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9单元 第18讲 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727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9单元 第18讲 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9单元 第18讲 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9单元 第18讲 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9单元 第18讲 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9单元 第18讲 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9单元 第18讲 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9单元 第18讲 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9单元 第18讲 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9单元 第18讲 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9单元 第18讲 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9单元 第18讲 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9单元 第18讲 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9单元 第18讲 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9单元 第18讲 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9单元 第18讲 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9单元 第18讲 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宏观把握历史主线通史坐标线索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历了两个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改造,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确立起来,经济建设既有突出成就,也有深刻教训。进入新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第18讲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考纲要求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考点

2、1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新中国成立后,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1)“一五”计划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措施:优先发展重工业,先后建成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企业。结果: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精巧点拨图示“一五”计划(2)三大改造背景: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生产资料私有制大量存在。措施: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

3、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结果: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起来。精巧点拨图示三大改造前后的变化NO.2理解学会读史学会用史核心问题1“一五”计划史料探究“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史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取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1)史料一

4、反映了工业化启动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哪些主要原因?提示:历史因素:重工业基础薄弱。现实因素: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外部因素: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史料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中国共产党历史(2)根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

5、学知识,阐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的不同。提示:基本设想: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不同:不能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史论拓展“一五”计划的特点和实质(1)特点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渐进性和长期性。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相辅相成。(2)实质: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

6、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核心问题2三大改造史料探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认识史料第一,对于资产阶级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第二,要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必要的工作安排。第三,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的代表人物给予恰当的政治安排。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决议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认识。提示:策略:利用、限制、改造。方式: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步骤: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这些规定适应了当时的国情,减少了改革的阻力,保证了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顺利进行。史论

7、拓展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认识(1)原因个体分散生产无法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变分散为集中生产。防止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复发变农民土地私有为公有制。为了早日建成社会主义变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公有制。(2)性质:把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社会主义革命。(3)评价积极:建立起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改变了国家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制度,为工业化发展开辟道路。消极:改造过程中出现冒进、过激行为,所有制形式单一,超越了生产力的实际。NO.3探究感悟真题捕捉动向(1)主干知识:“一五”计划的实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2)史观角度:运用整体史观认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运

8、用社会史观认识三大改造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运用文明史观认识过渡时期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3)社会热点:从当前所实施的“五年规划”的角度命题。(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和两个“五年规划”,目前“十三五”规划正在实施)(2016江苏高考)右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五”计划,意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图片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知识的能力。解题流程一定时空“一五”计

9、划期间二抓关键“配合大规模建设”及漫画信息三析选项选项理由结论A迄今,我国尚未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错误B图片中未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错误C表述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的现状不符错误D图片中“一五”计划期间,工人们在荒芜的土地上开展重工业建设的场景体现了工人投身于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热情正确 NO.4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1(2010江苏高考)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下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贷款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D图示反映的时间是1954年,经分析A项和 C项是在1958年,排除

10、;B项是在1956年,排除。故选D项。2(2017如皋调研)“一五”计划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设想是:基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进而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以下关于上述材料中工业建设总体布局设想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力推动了新兴内地工业基地的快速发展B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经济布局不合理的局面C充分利用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优势D布局完全没有考虑进行老工业基地的建设AA项与材料中“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相符;“根本上改变了”与材料中“基本完成东北工业基地建设”不符,故B项错误;东南沿海地区与材料中“东北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

11、基地”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中“基本完成东北工业基地建设”不符。3(2016南通一模)阅读下面工农业总产值指数表(1952年指数为100)。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当时中国() 年份 农业总产值 轻工业总产值 重工业总产值 1953 103.1 126.7 136.9 1956 120.5 173.3 262.3 1957 124.8 183.3 310.7 A.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国民经济比例出现严重失调C经济建设出现急躁冒进倾向D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模式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故A项错误;材料提供的只是农、轻、重总产值增长的数据,属

12、于纵向比较,缺乏它们之间的横向对比,不能看出国民经济比例出现失调的结论,故B项错误;由材料得知,当时农业、轻工业增长缓慢,重工业增长较快,综合来看经济增长速度在合理区间,故C项错误;“一五”计划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重工业增长速度较快,与材料相符,故D项正确。4(2017苏州中学模拟)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写道:“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掌权以后,国家开展强大的运动来改变它的工农业结构主要消费品工业按国家规定的价格购买原材料和销售产品,当这些工业在50年代国有化以后,它们的利润很快变成政府收入和国家储蓄的主要源泉。”当时新中国政府的这些做法()A使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得到了协调发展B积累了大

