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动物王国1.蚂蚁【教材分析】蚂蚁是青岛版(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动物王国单元的第一课时。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数量最多的昆虫之一,也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因此教科书选择蚂蚁作为探究对象,建构学生对昆虫类动物的认识。通过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用简单工具进行细致观察的能力,感受蚂蚁种类的多样性,同时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明确学生思考的方向并提前准备研究材料,便于课堂探究活动的开展。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寻找蚂蚁,观察不同种类的蚂蚁,让学生发现蚂蚁的身体分几部分,每部分长着什么,引发学生对蚂蚁身体结构的思考;通过观察更多动物,寻找能
2、与蚂蚁归为一类的,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通过制作昆虫模型,加深学生对昆虫特征的认识。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利用昆虫的特征,到校园中识别昆虫。本课通过活动层层推进,先是观察一只蚂蚁的特征,再观察不同种类蚂蚁的特征,最后寻找与蚂蚁归为一类的动物的特征,由少到多,由点到面,让学生知道像蚂蚁、蝴蝶、蝗虫这样的动物属于昆虫;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对昆虫有一定了解,但局限于见过,不知道到底哪些动物属于昆虫。很多学生也没有认真观察过蚂蚁或其他昆虫,对昆虫的认识还处于拟人化阶段。【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像蚂蚁、蝴蝶、蝗虫这样的动物属于昆
3、虫。2.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蚂蚁的外表特征;能描述昆虫的共同特征。2.借助放大镜对蚂蚁进行有序、细致的观察;能根据昆虫的特征制作昆虫模型。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昆虫的共同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珍爱生命。【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器材准备】学生橡皮泥、牙签、蚂蚁教师课件【教学过程】一、活动准备在蚂蚁搬家的音乐中学生开始本节课的学习。1.PPT 1 出示课题:蚂蚁2.
4、PPT 2 出示 关于蚂蚁的谜语: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教师引出课题:看来同学们对蚂蚁并不陌生,这个谜语主要说了蚂蚁的生活习性,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课蚂蚁。(板书课题:1.蚂蚁)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学生汇报搜集的有关蚂蚁的资料。1.PPT 3 出示我搜集的资料教师提出问题:谁来向大家汇报搜集的有关蚂蚁的资料?2.PPT 4 出示蚂蚁科普知识。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蚂蚁的知识。教师适时评价。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还想学习蚂蚁的哪些知识或者对于蚂蚁自己有哪些疑问。同学之间可以尝试回答。学生认真观看教师提供的关于蚂蚁的知识,进一步认识蚂蚁。活动二
5、:蚂蚁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每部分长着什么?(一)PPT 5 出示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为了便于学生寻找蚂蚁,教师提前在校园的几个角落撒上糖。1.教师提问:你能在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把小蚂蚁带回教室里观察吗?学生说自己的办法。教师示范:用一段粘有糖水的线把蚂蚁“钓”起来放入容器中。教师出示温馨提示:捉蚂蚁时要注意安全,不能用手直接捏蚂蚁。还可以将馒头、糖块等食物放在蚁巢旁,等蚂蚁爬上去后直接将食物放入容器中,或者用纸、羽毛等物品将蚂蚁赶入容器中。盛放蚂蚁的容器要透明、透气,还可以放入适量的食物和水。学生进行观察。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观察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哪位同学来说一下?学生汇报:蚂蚁很小
6、,跑得很快,很难全面进行观察,师生交流。3.PPT 6 出示观察工具:昆虫盒教师提出问题:观察蚂蚁需要用到哪些工具?怎样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学生交流,班内汇报。教师提供观察工具:昆虫盒。提醒学生可以从昆虫盒的A、B两个观察口进行观察,这样可以观察得更加全面。4.PPT 7 出示观察工具:培养皿和放大镜教师提供观察工具:培养皿和放大镜。PPT 8 出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教师介绍放大镜的使用方法:使用的时候要用手握住放大镜的手柄,调整远近直至看到清晰的物体为止,不能用手直接去触摸放大镜的镜片。5.PPT 9出示观察引导教师明确观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观察指导:(1)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几部分?(2)每
7、部分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3)把观察到的身体特点记录在观察表里,也可以画下来。6.PPT 10 出示观察蚂蚁教师布置观察任务:1.每个小组选3只蚂蚁,小组成员分工合作。2.观察蚂蚁的身体特点,记录在观察表中。PPT 11出示 蚂蚁观察记录表身体分为哪几部分每一部分的结构特点画一画蚂蚁的身体结构小组观察,汇报交流。7.PPT 12出示蚂蚁的身体结构图学生观察交流,班内汇报。师生根据蚂蚁的身体结构图进行小结:蚂蚁的身体分为三部分,这是头部,这是胸部,这是腹部。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二)归纳蚂蚁的共同特征。1. PPT 13出示行军蚁、红蚂蚁、蜜罐蚁的图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不同蚂蚁,说一
8、说它们的特征。2. PPT 14出示活动要求教师出示要求:找一找红蚂蚁、行军蚁、蜜罐蚁有哪些不同的和相同的特征,总结出蚂蚁的共同特征。小组交流讨论,班内汇报。师生总结蚂蚁的共同特征:蚂蚁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着三对足。活动三:归纳昆虫的共同特征1.PPT 15 出示各种动物图片。教师提出问题:老师搜集了一些动物图片,它们外形各不相同,通过仔细观察,你能找出哪些与蚂蚁的身体结构相同吗?并说说自己的理由。学生观察交流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带领学生讨论。通过集体观察来验证学生的猜测。2.PPT 16出示活动记录表。师生共同总结:蝴蝶、蜘蛛等几种动物的特征后,教师指导学生将
9、这些特征与蚂蚁的特征进行比较,找出可以与蚂蚁归为一类的动物,并做好记录。3.PPT 17出示昆虫的共同特征。师生小结:像蚂蚁、蜜蜂、蝴蝶、螳螂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小动物都属于昆虫。4.教师提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属于昆虫吗?学生举例,其他同学做出评价。5.PPT 18出示昆虫资料卡教师提问:你知道世界上已知的有多少种昆虫吗?学生回答。学生阅读资料卡。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成虫通常有2对翅和6条腿。一生形态多变,遍布全球是个大家族。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种。昆虫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动物,已发现100多万种,比所有其他动物种类加起来都多。昆虫在生
10、物圈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虫媒花需要得到昆虫的帮助,才能传播花粉。而蜜蜂采集的蜂蜜,也是人们喜欢的食品之一等。6.PPT 19、20出示各种昆虫图片师:我们一起走进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领略它们的风采。播放昆虫图片。学生谈感受。活动四:制作昆虫模型1.PPT 21 出示制作昆虫模型图。教师布置任务:用橡皮泥根据昆虫的特点制作一个模型。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可以怎样制作。2.PPT 22 出示制作要求。教师出示制作要求:(1)选择制作哪种昆虫的模型,小组讨论这种昆虫的外形特点。(2)选择制作使用的牙签、橡皮泥等所需的材料。(3)制作模型时要合理分工、正确使用工具、注意安全等。3. PPT 23 出示作品
11、展示展示作品,师生评价。三、拓展活动1.PPT 24出示拓展活动要求。教师提出要求:请大家课后观察校园里的动物,说一说哪些动物属于昆虫。并将自己观察的结果写在活动手册中。2.推荐法布尔的昆虫记,去书的海洋中了解更多昆虫的种类以及各种昆虫的特征及生活习性。【教学后记】2.鱼【教材分析】鱼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动物王国单元的第二课时。鱼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我们生活中所见到的鱼,体表大多覆盖着坚硬的鳞片,身体表面特征明显,很多家庭有观赏鱼,便于学生观察和探究。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探究内容与鱼有关;指导学生提前准备研究材料,便于课堂探究活动的
12、开展。第二部分活动过程,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鱼,找出鱼的共同特征;观察更多动物,判断它们是否属于鱼类,从而加深对鱼类特征的认识。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养几条小鱼,观察鳍对小鱼运动的影响,将探究拓展到课外。本课整体思路同样是先观察一条鱼,找到它的特点,之后观察多种鱼,归纳出鱼类的共同特征:生活在水中,分体表面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靠鳍运动。由单个到多个,最后到一类,体现归纳的思想。【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对鱼有一定了解,同样也仅仅是见过,不知道鱼类有哪些共同特征。很多学生对鲸、海马等动物存在认识的误区,不能区分它们是否属于鱼类。【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鱼类的共同特征: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
13、用鳃呼吸,靠鳍运动。知道鱼类也属于脊椎动物。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实验,探究鱼鳃和鱼鳍是怎样工作的,了解鱼鳍和鱼鳃的作用。2.能根据鱼类的共同特征判断某些动物是否属于鱼类。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鱼表现出探究兴趣。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总结鱼类的共同特征。【器材准备】学生鱼、食用色素等教师课件【教学过程】一、活动准备1.PPT 1出示课题:鱼2.PPT 2 出示 纪录片生命:鱼。教师用纪录片生命:鱼导入新课,学生认真观看,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从视频中获取了
14、哪些信息。师:同学们,鱼是大家常见的一种动物,请说一说你见过哪些鱼?学生说自己见过的鱼。PPT 3出示鱼的图片教师出示一些鱼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更多的鱼。学生说一说自己认识的鱼。3.教师引出课题:同学们见多识广,这几种鱼都认识,这节课我们就探究关于鱼的知识。教师板书:2.鱼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观察鱼有哪些共同特征。1.PPT 4出示鲫鱼、草鱼和锦鲤的图片师: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特征吗?预设:生1: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巴三部分。生2:鱼的身体呈梭子形。生3:鱼的身体有鱼鳞。生:2.PPT 5出示了解更多种类的鱼生:鱼类的身体形状都很像。生:它们的身体都有头、身体和尾三部分。生:师:同学们
15、观察得真仔细,它们身体都是纺锤形,都是由头、躯干和尾组成。3.PPT 6 出示鱼身体各部分结构图学生仔细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生:鱼身体的不同部位都长有鱼鳍。生:它们的身体都有头、躯干、尾三部分。生:师:鱼鳍包括胸鳍、腹鳍、臀鳍、背鳍和尾鳍。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4.PPT 7 出示活动手册学生交流、汇报后,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填写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5.PPT 8 出示 外形比较奇特的鱼图片出示海鳗、鳐、河豚三种鱼类,引导了解这三种鱼的学生进行简单介绍。师小结:虽然有些鱼类外形比较奇特,但他们都属于鱼类,都是脊椎动物。活动二:鱼鳍的作用。1. PPT 9出示鱼游动的视频师:鱼身体上有
16、不同的鱼鳍,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看视频,注意鱼游动时鱼鳍的变化。生:鱼的鳍一直在不停地摆动。2.PPT 10 出示 感知鱼鳍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师:同学们发现了鱼的鳍一直在不停地摆动,这是为什么?学生进行猜测。生:它是在用鳍游泳。生:鳍就像我们游泳时的手一样。生:鱼鳍摆动时鱼才会游动或停止。生:3.PPT 11出示 鱼游动的动态图,观察鱼是怎样游动的。师:请同学们认真观看游动的鱼,看一看,鱼游动时各部位的鳍是怎样的?前进时哪些鳍在动?拐弯时哪些鳍在动?学生仔细观察,全班进行交流。PPT 12 出示资料卡教师出示资料卡:胸鳍的主要功用是使身体前进和控制方向或行进中刹车。腹鳍相当于陆生动物的后肢,具有
17、协助背鳍、臀鳍维持鱼体平衡和辅助鱼体升降拐弯的作用,背鳍主要对鱼体起平衡的作用。但也有些体形长的鱼类,背鳍和臀鳍可以协助身体运动,并推动机体急速前进。臀鳍基本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防止倾斜摇摆,还可以协调游泳。尾鳍为鱼类和其它部分脊椎动物正中鳍的一种,位于尾端。尾鳍的摆动可以提供动力和控制方向。师生小结:鱼游动时鱼鳍在不停地摆动,不同的鳍作用也不同。活动三:鱼鳃的作用。1.PPT 13 出示鱼呼吸的动态图师:我们发现不仅仅是鱼鳍在不停地摆动,鳃盖也一张一合的,这是为什么?学生猜测。生:为了呼吸。生:在喝水。生:我觉得水是从嘴里进去,从鳃盖出来的。师:同学们说的很好,我们怎样来验证这位同学的发现是
18、否正确呢?2.PPT 14 出示学生观察鱼的活动情境图片。生:我们可以用水彩笔里的墨水。生:不行,有毒,得用无毒的墨水。师:是的,为了不对鱼造成伤害,我们要用食用色素来进行验证。实验方法:把鱼放在一个水槽里,在一个小烧杯里放上清水,用率色食用色素把清水调成绿色液体,用滴灌吸取少量绿色液体,滴到鱼嘴前方,观察绿色液体从鱼的哪个部位流出来。3.PPT 15 出示注意事项教师出示注意事项:(1)在鱼嘴前方挤出食用色素调制水,不要太多,否则扩散过大,影响观察效果。(2)教师出示胶头滴管实物,演示使用方法,吸取一些绿色食用色素调制的水,在鱼嘴前挤出。(3)小组合作探究,一边操作一边观察绿色水的流动路径。
19、学生开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生:我发现绿色水是从鱼的嘴进入,鳃盖处流出。师:这说明了什么?生:这说明它不是在喝水。师:那鳃盖一张一合作用是什么?生:是为了呼吸。全班交流,教师小结:鳃盖是鱼鳃的一部分,内部还有其他结构,帮助鱼完成呼吸作用,鳃盖一张一合让水流动起来,鱼就能从新鲜的水中获得氧气了。4.PPT 16 出示课堂小结师:我们通过以上三个探究活动知道了像鲫鱼、草鱼这样的动物属于鱼类。鱼类的共同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靠鳍运动。活动四:它们属于鱼类吗?1.PPT 17 出示 章鱼、甲鱼、海马、鲸和鲨鱼的图片。师:有很多动物它们也叫“鱼”,但是它们都属于鱼类吗?师:章鱼
20、属于鱼吗?生:章鱼不是鱼,它身上没有鳞。生:它没有鳍。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章鱼身体表面没有鳞片,不是用鳃呼吸,没有鳍。下面我们就依据鱼类的共同特征来判断甲鱼、海马、鲸、鲨鱼是不是属于鱼类。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师:哪个小组来汇报?生:甲鱼不属于鱼,是爬行动物。生:海马属于鱼,它用鳃呼吸,用鳍游动,身体表面有鳞片。生:鲸不属于鱼,是哺乳动物。生:鲨鱼属于鱼。师:同学们判断非常准确,大家的科学知识非常丰富。我们发现鲸不是用鳃呼吸而是用肺呼吸,由此推出鲸不属于鱼类,就是在推理。我们还可以依据鱼类的共同特征来判断其他的动物是不是属于鱼类,还有一些动物的图片,同学们来判断这些动物是否属于鱼?
