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一单元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835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一单元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一单元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一单元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一单元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一单元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0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一单元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0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一单元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0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一单元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等级提升1(2018安徽阜阳一中阶段检测)春秋战国时期,孝的对象由西周时期的“神祖考妣”转变为“父”,表现形式由西周时期的祭祀变为相对简单的“养”“敬”。这一变化反映出()A人们生活重心发生一定变化B父系血缘权威开始得到重视C宗法血缘关系日益走向崩溃D儒家伦理道德成为正统观念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孝的对象和表现形式日趋人伦化、生活化,即由商周的祭祀鬼神到春秋战国的养敬父亲,说明人们生活重心发生一定变化,即由重鬼神变为重人事,故选A项。早在原始社会时期父系血缘权威已经得到重视,排除B项;材料不能表明宗法血缘关系日益走向崩溃,排除C

2、项;先秦时期,儒学并不是正统观念,排除D项。2(2018安徽铜陵一中月考)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尤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A人的自觉意识觉醒B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C礼制社会功能加强D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周礼被运用到政治领域,统治者希望每个人的行为都符合礼的要求,进而维系统治,故选C项。A项表述题干未体现,且与史实不符,排除;原有的等级秩序已经崩溃,不可能恢复,只能重建,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孔子,排除D项。3(2018安徽屯溪一

3、中期中)某思想家指出,“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春秋战国时期实践这一思想最成功的地区是()A B C D答案C解析据材料“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可知该思想为法家思想。属燕国,属齐国,属秦国,属楚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实践法家思想最成功的是秦,故选C项。4(2018甘肃兰州一中期中)有学者认为:“法家之学在先秦诸子中是最为新颖的,但亦有落伍之处。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只是在一定的限度内是一致的,过此以往,便相冲突。法家不知此义,误以为两者始终是一致的。所以说法家的思想

4、,也是落伍的。”这一认识的主旨是()A揭示了法家国家社会利益并重的实质B批判了法家的专制思想C辩证分析了法家在统一国家中的作用D否定了法家的进步意义答案B解析材料指出,法家思想误以为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始终是一致的,并采取专制政策加以维护,这与国家和社会利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相冲突的现象相违背,故这一认识实际上批判了法家的专制思想,B项正确。5(2018福建莆田一中月考)某思想家提出:“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反映了儒家学派提倡仁爱的价值观B体现了普通民众尚贤节用的要求C满足了统治者维护礼乐制

5、度的需要D表达了道家因循自然的处世方法答案D解析材料“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来自于老子道德经,反映了道家不为天下先,遵循自然,清静无为,谦虚谨慎,以慈悲怀天下的思想,故D项正确。材料属于道家经典,不是反映儒家仁爱思想,故A项错误;尚贤节用属于墨家思想,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儒家孔子主张维护礼乐制度,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6(2018广东佛山一中段考)现代学者对老子生活的时代有不同主张,胡适等学者认为老子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早于孔子;钱穆等学者认为老子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前后,晚于孔子。下列关于此问题的叙述最合理的是()A此问题只能通过发掘老子的墓葬才能解决B史载孔子曾问

6、礼于老子,胡适的观点正确C研究老子的语言风格有助于推测时代D应该由国内外学者通过民主表决加以确定答案C解析“只能”说法太过绝对,故A项错误;史载也是后人的记载,不能说明胡适的观点正确,故B项错误;老子一书的语言风格能够帮助我们推测他所生活的时期,故C项正确;由国内外学者通过民主表决加以确定并不合理,主观性太强,故D项错误。7(2018天津市实验中学月考)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述各异。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孟子强调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商鞅主张“废井田,开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B三者立论相同

7、,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C三者立论互异,但都是以精耕细作小农经济为考虑点D三者立论互异,但都是以重视发展商品经济为考虑点答案C解析墨子“节用”的观点代表了广大中下层人民的利益,孟子“民本”的思想和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的思想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故A、B两项表述错误;三者的观点都涉及到建立或保护小农经济,故排除D项,选择C项。8(2018贵州航天高级中学月考)孔子说,自己的国家,父亲偷了羊,儿子替父亲隐瞒,这里有道。孟子讲,如果是舜的父亲杀了人,舜会辞去王位,带着父亲逃走。如果后来还是被抓到了,舜也不会做抵抗,而是去探监。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以礼入法思想 B时人重亲情也重法律C小农经

8、济根深蒂固 D法律公平正义的缺失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儒家“亲亲相隐”的思想主张。儒家认为亲情大于法律,但又不是公开的抵抗法律。这种差别的爱,会导致法律公平正义的缺失,故B项错误,D项正确。以礼入法体现的是儒家和法家观念融合,是从汉武帝时董仲舒春秋决狱开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C项与题意无关,排除。9(2018贵州南白中学月考)表中为关于古代民本思想的名句。这说明我国古代()言论者名句出处老子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老子管仲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孟子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A通过隆君以实现重民B对神崇拜观念淡化C民本思想根植于历史传统D思想家关注民众政治权利答案C解

