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九年级化学下册综合能力测试题三(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270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九年级化学下册综合能力测试题三(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九年级化学下册综合能力测试题三(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2九年级化学下册综合能力测试题三(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2九年级化学下册综合能力测试题三(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2九年级化学下册综合能力测试题三(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2九年级化学下册综合能力测试题三(新人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22九年级化学下册综合能力测试题三(新人教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22九年级化学下册综合能力测试题三(新人教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22九年级化学下册综合能力测试题三(新人教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22九年级化学下册综合能力测试题三(新人教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综合能力测试题(三)(100分,9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Mg24Al27S32Cl35. 5Ca40 Fe56Zn6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110小题每题2分,1115小题每题3分,共35分)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雪糕融化 B. 木炭燃烧 C. 湿衣服晾干 D. 矿石粉碎2. 分类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A. 氧化物:生石灰、铁锈和“干冰” B. 复合肥: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硝酸钾C. 单质:金刚石、液氧和铜粉 D. 合成材料:合成纤维、塑料和合成橡胶3.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

2、断下列做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 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羊毛线和棉线 B. 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C. 经常用钢丝球将铝壶擦拭得光亮如新以防生锈 D. 用肥皂水涂在蚊虫叮咬处止痒4. 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 进入加油站,禁止使用手机 B. 冬天在室内关紧门窗烧木炭取暖C.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 D. 电器起火立即用水扑灭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6. 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2HAl3 A. 表示2个氢分子 B. 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C. 表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 由可知铕的原子序数为637. 下列有关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A. 钢中含碳量低于生

3、铁中的含碳量 B. 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小C. 铝、铁、铜都是银白色金属 D. 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有很好的抗腐蚀性8.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A. 4Fe3O22Fe2O3 B. 2Fe6HCl=2FeCl33H2C. Fe2O36HCl=2FeCl33H2O D. AlCuSO4=AlSO4Cu9. 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30368反应后质量/g16m424A. 甲和丙两物质中的元素种类与丁中元素种类不同 B. 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

4、是7 : 1 D. 甲、丁一定都是单质10. 要想学好化学,就要学会归纳和总结。下列总结的化学知识有错误的一组是()A安全常识B生活知识瓦斯爆炸甲烷引起假酒中毒甲醇引起煤气中毒一氧化碳引起洗洁精去除油污乳化作用铁生锈缓慢氧化活性炭净水吸附作用C物质的性质与用途D元素与人体健康氢气作高能燃料可燃性用墨书写字画稳定性浓硫酸作干燥剂脱水性缺铁贫血缺钙骨质疏松缺氟龋齿11. 下列各组物质,不能按照关系图(“”表示反应一步完成)相互转化的是()选项物质XYZAMg(NO3)2Mg(OH)2MgSO4BK2SO4KClKNO3CBaCl2Ba(NO3)2BaCO3DCaOCaCl2CaCO312. 小明利

5、用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整理出如图所示的反应关系图,图中“”两端的物质相互能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甲与稀硫酸反应可能得到黄色溶液B. 甲与碳反应后,固体总质量减小C. 乙与碳反应的生成物难溶于水D. 图中反应只涉及两种基本反应类型13.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向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证明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B. 向某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C. 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证明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 某化肥与碱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证明

6、该化肥是铵态氮肥14. 有一包金属粉末,可能由Mg、Zn、Fe、Al、Ag等金属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样品2. 4 g,加入100 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0. 2 g H2和无色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样品中一定只含有Mg B. 样品中一定不含有Ag,可能含有FeC. 无色溶液中溶质总质量为12 g D.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 6%15. 对一瓶已变质的NaOH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证明溶液中存在Na2CO3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B除去溶液中的Na2CO3加入一定量的CaCl2溶液,然后过滤C证明溶液部分变质取样,加入过量

7、呈中性的BaCl2溶液,振荡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D测溶液的pH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8分)16. (6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_。(2)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一氧化碳的方法:_。(3)人们常用“84”消毒液(含次氯酸钠NaClO)来灭菌,但使用时要注意不能与厕所清洁剂(含盐酸)混用,因为两者会发生反应生成有毒的Cl2和另两种常见的化合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17. (14分)水和溶液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1是电解水的装置,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

8、体是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组成的。(2)硬水会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许多麻烦。加入_可检验某水样是否为硬水,生活中常用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3)如图2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在1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_;某温度下,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之一是_;取一定量的甲物质和水进行如图3所示操作:若中析出116 g固体(不含结晶水),则下列对上述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_。A. 中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B. 中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C. 中溶液质量为216 g D. 开始析出固体甲的温度在7080 之间18. (8分)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小

9、晴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图案。图中A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表示相互能反应,“”表示转化关系(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A、B、C、D、E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单质中的一种,其中A是具有吸附性的黑色固体,C、E在农业上常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1)A的化学式为_。(2)D属于题中所述物质类别中的_。(3)BC的化学方程式为_。(4)F和G对应的物质可能是_(填序号,双选)。水和氧气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5分)19. (12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2)下列对

