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提能力创新演练:第十三单元 第二十五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915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提能力创新演练:第十三单元 第二十五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提能力创新演练:第十三单元 第二十五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提能力创新演练:第十三单元 第二十五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提能力创新演练:第十三单元 第二十五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提能力创新演练:第十三单元 第二十五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3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提能力创新演练:第十三单元 第二十五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泰山名胜之一的红门宫左侧是弥勒院,右侧是元君洞,中间是孔子登临处。这反映出()A道教、佛教对儒家的巨大冲击B儒家正统地位的动摇C儒家自身的衰落D三教合一局面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红门宫左、右、中分别是佛教、道教、儒教的象征,反映的是三教合一的局面,因此D项符合题意。答案:D2(2012长沙模拟)某名人纪念馆大殿前悬挂有康熙皇帝御赐的书写有“学达性天”四字的横匾,主要用于表彰该书院对传承理学、培养人才的贡献。据此判断该名人是()A黄宗羲B林则徐C董仲舒 D朱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朱熹的思想。“学”为格物,“达”为致知,“性”为道,“

2、天”为德。“格物致知”是朱熹思想的核心,他把道德看作天道的体现,即通过道德修养,追求“至诚”的境界,以感应天地,达到“天人合一”;通过教育,通过做学问,通过“养性”,达到“性命合一”。答案:D3(2012杭州质检)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A董仲舒 B朱熹C陆九渊 D王阳明解析:理学集大成的思想家朱熹,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等级秩序的合理性,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本题中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朱熹。答案:B4(2012龙岩模拟)“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

3、)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解析:宋以来“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说明人的精神修养大大提高,这主要得益于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和影响。答案:A5(2011扬州模拟)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B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C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解析:在人居嘈杂的环境中居住,居然听不到车马喧,恰好说明了境由心生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答案:C6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

4、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为新的理论体系C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解析:本题考查理学与先秦、秦汉儒学的关系。A是理学与先秦、秦汉儒学的共性,不属于创新;C是指董仲舒的新儒学;D不属于理学的“创新”,故排除A、C、D。理学是在吸收佛教和道家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全新的儒学体系,故B正确。答案:B7戴震主张“理存于欲”“人生而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

5、然也”。与戴震主张相似的思想家是()A李贽 B黄宗羲C顾炎武 D王夫之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李贽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这与戴震的“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一致,因此答案为A。答案:A8(2012沈阳模拟)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他主张()A反对空谈,文人应该多研究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B强调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即研究学问要解决现实问题C继承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D“工商皆民生之本”解析: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思想是农本商末,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反对“重农抑商”政策。答案:D9顾炎武

6、说:“博学于文,行已有耻,以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这说明其()A主张学以致用 B反对封建专制C主张男女平等 D对宋明理学深恶痛绝解析:通过材料中的“以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可以得出学是为了解决、应对天下之事的信息,由此进一步得出答案。答案:A1017世纪中国出现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位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A对宋明时期理学的深化和发展B资产阶级民主思想C对儒家思想的全面否定和批判D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对宋明理学的批判而不是对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据此排除A;当时中国虽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还未形成,

7、据此可排除B;C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答案:D11(2012西安模拟)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亦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 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C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 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解析:黄宗羲和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是明末清初中国民本与民主思想萌芽的代表人物。黄宗羲在清朝专制皇权不断加强时,大胆地批判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公开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ks5u答案:D12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

8、、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a处:秦朝“焚书坑儒”Bb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Dd处:明清批判思想的推动解析:d处出现高潮,应该是宋明理学的产生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明清批判思想则削弱了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影响。秦朝“焚书坑儒”,儒学发展处于最低谷,故A不符合题意;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确立独尊地位,出现发展高潮,故B不符合题意;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受到道教和佛教冲击,故C不符合题意。答案:D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2苏锡常镇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天子受

9、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 君命逆,则民有逆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也春秋繁露材料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兴盛所作的一首诗。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人们开始了对宗教的渴求。那个时候,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崇信佛教,纷纷皈依佛门,甚至连皇帝也“舍身”佛寺。中华读书网材料3:陆氏门人朱亨道曾记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指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指陆九渊及兄陆九韶)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

10、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1)材料1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作者分别对百姓和天子提出了什么要求?(6分)(2)据材料2说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思想界的状况。(4分)(3)据材料3概括朱熹和二陆的主要分歧。(4分)(4)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演变过程的特点及主流思想演变所反映的本质问题。(6分)解析:第(1)(2)问,可主要依据材料获取和归纳信息,难度不大。第(3)问依据材料“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进行归纳,可知材料实际上反映了朱熹、二陆在理学上对主观与客观认识的不同。第(4)问是本题的立意所在,要运用“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

11、反映”的原理加以分析。答案:(1)思想:君权神授(或天人合一)。要求:百姓要接受君王的统治;天子治国要服从天命。(2)状况:儒学思想受到怀疑;民众普遍崇信佛教。(3)朱熹主张“先观后悟”;二陆主张“先悟后观”。(4)特点:中国主流思想发展的过程是各流派思想相互影响和交流的过程。本质:适应了封建专制的需要。14(2011杭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清代学术,超汉越宋。论者至欲特立“清学”之名,而文学并重,亦足於汉、唐、宋、明以外别树一宗,呜呼盛已!明末文衰甚矣!清运既兴,文气亦随之而一振。谦益归命,以诗文雄於时,足负起衰之责;而魏、侯、申、吴,山林遗逸,隐与推移,亦开风气之先。康、乾盛治,文

12、教大昌。君主贤臣,莫不以提倡文化为己任。师儒崛起,尤盛一时。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材料2:(黄宗羲)尝谓明人讲学,袭语录之糟粕,不以六经为根柢,束书而从事於游谈。故问学者必先穷经,经术所以经世。不为迂儒,必兼读史。读史不多,无以证理之变化;多而不求於心,则为俗学。故上下古今,穿穴群言,自天官、地志、九流百家之教,无不精研。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七材料3:(顾炎武)生平精力绝人,自少至老,无一刻离书。所至之地,以二骡二马载书,过边塞亭障,呼老兵卒询曲折,有与平日所闻不合,即发书过勘;或平原大野,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炎武之学,大抵主于敛华就实。凡国家典制、群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之属,莫不穷原究委,

13、考正得失,撰天下郡国利病书百二十卷;别有肇域志一编,则考索之馀,合图经而成者。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八材料4:亡考(王夫之)自少喜从人间问四方事,至于江山险要,士马食贷,典制沿革,皆极意研究。读史读注疏,于书志年表,考驳同异,必详慎搜阅之,而更以见闻证之。王敔(注:王夫之之子)大行府君行状请回答:(1)根据材料1和所学知识,指出康乾盛世时清政府在文化教育方面推行的政策。(8分)(2)依据材料2、材料3和材料4所述,指出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学风有哪些共同点。(4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学风从正反两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哪些特点。(8分)解析:本题四则材料主要展现了明清时期的思想流派和思想家的主张,旨在考查学生把明清思想文化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的能力,因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答案:(1)一方面提倡文化,重视教育的政策;另一方面又大兴“文字狱”,推行文化专制政策。(2)勤奋好学,脚踏实地,注重调查研究的学风。(3)康乾盛世时,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繁荣、文教昌盛。当时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的加强,大多数知识分子脱离现实,远离生活。ks5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