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哲学生活第四课巩固练习(选修)2007-8-6一、单项选择题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回答12题: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物质 B、意识 C、客观事物 D、客观存在2、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地球的诞生距今也有46亿年之久,由此可见,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居住的天国,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可见A、生物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C、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
2、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回答35题:3、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一观点A、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B、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C、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4、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辩证法观点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即含静。”回答57题:5、毛泽东同志指出:“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静是不动没有,静是动也没有。”这告诉我
3、们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B、世界上的事物具有相对静止性C、世界上一切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6、“刻舟求剑”这一成语的哲学寓意是物质是运动的 世界是物质的 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不能只承认物质而否认运动A、B、C、D、7、“疱丁解牛”事半功倍,之所以事半功倍,是因为 A运动是绝对的 B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C夸大了主观对客观的制约作用 D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它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回答810题:8、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
4、疾矣!予助其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这一典故的哲学寓意是A、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B、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9、“揠苗助长”的典故给我们的启示是A、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办事情必须遵循观规律C、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D、要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10、我国神舟六号航天载人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说明:A、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1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从 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
5、属性 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12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有句名言:“水是万物之源”;我国古代也有“五行说”,认为世界是由水、木、金、火、土演化而来的。这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A.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本原 B.肯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C.肯定了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 D.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13近年,上海郊区已开始用电脑种菜。电脑种菜完全消除了传统种植方式的不利因素,蔬菜四季栽种,季季都能高产。这一事例说明 A.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B.人们可以改造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C.科学越发达,规律客观性的决
6、定作用越弱 D.科学每前进一步,规律客观性的决定作用就失去一些地盘14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存在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据此回答1517题。15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后,已经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 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
7、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16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不断发展,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这说明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一成不变的事物是存在的 C静止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D事物在变化发展过程中有存在着相对静止17上述事实说明 A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 C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着 D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18“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C.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D.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19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
8、:“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这竹也。”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这说明 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C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 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20下列选项中既能够坚持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性,又能驳倒“神创论”观点的是 A从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看,它是客观世界自己发展的必然结果,既不是神的杰作,也和人类无关。 B从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看,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与生产方式都是不以任何神的意识为转移的 C人类社会的一切客观过程都控制于人的计划、目的的有条不紊的强制作用下D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和自然界是完全相同的21、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
9、在概念中运动。”其观点是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22、物质概念是把万事万物与意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时概括出来的共同性,因此,这种共同性应该是,也只能是 A.客观实在性 B.可知性 C.客观性 D.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3、“谁挥鞭策驰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李白这句诗的哲学寓意是A、一切事物的兴起和停歇都是自然的 B、在生机勃勃的自然面前,人们是无能为力的C、物质的运动是有客观规律的 D、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控制客观规律24沈括认为“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10、”这表明A自然界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B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C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D宏观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25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其中必然联系是指A可能出现的联系 B可能这样或那样出现的联系C可能出现和可能不出现的联系 D事物发展变化中的确定不移的,必然如此的联系26尽管马克思逝世100多年来,整个世界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但所有这些变化都没有脱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这一事实说明A人们能够认识规律 B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C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办事情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27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11、在规律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A是否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B是否承认规律是可以认识的C时候承认规律的存在 D时候承认人们可以利用规律28、一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利用蚂蚁捕捉害虫。近年来,我国人工繁殖赤眼蜂、金小蜂等天敌昆虫,防治稻纵卷叶螟、玉米螟、松毛虫等多种害虫。这表明A、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人们能够限制规律的作用C、人能够创造天敌昆虫与害虫的关系D、人们能够改造某些有害的规律2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之树常青”、“生命在于运动”,表明了 A 物质的根本特性是运动 B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 运动离不开物质 D 运动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30、“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
12、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物质决定意识31、物理学家把由反料子组成的物质称为反物质。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 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B.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C.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 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二、双项选择32、“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其哲学寓意是A 意识在客观事物面前无能为力B 一切客观事物都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C 人只能消极被动地适应自
13、然 D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33. 2006 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决议,重新确定了行星的概念, 并取消了冥王星的行星资格。被开除出行星家族的冥王星被定义为矮行星,从今以后,太阳系就只剩下“八大行星”了。冥王星虽被取消了行星资格 , 但它仍存在于宇宙中。 这说明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C.物质可以被消灭 D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识的34下面符合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的观点有A、静就是动,动就是静 B、坐地日行八万里C、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D、动是恒动,静是恒静35、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A、法律、法规 B、生产关系 C、思想观念 D、国家36、“任何一个有机
14、体,在每一瞬间既是它自身,又不是它自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指A 事物的变化是不可认识的 B 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 D 事物随时都在发展着 37、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哲学观点看A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和连续性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即否认了运动的间断性C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的观点D否认了事物的运动,把事物看成是绝对静止的38、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我们之外的外部
15、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休谟的上述观点属于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 C、可知论 D、不可知论39、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A、两人的观点都正确,因为他们都正确地说出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B、两人的观点都错误,因为他们都承认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C、前者正确,它说明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同时也看到了相对静止的存在 D、后者错误,它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40、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是A、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昼夜循环,四季更替 C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
16、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生老病死三、简答题 41、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邀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请运用所学哲学生活的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42、恩格斯说“没
17、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的?43、为什么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四、辨析题:44、水往低处流是规律,兴修水利、引水上山就是改变和消灭规律。哲学生活第四课巩固练习参考答案一、15ABBCC 510BBBBA 1115CDACC 1620DAADB 2125BACAD2631CAABAD二、32BD 33AB 34BC 35BD 36BC 37AB 38BD 39CD 40AC三、41、答: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人必须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自然界有其固有的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人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环境破坏,生态危机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就是证明。因此,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如学生用其他原理作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适当给分)42、43略。四、44、(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它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是唯心主义的观点(2)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水往低处流是现象,实质是万有引力作用的结果。兴修水库、引水上山是人们认识、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的活动,而不是改变和消灭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