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新课标必修3同步测控优化训练:6 杜甫诗三首.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107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必修3同步测控优化训练:6 杜甫诗三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新课标必修3同步测控优化训练:6 杜甫诗三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新课标必修3同步测控优化训练:6 杜甫诗三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新课标必修3同步测控优化训练:6 杜甫诗三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新课标必修3同步测控优化训练:6 杜甫诗三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人教新课标必修3同步测控优化训练:6 杜甫诗三首.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人教新课标必修3同步测控优化训练:6 杜甫诗三首.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杜甫诗三首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凋伤(dio)渚清(zh)霜鬓(bn) B.暮砧(zhn) 千载(zi) 塞上(si) C.青冢(zhn) 憔悴(qio) 连朔(s) D.省识(shn) 潦倒(lio) 万壑(h)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我们对基础知识的把握。B项中“砧”读“zhn”,“载”读“zi”;C项中“朔”读“shu”;D项中“省”读“xn”,“潦”读“lio”。 答案:A2.请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玉露凋伤枫树林: (2)白帝城高急暮砧: (3)群山万壑赴荆门: (4)画图省识春风面: (5)无边落木萧萧

2、下: (6)艰难苦恨繁霜鬓: 解析:读懂诗意是欣赏诗歌的关键性一步。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只有在弄懂诗句意思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欣赏诗歌。 答案:(1)使草木凋落衰败。 (2)急促。 (3)奔赴。 (4)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5)秋天飘落的树叶。 (6)像厚重白霜似的鬓发。3.根据你对杜甫的了解填空。杜甫,字_,一度曾居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自称_,世称_。公元757年授左拾遗,故世称_。公元764年又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称_。其诗歌反映当时的社会全貌,全面而深刻,故后人誉之为_。他的诗具有_的风格特点。 解析:帮助我们识记作者。 答案:子美少陵野老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诗史沉郁顿挫4.秋兴八首(其一

3、)是秋兴八首的首篇,有_全组诗的作用,给全组诗定下了基调,那就是_。诗题中的“秋兴”即_之意。这首诗_两联写景,第_联转而由景生情,抒发感慨。 解析:读懂全诗,了解诗人的情感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结合诗句中的“凋伤”“萧森”“泪”“故园心”等词可知诗人的凄苦之情、思乡之意。 参考答案:总领抒羁旅之愁,悲家国之事借秋天的景色感物抒怀一、二三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中“独登台”表明诗人_,这就把眼前的景和心中的情紧密地联系起来。“常作客”,指出了_,“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借指_。_两字写得沉痛。 解析:从此句诗中的“悲”“独”中可见诗人的羁旅之愁和孤独感。 参考答案:在高处远眺

4、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涯晚年“悲秋”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玉露凋伤枫树林() (2)一去紫台连朔漠() (3)画图省识春风面() (4)渚清沙白鸟飞回() (5)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本题是为了帮助我们巩固对词义的理解。 答案:(1)白露(2)离开(3)认识(4)回旋(5)衰颓,失意2.你认为秋兴八首(其一)哪一句最能体现诗人的情感?请说明你的理由。 解析: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用“丛菊”,因为是秋天,且又是士大夫常见的庭院植物,不那么孤标傲世,有着家常的素朴宽厚。“丛菊”“孤舟”都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值得注意的是两个动词“开”和“

5、系”,“开”指花开,也指泪溅;“系”,就船说,是停滞不前,就心情说,则是牵系不忘。从诗的意境看,则是眼前景和心中情的交融,“丛菊”和“他日泪”、“孤舟”和“故园心”两种意象的衔接,不难看出诗人的羁旅之愁。 参考答案: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愁、思乡之情。3.你认为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解析:“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一去”,生不能归来;“独留”,死后永远葬在荒漠。这一去一留、一生一死,形成强烈反差。 参考答案:颔联运用了对比手法,写尽了王昭君一生的悲剧。4.请说说你对“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空”字的理解。 解析:不可仅从字面上

6、理解,须深刻理解昭君的心情和诗人的情感。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像这样一个美女,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不令人感动?怎不令人伤心? 参考答案: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5.从“画图省识春风面”的典故中可知王昭君被画工毛延寿丑化了所以才有了她的悲剧人生。你认为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请说出你的理解。 解析:理解这个问题得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入手。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两句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金圣叹也

7、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寿这班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专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挑选之劳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了。 参考答案:悲剧的根本原因不在毛延寿的画。昭君的悲剧是由汉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6.登高中哪一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诗的? 解析:本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景中秋天的特点很明显,尤其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参考答案: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更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

