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成都南开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289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南开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川省成都南开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川省成都南开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川省成都南开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川省成都南开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四川省成都南开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成都南开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说明:满分100分,时间50分钟) -第卷(共75 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1.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A.土地过度集中 B.有田者无力可耕 C.小农户个体经营 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2.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西域良

2、马引进与马种改良C.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 D.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3.右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4.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A.抵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5.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这种做法A.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 B.加剧了土地兼并

3、 C.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 D.刺激了人口南迁6.“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这反映出清朝A.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 B.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C.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 D.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7.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A. B. C. D.8.谈到宋代对外贸易情况,有论著谓:“海洋中的航线取代了沿着海岸的线路。船只配备了密闭舱,航行不再完全依赖顺风,船舵的改进、指南针的运用以及对季风更深入的

4、了解使这样的航行成为可能中国港口城市建有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聚居区。”下列项中与上述材料相对应的史实是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聚居区严格按坊市制度进行管理宋代彻底放弃了唐代的海外贸易航线 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外销商品A. B.C.D.9.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10.明中后期,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桔,“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

5、、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这表明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日渐废弛 B.经济区域性分工日益加强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D.工商业发展导致农业衰退11.公元前679年,齐国会盟诸侯达成协定,“市赋(市场交易税)百取其二,关赋(进出口关税)百取其一”。公元前678年,齐国再度会盟诸侯,“修道路,偕度量,一称数(统一斤两称数)”。材料反映A.交通改善便利了商业发展 B.区域之间长途贸易兴盛C.区域性统一市场日渐形成 D.齐国通过会盟成为霸主12.右图为东汉集市画像砖拓片。画面左右上角分别刻有“北市门”、“南市门”。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市场交易发展繁荣B

6、.农产品大量商品化C.专业市场开始形成D.城市经济功能增强13.据晋书食货志记载:“及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至明帝时,钱废谷用既久”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北魏商品经济不发达B.社会动荡,经济破坏 C.五铢钱出现急剧贬值D.政府大力提倡实物交易14.据记载,宋神宗时,(汴京)工商业者与居民杂处,商店可以随处开设,市民面街而居京城内各种手工作坊、商店、货摊林立,车马拥挤,行人不能驻足。每一交易,动辄千万。这表明北宋汴京A.商业税收是政府主要财政来源 B.商业交易额为古都市商业之最C.市场上汇集了世界各国的商品 D.商业活动打破了唐代坊市制度的界限15.历史学家张宪

7、文认为:“以图像展现和解说历史,是历史研究最为有效的方法。”清明上河图(局部)(下图)历来就受到历史学、考据学、建筑学和民俗学等诸学科研究者的重视。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该图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历史的第一手史料B.该图史料价值主要在于其历史信息的完整性C.图像再现了北宋民俗风情是风俗画研究的唯一史料D.诸多研究者对该图研究的角度不同,而结论却一致16.1080年,宋朝政府正式修订颁布广州市舶条法。这是中国最早的涉外经济立法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进出口贸易成文法规之一。它的颁布A.说明当时对外贸易以海路为主B.反映了国家开始管理海外贸易C.保证了政府对对外贸易的垄断 D.促进了广州海内外贸

8、易繁荣17.明清时期,为解决外地经商的困难,提高商业竞争力,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兴起,尤其以徽商、晋商、粤商、宁波帮等十大商帮最为著名,他们在各都市、市镇建立“会馆”,并进而构筑严密的商业网。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是A.跨区域贸易日益繁荣 B.商业竞争异常激烈C.地缘意识更加突出D.重农抑商政策威胁商人利益18.1573 年,菲律宾省督拉米沙礼斯报告西班牙王说,西班牙也好,墨西哥也好,所能输出到中国去的货物,“没有一样不是中国所已经具备的。所以,对华贸易必须向中国输送白银。”由此,可得A.中国政府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B.中国商品经济日益繁荣C.西班牙和墨西哥的经济走向萧条D.西班牙

9、丧失了海上霸权19.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粮、棉、茶等一般的民生用品在转运贸易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有所扩大,流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这种状况表明中国A.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增强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C.生产力水平出现质的飞跃D.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20.吕氏春秋载:“古代圣王引导他的百姓从事农业,不仅是为了地理的出产,而且是为了陶冶他们的心志,持重就会很少私下发表议论,很少私下发表议论,国家的法制就能确立,民力就能专一。”据此可知,古代统治者“重农”意在A.加强农业管理 B.限制人口流动 C.灌输法制观念 D.强化社会管理21.汉书食货志记载:“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

10、商贾之律,然市井子孙亦不得为官吏。”汉武帝时盐铁官营,大商贾桑弘羊、东郭咸阳等相继任官,出现了“吏道益杂不选而多贾人”的局面。这表明西汉A.商人地位受制于国家政策 B.抑商政策仍在不断强化C.利用官营政策调解阶级矛盾 D.商人群体壮大威胁统治22.盐引是盐商合法贩盐的官方凭证。明朝政府鼓励商人输运粮食到边塞换取盐引。盐商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支盐,再把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获取利润。这反映了明朝A.食盐业被政府严格控制 B.政府对盐商采取扶植政策C.食盐市场出现官商勾结 D.食盐生产具有区域性特征23.西汉建立前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农业税征收比例曾低至1/30,虽然促成了工农业的迅速恢

11、复和发展,但又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政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此后西汉政府A.提高农业税和商业税比例 B.大量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C.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 D.严厉打击囤积居奇货的商人24.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纶(15201577)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表明谭纶主张A.清除倭寇残余势力 B.开放海禁政策 C.对福建人剿抚并重 D.采取富民政策25.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

12、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第II卷(共25 分)二、非选择题(25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 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流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据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材料二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

13、桑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据明清史志资料(1)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结合所学,概括战国至汉文帝统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9分)(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结合所学,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16分) 成都为明学校20-21学年度下学期三月月考高一年级历史答案解析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CADCCBCABBCAB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总分答案DADABADA

14、ACBD 26.(1)【考点】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解析】(1)第一小问做法,据材料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得出取消关卡和禁令,也就是允许自由经商;第二小问成效,据材料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得出商业快速发展;民众生活得到改善;第三小问目的,结合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得出巩固小农经济;维护封建统治。(2)【考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明清时期江南经济【解析】第(2)题有三小问。前两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自给自足的以小农经济。农业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关系总体上就是“农本商末”,农业为主,商品经济为辅。第三小问要根据

15、材料一的四则明清史志资料作出概括,要注意疏通句意,排除文言文障碍。四则材料均强调了当时江南纺织业显著发展,商品经济发达;“苏州府”材料中的“计日受值”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从南浔镇“烟火万家”、王江泾镇“居者可七千余家”等材料信息中可得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经济的繁荣。【答案】(1)做法:取消关卡和禁令(允许自由经商)。(3分) 成效:商业(经济)快速发展;民众生活得到改善。(3分) 目的:巩固小农经济;维护封建统治。(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3分)(2)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4分) 关系: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4分) 变化:商品经济比较发达(2分);纺织业显著发展(2分);江南市镇经济繁荣(2分);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