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示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A河流、明确的 B湖泊、模糊的C交通线、模糊的 D山脉、明确的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A化学工业 B建材工业C电子工业 D纺织工业解析第1题,由图知区域界线沿山脊线划分,行政区界线明确。第2题,由图知该地有高校园区,科技发达,有飞机场,交通便捷,森林公园,环境优美,适宜发展电子工业。答案1.D2.C(2016湖南衡阳模拟)根据有效风能密度和有效风速全年累计小时数,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分为风能丰富区、较丰富区、可利用区和贫乏区。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四类风能资源分布示
2、意图。读图,完成34题。3关于四地风能资源分布及原因的叙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风能贫乏区;盛行中纬西风,地形闭塞B风能较丰富区;盛行西南季风,地形平坦C风能可利用区;盛行东南季风,地形闭塞D风能丰富区;邻近冷气团源地,地形平坦4下列四地风能资源丰富程度与地最接近的是()A雅鲁藏布江谷地B黄土高原C东南沿海地区 D四川盆地解析第3题,我国风能集中分布区为内陆高原和沿海地区,从图示来看,地处在内蒙古高原以北,接近冬季风源地、地形平坦,风能较为集中。第4题,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受到海洋的影响,风速较大,影响风力的因素较少。故风能也比较集中。答案3.D4.C(2014浙江文综,56)区域人口对资源压
3、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56题。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城市化水平(%)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全国1.0052.571.001.00青海0.8647.440.140.95河南0.8242.437.741.07黑龙江0.9356.901.000.29浙江1.6563.200.832.565.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6四省比较,关于
4、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解析第5题,仔细读表可知,人均GDP水平自高到低依次是浙江、黑龙江、青海、河南,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自高到低依次是河南、黑龙江、浙江、青海,可以看出人均GDP水平越高,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说法错误,A项错。城市化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浙江、黑龙江、青海、河南,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从高到低依次是浙江、河南、青海、黑龙江,因此城市化水平越低,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说法错误,B项错。人均GDP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从高到低排序一致,从高到低是浙江、黑龙江、青海、
5、河南,C项正确。城市化水平和人口对水资源压力的排序也不一致,D项错误。第6题,青海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科技水平低,不宜发展高科技产业,A项错。河南人口众多,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高,不宜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B项错。浙江人口稠密,平原面积小,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高,不宜发展用耕地较多的产业,C项错。黑龙江耕地广阔,人均耕地多、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低,适宜发展商品农业,D项正确。答案5.C6.D(2013上海地理,2930)根据上海第一产业有关数据与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图,回答78题。2000年2008年2009年农业人口(万人)25.4012.5011.70耕地(万公顷)28.5920.5
6、020.23农业产值(亿元)216.50280.35283.15种植业(亿元)61.84106.07114.29牧业(亿元)80.7563.5060.04渔业(亿元)36.5355.2351.39农业服务业(亿元)8.208.4972000年到2009年上海农业产值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种植业科技投入增大渔业产值有增有减农业服务业有所增强农业人口持续减少A B C D8根据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图表数据,上海农业发展的趋势可能是()耕地面积保持稳定牧业产值将持续下降从业人口有所减少农业产值比例将上升A B C D解析第7题,根据表格数据分析:2000年到2009年上海农业人口减少,耕地面积减
7、少,但是农业产值却呈现上升趋势。农业产值的不断增加主要得益于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同时农业服务业的发展,也促使了农业产值的增加。所以本题选择A项。第8题,根据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图分析,上海第一、二产业的产值比重降低,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上升,上海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所以将使大量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将导致耕地面积进一步减少,农业从业人口继续减少,牧业产值将持续下降。农业产值的增长低于第二产业产值的增长,所以农业产值的比例将下降。所以本题选择B项。答案7.A8.B区域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结合下面两图
8、回答910题。9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始终占绝对支配地位,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B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产值不断上升C成长阶段后期,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从而导致区域走向衰落D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10若乙图中各点分别代表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特征,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ABC BBACCBCA DCAB解析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成长阶段初期,第一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整体下降,但是其产值是不断上升的;第三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是区域发展的最终趋势,并不是导致区域走向衰落的原因;在成长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
9、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导致了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第10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区域产业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最典型的特点是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明显上升。答案9.D10.D(2014上海地理,1213)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1112题。11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12据图可以推断,从197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A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B
