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练习:专题十 对点聚焦练4 对散文特定手法、用意的分析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181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练习:专题十 对点聚焦练4 对散文特定手法、用意的分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练习:专题十 对点聚焦练4 对散文特定手法、用意的分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练习:专题十 对点聚焦练4 对散文特定手法、用意的分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练习:专题十 对点聚焦练4 对散文特定手法、用意的分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练习:专题十 对点聚焦练4 对散文特定手法、用意的分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练习:专题十 对点聚焦练4 对散文特定手法、用意的分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练习:专题十 对点聚焦练4 对散文特定手法、用意的分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练习:专题十 对点聚焦练4 对散文特定手法、用意的分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练习:专题十 对点聚焦练4 对散文特定手法、用意的分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练习:专题十 对点聚焦练4 对散文特定手法、用意的分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练习:专题十 对点聚焦练4 对散文特定手法、用意的分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对点聚焦练4对散文特定手法、用意的分析一、(2018浙江“超级全能生”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分)寒雀王太生世上本没有怕寒的雀,只是怕寒的人看鸟冷。冬天看雀,雀在光秃秃的枝头,枝头寒意嗖嗖,北风四起,雀的羽毛在风中凌乱,树下看雀的人,不禁紧了紧身子,打了个哆嗦。人觉得冷,看雀便是寒雀。此时,冬天的食物比起春天和夏天要少得多。其实雀快乐着呢,远处有老熟的红果球,沙棘火把果,还有圆黑的樟树果,尤其是沙棘果,津甜润喉,啄一口,果浆四溅。寒雀比之春雀和夏雀,要悠闲得多。春雀忙着衔泥筑新巢,还要付房贷首付,夏雀忙着哺新雏,还要带孩子学走路。寒雀不慌不忙,它正像一个农人过冬闲,倒背着手在田

2、埂上走走。(1)冬天看雀,便想到春天和夏天的雀,是暖雀,就像一个囊中羞涩的人,看有钱人是暖雀,看自己是寒雀。一个失意潦倒的人,觉得自己是寒雀,看那些得意的人,是暖雀。寒雀和暖雀,至少在心灵体验和心理视觉上有区别。冬日无事,坐在南窗下,闲翻古人画的寒雀图。宋人崔白柔软的绢纸上,蹦跳着一群雀,在隆冬黄昏的古木上嬉栖投宿:左三雀,已然憩息安妥,处于静态;右二雀,乍来迟到,呼朋引伴,寒枝乱颤;中间四雀,呼应上下左右,串联气脉。雀之灵动,在其向背、俯仰、正侧、伸缩、飞栖。宿鸣中的寒雀在冬日傍晚栖落荒枝,恰似在外旅行的人,投宿一处价格便宜的小旅店。崔白,字子西,生卒年月无从考量,出生于安徽濠梁,宫廷画家,

3、活跃于熙宁、元丰时期,颇得皇帝优待,气质更接近不受拘束的文人。画雀人也是一只雀?猜其人生处境,不知是寒雀,还是暖雀?其实,寒雀在文人眼里,饶有情趣。遥想八百多年前,一个冬日早晨,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寂寞空庭,成百上千麻雀,翩翩飞下,唧唧喳喳地站在诗人的梅树枝上作客,像是在互相交谈。一时间,群雀好像预先约好似的齐声喧哗,嘈杂的声音几乎要击穿人的耳膜,突然又被什么惊扰,它们“呼啦”一声,四散飞去,庭院内恢复了往日的宁静。苏轼南乡子中吟哦,“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小院篱笆上落满寒雀,争相踏上盛开花枝,待到来人坐到花下,喧哗惊飞的寒雀,踢踏下的花瓣,飘飘忽忽落

