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程标准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2高考考点南昌起义、土地革命、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土地革命、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3高考真题【例1】(2011上海)下图为1927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A五四运动的发生B红色政权的建立C抗日战争的爆发D解放战争的胜利B 【解析】选B。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和图表材料解读能力。首先从时间信息“19281934年”就可以排除A(1919年)
2、、C(1937年)、D(1949年)。1928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相继建立、扩大使得党员数量的不断增加,直到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长征途中损失惨重,党员数量才出现了严重下降。所以B项符合题意。【例2】(2011广东)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导致下表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CA.南昌起义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C北伐战争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反映的时间“1926年6月”“1927年6月”可以排除A、B,A是1927年8月,B是1927年9月以后;D项是毛泽东考察北伐战争期间农民运动后发表的,一篇文章不可能短时间带
3、来如此巨大变化,因此也可以排除。19261927年,随着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在中共领导下的农民运动在北伐胜利之处的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迅速发展,故选择C项。【例3】(2011重庆)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某校拟组织学生到徐向前等建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旧址寻访革命足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他们前往的地区位于下图中的()D【解析】选D。A是贺龙等建立的洪湖和湘鄂边根据地;B是毛泽东、朱德建立的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后发展为中央革命根据地;C是方志敏等建立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D是徐向前等建立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D。【重难突破】1“工农武装割据”与军阀割据的不同(1)社会
4、根源不同。军阀割据是分散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华政策的结果;“工农武装割据”形成的社会根源在于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城市敌人力量非常强大,而在农村统治薄弱。(2)形成背景不同。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地方实力派失去了凝聚核心,由此形成军阀割据局面;大革命失败后,为挽救革命,中共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发动武装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局面。(3)政权性质不同。军阀是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而建立的反动武装集团,它既是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又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工农武装割据”是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代表了工农大众的
5、利益。(4)影响和前途不同。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给人民带来了空前灾难,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工农武装割据”使广大人民政治上得到解放,经济上得到翻身,使革命由“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5)出现范围不同。军阀割据遍及全国,以城市为统治中心;“工农武装割据”主要在南部农村发展。2怎样理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在深入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的建设结合起来。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最重要的条件;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发动
6、群众支持革命战争、巩固根据地的法宝;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阵地,是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依托。“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奠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先占农村后占城市,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基础,科学地提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中国革命在城市遭到失败后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成功探索,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伟大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3土地革命(1)概念:土地革命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的斗争。在国共
7、十年对峙时期称为土地革命,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和全国解放后,又称为土地改革。(2)土地革命路线:1931年春,毛泽东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反封建因素,打击地主阶级,确保土地革命胜利。雇农是农村中的无产阶级,贫雇农是土地革命的依靠力量。中农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是土地革命的联合力量,因而要团结他们。富农是剥削者,但又参加劳动,不同于地主阶级,因此对富农采取限制政策,即没收他们用于出租的土地,但允许他们保留部分土地,以稳定他们,发展生产。中、小工商业者即民族资产阶级,不是民主革命的对象,要发挥其所经营的工商业对发展根据地经济的积极作用,对其要加以保护。地主阶级是封建制度的代表
8、,是土地革命的主要斗争对象,因此要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3)意义:广大贫雇农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生活上得到了保证,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农民的拥护,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他山之石】关于长征的背景,岳麓版教材增加了20世纪30年代初国际国内大背景: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进而向华北进逼,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不断沦丧。但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集中力量“围剿”红军。一、选择题1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材料中“新的革命
9、策略”是指()A进行武装斗争B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C领导城市暴动D建立统一战线B【解析】由题干中的关键字眼“华南山区”“毛泽东”“新的革命策略”就可知道,毛泽东最重要的贡献是在秋收起义失败后,把起义军开进井冈山,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工农武装割据”之路。这就是新的革命策略。2有历史学家在探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某一政治现象时指出:“从城市向农村的退却又是一种历史的进军。”“进军”的主要任务是()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B保存中国革命有生力量C开辟民主革命的新道路D以退让求合作C【解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从城市向农村的退却”是指中国共产党走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故C符合题意。3红
10、星报曾刊登一份文件,上面记载:“军委纵队党的干部会议完全同意洛甫(即张闻天)同志关于反对五次围剿的总结的报告,一致确认中央政治局的决议。”文件提及的“中央政治局的决议”实际上是()A中共二大决议B遵义会议决议C中共七大决议D瓦窑堡会议决议B【解析】根据时间判断,中共二大决议召开于1922年,遵义会议决议召开于1935年1月,中共七大决议召开于1945年,瓦窑堡会议决议召开于1935年12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是1934年10月。4土地革命是在农村建立起来的土地制度,其实质是()A.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B农民集体土地所有制C.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D封建土地所有制A【解析】土地革命的目的是没收地主土