8、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在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7.不看课本,凭课堂记忆填补全下列名句。 (1) _,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_。 (2)一去紫台连朔漠,_。_,环珮空归月夜魂。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 (4) _,_。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本题要求能当堂熟练背诵全诗。要注意正确书写。 答案:(1)江间波浪兼天涌孤舟一系故园心 (2)独留青冢

9、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松下围棋”与“柳边垂钓” 北宋诗人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有一天,苏东坡和黄庭坚在松树下对弈围棋。对弈间,忽有几颗松子掉落在棋盘上,苏东坡触景生情,信口念道:“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说也凑巧,此刻对面湖边有一渔夫在柳下悠闲垂钓。黄庭坚睨视了一下,应声对出下联:“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30分钟训练(巩固类练习,可用于课后)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百年多病独登台 B.万里悲秋常作客 C.艰难苦恨繁

10、霜鬓 D.分明怨恨曲中论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我们对古代诗词中词语的把握。百年:在这里借指晚年。万里:在这里借指远离家乡。苦恨:在这里指极其遗憾。 答案: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我们对一词多义的了解。A.独:独爱/难道。B.朝向、对着/接近、将近。C.萧:萧瑟/模拟草木摇落的声音。D. 新:刚才、新近。 答案:D3.根据诗句的意境扩展下列诗句,每联扩展不少于30字。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3.解析:本题旨在培养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培养我们的个性表达。 答案:略4

11、.南宋词人姜夔的咏梅名作疏影中这样写道:“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珮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它是对咏怀古迹(其三)中哪几句诗从形象上的丰富提高? 解析:本题旨在培养我们的整体感知能力。“昭君不惯胡沙远”说明身在大漠;“但暗忆”说明思念故土;“想珮环月夜归来”紧扣“环珮空归月夜魂”。 参考答案: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56题。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5.对诗中语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12、诗由写景开头,十四字勾勒出一幅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哀”写出了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哀转不绝的情景。虽一字未言,但处处渗透“悲”意。 B.“百年多病独登台”说明作者独自登高,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再想到自己孤独登高、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C.“艰难苦恨繁霜鬓”中的“苦恨”是痛苦和仇恨的意思,是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极端不满的表现。 D.颔联中“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在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 6.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

13、节奏。 B.尾联的“繁霜鬓”对“浊酒杯”,能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C.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但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 D.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尾联两句的对偶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感,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参考答案; 5.解析:C项中“苦恨”是极其遗憾的意思。苦:极其。恨:遗憾。 答案:C 6.解析:全诗情景交融,但落笔的角度不相同,分别从声、色、动、静、局部、整体角度落笔。 答案:C (二)阅读下列唐诗,完成79题。咏怀古迹 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

14、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伊吕:伊尹、吕尚。伊尹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萧曹:萧何和曹参,汉初名相,刘邦的谋臣。7.下列诗句中加点字注音或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诸葛大名垂宇宙垂:流传。 B.三分割据纡筹策 纡:y,解救。 C.指挥若定失萧曹 失:使动用法,使黯然失色。 D.运移汉祚终难复 祚:zu,君王之位。8.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宗臣遗像肃清高”一句,写瞻望诸葛遗像,遥想他的高风亮节,不由肃然起敬。“宗臣”二字总领全诗。 B.“三分割据纡筹策”一句,写诸葛亮苦心谋划运筹决策而

15、成的三国鼎立的天下大势,实际上还未充分展示他的才智。 C.“万古云霄一羽毛”一句,形象有力地表现诸葛亮像振翅碧空的鸾凤一样受人尊敬。 D.颈联两句,是说诸葛亮的功德超过伊尹、吕尚、萧何、曹参,这是对他的高度评价。9.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瞻仰成都武侯祠有所感而写成的。全诗除“遗像”是咏古迹外,其余都是议论。 B.诗人用“终难复”三字突出抒发对英雄壮志未酬的深切叹惋。 C.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与古代名臣的描绘和比较,高度赞扬了诸葛亮的胆略和才能。 D.将“汉祚”完尽归于气运,用宿命论观点为诸葛亮的失败作开脱,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但这是不足为训的。参考答案: 7.