10、得到持续明显改善C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D改善效果不甚明显解析第11题,由图可知,1998年后,林地变化率最高,为正值,说明增加林地多;耕地和草地变化率也较大,但为负值,说明耕地与草地减少的多,而其他用地变化率不大,故选A。第12题,由图可知,19761998年,林地变化率很小,说明生态环境改善缓慢。19982010年其变化率大,说明改善明显,故选C。答案11.A12.C(2015江苏地理,13)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3题。13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
11、,正确的是()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解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城市化进程快,产业结构层次和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部沿海地区是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高,产业结构层次高,农牧业发达,所以选B。答案B二、综合题14(2012海南地理,23,10分)苗族服饰及其着装习惯深受所生活区域的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图为我国苗族聚居区之一,该区域苗族男子日常多穿着对襟短衣和裤筒较宽大的长裤,外出时打“绑腿”。根据图
12、文资料,分析图示区域地形与气候条件对该区域苗族男子着装习惯的影响。(10分)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注意将苗族男子着装的功能与当地的地形气候结合起来考虑。材料中“对襟短衣”,“裤筒较宽大的长裤”可以散热;“绑腿”利于在山间及林中行走,防蚊虫、蛇等叮咬并且冬季可以防寒。由图中等高线形态可知该地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由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答案图示区域以山地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植被茂密);穿着短衣和宽松长裤便于散热(可减轻酷暑高温带来的不适);打“绑腿”利于在山间及林中行走;防蚊虫、蛇等叮咬;冬季防寒等。(其他答案合理即
13、可)15(2016湖南长沙模拟)读我国南方某河流中下游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甲地农业生产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说明最可能的变化,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2)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区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了哪些变化?(3)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区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环境?解析第(1)题,阶段二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农业由种植业向城郊农业转变,其原因为市场需求扩大及交通运输的发展,城郊农业利润更高等。第(2)题,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变化可结合图例读出。第(3)题,可以从图中判断出该地保护环境的措施,即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对煤炭
14、资源的开采,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等。答案(1)变化:由水稻种植业为主转变为以城郊农业为主。原因:甲地变成了城市近郊,城市的市场需求起主要作用;生产蔬菜、花卉等农作物的利润更高;高速公路的建成使运输更为便捷。(2)工业结构:传统工业数量减小,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工业布局:传统工业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迁移、集中,电子工业在西部高校密集区聚集。(3)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16(2011江苏地理,29,15分)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甲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乙为
15、“江苏省简图”。材料二图丙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4分)项目省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苏省地形 以平原为主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河流河流少,水量小 矿产资源丰富,以 为主较少(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2分)(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 。(2分)(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4分)对新疆的影响: 。对江苏的影响: 。(5)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3分) 。解析本题主
16、要考查了区域特征的差异。第(1)题,新疆的地形以山地、盆地为主,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丰富;江苏省气候类型以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丰富,河网密集。第(2)题,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江苏省是沿海省份,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第(3)题,由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知,新疆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小于江苏。第(4)题,新疆有丰富的资源,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新疆还可从江苏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有利于产业升级。而江苏地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缺乏,新疆丰富的资源,可缓解江苏省资源紧张状况。第(5)题,霍尔果斯是我国边境重镇,是通
17、往中亚的门户。该地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又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因此,经济发展的条件优越。答案(1)项目省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苏省地形以盆地、山地为主以平原为主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河流少,水量小河网密集,水量大矿产资源丰富,以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为主较少(2)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4)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5)是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交通便利;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