11、地,分给广大农民,废除封建剥削,实行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即个体所有制。答案为A。5毛泽东的一首词这么写道:“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它所描述的是()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C【解析】从材料毛泽东的词“军叫工农革命”“秋收时节”中获取有效信息,答案为C。6下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武装起义态势图。此后,中国革命的发展形势是()A打倒军阀势力 B创建人民军队C工农武装割据 D实施战略转移C【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据图片提取信息:涉及的主要地点有长沙、文家市、井冈山等,因此分析是毛泽东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工农武装割
12、据的开始。7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事实上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B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C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D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B【解析】本题属逆向选择题,关于遵义会议不正确的表述只有B项,因为遵义会议只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军事上的统治。这并不等于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全部肃清了,因此才有20世纪40年代的延安整风中全党从思想上清算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其他三项均为有关遵义会议的正确论述。81936年8月,中共中央向国民政府郑重声明:“我们赞成建立全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赞成召集由普选权选举出来的国会,拥护全国人民和抗日军队的抗日救国代
13、表大会,拥护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平建国B准备在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C准备联合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在政治上完全认同南京国民政府C【解析】A、B、D与题干材料主张及历史背景不符。1936年8月,随着日本侵华的扩大,民族矛盾正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共与国民党由于其阶级性质的不同,不可能在政治上达成完全一致。答案为C。9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的主张。这表明()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B中共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不断滋长
14、C中国共产党放弃了革命领导权D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D【解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于1937年9月,排除A。B不正确,1935年遵义会议之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材料信息并非是右倾投降主义,排除B项。C明显不正确。从材料看,中共希望改善与国民党的关系,这与当时日本侵华加剧、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剧有关,因此中共积极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故选D。101927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它包括()革命道路 工作重心 组织领导 革命区域重心ABCDD【解析】革命道路由城市中心论到农村包围城市,工作重心由城市到农村,组织领导由“左”倾领导人到毛泽东,革
15、命区域重心由南方到西北。答案为D。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李立三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1930年6月11日)材料二: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
16、,扩大人民武装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策,无疑义的是正确的。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立三坚持什么样的革命道路?他错误的根源在哪里?(2)根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坚持走什么样的革命道路?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李立三、毛泽东两个人关于中国革命的主张的异同。(4)这两种革命道路在中国的结局迥异,据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解析】第(1)问要联系教材知识答“根源”。第(2)问既要利用材料信息,又要联系教材内容来回答。第(3)问需要概括处理信息。第(4)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切忌空谈。【参考答案】(1)革
17、命道路:城市中心道路。根源:不了解中国国情,照搬苏联经验。(2)革命道路:“以乡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基本内容:无产阶级从城市转入农村,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3)相同点:都认为应该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都认为应建立发展根据地(红色区域)。不同点:李立三认为武装斗争的重心在城市,无产阶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毛泽东认为武装斗争的重心在农村,农民斗争才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4)结论: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决议根据党和红军当时所处的战争环境,集
18、中解决了最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路线问题。鉴于当时党内大多数同志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政治上的错误尚未清醒认识,决议上写了“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中国红军长征记材料二:中国共产党自1922年7月决定参加共产国际后,成为其中一个支部过去,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及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的意见,往往照抄照搬在长征开始前不久,因上海中央局被破坏,党中央失去了与共产国际的无线电联系而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因在军事指挥上犯了错误,在会议上处于被批判的地位,他再也不能对我们发号施令了。中国红军长征记材料三:1935年2月上旬,中央给陈毅等人拍来电报,大意是:中央政治局开了扩大会议。博古等负责同志的单纯军事观点
19、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这次行动他们要负责。这是严重的失败,但不是政治路线的错误。对于中央的电报,当时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过去的错误的确不是政治上的错误。陈毅说:“我的看法不同。他们在遵义还不能提政治路线,提政治路线党要分裂的,只能提军事上错了。博古错了,让博古下台,这样全党在毛主席的路线下团结起来,完成长征。中央主要是政治上的错误,政治上的错误导致了军事上的错误。”三年游击战争回忆请回答:(1)遵义会议着重解决了什么问题?一再强调了什么问题?(2)据材料三,说明陈毅对于中央来电的理解是否正确。(3)据上述材料,说明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找到
20、关键回答。第(2)问着重理解陈毅的原话,中央强调不是政治上的错误是一种策略,中央的意图是维护政治上的团结,陈毅理解了中央意图。第(3)问可以结合课本上讲的遵义会议的意义回答。【参考答案】(1)解决的问题:军事路线问题。强调的问题: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不是政治路线错误。(2)正确。陈毅既认识到了军事错误是政治错误造成的,又理解了当时中共中央的意图,其观点是全面、正确的。(3)遵义会议是在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系和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召开的。会议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实施了着重解决军事问题,维护党的政治团结的策略。中央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妥善处理了党内存在的分歧和矛盾。因此,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