21、2.PPT 18 出示泥鳅和娃娃鱼的图片生: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不属于鱼类。生:泥鳅属于鱼类,它有鱼鳍,用鳃呼吸。师:同学们的判断非常准确,已经掌握了推理的方法。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知识,泥鳅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底栖鱼类,它不仅可以用鳃呼吸,而且水中缺氧时,它也可以用肺呼吸。3.PPT 19 出示教师指导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填写到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并适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判断。4.总结三.拓展活动PPT 20 出示拓展活动要求。师:今天我们探究了鱼类的共同特征,还学会了推理的方法。课下我们养几条小鱼,继续观察鳍对小鱼运动的作用,思考鳍是怎样帮助鱼接触和适应环境的。【教学后记】3.鸟【教材分析】鸟是青
22、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动物王国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节课以鸟类的特征为线索,探究鸟类的共同特征,巧妙地把鸟类共同特征和辨别某一动物是否属于鸟类有机结合,让学生从共性认识到个别辨别,知道鸟类的共同特征并学会根据鸟类的共同特征辨别某一动物是否属于鸟类。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探究内容与鸟有关;指导学生提前准备研究材料,便于课堂探究活动的开展。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找一找鸟类的共同特征,引发学生对鸟的外形、翅膀、鸟喙等的思考;根据鸟类的共同特征,辨别其他动物是否属于鸟类。第三部分拓展活动,以“保护鸟类”为主题做一张手抄报,将探究拓展到课外。【学生分析】四年
23、级学生对动物的常识已经有较多的认识,能够观察鸟的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如体形、鸟爪、鸟喙等。鸟是学生最常见的一种动物,身边有各种各样的饲养或野生鸟类。鸟类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书籍、电视或亲身观察, 知道一些不系统的零散信息。怎样辨别某一动物是否属于鸟类,这是学生不能熟练掌握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像鹦鹉、啄木鸟、猫头鹰这样的动物属于鸟类。2.知道鸟类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羽毛、有喙、卵生。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能细致观察鸟的外形,总结出鸟类的共同特征。2.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鸟类的共同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
24、的情感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器材准备】学生鸟类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记录单教师课件【教学过程】一、教师出示谜语,引入课题1.PPT 1出示课题鸟2. PPT 2出示谜语“千里飞翔爱热闹,常在晴空打呼哨,光送信来不送报,见谁都把姑姑叫”。学生猜谜语。教师出示谜底鸽子。3.PPT 3 出示播放各种鸟的视频。学生观看。师提出问题:根据课前我们搜集的鸟的图片以及视频资料,说一说自己都认识了哪些鸟?这些鸟都有什么特点。4.PPT 4 出示小组交流、讨论。5.师生小结: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种的鸟,它们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也有着共同的特征。板书课题:鸟二、观察鸟,找一找鸟的共同特征。
25、活动一:(一)观察鸟的外形特点1.PPT 5 出示鹦鹉、啄木鸟和猫头鹰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找一找这三种鸟的外形有什么共同特征?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对鸟进行观察?它们的身体有什么特点?羽毛有什么特点?小组进行观察讨论并记录。2. PPT 6 出示三种鸟的特点。学生汇报:体表被覆羽毛,鸟的体形是流线型的,羽毛轻且排列紧密,都有两个爪子,都有嘴等。(二)观察鸟的喙。1. PPT 7、8 出示鸟的喙及放大图。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鹦鹉、啄木鸟和猫头鹰体表被覆羽毛,身体呈流线型,有爪子,有嘴。鸟都有嘴,它的嘴和人的一样吗?学生回答。教师提出问题:这是鸟的哪一部分?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这
26、是鸟的喙。不同的鸟长着不同形状的喙,有弯勾状的,有扁铲状的,有鞋钉状的等。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各种鸟喙的不同特点。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鸟类会有不同的喙?学生猜测:各种鸟吃的食物不一样,所以鸟喙也就不一样。师生总结:鸟喙与鸟的食性密切相关。不同的鸟有不同的喙,不同的鸟喙适合吃不同的食物。短而直的喙是食虫鸟;强壮而直的喙,末端有弯曲的钩,主要以鸟类和动物为食;长而直的喙主要以鱼和虾为食;强而坚的喙以昆虫为食;扁平的喙大多是杂食。2.PPT 9 出示不同鸟的喙教师出示一些鸟的喙,引导学生分析鸟喙的特点,并说说这些鸟适合吃什么类型的食物。(三)观察鸟的羽毛特点。1.PPT 10 出示鸟
27、的羽毛图片教师提出问题:鸟的体表被覆羽毛,羽毛有什么特点呢?预设:生1:鸟的羽毛比较光滑,中间有一根羽轴。生2:鸟最里面有绒毛,摸上去很柔软。生3:鸟的羽毛可以防水。生:学生分组观察鸟的羽毛。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展示。2. PPT 11 出示鸟羽毛的特点师生总结:鸟的羽毛排列整齐,比较光滑、柔软、非常轻,适宜飞行等。师生总结鸟类的共同特征:鸟类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羽毛,有喙。活动二:鸟是怎么繁殖的?1. PPT 12 出示鸟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我们了解了鸟类的外形特征,鸟类是怎样繁殖的?学生回答。2.PPT 13 出示 鸡繁殖过程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鸡的繁殖过程是怎样的?学生小组讨论鸡的繁
28、殖过程,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时评价。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鸡卵是如何变成雏鸡的。师生小结:母鸡通过卵孵化出雏鸡,这种繁殖方式是卵生。3.师生交流:鹦鹉的身体表面有羽毛,有喙,卵生;啄木鸟的身体表面有羽毛,有喙,卵生;猫头鹰的身体表面有羽毛,有喙,卵生。PPT 14 出示师生共同归纳鸟的共同特征:像鹦鹉、啄木鸟、猫头鹰这样的动物属于鸟类。 鸟类的共同特征:身体表面有羽毛,有喙,卵生。PPT 15 出示活动手册。教师指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知道鸟类的共同特征。活动三:它们属于鸟类吗?1. PPT 16 出示 出示鹅、蝙蝠、企鹅、鸵鸟的图片。谈话:我们知道了鸟类的共同特征,就可以判断一
29、些动物是否属于鸟类了。教师出示鹅、蝙蝠、企鹅、鸵鸟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这几种动物的外形特点。学生交流讨论。2.PPT 17 出示 出示鹅、企鹅、鸵鸟的图片。学生汇报:鹅、企鹅和鸵鸟身体有羽毛,有喙,卵生都属于鸟。3.PPT 18 出示 出示蝙蝠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蝙蝠属于鸟类吗?小组内交流,形成统一的认识,汇报交流结果。教师适时评价,讲解:蝙蝠有翅膀,有喙,但是没有羽毛,繁殖方式是胎生,不属于鸟。师生共同总结:鹅、企鹅、鸵鸟属于鸟类,蝙蝠不属于鸟类。4.PPT 19 出示 活动手册。教师指导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中。三、拓展活动PPT 20 出示 拓展活动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
30、该与鸟类和谐相处,树立珍爱生命,保护鸟类的意识。同学们课下搜集资料,以“保护鸟类”为主题做一张手抄报。教师明确:了解两个问题:一是鸟与人类有什么关系。(观赏、经济资源、入药、食用、科研等);二是为了保护鸟,我们可以怎样做。(像同某些不良行为作斗争;做到不随意打鸟,看到别人打鸟要坚决制止;不掏鸟蛋,毁鸟巢,抓雏鸟,让鸟类顺利繁育后代;设法为鸟类创造营巢或居留的条件;严寒的冬季,鸟类觅食困难,这时可以选择安静避风的地方,设置饲养台,在台上放上谷粒等食物,帮助鸟类度过寒冬)。【教学后记】4.哺乳动物【教材分析】哺乳动物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动物王国单元的第四课时。本节课以生活中常见的
31、动物猫和兔为切入点,观察总结它们的特征,从而总结出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开展探究活动。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从身边常见的动物猫、兔、狗入手,让学生观察这些动物的图片或将这些动物带到教室直接观察。第二部分活动过程,让学生对猫和兔采取各种观察方法并记录,得出不同动物的共同特征;根据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识别身边常见动物是否为哺乳动物。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在经历对哺乳动物的观察、基本特征的总结和识别后,对哺乳动物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再结合鸭嘴兽这一特殊的哺乳动物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并对动物的进化有简单了解。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通过对比能够获取更加全面地
32、认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认识到物种研究中重要的分类方法。【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经验基础和团队意识,思考问题的逻辑性和全面性有很大提升,对科学探究能够表现出积极的探究欲望,并能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哺乳动物在学生的生活中很常见,能够比较容易地找到相关视频、图片等材料。对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学生没有系统的认知,同时对动物分类的知识储备不足,不能区分哪些是哺乳动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像猫、兔这样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2.知道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3.认识特殊的哺乳动物。科学探究目标1.能在教师指
33、导下描述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2.能根据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区分出哺乳动物。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哺乳动物表现出探究兴趣。2.主动与他人合作,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总结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器材准备】学生猫、兔的图片教师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PPT 1 出示 课题:哺乳动物。2.PPT 2 出示问题:猫、兔、狗是我们常见的动物。你了解它们吗?学生根据经验汇报自己的了解。3.PPT 3 出示这是我搜集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猫和兔的图片。学生展示。4.师生交流,揭示课题,板书:哺乳动物。二、活动过程活动一:
34、观察猫和兔,说说它们的共同特征。1.PPT 4出示猫和兔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我们要观察猫和兔,你认为应该怎样观察?师生交流:要观察它们的皮毛、外形、外貌等。教师让学生思考在观察时还要注意哪些事项:要注意安全、做好分工、及时记录等。2. PPT 5出示观察猫和兔的情景图。学生活动交流、记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猫和兔的外部特征:身体分头、躯干、四肢、尾等几部分,都有毛。3.PPT 6 出示观察记录表教师课件出示三种记录表,让学生小组讨论选择哪种表格记录,并说一说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选择:表A和表B内容比较详细,便于记录;表C需要认真观察并描述,且没有具体观察项目
35、,要求较高。4.PPT 7 出示小猫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小猫是怎样出生的吗?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汇报。5.PPT 8 出示猫胎生、哺乳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图片观察。学生讨论、交流。师生总结:小猫在猫妈妈肚子里发育,成熟后直接生出来,这种过程叫胎生;小猫出生后要吸食猫妈妈的乳汁生活,这是哺乳的过程。猫是胎生、哺乳的动物。6.PPT 9出示胎生、卵生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胎生、卵生有什么不同?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汇报。师生交流:胎生是动物直接生出小动物,卵生是动物产卵,由卵孵化成小动物。胎生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哺乳使后代在较优越的营养和安全条件下迅速成长。卵生成活率相对低一些。PPT 10 出示活
36、动记录表教师指导学生记录胎生和卵生不同。7.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像猫、狗这样胎生、哺乳的动物还有哪些?学生汇报:狗、老虎、狮子等。 8.PPT 11 出示活动记录。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猫和兔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9.PPT 12 出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教师课件出示:像猫、兔这样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活动二:它们属于哺乳动物吗?1.PPT 13 出示海豚、马、鹰、壁虎、猩猩等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这些动物分别有哪些特征,它们属于哺乳动物吗?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海豚、马、猩猩体表有毛、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
37、鹰、壁虎不是哺乳动物。2.PPT 14 出示更多动物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这些动物分别有哪些特征?它们是否属于哺乳动物?学生小组讨论。教师适时评价,纠正。3.PPT 15 出示活动记录。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记录表,将属于哺乳动物的动物用“”标出来。三、拓展活动 1.PPT 16 出示拓展活动。教师课件出示活动要求:鸭嘴兽属于哪一类动物?查找资料,了解鸭嘴兽的特点。2.PPT 17 出示鸭嘴兽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课下搜集更多关于鸭嘴兽的资料。【教学后记】5.我国的珍稀动物【教材分析】我国的珍稀动物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动物王国单元的第五课时。本节课以寻找我国有哪些珍稀动物为切
38、入点,感受珍稀动物数量稀少,接着让学生探究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最后通过了解我国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提高学生珍惜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让学生知道每年4月8日是国家珍稀动物保护日,思考我们能为保护珍稀动物做些什么。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寻找我国有哪些珍稀动物,让学生感受到珍稀动物越来越少的危机感;探究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通过分析原因,为如何制定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了解我国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通过思维碰撞,全面总结如何保护珍稀动物,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第三部分拓展活动,通过查阅资料或实地调查,了解周围的野生动物生活环境、生活习性和生存现状。本节课内
39、容围绕提出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这一线索展开探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珍稀动物的同时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对动物王国内的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外形特征、生活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动物是如何接触和感知环境的,只有适应周围的环境才能很好的生存。但是,对不能适应周围环境、濒临灭绝的动物了解不多,如何改善珍稀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护珍稀动物认识不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我国有哪些珍稀动物。2.知道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3.了解我国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搜集资料,了解我国珍稀动物的生活环
40、境、生活习性及生存现状。2.能通过讨论,解释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珍稀动物的现状及保护措施表现出探究兴趣。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树立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能通过讨论,解释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器材准备】学生我国珍稀动物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教师课件、相关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PPT 1出示课题我国的珍稀动物2.PPT 2出示大熊猫活动的视频根据视频和课前资料的搜集,学生说说对大熊猫的了解。师:大熊猫以憨厚可爱的形象赢得了大家的喜爱,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也是
41、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有着丰富的动物资源,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我国的珍惜动物。板书:我国的珍稀动物二、活动过程活动一:我国有哪些珍惜动物?1.PPT 3、4出示出示珍稀动物金丝猴、朱鹮、华南虎、白头叶猴的图片。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动物吗?学生交流汇报。资料补充: 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20世纪80年代仅中国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有唯一7只野生种群。金丝猴:金丝猴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丝猴曾广泛分布在中国的华南、西南、东南和中部地区,以及西北的陕西和甘肃等省。然而,由于栖息环境的改变,导致了许
42、多地区金丝猴种群的灭绝。世界上的金丝猴现在仅存4个物种,这些种群之间已呈现明显隔离状态。按照以上方法,指导学生认识其它几种珍稀动物。2.PPT 5 出示你还知道哪些我国的珍稀动物?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提出问题:为什么称这些动物是珍稀动物?学生交流讨论。预设:生:因为它们的数量很少。生:有的甚至快没有了。生:它们的分别范围也很小。师生共同了解珍稀动物的现状。3.PPT 6 出示总结教师总结: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较多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濒危动物较多的国家之一。很多动物的数量正在慢慢减少,它们是我国的稀有动物。 4.PPT 7 出示记录表教师提出问题:说一说,我国一些珍稀动物的生存状况怎样?
43、将你知道的记录下来。学生记录。活动二:珍稀动物为什么会濒临灭绝呢?1.PPT 8 出示学生讨论情境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学生讨论交流。学生汇报。2.PPT 9-10 出示珍稀动物濒临灭绝原因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师生总结:自然条件的变化、动物繁殖和生存能力差等原因都会导致珍稀动物濒临灭绝。3.教师提出问题:你还知道哪些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学生讨论交流。学生汇报。4.PPT 11 出示活动记录。教师指导学生记录小组讨论结果。5.PPT 12-13 出示珍稀动物灭绝的其他原因图片。教师补充:滥捕滥猎、环境污染也能导致珍稀动物的灭绝。活动三:了解我
44、国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1.PPT 14 出示 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师生交流:每年的4月8日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针对我国的一些珍稀动物正面临濒临灭绝的现象,我们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 PPT 15 出示学生讨论的情境图。教师提出问题:我们怎样保护珍稀动物?学生讨论交流。学生汇报。3.PPT 16-17 出示我国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教师介绍我国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我国为保护珍稀动物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喂养、制定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措施。4.PPT 18 出示更多保护珍稀动物措施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你还知道哪些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为了保护珍稀动物我们自己可以怎么做呢?学生交流讨论。学生汇报。教师补充
45、:海关部门严查野生动物走私,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等。5.教师总结:同学们,保护珍稀动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大家时时处处关心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让它们长期繁衍下去。6.PPT 19 出示活动记录。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记录。三、拓展活动PPT 20 出示出示探究任务:了解当地的珍稀动物种类。教师:请同学们课下通过查阅资料或实地调查,了解周围的珍稀动物的种类及其生活环境、生活习性和生存现状。【教学后记】第二单元 物体的运动6.测量距离和时间【教材分析】测量距离和时间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结合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距离和时间的问题,以探索测
46、量距离和时间的为主线,帮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活动中,经历观察、测量等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在与同学相互合作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分享、交流。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出问题“要想知道两地之间有多远,有哪些测量方法?” ,提示学生准备材料:卷尺等。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向,揭示探究主题;指导学生为课上探究活动准备相应的材料。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此部分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量一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通过呈现分别用脚、用步、用庹、用木棒、用卷尺等方法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的图片。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并记录测量的结果,初步建立“距离
47、”的概念。活动二:测一测跑一段距离需要多长时间。呈现了三名学生测量跑一段距离需用多长时间的图片。指导学生使用电子停表来测量时间。资料卡对电子停表的使用提供了方法指导。第三部分拓展活动:“了解精确测量距离的工具有哪些。指导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测量距离的工具有很多,大部分工具是比较粗放的,不能精确测量,提示让学生认识能精确测量距离的有关工具,了解精确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本课遵循从生活入手,从常用的方法入手,结出测量距离和时间的方法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并熟练掌握测量距离和时间的方法,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对距离和时间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初步的了解测量距离
48、和时间的方法。但对如何精确测量距离和距离的相关概念,对准确测量时间的方法等还有不熟悉的地方,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理解和掌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和常用工具。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对时间和距离进行测量。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地参与交流和讨论。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在了解测量距离工具的基础上,认识到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学重难点】测量距离和时间的方法。【器材准备】学生卷尺等教师课件、评价表等【教学过程】一、活动准备1.PPT 2 出示活动准备的图片。2.提出问题:要
49、想知道两地之间有多远,有哪些测量方法?3.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交流如何测量两地之间有多远。提示学生准备上课时能测量距离的材料。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学校到家有多远吗?你每天来上学用多少时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测量距离和时间的方法。三、探究过程(一)量一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1.提出问题:量一量两棵树之间多远?可以有哪些方法来测量?需要用到哪些工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需要用到什么工具,用什么方法测量。小组间进行交流,确定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的方法和使用的工具。2.在校园内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3.PPT 3 出示用脚长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4.PPT 4 出示用步长测
50、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5.PPT 5 出示用庹长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6.PPT 6 出示用木棒长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组织学生用脚、用步、用木棒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并记录测量结果。7.交流测量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测量结果的不同。8.PPT 7出示“为什么都是用脚测量、用步测量、用木棒测量,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结果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讨论为什么测量结果之不同,明确因为测量过程中脚长、步长、木棒长是不同的,也就是计量单位不同。9.组织学生手拉手展开双臂来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10.PPT 8出示用庹测量时为什么各组之间测量的数不一样?学生思考由于不同学生展开双臂长是不一样的,所以各
51、组测量的展开双臂数也就不一样。教师引导,不同同学不一样,哪么计量单位一样吗?把两棵树之间有多远记录合适吗?学生思考由于不同同学展开双臂长不一样,单位不统一,就不能记录两棵树之间有多少长。教师提问:怎样测量才可以把两棵树之间有多远记录为多少展开双臂数呢?学生讨论交流,一个人展开双臂的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就可以把两棵树之间有多远记录为多少展开双臂数。学生想出一个人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少展开双臂数的方法。11.指导学生比较用脚、步、木棒、庹测量的两棵树之间有多远,能比较谁测量的更准确吗?学生交流,明白由于脚、步、木棒、展开双臂数都不一样,所以不能来准确比较两棵树之间有多远。12.教师提问:用什么样的
52、工具测量,才能准确测量出两棵树之间有多远呢?13. PPT 9出示用卷尺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学生比较记录的结果,从而得出两棵树之间有多远,也就是距离。引导学生明确利用工具确定两棵树之间有多远,就是在测量。14.PPT 10出示两点之间相隔的长度就是两点之间的距离。常用的距离单位有厘米、米、千米等。(二)测一测跑一段距离需要多长时间?1.PPT 10出示电子停表的使用。教师演示电子停表的使用方法:先将电子停表归零,按下开始键进行计时,按下停止键停止计时。2.PPT 11出示测量跑一段距离需要多长时间.记录两位同学绕操场一圈所用的时间。要求学生轮