16、解析:B项中“纡”应读“y”,意思是“曲折周密”。 答案:B 8.解析:D项“诸葛亮的功德超过伊尹、吕尚、萧何、曹参”不对,“伯仲之间”的意思是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 答案:D 9.解析:这首诗没有对诸葛亮与古代名臣的描绘。除了赞叹,也有对英雄未遂平生志向的叹惋。 答案:C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2题。旅夜书怀 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10.分析首联中“细草”和“孤舟”两个意象的作用。11.怎样理解“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中复杂的思想感情?12.唐诗鉴赏词典称杜甫的这首诗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的一

17、个范例,请具体分析。参考答案: 10.解析:本题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来设计问题。答题时要联系全诗,紧扣诗句,抓住诗中的具体意象进行。 参考答案:“细草”和“孤舟”两个意象表现了诗人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样寂寞。 11.解析:本题针对诗所表达的感情来设问,要紧密联系诗人的相关经历、创作背景等知识来回答。 参考答案:这是诗人的愤激之语,本意是名因文章而著,官非老病而休。诗人以诗闻名于世,但这不是他所追求的人生目标。他的本志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所以,不能为官以实现自己的抱负是他的最痛,本诗用含蓄的方式吐出了胸中块垒。 12.解析:本题要求从艺术技巧的高度对诗歌进行赏析,

18、回答时要全局把握,把所写之景的特点和所抒发的感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首联写近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颔联写远景,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流离的凄怆心情,是以乐景写哀情。尾联即景自况以抒悲怀。 三、深层探究13.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群山万壑赴荆门”,多么雄伟的图景!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解析:注意把握这句诗的烘托和铺垫作用。其一,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钟灵毓秀,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清人吴瞻泰认为:诗

19、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这么一个内涵厚重的句子作铺垫,也说明了在作者的心目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 参考答案:不同意。作者在此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画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是较为和谐的。14.试对本课三首诗中的任意两首进行比较赏析。 解析:可从情感、表现手法、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 参考答案:例如秋兴八首(其一)和登高。 (1)秋兴八首(其一)和登高是杜甫晚期的作品,在写作上有许多共同特点: 首先,在感

20、情基调上两首诗都有很浓的悲秋情结。世事艰辛,家仇国难,万里悲秋,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缕愁绪洋溢在字里行间,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 其次,在结构处置上,两诗的首联、颔联都极力描写秋景图,营造了一个悲愁萧瑟的氛围,使后面的抒情都顺理成章,达到了景为情系,情为景发,浑然天成,足见构思之妙。 还有,两诗在用词造句上,都是律诗的典范之作,对仗工整又极具情趣气势。在两诗的颔、颈联里体现得特别明显。如秋兴八首(其一)的颔联“江间波浪”对“塞上风云”,“兼天涌”对“接地阴”,颈联“丛菊两开”对“孤舟一系”,“他日泪”对“故园心”。登高颔联“无边”对“不尽”,“萧萧下”对“滚滚来”,颈联“万里悲秋”对“百年多病”

21、,“常作客”对“独登台”。 (2)两诗又有许多不同点: 感情的表达,特别是在感情基调上秋兴八首(其一)一诗的感伤气氛太浓,境界不如登高壮阔。秋兴八首(其一)一诗首联基调低沉,“凋伤”“气萧森”是其体现,而登高仅点明“风急”“天高”“鸟飞回”。在境界上秋兴八首(其一)虽有“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但和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相比还是略有逊色。四、高考回顾15.(2004年江苏)下面一段文字中,介绍了“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不超过50个字)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争论了几十年。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时,“中国通史陈列”按照从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

22、的观点布展。在这个问题上,范文澜、翦伯赞表现出豁达的态度,对扩大这一学说的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翦伯赞在撰写中国史纲要教材时,曾有过犹豫和为难,甚至准备采用郭沫若的学说,以使教材表述与“中国通史陈列”体系相一致。后来,上级部门鼓励翦伯赞按照他们素所主张的观点来写,于是中国从西周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学说写进了教材。但尚钺的学说一直不受重视,曾遭重点批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位权威学者仍将“魏晋封建论”与其两论并列,实属难能可贵。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的概括能力。解题时首先要弄清题目所要求概括的要点是什么:“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从短文中可见三类代表,即范文澜、翦伯赞,郭沫若,尚钺。据“

23、上级部门鼓励翦伯赞按照他们素所主张的观点来写,于是中国从西周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学说写进了教材”可知范文澜、翦伯赞的观点是中国从西周时期进入封建社会;据“但尚钺的学说一直不受重视,曾遭重点批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位权威学者仍将魏晋封建论与其两论并列”可知尚钺的观点是“魏晋封建论”;据“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时,中国通史陈列按照从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观点布展”“翦伯赞在撰写中国史纲要教材时,曾有过犹豫和为难,甚至准备采用郭沫若的学说,以使教材表述与中国通史陈列体系相一致”两句可知郭沫若的观点是中国从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最后按照“魏晋封建论”的格式进行概括另外两个观点为“西周封建论”和“战国封建论”。 参考答案:关于“古代史分期”,范文澜、翦伯赞持“西周封建论”,郭沫若持“战国封建论”,尚钺持“魏晋封建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