10、各装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填数字编号)。用B装置进行实验时不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置C可用来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用D装置收集CO2时,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CO2是否已收集满用E装置收集气体时,必须在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能开始收集(3)氨气(NH3)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可用固体氯化铵和固体氢氧化钙混合加热制得氨气,则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填编号),不用能D、E装置收集氨气的原因是_。(4)F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和气体的净化,若用F装置干燥H2,则F中应盛装的物质是_(填物质的名称)。20. (13分)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准备常见酸

11、、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有一瓶未盖瓶塞且标签破损的溶液(如图所示),他们决定对这瓶溶液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的溶质是什么?【获得信息】(1)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钠元素的物质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2)实验室里盛放碱性溶液的试剂瓶通常使用橡胶塞。(3)碳酸氢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氯化钡溶液呈中性。【提出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猜想二:碳酸钠;猜想三:碳酸氢钠。【实验探究】(1)小军取样滴加稀盐酸有_产生,得出结论:该溶液的溶质是碳酸钠或者是_。(2)小军另取样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_产生,进而得出结论:该溶液的溶质是碳酸钠

12、。(3)小华认为小军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_。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4)取小军第二次实验后的上层清液,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实验结论】这瓶溶液的原溶质是_。【探究启示】实验中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2分)21. (12分)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实际生产的产品碳酸钠中会混有少量的氯化钠。现有纯碱样品,为测定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称取样品6 g,放入40 g水中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稀盐酸26. 2 g,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出,得到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70 g。请计算(写出简要的计算

13、过程):(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6 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 1%)。参考答案一、1. B2. A3. C4. A5. A6. D7. A8. C9. C 10. C11. B12. D点拨:根据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可知:甲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如Fe2O3或CuO等,乙为CO2。若甲为Fe2O3,则与稀硫酸反应后得到黄色溶液,A正确;金属氧化物与碳反应后生成气体,固体总质量减少,乙(CO2)与碳反应后生成的CO难溶于水,B、C正确;图中涉及的反应有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D错误。13. D点拨:活泼的金属、碳酸盐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产

14、生气体,故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固体不一定是碳酸盐;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但碳酸钠不是碱,属于盐类;只含碳、氢两种元素或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铵盐能与可溶性碱反应产生氨气,故能与碱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化肥一定是铵盐,故A、B、C错误,D正确。14. C点拨:金属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则一定不含Fe、A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反应后溶液质量为100 g2. 4 g0. 2 g102. 2 g,参加反应的H2SO4质量为0. 2 g9. 8 g,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9. 8%,其中水的质量为100 g

15、9. 8 g90. 2 g,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02. 2 g90. 2 g12 g,B、D错误,C正确;产生0. 2 g H2各需2. 4 g Mg、6. 5 g Zn、1. 8 g Al,该金属可能只含有Mg,也可能是Zn、Al或Zn、Al、Mg的混合物,A错误。15. C点拨:NaOH、Na2CO3溶液都显碱性,A错误;除去溶液中的Na2CO3可加入适量的Ca(OH)2,若用CaCl2,会产生新的杂质NaCl,B不正确;取样,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溶液中含有Na2CO3(并除尽Na2CO3),往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则证明含有NaOH,证明NaO

16、H部分变质,C正确;pH试纸不能先用水润湿,D错误。二、16. (1)NaHCO3HCl=NaClH2OCO2(2)COCuOCuCO2(3)NaClO2HCl=NaClCl2H2O17. (1)氢气;氢元素和氧元素(2)肥皂水;煮沸(3)甲乙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A、D点拨:(1)电解水时,玻璃管与负极相连,收集到的是氢气,该实验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2)可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3)由溶解度曲线可知:10 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一定温度下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中恒温蒸发溶剂无晶体析出,则为不饱和溶液;90

17、时甲的溶解度为200 g,20 时溶解度为30 g,降温至20 时析出116 g晶体,则中为不饱和溶液,中溶液质量为130 g,B、C错误;中溶质为146 g,由图可知析出甲的温度在7080 之间,D正确。18. (1)C(2)酸(3)CuOH2SO4=CuSO4H2O(4)点拨:A是具有吸附性的黑色固体,则为C;C、E在农业上用于配制波尔多液,即为CuSO4和Ca(OH)2,则B为CuO,C为CuSO4,D为酸,E为Ca(OH)2;FG,且Ca(OH)2F,F可以是H2O,对应G为O2;F也可以是NaOH,对应G为Na2CO3,均符合题意。三、19. (1)锥形瓶(2)(3)A;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4)浓硫酸20. 【实验探究】(1)无色气泡;碳酸氢钠(2)白色沉淀(3)若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变质会生成碳酸钠,也会产生上述现象【实验结论】NaOH【探究启示】标签朝向手心,用后及时盖紧瓶塞四、21. 解:(1)生成CO2的质量为6 g40 g26. 2 g70 g2. 2 g(2)设6 g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x,生成NaCl的质量为y。Na2CO32HCl=2NaClCO2H2O106 117 44x y 2. 2 gx5. 3 gy5. 85 g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5. 3 g;(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9. 4%答:略。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