4、进客人的酒杯。(2)一小雀,绕穿枯枝杨柳,迎风啁啾。冬天,水瘦树寒,土虫匿迹,寒雀失去浓叶庇护,显俊朗流线身形,踢踏腾挪,妙曼多姿。二三小雀,冰天啄食,雪地上跳跃着几个小黑点。此时,看雀人总想着远处有一只毛茸茸的粗糙鸟窠,给寒雀些许温暖,稻草的暖、枯草的暖,感觉上有些许慰藉。其实,看雀的人不懂雀。寒雀在土中刨食,有小人物的艰辛生活状。不求奢华,只求温饱,它们吱吱喳喳,忙忙碌碌,小爪子印在雪地上。雀为谋一口食,在天地间游走,气候严寒时不肯离去,迁徙别的地方。它们没有乡愁,固守乡土,在希冀中紧攥冷硬树枝,等待春天。人不是一只鸟,但能从鸟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悲叹,“惊霜寒雀,抱树无

5、温;吊月秋虫,偎阑自热”。这里面,有透彻薄衣的透心凉,痛彻心扉的大寂寞,非一般人所能体会。而杜甫认为,没有房子的人是寒士,寒士在冬天冷得簌簌发抖,了无生趣。其实大自然之中的寒雀是快乐的,人世间的寒士是悲酸的,寒雀与寒士,毕竟不是一回事。冬日闲赋,低头负喧,抬头看雀,一树的雀。(选自散文选刊2017年第四期)1.概括文中寒雀的特点。(4分) 解析:题干要求“概括文中寒雀的特点”,这是一道形象题,考生应先到文中圈出直接描写寒雀的文字,如“其实雀快乐着呢,远处有老熟的红果球,沙棘火把果,还有圆黑的樟树果,尤其是沙棘果,津甜润喉,啄一口,果浆四溅”,然后再找出作者或他人对寒雀做出评价的语句,或者与他物

6、进行比较或烘托的语句,如“寒雀比之春雀和夏雀,要悠闲得多”“其实,寒雀在文人眼里,饶有情趣”“寒雀在土中刨食,有小人物的艰辛生活状。不求奢华,只求温饱,它们吱吱喳喳,忙忙碌碌,小爪子印在雪地上”“它们没有乡愁,固守乡土,在希冀中紧攥冷硬树枝,等待春天”,依据这些文字进行概括,一般要使用形容词。答案:快乐(其实雀快乐着呢,远处有老熟的红果球,沙棘火把果,还有圆黑的樟树果,尤其是沙棘果,津甜润喉,啄一口,果浆四溅)、悠闲(寒雀比之春雀和夏雀,要悠闲得多)、有情趣(其实,寒雀在文人眼里,饶有情趣)、忙碌艰辛(寒雀在土中刨食,有小人物的艰辛生活状。不求奢华,只求温饱,它们吱吱喳喳,忙忙碌碌,小爪子印在

7、雪地上)、坚守(它们没有乡愁,固守乡土,在希冀中紧攥冷硬树枝,等待春天)。2.作者描写了宋人崔白的寒雀图,有什么作用?(5分) 解析:题干问的是“作者描写了宋人崔白的寒雀图,有什么作用”,这是作用题,一般先从内容上回答,即写了表现了;再看这一内容与文章标题和上下文的关系。回归文本,找到作者描写宋人崔白寒雀图的文字,概括其内容。从文中来看,这部分内容描画出图中雀的姿态,表现出寒雀悠闲灵动的特点;再看这一内容与下文的关系,由崔白的寒雀图引出下文对崔白的介绍;再看与主旨的关系,此处内容借助图画这一工具使寒雀的形象更为丰满,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答案:(1)作者细致地描画出图中雀的姿态,表现了寒雀或悠闲或

8、灵动的特点;(2)自然地引出下文对崔白的介绍,并能与其“不受拘束”的气质相印证;(3)图画丰满了寒雀的形象,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4)对画作的描摹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解析:题干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这是考查考生鉴赏语句的能力。对于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画线句描写的对象;然后再回顾鉴赏的角度,一般包括修辞角度、描写方式角度、表现手法角度、感官角度、遣词造句角度等。“冬天看雀,便想到春天和夏天的雀,是暖雀,就像一个囊中羞涩的人,看有钱人是暖雀,看自己是寒雀”,这一句中把雀与“人”并举,这是使用类比的手法,说明雀之寒暖在于人之心境、情绪;“一小雀,绕穿枯枝杨

