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历史新教材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讲义:第二单元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884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历史新教材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讲义:第二单元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历史新教材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讲义:第二单元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历史新教材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讲义:第二单元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历史新教材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讲义:第二单元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历史新教材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讲义:第二单元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0历史新教材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讲义:第二单元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20历史新教材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讲义:第二单元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20历史新教材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讲义:第二单元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20历史新教材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讲义:第二单元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20历史新教材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讲义:第二单元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精梳理通时空观念一、隋朝兴亡1隋统一全国: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2隋炀帝即位:隋文帝死后,杨广即位,这就是隋炀帝。3隋的建设4隋的灭亡二、唐朝的繁荣和民族交融1鼎盛局面的形成2唐朝前期的民族关系金版微点拨【思考探究1】“治世”与“盛世”有什么区别?金版点拨:治世多出现于新朝代的前期,多表现为政治的清明稳定,经济的恢复,人民生活安定。盛世多出现于王朝中期,其多表现为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疆域辽阔。【思考探究2】如何看待唐太宗的民族政策?金版点拨:(1)其民族政策呈现恩威并重,剿招结合的特点。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宽容。(2)这种政策是在那个时期明智的选择,与当时情况相

2、宜。(3)产生了众多积极的效果。(4)对后世处理民族关系有众多启示。【易混易错】文成公主入藏并不代表西藏地区已归属唐朝版图唐与西藏和亲反映的是两个政权之间的友好往来关系,不是从属关系。直到元朝,西藏才正式归属中央管辖。【易混易错】唐朝时西藏、新疆、蒙古、东北地区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并不一样除西藏外,其他地区已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只是管理的方式不同。中央对新疆地区的管控更严格,直接设管理机构,中央派出官吏管理;而蒙古和东北地区任用当地贵族管理,中央对这些地区的控制力较弱。3.唐朝的疆域(1)疆域唐朝前期,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及南海。南海诸岛及相关领域纳入中国版图。(

3、2)开发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知识拓展】唐蕃会盟发生于821年,会盟双方重申了历史上“和同为一家”的甥舅亲谊,决心今后“社稷如一”,永远和好,互相援助,充分表达了藏汉两族人民要求友好相处的共同愿望。记载这次会盟内容的“唐蕃会盟碑”现仍立于拉萨大昭寺前。【易混易错】五胡十六国与五代十国的异同同:都发生在国家分裂时期。异:五胡十六国主要是少数民族在北方,或同时或先后建立的十六个国家,而五代是北方先后出现的五个朝代,十国是南方的十个政权。五胡十六国发生在西晋灭亡后,五代十国发生在唐朝灭亡后。【易混易错】宋、齐、梁、陈与梁、唐

4、、晋、汉、周怎么区别宋、齐、梁、陈是东晋灭亡后南方先后出现的四个朝代,后被隋朝灭掉,国家重新统一。梁、唐、晋、汉、周是唐朝灭亡后北方先后出现的五个朝代,为区别历史上的同名朝代,人们习惯在五个朝代前加“后”,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后周被北宋取代。研重难籍史料实证主题一 隋朝的统治一下面是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及文字介绍。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成为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七年级教材二(隋朝)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其中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也包括备水旱赈

5、济、遍置于乡间的义仓,积储丰富。其中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三唐的繁荣是在隋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创新的结果。隋朝开通的大运河,将长江南北的经济更紧密地联结起来,唐朝受惠于这条运河很多。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四唐朝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教你读史史料一大运河示意图跨黄河、淮河、长江,说明南北对峙局面结束;文字史料“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

6、都”说明南方经济的开发。史料二粮仓规模大且多,说明农业经济发展。史料三、四是大运河的影响和对隋的评价,关键词“唐的繁荣是在隋的基础上”“南北的经济更紧密地联结”“尽道至今”“论功”显然是肯定,而“若无水殿龙舟事”是否定。问题探究(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大运河开凿所具备的条件。金版参考:国家统一;强大的中央政权;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和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隋炀帝受儒家有为思想影响。(2)史料二中的考古发现能说明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对史料一、二中现象的影响。金版参考:说明:隋朝经济的发展。影响:大运河的开凿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大运河的开凿和隋朝经济的发展

7、为唐朝的全盛奠定基础。(3)根据史料三、四,谈谈看法?金版参考:隋炀帝修建大运河、发展经济,造福后代,为唐朝经济繁荣奠定基础。但隋炀帝穷奢极欲、大兴土木、穷兵黩武,造成民不聊生,导致隋朝短命而亡。史论总结隋朝的历史地位(1)隋朝结束了汉末以来的动荡,实现了国家统一,对唐朝大统一、大繁荣、大交融作出了突出贡献。(2)隋朝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经济、巩固统一的措施,如建立三省六部制、创立科举制、推行均田制、实行府兵制等都为隋唐政治制度的建立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3)隋朝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唐代乃至以后经济、交通都有重要作用。(4)隋王朝恢复了几个世纪

8、以来因割据纷乱几乎中断的对外关系,积极发展与亚洲各国的交流,提高了隋朝在亚洲的地位,为后世盛唐打下了基础。(5)它的迅速灭亡对唐朝统治者有着深刻教训,促使唐初统治者精心治国,为唐的繁盛打下了基础。主题二 唐朝的鼎盛一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资治通鉴二(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故不敢纵欲也。”资治通鉴三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命人画24位功臣相貌于凌烟阁,这24位功臣中有的参加过隋末农民起义,有的是太子李建成政治集团的人,还有一些人出身少数民族。盛唐气象四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

