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检测(一)(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2013扬州高二检测)“大地在我脚下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孤家?”请问这首主题歌所描写的是中国古代哪位帝王()A秦始皇 B唐太宗 C汉武帝 D康熙帝【解析】从材料中的“夷平六国”“统一称霸”等信息可以看出歌词描写的是秦始皇。【答案】A2(2013苏州高二检测)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用这样的话来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反映出在皇帝制度下()A皇权至高无上B三公九卿形同虚设C秦律严苛细密D皇帝处理一切事务【解析】“
2、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都是皇权至高无上的反映。【答案】A3“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行省制度皇帝制度郡县制度三公九卿制度ABCD【解析】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王朝所沿用,这套制度包括皇帝制、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故B项正确。行省制度是元朝时创立的,与秦朝无关。【答案】B4(2013宁德高二检测)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抚九族以仁,这一政策说明当时()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B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
3、较开明C各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D统治者通过册封各族首领以巩固边防【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唐太宗曾击破东、西突厥,A、C两项不符合当时史实;D项从题干材料中体现不出来。唐太宗“抚九族以仁”的政策,说明当时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答案】B5唐太宗多次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依于国,国依于民。”这些看法表明唐太宗()A认识到君与民是互为因果的关系B认真总结前代灭亡的教训C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D认识到了“存百姓”的重要性【解析】从材料中的“民,水也”“国依于民”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施行德政,“存百姓”的重要性。【答案】D6唐太宗对侍臣言道:“天子者,有道则
4、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唐太宗的下列做法不能体现该言论的是()A发动玄武门之变B善于纳谏C克制个人奢欲D减轻徭役赋税【解析】唐太宗的话体现了一种当权者对民心的认识,唐太宗作为一位明君,他认识到作为皇帝有道则人民拥护,无道则人民反对,故他要得民心,实行能得民心的措施。B、C、D三项均为能得民心的措施。【答案】A7(2013嘉兴高二检测)下列有关康熙帝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的措施,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乌兰布通战役打败噶尔丹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ABC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历史人物康熙的主要活动。于1681年平定,于1683年收复台湾,发生于1690年,于1
5、689年签订。【答案】C8(2013南通高二检测)晚年的康熙帝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我们看来这一评价的主要立足点是()A一生兢兢业业为大清贡献颇多B他运筹帷幄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C他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他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解析】题干要求从当今“我们”的评价角度去选择,而“我们”应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去评价康熙帝。【答案】C9(2013郑州高二检测)观察下图中的绘画,画中诗为:“大漠孤城祁连山,戍楼遥望暮云间。西风忽报边关紧,十万兵勇过桥湾。”图中的清军“过桥湾”是为了()清军过桥湾图A平定三藩之乱B挫败沙俄侵犯C平定噶尔丹的叛乱D开发西北边疆【解析】诗中的“祁
6、连山”“大漠孤城”等信息表明,清军要去西北平定叛乱,因此,C项符合题意。【答案】C10“千古一帝”并非历史学家对古代帝王的严谨评价,但却为近年来的历史题材影视剧所常用。假如你是这些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史学顾问,那么,你会否定下列哪一编导的剧目策划()A秦始皇开创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纪元B唐太宗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带入鼎盛时期C唐太宗大唐盛世的奠基者D康熙帝顺势而为,开中国空前繁荣盛世之新纪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位封建帝王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解题的关键在于把握三位帝王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阶段特征。秦始皇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期,是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开创者;唐太宗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
7、繁荣时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封建社会的繁荣起到了推动作用;而康熙帝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尽管巩固和捍卫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开创了康乾盛世,但当时封建社会已经由盛转衰、日暮西山,并没有开创新纪元,也没有顺势而为,发展资本主义。【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百姓)康定,利则长久。金石萃编秦峄山刻石材料二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
8、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新唐书材料三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有言宜迁其(台湾)人、弃其地者,施琅疏言:“若弃其地、迁其人此地原为红毛(荷兰人)所有,乘隙复踞,必窃窥内地,蛊惑人心沿海诸省,断难安然无虞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并绘图以进。”上召询廷臣,大学士李奏应如琅请。寻苏拜等疏亦用琅议,并设县三、府一、巡道一,上命允行。清史稿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秦始皇的什么主要功绩?(5分)(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时期在突厥地区实行怎样的措施?试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做法作简要评价。(6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康熙帝在听取
9、大臣们的建议后,对台湾地区实行的措施及原因。(5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三位古代政治家共同的历史贡献。(4分)【解析】第(1)问,秦始皇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结束了以往争霸割据的局面。第(2)问,考查唐朝实行的边疆政策。第(3)问,清朝统治者鉴于台湾的重要地理位置,设台湾府,实施有效统治。第(4)问,不管何种措施,三位古代政治家本身就是属于统治阶层,当然其目的都是为维护统治加强对边疆的控制,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答案】(1)结束分裂局面,建立统一国家。(2)措施:设置州县,封官晋爵。评价:这是一种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促进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3)措
10、施:决定在台湾设立统治机构,使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原因:台湾国防地理位置重要,关系到东南沿海的安全与稳定。(4)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贡献。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材料二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新唐书材料三削平三藩,巩固统一;统一台湾,开府设县;抵御外侵,缔结条约;重农治河,兴修水利;亲征朔漠,善治蒙古;移天
11、缩地,兴修园林;兴文重教,编纂典籍;吸纳西学,学习科技。阎崇年评康熙的功绩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10分)(2)依据材料三,概括康熙帝为解决民族矛盾而采取的主要措施。(2分)(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康熙帝和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何不同,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8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唐太宗和康熙帝处理民族关系的理解和辨析能力。第(1)问从材料一“朕独爱之如一”和材料二中任命少数民族首领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第(2)问主要从材料三中分析归纳即可。第(3)问在前两问的基础上并结合时代背景回答。【答案】(1)开明平等,武力与怀柔并用,实行羁縻政策,重用少数民族首领。(2)三征噶尔丹,抗击沙俄。(3)不同:唐太宗主要采取平等友好方式,康熙帝主要采取武力征服的方式。时代特征:唐朝时期封建社会繁荣,中华文明世界领先;清朝时期封建社会渐趋衰落,西方资本主义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