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检测题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检测题一、填一填。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 )图形,那条直线就是( )。2、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3、这些现象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1)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 )现象。(2)升国旗时,国旗的升降运动是( )现象。(3)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检测题 :妈妈用拖布擦地,是( )现象。(4)自行车的车轮转了一圈又一圈是( )现象。4、移一移,说一说。(1)向( )平移了( )格。(2)向( )平移了( )格。(3)向( )平移了( )格。5、看
2、右图填空。(12%)(1)指针从12绕点A顺时针旋转600到2(2)指针从12绕点A顺时针旋转( 0)到3(3)指针从1绕点A顺时针旋转( 0)到6(4)指针从3绕点A顺时针旋转300到( )(5)指针从5绕点A顺时针旋转600到( )(6)指针从7绕点A顺时针旋转( 0)到12。6、先观察右图,再填空。(12%)(1)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900到达图( )的位置;(2)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0到达图( )的位置;(3)图1绕点O顺时针旋转( 0)到达图4的位置;(4)图2绕点O顺时针旋转( 0)到达图4的位置;(5)图2绕点O顺时针旋转900到达图( )的位置;(6)图4绕点O 逆时针旋
3、转900到达图( )的位置;二、动手操作。图形是以点( )为中心旋转的;图形是以点( )为中心旋转的;图形是以点( )为中心旋转的。“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
4、”,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三. 请按照给出的对称轴画出第一个图形的对称图形,第二个图形请向上移动3格。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四、画出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画出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6%)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