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经典专练十四一、(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III)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中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维和摊款出资位居前列。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中国率先批准巴黎协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
2、过70%。中国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6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材料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
3、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一加以阐述。(2)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科技领航者实现科技创新的主体原因。(3)班级举行主题班会探究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关系,请围绕主题提出两个观点。【答案】(1)整体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居于
4、主导地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了人类发展方向,契合了世界各国对于发展的共同诉求。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中国倡导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积极响应,共同参与,加强双边、多边合作,实现共赢共享。(2)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按其本质来说,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追踪世界科技前沿、奋力创新的勇气;坚持不懈、攻坚克难的毅力;追求卓越和完美精神。(3)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精神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精神要求在批判旧事物、旧观念的同时,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5、。【解析】第(1)问,该设问的知识限定是“整体与部分的知识”,世界各国“共商共建”,体现了立足于整体,可从整体的地位的角度分析;“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体现了部分的作用,可从部分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功能的角度分析。第(2)问,首先要明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知识内涵;其次明确科技领航者实现创新的“主体”原因实际上是指实现创新的主观因素;最后根据材料中科技工作者的事迹和言论,从中找出与革命批判精神有关的、能够实现创新的个人品质方面的因素。第(3)问看似是探究题,其实就是考查教材中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关系与要求,只要把教材中相应的观点回答出来即可。【名师点睛】评析型主观题
6、是近年来各地高考常见的一种开放性试题,评析类主观题类似于传统的辨析题,不过,辨析题侧重于正误判断和原因分析,注重正反两种观点的对照,而评析类主观题则弱化了这一方面,侧重于对问题或现象本身的评判,并在此基础上衍生了对意义或措施的认知。考生要注意其解题方法 :(1)注意立场、把握标准:对材料中的观点或事例进行评析,要在正确的标准下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时候答题可能不需要表明态度,但思想上必须对题干有一个总体评价,这是做好评析类主观题的前提。(2)结合题意、阐述道理:所谓“阐述道理”就是谈原因、谈标准。你要是肯定它就要给出肯定它的原因;你要是否定它,就要给出否定它的原因,也就是谈你肯定或否定它的
7、依据。对于出现的消极现象,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危害。阐述道理时要注意与材料的层次相对应,注意从多个角度对同一现象作出分析。(3)认清意义、明确措施:有时候材料中蕴涵意义或措施,这就要求我们对意义或措施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认识意义和明确措施。(4)态度鲜明、表述适度。二、(2018届东北三省三校第一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年来,以电子报刊、数字化传媒、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开始逐渐发展为当前信息传播的主体,拓宽了民众的认知视野,激发了民众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意识,成为影响国民向心力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猛发展,使得自由、开放、分享等网络文化深入人心,参与各类热点话
8、题的讨论、传播,也成为了我国民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一大常态。对于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我国来说,民众对于外来文化的甄别、筛选能力尚有待提高,很容易在所谓“普世价值观”的影响下对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家的发展产生质疑和否定的态度,盲目崇尚外来文化,以致形成厚此薄彼的错误观念;一些机构将挖掘新媒体的商业潜力和获取经济效益作为优先考虑项,而没有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国民向心力等方面的价值因此借助新媒体,引导民众通过对大量时政信息的收集和对比,客观评价我国的发展现状,理性看待中外文明的优缺点,并且把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推动新媒体社会化的关键,培养民众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深化对自身文
9、化的理解与认同。材料二国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是经济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前些年,有些电视文艺节目一味追求投资回报,出现了低级庸俗、品味低下、价值扭曲的倾向,不能满足群众的高品质文化需求,不能对社会生活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为此,国务院制定了百部重点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选题规划(20162020年),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创新创优节目的扶持力度;广电总局对全国卫视节目和电视剧播出进行结构性管理,提高公益性节目和主旋律题材、电视剧播出比重;各级行政管理部门采取措施,鼓励引导文化工作者到人民的真实生活中寻灵感,到基层的实践中出佳作;更多电视文艺节目关注普通群众,让人民成为节目
10、舞台和电视荧屏的主角。一大批优秀各类电视文艺节目涌现,电视文艺节目面貌焕然一新,主旋律强劲,正能量饱满,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观的知识,分析新媒体在深化对自身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中所起的作用。(2)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如何处理电视文艺节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答案】(1)联系具有普遍性,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借助新媒体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互联网的发展遵循了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互联网的作用,建立了文化发展的新条件,推动了文化的理
11、解与发展。联系具有多样性,我们要把握事物发展的条件。互联网的发展为加深对文化的理解提供了便利条件,抓住这个机会,促进文化理解的深入与发展。(2)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具有斗争性。电视文艺节目的经济效益是追求投资回报,而社会效益是坚持正确方向。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坚持主旋律和正能量以提高电视文艺节目的社会效益,可以促进经济效益的实现;而投资回报的获得将激发文化创造活力,进而有利于社会效益的提高。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电视文艺节目应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各类电视文艺节目的实际出发,
12、探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的合理机制和方法。【解析】(1)解答此题要抓住设问的方向是联系观,可以从新媒体与文化传播等的关系论述联系的普遍性;从新媒体和文化发展的规律论述联系的客观性;从把握互联网发展这个机遇论述联系的多样性;最后结合相关知识点和材料作答即可。(2)本题以国务院制定相关规定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创新创优节目的扶持力度,鼓励引导文化工作者到人民的真实生活中寻灵感,到基层的实践中出佳作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分析如何处理电视文艺节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措施类”主观题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引导语来