13、量资金,促进了重工业的发展C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D造成了生产关系严重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B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不协调,故A项错误;从材料“当这些工业在50年代国有化以后,它们的利润很快变成政府收入和国家储蓄的主要源泉”可以看出,这些做法为工业发展积累了资金,故B项正确;题干中“这些工业在50年代国有化以后”就是指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做法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故D项错误。5(2017常熟调研)1651年,“王麻子”刀剪店创立,到1956年“汪麻子”“旺麻子”“老王麻子”“真王麻子”等68家手工刀剪作坊统

14、一使用“王麻子”商标。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下列对其发展历程理解正确的是()A企业创始于明末清初B清末实现规模化生产C三大改造中形成集体经济D以赎买方式完成公私合营C“王麻子”刀剪店创立于清初,不是所谓的企业,故A项错误;到1956年,68家手工刀剪作坊统一使用“王麻子”商标,实行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说明三大改造中形成集体经济,实行规模化生产,故B项错误,C项正确;D项在题干信息中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6(2017无锡中学模拟)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说:“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

15、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直接因素是()A土地改革的进行B三大改造的完成C“一五”计划的实施D人民公社的建立B农村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与私营企业“集体消亡”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私营企业被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部分,直接导致其“集体消亡”,故B项正确;“一五”计划包括工业化和三大改造两个方面,不够准确,故C项错误;1958年人民公社建立时,私营企业早已消亡,故D项错误。考点2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1正确探索中共八大(1)内容国内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主

16、要任务: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意义: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2主要失误(1)“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2)“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3)人民公社化运动: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4)影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了国民经济出现混乱。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易错警示“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区别“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是“左”倾错误的表现,但二

17、者不能混为一谈。 “大跃进”属于社会生产力发展范畴,错误的根源在于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变革生产关系的范畴,根源在于生产关系变革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3纠正失误(1)措施: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2)结果:1962年起经济逐步恢复发展,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精巧点拨数字法记忆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一条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两个问题:即处理国内矛盾和经济建设速度两个问题。(3)两大失误:1958年“总路线”的提出;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NO.2理解学会

18、读史学会用史核心问题1“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要点归纳“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及危害(1)“大跃进”运动特点:核心是大炼钢铁,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危害:造成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盛行;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浪费了大量资源,严重破坏了环境。(2)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一大二公”,公社规模巨大,公有化程度高,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危害:违背社会发展规律,脱离社会实际,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村生产力造成了极大破坏。史料印证“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消极影响史料一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1 070万吨钢而奋斗

19、。各地迅速组织起大炼钢铁的大军,几千万人在钢铁生产战线上奋战。全国城镇到处建起小高炉,炉火日夜不熄。为了炼钢,人们毁掉山林,砍伐木材,把家里的锅砸了,把铁锹扭弯,连秤砣也不放过人教版历史必修2史料二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解读史料一反映出“大跃进”的核心是大炼钢铁,不仅造成高指标、瞎指挥,还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资源浪费。史料二

20、体现出人民公社实行集体劳动、平均主义大锅饭,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核心问题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的失误史料探究十年探索时期经济建设失误的突出表现史料一我国工业在十五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内,在钢铁和其他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使我国农业在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基础上,迅速的超过资本主义国家。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史料二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中国现代化历程史料三人民公社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在

21、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上述史料分别反映了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什么失误?提示:史料一:在经济建设方面提出过高的发展目标,以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史料二: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史料三:超越生产力的现实水平,片面追求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史论拓展19561966年经济建设探索中的经验与教训(1)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照搬别国模式。(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

22、律,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反对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3)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可以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阶段。(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必须认清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NO.3探究感悟真题捕捉动向(1)主干知识:中共八大确定的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60年代初国民经济的恢复调整。(2)史观角度:运用生态史观理解“大跃进”运动的消极影响;运用唯物史观理解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3)社会热点:结合新时期的土地政策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23、(2017如皋调研)“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社会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一席话总结的是()A三大改造的教训B人民公社的教训C计划经济的教训D“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人民公社运动,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解题流程一定时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二抓关键“犯急性病”“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三析选项选项理由结论A三大改造的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与材料中“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不符错误B“人民公社化

