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2课时分层作业:第7章 第2节 第2课时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138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2课时分层作业:第7章 第2节 第2课时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2课时分层作业:第7章 第2节 第2课时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2课时分层作业:第7章 第2节 第2课时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2课时分层作业:第7章 第2节 第2课时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2课时分层作业:第7章 第2节 第2课时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2课时分层作业:第7章 第2节 第2课时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2课时分层作业:第7章 第2节 第2课时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2课时分层作业:第7章 第2节 第2课时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分层作业(二十一)(建议用时:40分钟)题组一物种的概念1某动物园将狮和虎从小放在一起饲养,并在性成熟时让其交配繁殖得到了具有观赏价值的狮虎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结果说明狮和虎是同一个物种B杂交得到的狮虎兽是一个新的物种C两只狮虎兽能够进行交配形成后代D狮虎兽的体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D狮和虎属于两个物种,二者繁殖出的狮虎兽不能产生后代,不是一个新物种;狮和虎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二者受精后发育而成的狮虎兽的体细胞内也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D正确。题组二隔离及其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2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多数物种的形成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从而出现

2、生殖隔离B植物多倍体物种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C东北虎和华南虎是经过生殖隔离而形成的两个亚种D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C大多数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从而出现生殖隔离,A正确;植物多倍体物种的形成往往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而直接形成生殖隔离,B正确;东北虎和华南虎是经过地理隔离而形成的两个亚种,二者相遇后可以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二者没有生殖隔离,C错误;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D正确。3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两个种群所发生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

3、,最终达到生殖隔离Bb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使生物能够定向进化C只能表示新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和随机的D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B图中a过程表示地理隔离,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b过程表示自然选择,其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发生进化;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三者均是不定向的;当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即产生生殖隔离时才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4如图表示A海岛上的一个兔种群甲,由于地壳运动,随A海岛被分为B、C两个海岛而形成两个种群,经长期进化逐渐形

4、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若没有发生地壳运动,留居A地区的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C乙、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D甲、乙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C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A错误;留居在A地区的甲种群由于突变和自然选择等因素,其基因频率也会发生改变,B错误;乙、丙两种群分别形成了新物种,因此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正确;甲、乙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两种群的基因库有较大差异,但并不是完全不同,D错误。5科学家曾成功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学考察,

5、在近万米的海底,科学家们惊奇地看到比目鱼和小红虾在游动。请回答:(1)马里亚纳海沟中所有的比目鱼组成了一个 。(2)几百万年前的海沟下与海沟上的比目鱼还是属于同一物种,但由于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群体长期与较浅海域的比目鱼缺乏基因交流,最终会产生 隔离,造成这种现象的两个外部因素是 和 。(3)从变异的来源看,比目鱼的种类具有多样性的根本来源是 。(4)由于地质巨变,最终人类只抢救活了一对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通过人工繁殖,最终产生一个新的比目鱼种群,则此种群的基因库中的基因数量与原种群相比要 。(5)下图表示某群岛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过程:A物种演变为B、C两个

6、物种的过程包括 、 和 三个环节。由A物种演变为B、C两个物种,其内在因素是生物体的 发生了改变。解析(1)马里亚纳海沟中所有的比目鱼可构成一个种群。(2)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比目鱼形成不同物种,即形成了生殖隔离,其外因是自然选择和地理隔离,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3)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因为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4)一对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通过人工繁殖,形成的种群中基因数量较少。(5)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物种形成的内因是生物体的基因发生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出现差异。答案(1)种群(2)生殖自然选择地理隔离(3)基因突变(4)少(5)突变和基因

7、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基因题组三共同进化6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下列事实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A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B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C生活在草原上的羚羊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4亿年前形成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A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这属于环境污染,不属于协同进化。其他三个选项体现了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选择,所以属于共同进化。7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表报告指出,19982008年这10年间,在新几内亚岛上发现了1 060种新物种,其中有12种为哺乳

8、动物,如居住在火山里的羊毛鼠、惹人喜爱的扁鳍海豚等。下列关于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C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其他若干物种的进化D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也可能是种间互助,如兰花与专门给它传粉的蛾;新物种不断形成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基础;一个物种的形成与灭绝会影响到与之相关的其他若干物种;共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题组四生物多样性的形成8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9、A就目前所掌握的证据,最早的生物化石是距今35亿年前的古细菌化石B原核生物出现时,生态系统是典型的三极生态系统C随着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始两栖类出现,陆地环境在改变D恐龙的绝灭为哺乳类的兴盛腾出了空间,使生物进化翻开了崭新的一页B原核生物出现的许多年里,生态系统是只有生产者和分解者的两极生态系统。 题组五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9关于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多数情况下生物的进化导致生物对环境的相对适应B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支持达尔文进化渐进观点C生物进化是通过传代过程中基因频率的变化而实现的D中性的分子进化属于既无利也无害的基因突变B由于长期的自然选择,大多数情况下生物的进化导致生物对环境

10、的相对适应,A正确;达尔文进化理论不能解释许多物种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的现象,例如寒武纪生物的大爆发,B错误;生物在不断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也发生着变化,C正确;中性突变是指这种突变对生物体的生存既没有好处,也没有害处,D正确。10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在幼苗丁的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B在

