂翩翩;青霭入云,你是否就是那峨眉传说的神仙。明月松间犹照君,清泉石上仍潺潺。那是感化于你千年不化的仙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塞外箫声吹不尽征蓬愁、雁孤单,沧桑是否在此刻,刻上你的容颜。那一颗相思的红豆啊,惹来多少花前月下的张望;劝君更尽一杯酒,走得出阳关,却走不出你的诗情画苑【注】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人称“诗佛”。著有王右丞集。王昌龄(698756),边塞诗人,字少伯,江宁人。其诗含蓄、深婉、浑厚、明快,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称号。其七绝与李白齐名,

4、被世人誉为“七绝圣手”。著有王昌龄集。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诗中曾自称少陵野老,因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著有杜少陵集。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著有乐府诗竹枝词,怀古诗金陵五题等。李商隐(813858),字义山,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5、”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著有李义山诗集。二、写作背景(1)王维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对山水田园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苏轼曾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2)从军行原是中国古代的歌曲类别,属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乐府解题中说:“从军行皆军旅辛苦之辞。”王昌龄的从军行沿用乐府旧题来表现唐代的边塞生活,是由七首七言绝句连缀而成的组诗,每首诗分别选取征戍生活的某一场景,来表现征戍者内心的思想感情。这里选取的是其中的第四首,写西北边塞战士艰苦奋战的高昂斗志。(3)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

6、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这首诗是作者在大历二年(767)秋寄居夔州(重庆奉节)时所写。此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4年了,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4)刘禹锡写石头城时,唐朝廷已日趋衰败,内部宦官专权,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有所抬头。作者用此诗讽喻现实,抒发对国运衰微的感叹。(5)李商隐的诗多以男女相思为题材,表现各种复杂的思想情绪,意境缥缈,情思宛转。李商隐各种诗体均有佳作,但最能体现其独特风格的是近体律绝(尤其是七言律绝

7、),善于言情是其根本特征。他较少直抒胸臆,而致力婉曲见意。或借对环境景物的描绘,寄托情思;或驱遣想象,将实化虚;或绣织丽字,镶嵌典故,造成朦胧意境;或运用比兴寄托,寓意空灵,索解无端,又余味无穷。三、文体知识(1)律诗律诗属于近体诗。近体诗用字计平仄,句数有定,讲究用韵,有一定的规律。律诗由四联(八句)组成,每句五个字的称为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称为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颔联、颈联须对仗,二、四、八句的末字同韵。(2)绝句绝句是旧诗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称为五言绝句,

8、每句七个字的称为七言绝句。各句用字平仄有定;二、四句的末字同韵,各句不必对偶。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四、基础梳理1.字音识记(1)秋暝()(2)竹喧()(3)浣女()(4)渚清()(5)霜鬓()(6)锦瑟()(7)惘然()2.辨形组词(1)(2)(3) (4)(5)3.词语释义(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2)青海长云暗雪山:(3)渚清沙白鸟飞回:(4)万里悲秋常作客:(5)百年多病独登台:(6)艰难苦恨繁霜鬓:(7)一弦一柱思华年:(8)只是当时已惘然:一、文本助读山

9、居秋暝描写山中秋雨过后黄昏的迷人景色,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闲怡自适的心境。诗境空明宁静而又充满勃勃生机,动与静完美结合。从军行(之四)写出了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抒发了身经百战的将士誓扫边尘、以身殉国的豪情壮志。登高一诗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条、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石头城作者意在歌咏古迹,总结历史教训。通过描写石头城的萧条景象,寄托国运衰微的感慨。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一般认为它是诗人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于郑州所写。这首诗的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比较有影响的有咏瑟说(苏轼)、悼亡说(朱鹤龄)、自伤身

10、世说(元好问和何焯)、自序其诗说(程湘蘅),钱钟书又有自寓创作说等等。现在多倾向于认为它是诗人晚年追叙平生、自伤身世之辞。全诗意境朦胧,但情真感人。山居秋暝留(隐居)登高锦瑟二、小组合作反复诵读,比较这五首诗的感情基调和风格,填表指出它们的不同之处。篇目基调风格山居秋暝从军行(之四)登高石头城锦瑟三、师生探究1.阅读山居秋暝,回答下面的问题。(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答:(2)诗人在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2.阅读从军行(之四),回答下面的问题。(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答:(2)第三、四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答:3.阅读登高