53、换使用电子停表进行计时,熟练掌握电子停表的使用方法。学生小组内整理自己的记录的时间,进行交流、讨论、比较。小结:时间的单位有时、分、秒。3.计时工具和计时方法的演变。在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在不同的时期发明和制造了各种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的计时器。其中主要有圭表、日晷、水钟、机械计时器等。 除上述几种主要的计时器外,还有其他一些计时方法。如,一炷香、一盏茶等。四、拓展活动1.PPT 12出示 了解精确测量距离的工具还有哪些?2.请同学们课下根据自己5秒钟走的路程和从家到学校用的时间,估算从家到学校的距。【教学后记】7.运动物体的位置和快慢【教材分析】运动物体的位置和快慢是青岛版小
54、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节课结合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物体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物体的位置如何准确描述和物体运动快慢等问题,以探索运动物体的位置和运动物体的快慢为主线,帮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活动中,经历观察、测量等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在与同学相互合作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分享、交流。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出问题“外出途中,你是怎样向他人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的?”,并提示学生准备材料:手表等。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生活情景,提出问题,揭示探究主题;指导学生为课上探究活动准备相应的材料。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此部分包括四个活动:活动一:怎
55、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呈现了学生跳远过程的分解图,蜗牛在树叶上爬行、学生玩滑梯前后位置的对比图。指导学生描述物体在运动前后位置的变化。并在描述物体位置变化时,学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作为标准进行描述。活动二: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呈现了学生活动的场景图,其中一个学生站立作为参照物,另一个学生在做运动,第三名学生在标记运动学生某一时刻运动到的位置并测量两个学生之间的距离。提示学生学会描述运动物体某一时刻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活动三:测一测,比一比谁跑得快。呈现了三幅学生在跑道赛跑的场景图,分别体现的是相同距离跑了不同时间、相同时间跑了不同距离、不同时间又跑了不同距离。使学生意识到可以用不同的
56、方式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 “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速度的单位有千米/小时、米/秒等”的呈现,使学生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活动四:外出旅游,我们选择哪种交通工具更合适?呈现了自行车、汽车、高速列车、飞机图片及两个卡通人物说出的泡泡语“我从资料上看到,高速列车的速度是”和“从北京到上海,我选择乘坐高速列车”。引导学生体验和比较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出行时要选择合适的。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查阅列车时刻表及铁路沿线各地之间的距离,分析一下,说说你的发现。引导学生查阅列车运行时间及各地之间的距离,发现列车运行过程中的速度规律。本课遵循从生活入手,利用观察、测量、比较、判
57、断等获得规律性认识,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并熟练掌判断运动物体位置和测量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对静止和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初步的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能初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但对如何借助参照物来建立静止和运动的相关概念,对准确判断运动物体的位置和精确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还不很了解,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理解和掌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2.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科学探究目标1.能提出探索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2.在教师
58、引导下,能从运动会上同学们赛跑场景的观察中,提出怎样比较运动快慢的问题。3.能依据各种交通工具速度的比较中,选择正确的外出旅游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1.喜欢大胆想象,乐于探求未知,对未知的事物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2.尊重证据,注重运用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活动。3.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思路、多样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通过了解运动物体的位置,了解科学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2.结合高速列车的速度提升,意识到人类的需求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重难点】判断运动物体位置的方法,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器材准备】学生卷尺等教师课件、电子停表等【教学过程】一、活动准备1.PPT
59、2 出示活动准备的图片。2.提出问题:外出途中,你是怎样向他人描述你所处的位置的?3.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交流如何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的。提示学生准备上课时用到的材料。二、导入新课1.PPT 3出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正驾驶飞机在2000米高空飞行,突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玩意儿在游动,他认为这是一只小昆虫,就敏捷地把它一把抓了过来。令这位飞行员惊诧的是,他抓到的竟然是一颗德国子弹。同学们,这个故事是真的吗?可能发生吗?本节课我们来揭秘。三、探究过程(一)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1.教师故意走动,问:老师现在在干什么?(走动)为什么说老师动了?(位置发生了变化)那么同学们呢?(没动)同学
60、们的位置没有变化,这就是静止。同学们是怎样判断我是动了,而又怎样判断你们没有动呢?(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2.PPT 4出示汽车行驶在公路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为什么这样说?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判断,并说明自己是如何判断的。3.PPT 5 出示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需要选择另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4.PPT 6 出示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5.PPT 7出示跳远图片。6.PPT 8出示蜗牛爬行和玩滑梯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图上物体位置的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做出判断。在判断物体的运动和
61、静止时,教师指导学生多选择几种物体,多选择几种参照物,来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提高学生选择参照物和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能力。(二)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1.PPT 9出示活动要求五个同学一组,一同学位置不变作为参照物;另一个同学带着计时工具按照一定路线行走,边走边报出时刻和自己相对另一个同学的方向,每隔一段时间报一次自己的位置,两个同学标记出报时时运动同学所处的位置,并测量出站立不动同学和运动同学之间的距离;另一个同学记录好报出的时间、方向和两个学生之间的距离。2.学生按照活动要求进行活动,记录好测量的数据,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依据记录描述运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要求小组
62、内每一个同学都要描述,各小组之间相互补充,完善运动物体相对位置的描述。提示学生描述时,仿照教科书上“10时15分,小红在小明的南方,距离小明”进行描述。4.PPT 10出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三)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测量跑的时间和距离(1)PPT 11出示测量同学跑50米所用的时间。(2)PPT 12出示测量同学8秒钟跑的距离。(3)PPT 13出示测量同学用不同时间,跑出的距离。2.分析、比较谁跑的快(1)距离相同时,比时间。提出问题: 50米跑是怎样决出名次的?谁能和大家说明一下?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在运动会上,我们确实是通过比较竞赛运
63、动员所用时间的多少,来比较他们跑得快慢的。(2)时间相同时,比距离提出问题:跑相同时间怎样比较谁跑得快?学生发言教师总结:不错,在平时我们也经常通过比较运动员在相同时间所跑路程的长短,来比较他们跑得快慢的。PPT 14出示 距离相同比时间 时间少的快;时间相同比距离 距离长的快(3)时间、距离都不相同时,比速度提出问题:跑不同时间,不同距离,怎样比较谁跑得快?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提示:能不能把这个问题转化成第1个或第2个问题)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时间、距离都不相同时,人们确实是把这种问题转化成了第1个或第2个问题来解决的:A:比较单位时间(1秒钟、1分钟、1小时)内物体通过的距离,物体通过的距离长
64、的运动得快。计算方法:路程时间B:比较物体通过单位路程(1米、1千米)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少的物体运动得快。计算方法:时间路程人们通常是采用A: 比较单位时间(1秒钟、1分钟、1小时)内物体通过的距离,来比较物体运动得快慢的。这就是速度(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距离)。速度路程时间PPT 15出示 运动得快慢的可以用速度大小来表示。速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小时、米/秒。4.测速度的方法(1)学生讨论交流(2)教师总结:根据速度的计算方法,我们要想法测出物体通过的路程,同时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然后用公式“速度路程时间”进行计算。常用速度单位有米/秒、千米/小时(二)交通工具的选择1.PPT
65、 16出示常用交通工具速度资料:人:4-20公里/小时(刘翔比赛中是30公里/小时!马拉松的平均速度24公里/小时!) 自行车:10-40公里/小时(在比赛中最高可达60公里/小时) 摩托车:30-100公里/小时(在比赛MOTOGP中可达320公里/小时) 汽车: 40-180公里/小时(在F1大赛中最高记录好像是380公里/小时) 火车;80-300公里/小时(磁悬浮列车可达430公里/小时) 机:500-1800公里/小时(某些高速侦察机可超过3600,相当于一秒钟跑一公里!) 在生活的一般速度可定为:人5公里/小时,自行车15公里/小时,摩托车60公里/小时,汽车80公里/小时,高速列
66、车300公里/小时,飞机1000公里/小时。(2)提出问题A:北京到上海路程大约是1200公里,王明一家从上海到北京去旅游,你认为选择那种交通工具较为合适?李强有急务要从北京去上海,你认为该选择那种交通工具较为合适?请你简单说出理由。B:王老师家离学校10公里,你认为该选择那种交通工具较为合适?请你简单说出理由。C:16岁的小明家离学校1公里,你认为该选择那种交通工具较为合适?请你简单说出理由。(3)学生分组讨论,班内交流。(4)教师小结:交通工具的选择应当综合考虑任务需求、时间成本、财力成本等各方面因素,才能选择出最佳的交通工具。四、拓展活动1.PPT 17出示课下查阅列车及铁路沿线各地之间
67、的距离,分析一下,说说你的发现。分析各个车站之间的距离和列车在各个站点之间用的时间,计算列车在各个站点之间的运行速度,比较速度的变化。【教学后记】8.运动与力【教材分析】运动与力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节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为载体,指导学生观察、描述物体的不同运动状态;学生尝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知道这是力作用的结果。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出问题“怎样让自行车动起来?怎样改变自行车运动的快慢?”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 材料包出示学生需要准备的研究材料,提示学生提前准备研究材料,便于课堂探究活动的开展。第二部分活动过程,由三
68、部分组成,通过图片展示不同运动状态的物体,:荡动的秋千、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运动状态的变化。怎样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学生分别尝试改变风车、空易拉罐、笔盒的运动状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体会到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给物体施加力。通过现象推断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第三部分拓展活动,联系生活, ,观察生活中运动的物体,了解它们的运动状态是怎样发生改变的。进一步感受到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给物体施加力。将探究延伸到课外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课通过简单的观察和动手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倾听、表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运动状态的变化。体会到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改变物体
69、运动的快慢,使物体启动或停止),需要给物体施加力。推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结论。【学生分析】物体的运动必然是力作用的结果,学生在学习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时,对力已有了初步的体验和感受。而且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力的经验,如风的力量可以推动风车转动,水力可以让小水轮转动,用力推桌子可以使桌子移动位置等。但在实际的生活中,学生并没有注意到力的存在,不知道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的关联,进而寻找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从中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能够举例说明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启动或停止;知道运动的物体具
70、有能量。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能够依据证据运用推理的方法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力的关联的探究表现出探究兴趣。2.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运动与力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给物体施加力。【器材准备】学生纸风车、空易拉罐、矿泉水瓶、核桃教师小球、小车、小铁锤【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我们来上一节科学课,这节课有好多玩具,你喜欢玩吗?生:喜欢!PPT 3 出示师:出示纸风车。(拿出风车)这是风车,小组内玩一玩吧!想一想,是什么让风车转起来的?要
71、想让它转得更快,可以怎样做?学生分组玩风车。2.师:请同学们来分享一下你的发现。是什么让风车转起来的?生:使劲吹气、用手扇风等。教师引导说出:用力;是力让风车转起来。师:那我们想让风车转的更快,你是怎么办的?生:加大力量。PPT 4 出示怎样让风车转的更快?3.师:对,看来,风车的转动与力有关。那么,其他物体的运动呢?是否也与力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运动与力。4. PPT 5 出示板书课题,同时课件出示课题。二、探究活动(一)观察物体的运动现象,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1.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先到生活中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PPT 6 出示秋千和汽车的运动状态
72、。然后描述一下这些物体的运动状态。PPT 7 出示教师播放荡秋千的视频。2.学生小组讨论。3.师生交流:荡秋千时,秋千开始时是静止的,推动秋千后,秋千开始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有时快,有时慢,最后会慢慢停下来。骑自行车时,自行车有时会快,有时慢,有时 师:同学们非常善于观察,从生活现象中,发现这么多科学道理,那么你还能描述更多物体的运动状态吗?生:汽车行驶时,有时快有时慢,有时生:扔铅球时,铅球生:工人叔叔拉车时4.PPT 8 出示师生小结: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或者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等现象,都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二)怎样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 PPT 9 出示师:同学们刚才描述
73、的物体运动的状态都很好,那么物体的运动状态是怎样改变的呢?生:荡秋千时,我们一推它,它就动了。生:跑在路上的汽车,一踩油门,车就跑快了。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么看来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与一种神秘的东西有关,这种东西是什么呢?下面你们用手中的几种物品,自己试一试改变它们的运动状态,我看能不能找出这种神秘的东西。师:请你们拿出纸风车、易拉罐、还有铅笔盒,你们想办法让这几种物品都动起来,看看有什么发现。2、学生分别做实验,让这些物体动起来,改变它们的运动状态。3、学生汇报交流发现。师:通过活动,你们有什么发现?哪个小组给大家分享一下。生:纸风车静止时,我用嘴吹了一下,它就转起来了,我再用大力吹,它就
74、转的快了。生:我用手推易拉罐,易拉罐就开始滚动,然后我用大力气推它,它就滚动的更快了,最后我用手阻挡它,它就停下来了。生:铅笔盒师:那么你们找到这种神秘的东西了吗?生:是力。PPT 10 出示师:很棒!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通过这几个小活动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有力的存在才会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4. PPT 11 出示师生小结,课件出示结论: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启动或停止,需要给物体施加力。(三)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吗?师:当我们给静止的物体施加力之后,物体就运动了,那运动着的物体是否具有能量呢?生:我觉得应该有。师:说一下理由,可以举例说明。生:我看到落下的雨滴落到水里会溅起水花
75、,说明向下落的雨滴有能量。生:被踢飞的足球砸到感到很疼,说明运动的足球也有能量。生:师:同学们先看一段视频,注意观察,这些一些运动的物体碰到其他物体后,其他物体有什么变化。1. PPT 12 出示课件出示视频:人们扔出的保龄球,将球瓶撞到的场景;快速挥动的高尔夫球杆将高尔夫球打飞很远的场景。师:同学们说说球瓶是怎么倒的?高尔夫球怎么飞出去的?生:保龄球滚过去后,就把球瓶砸倒了。生:挥动的杆子把高尔夫球打飞了。师:同学们观察的很好。下面我们也做几个游戏,看看有什么发现?1.学生分别做用小球砸矿泉水的游戏和砸核桃游戏。教师同时出示活动要求。师:同学们,我看你们都玩的很尽兴,你们通过这几个游戏有什么
76、发现?哪个小组先给大家分享一下。生:我们发现扔出的小球,会把矿泉水瓶砸倒,说明扔出的小球是由能量的。生:我们将锤子举起来,向下砸去,核桃就碎了,说明锤子这时是有能量的。师:看来同学们都有重大发现。3.师生小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4.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像我们刚才这样,依据事实,推出结论,这就是在推理。课件出示:依据运动的球能把瓶子击倒、运动的锤子能把核桃砸开等事实,推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结论,就是在推理。三、拓展活动PPT 13 出示师:生活中,还有更多运动的现象,请同学们课下继续观察生活中运动的物体,说一说它们的运动状态是怎样发生改变的。【教学后记】9.运动的形式【教材分析】运动的形式
77、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第四课时。本课设计了观察小球的运动、观察更多物体的运动、分析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形式等相关内容作为学生探究主题,从而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的物体有不同的运动形式。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科书再现了一个生活中常见到的活动场景,即学生拿着纸风车奔跑,纸风车迎风转动的情景。根据这一情景,导语提出了本课将要探究的方向:当拿着纸风车奔跑时,奔跑的人在做什么运动?纸风车在做什么运动?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活动一让小球动起来,让学生用图示的方式,将小球的运动轨迹画出来;活动二让更多的物体动起来,学生先想办法让物体运动起来,然后观察运动物体上标注点的相对
78、位置变化,再用图示的方式将标注点的位置变化情况画出来。活动三探究运动的物体包含哪些运动方式,让学生明确物体各种运动形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彼此关联的。第三部分拓展活动说一说运动的自行车包含哪些运动形式,通过对运动的自行车的观察,更好地理解运动的形式。本课学习内容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学生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物体的运动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运动的形式,但他们对物体运动形式的认识却是肤浅的片面的,仅限于有限的生活经验,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认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能够列举并描述生活中物
79、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运动方式;2.通过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种运动的形式和特征。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引导下,能够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物体不同运动形式和特征的探究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重难点】1. 通过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种运动的形式和特征。2. 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器材准备】学生搜集关于物体运动的形式相关资料。教师小球、小木块、钢尺、风车、课件、记录表。【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 PPT 1 出示 课题运动的形式。2. PP
80、T 3 出示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好玩的玩具,看,这是什么?(出示风车)你知道怎么玩吗?(学生自由发言)3.请一名学生手持风车从教室前跑到教室后,让风车转起来。其他学生观察风车是怎么运动的,手持风车的同学又是怎样运动的。(学生观察汇报。)4.小结: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是不同的,引出课题运动的形式。二、活动探究活动一:让小球动起来1. PPT 4 出示(出示小球)老师这还有一个好玩的玩具,请同学们按小组玩一下,在玩的过程中画出它的运动路线。2.学生活动:利用不同的玩法让小球动起来,并画出它的运动路线。3.展示汇报。4.小结:小球可以进行直线运动,也可以进行曲线运动。活动二:让更多的物体动起来
81、1.PPT 5 出示教师出示木块、钢尺、风车,提出问题:怎么让它们也动起来?(学生小组讨论)2.汇报实验方案(1)在桌面上推小木块。(2)将钢尺的一端按在桌面上,另一端露出桌面并用手拨动后释放。(3)用嘴吹风车或拿着风车跑动。3.教师引导:为了便于记录它们的运动路线,在这些物体上标记两个点,用这两个点的运动路线表示该物体的运动路线。4. PPT 6出示学生实验并记录,教师巡视指导。5.小组汇报。6.小结: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振动、转动等。活动三: 探究运动的物体包含哪些运动方式1. PPT 7 出示教师出示购物车、电风扇、座钟等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物品工作时,哪些部位在运动?(学生根据生活
82、经验自由发言)2.提问:这些部位在运动时,是哪种运动方式呢?小组探究运动的物体各部位的运动方式。物品名称运动部位运动形式3.小组汇报。4.小结:一个运动的物体可能包含多种运动方式。三、拓展活动说一说运动的自行车包含哪些运动形式。【教学后记】第三单元 电的本领10.灯泡亮了【教材分析】灯泡亮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电的本领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主要是利用熟悉的生活场景,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走进电的世界,知道简单电路的组成,能够解释切断闭合回路是控制电路的一种方法。教材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出问题:电灯给世界带来了光明,它们是怎么亮起来的?引发学生思考小灯泡亮起来的原
83、因。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首先引导学生认识电路中的元件,了解灯泡的结构及内部的连接情况,然后引导学生用导线把电池、小灯泡连接起来,使小灯泡亮起来,使学生认识到必须用导线把电池和小灯泡连成一个闭合的线路,小灯泡才能亮起来,并发现只用导线把电池和小灯泡连接起来,小灯泡能亮,但是不方便控制灯泡的亮灭。第二个活动:怎样控制灯泡的亮灭?在前面连接电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控制灯泡的亮灭,然后提供开关,探究控制灯泡亮灭的方法,并通过画电路图,直观地认识到使灯泡亮起来的电路是一个闭合的电路,也使学生知道简单电路的构成,会解释用开关控制灯泡亮灭的原因。第三部分是拓
84、展活动,在一个电路中,怎样让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试着连一连。目的是提示学生思考怎样连接能让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设计让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的连接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设计实验的能力,将探究持续进行下去。【学生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和人们的生活、生产关系越来越密切,灯泡发光是学生司空见惯的现象,但是关于电路知识学生并不了解,本课通过对灯泡亮了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究,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是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说。2.明形成电路的条件。3.能够解释切断闭合回路是控制电路的一种方法。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的引导下,
85、能用导线、灯泡、电池、开关等材料设计连接简单的电路进行实验研究。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对电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体验与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学探究的乐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连接能控制灯泡亮灭的电路,知道简单电路的组成。难点是解释切断闭合电路是回路是控制电路的一种方法。【器材准备】教师导线、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开关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PT 3、4、5出示出示美丽的夜景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五彩的灯光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设置疑问:灯泡是怎么亮起来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板书课题:灯泡亮了)二.探究活动连一连,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1.