13、设问,要求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建议。材料信息一般是某地、某事存在一系列问题,设问要求回答应如何解决上述问题、请你提几条合理化建议等;或者材料展示某地、某人成功的做法,设问要求回答某某做法是如何取得成功的、给我们什么启示等。本题着重可以从矛盾的基本属性、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的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名师点睛】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答题模板)(1)体现了联系观的哪些知识?答题要素:联系普遍性联系客观性联系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方法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结合材料)。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不割裂联系、不臆造联系,可以建立新的联系,结合材料)
14、。联系具有多样性(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结合材料)。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的地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关键部分的重要性,要求我们重视局部)。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特征、要求,结合材料)。(2)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分析和的关系。答题要素:总的关系具体关系方法论结合材料总的关系(辩证统一)。具体关系(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不同;联系)。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重视局部的发展)。结合材料。【名师点睛】有关“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命题(答题模板)(1)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和的关系。答题要素:原理内容具体关系如何做原理内容(对立统一;既有区
15、别,又有联系)。具体关系(具体表述二者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如何做(两者并重,既要又要)。(2)材料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答题要素:一分为二承认分析解决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找出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要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三、(2018届河北省邢台市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传统文化
16、是中国文化的基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深入阐发中华文化的精髓。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传统文化的梳理工作,取精用宏、披沙拣金,把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内核提炼出来,让它衔接当下惠及未来。必须换位思考,要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努力用读者能听得懂的语言去言说那些有价值的东西。做电视的心里想着观众,录音频的心里想着听众,写书的心里想着读者,最后会是皆大欢喜的事情。材料二近年来,各类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活动遍地开花。但如何把好事办好,真正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站稳脚跟,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当前,
17、有极少数学校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存在“一阵风”现象。要想避免这类现象,就必须将“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作为学校的一项长期性工作来抓,传统文化不仅要常驻校园、更要扎根于心。让传统文化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童心,说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须从小抓起,这样才有助于孩子树立起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但要使传统文化真正入脑入心,必须有规有序地科学而行。拔苗助长、盲目跟风、聚众扎堆都不是明智之举,需要针对性地循序渐进而为,把传统文化教育创造性地纳入学校教育系统之中,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1)有人根据材料一得出结论:“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必须坚守民族传统文化。”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评析该观点。(2)结合材料
18、,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中小学校应如何让传统文化常驻校园、滋润童心。 【答案】(1)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保留旧事物中的积极的因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必须坚守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取精用宏、披沙拣金,把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阐释出来。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要求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必须处理好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创新的关系。(2)坚持发展的观点,注重量的积累,循序渐进;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增强
19、针对性,避免盲目跟风;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在教育系统中统筹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树立创新意识,打破常规,创造性的促进传统文化与校园教育、学生成长有机结合。【解析】(1)本题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深入阐发中华文化的精髓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评析观点:“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必须坚守民族传统文化。”通过题目的审读,首先确定本题答题的知识点,其次,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即可。即一方面要肯定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必须坚守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
20、方面可以分别从辩证否定观的角度说明,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取精用宏、披沙拣金,把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阐释出来,从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角度,说明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必须处理好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创新的关系即可。(2)本题以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活动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系统优化方法、辩证否定观原理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中小学校应如何让传统文化常驻校园、浸润童心,考生可从坚持发展的观点,注重量的积累,循序渐进;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盲目
21、跟风;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在教育系统中统筹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树立创新意识,创造性的促进传统文化与校园教育、学生成长有机结合等角度进行说明。【名师点睛】有关“唯物辩证法”的命题(答题模板)(1)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答题要素:原理方法论结合材料联系观(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发展观(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矛盾观(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创新意识(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2)某做法给我们的唯物辩证法启示。答题要素:概括做法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联系观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发展观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矛盾观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创新意识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