9、中华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如,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资治通鉴五唐玄宗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重用贤才,实行改革,稳定政局,加快了经济的发展。当时国家统一,中央政权强大,唐太宗、武则天时期奠定了物质基础,尤其是劳动人民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加之中外文化、经济的交流,促进了中华文明的进步。在唐玄宗统治的开元年间,唐王朝达到鼎盛。教你读史史料一,省略号前反映经济状况,省略号后反映政治情况。史料二反映纵欲的危害。史料三反映唐太宗所倚重的功臣包括对立集团和少数民族的人才。史料四反映对少数民族的态度。史料五从个人、政治、历史、人民、中外关系等多角度反映唐朝鼎盛的原因。问题探究(1)概括史

10、料一描述的现象。金版参考: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史称“贞观之治”。(2)根据史料二、三、四,概括唐太宗的做法。金版参考:轻徭薄赋、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若谷;民族政策开明。(3)根据史料五,指出唐王朝达到鼎盛的原因。金版参考:唐玄宗励精图治、重用贤才、实行改革。国家统一,政权强大。唐太宗、武则天时的奠基。劳动人民的创造。中外交流频繁。史论总结1.唐太宗的历史贡献(1)盛世局面:唐太宗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民族和谐: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加强了民族交融,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3)开放

11、外交: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外交政策,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色彩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4)治国策略:唐太宗善于纳谏和用人,成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5)制度创新:完善了隋朝开创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沿用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影响深远。2唐朝鼎盛的原因(1)唐朝全国统一,政局稳定、疆域辽阔。(2)唐初几位有为皇帝政策开明、改革有效、为开元盛世奠基。(3)唐代教育的发展为其提供了人才。(4)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发明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5)中外交流既可引进技术又可促进商业发展和文化交流。(6)唐玄宗励精图治、重用贤

12、才、实行改革。(7)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创造。本课小结史苑窥斑民族交融对诗歌的影响隋唐之际的民族大交融,始终是双向进行的。一是少数民族的汉化,二是汉民族受到少数民族的浸染和影响。这种双向的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大交融,对各民族自身素质的提高有重要意义。一个文明程度较低的民族被先进的汉族文明吸引后,便会加速其由质而文的历程;而少数民族的尚武精神和不断的武力征服,也有利于汉民族摆脱上层社会纤弱庸俗的颓废风气,转而呼唤粗犷和刚健的气质,开始了由文返质的变化。汉民族与少数民族正是在这种似相反实相成的变化过程中,逐渐缩小了彼此之间的差别,加速了各民族的文明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加快了南北诗风融合的步伐

13、。考察隋唐之交的诗歌,如果不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斗争和交融的性质和特征,就不可能找到一个准确的视角。因为民族斗争和交融的形式不同,那么当时诗歌发展的趋势便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我们如果不从民族大交融的角度,不从关陇集团在隋唐之交的作用着眼,就很难理解这一时期诗风转变的原因。总之,隋唐之际的民族大交融消弭了南北地域的界限和各民族之间的隔阂,也消弭了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之间的鸿沟。朝野上下恢宏的气魄,开阔的胸襟,非凡的气度,自由开放的思想,大大地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为诗人们突破旧的藩篱,融南北诗风之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张采民:民族融合与隋唐之际诗风的嬗变,载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课堂跟踪训

14、练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中国重新完成统一。对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各民族大交融为统一创造条件南北方经济的发展为统一奠基隋文帝雄才大略于581年完成统一结束割据实现统一是民心所向A BC D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6世纪的统一王朝是隋朝,而隋统一时间是589年,故错误,其他叙述均正确,故选D项。2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见兴亡;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他在位期间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反复强调“存百姓”思想,励精图治任用贤臣,善于纳谏戒奢从简轻徭薄赋,劝课农桑A BC D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见兴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

15、训,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反复强调“存百姓”思想,戒奢从简,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劝课农桑;而“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体现了唐太宗重视人才的思想,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任用贤臣,善于纳谏。由此可知都符合题意,故选D项。3“贞观十五年,公主嫁到吐蕃,加强了中原与吐蕃的经济文化联系”,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反映了唐蕃和亲的意义B促进了东北地区的开发C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D其首领被封为怀仁可汗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贞观十五年”“加强了中原与吐蕃的经济文化联系”等信息可知,材料着重强调了唐蕃和亲的意义,故A项正确。吐蕃在西藏地区,B项错误;C项史实错误;D项是回纥首领,故排除。4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

16、”“开元盛世”“曲辕犁”“安西都护府”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B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大运河的开通”反映了隋朝的政治和经济成就;“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曲辕犁”“安西都护府”反映了唐代开明、繁荣的盛世。二者都着重强调其社会的繁荣与开放,故C项正确。“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史前时期的时代特征,A项不合题意;“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指的是夏商周时期的特征,B项不合题意;“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D项不合题意。5下列事件存在某种关联,其中排序正确的是()黄巢起义安史之乱唐玄宗统治腐败藩镇割据A BC D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十分腐败,以致酿成安史之乱(公元755763年);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造成了唐代藩镇割据的局面;公元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一度攻占长安,沉重打击了唐朝统治。综上所述,其正确排序应是,故B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