11、,回答下面的问题。(1)前四句所描绘的秋景图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融进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2)后四句的所思所感,是如何内化为整个民族的苦难与艰辛的?答:4.阅读石头城,回答下面的问题。(1)全诗都写了哪些“境”?答:(2)诗中的“境”所含的“意”是什么?答:5.阅读锦瑟,回答下面的问题。(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诗歌内容。答:(2)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四个典故,各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一、阅读延伸最美是唐诗宋伟昊书中尤爱唐诗,因为它小巧精练,而浓缩成的每一篇都是那样的永恒不朽,寥寥数语,草草几字,比那挥挥洒洒几万言,更能描绘出那多情的人生,回味沉思,就更觉得绝妙了。自幼母亲就教我背唐诗,那时只

12、喜欢唐诗如歌般的节律。记得小时候最喜欢李白的那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那时很崇拜他,却不知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只觉得他很好笑,一个人的白发竟能长到三千多丈。就这样,我迷恋上了唐诗。就这样,一颗诗的种子在我心里悄悄地埋下,那里装着一个懵懂少年关于唐诗的幽梦。昔日的月下少年渐渐成熟,我望着那熙熙攘攘的闹市,川流不息的街道,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吵闹。我想在内心中开垦出一片净土,这时我又想起了唐诗。那里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温婉江南,也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茫塞北;有“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融融春色,也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皑皑江雪

13、。每当我厌倦了躁动的尘世,唐诗就像一个迷失在沙漠中的人寻见的一弯清泉,洗去尘世的喧嚣。每一首唐诗都是一幅画卷,当我悄悄地将丝带解去,那美妙的意境,让我忘记了尘世的烟云,我的灵魂在此小憩。后来渐渐明白了唐诗的神韵,言有尽而意无穷。“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中有杜甫的狂喜;“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中有高适的壮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有王维的恬静;“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有张继的失意。只那么几个字,就将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而我也懂得了唐诗中凝练着的深情。每一首唐诗都好像是一杯酒,都是每一位诗人人生的浓缩,诗人的阅历就好像是那酿酒的谷物,不同的阅历,会写出不同风格

14、的诗。白居易同情人民的生活艰辛,才写下了“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诗句;王翰感慨将士征战的悲壮,才有了“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感叹;刘禹锡屡屡遭贬,才有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情。每一首唐诗都承载着一个伟大的灵魂。李白雄奇奔放,是他磅礴壮大的气魄,他充满了自信与抱负,抒发的是济世报国的豪情壮志;杜甫沉郁顿挫,是他忧国忧民的哀思,他身上映照着黯淡的落日余晖,发出的是衰世的悲凉;王维恬淡闲适,是他回归自然的向往,他憎恶腐败的官场,寄托的是归隐山林的志趣。唐诗,是那样灵秀,那样纯洁,那样无瑕。每次我都虔诚地诵读,而它也总能给我一种心灵的触动。时过境迁,我依旧像那

15、个月下的少年,在唐诗中寻找心灵的港湾。我总觉得唐诗才是我灵魂的真正寄托。最美是唐诗!【赏析】本文语言清新优美,自然纯真。作者以“最美是唐诗”为主线,叙写了自己对唐诗由来已久的情愫,流露出对唐诗的钟爱之情。在写法上巧妙地引用或化用唐诗名句,并灵活地把诗人和诗句以及其风格连接在一体,表现了作者不凡的写作功底和深厚的唐诗积淀。二、写法迁移诗情画意,情理交融苏轼评王维的诗为“诗中有画”,山居秋暝这首诗就是一个证明。诗人仅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犹如世外桃源一般。在这幅画里,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水乳交融。诗歌画山绣水,清新宁静,于诗情画意中寄