9、柳,迎风啁啾。冬天,水瘦树寒,土虫匿迹,寒雀失去浓叶庇护,显俊朗流线身形,踢踏腾挪,妙曼多姿”,这一句先写寒雀的动作,“绕穿”“啁啾”写出雀之活泼灵动;“水瘦树寒,土虫匿迹”的环境对寒雀起到烘托作用,写出其不畏严寒之特点。答案:(1)运用了类比手法,把雀之寒暖类比为没钱人对自己和有钱人的看法。传递出作者认为雀本不分寒暖,只是因为看雀人主观情绪的映射而产生不同。(2)通过“绕穿”“啁啾”等动作和对冬天的环境描写,细致刻画出寒雀不畏严寒的自在、活泼、灵动妙曼的形象。“迎风啁啾”“水瘦树寒”“踢踏腾挪”等诗化的语言,给文章增添了诗情画意。4.散文讲究“形散神聚”,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试做分析。

10、(6分) 解析:题干问的是“散文讲究形散神聚,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考生应先分析“形散神聚”的含义,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的表现方法不拘一格;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所谓“神聚”,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从本文来看,题为寒雀,但文中从寒雀写到人,从现实中的寒雀写到古代诗画中的寒雀,在选材上非常自由灵活;文章的结构很自由,整个文章如行云流水,非常自然。这些都是“形散”的表现。文中所有材料都围绕“寒雀”展开,又由寒雀之寒写到人心之冷。答案:“形散”:取材广泛自由。不仅写了现实中的寒雀,还写了古代诗画中的寒雀,又从寒雀写到人。结

11、构自由,节奏舒缓。全文联想行云流水,诗画皆可入文,信手拈来,节奏舒缓自然。“神聚”:内容紧紧围绕“寒雀”展开,万变不离其宗。文章中心明确。题为“寒雀”,其实写人。“寒雀”之“寒”是因为看雀人心冷,而作者眼中的“寒雀”悠闲、活泼、坚守,体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境。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20分)民国眼镜朱锋三奶是村中拥有民国眼镜的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至今我还记得:她戴着眼镜,煤油灯托出昏黄的半边脸,在灯罩边缝缝补补。古檀的香味儿,从老时光的缝隙里钻出来,像无数枯叶将她包裹。她老得仿佛抬不动一根手指头,衣服套在她身上,像套在一棵古树上。三奶去世的时候,眼镜静静地摆在枕边,它伴随了她一生,

12、曾经度过繁华的日子,现在一同冷寂。屋外狗吠声此起彼伏,夜色沉沉地压在老屋上。恍惚中,三奶朝我点点头,嚅动着嘴,仿佛要说什么,但最终没有说出来。一阵风来,蜡烛灭了。“文革”时,三爷爷在墙上掏了一个洞把眼镜藏了进去。“十年浩劫”过后,三奶从墙里掏了出来,从此很少戴它,没人知道为什么。村里也有过几个戴眼镜的先生,都被批斗死了,唯有三奶安然度过。她在人前从不提过去,我曾拽住三爷爷希望他透露个一星半点,但他只是笑而不答。年幼的我认为有些神秘的东西潜藏在眼镜下面,有一次去老师办公室,见办公桌上躺着一副眼镜,就迅速拿了戴上。随后强烈的眩晕感袭来,我懊恼了很久,为何不能像长辈那样安适地佩戴它。三奶是个有学问的

13、人,村子里的老塾师都拿着生僻字来请教她。她缓缓拿起眼镜,缓缓戴上,凑上前去辨认。那一刻,眼镜闪耀、夺目、神气。我戴着眼镜高一脚矮一脚地走了几步,看到了一个变形的世界。整个地面在镜片下,产生巨大的起伏,每一步都仿佛将踏入一个深渊。三奶在弥留之际抓着那副民国眼镜,也是抓着她一生的痛快和欢欣。昔年三奶逃难途中,被三爷爷救起来时,她身上留下的,就只有这一副眼镜了。一定有什么隐秘的灯火不断从镜片里散发出来,透过幽暗的瞳仁渗透进去,深植在脑海中。到了晚年,三奶不舍得戴它,只是偶然才拿出来,像拿出初恋情人的照片那样,深情地注视一会儿。没有人知道她的前半生是何许人,但她的后半生都栖在三爷爷的荫庇下。三爷爷常搀