24、”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与材料中“犯急性病”“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相符正确C计划经济的教训是体制的僵化,与材料中“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不符错误D“ 文化大革命”是“左”倾错误,违背社会主义法制,与材料中“想早一点进入社会主义”“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不符错误 NO.4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1(2013江苏高考)“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

25、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ABCDB1958年,全国掀起“大跃进”运动的高潮。“大跃进”运动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故不正确;“高产卫星”是“大跃进”运动的体现;题干中谈到了1960年陕西长安县一个学习组的观点,这说明基层对“大跃进”运动有所反思,符合题意,故选B项。2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情况将是这样: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全国工农业的主要部分是

26、按计划生产,部分产品是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自由生产。”这表明一些共产党人()A主张彻底变革计划经济发展模式B决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C已经意识到经济体制需要改革D初步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尝试C中国共产党主张彻底变革计划经济发展模式是在1992年之后,中国共产党决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也是在1992年之后,故A、B两项错误;陈云指出允许个体经营存在和部分产品按照市场变化生产,已经意识到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管理的弊端,需要改革,故C项正确;陈云的讲话还停留在设想阶段,未付诸实践,故D项错误。3(2016南京、盐城二模)毛泽东在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说:“我们在一个地

27、广人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内,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我们的党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此会议()A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制订了第一个五年计划D确定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总任务D材料中“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表明是1956年的中共八大,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提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故D项正确。4(2017高淳中学模拟)下图是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宣传画,它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一五”计

28、划B三大改造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C宣传画强调“不到十五年,要超过英国”,体现了“大跃进”运动时期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的特征,C项符合题意。5.(2016苏北三市三模)宣传画往往带有一定的导向性、鼓动性和激励性。对右侧宣传画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A出现在“一五”计划进程中B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基础C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建设热情D实现了赶超英国实力的愿望C宣传画中的文字“祖国工业飞跃发展吓得英国胆战心惊”表明追求高速度,是“大跃进”时期的宣传作品,不是出现在“一五”计划进程中,故A项错误;奠定新中国工业化的基础是“一五”计划的完成,与宣传画反映的“大跃进”时期不符,故B

29、项错误;宣传画的内容虽然有点夸大,但是能够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故C项正确;赶超英国实力的愿望没有实现,故D项错误。6(2016南通、扬州三模)中共中央在一份关于农村工作的文件中规定: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集体所有的牲畜、家具,公社和大队都不能抽调;有些生产大队,现在仍然作为基本核算单位,只要群众同意,就应该积极办好。这一文件的主要精神()A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B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有利于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发展D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C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1958年农村建立人民公社,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家庭联产承包,故B

30、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故C项正确;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材料中“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表明仍是公有制,故D项错误。与时俱进的史学研究新视角生态史观1生态史观认为,历史流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是生态史研究的主旨,生态史观是生态学和

31、历史学“杂交”的产物。2生态史观还认为,史学研究应从关注历史上的人转换为关注历史上的人与自然及其二者的关系,生产力是沟通人与自然关系的桥梁,生产力是人类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的能力。3生态史观认为,评估历史流变中人类的活动,应兼顾人类和自然(包括各物种乃至整个地球)、近期与远期、局部和整体的利益。这突出表现在自然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等。维护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动态平衡,是能思维有意识的人类不可推卸的责任。运用演练(2017镇江模拟)十年建设时期,诗人笔下经常有:“烟囱”的身影,如“彩霞里伊水似凤舞,白云中洛河似龙腾,看茫茫绿树大海,排排烟囱森林”。这种文学现象反映的现代信息

32、应当是()A人们环保意识逐步增强B喜好黑色的时代审美观C追求工业化的发展目标D诗歌创作脱离社会现实C由材料中“排排烟囱森林”可以看到,由于发展工业,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环境破坏,它符合当时大炼钢铁时期的历史特征。备考技法运用生态史观简略梳理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历史:(1)纵向梳理:在渔猎时代,人类数量有限,生产生活方式原始,对自然的影响(保护和破坏)都十分有限。在农业时代,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从事农业生产,同时局部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在工业时代,人类更大规模更广泛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在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内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在未来时代(后工业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或信息时代),我们应充满信心地相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时代一定会到来。(2)横向梳理: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人与气候的关系、人与土地资源的关系、人与水资源(江河湖海等)的关系、人与生物资源的关系、人与矿产资源的关系等方面,更具体地分析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得与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