86、认识小灯泡。PPT 6出示课件出示小灯泡的结构图,让学生分别认识玻璃泡、灯丝、金属架、金属螺纹、连接点,并小组讨论各个部分的作用,然后把活动手册完成。教师巡视并指导。分别请各小组回答小灯泡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回答不完善的引导其他小组进行补充纠正。PPT 7出示问:有了灯泡,还需要哪些器材灯泡才能发光呢?出示给学生提供的实验器材:灯泡、灯座、电池、导线等,让学生进行选择并说明选择的原因。电池是提供电的,我们也称为电源。那你知道导线的作用是什么吗?灯泡呢?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像灯泡一样,我们把消耗电能的电器称为用电器。导线是起到传输电流的作用。)2.让灯泡亮起来。PPT 8出示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导
87、线、小灯泡、电池,有了这些器材我们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呢?请小组讨论,制定你们的实验方案。小组汇报,全班补充。师提示:动手之前先动脑,探究之前先说一说在实验时注意事项。PPT 9出示重点提示:注意千万不要把电池的两端直接用导线连在一起。PPT 9出示为了便于操作,教师要准备一些辅助性材料:用来固定电池的电池夹,可以固定小灯泡的灯座,教师要给学生演示电池放的位置,导线连接方法,提示学生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动手连一连,让小灯泡亮起来,在自由组装中认识各材料在电路中的作用,知道连接各个器材都需要用导线。先让学生分组操作,然后在全班展示自己组装的电路,让学生互相观察并思考,你们
88、在探究中用到了几样器材?教师概括:小灯泡亮起来需要电池、电线、小灯泡这三种器材。3.反思灯泡不亮的原因并改善教学方案。遇到连接后灯泡不亮的小组,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观察灯泡不亮的线路,“为什么不亮”?小组内思考灯泡不亮的原因,并调整自己的探究过程。师引导学生发现:小灯泡亮起来的线路是一个闭合的回路,灯泡不亮的线路是断开的,不闭合。引导学生知道这个线路是电流所流经的路径,所以我们给起个名字叫电路。并进上步引导学生发现,这样连接的线路,不方便控制灯泡的亮灭,我们家里的灯泡有开关。试一试,怎样控制灯泡的亮灭。1.认识开关。PPT 10出示出示开关,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开关,首先观察开关的结构。2.连接能自
89、由控制灯泡亮灭的电路。我们刚才连的电路的基础上,加上开关,连接一个能控制灯泡亮灭的电路,并操作电路,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电路闭合时灯泡能亮,电路不闭合灯泡就灭了。师:试一试,怎样能方便地让线路闭合、断开呢?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控制灯泡的亮灭呢?根据生活经验,学生能猜测到可以用开关,合上开关,灯泡亮起来,打开开关,灯泡不亮。引导学生观察开关的构造,互相说一说开关控制电路闭合的原理。学生设计并补充实验方案,能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有效的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注意引导,让学生意识到切断闭合回路是控制电路的一种方法,电路的通断是可以被控制的。3.引导学生画电路图。教师提示:实验完成后,用实
90、物图的形式或用线路图的形式在活动手册上将自己实际连接的电路画出来。学生自己画线路图,小组内交流,观察相同点和不同点,讨论:用什么样的画法既准确又快速的画出线路图?全班互相借鉴和补充。教师展示电路图中各种用电器的符号,让学生根据符号再修改自己的线路图。4.认识简单电路,知道简单电路的组成。教师利用学生的电路图,边总结边解说:电池是电的一种来源,人们习惯把它叫做电源;灯泡是用电工作的,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是用电工作的?生: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脑师:凡是用电工作的,人们统称用电器;电线又叫导线。师:谁来说一说一个完整的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学生回答并全班补充。PPT 11出示教师总结:一个完整的电
91、路就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四部分组成的。全体同学起立,拉起手来,我们手拉着手,心连着心,这就好像我们今天学习的完整的电路,在这个电路里,只要开关一闭合,灯泡就亮了,如果某个部分结合不好,断开了,灯泡还能亮吗?生:不能。师:要想让小灯泡亮起来,我们就要团结,要心齐,要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三.拓展活动1. PPT 12出示在一个电路中,怎样让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教师出示开始的圣诞树,打开彩灯,问:我们的圣诞树漂亮吗?(照应开头)引发学生思考:在一个电路中,怎样让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试着连一连。两个小组的学生合成一个大组,合并实验器材,就有了两个灯泡,利用这些器材设计、连接电路,让两个灯泡同时亮
92、起来,并画一画电路图。2.课下观察电动玩具上的开关,是怎样控制电动玩具的,并能及时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信息的过程。【教学后记】11.导体和绝缘体【教材分析】导体和绝缘体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电的本领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知道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绝缘体,极不易导电;能描述某些材料的导电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教材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多种多样的材料,所有的材料都能导电吗?目的在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并结合自己的猜测,将材料包中准备的材料按照能导电和不导电进行分类,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的第一步,为下面的实验验证奠定基
93、础。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哪些材料容易导电?第二个活动:了解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首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材料的导电生进行猜想,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器材,在猜想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自己的假设,并及时做好记录。第三部分是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绝缘体是否一定不导电。引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继续拓展思维,了解更多绝缘体的知识,认识到绝缘体一般情况下不导电的原因,但并非所有的绝缘体一定不导电,同时激发学生创造力。 【学生分析】导体和绝缘体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材料,虽然它们在我们周围普遍存在着,但学生对于导体、绝缘体材料和“导电”现象,还不能做出确切的解释。本
94、课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加深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2.有些材料是绝缘体,极不易导电。3.能描述某些材料的导电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引导下,能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做出总结。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导体和绝缘体的探究兴趣。2.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3.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能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做出总结。【器材准备】学生铜丝、铁丝、铝丝、木筷、橡皮筋、塑
95、料棒等。教师导线、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开关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电池、导线、灯泡和开关,让学生尝试组成一个简单电路。学生上台连接电路并展示灯泡亮了。教师展示材料包中的材料。(电线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老师现在把导线换成塑料,闭合开关,小灯泡还亮不亮了?生活中有多种多样的材料,所有的材料都能导电吗?)学生进行操作并回答。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复习、演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科学要认真观察、勤思考、善总结,才能有所发现。通过了解简易的电路图,既复习了上节课内容,又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二、活动过程:1.PPT 3出示哪些材料容易导电?(1)猜想。把学生分成
96、几个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协作。比如有记录的同学、有组织的同学等。PPT 4出示课件出示实验记录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材料包中的铜丝、铁丝、铝丝、木筷、橡皮筋、塑料棒等材料,哪些容易导电呢?引导学生进行自由猜想并将猜想记录实验记录单中。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对不同材料的认识阐述自己的猜想,作出假设,促进学生猜测这一探究技能的形成(2)设计实验方案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才能检验材料是否导电呢?学生A:我们可以把材料连接到简单电路中。学生B:闭合开关,观察灯泡是否发光。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科学的探究方案。(3)进行实验学生按照小组动手进行实验。注意各自分工,协同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同时将实验结果记录
97、在表格中。并分析实验的结果与猜想是否一致。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记录实验现象帮助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使学生养成及时做好科学记录的良好习惯)(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PPT 5出示出示探究技能,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总结,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并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并且从中认识到这个过程就是在“搜集证据”。PPT 6出示总结:像铜铁铝这样的材料容易导电,属于导体;像干木头、塑料、玻璃这样的材料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2.PPT 7出示了解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绝缘体不容易导电,那谁知道绝缘体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导体容易导电,那谁知道导体在生活中应用在哪些方面呢?
98、学生按照分组进行讨论交流。A小组:导体可以用来制作导线。B小组:绝缘体可以防止触电。有绝缘手套,导线有绝缘皮。C小组:测电笔的头是导体做的。D小组:绝缘胶带可以包裹裸露的导线。PPT 7出示出示教科书上的导体和绝缘体应用的图片,引导学生交流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生活中常见材料的性能,举例子描述某些材料的导电性,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三、拓展活动PPT 8出示查阅资料,了解绝缘体是否一定不导电?把探究延伸到课下。提示学生可以采用查阅资料、访问他人等方法搜集信息,并加以整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下一节课上课时老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思考和
99、交流,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还可以自由分享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引导学生了解当绝缘体条件发生改变的时候,是否一定不导电。【教学后记】12.安全用电【教材分析】安全用电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电的本领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课从学生生活实例入手,让学生认识安全用电的重要性,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并能向周围的人提出安全用电建议,进行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活动,养成科学、安全的生活意识。教材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出问题:电给人们带来许多便利。但是,如果使用方法不正确,点就会对人们造成危害。如何安全用电呢?在体验生活的同时,引发学生对如何安全用电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
100、习兴趣,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电从哪里来?引导学生能基于生活所见、所听、所想,与教材相联系,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了解电的来源方式和多种储存电的设备电池。第二个活动:电可以做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现象,联系实际生活,思考生活中哪些方面是需要用电来工作的,了解电的用途,知道什么是电能,并通过分析电可以做什么认识到电能具有能量。第三个活动:怎样安全用电?首先引导学生分析不正确使用电会有什么危害,造成什么后果,从而引发学生产生必须安全用电的意识,然后再引导学生知道怎样安全用电,掌握安全用电常识。第三部分是拓展活动,以安全用电为主题制作手抄报或黑
101、板报。通过查找资料,让学生掌握和宣传更多的安全用电的知识,并向周围的人宣传安全用电知识。【学生分析】电与人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掌握安全用电常识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由于,人们对电的知识了解不够,特别是小学生,因使用方法不当,往往会给人们带来危害。所以本课联系生活实际,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的教育。【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能列举电的重要用途。2.知道雷电、高压电、交流电会对人体产生伤害。3.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用电不当造成的危害,与他人交流安全用电识,并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共同完成了解怎样安全用电的知识。2.
102、树立安全用电的意识。3.能进行多人合作,探究电的用途。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电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珍爱生命,树立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的意识。【教学重难点】能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做出总结。【器材准备】学生搜集安全用电方面的资料。教师安全用电方面的视频、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电让灯泡亮了起来,那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也用到了电?(学生罗列多种电在生活中的应用方式。)师:我们已经知道电灯是用电器,生活中有很多用电器,有了这些电器,我们的生活变得便利、美好。可是有一天突然停电了,这些电器还能正常工作吗?引导学生认识到电器需要有电才能
103、工作,从而产生问题:电从哪里来?二、活动过程(一)电从哪里来?1.提问:我们知道用电器有了电才能工作,那这些电是从哪里来的?引导学生说出:太阳能发电、水力发电、火力发电、风力发电2.PPT 3出示小结:刚才我们看到的分别是利用太阳能,水力,火力,还有风力进行发电,也就是制造电的过程。火力发电是利用煤炭、天然气、石油燃烧释放的能量转化成电能。太阳能跟风力发电都是比较环保,绿色的发电方式。3.PPT 4出示通过交流我们知道电器用到的电是从发电站来的,生产生活中用到的电一般是交流电。(展示使用电池的手电筒)那这个手电筒用的电是从哪里来的?引导学生认识有的电是电池提供的。这种电池,我们把它叫做干电池。
104、你知道还有哪里用到电池?用什么样的电池?PPT 5出示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不同的电池。(课件,各种各样的电池)你认识哪一类电池?谁来介绍一下?(引导学生认识多种电池。)谈话:电池还有很多种类,有的是干电池,有的是锂电池,还有的是银锌电池,。电池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它可以方便我们出行,便于我们随时随地用到电,使我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二)电可以做什么?1.提问:知道电是怎么来的,那我们想一想电可以做什么?小组内交流讨论电都用在了哪些地方?引导学生认识到电的用途很广,电能是一种能量。PPT 6出示小结:电有这么多的用途,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电可以让电灯亮起来,让风扇转起来,让熨斗热起来,还可
105、以让音箱响起来,这种能力就是电能。电能是一种能量。(三)怎样安全用电?1.PPT 7、8出示谈话:同学们,电可以做那么多的事,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会带来什么危害呢?(课件出示教科书P35的图片)我们先来看看这些错误的做法带来了什么危害。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电方法错误,会引起火灾、触电现象,造成财产损失,危及生命,使学生意识到用电方法不当造成的危害的严重性,从而意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2.PPT 9出示触电是怎么回事?使学生知道人体、大地、水都是导体。3.PPT 10、11、12出示谈话:电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如果使用不当,有时会对人的生命造成伤害,有时会引起电器着火,对财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106、。我们看几个案例(老师用课件出示一些火灾的案例,对案例做介绍)。师:看了这些案例,你有什么感受?生:用电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否则后果太可怕了。生:我们一定要安全用电。生:安全用电很重要。4.PPT 13出示从以上的事例我们感受到用电不当时,造成的后果很严重,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很大,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用电,那么怎样安全用电呢?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些图(课件再次展示教科书P35的图),想一想怎样做是正确的。引导学生知道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5.谈话:发生触电事故时,在保证救护者本身安全的同时,首先要设法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可用干燥的木棍等绝缘体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绝不要用手去直接救人。年龄小的同
107、学遇到这种情况,应呼喊成年人相助,不要自己处理,以防触电。我们日常生活中还应该怎样做到安全用电?生:拔电线插头的时候,一定不能用湿手去接触。生:木头湿了可以变成绝缘体,电线外面这一层塑料湿了也有可能变成绝缘体。生:雷雨天,不能在树下避雨。师:你提醒得很有必要。为什么雷雨天气,不能在树下避雨呢?生:雷电也是有电流的。6.是的,雷电的电流也是很大的,这个电流遇到阻力的时候它会停止,由于树不是一个好的导体,树干的阻力比较大,所以电流会停止从树上直接泻到大地。如果有人在树下躲雨,雷电会在经过大树到达人的头顶,此时会有一个电弧闪落,闪过来之后就会打在人的头上,严重的会直接毙命。引导学生认识到雷电的危害。
108、7.PPT 14出示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安全用电歌。人体大地都导电,修理电器要断电。徒手不能摸电线,电线不作晾衣杆。湿手不能碰开关,不到树下去避雨。不在高压线下玩,用电常识记心间师小结:只要我们掌握了必要的预防措施,就完全可以让电、让科学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三、拓展活动PPT 15出示今天我们知道了电的一些特性,了解了一些安全用电的知识,希望同学们不仅要把这些知识紧记在心,时刻注意安全用电,珍惜生活,珍爱生命,而且还要做一个安全用电的小小宣传员。我们回家以后可以跟爸爸妈妈说一说,讲一讲,自己再做一张安全用电的手抄报,宣传安全用电常识,下节课我们举办安全用电手抄报展览会。 【教学后记
109、】第四单元 消化与呼吸13.食物的营养【教材分析】食物的营养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消化与呼吸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引导学生在对食物有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加对事物的理性认识。通过开展一些简单的检测食物营养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同时知道维持人类健康的营养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教材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出问题:我们的食物多种多样,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不同食物含有的营养成分一样吗?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做好资料的准备。同时准备馒头、花生、黄瓜、香蕉、熟鸡蛋等材料课上进行探究。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食物中含有人体需要的哪些营
110、养成分,教材通过展示食物图片,学生的讨论交流,明确食物中含有糖类、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每一类营养物质对人体都有重要作用。通以过展示压一压,是否留下油渍,滴碘酒食物是否变蓝,烧一烧是否闻到烧焦头发的气味,分别检验是否含有脂肪、淀粉、蛋白质,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证精神。第三部分是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哪些食物富含糖类、脂肪、蛋白质。目的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养成健康饮食的好习惯。【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食物的营养已经有基本的认识,对食物营养成分的探究也有浓厚的兴趣,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亲自动手实验检测这些营养成分,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
111、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蛋白质、脂肪、淀粉、维生素、矿物质和水是维持人类健康的主要营养物质。2.知道这些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知道没有哪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科学探究目标1.能借助资料设计检验食物营养成分的实验。2.能借助简单的器材对食物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并作实验记录;能用较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述对食物营养的研究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食物的营养有着浓厚的探究兴趣,并乐于展开探究。2.在探究过程中,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善待生命,珍爱生命。【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验,知道食物营养成分的特征及某些食物中主要的营养成
112、分。【器材准备】学生六种食材(食用油、花生、肥肉、馒头、米饭、土豆)、碘酒、棉棒、白纸若干、滴管、记录单。教师课件。【教学过程】一、了解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及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1.PPT 3出示出示某位学生的一日三餐。2.提问:为什么人一天要吃这么多食物?生:不同的食物带给我们不同的营养。师:这么多食物能给我们提供能量,我们干什么都有精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食物的营养。(板书课题:食物的营养)3. PPT 4出示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食物中主要的营养成分及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小组展示。组1: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我们可以从种类繁多的食物里获取各种营养成分,这些营养成
113、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板书: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组1:蛋白质是人体肌肉和血液等的主要成分,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材料,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瘦肉、鸡蛋、牛奶等。组2:糖类也叫碳水化合物,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含糖丰富的食物有:面食类、米饭、水果、含糖的饮料。细节提问:水果、含糖的饮料都很甜,说明它们含糖,但各种面食和米饭不甜,为什么也含糖?组2:因为它们含有淀粉,淀粉也属于糖类。总结:糖类家族很广泛,淀粉、葡萄糖、果糖等都属于糖类。组3:脂肪俗称油脂,脂肪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提供热量。富含脂肪的
114、食物有食用油、巧克力、肥肉等。脂肪的作用是提供能量,所以它也俗称人体的“小仓库”。组4:维生素也称维他命,是身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物质,它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人体机能。大多数必须从食物中获得,仅少数可在人体内合成或由肠道细菌产生。人体每日对维生素的需要量甚微,但如果缺乏可引起一类特殊的疾病,称为“维生素缺乏症”。含有维生素丰富的食物:蔬菜、水果等。师补充:维生素在我们身体里含量很少,但是不可缺少,大家看资料。缺乏维生素A会造成夜盲症。组5:矿物质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人体的身体机能。大多数的矿物质都广泛分布于各种食品中,可以在平衡和多样化的膳食中得到充分补充。含有矿物质丰富的食物:食盐(含有极其丰富的矿
115、物质)、蔬菜、水果、海产品等。师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一样,都是调节人体机能,同样不可缺少,大家看资料卡。缺锌会长不高,缺铁会得贫血,缺钙会造成软骨病等等。组6: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的重要性仅次于氧气,人体70%是由水构成的。人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水可以控制体温、维持血液、消化食物、排泄废物,如果失去水,各种生理活动就会发生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二、实验1.PPT 5出示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些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做实验找出它们的营养成分,哪个小组介绍一下实验材料?生:我们组准备了六样食材(食用油、馒头、米饭、土豆、花生、肥肉),还有水、碘酒、白纸。师:
116、其实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这六样食材的主要营养成分,哪位同学能再给大家说一下?生:食用油主要成分是油脂;馒头主要成分是淀粉;米饭主要成分是淀粉;土豆主要成分是淀粉;花生和肥肉主要成分是油脂。师:下面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一下。其实通过一张白纸我们就可以验证一下它是不是含有油脂,谁能动脑筋说一下,怎么验证?生:以前当油掉到我们衣服上,会有油渍,而且不好洗,所以我觉得如果食品在纸上留下油渍,就说明食物中含有油脂。师:大家同意吗?这位同学真是生活的有心人。他说的没错,如果我们的食物通过挤压或滑动,会留下油渍,这就说明含有油脂。同学们想一想,水果通过这种方式在纸上会留下水渍,水渍和油渍一样吗?生:不
117、一样。师,等会做实验的时候仔细留心一下好吗?师:含有油脂我们能判断出来,含有淀粉呢?我们怎样验证?生:淀粉遇到碘酒就会变蓝色或蓝紫色。师:太棒了,这就是淀粉的独有特性,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动手实验吧。温馨提示:滴管的使用。(同学们做实验,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同学们的错误操作。)师:同学们都非常团结,分工明确,很好。PPT 6出示 师: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分享他们的实验?组1:我们用棉签蘸取食用油,在纸上滑动,会发现明显的油渍,说明食用油里确实含有油脂;我们拿着肥肉在纸上滑动,也发现有油渍,说明也含有脂肪;我们拿着花生在纸上挤压,发现有油渍,说明也含有脂肪。但当我们将馒头、米饭、土豆在纸上挤压时,没有出
118、现油渍,挤压土豆时出现了水渍。组1补充:我们用碘酒分别滴在馒头、米饭、土豆上时,都变成了蓝色或蓝紫色。大家的实验结果和我们一样吗?其他组:我们也是。组2:我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些小细节。我们发现油渍和水渍是不同的,油渍透明,而且不易干掉,水渍不是透明的,容易干掉。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谁还有补充?组3:我们发现往馒头上滴碘酒时,馒头很快就会变成蓝紫色,但往土豆上滴时,它会过一会儿才会变成蓝紫色。这说明馒头里的淀粉含量比土豆高。三、科学与生活1.PPT7出示观察营养成分表。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但同学们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去超市购买东西时,怎么知道要买的食物的营养成分