16、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含蕴丰富,耐人寻味。同时,诗歌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情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我来练笔】请围绕唐代一位诗人的诗句写一段文字,试着使你的语言具有诗情画意、情理交融的特色。150字左右。答:问题生成带着更多的问题而非答案去学习通过合作探究,你还想解决哪些问题?请写下你的新问题,或与同学、老师交流,或在课后自己独立解决。提醒:完成作业分层训练答案精析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14唐诗五首四、基础梳理1.(1)mn(2)xun(3)hun(4)zh(5)bn(6)s(7)wn2.(1)秋暝瞑目(2)喧闹煊赫(3)浣女莞尔(

17、4)潦倒缭绕(5)锦瑟琵琶3.(1)归浣女,妇女们洗完衣衫回家。这里的“归浣女”是倒装句式,正常句式是“浣女归”。下渔舟,小船顺流而下。“下”为名词用作动词。这里的“下渔舟”是倒装句式,正常句式是“渔舟下”(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昏暗(3)盘旋(4)经常客居他乡,漂泊无定(5)一生(6)苦难。这里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7)名词作动词,弹奏(8)失意的样子合作探究二、小组合作篇目基调风格山居秋暝闲适、宁静色彩秀丽明净,充满诗情画意从军行(之四)悲壮、苍凉边塞生活景色,开阔大气,豪迈雄放登高悲凉、深沉悲秋之情,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石头城叹息、伤感追昔抚今,感慨盛衰兴亡,笔势雄浑锦瑟哀怨、迷离托物抒情

18、,如泣如诉,寄托深远三、师生探究1.(1)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声(泉声)、有色(青松)、有动(泉流)、有静(月照)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以“喧”来反衬“静”,是一种以动写静的手法,更衬出山林的“空”和“静”。(2)直抒胸臆。“王孙”本指贵族子弟,这里指诗人自己。点出了全诗主旨: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落吧,这里秋景迷人,我愿留居山中。一方面表露了诗人对山中秋色的喜爱,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隐居山林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的意愿。2.(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

19、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2)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报国的壮志却并没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誓死为国杀敌立功的豪壮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写得越突

20、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两句形成鲜明对照。3.(1)是一幅凄凉的秋景图。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顿生悲情;接着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一种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自然而生,尤其是“无边”“不尽”,透出其沉郁悲凉,不仅写出了空间的广漠,更强调了无处不含悲秋之气。(2)颈联从时空着笔。由异乡飘泊到多病残生,“万里”“百年”呼应颔联的“无边”“不尽”,使悲秋具体而沉痛。尾联从白发日多写到因病断饮,使人联想到潦倒不堪的根源是时世的艰难。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

21、然纸上。4.(1)山围故国、潮打空城、月照女墙。(2)境一所示:群山依然围着石头城,可旧日的繁华已空无所有,只有苍茫悲凉之感。境二所示:潮水依旧,城却不再,一“空”字足见其凄凉;因而,潮水碰到冰冷的石壁,只会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潮水如此,人何以堪?境三所示:旧时的明月,仍旧从城垛后面升起,“还过”一词,意味深长,说明月是见证,虽然还来,然而许多东西已不复返。这三境,只写山水明月,六代繁荣富贵的衰落却不着一字。全诗寓情于景,感慨城墙仍在,江潮和明月不变,但这座古城却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感慨唐王朝也已由盛变衰,期望着唐代统治者能吸取历史教训。5.(1)锦瑟牵情,回首往事往事如梦,感伤深沉对月而

22、泣,美梦如烟追忆此情,当时惘然。(2)典故一:庄生梦蝶。用了庄子中的一则寓言典故,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于美好的情境。典故二:望帝啼鹃。传说古蜀国国王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典故三:沧海珠泪。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夜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南海鲛人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诗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洁净的爱赏,又有对其凄寒孤寂的感伤。典故四:蓝田玉烟。蓝田的玉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上腾,远察如发,近观却无。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文本拓展我来练笔(示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物换星移,日月如梭。展望历史的长河,我们的生命只不过是一条小溪,一泓山泉,一段小河。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意义表现在何处呢?我们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少年心事当拏云,莫让年华付流水,珍惜分分秒秒,走好每一段人生路,让生命放射出奇光异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