14、着她在村路上散步,她的脸是幸福而满足的。近期我又回了一趟老家,顺道去三奶的坟头祭拜一下。那天风轻云淡,沿河一带都被蓝浸染着。乡村生动如一幅梵高的油画。但乡村是死寂的。不闻人声,也不闻狗吠。唯有风和几声鸟鸣填补了它阔大的空白。那一天我久久站立在三奶坟前。我想起她手捏着眼镜眼望着别处的那张照片,拍于去世那年。三爷爷往生后,她就这样一直捏着眼镜。听说那阵子她戴眼镜的时间比一生加起来都要长。照片中,她眼神一片空洞。那一刻她想着什么呢?而眼镜在她的想象里,又充当了什么呢?她会知道有个人将终其一生在眼镜的世界里独自跋涉远游吗?5.结合全文,概括三奶的人物形象的特点。(2分) 解析:可结合原文中的语句“没人

15、知道为什么”“她在人前从不提过去”“他只是笑而不答”“有些神秘的东西潜藏在”“三奶是个有学问的人”“深情地注视”“幸福而满足”“一直捏着眼镜”等来进行概括。答案:博学,神秘,对三爷爷充满依赖和深情。6.文章第一段描写三奶灯下缝补的情景有什么作用?(3分) 解析:先思考这一情景本身的内涵,然后考虑它所在的位置对后文、对全文的作用。答案:(1)直接点题,写出了作者记忆中的三奶安详的姿态,表达作者对三奶的怀念。(2)渲染温馨气氛且有淡淡的哀愁,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3)为下文讲述三奶的神秘往事做铺垫。(每点1分)(3分)7.联系上下文,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4分) 解析:先找到修辞手法,“如油画”是

16、比喻;“但”一转,将色与声对比。再分析作者感情。答案:(1)使用比喻,将乡村风景比作梵高的油画,写出了乡村色彩的浓烈之美。(2)对比手法,浓烈的色彩与静寂的声音形成对比,突出静寂的环境,表达内心的悲伤与失落。(3)环境描写,烘托出作者内心的失落与孤寂,表达对三奶的怀念。(答到两点即给满分)(4分)8.文中为什么要插入“我”偷戴老师的眼镜的情节?(5分) 解析:结合上下文来分析直接原因“神秘”,间接原因“那一刻,眼镜闪耀、夺目、神气”。插入的这一情节分插两处,既承上又启下。围绕这几点组织答案就可以了。答案:(1)三奶神秘的人生历程使“我”对眼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觉得眼镜下面藏着神秘的东西;(2)

17、借“我”戴眼镜,表达“我”对三奶的崇拜;(3)借“我”戴上眼镜后的感受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照应文中三奶起伏不定的人生经历。(答到一点给1分,两点3分,三点5分)9.文章最后一段中有“眼镜在她的想象里,又充当了什么呢?”你觉得眼镜在三奶的想象里,充当着什么?(6分) 解析:答题时需要综观全文,理解眼镜所寄托的感情,进而总结与之相关的三奶的命运、心情等,依此得出结论。答案:(1)三奶是村里唯一拥有民国眼镜的人,这副眼镜里有她对往昔繁华日子的回忆;(2)“文革”期间,三爷爷明智的做法保护了三奶,这副眼镜中承载着三爷爷对三奶的细心呵护和深切的爱;(3)三奶戴起眼镜来辨认村里塾师的问题,眼镜在三奶的心中代表着一丝骄傲。(4)三奶的后半生生活在三爷爷的荫庇下,三爷爷往生后,她一直捏着眼镜,那副眼镜里包含着她对三爷爷的感激、依赖和思念。(每点2分,答到三点即给满分)(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