119、呢?总不能拿着实验器材做实验吧?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生:可以看它们的营养成分表。师:(出示三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表)同学们自己思考,自己解说。总结:一种食物可能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但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合理搭配食物。2. PPT8出示营养搭配师:(出示幻灯片,让同学们自己讨论,最后得出合理结果)。四、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生:食物的营养成分等。五、课后拓展PPT 9出示 1.知道蛋白质的辨别方法,试着在家中和父母一起辨别。2.自己设计一份合理的营养午餐。【教学后记】14.食物到哪里去了【教材分析】食物到哪里去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消化与呼吸单元
120、的第二课时。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出问题“我们每天都要吃食物,吃下的食物到哪里去了”,同时,教科书以文字形式提出了本课探究活动需要的材料:馒头、淀粉等,为探究实验做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由三部分组成。提出问题“食物在身体里是是怎样运动的”。指导学生通过吃馒头,感受馒头在身体中的运动,认识人体消化器官的组成,实验认识到唾液中酶的消化作用;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对食物去哪里了进行思考,通过漫画的形式再次规范学生认识食物在人体中的消化过程。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通过图片的形式,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明确保护消化器官的具体做法。第三部分拓展活动,了解吃早餐对人体健康的重
121、要性。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本课以学生生活中感受吃馒头的实例切入教学活动,学生通过猜想、假设、实验验证的方法,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引导学生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并进一步搜集资料了解消化的意义、过程,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完成猜想、设计实验、实验观察、得出结论等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并能够很好的进行合作学习。对于本课的学习内容,他们知道身体中部分消化器官及其作用,了解一些消化器官的功能,但是不全面或有误,没有形成消化系统这一概念,不知道保护人体的消化器官对健康的重要性。【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人
122、体消化器官的组成。2.了解人体的唾液、胃液、胆汁、胰液、肠液等消化液的作用。科学探究目标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2.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3.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了解人体的消化系统。情感态度价值观1.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2.愿意合作与交流,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能够珍爱生命。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重难点】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怎样保护消化器官。【器材准备】学生有关人体消化系统方面的资料、37左右的温水、塑料吸管。教师课件、烧杯、试管、滴管、淀粉液、碘酒、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
123、导入新课PPT 3 出示 我们每天都要摄入大量的食物,那么吃下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呢?板书课题:食物到哪里去了二、探究活动(一)认识人体的消化系统。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画出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路线。学生小组活动、汇报。PPT 4出示 人体消化系统图。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小组成员对照人体消化系统图修改自己小组画的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路线。(二)探究食物的消化过程。食物在不同的消化器官中是怎样被消化的?我们先来进行一个活动。 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让学生亲身体验馒头在口腔中细细咀嚼会感到甜,猜想其中的原因。是馒头本身有甜味还是馒头在口腔中变成了糖?(让学生想一想在咀嚼的过程中,口腔
124、分泌最多的是什么?)设计实验证明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变成了麦芽糖。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PPT 5出示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将两支试管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思考:为什么把试管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是让淀粉液接近口腔里的温度)向试管中加唾液时怎样加更好?(我们在加唾液时,可以用一根吸管插入淀粉液,然后使唾液顺着吸管流入淀粉液中。)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实验现象。(没加唾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色,加了唾液的淀粉液没有变色。)学生猜想加了唾液的淀粉液遇碘为什么没变蓝
125、色?PPT 6出示 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师生小结:馒头进入口腔,经牙齿咀嚼,跟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混合,加上舌头的搅拌,馒头经历了初步的消化,一部分淀粉变成麦芽糖。所以我们把馒头多嚼一会儿就会觉得有点甜。2.食物在其他消化器官中的消化过程。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是隐形的,我们看不见。那么食物经口腔咀嚼吞咽后在人体的其他消化器官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呢?PPT 7出示食物在消化器官中的消化过程。在胃里,吃进的食物经过充分的研磨、搅拌,同时通过分泌的胃液分解,变成了粥样的食糜状态进入小肠。小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是消化食物吸收养分的主要场
126、所。肝脏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小肠分泌肠液。胆汁、胰液、肠液在小肠内会消化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质、淀粉等营养物质。食物在小肠内消化过程基本完成,只留下难于消化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大肠没有消化作用,仅有一定的吸收功能。食物残渣在大肠内被肠壁吸收了水分后,就变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师生小结:食物的消化一靠牙齿的咀嚼和胃的蠕动使食物粉碎;二靠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把食物中不溶于水的物质变成能被人体吸收的溶于水的营养物质。重新确定人体的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肝、胆、胰、小肠、大肠、肛门。(三)科学与生活。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了消化器官的重要作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怎样做才能保护我们的
127、消化器官呢?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要定时定量;不吃变质的食物;吃饭时不要看电视;饭后不要剧烈运动等等。健康的身体离不开健康的消化系统,愿同学们都拥有一个健康的消化系统,拥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PPT 8出示出示健康饮食儿歌。小朋友,长身体,饮食天天要合理。一日三餐很重要,定时定量要记牢。偏食挑食要不得,暴饮暴食最不好。早餐必须要吃好,午餐一定要吃饱,晚餐别忘吃得少。从小养成好习惯,身体健康壮又高!三、课后拓展PPT 9出示老师课下做过一个吃早餐的调查报告,发现一部分同学经常不吃早餐,俗话说“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科学证明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课下请同学们了解吃早餐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改变不吃早餐的
128、习惯。【教学后记】15.我们的呼吸【教材分析】我们的呼吸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消化与呼吸单元的第三课时。本单元是按照食物的营养食物到哪里去了我们的呼吸的顺序编排的。教材提出“我们的生命活动需要呼吸,我们呼吸时要用到哪些呼吸器官呢?”,目的是在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这一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唤起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让学生提前了解探究活动需要的知识。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出问题:我们的生命活动需要呼吸。我们呼吸时要用到哪些器官呢?引发学生的思考。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认识我们的呼吸器官,让学生知道人体的呼吸器官,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我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吗,指导学生猜
129、想我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探究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得出结论;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指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让学生交流保护呼吸器官的措施,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改善生活;第三部分,查阅资料,了解吸烟对呼吸器官的危害,指导学生搜集吸烟对呼吸器官、对身体健康危害的资料,并进行分析、提炼、分享。【学生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较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通过之前的学习,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搜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最后进行实验操作,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学生小
130、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虽然呼吸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做的事情,但是绝大多数同学没有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教学目标】.知识概念目标1.了解人体呼吸器官的名称、呼吸的过程、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2.知道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科学探究目标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并作出猜测和假设。2.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能对实验收集到的数据比较与分析,理解对比实验的要求,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开展合作的乐趣。2.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珍爱生命,意识到保护呼吸器官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了解人体呼吸器官;人体呼吸过程及保护;实验探究人呼
131、出与吸入的气体有何不同。【器材准备】教师澄清石灰水、集气瓶、长导管、注射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PPT 3 出示同学们,春天来了,夏天还会远吗?(稍停顿)炎热的天气,大家最喜欢的户外运动一定有游泳,对于学游泳的人来说首先要学的就是“憋气”,避免口鼻进水。今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练习一下憋气。请同学们听清游戏规则: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请全体起立,大家准备好了吗?开始。(过程中提醒学生:如果你感觉身体不舒服了,就请坐下,千万不要勉强。)师:请同学们说说刚才屏住呼吸的时候,有什么感受?生:难受。发晕师:看来人不呼吸是真不行。没有人可以在停止呼吸的情况下存活很长时间,呼吸意味着生命的存在,这节
132、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的呼吸” 。板书:我们的呼吸二、探究(一)认识人体呼吸器官。1.了解呼吸器官有哪些。师:PPT 4 出示经过了刚才的憋气活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好好地感受一下我们的呼吸。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伴着音乐,均匀的吸气、呼气。(播放舒缓的音乐1分钟)同学们感受一下吸气时,气体从哪儿进入,又经过了哪些器官?当我们呼气时,气体又通过了哪些器官呼出的呢?师:PPT 5 出示同学们请睁开眼睛,哪位同学说一下吸气时,气体从哪儿进入,又经过了哪些器官?生:鼻子、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师:哪位同学再来说一下呼气时,气体又通过哪些器官呼出的呢?生: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2.师:PPT
133、6 出示同学们的回答非常准确。请同学们一起看屏幕,当我们吸气时,气体从鼻进入,又经过了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当我们呼气时,气体又通过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呼出。(课件展示呼吸过程)师:同学们一起看黑板,按照我们吸气时,吸入气体经过器官的顺序,大家一起说出这些器官的名称,老师把这些名称标注在这张图上。板书:呼吸器官简笔画图。3.师:下面我们一边指着自己身体的这些器官的部位一边说出呼吸器官的名称。生:师:PPT 7 出示刚刚有同学提到用口呼吸,口腔是消化器官,但有些时候比如感冒鼻塞时、剧烈运动上气不接下气时,口腔也会代替鼻进行呼吸。那么,用口腔呼吸到底好不好呢?接下来我们一起通过一个小视
134、频了解一下。师:看来用口腔呼吸是非常不健康的。(二)探究人呼出的气体是什么?1.师:同学们,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关于我们的吸气和呼气这两个过程,你还想到了哪些问题? 同学们交流回答。2.PPT 8 出示师总结:通过刚才的交流可以看出,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3.师:同学们,我们吸进的气体是什么?生:空气。师:同学们猜测一下,我们呼出的到底是什么气体呢?生:交流各自的猜想。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哪位同学说说你的想法?生: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的量增多了。师:到底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135、?事实胜于雄辩,还是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我们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的量是否增多了。在开始制定实验方案之前,我们先认识一下实验中要用到的一个实验器材:集气瓶。PPT 9 出示集气瓶:一种广口玻璃容器,瓶口平面磨砂,能跟毛玻璃保持严密接触,不易漏气。用于收集气体、装配洗气瓶和进行物质跟气体之间的反应。师:老师还有一个锦囊妙计要送给大家,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设计实验方案。锦囊妙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4.PPT 10 出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定实验方案。5.PPT 11 出示教师简单地加以总结,同时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6.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填写好实验记录单
136、。7.PPT 12 出示生交流总结。8.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得出结论: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师:我们知道,吸入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占比是21%,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和吸入的空气相比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呢?哪位同学说一说你的想法?生:减少。师:PPT 13 出示氧气是怎么减少的呢?带着这个小疑问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个小视频。9.PPT 14 出示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小视频,我们得出结论: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三)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师:PPT 15 出示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呼吸可以帮助我们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
137、量,也就说明呼吸器官对人体非常重要,那么我们就一定要注意保护呼吸器官,不要让它生病。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呼吸器官容易得哪些疾病?学生交流并小结。师:我们应该怎样预防这些疾病?生:PPT 16 出示学生交流并小结 。师:吸烟有害健康,谁能说一说吸烟对呼吸器官、对身体健康有哪些危害?生:PPT 17 出示师:介绍吸烟对呼吸器官、对健康危害方面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也将吸烟危害身体健康的这些知识回家告诉自己的家人,做到自己不吸烟,也不吸二手烟,健康呼吸每时每刻。 PPT 18 出示老师还特地整理了一个“健康小贴士”,我们一起大声的读出来。(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相信大家一定有非常多的收获,哪位同学来分
138、享一下你的收获?生:(同学们畅所欲言,教师适当补充。)三、拓展活动:我是健康小卫士PPT 19 出示师:老师希望同学们带着今天的收获,学以致用,回到生活中继续研究:吸烟和环境污染对我们呼吸器官的危害。并把你的研究成果告诉你的家人和朋友。【教学后记】第五单元 声音的秘密16.声音的产生【教材分析】声音的产生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声音的秘密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结合学生在生活中听到的各种各样声音,以探索声音产生的为主线,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等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在与同学相互合作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分享、交流。教材由三部
139、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用文字呈现了情景“书声琅琅,琴声悠扬,歌声嘹亮,提出了问题:“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材料包呈现了学生准备材料:钢尺、矿泉水瓶、蜡烛等。指导学生根据生活现象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课上探究活动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此部分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生活中有哪些声音?用图文呈现了雷声轰鸣、交通堵塞时汽车鸣笛、演员演奏乐器、工业机械转动、小鸟鸣叫和学生讨论图。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和倾听生活中多种多样的声音,为后续探究声音的产生做好铺垫。活动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通过呈现将振动的音叉插入水、使用两烧杯交替倒水、拨动钢尺、吹空矿泉水瓶、触摸发声的声带,让学生尝试让锣发声及
140、停止发声等活动。指导学生法探究物体产生声音的原因,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活动三:声音具有能力吗?用图文呈现学生敲击鼓面,探究放在鼓面一侧的燃烧的蜡烛与鼓声间的关系,以及学生因离音响太近,且音响发出声音太大使得学生不得不捂住耳朵进行保护。指导学生分析产生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纳出声音具有能量的结论。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听一听周围的声音,找一找是什么物体发生了振动。” 指导学生根据听到的声音判断是什么物体振动发出的,进一步巩固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知识。本课遵循由个体到普遍,归纳总结出认知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并通过归纳了解声音产生的秘密,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学生分析】四年级
141、学生对声音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初步的了解声音各不相同,对声音的大小等有感性的理解。但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具有能量等还有不熟悉的地方,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理解和掌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能举例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具有能量。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对声音现象的观察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2.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对声音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和声音具有能量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具
142、有能量。【器材准备】学生钢尺、矿泉水瓶、蜡烛、记录单等教师课件、评价表、音叉、烧杯、小鼓、锣等【教学过程】一、活动准备PPT 2 出示活动准备的图片。创设情景:让学生发出声音。提出问题: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交流如何能产生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提示学生准备上课时能产生声音的材料。二、导入新课生活中有哪些声音?1.PPT 3 出示 出示各种各样的声音。2.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传递信息,愉悦人们的心情正因为有了声音,我们的生活才丰富多彩。看了这段关于声音的录像,你想探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呢?3.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43、三、探究过程(一)制造各种声音。1.PPT 4 出示 “制造声音发现发声物体的共同特点。”和制造声音的场景图。2.PPT 5出示制造声音的提示。3.PPT 6出示制造声音的记录单。(二)探究声音产生的秘密1.制造声音猜想声音产生的原因。下面老师给你5分钟的时间利用自己带的尺子、等材料制造声音,通过听一听、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感受尺子、音叉、矿泉水瓶发出声音的时候,本身有什么变化?(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2.同学们结合刚才我们的游戏和实验请你们想一想,你觉得声音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师生交流归纳得出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点。)师总结:我们发现尺子发声时在抖动,皮筋发声时会颤动这些“颤动” “
144、抖动”在科学上,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振动(物体小的来回运动的重复)。尺子发声时会振动,音叉发声时会振动,要让物体产生声音,物体必须振动,这就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其实就是-物体的振动。也就是说: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PPT 7出示用手摸敲响后的音叉会有什么感觉?4.PPT 8出示将敲响后的音叉放入水中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5.PPT 9出示出示视频,琴弦的振动。6.验证猜想,归纳结论。物体发出声音,一定是振动了吗?我们怎么样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呢?同学们能不能利用桌上的实验仪器自己设计实验证明一下?(生先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根据自己小组制订的实验方案动手实验验证。)(1)敲击音叉后再迅速放入
145、水中;不敲击音叉直接放入水中观察现象;(2)用两个杯子相互倒入水看实验现象;(3)吹塑料瓶听声音摸塑料瓶;不吹塑料瓶直接摸塑料瓶的同一地方;(4)自己说话时摸一摸声带;不说话时再摸一摸; PPT 10出示归纳。通过实验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声。根据音叉、橡皮筋等发声时都在振动的现象,得出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的结论就是在归纳。7.PPT 11出示 “让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发现不发声物体的特点”学生动手实验怎样让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它们停止发声的?小结:振动停止声音即停止。8.PPT 12出示 出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三)探究
146、声音具有能量1.PPT 13出示声音具有能量2.指导学生实验探究声音具有能量,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引导思考:为什么会蜡烛的火焰会产生晃动?为什么音响的声音会震的耳朵疼?3.PPT 14出示歌声震碎玻璃杯。4.PPT 15出示声音震碎玻璃杯的秘密。小结:声音具有能量。四、拓展活动说一说物体哪部分振动发出声音。1.PPT 16出示唱歌场景图和问题:什么物体在振动?2.PPT 17出示吹号场景图和问题:什么物体在振动?3.PPT 18出示弹钢琴场景图和问题:什么物体在振动?4.PPT 19出示 蚊子,苍蝇飞舞时发出“嗡嗡”声,什么物体在振动?5.学生交流听到的声音以及是由什么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学
147、后记】17.声音的传播【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声音的秘密单元的第二课。本节课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声音的传播介质和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为主线,探究声音以什么形式在什么物质中传播。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经历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等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用文字呈现了“为什么我们在学校的任何地方都能听到铃声?”,材料包提示学生需准备材料:石块、纸杯、塑料线、毛线、细铁丝、铜丝等。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现象提出问题,为课上探究活动准备相应的材料。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活动一: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用图文呈现了学生听收音机、
148、贴着水槽听石块在水中相互碰撞的声音、伏在桌面不同位置听敲击桌面的声音及学生在教学楼外听到上课铃声返回教室的漫画场景图。引导学生探究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进行传播及声音传播的方向。活动二:玩一玩“土电话”,比一比用哪种材料传播声音的效果更好。用图片呈现了学生制作“土电话”和玩“土电话”的场景。让学生在制作“土电话”、玩“土电话”的过程中体会到不同材料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深刻理解声音可以在多种物体中传播的道理。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回声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回声是怎样产生的,加深其对声音传播的理解。本课遵循归纳总结出认知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并通过归纳了解声音