11、有丝分裂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在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达到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目的,A错误;油菜物种甲、乙杂交,子代丙是异源二倍体,其染色体数为10818,用秋水仙素处理其顶芽后,发育成的幼苗丁中部分细胞染色体加倍为36条,在该类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可观察到72条染色体,B正确;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不是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染色体变异),C错误;虽然形成戊的过程没有经过地理隔离,但是戊为异源四倍体,与二倍体物种甲、二倍体物种乙都存在生殖隔离,因而戊是新物种,D错误。11研究人员对生长在山区中的某二倍体植物种群进行了两次调查,结果见下表。已知控制植株红花、黄花和白花性状的基因

12、依次为R、r和r,且R对r、r为显性,r对r为显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红花植株白花植株黄花植株初次调查64%36%0二次调查36%25%39%A.基因突变是该植物花色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之一B该种植物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共同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C初次调查时种群中R的基因频率为40%,二次调查时为20%D基因r的产生与遗传为该植物基因多样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基因突变是该植物花色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之一,A正确;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B正确;由于不知道红花植株中RR、Rr和Rr各基因型的具体比例,所以不能确定种群中R基因的基因频率,C错误;基因r的产生与遗传为该植物基

13、因多样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正确。12兰花是常见的观赏植物。生物兴趣小组采集到相同数量的春兰、建兰和墨兰种子,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年,其初次长花时间和花期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初次长花时间花期春兰2月3月30天建兰8月9月20天墨兰11月12月40天A.春兰、建兰和墨兰的种群基因库有部分相同B春兰、建兰和墨兰花期的差异体现出群落的多样性C表中信息能推出春兰、建兰和墨兰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春兰、建兰和墨兰差异的根本来源是突变和基因重组A春兰、建兰和墨兰会含有一些相同基因,它们种群的基因库有部分相同,A正确;表中信息显示:自然条件下的春兰、建兰和墨兰的花期不重合,说明它们之间不能进行

14、基因交流,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物种,体现出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B、C错误;春兰、建兰和墨兰差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D错误。13大蓝蝶幼虫分泌的蜜汁是红蚁最喜欢的食物,红蚁发现大蓝蝶幼虫后会将其带回蚁巢,和同类一起分享其分泌的蜜汁,蜜汁被吃完后,大蓝蝶幼虫会散发出红蚁的气味和声音,让红蚁误认为它是自己的同类,大蓝蝶幼虫就可以在蚁巢内走动且大吃红蚁卵和幼虫,并躲避天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红蚁有助于大蓝蝶幼虫避开与其他蝴蝶幼虫的竞争B大蓝蝶幼虫和红蚁两者是相互选择的结果C大蓝蝶可以在没有红蚁的地方繁衍后代D大蓝蝶幼虫与红蚁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C由题中“红蚁发现大蓝蝶幼虫后会将其带回蚁巢

15、,和同类一起分享其分泌的蜜汁”可知,红蚁有助于大蓝蝶幼虫避开与其他蝴蝶幼虫的竞争,A正确;大蓝蝶幼虫和红蚁两者是相互选择的结果,B正确;没有红蚁,大蓝蝶幼虫就无法吃红蚁卵和幼虫,并无法躲避天敌,因此大蓝蝶不能在没有红蚁的地方繁衍后代,C错误;由题意可知,大蓝蝶幼虫与红蚁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D正确。14一万多年前,内华达州比现在湿润得多,气候也较为寒冷,许多湖泊(A、B、C、D)通过纵横交错的小溪流连结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之后,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各湖泊生活的鳉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分别称为a、b、c、d鳉鱼)。下图为内华达州一万多年以来湖泊地质的变化示意图。

16、(1)一万多年后,D湖泊中的 称为d鳉鱼种群的基因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2)现在,有人将四个湖泊中的一些鳉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A、B两湖泊的鳉鱼(a和b)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则a、b鳉鱼之间存在 ,它们属于两个 ;来自C、D两湖泊的鳉鱼(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且子代之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填“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或“生态系统多样性”)。(3)在5 000年前,A湖泊的浅水滩生活着甲水草(二倍体),如今科学家发现了另一些植株较硕大的乙水草,经基因组分析,甲、乙两水草完全相同;经染色体组分析,

17、水草甲含有18对同源染色体,水草乙的染色体组数是水草甲的2倍。则乙水草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4)如果C湖泊中鳉鱼体色有黑色和浅灰色,其为一对相对性状,黑色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环境变化后,鳉鱼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1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1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该种群 (填“有”或“没有”)进化成一个新物种。解析(1)D湖泊中的所有鳉鱼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d鳉鱼种群的基因库。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A、B两湖泊的鳉鱼(a和b)能进行交配,但其后代高度不育,所以它们具有生殖隔离,属

18、于两个物种。来自C、D两湖泊的鳉鱼(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说明它们是同一个物种,体现的是基因多样性。(3)依题意可知,乙是由甲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四倍体。(4)根据A的基因频率为50%,可知a的基因频率150%50%。该群体中AA占25%,Aa占50%,aa占25%,假设开始鳉鱼的种群数量为200只,即AA有50只,Aa有100只,aa有50只,环境变化后,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1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10%,则AA的数量为50110%55(只),Aa的数量为100110%110(只),aa的数量为5090%45(只),所以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255110)(5511045)252.4%。基因频率改变了,说明生物进化了,但由于各个基因型的个体仍然可以进行基因交流,所以没有进化形成新物种。答案(1)所有鳉鱼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2)生殖隔离物种基因多样性(3)低温导致甲水草幼苗或种子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受到抑制,进而导致染色体组成倍增加形成四倍体水草乙(4)52.4%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