9、析由表中信息可知,先秦时期思想已经包含有民本思想的相关信息,说明我国的民本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隆君与重民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对神的态度问题,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众政治权利的问题,排除D项。10(2018广东湛江一中月考)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表明当时()A唯物思想初步形成B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C人的主体意识增强D思想合流趋势愈加明显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孔子、孟子和荀子以及韩非子、墨子等人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有共同的社会价值

10、观念,都强调人的主体意识,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唯物思想的初步形成,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信息,B项错误;材料表明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思想家们的主张存在相似的地方,但不能说是思想合流趋势愈加明显,D项错误。11(2018贵州铜仁一中期中)2013年3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媒体时说,引用“治大国如烹小鲜”强调领导者治国要有的态度。原话出自“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其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引文体现的思想是()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答案B解析“治大国如烹小鲜”字面意思是治理大国就像烹调

11、美味的小菜一样,该句话出自道家代表老子道德经,故B项正确。12(2018贵州航天高级中学期中)春秋至战国前期,先后形成了儒家学派、墨家学派、道家学派、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收录各家学说的著作如吕氏春秋等。这说明()A百家争鸣的结束 B国家统一的实现C各学派间的诘难 D思想兼容的出现答案D解析百家争鸣的结束是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故A项错误;“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收录各家学说的著作如吕氏春秋等”能够体现战国后期出现思想兼容的趋势,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各学派之间的斗争,故C项错误;国家统一的实现有赖于秦始皇,故B项错误。13(2018福建厦门

12、外国语学校月考)“礼”是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中国的社会秩序和民族心理有着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在孔子那里,“政”之语义源头是“正”,显然含有浓厚的道德寓意。他甚至直接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又说:“为国以礼”。孔子并不愿意像法家一样,为执政者提供一整套的机构组织及法律设计,他始终相信道德的力量,以及道德表现形式礼的力量。宋石男孔子的历史和历史的孔子材料二复生(注:谭嗣同的字)所谓以心力解劫运者,仁,即心力也,心力之表见曰通,其所以害夫通者则曰礼,曰名。盖通必基于平等,而礼与

13、名皆所以害其平等之物也。礼与名之尤大者则曰三纲五常,曰君臣、父子、夫妇。而君臣一纲尤握其机枢。久而成劫运,其祸皆起于不仁,求反于仁而强其心力,其首务在于冲决纲罗,而君统之伪学尤所先。谭嗣同仁学材料三在“礼”的演进发展中,它始终未失其神圣的意味,显示出了中国社会和文明的重要特点。不仅宫廷,而且中国社会的各阶层都通过“礼”来规范他们的生活,以达到与有序的自然相一致。安乐哲、郝大维孔子哲学思微(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坚持此种理念的理由。(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对“礼”的认识,并归纳“礼”与“仁”的关系。(3)根据材料三,说明作者肯定“礼”的依据。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析“礼”

14、对中华民族社会秩序与文化养成的影响。答案(1)理念:为政以德;为国以礼。理由: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2)认识:“礼”有害平等,阻碍社会进步。关系:互相矛盾。(3)依据:“礼”使人们的生活自然有序。对社会秩序的影响:社会规范;专制统治(等级观念)对文化养成的影响:讲德守礼;压抑个性(制约创新,导致中庸)。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理念,根据材料“为政以德”“为国以礼”得出。第二小问理由,根据“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得出。第(2)问,第一小问认识,根据“而礼与名皆所以害其平等之物也”“久而成劫运”概括总结。第二小问关系,根据“仁,即心力

15、也,心力之表见曰通,其所以害夫通者则曰礼,曰名”分析得出。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根据“不仅宫廷,而且中国社会的各阶层都通过礼来规范他们的生活,以达到与有序的自然相一致”总结归纳。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儒家思想的影响分别从社会秩序和文化养成两方面分析。14(2018湖南师大附中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二若使天下兼相爱,非相攻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

16、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中国通史参考资料(1)结合四则材料分别概括各家学派提出的观点或主张。(2)四则材料中的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结合社会背景分析其中哪一学派的主张最受统治者的欢迎。答案(1)材料一儒家主张以“德”和“礼”治国;材料二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材料三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材料四法家主张严刑峻法治国。(2)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材料四的法家主张。春秋战国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各国统治者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使自己在争

17、霸兼并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法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积极进行变革的主张最符合时代和统治者的需求,因此最受重视和欢迎。解析第(1)问,根据“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强调了德与礼;根据“若使天下兼相爱,非相攻”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根据“我无为而民自化”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道家的“无为”思想;根据“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可知材料四反映的是法家的严刑峻法思想。第(2)问,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四则材料强调的中心问题都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治理国家。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法家思想主张严刑峻法,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实行改革变法以实现富国强兵,这些主张迎合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社会潮流,所以法家思想最受统治者的欢迎。- 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