149、传播的秘密,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对声音传播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初步的了解声音能传播,对声音传播的介质有感性的理解。但对声音是以什么形式传播的,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效果的还不熟悉,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理解和掌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传播提出自己的猜想。2.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对声音的传播进行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1.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对声音传播的探究,体会创新乐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声音传播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50、。【教学重难点】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器材准备】学生石块、纸杯、塑料线、毛线、细铁丝、细铜丝、回形针、记录单等教师课件、水槽等【教学过程】一、活动准备 PPT 2 出示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学校的任何地方都能听到铃声?学生根据问题思考,会想到声音是怎样进入我们的耳朵的,向什么方向传播等。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交流。提示学生准备相关材料为上课做好准备。二、导入新课上课铃响了,不管在学校的哪个角落的同学,都能听到铃声纷纷进入教室。那么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呢?三、探究活动(一)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1.PPT 3 出示 出示隔着固体听声音的场景图。2.PPT 4 出示出示在水中用声纳诱捕鱼的场景图
151、。3.PPT 5出示出示“猜一猜:声音在哪些物体中传播?”和“设计方案,探究声音在哪些物体中传播。”4.提出问题: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5.猜想假设:鼓励学生大胆猜想。6.设计实验方案。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7.PPT 6出示出示实验场景图8.PPT 7出示出示实验提示。9.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来验证声音在哪些物体中传播(可让学生每组研究一类物体,方法不一,合理即可)。(1)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在一张桌子的两端,一个学生在桌子的一端轻轻地敲,另一个学生耳朵紧贴桌面的另一端倾听声音。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注意:听声音时,要将另一个耳朵用棉花塞住。(2
152、)声音在液体中传播。把两块石块浸入水槽中的水里面,在水中敲击石块,一个学生把耳朵紧贴在水槽壁上倾听声音,通过研究认识液体能传播声音。注意:听声音时,要将另一个耳朵用棉花塞住。(2)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可用多种方法.播放音频(听收音机,MP3等)或者视频之类的,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就是靠空气传播的。10.PPT 8出示出示空气靠粒子传播声音的视频。11.PPT 9出示出示“抽空玻璃钟罩内空气,听不到钟罩内闹钟的声音。”12.还可以在一个密封的玻璃种罩内放进一只小闹钟,用抽气筒抽玻璃罩里的气体直至真空,观察现象。小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小,小闹钟在近似真空状态下,几乎听不到声音。通过抽空气前后对比实验,
153、是学生认识到气体能传播声音。(把玻璃罩换成拔罐,把闹钟换成音乐贺卡的那个音乐发声器也可。)13.学生交流汇报。小结:声音能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14.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声音能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那么声音能向哪个方向传播呢?我们可以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听到铃声,由此可见,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当我叫一个同学时,其他在不同方向的同学也能听到,这也说明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15.PPT 10出示 出示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16.PPT 11出示出示结论: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二)玩一玩“土电话”。1.PPT 12出示 出示制作“土电话”所需材料2.PPT 13出
154、示出示制作“土电话”的视频3.学生讨论制作方法,然后分组制作。(把全班同学分为四大组,分别用棉线、铜丝、细铁丝、塑料线做“简易电话”)。4.PPT 14出示出示玩“土电话”5.比较用棉线和铜丝做的“土电话”,哪种材料做的“土电话”听到的声音大些?发现:铜丝传播声音效果好些。6.把棉线做的“土电话”的棉线放松,与拉紧时听到的声音对比发现:拉紧的时候声音大,放松时候几乎听不到声音。四、拓展活动1.PPT 15出示查阅资料,了解回声产生的原因。2.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回声,回声是怎么产生的呢? 为什么同一个位置有时候能听到回声,有时候不能听到回声?3.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进行指导。【教学后记】18.声
155、音的变化【教材分析】各种各样的声音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声音的秘密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节课结合生活中学生听到的各种各样的声音,观察到的各种各样的噪声污染现象,以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和为主线,指向引起声音高低、强弱变化的原因。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等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在与同学相互合作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分享、交流。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出了探究的问题“为什么弹奏古筝时,古筝能发出高低起伏、强弱不同的声音呢?”,材料包呈现了学生准备材料:钢尺、木板等材料。指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为课上探究活动准备相应
156、的材料。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此部分包括四个活动。活动一:感受自然界中声音的变化。用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呈现了瀑布、流水、动物、人等可能会发出声音的场景。指导学生通过比较听到的多种多样的声音,了解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活动二:怎样改变声音的高低、强弱?通过呈现学生分别拨动伸出桌面长度不同的钢尺和用不同力量敲击鼓面的场景图。指导学生通过两组对比活动了解声音高低、强弱不同的原因。活动三:了解生活中的噪声及其危害。通过图片呈现了飞机起飞、挖掘机工作及学生讨论的场景图。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哪些地方会产生噪声,了解噪声对我们的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产生的危害。活动四:怎样减少噪声对我们的危害?呈现汽车消音器
157、、隔音屏障、降低水流声的水管、捂住耳朵等减少噪音的方法和保护听力的图片。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消除噪声的方法和保护听力的方法。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控制噪声的新技术。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噪声对我们的危害,了解我们开发控制噪声技术的新进展及有效控制噪声的方法。本课遵循由个体到普遍,归纳总结出认知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并通过归纳了解声音高低、强弱的秘密和噪声产生危害及防治方法,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对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有初步的认识,能初步的知道声音有大有小,也就是声音有强弱之分。同时噪声的知识有初步的认识,能初步的认识什么样的声音是噪声,对噪声危害有感性的
158、理解。但对声音对声音高低的变化以及引起声音高低、强弱变化的原因等还不熟悉,对噪声的防治方法,控制噪声传播和危害等有需要理解的地方,学生在学习中要不断理解和掌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2.知道振动的变化会使声音的高低、强弱发生改变。3.了解生活中的噪声现象,知道噪声的危害和防治。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对声音高低、强弱的原因进行探究.2.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水杯琴,进一步探究声音变化的原因。3.能通过交流讨论,明确噪声的危害和防治办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有关
159、声音高低、强弱的探究,体会创新乐趣.2.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活动.3.能分工协作,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声音高低、强弱变化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会产生噪音,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参与降噪行动。【教学重难点】声音高低、强弱变化的原因;噪声的危害和防治。【器材准备】学生钢尺、木板、玻璃杯、记录单、噪声危害的相关资料等教师课件、评价表、小鼓等【教学过程】一、活动准备1.PPT 2 出示提出活动,用录音机录下各种古筝的声音。引导学生在动手中思考、比较不同的声音。并对不同的声音进行交流。提示学生为上课做
160、好材料的准备。二、导入新课请一位熟悉乐器的同学演奏一首曲子,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感受声音的高低、强弱不同。三、探究过程(一)感受自然界中声音的变化。1.PPT 3 出示 听声音,谈感受。出示强弱不同的鼓声和高低不同的古筝声。2.谈谈听到声音后的感受。学生听后让学生谈感受: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有的尖锐,有的低沉等3.PPT4 出示出示总结: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强弱叫“音量”。(二)怎样改变声音的高低、强弱?1.PPT5出示“猜一猜: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什么有关?”和“讨论:怎样用钢尺、皮筋制造出高低不同的声音?”2.PPT 6出示实验记录单“用不同方法让钢尺、皮筋发
161、出高低不同的声音。”3.PPT 7出示 拨动伸出桌面长短不同的钢尺和思维导航。4.用手拨动伸出桌面长短不同的钢尺,观察钢尺的振动有什么不同?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小结:伸出桌面较长的钢尺振动较慢,发出的声音比较低;伸出桌面较短的钢尺振动的比较快,发出声音的声音比较高。5.PPT 8出示出示拨动橡皮筋6.拔动松紧不同的橡皮筋,观察倾听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小结:橡皮筋越紧,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比较高;橡皮筋越松,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比较低。7.PPT 9出示 出示“想一想:声音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分
162、析得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的越快,声音越高;振动的越慢,声音越低。物体振动快慢受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和松、紧等影响。引申:男女发出的声音高低不同的原因男生的声音一般比女生沉闷、浑厚,即声音低。因为女生的声带短而狭,发声时振动快,声音高。男生的声带长而宽,振动慢,声音低。总结:改变物体振动的快慢,就能改变声音的高低。8.PPT10出示 你能想办法用鼓、钢尺、皮筋等制造强弱不同的声音吗?9.在鼓面上放上一些碎纸属,用大小不同的力量敲鼓面的同一位置,听一听鼓的声音,观察纸屑的振动情况。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小结:击鼓力量越大,纸屑跳的越高,
163、声音也大,也就是声音强;击鼓力量越小,纸屑跳的越低,声音也下,也就是声音弱。10.用手拨动松紧一样的橡皮筋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小结:拨动的幅度越小,皮筋发出的声音越小越弱。拨动的幅度越大,皮筋发出的声音越强。11.PPT 11出示出示“思考:声音的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12.总结: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三)制作水杯琴1.PPT 12出示 制作水杯琴的步骤。学生根据制作步骤制作水杯琴,并进行测试。2.PPT 13出示出示用水杯琴演奏的视频,加深学生对水杯琴的认识,提高对声音高低、强弱的理解。(四)了解
164、生活中的噪声及其危害。1.PPT 14出示 听声音,谈感受美妙的音乐。2.PPT 15出示 听声音,谈感受烦杂的声音。3.学生谈听到后的感受。4.PPT 16 出示“你知道吗?什么是噪声?”5.人们通常把那些好听的使人心情舒畅的声音称为乐音;把那些难听的,令人烦躁的声音称为噪声。如果听着同一首音乐跳广场舞和午休你分别有什么心情?提问:噪声与乐声与我们的需求、心情、环境有没有关系呢?学生思考后交流6.PPT 17出示出示“讨论交流1.噪声的来源;2.噪声的危害”。7.谈话:同学们,生活中的噪声都来源于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依据生活经验和搜集的资料讨论一下。8.学生小组讨论交流。9.PPT 18出示
165、 出示“噪声来源”。10.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噪声的来源非常熟悉,可见生活中的噪声来源还不少,大体可分为交通噪声如飞机起飞的声音;工业噪声如工厂的机器声;建筑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如家用破壁机的轰鸣声等。11.大家都讨厌噪声,说明噪声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影响,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噪声有什么危害。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噪声对我们的危害。12.PPT 19出示 出示“噪声的危害”。13.小结噪声的危害:噪声会影响睡眠,使人休息不好,如果噪声长期干扰人的睡眠,会造成失眠、疲劳无力、记忆力衰退,以至产生神经衰弱症等;噪声对语言交流会产生干扰,噪声会影响听力正常的听到声音,降低交流效率,严重则损伤人们的语言听力;噪声会
166、损伤人的听力,造成听力下降;噪声除了损伤听力以外,还会引起其他人身损害。噪声可以引起心绪不宁、心情紧张、心跳加快和血压增高等(五)人们是怎样控制、消除噪声污染的1.噪音让我们深受其害,我们应该想办法防止噪音,减少污染,你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和上网知道了哪些防治噪音的方法和措施?学生讨论交流。(给各种车辆装上消音器,就是为了消除噪声;我在高速路上,发现很多隔音板,是为了消除噪声;射击比赛时戴上耳罩,也是为了防治噪声)2.PPT 20出示 出示“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控制”。3.PPT 21出示 出示“2.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控制”。 4.PPT 22出示出示“高速公路隔音屏障”。5
167、.PPT 23出示出示“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朵-在人耳处控制”。6.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时给予肯定,并配合课件进行小结: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控制,如汽车消声器;2)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如高速公路上的隔音屏障;3)防止噪声进入人体在人耳出减少噪声,如捂耳朵;4)远离噪声源。7.PPT 24出示出示“从我做起,消除噪声”。 我们学校里有没有噪声,如何防治?8.PPT 25出示出示“法治在线”。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部分条款,加强学生的法治教育。学生讨论交流。四、拓展活动1.我们已经知道了噪声是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之一,课下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控制噪声的新技术。2.PP
168、T 26出示出示“人们是怎样控制、消除噪声污染的”【教学后记】第六单元 太阳.地球.月亮19.探索地球【教材分析】探索地球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太阳.地球.月亮单元的第一课时。以“地球是什么样子的”这一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在了解了从古至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以旧导新,通过实验操作,感受地球是球形的。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导语使学生明确本课的探究主题,通过搜集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相关资料为课堂探究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探究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学生在课前知道地球是一个球状的天体,但对该结论的论证过程和各学说的发展历史等不太了解。
169、因此,本课以此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历史。又引导学生模拟帆船远航回归的场景,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历程。活动二:现代科学技术证实地球是一个球状天体。通过图片和资料卡提示学生认识到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运用现代技术对地球进行较为准确地测量,有助于人类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信息。第三部分拓展活动,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深化本课的探究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日常观察,列举生活中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更多实例。【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收集资料的能力,也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知识方面对地球也有基本的认识,但是对于人们对地球的探
170、索不是很清楚,也很少对这一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了解人们从古到今探索地球形状的历程,知道地球是个球状天体。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模拟实验意识到地球是球形的;能根据图片和文字资料解释地球是个球状天体。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地球的形状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历史上人类在探索地球形状的历程中所做的努力,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养成探究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模拟实验意识到地球是球形的;能根据图片和文字资料解释地球是个球状天体。【器材准备】学生PPT 2 出示收集从古到今人们对地球的认识
171、。教师PPT 2 出示地球仪、帆船模型【教学过程】 一、小故事引入新课师:我们都听过“南辕北辙”的故事,一个人要到楚国,楚国在魏国的南面,而这个人却向北赶着马车走。按照我们对地球的认识,从理论上说,这个人最终能不能到达楚国?生:能。师:为什么?生:因为地球是圆的。师:大家同意吗?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生:我从书上看到,地球是一个球状天体。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究地球。(教师板书课题。)教师提出问题:“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对于这个家园你都有哪些知识?”学生交流后,教师进行总结,并继续提出问题:“现在大家都知道地球是圆球的,那么生活在几千年前的古人认为脚底下的陆地是什么形状的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究人
172、类对地球的认识历程。”二、探究地球的形状1.探究古人对地球的形状的认识。师: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人类对地球的探索从未停止。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开始了对地球进行探索。古人眼中的地球是怎样的呢?人类对地球有过哪些认识?下面请各小组将你们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填写到记录卡中,注意整理时要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比一 比,看哪个小组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小组合作,整理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搜集的资料展示一下?生:我收集了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的资料,他们认为:天是圆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师:你是从哪里搜集到这种既有文字解
173、释又有图片的资料呢?生:我是从网上搜集后打印出来的。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是一种很好的学习途径。生:我查到人们随着认知的进步,根据当时观察的现象联想出大地变成了一只倒扣的盘子,天像一顶半圆的斗笠,即“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的说法师:看来在古人的眼里,地球是这个样子的,那么古人对地球还有哪些认识? 生:我查到古人坐在海边的高山上远望归航的船只时,发现总是先看到船桅,再看到船身;远去的船只则总是先不见船身,再是桅杆渐渐隐没于水平面下。所以他们认为地球的表面应该是弯曲的。生:我查到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在观察月食时,发现地球在月球上的影子是圆弧状的,由此得出“大地是圆形”的结论。生:我查到从1519年
174、开始,麦哲伦率船队历时3年完成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PPT 3 出示师小结:大家搜集的内容很有价值,归纳得也很好,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有关古时候人们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小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看其中有哪些是你们没有搜集到的。PPT4、5出示(教师出示历史上有关键作用的四个代表性事件认识人类探索地球形状过程。)2. 模拟帆船远航归港实验。PPT6出示师:其实,古时候住在海边的人们发现:每当远航的船只返航的时候,总是远远的先看到船帆,然后一点点逐渐出现船身,他们就推测地球是个圆形的。大家想不想通过模拟实验,来重新呈现帆船远航和归港时的情景?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师:观察桌子上的实验器材,小组讨
175、论一下,制定实验步骤,并且想一想我们做这个模拟实验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PPT7出示(强调:实验分两部分:一是远航,二是归港。)生:用皮球当做地球,实验的时候要安排一人移动船模,其他同学观察,记录员做好记录。生:填写记录单时,要能体现出先看到什么,后看到什么。生:观察的时候,视线要与“水平面”一齐。师:同学们提出的建议都很到位,开始实验吧。(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师:通过这次亲身体验,同学们有什么要分享的吗?生:我们亲自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很激动。生:我发现真的和古人说的一样,一艘船从远处过来,确实是先看到高高的桅杆,然后才一点点看到船身,太神奇了。3.利用现代技术认识地球的形状。PPT
176、8出示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所居住的家园地球。(出示图片)这两幅图片分别是在月球上拍摄到的地球和利用人造卫星拍摄到的地球。师:同学们课前搜集了地球形状的相关资料,请以小组为单位将资料整理归纳并填入记录卡中。(学生小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并整理记录,教师指导。)师:哪个小组先来展示你们的成果?生:我们了解到,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师:你们的资料向我们展示了地球的大小、形状。地球的确是一个很大的球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资料卡,同桌俩交流资料卡中出现的数据,说说自己的理解。三、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177、?生1:我通过实验证实了地球的形状。生2:我知道了古人对地球形状的探索历程。生3:地球是我们千百年来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地球。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的生存离不开地球。我们应当在探究地球的同时,合理开发、利用地球的资源。四、拓展活动PPT9出示师:日常生活中,你们能找到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吗?请同学们课后坚持对地球进行探索、研究,并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教学后记】20.认识太阳【教材分析】认识太阳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太阳.地球.月亮单元的第二课时。以前学生对于太阳发光发热现象的认知要求是,能够看到光、感到热即可。本课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意识到,太
178、阳的光和热是源自太阳自身能够发光发热的本质,辅以数据让学生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层面:太阳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它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引导学生提前收集有关太阳的资料,了解太阳及恒星的特点。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太阳是什么样子的?通过观察太阳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太阳的结构是一种类似地球的圈层结构,由内到外分别是由日核、辐射层、对流层、光球层、色球层等组成。以文字呈现了太阳相关知识的介绍:“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气体星球,表面温度约为6000,内部温度约为1500万”。通过问题:“太阳和地球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学生将恒星(太阳)与行星(地
179、球)进行比较,找出恒星和行星的不同,进一步巩固对恒星的认识,为总结恒星、行星的特点做好铺垫。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活动二:太阳有多大?通过交流、讨论、模拟实验让学生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来论证科学猜想,体验到地球上观察到的太阳并不大与太阳和地球的距离有关系。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引导学生继续搜集查阅关于太阳的资料,进一步提升探究的空间。同时达到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的目的。【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有一定收集资料的能力,也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知识方面对太阳有了基本的认识,知道太阳能发光发热,但是对于有关太阳的具体数据了解不是很清楚,也很少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
180、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2.了解恒星与行星的区别。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简单的材料进行模拟实验,以增加对太阳视觉大小的科学认识;能运用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对认识太阳感兴趣,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了解人类认识太阳的探索历程。【教学重难点】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简单的材料进行模拟实验,以增加对太阳视觉大小的科学认识;能运用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器材准备】学生PPT 2 出示收集有关太阳的资料。教师PPT 2 出示盘子、直尺。【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PPT 3 出示教师出示谜语:“大圆球、天上挂,它的本领可真大,又发
181、光、又发热,万物生长全靠它。”(学生回答:太阳。)教师:“太阳的本领这么大,你们想不想认识太阳?”从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认识太阳)二、探究新知(一)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师:同学们,老师让你们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你们都搜集到了什么?学生展示,交流发现。谈话:(出示教师准备的资料)老师也带来一些有关太阳的资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师:从刚才大家的交流来看,大家知道的知识还真不少,你还想知道关于太阳的哪些知识?学生提出问题,如:(1)太阳离我们有多远?(2)太阳有多大?(3)太阳的温度有多高?(4)太阳与地球有什么不一样?(5)太阳是怎样形成的?小组交流、汇报。教师给各个小组分发研究问题。(1)小
182、组内利用课前准备的资料讨论汇总。(2)汇报交流:学生汇报各小组解决的问题结果。PPT4 出示教师展示太阳结构的图片,随着学生的回答呈现太阳各部分的名称。PPT5 出示小结:太阳的结构由内到外分别是核心区、辐射区、对流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组成;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气体星球,表面温度约为6000,内部温度约为1500万;像太阳这样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属于恒星。像地球这样围绕恒星运行、不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属于行星。(二)太阳有多大?1.PPT6 出示交流:从资料中我们知道太阳直径大约是1392000(1.39210)千米,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其质量大约是2
