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选修1作业:第9单元 第4课 戊戌政变 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968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选修1作业:第9单元 第4课 戊戌政变 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选修1作业:第9单元 第4课 戊戌政变 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选修1作业:第9单元 第4课 戊戌政变 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选修1作业:第9单元 第4课 戊戌政变 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选修1作业:第9单元 第4课 戊戌政变 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九单元 第4课一、选择题1戊戌变法中新政法令颁布后,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对变法法令的态度是()A积极贯彻执行B全都对法令进行抵制C大多数人对法令支持D大多对变法法令进行或明或暗的抵制【答案】D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不包括()A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势力弱小B袁世凯的叛变C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D封建顽固势力勾结帝国主义对维新派进行联合绞杀【答案】D3顽固派破坏“百日维新”的手段有()对变法诏令阳奉阴违托词抗命把京津地区的兵权都抓在手中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讨好列强慈禧太后直接控制人事任免权ABCD【答案】C4戊戌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维新派的政治愿望,主要表现在()A使民族资产阶级有可能参与政治B设议院、

2、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得以实现C新政鼓励发展工商业D设立京师大学堂【答案】A5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B试图改革封建君主专制体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极大地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答案】C6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但它给后来的奋斗者提供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A可以走日本明治维新之路B可以走俄国农奴制改革之路C丢掉改良幻想,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D可以走印度革命之路【答案】CA、B两项在中国行不通;C、D两项相比较,

3、符合题干“历史经验”之意的是C项。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摘自戊戌变法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

4、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材料三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梦蕉亭杂记(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答案】(1)历史背景: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使中国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2)失误之处: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树敌过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

5、,内部意见分歧。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雷颐维新的挫顿材料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材料三这场变法引起了满清权贵保守派的政治反动。一批更为昏庸、眼界更狭隘的“原教旨”保守派注定成为清王朝残存的权威合法

6、性资源的巨大消耗者。另一方面,戊戌变法的失败,使相当一批现代化知识精英,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材料四“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光明日报材料五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

7、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1)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2)就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而言,材料三、四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两位作者有何共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当代史学家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答案】(1)视角:材料一传统文化的影响(历史原因)、变法理论;材料二整体的社会环境(现实原因);材料三变法的影响。(2)侧重点:材料三侧重于对民主革命的影响;材料四侧重于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共识:都认为戊戌变法触动了传统体制,推动了民主革命进程。(3)可从以下角度展开,供参考:总论:当代史学家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其实,变法的

8、失败是多种因素的叠加造成的。分论:当代史学家关注了传统文化与戊戌变法失败的关系,这是中国文化惯性与西方政治制度之间的矛盾。可联系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当代史学家关注了改革理论与改革实践和结果的关系,改革理论不成熟,造成了必然的失败。可联系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当代史学家关注了改革的社会环境与戊戌变法失败的关系,改革缺少相应的社会环境和强大的中间力量,造成了必然的失败。可联系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当代史学家关注了改革派与保守派力量对比与变法失败的关系,他们之间力量的悬殊,造成了戊戌变法的失败。可联系材料三及所学知识。9.(2020山东邹平双语学校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清朝百日维新和“新政”比较百

9、日维新清末“新政”甲午战后,列强纷至沓来,光绪痛感国事危艰,于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百日维新画上了黑色休止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有:设立制度局,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革旧机构,裁撤冗员,提高行政效率。保护和奖励工商业,设立农工商机构,编制预算决算。裁汰旧军队,训练新式海陆军。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创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提倡西学,派人出国留学。建立法律制度等庚子国变后,慈禧太后恐民心丧失,统治难以为继,于1901年1月颁布上谕,实行改革。五大臣出洋、仿行立宪、皇族内阁接踵而至。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新政”终

10、究“花开不复久”,走到了尽头。“新政”的主要内容有:增设新机构,裁撤冗官冗衙,整顿吏治。提倡和奖励私人资本办工厂,承认私人财产合法。裁汰绿营,编练新军,改革军制。废除科举,设立新式学堂,提倡出国留学,颁行癸卯学制。编纂新法典,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仿效西方建立司法制度从材料中提取百日维新和清末“新政”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答案】示例1论题:百日维新和清末“新政”都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阐述:甲午战后,列强对华加大资本输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深;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采取了降俸、增加商税的措施,但官

11、员将负担转嫁到人民身上,阶级矛盾激化。八国联军侵华,攻占北京,烧伤抢掠,罪恶累累,民族矛盾激化;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巨额赔款加大对人民的剥削,人民反清情绪高涨。总结:统治危机带来国家治理方式的变化。示例2论题:清末“新政”是百日维新的继承与发展(镇压戊戌变法的慈禧太后成为戊戌变法遗嘱的执行者)。阐述:清末被迫推行的“新政”,其改革举措远比百日维新范围广泛、更有力度;在政治制度层面,从“改官制”扩展到“预备立宪”;在经济制度层面,从奖励农工商业扩展到试图确立以个人为本位的财产权制度;在军事制度层面,从编练新式陆军扩展到确立近代军制;在文教制度层面,从设立学堂,改革科举

12、,扩展到废除科举,建立近代学制;在司法制度方面,从建立法律制度,扩展到建立近代法律体系和司法制度。总结:清末“新政”是百日维新的具体化和实践,百日维新中符合社会需要和历史潮流的举措,必将被历史继承。示例3论题:百日维新与清末“新政”均推动中国走向近代化。阐述:政治上,两者都是想与世界接轨,试图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经济上,两者都在政府层面允许乃至奖励办实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军事上,两者都主张建立新军;文教上,两者都主张学习西方,步入西方资本主义教育轨道;司法上,两者都主张建立法律制度,尝试建立法制化国家。总结:国家体制的近代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和时代发展方向。示例4论题:清末“新政”比百日维新影响更为深远。阐述:百日维新仅推行了103天,除保留了京师大学堂外,其他措施尽被废除,加之办法措施过多、过急,地方保守势力的阻挠,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有限。清末“新政”历时10年之久,涉及社会发展的多个层面,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教育、军事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总结:自上而下的改革需要统治集团的大力推动和足够实践才能发挥作用。(其他答案,符合逻辑和史实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