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向青春举杯,为青春喝彩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设计者:高一学年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学习了很多诗词,有了一定的量的积累,但是学生在如何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诵诗,如何通过读诗去感受,去品味,去鉴赏基本不了解。这就给高中的是个教学带来了一些困难。如何指导学生读诗,如何在读中知道感受、品味、鉴赏尤为重要。【教材分析】见教学参考书的单元说明。【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自我搜集一些诗词格律等方面的知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训练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景中显志的特点。 2、唤醒学生对蓬勃秋景的个性化审美体验,对诗歌中的湘江秋景展开个性化品读活动。过程与方法:1、引
2、导学生以美读美、以情品诗,并结合诗歌潜藏的背景寓意,知人论世,在群体审美活动中共赏诗歌愿意,实现与诗歌情感的高度融合共振。2、在鉴赏的同时进行理解性的诵读,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激发学生奋发向上,树立远大理想。2、激活学生对本首诗歌的个性化心灵解读意识,建构诗歌丰富多元的意义。【教学重点】1、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2、建构从个性到共性再到个性的品读虹桥,引导学生以美读美,以情品诗,与诗歌诗人展开深入深刻的心灵对话。【教学难点】作者笔下景、胸中情的关系及二者交融所形成的意境。【教学方法】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3、。体验涵咏式的诵读法,联想比较法。2、抓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形象;抓住词中精当、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描绘的意象,突破重点。了解抒情方式,体会情感特征。【师生活动设计】1、教师范读,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 导入设计(1)我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到离骚到唐诗、宋词、元曲到现代诗、当代诗,诗的队伍庞大而瑰丽。诗能给人美好的情感体验。古典诗词发展到了近现代,出现了旧体新诗这一形式,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诗词大大开拓了古典诗词的意境,题材。他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他在各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
4、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势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沁园春长沙。(板书课题) 导入设计(2)自古以来,大多“女伤春,士悲秋”。对秋雨是“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对秋声是“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对秋叶是“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对秋色是“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树叶红”;对秋月是“月光侵水水侵天,一派空明互回荡”;对秋思是“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对秋梦是“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对秋悟是“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总之,在很多的诗人笔下,秋天是寂寥的,
5、是萧瑟的,是愁煞人的。而诗人刘禹锡却唱出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去,便拟诗情到碧霄”的豪情。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 长沙,看看诗人的笔下的秋天是怎样的呢?二、题解 什么是词? 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又叫词调。一种词牌有一定的格律,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作者按照这种规格去填做,叫做“填词”。词分小令、中调、长调。(小令的字数在58
6、字以内;中调的字数在59至90字内;91字以上为长调。)沁园春属于长调,分上下两阕,也叫双调。词牌起初一般是题目,后来仅仅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于是作者另标题目“长沙”。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三、整体感知、指导朗读: 1、 词最初是用来配乐演唱的,所以学习诗词离不开朗读。听教师范读,初步领会词的内容和意境。 2、 听完范读后,请学生用一个词谈谈自己对词作内容的整体感受(豪迈等)。 3、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词。 4、 教师作诵读提示:“看”、“忆”都是领字,读时两字后要稍作停顿,以突出它们的作用。“看”字所控七句要
7、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忆”字所控七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5、 学生齐读,老师指正不足之处。 四、赏析上阕: 1、请生朗读上阕,其余学生思考:第一句有何作用(点明时间、地点、环境),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怎样的(应为: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这是为了适应诗词格律的要求)?“看”字统领至哪一句(中间七句)?词人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的秋景图)? 2、这种生机勃勃的秋景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1)、运用了一些极富表现力的词句。万山山之多;层林林之密;红遍红之广;尽染染之透;漫江江水之盛;碧透水之清;击鹰飞的矫健;翔:鱼游的轻快;竞:有力的突出了万
8、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注意对这些词汇进行赏析,重点是动词)。从数量(万、百),范围(遍、漫),色彩浓度(尽染、碧透),运动力度(击、竞)等方面突出了景物的特征。 (2)、色彩绚丽、鲜明。 3、短短的二十多个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层次鲜明的画面,作者的写作顺序有何特点?(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远观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观江中,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仰视长空,雄鹰展翅高飞;俯察水底,鱼儿轻快地畅游。 4、讨论:“自古文人多悲秋”,“秋风秋雨愁煞人”,为什么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却毫无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结? (1)、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
9、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的农民运动也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毛泽东看到了革命力量,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这大好的革命形势下,作者重游橘子洲,自然觉得眼前的秋景是绚丽的。 (2)、毛泽东的思想境界、胸襟、抱负自然有别于一般的封建文人。(也可以扩展卜算子咏梅)5、“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笔下的秋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乐观、积极、放达、心中充满豪气) 6、此时,诗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想到了什么?(最后三句) 明确: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
10、广阔宇宙,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 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问题。“怅”,写出诗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这一问也写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凌云壮志。 7、 竟谁是大地的主宰,作者是否回答了这个问题(看下阕)? 五、赏析下阕: 学生齐读下阕,讨论思考:下阕为我们描绘了一群怎样的少年形象?最后三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明确:描绘了一批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革命劲头十足,把当时的军阀官僚视如粪土的青年。 设问结尾,运用了大胆的夸张和神奇的想象,含蓄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在新时代的浪潮里,正像
11、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乘风破浪,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表达了立誓振兴中华气概豪情,表现了革命家的英雄气概。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六、总结: 这首词上阕写的是眼中的景和心中所思;下阕追忆往事,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上阕写景(虽着重写景,却也处处景中寓情),下阕抒情,借景抒情,情景合一。全词由景到情,由实到虚,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逐层推进,步步深入,诗情得到了酣畅淋漓的表达。 综观全词,造像写意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游人;借景抒情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诗人;深沉发问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哲人;怀人忆事时,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战士。 七、诵读全文: 1
12、、请一个学生读诵,师生评议(主要要求读出气势,一些有表现力的词语要重读,表现思路的关键词注意停顿等)。 2、请学生按照讨论评议的要求朗读。 3、 全体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八、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附:板书设想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立造像写意游人独立深思 看借景抒情诗人关怀天下怅 问直抒胸臆哲人忆旧言志携 忆怀人忆事战士主宰沉浮记补充材料(仅供参考)有关词的知识。 1、 定义:词兴起于隋唐,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初起时称为“曲子”、“杂曲子”、“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等。 2、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
13、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3、词的标题和词牌的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4、词的分类: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词派: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内容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等。品评鉴赏 1、毛泽东的“独立寒秋” 柳宗元的“独钓寒江” 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
14、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江雪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独立寒秋”和“独钓寒江”意境相似,然而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2、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开朗的意境。把秋景写得极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则暗喻革命形势蓬勃发展。 3、古人笔下秋景多萧杀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为何如此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古人悲秋之情: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忧国伤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静无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少年壮志)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老而弥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