183、10千克(地球的330000倍)。那为什么太阳看上去并不大?2.讨论:小组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由发表意见。3.学生小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结果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PPT7 出示各小组找两名同学进行模拟实验。一名同学拿一个盘子模拟太阳,站立不动;另一名同学拿一把尺子,站在一定位置目测看到的盘子的直径并将结果告知记录的同学。拿尺子的同学往后退,记录的同学记录该同学退后的距离和目测看到的盘子的直径。4.PPT8 出示小结:太阳看上去并不大,是因为距离我们太远。三、课堂小结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师生交流,谈本节课的收获。 四、拓展活动PPT9 出示太阳每时每刻都释放出大量的太阳能
184、,我们人类又是如何利用太阳能造福我们的生活?关于太阳还有很多秘密,课后请大家继续查阅资料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教学后记】21.登上月球【教材分析】登上月球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太阳、地球和月亮单元中的第三课时。以认识月球的概貌为重点,以信息资料的搜集交流和共享为主要认知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重点,努力提高学生能够提炼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书中内容展现了学生了解月球、探究月球、“登上月球”的科学探索过程,既呵护和保持了学生探究欲望,激发了他们科学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探索未知的能力。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科书通过导语“由嫦娥奔月的传说到玉兔
185、登月,可以看到人们探索月球的一步步脚印。”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月球是什么样子的呢?”思考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示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准备好实验材料,为探究环形山的形成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交流对月球的认识,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交流,借助图片、文本等资料,认识月球的特点,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进一步丰富对月球的认识,也为下一个环节开展活动奠定基础。活动二: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推想月球上环形山的成因。活动三:了解人类登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使学生了解到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知道科技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提
186、出活动指向:假如我们要登上月球,需要做哪些准备?查阅资料,了解一下。目的是引导学生针对月球的特点,了解人类登月需要做的准备,进一步巩固对月球的认识,鼓励学生探索更多有关月球的秘密。【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月球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他们已经研究过月相的成因,对月球已经有了大体的了解,通过认识地球、太阳等天体,对于认识月球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储备。【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描述月球的概貌。2.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科学家探究目标:1.能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探究。2.能运用简单的材料进行模拟实验,了解月球环形山的形成。3.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情感态
187、度价值观目标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登月历程的影响。【教学重点】认识月球的概貌,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教学难点】理解卫星的概念,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及空间想象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月球探秘专题网站(或魔灯)、相关文字及图片资料、资料记录表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PPT 3 出示故事导入:(出示图片)古时候,人们仰望天空一轮明月,总会产生无穷的遐想,这些遐想最终演绎成了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你听过月亮的传说故事吗?能说出故事的名字吗?(点击图片:嫦娥奔
188、月,吴刚伐桂)你能试着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吗?2.学生交流:【问题1听过;问题2:吴刚伐桂,月亮之子问题3讲嫦娥奔月的故事。3.教师小结:月球上真的有嫦娥和吴刚吗?这只是古人对月亮的一种非常朦胧的认识,幻想有朝一日能飞上月球。(板书:月球)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PPT 4 出示1.谈话:正是这种向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对月球的执着的探索。如今幻想已变为现实,现在人类已经成功地登上了月球(板书:登上)但是人类对月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历程。 关于“人类认识月球的历程”,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回去搜集相关的资料了,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自主学习卡,先整理一下我们搜集的资料;也可以登录登上月球
189、专题网站进一步学习,一会我们来交流大家的学习成果。 2.学生小组整理:学生根据学习卡进行自主整理资料。3.学生汇报:看得出大家在搜集和整理资料时非常用心。老师这里有4张有关人类探索月球的图片,你能根据我们收集到的信息给这4张图片排排序吗,并简单地介绍一下人类对月球认识的过程。(根据学生交流,课件拖动:嫦娥奔月伽利略人造卫星登上月球)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图片并简单地介绍一下人类对月球认识的过程。(学生介绍嫦娥奔月的故事,教师适当引导。) 师:人类对月球的美好向往(神话传说)激励着人类对月球的执着的探索。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你知道谁开创了人
190、类利用科学工具对月球进行科学探索的先河的吗? (2)伽利略自制望远镜观测月球生: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开创了人类对月球进行科学探索的先河。1610年,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球,发现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在这以后,天文学家不断用更大的天文望远镜进行观察,但只是停留在观察月球向着地球的一面,并没有看到月球的整体面貌。师:你搜集的这份资料非常珍贵,虽然伽利略用望远镜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但他的举动却让人类开始对月球有了清楚而正确的认识。(师出示相关图片)(3)发射人造卫星师:那人类何时了解了月球的全貌? 生:1959年,前苏联科学家利用无人驾驶的火箭,发射了月球探测卫星,飞过月球的背面,对月球进行拍
191、摄,使人们了解了月球的全貌。(师出示相关图片)看的出你搜的资料比较全面。师:(出示月球图片)老师这儿搜集到了一张卫星拍摄的月球图片,我们一起欣赏一下。(4)登上月球师:那人类除了借助探测卫星拍摄到的月球的全貌,是否真正登上月球,实现了千百年来的飞天梦呢?谁来介绍一下? PPT 5 出示生: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等三人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成功的登上了月球,并进行实地考察,带回来岩石和土的标本,获得了大量珍贵的资料。从此人们对月球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PPT 6出示师:(播放第一次登月的图片)这就是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那一个瞬间。至此,人类正式登上了月球!实现了人类登月
192、梦想。1.那我们现在就跟随阿姆斯特朗的脚步,通过宇航员传回的信息一起来近距离地观察月球,认识月球。关于月球,你想了解月球的哪些情况呢?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生师板书问题。大小,形状(球形),有什么?老师将大家的问题汇总了一下,(出示下表)咱们同学选择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时间允许的话也可以涉及月球其他方面的知识。2. PPT7 出示请同学们点击登上月球认识月球,根据学习卡继续探索有关月球的知识。3. PPT 8 出示汇报交流。同学们通过学习了解了月球很多的知识吧,那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了解月球概况记录单想了解的问题我们对月球的认识月球的形状、大小、离地球的距离是否发光,月球表面发
193、亮的是什么?月球表面的温度,月球的引力月球上有大气、水和生物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决问题。汇报交流重点知识:(1)月球是个球体,是地球的卫星,距离地球约38.4万千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2)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大。(3)月球不会发光,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4)月球表面高低不平,看上去明亮的部分是高山,看上去阴暗的部分是平原。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5)月球上的温差很大,朝向太阳的一面温度可达120以上,背向太阳的一面温度可达零下180以下。(6)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液态水,没有生物。没有风雨,是一个寂静、干旱、黑暗的世界。(7)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
194、得多,只有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人在上面轻飘飘的。 PPT9 出示小结: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对月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然而我们获取的这些知识是来之不易的,据说参与研发“阿波罗11号”的工作人员最多的一年(1966年)达42万人,主要公司前后达2万家,参加的大学有120所左右;1965年参加这项工作的宇宙工业和电子工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达4.3万人。“阿波罗”计划共耗资250亿美元。(三)谈论了解人类探月的目的,了解一下 “嫦娥工程”的探月计划。1. PPT 10 出示谈话:回顾刚才这个漫长的登月历程,你有什么感想?为什么在不同阶段,人们对月亮的认识不同?(认识工具不断改进,工具使人们的视野扩大)
195、你知道世界各国的人们为什么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登上月球、研究月球吗?2.学生交流:3. PPT 11 出示研究月球究竟能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呢?我们一起听听科学家们是怎么说的。(视频播放探月的意义)教师小结:正因为如此,人类对月球还在不断地探索与认识。4. PPT 12 出示谈论研究探月的目的,了解一下 “嫦娥工程”的探月计划。师:除了美国,在新世纪伊始,开始对月球感兴趣的国家越来越多,他们都各自展开了自己的月球计划,我们中国也探月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5. PPT 13 出示 师: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中国“嫦娥工程”的探月计划。指生阅读。 PPT 14-15 出示 如今,我国十万航天人,用了三
196、年时间研制的“嫦娥一号”卫星已经于2007年10月奔向月球,让“嫦娥奔月”这一古老而美丽的传说变成了现实。2010年月日时分秒我国发射的“嫦娥二号”,踏上了奔月旅程。今年下半年,我国发射“嫦娥三号”探月卫星,并期待它完美落月。谈谈你此时的感受吧?(确实值得我们骄傲!贡献自己力量,老师相信你一定行!是呀,总有一天我们会登上月球,更好、更全面地认识月球,甚至宇宙中的其它天体。)三、自由畅想,拓展延伸。1. PPT16 出示师谈话:登月不再是遥不可及了的梦想,或许将来的某一天在座的你,也可以到月球上去旅行。 想一想,假如我们要乘宇宙飞船到月亮上去旅行,需要准备哪些物品?说说你的理由?2.学生交流。3
197、.师:大家交流的非常全面,感觉已经做好登月前的准备了,但中国的探月之路还很漫长,月球除了已被人类探知的部分外,还有许多神秘现象是我们目前解释不了的,这就需要你们不断地去探索。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创新,目前不曾想到的,难以做到的,在将来都是有可能实现的。总有一天,我们会亲自去领略月球的魅力。【教学后记】 22.月相的变化【教材分析】月相的变化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太阳地球月球单元的第四课时。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长期观察月相的基础上,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进而培养学生对研究宇宙天体的浓厚兴趣。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科书通过白居易的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
198、似真珠月似弓。”给出思考导向“每个月农历初三的月相都是诗中描述的这种形状吗?”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任务卡提示学生提前整理观察月相的记录,提示学生提前整理记录,为课堂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做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每天在同一位置观察月相,有什么发现?目的是引导学生提示分别从不同时刻、日期、月份观察夜晚月相的形状和位置,掌握观察月相的方法,记录月相的变化,为下面观察月相的变化规律做铺垫。活动二: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对观察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找出月相变化的规律。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提出活动指向:查阅资料,了解农历的制定与月相变化的关系。目的是引导学生让学生继续查阅资料,
199、通过了解农历是怎样制定的,鼓励学生探索更多有关月相的秘密,将学生的探究兴趣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学生分析】本节课学习前,学生通过前期的学习对于宇宙有关的科学学习有了一定的接触认识,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经验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有了观察月亮的学习经历,知道月相是变化的,已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简单地描述不同的月相,初步形成了对月相变化的探究兴趣。学生所缺乏的,是需要在长期观察月相的基础上,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进而培养学生对研究宇宙天体的浓厚兴趣。学生的年龄较小,对科学的观察方法需要教师加强指导和巩固规范,这样才能使本课的学习更加有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月相是变化的,并且月相变化是
200、有一定规律的。科学探究目标1.掌握不同的观察方法,能参与观察月相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并持续观察月相变化的过程。2.能对已有的观察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归纳。3.能将已得出的结论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月相的变化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3.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意识到月相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教学重难点】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描述不同的月相,知道月相是变化的,知道月相变化的规律。【器材准备】学生观察月相记录表。教师课件、探究记录单【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1.PPT 3 出示教师出示谜语:“有时
201、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2.提问:从这则谜语里你得到了月亮的哪些信息?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月亮?3.PPT 4 出示教师讲解:从地球上看月球,月球有时圆,有时缺。人们所看到的月球表面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4.提问:关于月相,你想研究哪些问题?(预设:(1)月相是怎么变化的?(2)月相为什么会发生变化?)5.揭题:大家提出的问题非常有研究价值,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月相的变化。二、活动过程活动一:每天在同一位置观察月相,有什么发现?1.PPT 5 出示教师谈话:同学们,课前我们每天在同一位置观察并记录了月相,请同学们把活动手册中你们的观察月相记录表在小组内交流,试着用
202、自己的话描述月相的样子和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2.分组活动:小组成员交流汇总观察月相记录表。3.全班交流:每天在同一位置观察月相,你有什么发现?(小组派代表交流。)(1)同一天同一地点不同时刻观察,月相的样子和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2)每天晚上同一地点同一时刻观察,月相的样子和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3)不同月同一地点同一天同一时刻观察,月相的样子和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4.PPT 6 出示教师小结:同一天同一地点不同时刻观察,月相的样子没有变化,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每天晚上同一地点同一时刻观察,月相的样子发生了变化,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不同月同一地点同一天同一时刻观察,月相的
203、样子没有变化,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也没有变化。活动二: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1.PPT 7出示教师谈话:通过交流月相观察记录表,我们发现月相是变化的,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2.PPT 8出示教师提问:在同一天同一地点的不同时刻,月相的样子没有变化,但是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发生变化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几幅图片,你能发现月亮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吗?3.学生交流。4.教师小结:同一天的不同时刻,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是自东向西移动的。5.PPT 9出示教师谈话:一个月内,每天晚上的同一时刻,月相的样子发生了变化,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它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下面我们先来
204、研究月相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请同学们根据你的观察和记录,把一个月中这几个日期的月相画出来。小组长拿出探究卡,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完成。我的发现从初一到十五,月相由( )到( ),亮面在( )边;从十五到三十,月相由( )到( ),亮面在( )边。6.分组活动。7.交流汇报:把每个小组的探究卡放在一起:通过对比,你发现了哪些共同之处?从初一到三十,月相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初一到十五:由缺到圆,右边亮;十五到三十:由圆到缺,左边亮。)8.PPT 10出示(“月相变化”微视频)教师讲解:初一我们几乎看不见月亮,这时候的月亮叫新月。初七初八,我们所看到的就是半个月亮了,叫做上弦月。十五十六的月亮为满月。满
205、月过后,二十二、二十三,又只能看到半个月亮了,叫做下弦月。三十我们也几乎看不见月亮,这时候的月亮叫残月。9.PPT 11出示教师小结: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残月,亮面在左侧。10.PPT 12出示教师谈话: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发现一个月内,每天晚上的同一时刻,月相的样子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那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又是怎样变化的呢?请同学们观察图片,思考: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亮分别在天空中什么位置?月亮在天空中移动的“路线”(轨迹)是什么样的?11.学生观察交流。12
206、.讲解: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我们看到月球在地球上空沿弧线自西向东移动。13.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发现了月相变化的规律,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了解“月相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一问题。三、拓展活动1.教师指导学生说一说本节课有哪些收获。2.PPT 13出示查阅资料,了解农历的制定与月相变化的关系,并将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中。【教学后记】 第七单元 技术与工程23.设计小台灯【教材分析】设计小台灯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技术与工程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从“学习突然停电了怎么办?”开始让学生探索小台灯的秘密,从而进行设计自己喜欢的小台灯。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问题与需求,
207、教材展示了几名学生在思考:学习时,突然停电了,用什么来照明呢?引导学生寻找光源,产生制作小台灯的欲望,引发学生对于小台灯照明功能的探究,使学生对台灯各部分及其功能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第二部分,设计与制作,不但展示了几名同学在一起讨论交流设计小台灯的思路,提示学生关注小台灯的电路、外观以及元件的位置,来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确定设计方案、画出设计图,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还展示自己设计的电路图和外观图,并对设计思路进行讨论改进,从而确定了方案,接着通过问题引导,让孩子们去选择各部分用哪些材料更合适?使学生初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联系,并思考怎样降低制作成本。【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208、,会对一些不了解的东西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初步的解决问题,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所以本节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这些优点,让他们畅所欲言,自己发现小台灯发光的原理,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设计自己喜欢的小台灯,同时让大家交流讨论,张扬个性的同时还要有章可循,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素养。【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认识台灯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初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联系。科学探究目标能从台灯及各部分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台灯的改进和设计表现出探究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教学重难点】1.通过探索发现小台灯发光
209、的原理,能画出电路图。2.能画出制作小台灯的设计图,并进行改进。【器材准备】学生提前对LED灯、小纸杯、电池灯生活中常见物品进行调查,了解其价格和特点。教师台灯、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问题与需求1.情景导入:【出示PPT3】教师提问:学习时,突然停电了,用什么来照明呢?【出示PPT4】学生回答:蜡烛?教师:蜡烛可以吗?说说理由。讨论蜡烛的特点。【出示PPT5】教师:手电筒可以吗?说说你的理由?讨论蜡烛的特点。教师提出问题:突然停电了,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照明?【出示PPT6、PPT7】师生一起认识台灯。【出示PPT8】教师提问:你对台灯有哪些了解?师生共同讨论,各抒己见,共同认识台灯。设计意图
210、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真实体会停电后需要照明工具的必要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己做小台灯的欲望。2.明确问题:【出示PPT9】教师:同学们,我们首先需要对小台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小台灯是怎样实现照明功能的呢?请看这个台灯,你想知道什么?生: 各部分叫什么?有什么作用?教师出示台灯,提问:谁能和大家介绍一下小台灯的各个部分及其作用?师生交流。台灯有灯罩、灯泡、支架、底座、开关。灯泡是发光的,灯罩是保护灯泡和控制灯的照明方向的,支架是支撑灯罩和灯泡的,灯座是起固定作用的,开关是控制灯泡亮灭的。设计意图能从台灯及各部分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认识小台灯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11、并通过功能的认识初步思考设计方向。二、设计与制作1.确定方案:1)分组讨论设计方案。【出示PPT10】教师:你想设计、制作一个什么样的小台灯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自己的方案。教师:老师发现每个小组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哪个小组来介绍一下你们的设计方案?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师生交流,简单介绍自己小组的想法。学生提到LED灯时,点击课间“我知道LED灯泡”处【出示PPT11】学生介绍有关LED灯的知识。然后点击“返回”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我们想用电池给小电灯供电。共同讨论电池供电的好处。(2)分组画设计图【出示PPT12】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的想法都比较好,但有些想法用语言不易表达,有
212、没有更好的方法?生:可以画图。教师:很好的方法,那就请大家把你的想法画成设计图吧。画图时考虑一下这个小台灯的电路是什么样的?画出一个电路图;外观是什么样的?画出一个外观图;同时思考元件分别放在什么位置?学生画图,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进行交流。【出示PPT13、PPT14】教师:哪个小组愿意把自己的设计图展示一下,并进行简单说明。生:这是我们组的设计图,电路图中又电池、导线、开关、灯泡。这是我们设计的外观。这是电池,这是开关、这是灯泡。教师:请把你们的设计说的再具体一些,每个部分怎么制作?生:我们用纸盒做底座,因为纸盒比较容易找,形状也多种多样。用双面胶将硬纸粘成灯罩的形状。【出示PPT15】教师
213、:大家觉得它们的设计怎么样?生:他们设计的非常好,和我们的差不多。教师:还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吗?生:我们小组觉得纸盒不牢固,换成金属盒做底座会更好一些。生:我们小组认为用纸杯做灯罩,又方便又省时省力。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非常实用。请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一下方案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照设计的基本步骤来设计小台灯,画出电路图,并对自己或他人设计的想法、草图、模型等提出改进建议,并说明理由。2.准备材料:【出示PPT16】教师:大家通过刚才的交流和讨论以及修改,初步确定了自己小组的设计方案。根据自己的设计,选择什么样的制作材料更合适呢?教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各部分用哪些材
214、料更合适?怎样降低制作成本?结合调查的价格完成成本表。学生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出示PPT17】教师小结:请大家依照自己小组制定的成本表,准备材料,以备下节课制作小台灯使用。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材料的优缺点以及价格,有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节约习惯,同时将各部分与功能很好的结合起来。 【教学后记】 24.制作小台灯【教材分析】制作小台灯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技术与工程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课是上一节课设计小台灯的延续,让学生经历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提出活动指向:“怎样制作小台灯?”
