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1高考一轮复习课标版历史:经济史5.2交通通讯和大众传媒的变迁(精析精练).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920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考一轮复习课标版历史:经济史5.2交通通讯和大众传媒的变迁(精析精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1高考一轮复习课标版历史:经济史5.2交通通讯和大众传媒的变迁(精析精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1高考一轮复习课标版历史:经济史5.2交通通讯和大众传媒的变迁(精析精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1高考一轮复习课标版历史:经济史5.2交通通讯和大众传媒的变迁(精析精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1.(2010江苏苏州月考,10)下图是国产“和谐号”CRH3型动车组在京津城际铁路运行试验中创出394.3千米的时速的场景。它也预示着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以下对中国铁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铁路诞生于19世纪80年代B.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形成于北洋军阀时期C.“九五”末期,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D.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性运营的磁悬浮列车线路在上海开通解析: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形成于清政府统治晚期,是在辛亥革命前夕,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在辛亥革命之后。答案:B2.生活就是历史,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

2、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李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坐京张铁路的火车来的北京。”赵洋说:“我刚给家里拍了封电报,让家里给我寄点钱来。”他们当中说话不符合当时现实的是()A.张义B.李辛C.赵洋D.王平解析:公车上书和义和团运动发生于19世纪末,京张铁路建成于1909年,电报业务兴起于1877年,故1902年四人说话时,王平的话不现实。答案:D3.(2010山东枣庄阶段检测,27)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该表反映了上海()年份人力车马车轿子马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18896984544911000001926146000

3、0034591943764172922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成为汽车制造业的中心A.B.C.D.解析:仔细阅读材料,材料表明上海的交通工具种类增多,公共交通有一定发展,日益现代化,故的说法是正确的;另外这个时期虽然上海汽车很多,但都是外国进口的,说上海成为汽车制造业的中心是错误的,故排除。答案:A4.右图照片(火车)的情景在中国最早出现有可能是()A.明成祖在位时期B.清康熙在位时期C.清乾隆在位时期D.清光绪在位时期解析: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是19世纪80年代修筑的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这一时间应在清

4、朝光绪时期(18751908)。本题A、B、C三个选项对应的时间都在光绪之前,应排除。答案:D5.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下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A.慈禧生活俭朴B.中国不需要汽车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解析:从材料的叙述中可以看到,汽车在中国的早期遭遇,主要是封建“尊卑”观念造成的。答案:D6.观察下列几幅图片,当时中国老百姓知道这些事件主要是通过()A.电视B.电影C.报纸D.互联网解析:本题涉及的三幅图片分别是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毛泽东

5、会见尼克松,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的中国外长乔冠华的大笑,1976年中央粉碎“四人帮”。这些事件都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电视没有普及,互联网在中国还没有接入,人们获取图片、了解信息的主要途径是报纸。答案:C7.以下哪份报纸是当今中国共产党的中央机关报()解析: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中央机关报。光明日报是理论性报纸;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中央日报是国民党的报纸。答案:B8.鲁迅说,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B.传统社会向近代

6、社会的转变C.新旧风俗互相交织D.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涉及各个方面解析:鲁迅先生的话反映了近代中国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各个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生活状态并存的现象,虽然西方文化已然影响中国人民的生活,但传统风俗习惯依然存在,可以说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答案:B9.(2010山东烟台第一学期学段,15)李鸿章曾赞叹一种叫做“德律风”的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 ()A.火车B.电话C.电报D.电影解析:根据引文可知:该项发明操作简单、能

7、够远距离传输声音,符合电话特征,据此可排除其余各项。另外“德律风”实际上是telephone的音译,而火车(train)、电报(telegram or telegraph)、电影(film)音译为汉语不会是这样的发音。答案:B10.右图是当今互联网上最受大众欢迎的QQ场景,那么互联网有哪些方面的优势()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虽然快捷迅速,但费用较之打电话要昂贵多了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A.B.C.D.解析:题干要求回答互联网的优势,均能反映。但不符合题意,而且和生活实际也不一致。答案:B11.近代以来,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下场景

8、,不可能出现的是()A.1842年,英国女王在电灯下阅读关于鸦片战争的电报B.1905年,谭鑫培表演的京剧被拍摄成影片C.1936年,人们通过电视转播观看奥运会的比赛D.1998年,中国人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网上贸易解析:电灯、电报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产物,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和题干中的时间明显不相符。答案:A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951898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年份当年创刊总数中国人自办报刊总数所占百分比18957342.9189611763.61897494591.81898473983*1898年9月21日以后,清政府取缔报馆,捉拿主笔,已不再允许民间

9、自办报刊。姚福中中国编辑史材料二福报的宗旨是“欲以开风气,广见闻,速变通,强国势”。广仁报的内容有论著、时事新闻、地方要闻、中西译述、杂谈等。论著多以外患日急,非变法维新不能挽救为中心问题,意在唤起国人发愤图强,开通风气。汤志钧戊戌变法史材料三中国近代的办报活动,如果从1815年创办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算起,最初的六十年,没有一份报纸或期刊是由中国人创办或主持的。18741895年的二十年间,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总共只有十种除了香港地区清政府鞭长莫及外,其他地方中国人自办的报刊在专制政权的压制下,寿命都很短暂。1895年堂堂中华帝国在甲午战争中竟败于东洋“岛夷”之手,这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刺激太大了,他们

10、在各地组织学会,采取办报刊、设学堂等办法鼓吹“变法图强”。姚福中中国编辑史材料四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报纸的总数从1978年的186家发展到2000年的2007家,日报的读者超过10%。刊物的种类也急剧增加,由1978年的930种增加到2000年的8725种,刊物的封面和内容异彩纷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2(必修)请完成:(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述19世纪末中国办报的特点。(2)根据前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中国办报特点的成因。(3)材料四中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比前三则材料,你得出什么样的认识?解析:解答本题需要先根

11、据材料提供的表格和文字提炼概括出当时中国人办报的特点,再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背景结合材料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最后需要适当阐发形成自己的认识。参考答案:(1)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日益成为中国报业的主体;但寿命大多很短;报刊多以宣传维新变法为主要内容。(2)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维新派把创办报刊作为宣传变法思想的主要手段;外国人在华办报客观上提供了借鉴;维新变法失败后,报业遭受重创。(3)主要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认识: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报刊业的独立与繁荣发展。(言之有理皆可)- 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