215、借助问题引发学生对上节课的设计思路进行回顾,并思索需要的工具。让学生意识到动手制作前需要先设计规划,动手之前先动脑;第二部分制作、检测与调试、改进与完善小台灯,引领学生在设计的基础上制作完成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结合自己的想法和方法经历多次调试,然后改善小灯泡,并体会和感悟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第三部分“展示我们的创意小台灯”, 让学生对小台灯作品进行展示评价和再创新,引领学生对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继续拓展思维,设计有创意的小台灯,激发学生创造力。【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个别学生的动手能力还非常强,但也有一大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欠缺,所以这节课采用小
216、组合作的方式,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动手能力弱的同学,一起完成小台灯的制作。同时培养学生乐意与他人分享合作的习惯,养成团队的意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会利用小刀、绝缘胶带等材料和工具,动手制作完成小台灯。科学探究目标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愿意倾听、乐意与他人分享信息,养成团队合作的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工具给人类带来的便利,人类可以利用工具和科技产品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使用工具成功制作小台灯。2.能感受到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器材准备】制
217、作小台灯所用的材料和工具:纸杯,支架,金属盒,开关,导线,LED灯泡,电池盒,2节电池,2个垫片,2个螺母,绝缘胶带,装饰花边,小刀,铅笔。【教学过程】一、问题与需求导入新课:【出示PPT2、PPT3】教师抛出问题:上节课我们确定了小台灯的设计方案,今天我们来制作小台灯。(教师板书:制作小台灯)开门见山引出课题。接着提问:怎样制作小台灯?有没有同学想补充?教师:要根据我们的设计图来制作,根据设计图,你觉得应该分几步来完成你的制作呢?每一步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引发学生思考制作步骤,并集体交流讨论。教师总结:同学们的想法都有道理,在这些制作步骤中都需要什么工具呢?介绍一下。设计意图回顾设计方案,
218、使知识相互贯穿,承上启下;直抒题意,引导学生对小台灯制作步骤和所需工具进行思考,为下一步顺利制作小台灯奠定基础。二、设计与制作1.制作小台灯。(1)准备材料和工具。【出示PPT4、PPT5】提出要求:通过交流,我们初步确定了我们的制作步骤。现在就请同学们将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准备好,摆放整齐。教师展示材料和工具:纸杯,支架,金属盒,开关,导线,LED灯泡,电池盒,2节电池,2个垫片,2个螺母,绝缘胶带,装饰花边,小刀,铅笔。教师提问:谁知道这些材料的作用是什么呢?小组讨论讨论吧。学生小组内积极交流讨论。教师总结:小刀可以切割;铅笔可以钻出圆孔;金属盒可以做小台灯的底座;纸杯做小台灯的灯罩;绝缘胶带
219、可以用来密封导线接线处。教师板书,画出装置简图。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养成制作前先准备和了解材料和工具的习惯;通过对工具和材料用处的描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各部分与功能相联系的能力。(2)制作小台灯。【出示PPT6-PPT11】教师讲解操作步骤:同学们,老师将刚才大家制定的制作步骤进行了汇总,并有几个细节处需要大家认真观察:1.纸杯开孔时,可以用小刀先划一个小十字,再用铅笔或支架轻轻的钻成圆孔;2.LED灯有正负极,红色导线接正极,黑色导线接负极。3.需要去掉导线两端的绝缘片再连接,大家知道为什么吗?(找生回答)对了,因为导线内的金属丝导电,要让金属丝和LED灯的正负极连接。4.导
220、线穿过台灯支架时要将两个导线另一端拧在一起并折回来,将灯杆捋直了,再将线一点一点的传进去,切记操之过急。教师提出活动要求:(1)小组内分工合作,互相配合。(2)掌握小刀的正确使用方法,不能用小刀嬉戏打闹,注意自身和他人的安全。(3)按步骤制作小台灯。学生开展实验活动,教师参与到其中,适时指导。教师要不断地巡视,及时给学生的操作以规范和提示,确保学生的安全。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运用工具的能力;小组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检测与调试小台灯。【出示PPT12】教师:同学们都完成了自己的制作。【出示PPT13】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做的小台灯亮不亮呢?下面请同学们先检
221、查一遍电路是否有问题。如果没有问题请装上电池,合上开关,看看灯是否能亮。【出示PPT14】教师表扬成功的小组,也要肯定灯不亮的小组,并一起寻找问题并做相应修改。同时提示大家把所有导线连接处用绝缘胶带密封。教师向大家介绍台灯的光学性能要求。教师:同学们,根据这些知识,你觉得应该怎样调整我们的台灯,使它及稳固,光照位置又合适?动手试试。学生动手操作,教师适时评价。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养成在制作完成后相应的测试和调整的习惯,提高规范操作能力。3.改进和完善小台灯。【出示PPT15】教师:同学们经过不断的努力和付出,已经成功的制作除了一个小台灯,但这个小台灯只能叫小台灯,只
222、是在功能上实现了我们的设计。而一件作品,还需要我们对它进行包装。现在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引导学生从美观、产品名称、产品说明等方面进行包装。教师提问:同学们的思路很活跃,动手能力很强。回顾我们整个设计制作过程,你都经历了哪些步骤?学生积极回答,互相补充和改正。教师小结:其实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就进行了一次工程设计,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就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养成在制作完成后相应的测试和调整的习惯,提高规范操作能力。三、拓展与创新教师组织各组之间进行互评,并针对有特点的有创意的设计进行分析和讲解。【出示PPT16】教师总结:
223、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成功的制作了小台灯,还知道了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通过展示作品,还看到了很多新颖的想法和创意。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创意小台灯(出示图片),我们还可以进行什么样的创意改进呢?使学生积极思考,再次投入到动手制作中去。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互评,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开阔思维,激发学生的再创作的欲望。【教学后记】25.太阳能小台灯【教材分析】太阳能小台灯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技术与生活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课承接前两节课的制作逻辑,让学生用太阳能电池板做电源设计小台灯,让学生在设计和制作太阳能小台灯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流程,体验创新的乐趣。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
224、分问题与猜测,通过提出问题:“除了用干电池,还可以用什么做电源点亮小台灯?”,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强化学生对科学探究流程的认识和运用能力;第二部分探究与实践,先通过呈现学生画设计图的情景以及太阳能小台灯的设计图示例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动手设计太阳能小台灯的电路图,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制作太阳能小台灯的各个零件及其作用,为后续组装太阳能小台灯活动做好铺垫,最后呈现制作太阳能小台灯的步骤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制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改进作品的意识和能力;第三部分拓展与创新,通过提出课后查阅资料的活动,引导学生课下利用多种渠道和方式了解应用太阳能的相关科技产品,使学生认识到先进的技术产品给人
225、类生活发展带来的影响。【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探究和创新能力,能够在教师的辅助以及小组合作下完成简单的设计并能在设计步骤的提示下完成相应的制作任务。通过本单元前两课制作逻辑的铺垫,太阳能小台灯的制作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学生在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太阳能小台灯的科学探究过程中,了解了太阳能技术产品,体会到了创新的乐趣。【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了解太阳能电池板的结构和功能。2.知道太阳能小台灯是能源技术产品。科学探究目标1.能按照设计的基本步骤,利用太阳能板、LED灯等材料完成太阳能小台灯的制作任务。2.能在确定太阳能小台灯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倾听他人意见,并能对自己
226、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太阳能小台灯的科学探究,体会创新的乐趣。2. 能分工协作,主动与他人合作,在团队合作中贡献自己的力量。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生活中的太阳能技术产品可以让人类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教学重难点】确定太阳能小台灯设计方案,完成太阳能小台灯的制作任务。【器材准备】学生提前分好组,了解太阳能的相关知识;制作太阳能小台灯的材料。教师课件、太阳能小台灯成品。【教学过程】一、问题与猜测导入新课1.【出示PPT3】出示一组夜晚灯光美丽景象的图片教师提问:这些灯为什么会亮呢?学生自然而然想到因
227、为它们有电源。2.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出示PPT4】提出问题:老师这里有一盏用电池做电源的台灯,要点亮这盏台灯还可以用什么做电源?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发现可以用太阳能电池板当小台灯的电源。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引入课题。(板书:制作太阳能小台灯)设计意图回顾已有知识,使知识相互贯穿,承上启下;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探究太阳能小台灯的兴趣。二、探究与实践1.设计太阳能小台灯。(1)学习原理【出示PPT5】提出问题:为什么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作为小台灯的电源点亮台灯?这是利用了什么原理?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总结:太阳能电池板就是通过吸收阳光,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小台灯供电让小台灯亮起来的。(2)了解
228、太阳能【出示PPT6】教师提问:你们对太阳能有哪些了解?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总结:太阳能是指太阳的热辐射能,主要表现就是常说的太阳光线,太阳能的利用有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太阳能发电是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具有普遍、无害、巨大、长久的优点。(3)设计构想【出示PPT7】提出问题:太阳能小台灯该怎样制作呢,谁来说说你的设想?教师根据学生的设想画出简易的电路图。(教师板书,画出小台灯的电路图。)(4)认识材料【出示PPT8】要想把我们的设想变成实物,我们还得借助一些材料,先来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哪些材料。教师展示材料:灯座、接线器、按压开关、灯、红色导线、太阳能灯底
229、板、太阳能电池板、单头导线组、双面胶。提出问题:哪位同学认识实验盒里老师准备的这些材料呢?根据学生的交流继续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材料的作用。学生小组内积极交流讨论。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总结:太阳能电池板是太阳能小台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小台灯的电源;灯座能够让小灯泡直立起来起到固定的作用;按压开关可以随时切断小灯泡和电源之间的线路,开关小台灯;导线和单头导线组起到的是串联线路的作用;太阳能灯底板是小台灯的底座,所有材料都固定在上面;双面胶用来固定连接的各个部件。设计意图通过连续问题的设置,使学生认真思考,发散思维;通过对太阳能小台灯的设想,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对材料用处的描述,培养学生
230、的语言表达能力。2.制作太阳能小台灯。(1)探究组合方式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的设想能不能实现呢?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来验证吧。但是,在开始制作之前,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需要大家一起帮忙解决,要想点亮小台灯,我们需要把这些材料连接在一起,那怎样才能把这些材料又快又准确的连接?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这位同学说得非常详细,我们可以对照电路图按顺序用导线把各部分连接起来,那我们在连接各部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交流【出示PPT9-14】教师总结:同学们都是有心人,思考的非常仔细。在连接各部分的时候要注意正负极连接要准确,黑色导线连接黑色导线,红色导线连接红色导线,安装小灯灯珠下面长金属条插入红色导
231、线,短金属条插入黑色导线。各部分连接好后用双面胶把各部分固定好。(2)小组合作,制作太阳能小台灯【出示PPT15】教师提出活动要求:(1)小组内分工合作,互相配合。(2)用双面胶把各部分固定牢度,防止粘得不牢脱落。(3)连接线路时,线路的正负极连接要一致。小灯和导线接入的正负极也要一致。(4)测试时,注意观察小灯明亮与否,进行调试,保证能够点亮小灯。学生开展实验活动,教师参与到其中,适时指导。教师要不断地巡视,及时给学生的操作以规范和提示。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分工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三、拓展与创新1. 展示交流作品【出示PPT16】学生展示作品,交流制作过程
232、中遇到的问题与收获,一起思考,有所借鉴。教师总结:一个好的作品的完成,需要经过很多次的调试和完善,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大家的作品都非常棒!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交流,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开阔思维。2.介绍能源技术产品【出示PPT17】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能源技术产品吗?太阳能小台灯属于能源技术产品吗?学生交流。教师总结:能源技术产品指的是对太阳能、核能等进行利用开发的产品,太阳能小台灯利用的是太阳能技术,所以太阳能小台灯属于能源技术产品。3. 查阅资料,了解生活中的太阳能技术产品。【出示PPT18】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知道了太阳能小台灯的工作原理,了解了一些材料以及它们
233、的用途,还自己动手制作了太阳能小台灯,知道了什么是能源技术产品。教师提出疑问:那生活中我们还有没有其他利用太阳能的制作和发明呢?学生交流,教师PPT展示一些太阳能技术产品如太阳能路灯、热水器等,并告诉学生生活中还有很多像这样的太阳能技术产品,让学生课深入了解,感受科技产品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和促进作用。【教学后记】26.技术产品与生活【教材分析】技术产品与生活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技术与生活单元的第四课时。以“木拱廊桥是一种古老且结构独特的桥梁。廊桥的搭建主要运用了什么技术?”这一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在了解了木拱廊桥的搭建原理基础上,动手搭建廊桥,探究生活中多种多样的建筑技术产品,
234、进而了解通信技术产品和运输技术产品,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技术产品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问题与猜测,提出问题“木拱廊桥是一种古老且结构独特的桥梁。廊桥的搭建主要运用了什么技术?廊桥给人们提供了哪些方便?”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在了解了木拱廊桥的搭建原理后,对多种多样的建筑技术产品进行探究。第二部分探究与实践,由两部分组成,利用木拱廊桥的搭建原理和所给的材料,进行拱桥的搭建。可以采用平直的搭建方式也可以采用拱形搭建方式。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多种多样的建筑技术产品。比如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建筑就采用了全钢网立体编制结构和后现代风格。这些建筑设计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
235、多便利,比如港珠澳大桥进一步增进了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之间的联系。第三部分拓展与创新,通过了解了建筑技术产品,再请同学们说一说了解的通信技术产品和运输技术产品,谈一谈科技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体验技术产品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本课通过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了解身边多种多样的建筑技术产品,进而拓展到通信技术产品和运输技术产品,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能为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同时也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对桥梁的结构已经具备基本的认识,但对木拱廊桥这一古老且结构独特的桥梁了解不是很清楚,也很少对生活中多种多
236、样的建筑技术产品进行归纳总结。【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木拱廊桥利用自身的强度、摩擦力和直径的大小、所成的角度、水平距离等巧妙搭建起来。2.生活中多种多样的建筑技术产品、通信技术产品、运输技术产品都有哪些。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动手搭建活动,了解并掌握木拱廊桥的结构特点。2.运用归纳整理的方法,认识技术产品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科学态度目标: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木拱廊桥的结构进行探究。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并认识生活中通信技术产品、运输技术产品,了解科技产品是人们生活更加便利。【教学重难点】木拱廊桥结构的探究与搭建。【器材准备】学生PPT 2 出示木棒、胶水等。教师P
237、PT 2 出示木棒、胶水、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PPT 3 出示出示图片,提出问题:木拱廊桥是一种古老且独特的桥梁。廊桥的搭建采用了什么技术?2.师:木拱廊桥是怎么搭建起来的呢?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到这一技术呢?老师相信大家在学习了这一课后能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技术产品与生活。(板书课题:技术产品与生活)二、探究新知(一)探究木拱廊桥的结构。1.师:同学们猜测一下木拱廊桥是怎样搭建起来的?2.PPT 3出示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并交流汇报:木拱廊桥是用一根根木棍搭建起来的。3.PPT4 出示师解释木拱廊桥搭建的原理。木拱廊桥的整座桥不用钉铆,完全利用自身的强度、
238、摩擦力和直径大小、所成的角度、水平的距离等巧妙搭接起来。它虽然结构简单,却坚固异常。4.PPT 5出示怎样用手中的工具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木拱廊桥呢?学生交流讨论、设计并进行实验。(1)PPT5出示学生按照方法一的步骤进行搭建木拱廊桥。(2)PPT5出示学生按照方法二的步骤进行搭建木拱廊桥。5.学生汇报交流:木拱廊桥的搭建虽然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但是却坚固异常。(二)认识生活中多种多样的建筑技术产品。1.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了解到了木拱廊桥的建筑结构特点,现在老师请大家思考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让人耳目一新的建筑,它们采用的是什么技术?这些建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2.学生思考并讨论生活中的建筑技术产品。3. PPT6出示师:老师也给大家提供两个建筑基础产品。鸟巢采用全钢网立体编制结构,后现代建筑风格。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加强了内地与香港澳门之间的联系。 (三)走进技术产品博览会。1.我们已经了解到了生活中多种多样的建筑技术产品,那么还有哪些技术产品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呢?2.PPT7出示列举并展示出生活中的通信技术产品,比如:手机、电脑、卫星、无人机。PPT8出示列举并展示生活中的运输技术产品,比如:飞机、高铁、轮船、汽车。【教学后记】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